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100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2019版)
天津大学 建筑学硕士生培养方案_专业学位
![天津大学 建筑学硕士生培养方案_专业学位](https://img.taocdn.com/s3/m/ce4751db80eb6294dd886c58.png)
建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学科代码:0851 校内编号:S20602一级学科:建筑学(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建筑学院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建筑学一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拥有一大批思想活跃、学有所成的学者,师资力量雄厚、治学求实严谨,构成知识体系完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术团队,在科研、教学、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所培养的研究生因基础扎实、思维活跃、作风踏实而受到国内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另外,建筑学院还与国内一些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单位建立了工程实践基地,实施与著名的建筑师合作指导的“双导师制”,为研究生执业技能的培养打下了宽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
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紧密结合建筑学专业评估和建筑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以培养建筑设计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培养年限:2.5〜3.0年;课程学习时间:1.0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总学分数根据学生本科学习背景划分为:1、本科五年制专业学位者应修不少于27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2、本科五年制非专业学位者应修不少于29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3、本科四年制非专业学位者应修不少于34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3学分(补修本科专业课程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五、学位论文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须有明确的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题应在第三学期末以前完成,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也可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论文的内容要求、撰写要求和评价指标等参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试行)》的具体规定执行。
085100_建筑学_中法(培养方案).docx-天津大学
![085100_建筑学_中法(培养方案).docx-天津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e9291f3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0.png)
建筑学(中法)培养方案(校级通过)学科代码:085100 校内编号:2322901一级学科:建筑学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国际工程师学院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智能建筑(建筑学)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进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智能建筑专业分为三个研究方向:生态建筑的智能化设计、绿色建筑智能化运行和建筑健康度智能化监测与评估,每个方向由5-6名来自相关学科的老师组成导师团,共同指导学生。
二、培养目标借鉴法国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有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建筑设备控制技术、楼宇自动化、建筑节能等较宽领域的扎实的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培养方式为全日制,采用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实习环节,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累计时间不少于10个月。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根据法国工程师培养的特点和CTI认证的要求,课程针对本工程领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设置,结合天津大学课程特色,注重扩宽专业面,具有系统性和宽广性,既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使工程硕士在有限时间内构筑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课程设置注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包括跨学科交叉型、前沿型、信息类和应用型等课程。
外语课程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实用性。
专业课程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硕士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总学分数不少于123学分,其中:核心课不少于87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11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5学分。
深圳大学考研专硕介绍:0851建筑学
![深圳大学考研专硕介绍:0851建筑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e75c5cc850ad02de804159.png)
深圳大学考研专硕介绍:0851建筑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085100建筑学(专业学位):深圳大学建筑学一直以来都是深圳大学的重点学科,1993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
1996年,深圳大学建筑学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深圳大学首次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建筑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2004年,取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与学位授予权。
2008年建筑学专业被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目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教学设备先进,图书资料充足,教学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建筑学系统知识和基础理论,鼓励学生广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学科发展状况,熟练使用计算机,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通过高强度的设计实训,提升建筑设计技能,使之能够独立承担建筑设计和相关业务管理工作的职业建筑师。
培养方向:建筑学(085100)共包含四个研究方向:1、公共建筑设计;2、居住建筑设计;3、既有建筑的保护更新;4、绿色城市与建筑。
1)公共建筑设计:研究领域集中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和理论研究,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并重的方针,并着重关注建筑空间构成模式和建筑形态学上研究。
学术团队已经积累了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作品。
2)居住建筑设计:以人居环境研究为理论框架,针对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立足珠三角和深圳,在后小康住宅、亚热带居住建筑、高密度住宅、超高层住宅等领域,取得了有影响力的理论及实践成果。
3)既有建筑的保护更新:关注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研究。
利用空间句法分析发掘传统空间聚落的建构规律,探究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传统城市和空间聚落的历史地位,保存机制及其策略。
4)绿色城市与建筑:针对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采用GIS、计算机仿真模拟、DEA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和大型建筑进行生态低碳环保技术分析,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分析、住宅区规划设计、既有建筑改造等方面。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02a4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a.png)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建筑学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建筑学基础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建筑设计、艺术创作、城市规划等领域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内容1. 专业课程学习建筑学硕士学生需修读一定学分的专业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为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 学术研究建筑学硕士学生需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包括文献阅读、实地调研、实验设计等。
学生还需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并有机会向学术界发表。
学术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3. 实践学习建筑学硕士学生需积极参与实践学习,包括实习、实训、设计竞赛等。
通过实践学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专家讲座和学术交流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还包括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有机会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取他们在建筑学领域的经验和见解。
三、培养方式1. 导师制建筑学硕士培养采用导师制,每位学生都被分配一名导师。
导师是学生的学术指导人,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学生与导师定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学术和研究上的问题。
2. 学术报告学术报告是建筑学硕士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每学期学院会邀请知名的建筑学者来做学术报告,学生需参加并撰写学术报告的总结和体会。
学术报告提供了一个学生与学者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3. 研究生论坛为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还规定了定期举办研究生论坛的活动。
学生需在论坛上做学术报告,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研究生论坛,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培养评价建筑学硕士培养评价分为学术评价和研究成果评价两部分。
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及培养方案
![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及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3e61fbd64783e09122bcd.png)
建筑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及培养方案大学2019级全日制建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面向企事业和管理部门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3.掌握建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制及总学分要求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2~3年。
在学制时间内,课程学习环节一般为1年,专业实践环节和论文工作时间为1.0-1.5年。
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均采用学分制。
总学分要求至少52学分。
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少于28学分,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不少于24学分。
三、培养及管理(1)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确定本着校内校外相结合,导师与导师小组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三级制管理即由校院两级宏观掌控、学科团队组成导师小组中观把握,本校导师和实践单位的导师具体实施的培养方案。
(2)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管理工作,参照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进行四、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原则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本着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具体采用综合设计与专题设计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课程安排。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15-17学分,非学位课至少13学分,其中必修课至少占8学分,包括至少2门专业技术与技能课程,1-2门专业实践课程,以及听取学术与专业报告至少5次。
专业技术与技能课程由学院组织相关领域企业专家进行授课,实践课程在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的专业实践基地进行。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4685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d.png)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建筑学硕士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建筑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方法,具备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以下是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系统的建筑学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学生。
2. 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具备开展独立科研工作和创新性的设计能力。
4. 培养具备国际化思维和交流能力的学生。
二、课程设置:1. 建筑学领域核心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理论与设计、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建筑历史与理论等。
2.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建筑结构计算与分析、建筑美学与设计、建筑文化与建筑遗产保护等。
3. 学术研究课程:包括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4. 实践性课程:包括设计工作室、建筑实习等。
三、培养模式和方法:1. 系统培养:通过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育规划,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2. 创新培养:通过创新性的设计项目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其具备在建筑设计领域进行原创性研究和设计的能力。
3. 实践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培养评价方式:1. 课程成绩评估:通过课程考试、作业和实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估。
2. 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设计项目和实践项目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综合能力和表现。
3. 研究成果评估: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包括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学术会议等。
五、培养质量保障:建立建筑学硕士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包括成立教学评估委员会、制定培养方案评估标准、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调研等,确保培养质量和效果。
六、培养效果及其评价:1. 学生学业成绩:评估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确保学生掌握了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832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2.png)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建筑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建筑学理论体系,具备系统的建筑学专业知识;2.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进行建筑学相关的研究工作;3.具备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建筑环境中进行实践和工程建设;4.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能够适应国际化建筑行业的需求;5.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培养课程1. 建筑学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技术与方法•建筑历史与文化•建筑摄影与绘画2. 专业课程•建筑设计与规划•城市设计与规划•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设备与绿色建筑•建筑经济与管理3. 高级课程•建筑理论研究•建筑创新与实践•建筑数字化设计与仿真•建筑项目管理•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三、学术研究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学期间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需要完成研究课题并撰写学术论文,同时还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
四、实践与实习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强调实践和实习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在学期间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实习项目,包括实地考察、建筑工地实习、行业企业实习等。
通过实践和实习,学生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五、学位论文在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中,学位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一步。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最终完成一篇学术水平较高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不仅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机会。
六、评定与证书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的评定主要通过考试、作业、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综合评价方式进行。
学生需要在覆盖范围广泛的考试中取得一定的合格成绩,并顺利完成作业和研究报告。
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5100)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5100)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194537be23482fb5da4c2b.png)
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085100)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建筑设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工作。
2.掌握系统的建筑学基本理论,具备建筑设计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专业的实践技能。
了解前沿的发展动态,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
3.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往届生;四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往届生。
三、考试方式考生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达到我校的复试资格条件,参加我院组织的复试(笔试和面试),综合初试和复试成绩后择优录取。
其中初试部分参见本专业招生目录中的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满足我校复试要求后可可参加复试,复试具体要求详见当年度的复试通知。
四、课程设置A类公共必修课(7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1英语4B类学科必修课(6学分)B01 建筑理论研究 2B02(C/E) 城市形态与设计方法论(C/E) 2B03(C/E) 计算机辅助技术(C/E) 2C类专业方向必修课(9学分,C11、C12和C13、C31各选1门) C11 基本设计 2C12 概念设计 2C13 建构研究 2C14 建筑设计实践 3C15 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1C16 材料与建造 1C31 城市设计 2D类专业方向选修课(7学分)C21 中国建构文化(木构)研究 1C24 建筑史方法 1C25 都市社会学 1D21 建筑史专题 1D22 社会理论与空间实践 1C32(C/E) 城市形态学(C/E) 2D31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与方法 1D32(C/E) 电影建筑学(C/E) 1C42 GIS基础与应用 1D41 BIM 1C53 传热学与计算流体力学 2C54(C/E) VDS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C/E) 2D51(C/E)绿色建筑技术-上(C/E) 1D52(C/E)建筑体系整合-上(C/E) 1D53 建筑环境学 2D61(C/E) 设计工作坊一(C/E) 1D62(C/E) 设计工作坊二(C/E) 1D63(C/E) 设计工作坊三(C/E) 1D64(C/E) 设计工作坊四(C/E) 1本专业学分构成为:学位课(A+B+C)=22学分;选修课(D)≧7学分;总分≧29学分。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9e17146bd97f192279e9a2.png)
建筑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10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建筑学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建筑历史与理论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建筑技术科学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
毕业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分,必修环节不低于6学分。
五、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一般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部分。
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研究院(所)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课程实践合格者记2学分。
综合实践一般依托各专业领域的校外实践联合培养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实际岗位,主要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综合实践合格者记3学分。
课程实践和专业实践也可合并进行。
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https://img.taocdn.com/s3/m/d9a38d2a581b6bd97f19ea68.png)
2 36 考查 2
设计研究分析及表达专题
1 18 考查 2
1
昆明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
课程名称
绿色建筑 可持续营造技术 地区建筑设计引论 住区规划理论与方法 中国传统建筑法式与精神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文献 民族建筑 历史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云南传统乡土建筑技术 建筑与城市气候设计 城市社区研究 建筑环境物理专题 建筑学学科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 风景旅游区规划与建筑 城乡规划学学科前沿讲座 风景园林学学学科前沿讲座 学术活动(含创新创业教育) 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目录
1、建筑学硕士(085100)....................................................................... 1 2、机械工程(085201)........................................................................... 3 3、仪器仪表工程(085203)................................................................... 5 4、材料工程(085204)........................................................................... 8 5、冶金工程(085205)......................................................................... 11 6、动力工程(085206)......................................................................... 14 7、电气工程(085207)......................................................................... 18 8、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 20 9、控制工程(085210)......................................................................... 22 10、计算机技术(085211)................................................................... 25 11、软件工程(085212)....................................................................... 27 12、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29 13、水利工程(085214)....................................................................... 35 14、测绘工程(085215)....................................................................... 37 15、化学工程(085216)....................................................................... 39 16、地质工程(085217)....................................................................... 41 17、矿业工程(085218)....................................................................... 44 18、轻工技术与工程(085221)........................................................... 47 19、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51 20、安全工程(085224)....................................................................... 53 21、农业工程(085227)....................................................................... 57 22、环境工程(085229)....................................................................... 60 23、制药工程(085235)....................................................................... 62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8adf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b.png)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建筑学硕士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建筑学领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深度,提升我国建筑设计、研究及管理的水平而开设的一门学位。
针对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
本文将重点围绕如何制定一份合理的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展开讨论。
一、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需要遵循国家相应的教学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意见》,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要求:(1)符合我国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2)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具有个性化的特色,确保培养质量与特点相符;(3)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新技术和新发展,保证培养方案与时俱进;(4)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的结构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应该包括以下部分: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对毕业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呈现。
对建筑学硕士的培养目标进行详细阐述,可以指导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也起到了引导作用。
2. 培养方案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包含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和实践环节。
这些环节应该针对性明确,内容丰富,体现出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 学生管理一份好的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应该有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考勤管理、学术发表管理、奖励措施和处罚措施。
有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细化培养过程,明确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性。
4. 教师队伍建筑学硕士教师队伍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应该合理配置教师队伍,力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此外,培养方案也应该充分考虑教师队伍对学生学习、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三、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建设课程设置是一份完整的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理论上来说,建筑学硕士课程应该有以下方面的内容:1. 专业基础课建筑学硕士专业课应该侧重于建筑理论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管理等方面的学习。
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合肥
![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合肥](https://img.taocdn.com/s3/m/05c115e1910ef12d2af9e766.png)
研三下
文献综述与 开题报告
工作技术实践 (助管、助教)
专业实践环节 学位论文
论文 答辩
学术交流
图例
公共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非学位课(公 共必修课)
非学位课(专 业选修课)
附图-1 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关系图
实践类
5. 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利用一年时间完成,
训练学生设 计能力及规 划与整合及 创新之能力
结合实际项 目训练学生 执行工程实 务之相关知 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认 识与本专业 相关的先进 科技及跨领 域知识之能 力
培养学生团 队合作精 神,训练表 达沟通及领 导管理能力
培养学生端 正品行、健 全人格、爱 岗敬业之专 业精神
建筑哲学
⊙
建筑评论
⊙
科学研究方法
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领域代码:085100 授权时间:2006 年
一、专业简介与培养目标 1.学科、专业简介(400字以内)
本学科主要培养建筑学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毕业生 不仅能在大型公共建筑、城市环境、居住区、住宅以及室内设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同 时将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及管理能力。在校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中心,将工程 技术学习与艺术理论学习紧密结合,着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创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本专业的工程性、职业性和学术性特点,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形成以教学和研究为中心, 以工程实践为主要契机的整体优化的培养模式。同时,依托地缘优势,注重地域建筑文化研 究,强化特色教育与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应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 术方法和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 发、工程管理等能力。毕业生可成为相关建筑开发企业、设计院(公司)高级专门设计人才, 可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建筑设计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建筑技术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技术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0f0eae0975f46527d3e1d8.png)
建筑技术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304)学科专业简介建筑学学科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建筑技术是建筑学由概念转化为物质实践的最重要的技术课程之一。
同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于1981年被批准建立硕士点,是全国重点学科。
学科点的创始人是著名建筑声学专家王季卿教授、建筑建造技术专家傅信祁教授、建筑光学专家杨公侠教授和节能建筑专家翁致祥教授。
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戴复东院士。
学科点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6名、副教授名人、讲师5名。
本学科学术思想活跃,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合作,联合进行研究生教学;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建立了双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培机制。
合作研究与交流遍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地。
本学科已培养出众多的国内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建筑技术学科应体现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安全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设计理念。
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设计或技术管理工作,成为具有良好学术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研究作风。
2.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能胜任建筑设计、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及决策能力。
3.具备建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并了解建筑技术学科领域国内外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建筑建造技术(2)建筑节能与热环境控制技术(3)建筑安全与消防技术(4)视觉环境与光艺术三、学制与修读年限1. 入学要求:招生对象主要为建筑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等相关专业毕业、具有全日制本科大学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a438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f.png)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是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的专业
学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
生具备扎实的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建筑设
计及其理论研究工作。
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课程设置: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建筑设计方法与技术、建筑
设计测试与评估、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核心课程。
还可
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一些选修课程,以丰富学生的
知识面。
2. 科研训练:包括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3.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设计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
应用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
4. 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在培养期限内撰写一篇学位论文,选择一个
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5. 学术研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其他研究者进行学术互动和交流。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
同时,还可以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研究等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建筑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需求。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15827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c.png)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及相关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2. 培养要求
2.1 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学科视野。
2.2 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处理从建筑外形到具体细部的设计问题,掌握建筑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3 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组织并完成建筑设计任务。
2.4 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研究建筑设计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展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科研工作。
3. 培养计划
3.1 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艺术、建筑规划与设计方法、建筑设计与技术、建筑设计管理、建筑设计实践等;
(2)选修课程:建筑史、建筑风格与文化、城市与建筑、建筑经济、建筑节能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建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
3.2 实践环节
(1)设计实践:包括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等;
(2)调研实践:包括实地调研、文献调研、数据分析等;
(3)实习实践:包括学校组织的实习和毕业实习。
3.3 学位论文
(1)选题:符合本学科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问题;(2)论文撰写:独立完成,界面严谨,论据充分、方法得当,结论明确、可行。
4. 培养评价
通过课程考试、实践环节评价、学位论文评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达到国家和学校要求的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硕士学位。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6ec8e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9.png)
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背景目前,中国的建筑业正在发展壮大,建筑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设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技术和理念也不断涌现。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高等院校需要重新构建建筑学硕士的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筑师。
目标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精通建筑理论和设计技能;2. 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3.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建筑设计;4. 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5. 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展示能力;6.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安排建筑学硕士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 建筑理论与设计方法;2. 建筑技术和材料;3. 建筑规划与城市设计;4. 建筑理论与建筑史;5. 建筑及其环境;6. 建筑实践、交流和合作。
除了基础课程,还应提供一些选修课程,例如建筑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等,以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才能。
此外,建筑学硕士课程还应加强实践教学,例如参加建筑设计大赛、实践调研、考察和创新项目等。
教学方法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要遵循一种综合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思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社交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的界限,开创新的领域和视野。
培养环境建筑学硕士培养方案需要建立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提供充足的学术资源和设施。
这包括:1. 教学资源——拥有一队优秀的师资队伍,具有丰富的教育和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背景和知识培养经验;2. 实验室和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包括数字模拟、建筑信息技术、材料试验和模型制作等;3. 研究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研究项目或工作室的机会,以获得更多实践和研究经验;4. 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建立书店、图书馆、展厅等学习资源,以及课外文化和社交活动。
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深圳085100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名单公示
![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深圳085100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名单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7e0624f54028915f804dc271.png)
085100-建筑学
538 903-哈(尔深滨圳工)业大学
085100-建筑学
536 903-哈(尔深滨圳工)业大学
085100-建筑学
534 903-哈(尔深滨圳工)业大学
085100-建筑学
530 903-哈(尔深滨圳工)业大学
085100-建筑学
526
(深圳)
085100-建筑学
院系核对人签字:
19 330
201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拟录取名单
复试
成绩
195 201 196 206 198 198 196
研究方向:00-不区分研究方向 Nhomakorabea总成
绩 录90取3-哈院尔系滨名工称业及大代学码 录取专业及代码
552 903-哈(尔深滨圳工)业大学
085100-建筑学
547 903-哈(尔深滨圳工)业大学
主管领导签字:
录取院系:(盖章)
日期:
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基本奖助 学金 一等 一等 三等 一等 二等 二等 二等
学习方式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录取校 区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深圳
院系所码与名称:90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专业代码与名称:085100-建筑学
序号
1 2 3 4 5 6 7
姓名 谭柯 董小萌 王晶 王馨慧 赵梓晔 刘馨迪 罗臻擎
考试方式 统考 统考 统考 统考 统考 统考 统考
初试
考12生06编96号8 成绩 230111984 357 230012980 346 210022978 342 345993938 330 230910972 336 230315992 3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085100)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建筑设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工作。
2.掌握系统的建筑学基本理论,具备建筑设计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专业的实践技能。
了解前沿的发展动态,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
3.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建筑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往届生。
三、考试方式
考生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达到我校的复试资格条件,参加我院组织的复试(笔试和面试),综合初试和复试成绩后择优录取。
其中初试部分参见本专业招生目录中的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满足我校复试要求后可可参加复试,复试具体要求详见当年度的复试通知。
四、课程设置
A类公共必修课(7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1
英语4
B类学科必修课(6学分)
B01 建筑理论研究 2
B02(C/E) 城市形态与设计方法论(C/E) 2
B03(C/E) 计算机辅助技术(C/E) 2
C类专业方向必修课(11学分,C11、C12和C13、C31各选1门)
C11 基本设计 2
C12 概念设计 2
C13 建构研究 2
C14 建筑设计实践 3
C15 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1
C16 材料与建造 1
C31 城市设计 2
X003 研究方法 2
D类专业方向选修课(5学分)
C21 中国建构文化(木构)研究 1
C24 建筑史方法 1
C25 都市社会学 1
D21 建筑史专题 1
D22 社会理论与空间实践 1
C32(C/E) 城市形态学(C/E) 2
D31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与方法 1
D32(C/E) 电影建筑学(C/E) 1
C42 GIS基础与应用 1
D41 BIM 1
C53 传热学与计算流体力学 2
C54(C/E) VDS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C/E) 2
D51(C/E)绿色建筑技术-上(C/E) 1
D52(C/E)建筑体系整合-上(C/E) 1
D53 建筑环境学 2
D61(C/E) 设计工作坊一(C/E) 1
D62(C/E) 设计工作坊二(C/E) 1
D63(C/E) 设计工作坊三(C/E) 1
D64(C/E) 设计工作坊四(C/E) 1
本专业学分构成为:
学位课(A+B+C)=24学分;
选修课(D)≧5学分;
总分≧29学分。
备注:
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通知,A类中“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是
指“《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门,我校要求硕士生须在其中任选1门。
2.本科为建筑学四年制的硕士生须完成D类设计工作坊课程2门,合计2
学分。
具体课程须参考第二学期选课单课程说明。
五、学制
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一年后开始毕业设计,其中有为期半年的生产实习。
最长年限4年。
六、毕业成果要求与学位授予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是获得专业学位的必要条件。
其过程包括选题、设计与研究、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
1.选题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目标、内容、主要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径、计划进度等。
选题须通过学院组织的开题报告审查。
2.设计与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必须在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毕业设计由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和聘请的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联合指导,设计成果须包含设计图纸与专题研究报告,具体要求详见附录2。
毕业论文相关要求参见建筑学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要求。
3.中期检查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由学院研究生导师组成专家组(也可邀请校外专家),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进行考核。
学生须以多媒体方式汇报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进展(毕业设计还必须以不少于4张A1竖幅图纸展示设计进展),专家针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展提出相应评价和建议。
4.答辩与学位申请
申请毕业答辩之前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由两位以上专家评阅并撰写评阅意见,其中至少1人为校外(设计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评阅通过后方可进入答辩程序。
答辩委员会应由三人以上组成(其中教授不少于1人,校外(设计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少于1人)。
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进行考核。
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委会的意见并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申请建筑学硕士学位者,还应符合《关于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补充规定(修订稿)》中规定的条件。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二○一九年八月
附件1:毕业设计选题要求与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要求
毕业设计选题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问题,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或是较强的综合性、现实性、典型性。
选题可着眼于特定的建筑类型、问题、方法,结合研究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展开深入的专题研究和专项设计。
设计项目可以是实际项目或试做项目。
2.开题报告应包含内容
毕业设计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内容、设计项目概况与要求、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工作计划、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2:毕业设计具体细节和最终成果规定
毕业设计成果应由三部分组成: 1. 研究报告(A4文本格式);2. 设计图纸(图板展示)和模型;3. 多媒体演示。
并将所有成果制成光盘存档。
1.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思路清晰,内容完整,字数不少于20000字,至少应包含以下章节和内容:
1)绪论
阐述毕业设计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对象和内容、项目概况与主要问题、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应针对毕业设计课题所包含的主要问题展开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问题的现状、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阐述,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出系统、完整和比较深入的解答。
案例分析不少于3个。
3)设计过程与内容
将相关研究获得的结论或方法应用于项目设计,包括项目调研与分析、设计目标、主要设计思路与方法、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多方案比较、方案深化等。
5)设计成果
包括各种分析图、技术图、表现图、模型照片等,着重表述对项目主要问题的解答。
图纸要求全彩色,比例不宜过小,主要技术图纸应一页一图。
6)参考文献
7)后记与致谢
2. 设计图纸(展示图板)和模型
数量:不少于12张A1(竖幅)展板,设计过程或成果实体模型(至少一个)。
内容:充分展示毕业设计的思路、研究过程、各设计阶段的多方案比较以及最终成果。
设计成果图纸必须完全由本人完成,不得包含项目组其他成员完成的图纸。
3. 多媒体演示
凝练毕业设计的主要思路、研究过程、设计过程、设计成果制作成PPT文件或PDF文件用于答辩时汇报,汇报时间不超过15分钟。
4.光盘
包括项目调研资料、相关案例的资料、研究报告的Word文件、展板的JPG 文件、多媒体演示的PPT或PDF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