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汇总

合集下载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实际繁殖率将进一步提高,这在动物育种上能够充分发挥优良公母畜的生产潜力,提高品种总体生产性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介绍了新型繁殖技术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

关键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克隆;转基因现代动物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嵌合、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和性别控制等等,其中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人工授精技术,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并最有成效的繁殖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繁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从常规的人工授精到胚胎移植和体外性控胚胎生产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家畜繁殖的速度更快。

生产性能更高,繁殖准确性更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竞争力。

1 主要繁殖技术应用概述1.1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借助于专用器械,用人工方法采取公畜精液,经体外检查与处理后,输入发情母畜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自然交配,使母畜受胎的一种繁殖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能充分利用优良公畜的繁殖性能,减少种畜的饲养量,降低生产成本;使优良基因的影响迅速扩大,可以极大地加快遗传改良的速度;能提高母畜的受胎率;使种公畜的精液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很好地在各地组织实施和交流。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普及了奶牛的新鲜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后,从197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牛的冷冻精液。

目前,全国各省区共有40多个冷冻精液站已具备年产近2 000万个剂量的牛冻精生产能力,奶牛人工授精已得到普及,黄牛每年杂交改良也在千万头以上。

在养羊发达的北方省区已经普及人工授精,猪的人工授精在生产上也得到广泛应用,部分野生动物也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1.2胚胎移植近几年,胚胎移植也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上的一项常用技术,采用胚胎移植越来越普遍。

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也称为“借腹怀胎”或“人工受胎”,其含义是将一头良种母畜的早期胚胎用冲洗子宫的方法取出,或是经体外受精获得的胚胎,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及应用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及应用
过 表 1 现 国外 转 基 因动 物 研 究 首 创 记 录 . 展
表 1 国 外 转 基 因 动 物 研 究 首 创 记 录
摘 自曾溢 滔: 转基 因动 物与 医 学产 业【,
1 8 年 , 首 次报 道 了美 国学 者 God n 首次 利 用 组 织 纤 溶 酶 原 激 活 因子 ( A) 小 鼠乳 清 蛋 I WAP 基 因 , 97 ro 等 t 与 P  ̄( )
在 19 年 ,罗斯 林 研 究所 的 科 学 家 Wi t 用 胚 胎 细 胞 为核 供 体 ,获得 了表 达 治疗 人 血 友 病 的 凝 血 因 子 Ⅸ , 98 l 等 mu
收稿 日 期 : 2 0 . 32l 0 20 . 作 者 简 介 : 钟 红 梅 (9 2 ) 女 , 西 南 民族 学 院 生 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讲 师 1 6 .,
维普资讯
第3 期
钟 红梅 等 : 转基 因动物研 究进展 及应用
世 界 第 一头 转 基 因 乳 牛 ,其 奶 中 含 有 人 乳 铁 蛋 白 . 1 9 年 , 英 国P ama e t lP oen 有 限 公 司 (P 91 h r c ui r tis a P L公 司 ) 育 培
的 山羊 ,其 奶 中 能 分 泌 1 胰 蛋 白酶 . 19 年 6 , 美 国D .抗 91 月 NA公 司 获 得 了 能产 生 人 血 红 蛋 白的 猪 . 19 年 l月 92 1
英 国剑 桥 大 学 ,将 D 基 因 ( 调 节 免 疫 反 应 补 体 系 统 ) 隆 后 , 转 移 到 猪 的 基 因 , 生 产 出一 窝 转 基 因仔 猪 , 其 AF 能 克 血 管 内皮 上 表 达 了人 类 的DAF 因 . 基

转基因动物新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新技术研究进展

cl ( Scl) w i a rvd da lraiew yt eiepuioet tm el o reai l wi xe dte el i el , hc h s o ie naen t a od r l p t e cl fl g nma , le t s P s h p t v v r ns s a s l n h
连 H R DT S(ei ) 21 年5 E E I B i g 01 月 A j n
I N05—72 W Wci gn. S 23 7 S 9 W . n ee R ha C
DoI 1 . 7 4 S . . 0 5 2 1 . 0 4 : 0 3 2 / P J 1 0 . 0 10 4 9
r s a c ft n g n c tc oo y t e d v l p n a h s . n t i r v e v ro sk n so a s e i e h o o i s e e r h o a s e i e h l g a n w e e o me t l a e I s e i w, a iu i d f r n g n ct c n l ge , r n o p h t i c u i g s ma i el u l a a s e, e eta s e d a e y ta s o o , e ek o k u e i td b n l dn o t c l n ce t n f r g n r n f r c r r me it db n p s n g n n c o t d ae yRNA t re e c , r m i e f r n e n a d zn — n e u l a e — e e t r ei g t c n l g ,a e s mma i e . c n l,t e s c e s o n u e lrp tn tm n i c f g r n c e s sg n a g t e h o o i n y r u rz d Re e t y h u c s fi d c d p u i o e t s e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基 因动物 ; 转 疾病 模 型 ; 生物反 应 器 ; 种移 植 异
中图分类号 :79 Q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5 3 (0 8 O—0 9O 1 0 —O 8 2 0 )705 一4
随着 重 组 DNA 技 术 的 迅 猛 发 展 , 基 因 动 物 转
1 转基 因动 物的研 究 方法 转基 因技 术 开 始 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 常用 的 其
研究 方法 有 以下几种 。
因 素 , 主要 的限制 是 DNA 只 能 增 加 , 能删 除或 最 不
在某 个 位点 修饰 , 而且 外 源 DNA 是 随 机整 合 的, 由
于整 合位 点 的 影 响 导 致 基 因 表 达 不 稳 定 , 随机 整 合 也 可能 破坏 基 本 内源 基 因序 列 或 激 活致 癌 基 因 , 这 两种 因素都 会 对 动 物 健 康 产 生 有 害 影 响 。最 后 , 注
( 阳军 区总 医 院 医 学 动 物 实 验 科 , 宁沈 阳 10 1 ) 沈 辽 1 0知 的外 源基 因导入 动物 细胞 并整 合 到基 因组 中 , 而使 其得 以表 达 的技 转 从
术 。此技 术将 分子 、 细胞 和 个体水 平 统一起 来 , 志着基 因工程 已由 离体 操 作发展 到 离体 与载体 相结合 的新 标
3 ] 基 因能稳 定地 遗传 给后 代 的遗 传 工 程动 物 。该 技 术 最 好 的方法 [ 。此方 法 是将 在 体 外构 建 的 目的基 因
D NA合 成或 修 复 时 , 外 源 基 因整 合 到基 因组 中 。 把
新 的方法 和思路 。这 种 突 出的优 越 性 使转 基 因动物 其优 点是 可 以把 不 同长 度 的重 组 DNA 片 段 注入 原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3、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具有重要价值的生 物制品,如药物、工业原料等。
然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在政策、技术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取得更多 的支持。
三、关键技术
转基因动物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基因编辑技 术可以通过对动物基因进行精确的改造,实现对动物性状的改良。合成生物学则 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实现对动物基因组的全面改造。这些技术的不断 发展,为转基因动物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结论
总的来说,转基因动物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虽然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社会层 面的挑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挖掘,转基因动物将在未来生物 科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际合作、政策推动和公众教育,我们可 以期待转基因动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引言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前沿课题,旨在通过改变动物的 遗传信息来提高其性能、增强其抗性或用于疾病治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到治疗人类疾病等 方面,转基因动物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介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 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科研人员继续深入研究转基因动物的机制和安全性 问题,并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同时,需要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法规和伦 理指导原则,以确保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 大的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研人员已经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抗性、 构建疾病模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仍需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法规 和社会接受程度等问题。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 转基因动物研究将有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动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动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11 原 核 显 微 注 射 法 . 原核 显微 注 射法 是将 表达载 体 直 接注 射 到受 精 卵原 核
毒等 , 以 感染哺 乳 动 物并 引起 多种疾 : , 疱 疹 、 症 、 可 腐 如 癌 免
疫 缺 陷 综合 症 等 。 毒 感 染细 胞 后 , 毒 RN 病 病 A进 入 细 胞 并 转换 为 D A分 子 , N 然后 比较 容 易地 整 合 到宿 主 细胞 基 因 组 内, 故逆转 录病 毒是 有效 的转基 因载体 。9 5年 Je i h等[ 17 ans c 6 1 利 用 鼠 莫 洛 尼 氏 白 血 病 病 毒 ( ln )lu e i i s M— Moo ere k m avr , u Mu V) 染 小 鼠 胚 胎 , 功 地 制 备 转 基 因动 物 。 oe 等 L 感 成 R g ̄
t esu yo nma rn g ne. h td f i l ta s e i a K e r ta g ni n mas a i a u b n r b o d c ls in e ywo ds rnse ca i l ; nm lh s a d y;ime ia ce c
摘要
动物转 基 因技 术是 一项 新的 生物 学技 术 , 可应 用 于畜牧 业及 生物 医学等 领域 。 转基 因动 物的 制作 方 法足 应 用进 行 了综 述 , 对 对
其发展 趋势 进行展 望 . 以促 进 动 物 转 基 因 研 究 的 开 展 。 关 键词 转基 因动 物 ; 畜牧 业 ; 生物 医学
中图分 类号
Q7 5 8
文 献标 识码

文 章编 号
10 — 7 9 2 10 — 3 3 0 0 7 5 3 (Ol ) 2 0 2 — 4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问题综述 如下。
1 转 基 因动 物 的研 究 方 法
核移人去核 卵母 细胞 中 , 进一 步提 高转 基 因效率 。由 于
家畜干细胞系没有完全建立 , 目前它 的运用受 到限制 , 但
这个方法应用前景看好 。
1 4精 子载体法 .
近年来利 用精子作 为外 源基 因的载体
来 建立转基因动物十分令人 注 目, 其方 法为 : 将成 熟的精
中。此项技术在 实 际应 用 中虽 存 在许 多 问题 , 至少在 但
构思上 对 大 型动 物 的 转 基 因研 究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其 优点是 利用精子的 自然属性 克服人 为机 械操作 给胚胎造成的损伤 , 合率高 , 鼠、 整 小 家兔 达 3 % 以上 , 0 成
整合 的 , 由于整合位点 的影 响导致基 因表达 不稳定 , 随机
整合也 可能破坏基 本 内源基 因序 列 或激 活致 癌基 因 , 这 两 种因素都会 对动 物健 康 产生 有害 影响 。最 后 , 注射 法
研究 中继连锁分 析 、 细胞 遗传 和基 因克隆技 术 之后 的 体 第 四代技术 。现代 医学 研究 证 明 , 类 的大 多数 疾病 都 人 与遗传有关 ] 。适 当的动物模 型对研 究基 因突变而 引起
本低; 缺点是 结果 不稳 定 。 目前方 法体 系 虽然 还未 完全
建 立 , 它是有 发展前 途 的方法 , 以与体 外受 精 、 但 可 早期 胚胎 阳性选择 和胚胎 超低 温保 存技 术 相结 合 , 使转 基 因 技 术更加实用化 。 1 5体 细胞核移植技 术 . 有 学者认 为转基 因动物 克隆技 术将有望 成 为 2 1世 纪 创 建 遗 传 工 程 的 动物 的 主导 技 术 ” 。转 基因 技术 与 动 物 克隆 技术 结 合 可大 大 提 高 效 ]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嵌入到生物体中,从而增强或改变其特定功能的方法。

自从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它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引发了惊人的争议。

一方面,多数科学家和生产商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耐病能力和适应性,增加生产量,从而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动植物的影响还有潜在的人类健康风险问题等因素却成为了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表述。

本文将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进展2006年,中国通过了第一个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申请,标志着中国转基因技术商业化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正在迅速扩展,种类已经包括棉花、玉米、水稻等多个品种。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形成了高效、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路线。

2.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基因组编辑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地修改、删除和插入基因,还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一些细微变化中精细调节基因表达,同时也可以增强技术的可重复性和效果。

例如,具有“修剪”功能的CRISPR-Cas系统,不仅用于研究和基因治疗,同时也代表了农业文明中的一个巨大的机遇。

预计,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将成为改良传统作物的一种新手段,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上,肯定还有更多的变化和挑战。

未来,人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转基因作物品种的设计,以下导表达的肖像表达改进的抗逆性。

相信在人类长期坚持开放创新的方式下,拥有高效、精准和安全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有可能的。

3.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在转基因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上,我们认为转基因肉类是一种非常值得探索的产品——尤其是用于参数环境下的生产。

从持续性视角来看,肉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的主要经济命脉。

然而传统的养殖方法却面临了许多挑战,如临床病毒传染,(改进中的不善利用资源)。

纵观全球各地的转基因动物实验,许多科学家都表示,转基因养殖动物要么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要么提高粮食利用率,要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甚至还可以在避免生荷尔蒙、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并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动物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来改变动物遗传特征的方法。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农业应用1.提高农产品质量动物转基因技术被运用于改良农产品,使其具有更好的质量和耐抗性。

例如,将鱼类的抗冷基因导入猪的基因组,可以使猪具备更好的抗寒能力,提高猪肉的质量。

2.增加产量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改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率,进而提高农业产量。

例如,转基因鸡可以在相同时间内生长更快,产量更高的肉。

二、医学应用1.药物研发动物转基因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可以将人类的疾病基因导入到转基因动物体内,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用于药物的研发和测试。

这种技术有助于提高新药的研发效率和准确性。

2.疾病治疗动物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例如,通过将人类抗血友病基因导入到小鼠体内,可使小鼠具备抗血友病的能力。

这种转基因动物可以为人类血友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科学研究应用1.基因功能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在动物中插入特定的基因,以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基因对生物体发育、生长和生命活动的影响,为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进化研究动物转基因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物种的进化历程和遗传变异。

通过改变动物的基因组,科学家可以重建已灭绝物种的基因组,有助于揭示物种起源和演化的秘密。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遇到的挑战:1.伦理问题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例如人类的基因是否可以导入到动物体内等。

这需要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严格遵守伦理准则,确保技术的合理和安全运用。

2.风险评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相关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包括对转基因动物的遗传稳定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

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牛育种上的应用

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牛育种上的应用
中 国牛业科学 2 1 ,7 4 : 54 , 1 0 1 3 ( ) 3 —0 5 C iaC t eS ine hn at ce c l


动 物 转 基 因 技 术 研 究 新 进 展 及 其 在 牛 育 种 上 的 应 用
黄永震 , 贺 花 , 陈 宏
(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动 物科 技 学 院 , 西 省 农 业 分 子 生 物 学 重 点 实 验 室 , 西 杨凌 7 2 0 ) 西 陕 陕 1 10
于生产 转基 因大 家 畜 。2 0 0 3年 , tk Yua a等口 利 用
基 因 敲 除 的方 法 获 得 了 l 3半 乳 糖 苷 转 移 酶 基 因 灭 , 活 的转基 因牛 , 次在 牛中实现 了基 因打靶技术 。 首 22 R . NA 干 扰 介 导 的 基 因 沉 默 技 术 ( 高 转 基 因 提
业 体 系 项 目 ( 号 : A 3 ) 国 家 转 基 因 专 项 子 课 题 ( 号 : 0 9 X 8 0 — 5 B, 0 8 X 8 0 —0 , 编 C R 8 ; 编 2 0 Z 0 0 91 7 2 0 Z 0 0 70 2
2 0 Z 8 0—0 10 ) 目资 助 。 0 g XO O 70 53 7 项 -
等 方面得 到 了广泛 的应 用 。本文从 转基 因技 术 的历 史和发 展 状 况入 手 , 简要 介 绍 了几种 传
统 的 转 基 因技 术 方 法 , 点 综 述 了 近 几 年 为 提 高 转 基 因 效 率 和 转 基 因精 确 调 控 的 一 些 新 技 重 术 。 另 外 , 文 就 转 基 因技 术 在 牛 育 种 方 面 的 研 究 现 状 , 本 以及 对 转 基 因技 术 在 牛 新 品 种 培 育

转基因技术促进动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转基因技术促进动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倍 . 骨 骼 肌 没 有 增 力 l 李 宝 林 等 ( 9 0) 到 l 6只 小 鼠 , 4 但 I 19 得 1 有 只 生 长 快 速 . 荸 比 对 照 鼠 大 O8 13 . 雌 鼠 的 生 殖 功 能 受 、 体 . ~ .倍 但 到 损 害 Re s 等 ( 9 6) 鼠 d一 球 篮 自 重 链 为 启 动 子 , 人 is 19 以 肌 把
生 长 激 素 释 放 抑 制 因 子 、 长激 素 ( 牛 GH ) 胰 岛 素 、 岛 素 样 胰 生 长 因 子 一 I( GF I 、 岛 素 样 生 长 网 子 一I I F I) 促 甲 I — )胰 1( C —I 、
的 转 堆 因 绵 羊 , 普 通 绵 羊 生 长 速 度 快 , 岁 体 晕 较 高 一 澳 大 比 周 利 亚 专 家 用 这 种 GH获 得 的 转 困 绵 体 型 比 对 照 组 大 5 % O
素 调 节 , 而 目 前 转 入 动 物 体 内 的 幕 因 大 多 数 是 能 提 高 激 素 因
水 平 的 基 因 。 大 链 的 研 究 表 明 , 一 组 肽 类 激 素 有 调 节 和 协 有
作 , 成 功 地 用 精 子 载 体 人 工 授 精 法 获 得 了 含 牛 生 长 激 素 基 因 调 组 织 的 形 成 和 发 育 的 作 用 , 乍 长激 素 释 放 因 子 ( 如 GHRF) 、
重 为 I3 g I 周 龄 体 重 达 9 k , 生 长 速 度 比 对 照 组 提 高 了 一 .k , 7 0g
倍 Ne lS l ( 9 7) 人 的 生 长 激 素 释 放 因 子 ( GHRF) I k、 O 等 1 9 把 ; I h 和
体 内 注 射 外 源 GH通 常 都 能 增 加 饲 料 效 牢 和 牛 长 率 , 降 低 皮 下 脂 肪 。 这 些 结 果 给 人 以 ; : 纵 肽 类 激 素 的 基 因 去 改 变 发 操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一 9 5年 96 转 基 因 动 物 (rngncai 1是指 携 带 有 外 源 了含 人 B 珠 蛋 白基 因 的转 基 因小 鼠 。 l8 和 18 Tasei nma) MT h 基 基 因并 能 表达 和遗 传 的 动物 。它 是 借助 基 因]: 技术 年 又 分别 获得 了 含 人生 长 激 素 ( - GH) 因的转 基 程 97年获 得 含有 大肠 杆 菌 g k和 印t l a 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动物染色体 内,并在体内表达, 因泥鳅 和小 鼠。 18
以后 义相 继 获得 了含 H g g乙 型 bA 稳 定地 遗 传 给后 代 的 动物 ,是生 命 科 学 研 究 最热 , 发 基 因 的转 基 因小 鼠 。
展 最 有 前途 的领 域 之 一 。 本 文 就 转 基 因 动物 研 究概 肝 炎 表 面抗 原 基 因 的 转基 因兔 、 基 因 猪 、 E O 基 转 含 P 况 、 物 转 基 凶 方 法 、 基 因动 物 的 应 用 及 其 存 在 的 因和 人 乙型 肝炎 表 面抗 原基 因 ( g ) 二种 乳 腺特 动 转 HbAg的
Te: 1 —6 OO 3 9 lO 0 5 4 6
会议论文 Huy u 源自e ii n n LE — iwu hn b 2 0 @s a o — l c a g 0 0 8 i . m ma : nc
N. 27 O20 0
取 18 99年 L v rn 等首次报道把 P V A aia o t s 2C T质粒与 的嵌 合性很高 , 需要广泛的杂交 , 以建立转基因系 。
DN A导 人 小 鼠 受 精 卵 .获 得 了带 有 外 源 基 因 的 转 基
19 等 17 9 4年 Jei h等将 猿 猴 的空 泡病 毒 (V 0 的 (99) 。 ans c S4 )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3)不了解哪些基因操纵多数生理进程,不了解基因表达的发育操纵和组织特异性操纵的机制。
(4)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效率低,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从事转基因动物研究的实验室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着这项技术普遍应用的关键。
(5)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对人类的生存有必然的负面作用等。
固然,咱们不能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就否定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价值。因为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配合其他相关的生物技术将具有广漠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技术日趋成熟,许多问题有望慢慢取得解决。
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功效,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绩突出。但是,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却并非很多。真正规模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有专家以为,我国一样也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物,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份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份,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物等等,因此很多公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和转基因食物有了联系。另外我国一些入口食物中含有转基因成份。在我国流行的快餐食物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物中,转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迄今为止,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物市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彭于发研究员介绍,全世界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
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从1983年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直接增加至2003年的6770万公顷,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数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

转基因小鼠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

转基因小鼠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

转基因小鼠在生命科学中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1 转基因小鼠技术概述自其诞生以来的30多年里,转基因动物技术经过世界各国生物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手段,极大的促进了相关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进展,至今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且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2]。

转基因技术运用于动物育种的研究始于70年代,经过近30多年的研究和不断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74年Jaenish和MintzIZI[3]通过微注射法向移植前的小鼠注射SV40病毒DNA,后在实验小鼠部份细胞中检测到该病毒的DNA,首次成功获得转基因小鼠,虽然该转基因小鼠传代的几率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1976年,Jaenish又通过反转录病毒感染小鼠的胚胎,将目标基因组整合到实验鼠中得到了能传代的转基因小鼠;1980年,Gordon等[1]首先用受精卵原核注射法,将疱疹病毒基因SV40DNA段和PBR32DNA段分别注射到小鼠原核期的胚胎中,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小鼠。

1982年美国科学家Palmiter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人小鼠受精卵后,获得了首批被称为“硕鼠”的转基因动物[4]。

1985年,Hanahan等将SV40T抗原基因与大鼠胰岛素启动子(RIP)体外整合后导入小鼠早期胚胎细中,构建了SV40T抗原基因转基因小鼠,在小鼠体检测到特异性T抗原,T抗原表达时间的早晚影响转基因小鼠对T抗原的免疫应答:胚胎早期表达T抗原的小鼠对SV40T抗原发生免疫耐受,胰腺组织正常;胚胎晚期表达T抗原的小鼠体产生抗自身胰岛B细胞的抗体,出现自身免疫性糖尿病[5]。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日臻完善,转基因小鼠及其他转基因动物逐渐成为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

纵观此间发展历程,转基因动物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药物生产模式,极大地降低生物药品的成本和投资风险,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的动物乳腺反应器生产的药物占所有基因工程药物的95%,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潜藏巨大的市场价值,相信随着应用的不断革新,其必将逐渐形成具有高额利润的新兴产业。

基因工程动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基因工程动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基因工程动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命科学的逐渐深入了解,基因工程动物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基因工程动物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动物基因进行设计和修饰的一种生命体,可以为人类多个领域的疾病治疗、生产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其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一、基因工程动物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基因工程动物是在动物体内或胚胎细胞中经过基因操作后产生的新生物种。

其诞生需要多种技术支持,如细胞培养、生物学和基因编辑等技术。

利用这些技术,目前已经成功研究出了基因敲除小鼠、基因敲除猪、基因敲入猴子等多种基因工程动物。

研究表明,基因工程动物可以为人类的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帮助,还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

在医学领域,基因工程动物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基因工程动物可以用于疾病模型的建立。

例如,针对人类遗传性疾病,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出能够复制患者相似症状的基因工程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有效治疗手段。

其次,基因工程动物也可以用于研究新药物的开发,这是目前基因工程动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发展最迅速的部分。

例如,将人类基因加入动物体内,可以使其表达人类蛋白,从而研究新药物对人体蛋白的作用和安全性,有望创造更多的药品。

最后,基因工程动物还可以在整个药物开发周期中为科学家提供有用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优化药物研发。

例如,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植入转移细胞,可以通过其乘以目标脏器来测试潜在药物的有效性。

二、基因工程动物应用前景基因工程动物的应用前景广阔。

虽然大多数的应用基于目前的医学方向,但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医疗方面,针对目前的基因缺陷病,研究者可以针对特定基因进行编辑,使得基因工程动物产生恢复治疗作用的重要蛋白质。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人体所需生物材料导入动物体内,以实现疾病治疗的目标。

同时,在治疗癌症方面,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研究并筛选出更合适的药物,因为它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特征加以设计,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转基因,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细胞中,并使其继续遗传下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转基因技术也由传统的基因编辑技术向更加高效、精准和安全的新型技术转变。

本文将就新型转基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CRISPR/Cas9技术的广泛应用CRISPR/Cas9技术是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型转基因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序列和Cas9蛋白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基因进行精准剪切甚至更改。

这项技术因为具有成本低廉、高效率、精度高、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已经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植物方面,CRISPR/Cas9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番茄等多个作物的基因编辑,大大缩短了传统育种的时间。

同时,通过CRISPR/Cas9技术的改造,植物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品质、抗性和适应性。

在动物方面,CRISPR/Cas9技术也已经被用于猪、奶牛、小鼠等多个物种的基因修正和改造。

通过编辑动物基因,可以提高其产量、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率,还可以用于基因治疗等方面。

二、CRISPR/Cas9技术的安全问题虽然CRISPR/Cas9技术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最显著的是它可能会“闯入”非目标基因,从而引发意想不到的变化和后遗症。

此外,由于CRISPR/Cas9技术具有高度普适性,可能被黑客用于犯罪和破坏。

专家们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引入放大自注册项限制因子的技术,通过“自我检测自我修复”的方式,避免了CRISPR/Cas9技术的误切和误修。

三、RNA干扰技术的发展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采用小分子RNA干扰或靶向RNA分子的技术,能够抑制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表达。

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领域,RNA干扰技术也有着重要作用。

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

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

转基因杨树研究进展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人为的方式,将外源基因引入到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其具备其中一种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转基因杨树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杨树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其具备更好的生长特性和抗逆性能。

近年来,转基因杨树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和抗病基因导入杨树中,从而使其具备更强的抵抗虫害和病害的能力。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来自于苹果、樟脑树和南美榆的抗虫基因导入杨树中,使其对杨木天牛和斑点叶蝉等害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同时,研究人员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引入了来自拟南芥和土壤杆菌的抗菌基因,使杨树在抗病方面也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转基因杨树的研究还包括改善杨树的生长特性和木材质量。

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调控了杨树中相关的生长调控基因,使杨树在高温、干旱和寒冷等恶劣环境下能够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调控杨树中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其产生更多的木质素,提高木材质量和耐久性。

然而,尽管转基因杨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争议。

其中,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风险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等问题被广泛关注。

此外,转基因杨树作为一种农作物,还需要面临伦理道德问题、法律法规问题和市场接受度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转基因杨树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同时需要加强对其生态和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并加强公众对转基因杨树的科学认知和社会接受性。

只有在科学和人类福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改善杨树的品种和产业,推动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转基因动物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3 结 语
2 O ( ) 2 — 5 0 0 1 :4 2 .
林 荣 泉 . 国畜 禽 动 物 养 殖 安 全 现 状 及 对 策 []肉类 我 J.
工 业 .0 4 9 : 3 4 . 2 0 ( ) 4 — 4
要 解 决 畜禽 养 殖 业带 来 的安 全 问 题 , 是 一 朝 一 不 夕 的事 情 , 是一 个 巨大 的社 会 系 统工 程 , 要 政 府 、 它 需 各级 有 关 部 门甚 至 全社 会 共 同努 力 才 能 完 成 , 决 畜 解
的一 个全新技 术 , 目前 , 该技 术 已在 分子 生物 学 、 生物制 药 、 医学及 畜牧 育种 等 方 面得 到 应 用 , 展
现 出广 阔的应 用前景 和潜在 的 经济效益 。笔 者主要 对转 基 因动物 的研 究进 展 、 用及 其发展 前 应
景 进行 综述 。
关 键 词 : 基 因动 物 ; 基 因技 术 : 用 转 转 应
*- 一 — ・ + ”・一 + — + 一・~ + — ” - + — 一 — 一“ — * + - — 一” ’ 一 _ — - —一 + ”- 一 —一 + + - + - + - + - + n + ” + 一 + ” + ・
通 讯 作 者 : 养 志 (97 ) 男 , 授 , 要研 究 方 向 为 动 物 曾 13 一 , 教 主
精子 载 体 法 (p r e itdg n a s r : rc e sem m dae eet nf ) Bak t r e 等在 17 9 1年开 始 了精子 介导 外 源 D NA转 移 的研究 , 他 们 以精子 作为 载体 ,通过 受精 将外 源 D A携入 卵母 细 N 胞 从 而获 得 转 基 因动 物 ,并 可 得 到转 基 因系 。后 来 ,

转基因技术在鸡的抗病育种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转基因技术在鸡的抗病育种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转基因技术在鸡的抗病育种中的研究应用进展来,禽病是困扰养禽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禽病就有80余种,其中传染病占75%左右,每年造成的经是2003年末东南亚地区暴发的由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导致上亿只禽类死亡或被扑杀,且况。

目前尽管免疫接种、扑杀、药物治疗等传统的禽病防治方法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并非对所有疾病有效或完方法从遗传素质上提高鸡对病原的抗性,进行抗病育种,是禽病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

育种遗传的选择途径遗传的选择途径很多,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选择方法,包括:①观察种畜禽;②攻击种畜禽;③攻击④攻击克隆。

另一类是间接选择方法,包括:①疫苗接种;②体外试验;③遗传标记;④通过分子遗传学方法寻找转基因技术的方法分类及在鸡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术属于分子遗传学中一种极具潜力的抗病育种途径,它是指将已知的外源基因移人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从。

自Palmiter等于1982年首次成功获得转基因“超级小鼠”后,转基因技术先后在牛、羊、猪、兔、鸡等动物上点是能够实现基因的种间转移,因此不同来源的基因具有增强抗某种特定疾病的能力,用于动物的抗病育种可提高种进程。

随着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如今这项技术在增强动物抗病性方面显示出了诱人的应用前基因方法及其抗病育种效果抗性基因转移的方法主要有: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载体法、精子载体法、胚胎干细胞法;原生殖细胞介导法显微注射法:显微注射法操作方法是将外源DNA直接注入到动物的卵中,此方法在哺乳动物及鱼类的研究中已精卵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比较特殊,利用此法对其受精卵进行遗传操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使得该方法早期在鸡的约。

后来经过许多学者对这方面技术的不断研究,最终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如Perry等(1988)、Naito等(19后建立和完善了鸡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培养系统,使鸡胚的显微注射及其发育成为可能;Jemie等(1993)将带有目的精卵胚胎中,体外培养12h后发现有50%的存活,且胚胎含有质粒DN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动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对动物转基因技术发展状况作了概述,重点是近年发展的提高转基因效率的非定点整合转基因方法, 如睾丸转基因法和卵巢转基因法; 提高转基因精确性的定点整合转基因的基因打靶法作了介绍。

然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论述,最后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字:动物转基因技术;应用;展望Progress on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Transgenic AnimalsAnd their ApplicationAbstract: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recently developed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s, including gene transfer into the testis and ovary for easily making non-site specific methods; gene targeting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somatic cells and primordial germ cells for site specific methods.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wa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anim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 application;prospect动物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移入动物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 从而使其得以表达。

自Palmiter等[1] (1982)把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获得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动物生产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相继在兔、羊、猪、牛、鸡、鱼等动物上获得转基因成功。

转基因动物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已广泛渗透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制药及畜牧育种等各个研究领域中。

这项技术正在对动物生产产生一场新的革命,在提高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改善产品品质、抗病育种、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1 转基因动物技术1.1 显微注射法这一方法是发展最早,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为有效的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创始人是Jaenisch和Mintz等,Gorden等[2]和最先通过此法获得转基因动物。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用注射器注入受精卵,利用受精卵繁殖过程中DNA的复制过程,将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1.2 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制成高滴度的病毒颗粒,人为感染着床前后的胚胎,也可直接将胚胎与能释放逆转录病毒的单层培养细胞共孵育以达到感染的目的,通过病毒将外源目的基因插入整合到宿主基因组DNA中去。

Haskell等[3]应用该方法制作了转基因牛。

1.3 核移植法该方法首先将外源基因导入到供体细胞中,选择其中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进行扩增,然后将这种细胞的细胞核导入一个去了核的未受精的成熟卵母细胞中融合并激活将重组胚胎直接或进行体外培养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后植入同步化的假孕动物的输卵管。

1997年世界上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羊“多莉”(DOLIY)在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诞生,就应用了该法。

安晓荣等[4]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作了转基因绵羊。

1.4 人工酵母染色法人工酵母染色法(Y AC)是一种新型载体。

其容量巨大,有克隆百万对碱基的大片段DNA的能力。

此法可保证巨大基因的完整性,保证所有顺式作用因子的完整性和完整的结构基因位置的不变性,因此保证了长片段外源基因的整合率,可消除和减弱基因整合后的位置效应。

Fujiwara等建立了210 kb YAC DNA转基因小鼠,在乳腺获得高水平表达人乳白蛋白,而未表现出普通转基因鼠所出现的位置效应。

1.5 性腺转基因方法早期的动物转基因研究中, 大量应用了利用逆转录病毒介导、显微注射、电穿孔、脂质体介导、精子载体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操作仪器和胚胎体外培养等复杂的实验过程, 同时获得转基因动物的效率很低, 一般不到10%。

Kim et al[5]根据精子作为外源基因载体转基因的原理, 及一般细胞都能够吸收外源DNA 的原理, 把外源基因用脂质体转染精原细胞, 再将被转染的精原细胞微注射到精原细胞被破坏的雄性动物的睾丸的曲精细管内, 结果发现小鼠在康复后可以产生携带外源基因的精子。

如果利用这样的小鼠对雌鼠交配, 可以预期能够产生含有所转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沈新明等省略了对精原细胞转染外源基因并对曲精细胞移植转染细胞的步骤, 直接用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调控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注射到小鼠的曲精细管内, 最后通过与雌鼠交配, 成功获得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仔鼠。

Yuan et al.报道向通过向曲精细管内注射外源DNA, 然后再结合对曲精细管电击或电穿孔处理, 以使外源基因进入睾丸生精细胞。

然后将这些处理的雄鼠与母鼠交配, 得到的小鼠中有一组的阳性检测率达25%。

Shen et al.则将处理方法更为简化, 首先直接向雄兔睾丸内注射携带绿色荧光表达的外源DNA 及二甲基亚枫的介质, 使DNA能够进入睾丸细胞和生精细胞。

一个月后用处理的雄兔与雌兔交配, 所产生后代的56%仔兔能高效地表达所导入的外源基因。

这一转入外源基因的阳性率大大高于以往精子载体法或其他非定点转基因方法的结果。

对应于在雄性动物的向睾丸注射外源基因,Yang et al. [6]直接对小鼠的卵巢注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也可以得到转基因小鼠, 并且检测后代的阳性率达54%, 并且发现获得的6 代以内的转基因小鼠都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用同样的方法制作转基因鸡的研究中, 阳性率高达67.65%。

由于通过性腺转基因操作简便、技术要求较低、难度较小, 这种方法将成为一个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向, 有可能用于如猪和牛这样的大动物的转基因。

然而该方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时, 仍然存在外源基因随机整合进入与宿主基因组的问题, 因此目前还无法利用此方法随意地获得理想的转基因动物。

1.6 定点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由于非定点转基因方法使外源基因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 使得制作转基因动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外源基因的表达的可控性也较差。

同时由于外源基因随机整合到宿主基因组, 很可能破坏宿主基因的正常表达, 将影响到宿主的发育和存活。

因此新的定点整合转基因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一般通称为基因打靶( gene targeting) 。

1.6.1 胚胎干细胞(ES 细胞)基因打靶方法基因打靶是在胚胎干细胞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实验技术。

基因打靶通过外源DNA 与染色体DNA 之间的同源重组、精细地定点修饰和改造基因DNA 片段, 具有位点专一性强和打靶后目的片段可以与染色体DNA 共同稳定遗传的特点。

Thomas and Capecch[7]首先对小鼠ES 细胞进行了基因打靶, 然后将此打靶的ES 细胞移植进入小鼠囊胚, 将此重组胚胎移植进入代孕母鼠, 最后产出嵌合体仔鼠,通过相互交配获得基因敲除的纯合小鼠。

基因打靶包括基因敲除( knock out) 和基因敲入( knock in) 技术。

目前利用以上技术已经制备了大量基因敲除小鼠, 在研究基因功能和疾病模型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应地, 外源基因也可以通过基因打靶转入小鼠基因组, 并获得了通过基因敲入的转基因小鼠, 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宿主基因组的定点整合。

1.6.2 对体细胞进行基因打靶虽然ES 细胞具有全能性, 并且具有无限传代和增殖的能力, 但是由于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完善的适用于任何物种ES 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到目前为止很多物种尚未得到ES 细胞, 而体细胞便于采集、数量巨大, 并可以在体外增殖培养, 所以通过对体细胞进行基因打靶, 使外源性基因定点的整合到体细胞的基因组中, 再结合体细胞克隆来生产转基因动物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McCreath etal.报道了用体细胞核移植生产出了基因打靶绵羊。

Lai et al. 和Dai et al. 报道了用基因打靶及克隆的方法制作出了敲除α1,3- 糖苷转移酶的转基因猪, Kuroiwa et al.通过敲除牛朊蛋白( PRNP) 基因制作了无疯牛病的牛, 不会发生乳房炎的奶牛和能够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猪也被制备到。

体细胞基因打靶结合克隆的方法早就定型, 问题是如何提高体细胞克隆的效率。

对此, Kuroiwa etal.通过对基因印记较少和较为年轻化的胎牛成纤维细胞进行基因打靶, 细胞经过克隆后构建重组胚胎并移植到子宫内发育成 2.5 月龄的胎儿, 再将此胎儿流产并再次分离出成纤维细胞, 对此进行重复打靶获得纯合型基因敲除细胞, 然后再进行克隆胚的构建和移植, 重组胚胎移植后怀孕45 d 的受胎率达到45%。

此方法大大提高了基因敲除动物的制备效率, 经过5 次移植、流产、胎儿成纤维细胞分离、基因打靶和重构胚胎制备的循环, 在22 个月内生产了按传统方法需要6 年时间才能获得的纯合敲除PRNP 和IGHM 两个基因的牛。

一般在体细胞克隆研究中都是制备异体克隆即提供细胞核的供体动物都不同于提供卵母细胞的受体动物。

异体克隆胚胎可能由于基因印记可能导致核质相互作用的不协调, 致使目前制备克隆动物的效率都很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Yang et al.[8]把体细胞核移植入源于同一母牛的去核卵子, 克隆后激活的同体重组胚中基因重排要大大优于异体重组胚; 同体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达38.5%, 高于异体胚的22%; 同体重组胚胎移植后克隆动物出生率达23%, 高于异体胚的5.6%。

1.6.3 对原始生殖细胞( PGC) 进行基因打靶PGC 类似于ES 细胞, 具有发育全能性。

PGC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在原理和方法上与ES 细胞技术相似, 应用PGC 技术在制作转基因家禽方面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Brinster and Avarbock尝试了在雄性哺乳动物个体之间转移精原细胞的可行性, 研究者将设计好的Z FlacZ 系供体小鼠的PGC 植入C57BL6×STL 杂交一代小鼠的曲精细管, 经移植后的PGC 能够发育成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细胞, 并产生了后代。

Mueller et al.报道从转基因猪分离和培养出的PGC 能用于制作嵌合体, 从而证实PGC 具有一定的嵌合能力, 也显示了利用PGC 进行转基因猪或其它大动物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