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黄爱华的成长路.docx

合集下载

品黄爱华老师的智慧课堂

品黄爱华老师的智慧课堂

品黄爱华老师的智慧课堂王再梅今天,听了黄爱华《垂直》一课,一节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展现在我的面前。

不仅孩子们听的兴高采烈,我也听的意犹未尽。

他自由洒脱、运筹帷幄的气度,幽默诙谐的语言,张弛有度的课堂,令学生们痴迷,也让在场的老师们艳羡不已,纷纷不由地感慨:不愧为名师风采。

除了个人魅力之外,黄老师对《垂直》课堂的设计,构思巧妙,定位精准,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向我们准确诠释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学生主体、教师引领。

以下,我就自己的观点对黄老师执教的《垂直》一课进行一定程度的解析,同时以此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

一、用肢体语言,培养听课习惯。

在课前谈话中老师与学生约定:假如你学得很好,都听懂了就翘起大拇指;假如你不太懂,模模糊糊的就用一只手拖着你的腮帮子;如果你学得很不好,完全不理解老师或同学所讲的话,那你就用双手拖住你两边的腮帮子。

“托腮帮”这个姿势是我们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不太好的坐姿习惯,但老师理解这一行为并把它与听不懂的挂钩起来形成后,那么原先经常有这个习惯动作的同学就不会随意的这样坐了。

因为他怕人家误会:你怎么老听不懂呢?所以这样的约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加以引导。

课堂从词语“互相”开始,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强调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你帮助我,我也帮助你”、“你向我学习,我也向你学习”,就此引入“互相垂直”概念,从而有效地突破学生只是字面记忆“垂直”,不明“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更是让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总是有不少学生认为“直线a是垂直”,不管我们如何强调“互相”,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仍不占少数。

这节课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什么叫“位置关系”,黄老师举例说明——“两位同学可以并排坐,也可以面对面坐”,这是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用两枝笔来模拟,两条直线可能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艺术特色是“趣”、“实”、“活”。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中国当代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品赏”之黄爱华:雄逸舒朗(2008-03-10 15:16:58)转载▼分类:同行评价标签:教学艺术杂谈“中国当代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品赏”之黄爱华:雄逸舒朗[名师简介]黄爱华,男,1966年出生,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

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两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课堂教学评比,获一等奖。

他应邀在全国24个省市教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示范课,并作专题讲座100多场。

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80多篇。

曾主持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苏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审稿人。

出版学生读物计十二册约60万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200多万字。

教学专著有《黄爱华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主持谈艺]雄逸舒朗——黄爱华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美学解析《四川教育》编辑余小刚把职业之乐、数学之美、研究之趣契入个体生命的幸福场景,在中国当代名师中,黄爱华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他这样作自画像:“在人有限的生命里,我比从前越发地加快了步履,我像先贤那样挤时间读书、学习、钻研、琢磨;我仍携带教具去异地交流,下一站永远会在不远处等着我。

我相信,探索是幸福的,创造者是幸运的……人群中闪现出一个相当风趣、富有干劲、生气,每个毛孔都散发出活力的人,我看到,那就是我,和从前别无二致。

多了的,是步履的更加稳健。

”黄爱华是教育的“行者”,所谓“行者无疆”,时代的挺进,总会携挟新的教育哲学迫使教师以行动为之注解,以探究为之丰富;黄爱华是教育的“歌者”,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教育需要的是,以事业超越职业,以热情超越责任,以不断探索超越按部就班;黄爱华是教育的“智者”,所谓“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在教育职场中保持无限活力、乐此不疲并享受其中,方为教育的“智者”。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数学教学的真我本色——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有感丁军这期间,翻看《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一书,不禁被黄老师的人格力量深深震慑,更为他的教学艺术动容折服,沉浸其中,徜徉徘徊,乐此不疲,感慨甚多,收益匪浅。

走进黄老师的教学世界,犹如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放飞教育理想,采撷教学睿智。

掩卷沉思,发人深省……《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一书按“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学主张”、“课堂实录与点评”、“专家评说”、“人物介绍”五大部分详细解读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

全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教学主张、教育发展趋势等,并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实例,读来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

一、成长之路——艰辛、务实黄爱华,1966年生,特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

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深圳市“鹏城青年功勋奖章”获得者。

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两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多次在全国数学研讨会上作观摩课、示范课。

在全国十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参与编写少儿读物15册约80多万字,编著教学用书80多万字。

而立之年的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这一宽广的领域中,已辛勤耕耘十五个春秋。

初涉教坛,他又得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卢专文、邱学华等专家悉心的指导,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级各类的公开课来展示自己,磨炼自己。

有了专家的指点,黄老师前行的路上有了正确的航标。

多次求教,耳濡目染,他被名师的教学艺术深深吸引。

“教师是智者。

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是智慧的化身。

他像一块宝石,永远散发着人格、学识和智慧的魅力。

”在他的自传中,我看到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也坚定了其毕生从教、当一名优秀数学教师的信念。

成功源于勤奋。

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思想,寻求新突破,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教材,翻阅资料。

他学习数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掌握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研究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搜集教改动态,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

方程的意义黄爱华.docx

方程的意义黄爱华.docx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仪陇南图实验学校李雪梅整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53∽54 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理解相等,揭示课题师:我们平常学数学,计算时用的最多的符号是什么?(生:“=”号)出示: 3×4=12 。

师:像 3×4=12 ,这个等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答案小结 :等号可以表示算式的答案。

出示: 3×4=2 ×6师:像 3×4=2×6,这里的等号又表示什么?生:表示相等师:你们认识相等,理解相等的含义吗?小结:“相”是相互的意思“,等”是等于的意思,相等就是相互等于或相互等价或互相等价。

师用手势边指3×4=2 ×6 边说,左边等于12(手势),右边也等于12 (手势),左边和右边都是12 ,所以左边等于右边(手势),就是左边和右边相等。

(生一起试着用手势边说边指)小结:通过简单的讨论,我们知道等号可以表示答案,现在还知道“=”可以表示左边和右边相等。

人们在研究数学的时候,有时候把不知道的数用字母表示,再用一种相等的关系写成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

(板书:方程的意义)二、互动交流,探究新知出示主题图《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师:你们喜欢看连环画吗?上图就是一幅连环画,请同学们先独自观察后,跟同桌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学生看图,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师:谁有问题,可以问问。

生:为什么100 + X=250 ?师:有谁知道呢?生:因为 100 +X 小于 300,100+X 大于 200 ,所以 100 +X=250师:真会思考!那我们先看看第一幅图在干什么?生:称杯子有多重。

师:第二幅图在干什么?生:往杯子里倒水师:天平出现什么现象?用两手将这现象用动作表示出来。

师:连环画还蛮好看的,慢慢看就懂了,请几位同学上来讲讲连环画,讲的时候加点动作,并且增加难度。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最新资料推荐------------------------------------------------------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阅读感悟在第一次培训中,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读这本书的要求:读完之后,思考三个问题:(1)成长经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教学主张中,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个主张?(3)教学实录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课?为什么?带着对黄老师深深的敬意,我潜心捧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数一数做的读书笔记,居然也有三十多页。

品读成长经历与思考结伴经常笔耕的人,课堂教学品味与不爱动笔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P4)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静下来思考,提炼的习惯。

(P4) [我的解读:也许黄老师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

他在精力充沛的岁月中,遇到了名师的指引,有了他们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方让他成长得如此之快。

我们也很幸运,现在终于可以与黄老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

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并坚持不懈地写下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我想也一样会进步的。

如果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些许的进步,也许正是思考与阅读给我带来的。

1 / 9没有了阅读,没有了思考,便没有了文章,没有了灵感,没有了方向,感谢黄老师,重新让我拥有了读与写的冲动!]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业余时间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我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灵性就会逐渐枯竭。

我的闲暇时光大部分是在读书中度过。

(P4) [我的解读:阅读是令人兴奋的,可以让人洗尽铅华,荡涤胸中的万千尘埃。

阅读也可以给人带来灵感,赋予人思考的灵性。

人的性情,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愈发地舒展开来。

人的感觉,也只有在饱读诗书之后,才会更加地被激发出来。

有计划、有目的地读一些书,然后动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学习名师心得体会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学中能让孩子不再畏惧数学,而且从心里喜欢它。

借助学校开展的学名师活动,我自学了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感受深刻,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趣、实、活。

”(一)“趣”——课上得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黄老师说:“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

”游戏、竞赛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不能仅停留在追求数学课表面的“热热闹闹”,为“游戏”而“游戏”。

我认为本节课之所以“打动”人的,给人“终身难忘”的,是“数学知识”与“游戏竞赛”的完美结合,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

如: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交流都是“有感而发”,学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

每个场次比赛完,教师让学生记下比赛“结果”,“数学”地思考。

整场比赛后让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和体会。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戏是为了更为高效地、生动活泼地让学生“掌握”和“内化”数学知识。

(二)“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

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在黄爱华老师这节课中,我惊叹于他恰到好处的设计,精彩的点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细节化。

其实这里面的环节中细节的处理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种细节化的设计结果上升到高的教育境界,才能使教学精彩、实在而又使人折服。

在这节课中黄老师精心预设了五个重要的细节第一,当引出课题时,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主动提出研究的问题。

第二,在第一轮游戏抽出千位上的数字之前,适时介入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

第三,当学生抽出的数字是6时,教师将卡片倒过来提问:如果我把6换成9呢?第四,当比赛的结果揭晓时,教师要求学生把比赛的结果记录下来。

黄爱华教学实录及赏析24时记时法(模版)

黄爱华教学实录及赏析24时记时法(模版)

黄爱华教学实录及赏析24时记时法(模版)第一篇:黄爱华教学实录及赏析24时记时法(模版)黄爱华教学实录及赏析:《24时记时法》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9~52页。

一、创设情境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生1:“新闻联播”;生2:“新闻30分”;生3:“新闻30分”是中午播出的,不是“新闻30分”,是“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生1:“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7点。

生2:“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是晚上7时。

师:(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我们一起来看电视。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生1:不是晚上7点,是19点。

生2:19点就是晚上7点。

师:(板书:19∶00)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记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记时法”。

师: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

师:(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刻)谁愿意把对应时刻写到黑板上来?8∶50 9∶30 14∶00 16∶40 19∶00 22∶00 上午8∶50 上午9∶30 下午2∶00 下午4∶40 晚上7∶00 夜里10∶00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二、探索新知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

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同学们。

【名师道】黄爱华:一“问”能抵许多问——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

【名师道】黄爱华:一“问”能抵许多问——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

【名师道】黄爱华:一“问”能抵许多问——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黄爱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乃至世界数学教学的一个传统。

然而,从国际视野来看,虽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早就形成了共识,很多有识之士也做出了宝贵的尝试。

但是以往的研究更多放在提问的技巧性上,在问题的指向性和精确性上下功夫,为了“牵引”而“问”,真正为了“不教”而“问”、“不问”而“问”的研究还很少。

由于缺乏整体架构和布局,教师的着眼点更多局促在知识的分解上,因此呈现的依然是“花费较短时间的即时思考型问题”,问题繁、杂、小、碎的现象没有根本得到改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力图通过两到三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提炼大环节,构建大空间,生成一种多线交融,分层并进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本文尝试从几个角度来阐释大问题的内涵、特点、功能与作用。

一什么是大问题?不妨先看教例。

例一,《百分数的认识》(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在初读课题后,教师在学生提出的雏形问题上,梳理出如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同?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百分数?很明显,上述几个问题涵盖了百分数的意义、特征、作用、适用范围,并力图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有利于学生对整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架构和整体把握。

例二,《圆柱体的表面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课前,教师让学生做了三件事:一,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二,写出制作的步骤;三,记录制作过程中的发现。

课堂交流时,重点讨论:制作圆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如果要你教别的班级学生制作圆柱,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第一次做圆柱体,学生一般都是先做圆筒再做底面,但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圆筒是空心的,稍一受力就容易变形,这样,绕着圆筒描圆就很麻烦。

而且沿着描出来的曲线剪圆也很麻烦!一不小心就把辛辛苦苦描出来的圆剪坏了!因此有经验的学生会换一种方法——先做底面再做圆筒,而这无意中触摸到这样一个事实: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走进名师——黄爱华

走进名师——黄爱华

教 学 特 色
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 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 “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 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 “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 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 “年、月、日”等,都较好地 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 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 扎实的教学功底。
教 学 成 果
黄老师在教书之余,还坚持写文章, 著书立说。近年来,《小学生报》 《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月刊》 《小学生学习指导》等报刊上刊登 了他为小学生写的30多篇文章。 《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福建教育》 《江苏教育》《上海教育》《广东 教育》等十多家省市级以上教育杂 志上发表了他的教育教学论文60余 篇。他的《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例说》 系列文章在《河北教育》杂志上连 载之后,在小学数学界引起了一定 的反响。他的《质数和合数新授课 练习设计》,在《上海教育》举办 的全国征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教 学 成 果
他的《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 力的对策》一文获《江苏教育》举 办的“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一等奖。 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尝试教学法研 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他参加编写 由中国少儿出版社等出版的少儿读 物共计有12册,约50万字,还参加 编写多种教学参考用书,约60万字。 与人合著的《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研 究》一书,被指定为小学数学师资 培训教材。他担任副主编的《引探 教学法教例精选》,由海天出版社 出版。1993年,黄爱华被收入《中 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1994年9 月他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 秀”。1995年9月他又被评为“广 东省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南粤 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 国优秀教师”。
教 学 特 色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 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 规律,适应主体的学习能力,而使用富有 审美价值的认识技艺所进行的创造性教学 活动。它来源于教师个人长期的实践经验, 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与掌握。 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 教学准备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 组织管理的艺术、教学的语言艺术和非语 言艺术、教学的板书艺术、教学风格、教 学机智与幽默等。限于篇幅,下面仅从教 学过程这个方面分析一下黄爱华课堂教学 艺术的特色。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

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作者:胡爱民廖华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1期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各地教育教研部门采取了多样化的方式,成立名师工作室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每个名师工作室有着不尽相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但是,宗旨都是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搭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

本刊自本期开始设立“名师工作室”栏目,以展示名师风采,报道各具特色的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推进名师工作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在“名师工作室”开栏的第一个专辑中,我们集中报道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黄爱华,以及他所引领的数学教学工作室的工作情况。

黄爱华老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深圳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曾三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在全国28个省、市的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做观摩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在全国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学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黄爱华与智慧课堂》等。

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是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成立的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之一,主持人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

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颜辉副研究员和彭红玉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黄爱华数学教学工作室秉持“热爱(职业认同)、民主(尊重个性)、发现(适合路径)、坚持(持续关注)、通道(提供空间)、思想(分享提炼)、幸福(感受成就)”的理念,在“以‘大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全体成员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进行新的小学数学课堂结构研究,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2000字_读后感_模板《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2000字龙港二小陈云霄在人有限的生命里,我比以前越发的加快了步履,我像先贤那样挤时间读书、学习、钻研、琢磨;我仍携带教具去异地交流,下一站永远会在不远处等着我。

我相信,探索是幸福的,创造是幸运的。

既然已选定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就必定作罢不能,乐此不疲。

这是在路上行走的感觉,充满自信和定力的感觉,永远年轻、神清气爽、意气奋发的感觉。

我万分庆幸自己走上了这条合乎我天性的道路。

以上是《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书中的一段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黄爱华面对学生时的幸福感以及对数学教学强烈的热爱,正是有了这种爱,黄爱华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对教学的研究,这也是作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

全书共五篇:成长之路、教学主张、课堂实录与点评、专家评说、人物介绍这五大部分详细解读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

通读这本书让我领略到这位偶像的风采,他是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广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深圳市“鹏城青年功勋奖章”获得者。

他曾两次获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十多次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

他的课堂教学艺术受到全国小学数学界著名专家教授的一致赞誉;他笔耕不止,不到30岁就有百万字的专业著作面世,他编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多次再版印刷,成为教师们争相抢购的“掌中宝”;他创办的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专业网站-----华博士小学数学热线,创下了创办不到两年点击率就突破百万人次的记录……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一、文化底蕴在第一篇成长之路里,第4页我的宝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句是人与人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

黄老师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他深钻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他的业余时间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书成了黄老师的宝贝,每当他能借到教育专著就如获至宝,他曾经三个星期内读完一本《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并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

黄爱华,在小学数学课堂变魔术

黄爱华,在小学数学课堂变魔术

东省特级教 师,深圳 市十大杰 出青年 ,深圳 市 “ 鹏城青 年功
勋奖章”获得者 。18 95年 以
来 ,他 一直从 事小学数 学教 学
与研 究工作 ,19 年 出版专著 98 《 爱 华 小学数 学课 堂教 学 艺 黄

术》 。
黄爱华是深圳市最年轻的特级
教师。他 的数学课匠心独运 ,颇有
定 势 ,成为教学成功 的障碍 。

1 块。猴乙见到说 : “ 太少 了,我 要 2块 。 ”猴 王就把 第二块 饼平均 切成 8 ,分 给猴 乙 2 ,猴丙更 块 块 贪 ,它抢着说 : “ 我要 3 ,我要 块
堂课 的导 入是教师对教学 过
特色。设计 巧 ,效率 高 ,气 氛活 ,
呢?
故 事讲 到 这 里 ,黄 爱 华提 问 说: “ 同学们 , 知道 哪只猴子分 你
得多 吗? ”在学 生兴 奋地讨 论 了一 阵后 ,有的说猴 甲分得 多 ,有 的说 猴丙 分得 多,有 的说 3只猴 子分得 的一样多。到底那 只猴 子分得 的多
导入 ,激 发一 个 “ 趣” 字
导入是一堂课 的开始。好 的导 入能 引起学生的认 知冲动 ,打破 学 生的心理平衡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 趣 、学 习热情 、好奇 心和求 知欲 , 能引人人胜 ,辉映全堂 ;不好 的导
入则会窒息学生 的积极性 、主动性
热情 , 或生动表演 、寓教 于乐 …… 无 不殚 思竭 虑 , 追求卓越 。 例 如,黄爱华教学 “ 分数 的基 本 性质”时 , 结合教学 内容编 了一
知识结构中最活跃的元素, 是提高 个。接着 ,黄爱华 提问: “ 你能告
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 好素材。例如 , 他在 “ 百分数的认 识”课例中就体现 了 “ 从感性认识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第五篇 人物介绍
一、特区里的特级教师 二、他,一颗教坛新星 ――记特级教师黄爱华 一位年轻特级教师的追求
第一篇
我的成长之路
黄爱华自传――我的教学天堂 一、我的童年 二、老师的宠儿 三、影响了我一生的人 四、我的宝贝 五、走向深圳 六、出征全国 七、与思考结伴 八、师友无问 九、与计算机亲密对话 十、一个笔耕者 十一、享受数字 十二、妻儿与我 十三、痴迷讲台 十四、做个有魅力的人 十五、走在路上
第二篇 我的教学主张

十一、引领学生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 十二、开放式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十三、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十四、关注细节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十五、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十六、教学机智与教学幽默 十七、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 十八、现代教师素质的构建 十九、数学教师的语言魅力. 二十、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
黄爱华 与智慧课堂
长春全民学习研究中心
导师简介
黄爱华,男,1966年生。特级教师。现任常识市福田区教研室研 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 参与编写少儿读物计15册,约100多万字,编写教学论著和教学 参考用书120多万字。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教 书育人优秀教师”等称号。
第四篇

专家评说
一、教学也是创造 ――《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一书序言………周玉仁 二、创造“活”的数学课堂…………………邱学华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追求教学的卓越……黄孔辰 四、教育的智者、学者、行者 ――黄爱华老师印象……………………刘 瑜 五、感动儿童学习数学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初探…………卢专文 六、博采众长自成一格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探析…………管建福 七、清新隽永浑然天成 ――黄爱华课堂教学艺术赏析…………夏玉贵 八、让个性在课堂中飞扬 ――特级教师黄爱华精彩教学片段赏析………………聂艳军 九、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多元走向 ――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课堂 教学片段赏析……………………………汤雪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黄爱华的成长路
名师感悟教师成长之路
--- 一人一名师之黄爱华
黄爱华的名师之路黄爱华出生在苏北小镇的一个干部家庭,家中共有姐弟三人。

童年时代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大人们常用天资聪颖、古灵精怪等词语来评价他。

他在他的自传中说到“母亲那种在生活中跟人和谐交往,在合适的时机办适宜的事,谦和老实地做人也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直到现在我都感到震惊,母亲那双明亮的期盼的眸子,似乎一直跟在我的身后,经年不断,如影随形。

” 求学期间小学、中学时期黄爱华一直是老师的宠儿:帮老师批改作业甚至是给同学们出题那都是经常的事。

在那段时间里,他体验到了强烈的优越感,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现在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现在应邀回到老家作课,当年的的个别老师坐在台下当他的观众,注视、聆听他的课堂时,课毕他都会深鞠躬,向他们特别的教育方式,向给予他早期诸多塑造的老师们致意。

师范毕业后分到一所重点小学,在这所学校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第一个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卢专文,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是给黄爱华“课堂教学”影响最深的人。

他是这样评价他的师父的:老师积极为我创造了很多机会,策划了很多活动,指导我上了很多各种级别的公开课、比赛课,为我搭建了锻炼与展示自己的平台,铺就了一条崭新的教学之路,也让我品尝到了
教学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前进的步伐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1986 黄爱华认识了他的第二位师父: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

在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淮阴市、江苏省多次获得了课堂教学、课例评选、论文评比一等奖。

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数学教师。

生命中有很多事出自偶然,再一次深圳旅游之后,他被深圳给深深吸引住。

1992 年,毅然离开苏北,怀揣着与人合著的《小学数学专题研究》,只身南下深圳,在深圳市园岭小学去任教。

1994 年4?月他荣获深圳市小学数学新颖课评比和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同年代表深圳市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计划单列市小学数学观摩课评比,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1995 年4?月他代表广东省参加在海口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二届观摩交流会教学评比,再获一等奖。

他36 次在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示范课,并作专题讲座,产生了一定影响。

黄爱华的教学数学观及追求的数学课堂教学风格黄爱华的两件宝贝:书和笔记。

黄爱华对数学教学的四大思考:
(1)生活中的数学
(2)有趣的情境
(3)自主地探索
(4)实践延伸黄爱华的理念:开放小教室,做活大课堂——“新、趣、实、活”。

黄爱华的十大教育主张:
(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数学应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儿童乐于做的
(三)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做教材的创造者,而不是教材的消费者
(五)追求“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教育境界
(六)教学不是单纯追求快乐状态,而应进入真正地思考的境界(七)着力思考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八)关注细节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九)艺术形成风格,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十)现代教师素质构成的六大要素:有高度的创造精神、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水准、有健全向上的心理素质、有以人格魅力为主要内容的精神世界、有数学教师特有的语言魅力、有良好的现代师生关系。

学名师感悟教师成长轨迹
从苏北小镇向往做一名为人师者,他报考了师范,求学路上虚心做一名读者,他博览教育教学丛书,三尺讲台精心做一名智者,他不断开拓与进取.................... 书中一个个成长故事,一篇
篇教学案例和反思,详细记录了黄爱华老师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再一次的让我更清晰的看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

一、静心学习,潜心的研究
“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 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

黄老师一直把学习作为他专业发展的原动
力。

他与书共眠: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韵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

他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

他与师为友:向专家请教、汲取、借鉴,频繁的接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执著深深影响着他;与同行同事研讨和交流,他的教学上少走了许多弯路,课堂上多了许多火花。

的确,作为教师,要想专业上有发展,必须做到“沉下去” 从学习入手。

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从夯实基本功开始;学教育理论、学教学技巧,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可以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已所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向学生学习,知他环境,知他能力,知他需要;向报刊书籍和网络学习,开拓视野博览群书,文学、天文、历史和地理,心理、教育与科研,使自己知识储备似那小河,常流常新。

二、勇于实践,智慧的教学
三尺讲台前,黄爱华老师是位没有停息的实践者。

他一直担当着课堂中“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

在多年的实践和反思中,黄爱华老师成为了一名智者,他执教的《圆的认识》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生动有趣;《循环小数》用尽人皆知的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创设了轻松、愉悦、民主
的学习气氛;《数的大小比较》和《约数和倍数的意义》,别出心裁的
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巧妙地结合,勘称“神来之笔”,把
抽象的数字与游戏活动有效结合,将数的认识、比较和判断各种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

黄爱华的每一节课,点拨话语轻松幽默、采访提问恰到好处体现教育机智,活动看似都是一场简单的游戏,实则是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他的数学课有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境界,不但使学生获取一份份知识的行囊,而是能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

在十几年的讲台前“摔磨滚打”
,黄老师
日趋成熟,逐渐形成“实、活、美、趣、新、效”教学特色。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生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要顺利成长,必须夯实自己的的业务能力,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设计。

实践中可以小步走,可以“仿中学” ,借鉴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选取优质课光盘或录像闪光之点,吸取身边的优秀教师教学成功之案;可以“上中学” ,勇于上展示课、研讨课、乃至示范课、评优课,主动“暴露”自己,反思教学得与失;可以“研中学” 参与骨干教师研讨、名师展示教学等活动,运用团队的力量加速个人的成长。

三、勤于笔耕,反思中提升
《黄爱华与小学数学》,是本厚厚的书,书里记录了黄爱华老师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与心路里程,大到命运的转折,小到一
个教学细节的改变,这是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笔耕不辍的硕果。

黄老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育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形成随笔,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形成方案,对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方案与经验收集起来,既真实的体现了黄老师形成的教学风格,又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范本。

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以成为名师。

课堂天下事,得失寸心知,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要想破茧而出,只有梳理自
己的教学成败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

反思+提升=承继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勤于笔耕,写读书笔记,写教育随笔,可以提高文化底蕴和学养,勤于笔耕,写教学反思,做个有心人,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第一手的材料,可以提炼经验与成果,可以帮助教师练对教育现象的快速反应的本领,不可以将教师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