我国独特的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合集下载

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

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

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探析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园林的设计已开始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设计是把每一种植物元素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构建出更加科学而富有文化艺术的园林景观。

本文将根据植物造景的概念和原则,深入分析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相关手法。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造景引言:花卉的配置具有很多种形式,它的种类很多并且色彩十分丰富,再加上整个布置过程较为简单,花期很容易被掌握,所以在园林装饰期间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点缀作用。

就当前我国园林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怎样用最合理的方式设计园林花卉,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手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一、植物造景概念在现代设计理念中,植物造景手法就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进行相关性情境建设,根据植物四季不同环境的变化将园林设计打造成更加富有诗意的外部环境,将单调的园林景观设计变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植物造景手法是将植物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因素进行统一,将园林设计者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进行表达,将园林在不同时间与空间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

二、植物造景的原则为了营造出自然怡人、绿草茵茵、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观,必须在熟悉植物配置原则的前提下,将各种植物元素合理搭配利用。

第一,熟悉植物生态特性和立地条件。

明确植物的生态特性在该地区的立地条件下能不能正常的生活以及发挥原有的生态效应。

植物的生态特性是指植物的开花期、花色、绿色期、适应的温度、植物高度、成熟期等;立地条件是指该地区的气候特性、地理环境、光照、湿度、土质状况等。

例如:属于盐碱地区的城市则须选择耐盐碱植物如合欢、柽柳、金叶榆、木槿、白蜡、红叶柳等。

第二,色彩搭配协调原则。

将不同颜色的叶片、果实和花朵的植物要素合理搭配,从而达到景观的丰富多彩和四季的更迭交替。

例如: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常绿植物与花色明亮的植物搭配、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红瑞木、白皮松等常用来色彩搭配。

中国园林叠山的表现方式

中国园林叠山的表现方式

中国园林叠山的表现方式
中国园林中的叠山是一种独特的山水景观,其表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叠山的形态:叠山通常是由多个小山峰组成,呈现出阶梯状的形态。

小山峰之间互相交错、相互依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山体。

2. 叠山的材料:叠山的材料通常采用石头、土、草木等天然材料。

其中石头是最常用的材料,因为石头可以长久地保存并且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3. 叠山的造型:叠山的造型需要考虑整体的比例和平衡感。

在造型过程中,需要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山体的高度和形状,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4. 叠山的植物:叠山中一般植被繁茂,如青松、柏树、松柏、竹子等。

这些植物可以为叠山增添生机和自然感。

5. 叠山的意境:叠山常常被用来表现山水的意境,如“山高水长”、“飞流直下”等。

通过叠山的形态、材料、造型和植物,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总之,中国园林中的叠山是将自然山水融入到园林艺术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的独特之处,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和思考。

- 1 -。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佩兰园林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它以佩兰为主要植物材料,结合人工雕刻和景观设计,创造出独特的园林景观。

佩兰园林应用形式广泛,包括佩兰景观、佩兰雕塑、佩兰庭院等。

佩兰景观是佩兰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形式之一。

在佩兰园林中,佩兰被种植在园林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景观。

佩兰景观的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搭配,营造出和谐而美丽的园林景观。

在佩兰景观中,佩兰的形状和颜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使园林更加生动和有趣。

佩兰雕塑是佩兰园林的另一种应用形式。

佩兰雕塑是将佩兰进行艺术雕刻和塑造,创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

佩兰雕塑在园林中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它们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氛围,提升园林的整体观赏价值。

佩兰雕塑的制作需要对佩兰的生长习性和造型特点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雕刻和艺术创作技巧。

佩兰雕塑的设计和制作需要考虑到佩兰的生长环境和养护要求,以保证雕塑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佩兰庭院是佩兰园林中的又一种应用形式。

佩兰庭院是将佩兰种植在庭院中,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庭院景观。

佩兰庭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庭院的整体风格和主题,以及佩兰的生长条件和养护要求。

在佩兰庭院中,佩兰的种植位置和数量需要根据庭院的大小和布局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空气净化效果。

佩兰园林的应用形式多样化,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共园林和私人庭院,还可以应用于商业广场和景区等场所。

佩兰园林的应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提升园林的整体品质和价值。

同时,佩兰园林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人们的身心健康。

佩兰园林是一种独特而美丽的园林艺术形式,其应用形式丰富多样。

无论是佩兰景观、佩兰雕塑还是佩兰庭院,都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放松。

期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佩兰园林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

植物造景艺术作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意境美。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布局、造型和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营造出独特的美学意境,展现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植物营造情境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一个核心意境就是通过对植物的精心布局和塑造,营造出与建筑、水景相辅相成的情境美。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常常被运用来营造出特定的情境,比如通过挂藤垂柳、萝蔓缠绕等手法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整个园林充满了绿意盎然、清幽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到舒适宁静。

从而使人产生宁静、舒适、愉悦的情绪,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二、借景造势营造视觉美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的布置也常常以借景造势的手法进行,将周围山水、建筑等元素纳入形成一种虚实相映的视觉美。

在园林中选植一些怪石、奇树,通过巧妙的摆放和点缀,使得植物与周围的山石水景相互映衬,相互辉映,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立体和丰富,给人以审美愉悦之感。

三、植物造型营造情感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不仅局限于植物的自然形态,更注重对植物造型的雕琢和塑造,通过修剪、造型等手法,赋予植物以更多的情感和寓意,从而营造情感美。

通过对植物的修剪造型,可以将植物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如动物、神人等,不仅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更能赋予园林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使整个园林充满了生命力和灵气。

四、通过植物传递文化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布置和塑造,更深层的内涵在于通过植物的运用和布局,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古典园林中,植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寓意和象征,如松树象征坚韧不拔、腊梅象征坚贞不屈等,通过植物的种植和塑造,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彰显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园林植物的形态美简介:园林植物大多有它天然的独特形态美,有的苍劲雄得、有的炯娜多姿、有的古雅奇特、有的提根露爪、有的俊秀飘选、有的挺拔刚劲、有的情影婆娑,如树冠有球形、塔形、伞形、圆锥形等,可谓千姿百态。

但有的园林树木形态风姿欠佳,有的形态虽美,但要经过人工的整形修剪,进行艺术加工,会更加美妙。

如侧柏修成龙形、蝶形、马形、虎形、葫芦形、花瓶形等形状,则观赏效果令人耳目—新。

关键字:园林植物,形态美,树木造型进行园林树木造型主要是为增加树木的观赏性,增加其美学观赏价值。

树木造型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造型形式有自然式、造型式、理想式、建筑式及其它形式:自然式是树木的自然形态为标渡、保薛其大自然的造化神茵,只是对植株本身不尽人意之处稍加整理修饰,使其更加完美,如雪松断主尖,可以绑立一个侧枝为主尖,双尖的可以剪除一个尖;油松以诱引造成奇形,但总体上要保持它的自然风貌,不露人工做作的痕迹。

造型式是选样枝叶豁密,不易透露,枝条柔韧,不易折断及萌发力强,生长快速健壮,耐修剪的树种,按照人工想象的设计要求,运用绑扎、诱引、修剪等办法,制作成雄狮望月、丹风朝阳、仙鹤凌空、蚊龙探海、猛虎上山、孔雀开屏、熊猫观云等。

这些造型能充分展示人工独具匠心的艺术美。

理想式足以树木原有的形态为基础,对美之所在而进行修饰整形加工。

如龙柏自然生长就近似盘龙,若顺势进行近度的修剪,使它更具魅力,栩栩如生;垂柳婀娜多姿,人工剪除树干上影响美观的蘖枝,让其生长得潇洒自如,俊秀飘逸;黄杨自然生长近球形,经人工细致剪修,使它更加浑圆、秀美。

建筑式是将树木修剪成建筑物的形状,如方柱、球体、圆柱、菱形、楼形、塔形、亭形、桥形等形状,根据树木的生长势态,按照建筑物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树施艺,掌握好比例结构、形状特点、凸凹变化,将枝条合理布局整理成建筑物的轮廓,再经过细致巧妙的绑扎、精心修饰、剪裁,便可做成精美绝伦的绿色建筑造型,提高了树木的观赏性、艺术性,既发挥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又体现了建筑的艺术特色。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精华版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精华版

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精华版盆景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下面将介绍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及其特点,展示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价值。

1.山水盆景山水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代表之一,主要以山、水、云、石等自然元素为主要构成要素。

这种盆景追求自然的美,注重造型、线条和空间的表现。

山水盆景强调“写意”,追求“以胸襟、目光、智慧包容四方,并以审美的态度塑造质朴而又精致的自然景观”。

2.叠山盆景叠山盆景,又称为重山盆景,是模仿真山景观的一种盆景艺术形式。

它通过选用特殊的石材、树木和植被,运用层层叠石法、造型法等技巧,构建出一个有层次感和虚实感的山体景观。

叠山盆景特点是造型灵活多变,以石头的堆叠为主要手法。

3.花鸟盆景花鸟盆景是将花草和小鸟放置在盆景中,以展现自然和谐的盆景艺术形式。

花鸟盆景注重色彩、花瓣纹理等自然元素的表现,并且通过鸟类的装饰元素来增加艺术感。

传统的花鸟盆景多采用细长型的花盆,使整体形式更加纤细和柔美。

4.佛教盆景佛教盆景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的盆景艺术形式。

它通过选取有着佛教寓意的植物、石头和水景等来构建一个具有佛教氛围的盆景场景。

佛教盆景注重营造专注、寂静、悠远的环境,追求超脱尘世的情境。

5.宫殿盆景宫殿盆景是模拟仿真宫殿景观的一种盆景形式。

它以石头、树木、建筑等元素塑造出具有宫殿特色的景观,以宫殿的壮丽和华丽为主题。

宫殿盆景注重颜色和形状的对比,以及金碧辉煌的构建,展现了中国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体而言,我国主要盆景艺术流派追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注重表现自然美与精神美的统一、每一种盆景流派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价值观。

这些盆景艺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园林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发展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热爱和推崇。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独具特色,表现在多方面。

本文将从空间构成、建筑形态、装饰图案、植物布局等各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形式。

空间构成上,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生态、和谐的设计理念,建筑物与园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映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即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手段,将一些小的元素融合到大的空间中,让人们在不断的游赏中发现美、领悟美、享受美。

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拱桥”、“廊腰”等元素,巧妙地把花园分隔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花坛,同时让人们在拱桥或廊腰间穿行,逐渐领悟到这个含有多种空间的整体空间构成。

此外,中国园林的路径设计也是别具匠心。

其不仅是连接一处处风景的纽带,还具有审美和乐趣的视觉效应。

例如,武汉的东湖公园有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游人在沿路漫步的同时,屏风山上秀丽的楼阁景致、枫林边嬉戏的孩童、荷花塘畔婀娜的花道等等,绚丽而又鲜明地呈现在眼前。

在建筑形态上,中国园林以传统建筑的手段为主,融合了多种艺术和文化风格。

例如,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九遵宫”等建筑,以传统中国庭院的布局方式为基础,结合了南北方的建筑元素,造型优美、气势磅礴。

此外,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多依山傍水,以仿自然的手法模拟山水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例如,扬州瘦西湖中的“石舫”、“虎丘山”等建筑,以透明的布局方式,将园内湖水的动态美和山林的静态美相融合,令人感叹自然与人工同时厚重的力量。

此外,中国园林的一些建筑还有独特的荷花墙、太极图案等装饰元素,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

在装饰图案上,中国园林运用了众多的雕刻技术和绘画手法,展现出了无穷无尽的审美魅力。

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盆景”、“壁画”等细致精巧的装饰,精致而不失简洁,展示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审美造诣。

此外,在装饰手段上,中国园林还动用了一些与园内布局相得益彰的图案,例如“八卦图”、“福禄寿图”等,不仅为园林增添了气氛,而且深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园林之间的渊源。

中国园林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艺术特色

中国园林渊源深厚,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格。

中国园林最早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到秦汉时开始大规模兴建并开始模仿自然造园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火连绵,士大夫们为求精神上的解脱,大多寄情山水,开始注重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山水诗、山水画也应运而生,使中国园林艺术走向了与自然山水、诗画相结合的道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山水写意化,在这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园林的建造风格开始转向于寄情山水,中国园林独具一格的特色真正形成。

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艺术、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诗、书、画及禅宗的发展和诗、书、画等艺术的引入大大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园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昌盛,私家园林也渐多且开始向小型化发展,园林欣赏也出现了近观细赏的喜好,文学和艺术色彩及其浓厚。

长期的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各种特色造园艺术活动的不断实践,明清时期中国造园艺术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明代中期开始,造园风气大盛,清代时皇家园林之盛,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与西方几何形园林艺术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综合了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及诗文等多种艺术。

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浓缩、集中到庭院之中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除满足造园者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满足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经常用诗词书画、题额楹联渲染气氛,提升意境。

园林中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无论帝王富贾,还是文人士子在园林中留下难以尽数的诗词歌赋,给具体有限的形象赋予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别样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建筑,除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强调幽深曲折,入口之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

浅谈植物的造型(终稿)

浅谈植物的造型(终稿)

浅谈园林植物的造型园林植物造型是一种艺术。

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要求对植物生长习性和修剪反应有充分的了解,高质量的造型还必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

园林植物造型园林景观造型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不仅要求有高超的技艺,而且要求对植物生长习性和修剪反应有充分的了解,高质量的造型还必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

园林植物造型是园林工作者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高技巧的造型不仅提升了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丰富了园林植物的观赏形态,也是技术水平的体现。

新颖唯美的造型方法,运用得当往往会取得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则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本文主要根据本人多年造型实践,谈谈对园林植物造型的一点拙见。

一、哪些园林植物不适于造型园林植物的造型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但并非所有的园林植物都适合造型,一些大乔木,如:刺槐、杨树等,这些树生长旺盛,成枝力强,其姿态很难人工干预,即使干预也很难塑造出理想株型;有些树其天然姿态很美,分枝匀称、挺拔有姿,如银杏、水杉等,其自然造型即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不宜人工造型;一些萌芽力弱的植物,如西府海棠、苹果、梨树,也不宜过多造型,理想的侧芽或隐芽不仅不易萌发,很难形成理想枝型,勉强造型往往还会造成伤口过多,影响生长和开花。

二、哪些园林植物最适合造型生长速度快,萌芽力与成枝力均强,耐修剪的园林植物最适宜造型,最典型的是小叶女贞、桃树,其次月季、棣棠、木槿、紫薇、大叶黄杨等也都是植物造型的理想材料。

三、如何确定园林植物的造型方向首先园林植物的造型设计要易于实施,所谓易于实施是指园林植物的造型方法与该植物的生长习性不相违背,其萌芽点往往与造型方向相合,其生长速度、发枝方位,都在造型师的预料之中。

其次园林植物造型要满足植物生理生长需要,要有利于通风透光,保证植物有足够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满足植物开花和结果的需要。

再次园林植物造型要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植物造型艺术是服务于民的艺术,再好的艺术造型,如果仅仅被极少数的艺术家看懂和认可,而普通观赏者却不明所以,也是其造型艺术的失败。

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_疏友斌

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_疏友斌

收稿日期:2006-01-12作者简介:疏友斌(1963-),男,安徽桐城人,淮南市园林管理处工程师.浅谈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疏友斌(淮南市园林管理处,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及其小品,如亭、台、楼、阁、榭、廊、厅、舫、轩、桥等都色彩分明,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间,掩映于花影竹林中,相互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建筑与环境巧妙融揉,注重通过借景等手段创造艺术境界。

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类型;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TU986.1;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06)02-0111-040 引 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古典园林受到世界的欢迎,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古典式园林建筑。

我国的造园传统,园林的艺术造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叠山理水和建筑的式样来构成的。

园林建筑及其小品,如亭、台、楼、阁、榭、廊、厅、舫、轩、桥等都色彩分明,以其轻巧灵动的飞檐、翘角、朱栏融合在叠山理水间,掩映于花影竹林中,相互辉映,或主或辅,或明或暗,错落有致,构成完美的空间艺术整体[1~3]。

1 我国园林发展史要谈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首先要了解中国园林发展史。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

早期的园林建于自然中,灵台、灵沼、灵囿、上林苑、甘泉宫具有多种功能,充满了求仙的神秘气氛。

汉代后期造园逐步消失神秘气氛以大自然为师法对象。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文人士大夫受到政治动乱和佛、道出世思想的影响,大都崇尚玄谈、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景物和诗文、山水画开始出现,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以隐逸野居为高雅,私家园林应运而兴,造园艺术的写意创作方法开始萌芽,建筑布局大都疏朗有致,因山借水而景。

唐代已有文人参与造园的事例,如著名的“辋川别业”即由诗人王维亲自规划,建筑物配合自然山水形成若干具有特色的景区,并以诗画情趣入园,因画意而成景。

(整理)园林植物与造景在手法上的艺术性.

(整理)园林植物与造景在手法上的艺术性.

园林植物与造景在手法上的艺术性园林植物造景,或称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园林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游憩和观赏要求,发展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维系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

在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在手法上的艺术性大多表现为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是园林的骨架,挖湖推山理所当然,而今人口密度、经济建设、环境条件、甚至人们的爱好与古代相比已相去甚远。

故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除应保留古典园林中的一些园林艺术的精华,保护好生态环境外,植物造景应有一定的艺术性。

植物造景要根据其立地条件,综合自然环境、建筑造形、功能特点、画面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进行统一考虑,遵守造景的四大艺术原则——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巧妙的运用植物的自然属性,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优美、多样的时空植物景观序列。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佯与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

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

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

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

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

长江以南,盛产各种竹类,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统一在相似的竹叶及竹竿的形状及线条中,但是丛生竹与散生竹有聚有散;高大的毛竹、钓鱼慈竹或麻竹等与低矮的箐竹配植则高低错落;龟甲竹、人面竹、方竹、佛肚竹则节间形状各异;粉单竹、白杆竹、紫竹、黄金间碧玉竹、碧玉间黄金竹、金竹、黄槽竹、菲白竹等则色彩多变。

园林植物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中的展示及应用

园林植物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中的展示及应用

园林植物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中的展示及应用张宝鑫;李晓光;成仿云【摘要】园林植物是中国传统造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博物馆中应用和展示植物是传承传统文化中博物致知理念的实践,也是体现生命特征、彰显中国园林博物馆特色的重要内容.在对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定位与功能、场馆内外区域综合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展陈体系明确了植物应用和展示的基本原则,确定了包括活体植物、植物标本、植物化石和植物文化类展品等在内的园林植物展览内容,筛选出200余种传统园林植物,在博物馆室内外空间中进行展示.植物展示兼顾了博物馆展示和环境建设的双重需要,营造出一座具有生命的独特博物馆,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期刊名称】《中国园林》【年(卷),期】2019(035)001【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园林植物;博物馆;花木配置;展览陈列【作者】张宝鑫;李晓光;成仿云【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72;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园林植物作为传统造园的主要元素,是体现季相变化和生命特征的重要内容,被赋予了文化含义和感情色彩。

中国植物资源丰富,园林植物栽植应用历史悠久,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园林的不断演进,园林植物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综合功能,园林植物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建馆理念,旨在展示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成就和多元的功能。

在博物馆中浓缩展示中国园林,离不开园林植物的展示及应用。

在博物馆展陈体系中,园林植物既是重要的展陈内容,也是营造博物馆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而在博物馆中展示园林植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亟须理清园林植物的内涵及展示特性。

因此,开展园林植物及其景观的展示与应用研究,对于创新博物馆展览陈列模式、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个园四季假山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

个园四季假山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

个园四季假山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一、个园四季假山的历史背景个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境内。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极品,被誉为“绝代奇珍”。

二、个园四季假山的特点个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便是四季假山。

四季假山是园林中的一种独特景观元素,它将山石艺术与四季景致融为一体,通过不同的布置和植物点缀,展现出四季景色的变化。

四季假山通常由山石、树木、水景等元素构成,形态各异、造型奇特,充分展现了园林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

三、个园四季假山的造景艺术1. 山石选材个园四季假山的山石选材非常讲究,其选用的山石多为当地产的太湖石,其特点是石质坚硬、纹理清晰、形态多样。

在假山的构筑中,选择合适的山石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假山的整体效果和观赏价值。

2. 堆叠手法个园四季假山的堆叠手法堪称经典之作。

其堆叠手法包括了多种技艺,如“迭石叠崖”、“岩洞奇洞”、“怪石崖洞”等,通过巧妙地堆叠和组合山石,打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假山景观。

在堆叠过程中,设计师们注重山石的形态、纹理和布局,以营造出自然、生动、灵动的山水景致。

3. 绿化植被个园四季假山的绿化植被也是其造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四季假山的布置中,设计师们注重植被的搭配和植种,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物,使得四季假山能够呈现出春夏秋冬的景色,如春季绽放的花草、夏季葱郁的绿植、秋季彩艳的叶子、冬季素雅的树枝,从而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四、总结个园四季假山以其精湛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展现出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和魅力。

在山石的选材、堆叠手法和绿化植被的搭配上,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景观元素的独特性和卓越性,使得四季假山成为了个园园林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个园四季假山对于园林建筑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在个园四季假山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中,除了山石、堆叠手法和绿化植被的精湛设计外,还体现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许多独特特点。

中国园林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

中国园林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

中国园林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技巧。

一、意境的表现中国园林艺术强调“意境”,通过营造独特的景观、构建独特的空间布局等手法,将观者带入一个意境深远的境地。

意境是通过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包括景观、有山有水、亭台楼阁等。

在园林中,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法来表现意境,比如使用各种植物来塑造景观,利用水景来创造宛如仙境般的舒适感。

二、对称与变化中国园林艺术善于运用对称与变化的手法来表现空间的美感。

对称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同时使用对称的元素,如亭台楼阁、花木石径等,来创造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变化则通过变化的元素,如不同的植物、水景的变化等,来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对称与变化的结合使得园林艺术在有序中蕴含着无穷的变化。

三、隐逸与延伸中国园林艺术注重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无限的意境。

通过将空间巧妙地分割、隐藏和延伸,创造出隐藏有趣、不尽的园景。

同时,通过景物和物体的摆设来遮挡,以此增加景观的神秘感和层次感。

这种隐逸与延伸的手法常常使人感觉园林非常宽敞而内敛,仿佛进入了一个迷人的世界。

四、寓意的凝聚中国园林艺术常常以园名、园内的瑰宝、文人雅士等来凝聚寓意。

园名往往代表了主人的志向和愿望,通过巧妙地命名,表达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园内的瑰宝则是通过摆设珍贵的物品来彰显主人的品位和修养。

文人雅士则是指那些具有艺术才华的人,通过邀请他们到园中艺术创作和表演,凝聚优雅和艺术氛围。

五、留白与虚实结合中国园林艺术善于利用留白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视觉的美感。

留白是去除冗余元素,强调空间的纯净和空灵。

虚实结合则通过在景观中穿插虚幻的元素,如仿佛隐约可见的山峰或水面,创造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

这种手法能够给人以遐想和想象的空间,增强游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我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我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我国盆景艺术主要流派及其特点我国盆景艺术是一种通过栽培、修剪和布置植物,再配以石、水、土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小型景观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观赏园林艺术,并在民间得到广泛发展与传承。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我国盆景艺术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与风格。

1.北方骨艺流派:北方骨艺盆景流派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等地。

其特点是运用干燥的石质、树本,以及骨架清晰的灌木作为造景物,给人以干瘪、坚韧之感。

盆景的造型常常精细工整,富有力量感,其表现出来的景致通常以地质奇观、庙宇古迹等场景为主。

2.江南山水流派:江南山水盆景流派主要分布于苏州、杭州、宁波等江南地区。

其特点是注重表现山水之幽深、水之清澈的韵味,创造出静谧、温婉、柔和的景观氛围。

常采用花卉、瓜果蔬菜等植物,辅以湖泊、溪流、岩石等元素,通过精心布置和修整,打造出如画卷般的江南风光。

3.精致奇花流派:精致奇花盆景流派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

其特点是选用奇花异果、多姿多彩的花卉作为景观元素,注重花卉的姿态、颜色和香气,打造出繁花似锦的盆景景致。

常常运用树叶的颜色、花朵的形态和繁荣的枝叶来营造艺术效果。

4.陈列常态流派:陈列常态盆景流派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

其特点是在展示盆景艺术时注重展现植物的生长状态和自然的气息。

它强调自然、朴实、均衡,尽量还原植物在山野中的原生态,展示植物的生态美和自然之美。

5.临摹花卉流派:临摹花卉盆景流派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等地。

其特点是以花朵的形态、色彩为主题,通过繁衍精品姿态复制,展现花卉在不同季节和阶段的变化,使人将盆景与真实花卉难以区分。

以上就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的介绍。

各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但都秉承了中国古代观赏园林的艺术理念,注重表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内涵,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色(一)植物配置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花木的应用往往较少考虑生态功能,而是着重利用其审美价值。

园林植物个体的姿态、色彩、香气、风韵及花木群体组合形成的风景美、田园美能够产生使人愉快的效果;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四季的更替,园林花木还在不断变化着形象、色彩,形成丰富的迹象景观,这些特点在园林中形成了视觉、嗅觉与听觉等诸多方面的美感,成为古代园林设计者乐于应用的主要着力点。

古典园林凭借花木配置创造出生机盎然的“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美景,融入造园家的笔触和个人风格创造出借景抒情的艺术美境界,将花木人格化,进而表达出认得思想、品格、抱负等理想美的境界。

古典园林以花木为主题、主景的实力很多。

苏州的拙政园31景中有24景以花木为主景,其中“十八曼陀罗花馆”以传统的名种山茶花“十八学士”为主要观赏对象,其主景的确定已经上升到种类欣赏的高度;“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小山丛桂轩”、“殿春簃”分别以柏树、罗汉松、黑松、慈孝竹、桂花、芍药为主景;无锡梅园则是以梅花为主题的专类园,扬州个园是以珠子为主景的私家花园;扬州瘦西湖则利用地形进行花木栽植,形成了平坡小板、丛林曲水、烟渚柔波、幽静古朴的典型境遇;苏州沧浪亭未入门便有“花木泉石之胜”,门前曲水回环、池岸山石嶙峋、古木苍翠、夭矫古拙,使沧浪亭掩映在林木之中,成为风景如画的园林景观。

拙政园案例1、海棠春坞竹子海棠种植海棠、竹等,并以海棠为主要观赏对象。

此外,还在院的东南角植高大榆树一株以作点缀2、绣绮亭香樟黑松位于山石之上,较大的五株乔木按近大远小的原则配置,从而保持了不对称的均衡。

3、雪香云蔚亭腊梅位于园的中部的一小丘上,周围除有几株高大乔木外,还种植了许多腊梅,每当岁寒之时,斗雪的腊梅开得最盛,花香与瑞雪交相辉映,为园中观赏冬景的佳处玉兰桂花共有乔木两株,一大一小,分列左右两侧。

大者为玉兰,是院内主要观赏对象,小者为桂花,起烘托陪衬的作用5、拙政园听雨轩庭院桂花树芭蕉院内一角遍植芭蕉,借雨打芭蕉而产生的声响效果渲染雨景气氛。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艺术特征及方法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艺术特征及方法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艺术特征及方法摘要; 我国造园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园林的起源到隋唐时期的发展再到两宋清初的成熟。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自然情趣和人文内涵上。

植物作为园林四要素之一,具有四大艺术特征:自然性、文化性、精炼性、生态性。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征,总结中国古典园林配置方法,从而对当今园林植物配置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特征、配置方法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概述周维权先生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1)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含蕴[1]。

这些特点通过园林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所体现。

这四要素对应着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四项主要工作。

当今我们经常听到的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同时国家规定综合公园绿地率在75%以上,由此可见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至关重要一环。

总结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大都具备了自然性、文化性、精炼性、生态性四大艺术特征,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四大原则。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无论是植物还是山石、建筑、水体的营造都紧紧围绕着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并且又通过他们的营造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配置具体的传达了园林的四大特点。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四大艺术特征2.1自然性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自然性,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主要通过植物种植时模仿自然的感觉,而不像西方园林修剪的非常的整齐。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自然,这就要提到“隐逸”的思想,隋唐时期私家园林兴起,文人在造园时,希望他们的园子像田园山林一样,即使在市井之中也能享到隐逸的乐趣,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尽可能的模仿自然,不显示一点人工的痕迹。

2.2文化性隋唐时期我国私家园林开始兴起,此时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如杜甫浣花溪草堂,庐山的白居易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等等。

园艺植物造型技艺

园艺植物造型技艺

园艺植物造型技艺园林植物造型,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艺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利用植物进行造园的一种独特手法。

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大至数米高的大树,都可以用来造型,观赏价值很高。

人们称它们为“无笔的画”、“无言的诗”,是“绿色的植物雕塑”。

盆景艺术是我国园艺中的瑰宝,目前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艺术了。

德国、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开始掀起了一股盆景热,世界性盆景组织也开始多了起来。

盆景在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大都以圆型、瓶型、半球型等简单的几何图形为主。

比如“六角凉亭”需要规划一个正六边形,每个角栽一棵树;“蒙古包”是沿一个圆密植若干棵树;而一条“长龙”则需要按游走的路线弯弯曲曲栽植许多树。

无论哪种造型,栽的树成活后就需要搭架、绑扎、整形,修剪造型,随着树木生长,不断及时修剪绑扎,使树叶覆盖整个骨架,逐年培养,便成为活脱脱的绿色长龙,或展翅欲飞的凤凰,或憨态可掬的大象,或宏伟壮观的城楼,或妙趣横生的猴子等...立体花坛又名“植物马赛克”,起源于欧洲,是运用不同特性的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立体钢架上而形成的植物艺术造型。

利用草本植物做造型是现在使用最广的一种艺术方式。

相对于木本造型来说,草本植物造型的可塑性高,只需要利用造型花架就可以做出造型独特,形象逼真的艺术作品。

立体花坛作品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需要集美术雕塑、建筑设计、园艺知识等多种技术于一体。

它是在由钢架做成的基本形态结构上覆盖尼龙网等材料,将包裹了营养土的植株用各种有机介质附着在固定结构上,表面的植物覆盖率通常要达到80%以上,不同色彩的植株密布于三维立体的构架上,最终组成了五彩斑斓的立体花坛作品。

立体花坛作品因其千变的造型、多彩的植物包装,外加可以随意搬动,所以在众多行业会将立体花坛作为首选。

中国从80年代开始利用立体花坛造景,但当时主要是天安门广场上用。

近年来,中国的立体花坛也逐渐普及,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新中国成立60年国庆和新中国成立70年国庆等主题相关的大型立体花坛也出现在各个城市的街头。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意趣。

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布。

在园中有根据水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

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水徘,似分还连的追求上。

文震亭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

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

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认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虽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

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

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

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饰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

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也是很重要的。

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

质感有两种:一种是材料本身,比如木材温馨,玻璃通透,石材古朴;另有一种则来自对材料的处理,比如石材打磨的粗糙就厚重粗狂,打磨的光洁就文雅华贵。

不同的质感也有着不同的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独特的园林植物造型艺术
园林植物造型,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也是利用植物进行造园的一种独特手法。

小至低矮的草本植物大至数米高的大树,都可以用来造型,观赏价值很高。

人们称它们为“无笔的画”、“无言的诗”,是“绿色的植物雕塑”。

优美的园林植物造型给人们提供了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得以调整、舒缓。

“城市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

提倡植物造型,要求造型植物、攀绿植物和绿篱保持造型美观。

绿地中的造型花篮、动物形态、彩色组字等,保持完整,绚丽鲜明。

”这是国家的绿化标准。

对树木造型,人们见到的多是把观赏树木剪成球形或半球形等简单几何图形。

而本文所介绍的树木造型,是河南民间园林工作者独创的,融民间艺术、传统绘画、木雕、石雕于一身的综合技艺。

这种技艺通常以四季常青且耐修剪的松柏树木为材料,按照塑造物的大小、形状,把树木有计划地组合栽植在一起。

比如“六角凉亭”需要规划一个正六边形,每个角栽一棵树;蒙古包”是沿一个圆密植若干棵树;而一条“长龙”则需要按游走的路线弯弯曲曲栽植许多树,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程。

无论哪种造型,栽的树成活后就需要搭架、绑扎、整形,修剪造型,随着树木生长;不断及时修剪绑扎,使树叶覆盖整个骨架,逐年培养,便成为活脱脱的绿色长龙,或展翅欲飞的凤凰,或憨态可掬的大象,或宏伟壮观的城楼,或妙趣横生的猴子等
河南树木造型起源于淮阳县,古称陈州。

在被称为陈州园林的太吴陵园中,满园皆造型,处处有芳菲,四季常青的桧柏被修剪成屋宇、松亭、松塔、飞机、火车、坦克、孔雀、青龙、大象、骏马,还有熊猫滚球、卧龙、青蛇、仙鹤、和平鸽、金鸡报晓、长颈鹿、虎、羊、狗、猫等。

各种造型风姿独特,形象逼真,俨然是绿色动物园,并迎来了一批批中外游人。

植物造型是融植物学、建筑学、美学、民间工艺于一身的独特造园手法,它首先是从民间兴起的。

陈州园林的创始者王殿一,原是民国时期总统府伺弄花草的园丁,他懂建筑会木工,又是民间艺术之乡淮阳走出来的人,曾有七十余件微型树木造型艺术作品空运至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王殿一与其儿子王月会共同开创出陈州园林。

而今二王作品尚在,人已作古。

开封龙亭公园,也有很大面积的桧柏造型,与太吴陵园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造型品种更多。

原来,曾在淮阳太吴陵工作过的曹敬先老人在此造园。

二王的技术精髓曹老不仅心领神会,而且更有创新,这里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组合造型、猛虎下山扑羊组合造型,惟妙惟肖,深受游人喜爱。

曹敬先老人的植物造型取材十分广泛,各种观赏花木的根、干、枝、叶、花、果、藤、须均可作造型素材。

有许多造型以剪取线,以枝为骨,以叶取色,利用自然界树木枝叶形态的长短粗细、曲直顿挫、虚实疏密、强弱刚柔,由造型者施行艺术加工美化,塑造出不同形式的景物。

其程序是:选材一设计一制作一成景一命题。

在艺术上讲究神形兼备的外观视觉效果及整体效果,制作出或简洁。

或飘逸,或雍雅,或粗犷的不同景物,达到情景相融,从而叩开人们的心扉,使之神思飞驰,浮想联翩。

民间园林艺术家们,熟悉花木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植物的特性,他们在长期的园林实践中,吸取了民间艺术的精髓,和现代绘画、雕塑、建筑等学科内容,以艺术的眼光和一双巧手,做到胸有千姿百态,开剪见精神,形神有个性。

无论那种造型,或飞禽走兽,或人物、屋宇、器械,他们都能做到美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随树作型,取舍得体,超凡脱俗,妙在一个“美”字,精在一个“动”字,巧在一个“形”字,好在一个“神”字。

使景物形象具有新、奇、巧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自然风景与人工造园艺术的高度和谐。

园林植物造型艺术的发展,既能在园林建设中做大文章,又能在住宅小区、机关;学校、厂房见缝插绿,用一株一盆的修剪造型来丰富城市景观,给人们创造赏心悦目、静谧幽香、消除疲劳的美好环境,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东方的大观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