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质量控制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1]
•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有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的 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是以两个无关的 高度近交品系进行交配,产生F2代后再行 全同胞交配达20代以上而育成的一个近交 系列组动物
• 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 ):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 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品系。 一般皆由近交系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是 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 离出来的亚系。
3)干扰实验结果,导致实验中止。
第三节 按微生物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又称为一级动物。指在一般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允许 带有寄生虫和细菌,但不允许带有人畜共患疾病和动物烈 性传染病的动物称之。
1、人畜共患疾病及烈性传染病病原体:
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 膜炎病毒、沙门氏菌、弓形体等。
1. 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也 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此时形成分支的主要 原因是残留杂合;
2. 一个分支与其它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此 时突变是亚系分化的主要原因; 3. 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它分支在遗传上差异。产 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 染(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 传改变)。
6、分布的广泛性
7、资料可查性 8、长期遗传的稳定性
(二)近交系动物的应用
(1)因近交系动物个体之间极为一致,对实验 反应一致,可以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实验结果影 响。
(2)在某些涉及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的实 验中,个体之间组织组织相容性一致与否,是实 验成败的关键,在这里,近交系动物成为必不可 少的动物。
加工厂质量规章制度
加工厂质量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加工厂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加工厂的所有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验等环节。
第三条加工厂质量管理工作应按照国家相关质量管理法律法规进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第四条加工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明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加工厂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记录文件等,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六条加工厂应定期组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第七条加工厂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加工厂应定期对质量问题开展分析和探讨,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第九条加工厂应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遵守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禁止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第十条加工厂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加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计划。
第二章质量控制第十一条加工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检验等环节。
第十二条加工厂应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第十三条加工厂应建立原料入库、生产过程、成品入库等质量记录,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第十四条加工厂应定期对原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加工厂应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控制计划,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第十六条加工厂应设置专门的质检岗位,负责产品检验和质量监控,并定期对质检人员进行培训。
第十七条加工厂应建立原料供应商评估制度,定期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
第十八条加工厂应建立质量报警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第十九条加工厂应定期组织内部质量会议,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确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第二十条加工厂应建立质量档案和案例库,定期总结和归档各类质量管理案例,为质量改进提供参考。
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质量控制
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质量控制第一章介绍先进制造技术是指通过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制造系统,整合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实现高效、精度和高质量的制造过程。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质量控制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2.1 全面品质管理(TQM)全面品质管理(TQM)是一种企业质量管理的方法,它通过持续的改进过程来提高和保证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它基于团队工作、增强顾客满意度、连续改进和过程管理。
基于TQM的理念,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管理、监控、工艺设计和培训等方法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2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通过统计分析来提高质量和减少缺陷的管理方法。
在六西格玛中,一个企业通过对质量和过程进行研究并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此方法倡导将缺陷降至6σ以下,从而保证产品达到高质量水平。
2.3 可靠性工程(RE)可靠性工程(RE)是一种从设计阶段开始考虑产品和系统可靠性的过程。
RE包括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过程进行研究和控制,形成一套系统的质量保障方法和手段。
该方法通过对极限状态的分析和预测,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具有高可靠性。
2.4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实践手段,它包括对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逐步优化制造和管理过程,通过连续改进和发展来提高产品和过程的质量。
该方法通过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策略、效果反馈和改进控制来确保持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
第三章应用实例3.1 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调配中,通过使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保证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靠性。
采用TQM方法,可以通过监控原材料、生产过程和产品性能,识别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使用六西格玛方法可以通过对产品缺陷和生产过程的统计分析,使混凝土产品达到6σ级别的高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制度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制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了加强企业管理,规范质量控制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负责对外合作产品质量进行把控。
第二章质量控制组织和人员一、质量控制组织(一)成立总质量控制部,设总质量控制经理一名,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工作,全面负责本企业的质量控制。
(二)成立产品质量检测部,设检测经理一名,负责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测。
(三)各生产车间设立现场质量管理员,负责现场质量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人员(一)各级质量控制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产品质量控制流程。
(二)各级质量控制人员责任明确,工作勤勉负责,配合各项工作的推进。
第三章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一、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一)建立产品质量标准,确立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标准。
(二)建立质量控制文件,明确质量控制流程和责任分工。
(三)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重要的质量控制数据。
二、质量控制管理流程(一)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建立完善的产品设计、评审和验证的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二)生产过程中,实施各项质量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三)生产完成后,进行全面的产品测试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第四章质量控制措施和监测一、质量控制措施(一)建立完善的原料采购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二)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三)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措施,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二、质量监测(一)建立定期质量监测制度,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二)建立异常质量监测制度,对产品质量出现异常时,及时检测并处理。
第五章质量改进和预防一、质量改进(一)建立质量改进制度,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改进。
(二)定期召开质量改进会议,研究并推行改善方案。
(三)收集并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产品质量。
二、质量预防(一)建立质量预防制度,对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预防。
2024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第二章高频出题知识点精细化整理全考点
2024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第二章高频出题知识点精细化整理全考点第一节ISO质量管理体系构成和质量管理原则一.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
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管理,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
一般以文件化的方式,成为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2015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1.核心标准(是系列标准里最基本的标准)(1)ISO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起着奠定理论基础、统一术语概念和明确指导思想的作用,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第二方或第三方)评价组织提供满足组织自身要求、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3)ISO9004: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个指导性标准,它不用于认证,也不具有强制性。
【例题】下列不属于2015版ISO9000族标准中的核心标准的是( )。
答案:DA.ISO9000B.ISO9001C.ISO9004D.ISO10001【例题】下列属于2015版ISO9000族标准中最基本的标准的是( )。
答案:AA.核心标准B.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南C.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支持指南D.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技术报告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原则及特征(-)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原则ISO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以下七项质量管理原则:【建筑资源吧口诀】改进三人过程决策关系组织依存于其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关注和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组织必须对顾客进行动态的跟踪,及时地掌握顾客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质量等方面的改进,争取同步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基本内容包括: ⑴确保在组织范围内树立顾客意识(2)充分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⑶保证顾客和其他受益者平衡的途径⑷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要求,传达要求至各个层面⑸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与联络⑹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7)利用测量结果,持续改进组织的过程和产品 领导者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范文(4篇)
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的质量控制点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质量影响的关键环节和控制点。
第三条公司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原则包括全员参与、科学管理、持续改进和依法合规。
第四条公司质量控制点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安全,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第五条公司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履行质量控制点的管理职责。
第二章质量控制点的划分和管理第六条公司的质量控制点应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环节的重要程度进行科学的划分。
第七条质量控制点的划分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和确认。
第八条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设定和确定质量控制点的标准和要求,明确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导书。
(二)制定质量控制点的监控计划,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三)建立质量控制点的监控机制,持续收集、分析和评估质量数据,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
(四)进行质量控制点的持续改进工作,优化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法。
(五)建立与质量控制点相关的责任和奖惩制度,促进质量控制点的有效管理和保障。
第九条公司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点的管理要求进行执行,并定期评估和检查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点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和记录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和指导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质量控制点的监控机制,确保质量控制点的有效执行。
第十二条公司应通过质量控制点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公司应制定质量控制点的监控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监控频次和要求。
第十四条监控质量控制点的数据应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第十五条公司应制定质量控制点的工作指导书,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
第十六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点的培训机制,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研究第一章概述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规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
其中,质量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不断改进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质量控制的定义与概念质量控制是指在各个阶段对项目过程和成果进行监测、评审、纠正和记录,以达到项目要求的过程。
在技术领域,质量控制是通过各种技术或工具实现对项目成果质量的控制,以保证项目成果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在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确定项目质量标准和要求2. 确定质量控制方法和流程3. 实施质量控制,纠正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4. 监测、审核、评估项目质量5. 不断完善、提高项目质量第三章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项目成果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并提高项目成果的质量。
具体来说,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1. 识别和纠正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确保项目成果符合标准和要求2. 不断提高项目成果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3. 减少项目风险和成本4.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形象第四章质量控制的流程质量控制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制定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指在项目开始前确定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计划的文件,它是指导项目的质量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质量计划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性、客户需求和标准要求,并确定测试、检验和评估方法。
2.分析和检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成果进行分析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针对不同的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评测标准。
3.识别和纠正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在项目过程中,需要识别和纠正可能会影响项目质量的问题。
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避免后续的影响。
4.监测和评估项目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项目质量。
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保障客户满意度,制定本《公司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第二条公司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责任、质量培训、质量评价、质量改进等。
第三章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第三条公司质量方针是“质量第一,客户至上,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第四条公司质量目标是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第五章质量管理责任第五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负有最终责任,包括质量方针的确定、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管理策划的制定等。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质量管理负有责任,并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汇报质量管理情况。
第七章质量培训第七条公司实施全员质量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
第八章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第八条公司建立质量评价制度,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开展改进措施。
第九章质量控制管理的流程第九条公司质量控制管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质量计划制定:制定年度质量计划,明确各部门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
2.质量目标分解:分解公司质量目标为各部门的质量目标。
3.质量控制措施制定: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检查、质量测试、质量培训等。
4.质量控制执行: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符合要求。
5.质量评价与改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定期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章质量责任追究第十一条对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责任事故,公司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二条对于质量问题的处理,公司将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第十三章附则第十四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日起执行,公司内部质量控制管理细则与本管理制度不一致的部分,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五条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所有。
第2章 材料及构配件质量控制
•
•
10、材料认证不合格时不许用于工程 中,有些不合格的材料,如过期、受 潮的水泥是否降级使用,亦需结合工 程的特点予以论证,但决不允许用于 重要工程或部位。 11、材料进场后要分类堆放、分类管理。 现场材料保管要保证物资安全。要做 到“十不要”,即不潮、不锈、不霉、 不变、不冻、不坏、不腐、不漏、不 混、不燃爆等。
• *复试项目: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 • 凡化学指标、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 任一项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时为不合格 品。 • *水泥贮存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按 出厂日期算起,在正常干燥环境中,存 放三个月,强度约降低10%~20%,存放 六个月,强度约降低15%~30%,存放一 年约降低20%~40%),为此,水泥出 厂时间超过三个月时,必须进行检验, 按实际强度使用。
• 8、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取样单位:大于1000卷抽5卷,每 500~1000卷抽4卷,100~499卷抽3卷, 100卷以下抽2卷,进行规格尺寸和外观质量 检验。在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养料中,任取 一卷作物理性能检验。 • 取样数量及方法:在外观质量检验合格的卷 材中,任取一卷做物理性能检验。将取样的 一卷卷材切除距外层卷头2500mm后,顺纵 向截取长度为800mm的全幅卷材两块。 • 复试项目:纵向拉力、耐热度、柔度、不透 水
第二章 材料及构配件质量控制
• • 一、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 1、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 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 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怀疑时, 应补作检验。 2、工程中所有各种构件,必须具有 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
•
•
3、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 料;对质量控制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 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由工程重要程 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的材料; 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 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抽检。对于进 口的材料设备、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 部位所用的材料,则应进行全部检验。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第⼆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1、品种:⼀般指具有⼀些容易识别和⼈们所需要的性状,⽽且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动物群体。
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如新西兰⽩兔、KM⼩⿏等。
2、品系: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度纯合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3、近交系:⾄少经过20代以上的连续全同胞交配或亲⼦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4、重组近交系:两个⽆⾎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列组动物。
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5、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即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突变⽽分离出的近交系亚系,与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突变的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其它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6、同源导⼊近交系:通过基因导⼊的⽅法将⼀个⽬的基因导⼊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个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个很⼩的染⾊体⽚段上基因不同。
7、封闭群:以⾮近亲交配⽅式进⾏繁殖⽣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新的个体的条件下,⾄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为远交群8、杂交群: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系动物之间交配产⽣的后代。
由两个⽆关的近交系杂交繁殖的第⼀代动物称为杂交F1代动物。
实验动物学所说的杂交群通常是杂交F1代动物9、普通级动物:是微⽣物控制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兽共患病病原10、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和对科学实验⼲扰⼤的病原体。
必须来源于SPF 动物或⽆菌动物11、⽆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除⼀级、⼆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排除有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对科研⼲扰⼤的病原。
来源于⽆菌动物或悉⽣动物12、⽆菌动物:动物体内外的⼀切微⽣物以⽬前⼿段尚不能检测出来13、悉⽣动物:已知菌动物,将已知菌植⼊⽆菌动物的体内,因植⼊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双菌或多菌动物。
全流程质量控制标准
全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第一章总则1.1 目的本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和交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所有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研发、生产、交付和售后服务等全流程的质量管理。
1.3 术语在本标准中,以下术语定义如下:- 质量控制: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交付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 客户:指购买公司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 设计:指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研发过程。
- 生产:指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制造过程。
- 交付:指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销售和交付过程。
第二章质量控制原则2.1 客户导向公司的质量控制活动应始终以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为导向,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2.2 全员参与全公司的员工都应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中,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
2.3 过程控制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交付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和控制。
2.4 持续改进公司应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要求。
第三章质量控制流程3.1 设计阶段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阶段,应进行有效的需求调研和市场分析,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3.1.1 需求分析设计团队应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3.1.2 设计验证设计团队应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验证和测试,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3.1.3 客户确认设计团队应向客户提供设计方案,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3.2 生产阶段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阶段,应建立高效的生产流程和制造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3.2.1 工艺控制生产部门应建立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3.2.2 检验检测生产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预期水平。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机械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质量控制流程1.计划阶段1.1 制定加工工艺流程,明确加工工艺参数和要求。
1.2 编制产品加工检验计划,确定检验方法和标准。
2.原材料检验2.1 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如表面有无明显缺陷。
2.2 测量原材料尺寸和重量,与要求进行比较。
2.3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
3.工艺控制3.1 选择适当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确定加工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等。
3.3 进行工艺试验,验证所选工艺参数是否合理。
3.4 进行加工前的设备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加工过程控制4.1 加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加工参数和数据。
4.2 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4.3 加工过程中进行抽样检验,验证加工产品的质量。
5.产品检验5.1 对加工产品进行外观检查,如表面质量、尺寸偏差等。
5.2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硬度、拉伸强度等。
5.3 进行化学性能测试,确认产品的化学成分。
5.4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验证产品的使用性能。
6.质量控制记录6.1 所有的质量控制活动都要记录下来,包括检验报告、检验记录等。
6.2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记录处理结果。
7.改进措施7.1 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7.2 制定改进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7.3 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其有效性。
附件:________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产品质量法》: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规定了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责任。
2.《标准化法》: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规定了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责任。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制定本程序文件。
第二条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公司内各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测试以及销售等全部环节。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并定期更新质量控制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各工作人员熟悉本程序文件的内容。
第四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遵循可行性分析、技术评审、危险性分析、风险控制等原则。
第五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依法合规,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规范。
第六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明确各岗位职责,保证质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七条公司应按照产品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工艺流程,确保产品制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八条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应包括材料进货检验、生产线过程控制、产品终检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第二章质量控制的实施第九条材料进货检验(一)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对合作供应商进行评价,并签订供货合同。
(二)供应商送货到货后,需由质量控制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材料方可入库使用。
(三)质量控制部门应制定详细的检验方案和标准,进行定期检验和抽检。
第十条生产线过程控制(一)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实时掌握生产线的生产状态和质量情况。
(二)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设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和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
(三)对生产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第十一条产品终检(一)产品经过生产线后,需进行终检,确保产品达到国家质量标准。
(二)终检环节应设立相应的检验记录,记录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检验结果。
(三)对于终检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返修或报废处理,并对生产线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十二条质量记录与分析(一)质量控制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系统,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指标。
(二)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总结
这种动物是通过无菌操作的子宫切除术、 剖腹产术、胚胎移植等获得的,饲育于隔离系 统。该技术的核心是,使动物排除(潜在的)致 病微生物的菌群。 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 但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时性的,残留的细菌 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繁殖,即使把体内 的细菌全部杀死,抗菌素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 是无法消除的。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 无菌的。
工作人员如果出现腹泻、皮疹、慢性呼 吸道疾病等症状,显示有可能增加(潜在)病 原微生物传播机会,那么实验动物被污染的 风险增大。 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多种作用于人的病 原微生物因为种属的不同,并不能使实验动 物致病。然而,这些微生物的污染却能引起 一小部分实验动物临时产生针对这些微生物 的抗体。
三、微生物学分级 根据实验动物所携带的微生物情况,可将 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等级。目前所颁布的最新 的我国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国标GB 14922.2-2010),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 (1)、普通动物; (2)、清洁动物;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4)、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同时,根据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等级不同, 将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无特定病原体级(SPF) 二个级别。
2、干扰动物实验结果 大多情况下,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后并不 出现临床症状。然而,这些潜在的感染却能严 重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如: 仙台病毒感染后,能造成动物B、T淋巴细 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减弱,增加干扰素产 量,减少血清第三补体因子水平; 小鼠感染肝炎病毒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 噬细胞活性、抑制淋巴细胞的细胞毒素活性被 抑制,诱导动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 转氨酶等许多肝酶水平升高;
2、清洁动物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是除不带有 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 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清洁动物是 根据我国国情自行设定的等级动物。 清洁动物的引种,必须来源于SPF动物或 无菌动物,应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清洁动物仅适合于短期或部分科研实验。 它较普通动物健康,又较SPF动物容易达到质 量标准,在动物实验中可少受动物疾病的干扰 ,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的一种过渡型动物级别。
《质量控制管理》范本
《质量控制管理》范本质量控制管理范本第一章: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质量控制管理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的期望,并且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质量控制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范本,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高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第二章:质量控制管理概述质量控制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并持续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成果。
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是在整个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中进行过程监控、质量评估和改进。
高效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
第三章:质量控制管理原则1. 客户导向:质量控制管理应以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为导向,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的要求,并能够持续满足客户的期望。
2.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负责,并积极参与到质量控制活动中。
3. 持续改进:质量控制管理需要不断改进,通过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达到持续提高的目标。
4. 数据驱动:质量控制管理的决策和改进应基于数据和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来支持决策和改进活动。
5. 过程管理:质量控制管理需要对整个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进行管理,而不仅仅是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果进行控制,通过对过程的管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质量控制管理范本质量控制管理范本是指一套标准化的、易于实施的质量控制管理模板,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下面是一个质量控制管理范本的示例:1. 质量目标设定:明确质量目标,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和绩效指标,为质量控制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指导。
2. 测量和监控:建立相应的测量和监控机制,对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过程改进: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质量控制规程
质量控制规程第一章:引言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质量控制规程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质量控制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质量控制规程的目标和内容2.1 目标质量控制规程的目标是确保产品/服务的质量可控和稳定,满足客户需求和相关法规要求,并持续改进质量水平。
2.2 内容质量控制规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质量控制的组织和职责分工-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质量控制的监测和评估- 缺陷预防和纠正措施- 不符合品质处理和持续改进措施第三章:质量控制的组织和职责分工(以公司为例)3.1 质量控制组织架构公司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质量控制工作,并与各部门密切合作。
3.2 质量控制人员职责- 质量经理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规程,监督质量控制工作- 质量工程师负责设计和建立质量控制计划,进行监测和评估- 生产人员负责按照质量控制规程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第四章: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1 基本原则- 客户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从客户的角度思考质量问题- 过程管理: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过程,确保产品/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数据驱动:基于准确可靠的数据进行决策和改进- 持续改进: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水平,提高质量控制的效能4.2 常用方法- 统计抽样: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抽样检验以评估产品/服务的合格率- 测试与检验:运用各类合格检测设备和方法进行产品/服务的全面检验- 流程控制:通过设定标准和限制条件,控制和改进生产/服务流程第五章: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与执行5.1 质量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服务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5.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根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方法和时间节点。
5.3 质量控制计划执行生产/服务过程中,各个岗位人员按照质量控制计划执行工作,并及时记录和反馈质量数据。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第一章:质量控制概述在制造业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
质量控制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缺陷和故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在质量控制的实践中,需要依靠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六西格玛、质量函数展开、流程图、直方图等等。
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生产过程,识别问题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第二章: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地识别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具体来说,质量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防止产品缺陷产品缺陷是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防止产品缺陷,确保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严格的品质管理和控制措施,如巡检、抽检、样品检测、统计过程控制等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2.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设备和工人的运作效率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企业可以通过应用lean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图等管理技巧来达到这个目的。
3.满足客户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企业可以通过调查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分析客户反馈等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
第三章: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质量目标和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这些目标和要求应该基于市场需求和预计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2.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企业需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要求。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巡检、抽检、样品检测、统计过程控制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人
医师
员
1、种类
技师
出具诊断性报告
△ 2、检验医师的职责
与临床医师沟通 提供咨询 检验相关指导、新项目开发
七、设施与环境
• 实验室通风、温度、湿度、电源、上下 水、电磁干扰、辐射、灰尘、噪声和震动、 生物安全
八、标准操作程序
(1)实验原理或检验目的; (2)标本种类及收集要求; (3)使用试剂; (4)使用仪器; (5)操作步骤; (6)质控物的使用水平和频率; (7)计算方法; (8)参考范围; (9)操作性能概要; (10)超出可报告范围的处理; (11)危急值; (12)方法的局限性; (13)参考文献; (14)其他必须内容。 (1)仪器名称及型号; (2)生产厂家; (3)检测范围; (4)检测原理; (5)参数设置; (6)开、关机程序; (7)校准程序; (8)常规操作程序; (9)使用、保养、维护程序; (10)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 (11)运行环境; (12)常见故障及处理; (13)其他事项。
频度、质控方法、失控的判断规则、失控时原因分 析及处理措施、质控数据管理要求等。
3、质控物的选择:
定量《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
定性 一个浓度在“阴性、阳性”判断值(或“临界 附近的质控物
值)
五、检验后质量保证
1、检验报告:准确、及时、信息完 整和保护患者隐私 2、提供临床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咨询 服务。 3、制定项目回报时限、危机值报告 等制度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历史
质量管理内容 标准(文件) 负责机构 参加实验室
现场检查
政府机构(CDC)
质量控制(QC) 室内质控IQC
CLIA67
政府机构(CDC) 学术团体(CAP)
部分州实验室
室间质评EQA
质量保证(QA) CLIA88 政府批准的非盈利组织 除豁免外的 所有实验室 质量改进(QI)
准
☆1、定义 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检测仪器(或检 测系统)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检测标 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 2、目的: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 3、要求 (1)校准日期 (2)校准单位 (3)必须有完整记录
△四、室内质量控制
☆ 1、目的: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2、内容:质控物的选择、质控物的数量、质控
三、临床检验项目准入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卫生 部规定的项目目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不得使用卫生部已公布的停止临床应用 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 床检验工作。
四、临床实验室设置管理
1、原则:集中设置,统—管理。 2、原因:医疗资源浪费 结果差异,引起纠纷
五、临床实验室的资源保证和监督指导
一、临床实验室诊疗科目登记
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所属临床实验 室的实际检测能力,根据《医疗机构 管理条例》向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 拟提供临床检验服务的专业诊疗科目。
二、满足临床需要为根本目的
临床实验室新技术、新项目的 引入,检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等 也应以满足临床工作发展的需要为 出发点。 (适用、够用)
第二章
我国临床实验室
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质量管理定义
ISO 9000:2000文件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控制定义
ISO 8402:1994文件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定义
ISO 8402 1994 文件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 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治疗信息的60%以上,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医疗机构在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必 须承担以下责任:
• • • • • •
一、临床实验室诊疗科目登记 二、满足临床需要为根本目的 三、临床检验项目准入 四、临床实验室设置管理 五、临床实验室的资源保证和监督指导 六、临床实验室的客观、公正性保证
一、检验前质量保证
• 1、检验前的质量保证是保证检验结 果真实反映患者生理、病理状况的基础。 • △ 2、主要环节:检验项目选择、患 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 送、标本接收等 • 3、有的实验室内部可控,有的需要 机构协调
二、设
1、仪器
备
分析仪器
辅助仪器
2、试剂 3、校准品、质控物
△三、校
满足《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的要求: 1、提供相应的人、财、物
2、加强检查和督导
六、临床实验室的客观、公正性保证
1、职业素养
2、医疗机构必须教育、监督、管理的重 点
第二节
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的基本要素
人员
检验前质量保证 设备
设施与环境
标准操作程序
校准
室内质控 检验后质量保证
室间质评
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
☆ 1、定义
室间质量评价是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 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实验室上报的结果,并 依此结果来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准确性)的 活动。
☆ 2、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3、要求 统一质控物,相同或近似的检量保证要素以及 持续改进的情况,质量管理记录 保存期限至少为2年。
质量(管理)体系(QS)
ISO9000认证 ISO17025 ISO15189认可
第三方认证
自愿
全面质量管理(TQM)
质量管理层次
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体系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第一节 医疗机构在临床检验 质量管理中的责任
•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诊断学)属于医学类 临床医学(一级)下的二级学科,与内、 外、妇、儿等地为相同。 • 据统计,临床试验室提供的检测信息占诊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