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体会_金汝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王奎.浅析手法对改变内能及调整信息的效应[J].按摩
与导引,2004,17(2):8.
[6]刘德桓.中医心身医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中
医药学刊,2003,21(3):379-380.
[7]庞文斌.“非平衡是有序之源”与《内经》中的阴阳平衡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7(7):8-9.[8]张仕年,张宏如.金宏柱教授疏经通督学术思想浅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1):12-14.
[9]俞海虹,周红桥.试述中医阴阳平衡观的实质[J].中医药
学刊,2006,24(6):1074-1075.
作者简介:李鹏飞,男,31岁,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推拿治疗伤科、内科常见病证。
(收稿日期:2011-02-10)
五苓散一方源自《伤寒杂病论》。在《伤寒论》中有关五苓散的条文有8条,其中太阳病篇6条,阳明病篇1条,霍乱病1条;在《金匮要略》中有3条,其中痰饮咳嗽病篇1条,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2条。大家通常对《伤寒论》的8条比较关注,而对《金匮要略》中有3条注意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全面学习五苓散的条文,对于准确领悟五苓散是至关重要的。
1对五苓散证的认识
从五苓散的相关条文,归纳出五苓散的适应症有小便不利、烦渴欲饮、饮后欲吐,或头痛微热、水逆、心下痞、水泻、脐下动悸、吐涎沫、头目眩晕、短气而咳、水肿、舌苔白滑、脉缓或浮。
五苓散证的病机关键为化气不利,津液不布,病位涉及上中下三焦。(1)膀胱气化不利,可见小便不利,小便少。(2)中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布,可见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3)气化不利,水蓄下焦,气血壅遏,可见脐下悸动,少腹苦里急。(4)气化不利,饮停中焦,可见心下痞;水饮上逆、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的水逆证。(5)气化不利,饮停心胸,则短气而咳;水饮上蒙清窍则头目眩晕。(6)表邪未解,脉浮或脉浮数,身微热。掌握了五苓散证之病机为“气不化水”,在临床上便可灵活运用,治疗各种疾病。五苓散方后云“多饮暖水,汗出愈”,也是对五苓散助阳化气行津功效很好的注解。在服用五苓散行津布津的同时,适度饮温水,饮入之水就不仅不会停积,而且会随饮随布,周身四达。犹如补气宜配行气、补血常配活血的道理一样,在此是多饮暖水以补津,同时亦助五苓散化气行津,恢复三焦膀胱气化功能。由此可见,五苓散证并非单纯的水饮停聚,气化不行,阳气不通。著名中医学家赵锡武认为:“五苓散为中焦淡渗健脾之剂,能恢复脾的功能,使脾阳振而吐泻止,而小便始利。非小便利而后吐泻方止。多饮暖水,是补充失去之津液。”[1]
五苓散证究竟是什么?一般认为:(1)膀胱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然而,这些还不足以概括五苓散证。从五苓散证的病机分析可以看出,五苓散证是阳气不足、气不化水、水饮停留的病症,由于水饮停留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有所差异,但治疗方法应该是相同的。正因为如此,五苓散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衰、心悸、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胃炎、幽门不全梗阻、慢性腹泻、肝硬化腹水、肠炎,各类肾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金汝真1余仁欢2
【摘要】五苓散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通过对五苓散相关条文的梳理,以“气化不利”的病机为切入点,全面探讨五苓散的适应症、类证鉴别及临床应用等问题,并举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五苓散;气不化水,水饮停留;方剂
作者单位:10009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内科通信作者:余仁欢,E-mail:tezhongey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病综合征、特发性水肿、透析失衡综合征、尿潴留,血管性头痛、晕厥、癫痫等。需要强调的是,五苓散可以用上述各种疾病的治疗,但前提是必须是五苓散证。在把握五苓散证方面,刘渡舟老师常以小便不利作为五苓散的辨证要点[2],值得认真体会。
2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知道了五苓散证是气不化水、水饮停留的病证,感觉在临床运用应该很简单,但实际上五苓散证极其复杂,很多时候难以把握。对此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进行了一些类证鉴别,这些类证包括泻心汤证、茯苓甘草汤证、文蛤散证、阳明病(白虎汤证)、理中汤证。这些鉴别诊断对于理解五苓散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要在临床能运用自如,尚需仔细玩味。
关于五苓散散剂与汤剂的临床疗效的比较,在临床医家的经验集中,亦多有报道,认为五苓散汤剂的效果不及散剂[3]。《神农本草经·序录》:“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我们在临床应用时也发现,五苓散散剂确有独到之处,譬如服用方便、作用迅速、见效快、节约药材(简、便、廉、验)等优点[4],有临床报道五苓散对肾性水肿的疗效优于五苓胶囊[5]。但各种剂型的优劣比较,还需要更多的高质量临床和实验证据。
我们认为,无论应用散剂还是汤剂,只要辨证准确,剂型选择合适,都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以下是几个临床验案,以供同道评阅指正。
病案1:某男,73岁,住某医院住院治疗,每周血液透析3次,半月前出现发热,经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发热控制,但患者自觉神疲无力,胸闷憋气,纳呆,心下痞,如有脏水堵塞,苦不堪言,口干不欲饮水,时恶心呕吐,大便干,数日1行,无浮肿,尿少200~300mL/日,舌质淡红,苔黏腻,脉沉弱。血红蛋白82g·L-1,钠133mmol·L-1,钾3.2mmol·L-1,白蛋白32g·L-1,尿素氮17mmol·L-1,肌酐582μmol·L-1。透析中常有低血压,透析治疗往往因此中途停止。西医诊断为尿毒症,肾性贫血,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中焦水饮内停。给予患者五苓散6g,日3次。3天后患者症状改善,每日能进2~3两主食。以后精神逐渐转佳,电解质恢复正常,能较好耐受透析治疗,随后1个月患者贫血和营养均改善,复查血红蛋白104g·L-1,白蛋白38.3g·L-1。
病案2:某男14岁恶心呕吐,口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心下痞满,无发热恶寒,舌质淡,苔白滑。时值夏日,患者平素喜凉饮。胃镜诊断为幽门梗阻。中医辨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方用五苓散加味:泽泻15g,猪苓10g,茯苓15g,白术10g,桂枝10g,姜半夏6g,生姜3片。嘱服3剂,1剂后症状基本消失,3剂而愈。
病案3:某男,72岁,主因“双下肢浮肿2月余,乏力1周”由门诊以“肾病综合征”患者于2009年8月7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当时未予重视。2009年8月31日因全身高度浮肿,伴喘憋,大量蛋白尿,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肾功能不全”,于我科反复多次住院,曾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平喘、利尿对症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目前主症:身倦乏力,全身高度浮肿,胸水腹水,恶心,纳食少,睡眠欠佳,大便干,小便少,每日不足500mL,用利尿剂无效,舌淡暗苔白腻,脉沉数。患者拒绝口服汤药和静脉输液,遂予五苓散试用之:五苓散6g,日3次。不料患者次日尿量1000mL,以后尿量持续在1500mL左右,病情好转,浮肿逐渐减退。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赵锡武医疗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78.
[2]舒友廉.刘渡舟应用五苓散方经验[J].北京中医,
1996,15(2):5.
[3]岳美中.岳美中医学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524.
[4]王建农,张广德,余仁欢,等.从同方汤散临床疗效差异
思考传统中药剂型的深刻内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0,16(4):185-187.
[5]赵纪生,章念伟.五苓胶囊与五苓散治肾性水肿疗效比
较[J].江西中医药,2001,32(4):51.
作者简介:金汝真,女,29岁,韩国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肾脏病的中医药防治。
(收稿日期:201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