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活动过程: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讲授新课1、课件:打出图文,配合轻音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
3、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合作完成。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喜马拉雅山脉”、“嵌在”、“年轮”、“妙不可言”。
5、默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想:共写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6、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语言,朗读该小节。
7、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诗歌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8、诗歌里共写了大自然的哪几种语言?(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用简笔画形式将诗歌里的七种语言表示出来)9、学习第二小节。
这个小节里写了哪一种语言?它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打出蓝天白云图)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的白云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小节?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该这样读?为什么?学生齐读该小节。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入题。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通用10篇)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提取信息,准确概括内容2、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3、理清说明的条理和说明方法的作用。
4、发现并欣赏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逻辑顺序的判断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教师示范法合作交流法学习方法圈点批注法交流合作法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对说明文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在阅读中了解说明的表达方式。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文章以物候为说明对象,这篇说明文重在说明物候观测可以预报农时、便利农林业发展等事理。
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说明的语言准确生动,运用了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表达方式,二是要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种种物候现象,思考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课件放音乐师生问好。
可以灵活变化。
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辛苦了。
老师辛苦了。
同学们请坐下。
老师请坐下。
老师还是站立着同大家一起学习吧。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所咏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
歌曲中的我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呢?用一句歌词来回答。
哦,是春风吻上我的脸告诉我的,告诉我不要偷懒,让我珍惜春光。
春风拂面,就是大自然的语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概括内容要点,提取关键信息。
2、品析生动优美、准确严谨的语言。
辨别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3、理清说明的条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精选9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恰。
今天我们学习的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指名读预习提示,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衰草连天鬓毛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一丢三落四落枕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四、在5分钟之内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并写出阅读提要。
第1至3自然段: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入手,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至5自然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即纬度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齐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思考题: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离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一)先总结三个自然段的段意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二)着重评点第1、2自然段的语言,体会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及作用,理解、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事物的表达技巧。
1.先检查学生的评点情况,并抽查学生讲析第1、2自然段中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作用。
2.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教师作些讲评或归纳。
3.第1、2自然段词语评点如下,仅供参考。
写春:大地苏醒冰雪融化,苏醒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
融化写出了冰雪的动态,暗示着春暖花开的美景,透露着暖暖的春意。
萌发描写小草、树芽生长的情态,显示出草木的生机和活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2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2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2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材分析概述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重点难点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具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
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学生讨论,回答。
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
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
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
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
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3.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
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讨论回答。
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6篇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6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篇1(1969字)【教学目的】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__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概括__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课前写话、引入新课请学生描写当天天气。
并请学生发言。
二、学习课文第1、2、3段──品味语言研读第1自然段:1、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2、我们学过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你能不能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季诗句。
参考: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等是春天的信息,大自然就是这样,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自由发言。
参考:⑴“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⑵“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⑶“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⑷“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⑸“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研读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也可以改作:“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唱了,也好像大自然在催促要赶快割麦插禾。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一、导语设计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的语言”。
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的语言”的说明文《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侵害(qīn)竺可桢(zhú zhēn)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多音字: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zài (载重)(载人)翘qiáo (连翘)qiào (翘起来)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2、培养速读习惯和能力。
3、积累一些词语。
重点、难点重点:(l)分段、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积累词汇。
难点:速读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翘尾巴连翘观测道观播种耕种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落叶丢三落四落枕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9)悬殊:相差很远。
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三、正课1、速读课文。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争取2分钟内读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
认识米字旁。
2、能抄写指定词语,用“告诉”写一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4、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是爱学习的孩子吗?大自然中的每一个景象,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你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出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指导学习生字“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按照音节把课文读准确)2、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划下和它连着的词语)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指名读课后的词语。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
(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1、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
师个别指导。
2、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二、指导学生朗读:1、学读第一节。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何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3、仿写诗歌1~3小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切入,引起兴趣1、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朋友、同学或老师,靠什么呀?(语言)2、师简介语言:语言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口说、笔写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从书本上阅读,去获取知识,汲取营养,这都是我们人类的事。
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四种大自然的语言。
3、(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从这四幅图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4、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了解诗歌特点:分小节,不分自然段。
3、提出学习要求:不仅学诗,还要写诗。
三、自读课文,读中见悟1、课文哪几个小节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2、学习2~9小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思考:诗歌中那些事物和我们说了话,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2)、反馈,并板书。
(3)、教师示范学习第2小节。
①、教师表演读。
②、教师将自己当作白云,并向大家介绍了白云告诉人们的大自然的语言。
③、小结这一学习方法。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物,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相应的小节。
(边学习边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4、5小节。
)(5)、课文中的八种事物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知识?(6)、男女生赛读2~9小节。
3、学习10~14小节。
(1)、自由大声地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家看懂并运用了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2)、反馈,并简介三位科学家。
(3)、拓展延伸:课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为人类服务?(4)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10小节。
(齐读,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效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
3.能背诵课文。
4.能用阅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用"只要……就能……"造句。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读懂课文,仿写诗句。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理解"准是"等词语的意思;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2.尝试背诵第2~6节。
3.能用读儿童科普__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爱大自然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2.复习本单元提示,了解儿童科普__的阅读方法。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根据音、形、义的不同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质疑问难。
(4)自学检查。
①能据词读准多音字"假"。
假如请假假装弄虚作假病假②组词雁()编()逗()燕()偏()豆()③小组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④质疑释疑。
4.再读课文,学习2-6节。
(1)录音范读,说说这首诗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用"--"划出。
它们都说些什么呢?用"--"划出。
(2)学生交流归纳,教师板书。
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秋天已在眼前(3)课文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一节涛反复研读、体味。
(2-6节教学动态控制,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编排教程。
)①第2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准是",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竺可桢(zhúzhēn)载途(zài)簌簌(sù)销声匿迹(nì)候鸟(hòu)经度(jīng)纬度(wěi)草长莺飞(yīng)草木荣枯(kū)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文中指生长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编出来的农谚。
禾,这里指稻秧。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②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 )是必要的。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3、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教法】:谈话、引导【学法】:朗读、交流、感悟【课前准备】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语文天地》内容。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指导读好第四、五节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
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
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指名读第一句。
(3)自由试读第四节。
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
——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2)指名读较后一节。
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齐读全文四、思考小结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6篇)完整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6篇)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
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能够举一个,也能够举两个甚至更多些。
这篇课文在多数状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
[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
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能够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
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必须来得早,必须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
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
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透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
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
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简单、活泼的动态描述,而且还包内含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目标预设】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熟悉热带、温带、寒带。
2.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体验探究活动带来的欢乐。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
5.幼儿能主动的回答下列问题,增添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设计理念】在大班渗透式领域中有一次语言活动是《我们的祖国真大》,其中有一篇儿童诗就是讲祖国的同一时间由于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景象,那么基于这一灵感,我想何不把这一话题拓绽开来,讨论由于同一时间温度的差异形成的热带、温带、寒带的这一地理现象。
大班幼儿或多或少在电视上见到过非洲热带地区和北极寒带地区的人,只是他们还没有一个温度带的概念,所以我确定从这些地区人们的图片入手让他们从具象的熟识事物开头,渐渐熟识这三个温度带。
在探讨温度带的时候势必会引出他们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科学领域了。
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思索温度的凹凸与太阳远近的关系,并自己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大班幼儿已具有肯定的动手力量,所以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是符合幼儿力量范围的。
【设计思路】温度带这一专业名词是地理课上才教的,怎样才能把这一专业名词变得让幼儿理解呢?这是我设计本次活动始终思索的一个问题。
热带、温带、寒带最大的差异就是温度了,所以我通过这三个地方人们着装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点,利用图片让幼儿自己观看人们衣服的多少得出这些地方温度的不同:有的热、有的暖和、有的寒冷。
再从温度的不同引出这些地方与太阳远近的关系,让幼儿自己探究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怎么样,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怎么样?最终再通过动手操作推断这些地方离太阳的远近程度有什么不同才导致了温度的差异,引出热带、温带、寒带这三个名词。
整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爱好和力量范围,适合幼儿探究。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学问的科普文章。
是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学校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简洁懂得的科学。
而本文在文中尽量削减专业术语,运用美丽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一篇科学性、学问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情分析说明文是八班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要重点引导同学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学问的把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同学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和把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学问的进一步熟悉与积累。
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好玩的语言会调动同学的乐观性,有利于同学对说明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问。
2、了解物候学问。
二、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精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力气。
2、把握文章的说明挨次,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学习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声销迹灭、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同学的科学知识。
3、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科学神秘的爱好。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学习过程方法设计1、引导复习学过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2、老师让同学说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显示课文重点词语的音、义以及多音字〕连翘〔qiáo〕——翘起〔qiào〕声销迹灭萌发翩然草长莺飞衰草连天〔shuāi〕落叶〔lu〕——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风雪载途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 ā〕——参差〔cī〕孕育3、走近:老师提示: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即名、时、籍、评、作〕〔一〕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精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接下来争论下面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2.“大自然的语言”比方什么?3.对比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二〕1、〔1〕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晰楚,让人读了简单理解,就需要讲究条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怀柔四中闫小林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方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
让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思考回答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意义。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物候)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可以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据以安排农业生产。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标题“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文章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用了拟人手法。
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改后是专业术语,没有吸引力。
)三、概括段意,理清全文思路作者是怎样对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物候现象进行说明的呢?让我们来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梳理全文的写作思路。
1、概括段意第1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
第2段: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2自然段一开始并未直接解释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而是从“草木”“候鸟”两方面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
“杏花开快耕地;桃花开快种谷,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这一段由“杏”写到“桃”,从“植物”写到“动物”,然后才对大自然的语言作出诠释,即:花香鸟语,草长芬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条理十分清楚。
第3段: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4段:介绍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5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6段:提出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的问题。
第7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第8段: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第9段: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第11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五点:①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⑤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如有困难,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
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第12段:加强物候观测,促进农业生产。
2、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1~3段)由自然现象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举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全文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____________,再说明___________,接着说明_____________,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__。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关于说明顺序的知识: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等;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由一般到特殊,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等。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由主要到次要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
4、全文的说明顺序先描述物候现象,接着作出科学解释,然后说明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
全文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四、练一练——基础与运用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加线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消声匿迹孕育果实yùnB.风雪载途(zǎi)哀草连天销声匿迹孕育果实yǜnC.风雪载途(zǎi)衰草连天消声匿迹孕育果实yǜnD.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销声匿迹孕育果实yùn2.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3.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A.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应该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
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而且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文中说:“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读读下面的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5.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解释诗中的怪现象。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五、小结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影响物候的因素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合理安排了说明的顺序,条理清楚。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等待着我们去探寻,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六、作业请大家课后收集两则有关物候的诗文,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一、由自然现象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现象二、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