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解

合集下载

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

《保教知识与能力》(一)学前儿童发展1. 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涵义: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过程: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某种状态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影响因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但遗传宿主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儿童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2.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重视儿童的本能、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蒙台梭利教育法:发现儿童;吸收的心智;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自由原则(P76)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P81加德纳多层智力观与幼儿的完整学习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戈尔曼情感智力理论我国(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生理: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牙齿的生长;神经系统的发育;感觉器官的发育P37人生第一年婴儿期,儿童心里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初生到满月(0~1个月),满月到半岁(1~6个月),半岁到周岁(6~12个月)1~3岁称为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3~6岁是进入小学前的时期,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每年都有新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进步性无论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题目:1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如何辩证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班课件

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班课件

CHAPTER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指导原则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 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 品德、行为和习惯的重要场所。
指导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应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和成长需求,注重培养 孩子的自主性、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达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评价与提升策略
评价方法
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评价应该采用多种方 法,包括观察、对话、测试等,以便全 面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VS
提升策略
针对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定个性 化的提升策略,包括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鼓励表达、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等。
CHAPTER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
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 2 3
创设体育活动环境 为幼儿提供安全、宽敞、有趣的体育活动环境。
提供适宜的体育器材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提供适宜的体育器 材。
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运动兴 趣。
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艺术活动的作用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激发幼儿创造力
CHAPTER
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 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培养幼儿的身体 健康、促进智力发展、培养情感和社会性,以及培养良好的 行为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内容包括五大领域,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 科学和艺术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内容和目标,旨在促 进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社会适应与规则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1.婴儿的身体生长: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 岁时,身高可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

(二)先学前期的年龄特征(1-3 岁) 1.动作的发展:1-3岁的儿童和1岁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动作增多、熟练和复杂化。

其中明显的成就是学会独立行走,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和做游戏。

2.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语言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

(三)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2.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1)最初步的生活自理,生活目标扩大;(2)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3)爱模仿;(4)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3.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1)更加活泼好动、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2.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阶段年龄/岁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 智力表现为运动神经的活动,即对可看见、可触摸,可感觉的事物的探索。

前运算阶段2-6/7 能使用符号,语言的运用日趋成熟,记忆和想象蓬勃发展。

思维方式以自我中心为主,不合逻辑。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自我中心式的思维方式逐渐减少,开始用数字、空间、类别,规则重新构建世界。

针对具体物体可以运用逻辑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 思维逐步抽象化。

能合乎逻辑地使用与抽象概念相关的符号,进行假设,归纳、推理,并形成观点。

3.幼儿注意的发展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5.记忆的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教育起源于德国,并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作为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对于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和培养他们的兴趣、理解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保教知识与能力被认为是教师必备的要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学前教育原理及保教知识与能力展开讨论。

一、学前教育原理1. 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学前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他们通过亲身经验和自主探索来学习和成长。

学前教育应该满足儿童的个体需求,发挥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并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

2. 综合发展的原则学前教育应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语言、运动和审美等多个方面。

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和游戏,儿童可以全面地发展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3. 适应性发展的原则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差异。

学前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兴趣、发展水平和个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每个儿童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实现适应性发展。

4. 尊重和信任的原则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节奏。

教师应该对儿童充满信任,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表达空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儿童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二、保教知识与能力保教知识与能力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包括儿童的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交发展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2. 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教师需要熟悉和掌握教育教学原理和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合适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如何与儿童和家长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学前儿童发展(一)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涵义:婴幼儿发展,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过程: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二)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成熟势力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与外环境有关,其中生理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S-R 理论,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环境决定论◆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社会认知——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自我强化:人能观擦自己的行为,并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0~1 岁,口唇期;1~3 岁,肛门期;3~6 岁,性器期;6~11 岁,潜伏期;12 岁以后,生殖期◆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8 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创造对停滞、完善对失望◆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三山实验——四个影响因素: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四个年龄阶段:0~2 岁,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7 岁,前运算阶段(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自我中心,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相对具体性);7~11 岁,具体运算阶段(守恒概念,可逆性);11 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文化历史理论——维果斯基——三个观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小差异)——最近发展去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三)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个月: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脚掌);巴布金反射(手掌)——1~6 个月:手眼协调和开始认生都发生在5~6个月◆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 岁)——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言语的形成(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思维的萌芽(2 岁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掌握了代名词“我”)◆3~4 岁的年龄特征: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知觉行动性◆4~5 岁的年龄特征: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5~6 岁的年龄特征: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四)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身体发育的特点: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五)6 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第一个突增期在 2 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颅增长一倍,躯干增长两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的)◆动作发展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五)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一)注意◆注意: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订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有预订目的并且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规律注意的选择性: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受强化方式的影响注意的稳定性:(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 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 3~5 分钟左右,4 岁幼儿可持续注意 10 分钟左右,5~6 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 20 分钟左右)——影响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干货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干货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干货1.幼儿保教常识(1)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走。

(2)缺锌(ZinC)会导致幼儿食欲减退。

(3)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某些微量有机化合物。

缺乏维生素A 可能会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症。

缺乏维生素B可能会导致口角炎、脚气病等。

缺乏维生素C 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导致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佝偻病。

(4)自闭症(孤独症)的主要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5)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6)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上限)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

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

2.幼儿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他还编写了《世界图解》指导儿童学习,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他还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的人。

(2)埃里克森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1deve1opment)o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幼儿园阶段:①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②儿童期,自主对羞怯(1.5—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③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3)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其小说体著作《爱弥儿》。

卢梭在《爱弥儿》里最早提出不要把儿童当做“小大人”。

他被认为是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

幼儿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幼儿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

幼儿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I)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2、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的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想(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3、《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4、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1.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2.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3.,给病儿人丹、十滴水。

4.给病儿喝一些清凉解暑的饮料。

5、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儿童眼的保健?(1)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2)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

(4)教育学前儿童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

(5)照顾视力差的学前儿童。

(6)培养和发展学前獐的辨色力。

6、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1)营养。

(2)疾病。

(3)体育锻炼和劳动。

(4)生活制度。

(5)药物。

(6)季节和气候。

(7)社会因素。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全梳理

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全梳理

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全梳理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考点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过程阶段名称年龄阶段阶段细化婴儿期0~1岁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1~3岁幼儿前期(幼儿早期或先学前期)幼儿期3~6岁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岁三、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客观因素1.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遗传为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②遗传奠定了婴幼儿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①生理成熟制约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

②生理成熟为婴幼儿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生理成熟的个体差异,是婴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幼儿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更为突出。

(2)家庭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幼儿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二)主观因素(1)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总之,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决定条件,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教育相结合,促使其身心发展的遗传潜能转化为现实,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调控作用。

考点2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学说代表人物:格赛尔主要观点: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二、精神分析学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主要观点:1.人格理论:2.五个阶段:本我(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一个部分,有很强的生物进化性,是幼儿基本需要的源泉。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第一章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第一章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0-1岁的儿童,幼儿是指1-3岁的儿童。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发展是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

心理的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对学前儿童来说,其身体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儿童年龄愈小,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包括从胚胎形成到出生和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其生长发育的规律是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年龄大了以后则减慢。

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的前半年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后半年速度变慢,以后速度再逐渐慢下来。

二、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其中,婴儿期和幼儿期统称为婴幼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婴幼儿的发展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婴儿期(狭义)(或称乳儿期)0—1岁。

其中可分为: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1—3岁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3—6、7岁。

其中又可分为: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7岁三、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关于影响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因素,按照主客观因素划分,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其中客观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客观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人脑和周围显示是儿童心理发展必备的客观条件。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教育原则。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身体发育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

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

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

呈波浪式的。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

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

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

体重约9000克。

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

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一、保教知识考前必背在备考保教考试时,准备一些保教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知识会涉及到保教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保教知识考前必背的内容:1.保教的定义和目标:保教,即保育教育,是指对婴幼儿进行照顾和教育的工作。

保教的目标是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保教的原则和方法:保教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关爱原则、综合原则、适应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等。

在保教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游戏教育、实践活动、情景教育等。

3.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婴幼儿的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变化。

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发展,有利于科学地进行保教工作。

4.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

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开展合适的保教活动。

5.婴幼儿护理:婴幼儿的护理工作包括喂养、睡眠、生活习惯等方面。

在保教考试中,会考察婴幼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保教能力考前必背除了保教知识,备考保教考试时,还需要提升自己的保教能力。

下面是一些保教能力考前必背的内容:1.沟通能力:保教工作需要与婴幼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在考试中,会考察应对不同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和策略。

2.观察能力:观察是保教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学会从婴幼儿的行为、表达、情绪等方面来观察他们的需求和发展情况。

3.教育能力:保育教育是保教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考试中,需要展示出设计和实施适合婴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的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保教工作常常需要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合作,如教师、家长、医生等。

在考试中,会考察你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5.管理能力:保教工作也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如组织和管理活动、材料等。

在考试中,会考察你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

总结保教知识和能力是备考保教考试的重点内容。

准备这些内容时,要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点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点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点1. 幼儿园保教知识的重要性幼儿园保教知识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并提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

保教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对于幼儿园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至关重要。

2.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要点2.1 幼儿保健知识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保健的基本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与处理、儿童饮食与营养等方面。

教师需要能够辨别儿童是否出现生病的症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幼儿的健康。

2.2 安全教育知识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游戏的场所,教师需要具备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通过教育孩子们遵守安全规则、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做好应急处理。

教师还需要了解防范幼儿园常见安全隐患,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2.3 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知识领域之一。

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人格;了解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等,都需要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进行。

2.4 教育法律知识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劳动法律法规等。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园的管理规定、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等,以保障幼儿园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5 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课程目标,设计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并有能力将教学活动具体实施到课堂上。

教师还需要具备引导幼儿学习和提供有效反馈的能力,以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进步。

3. 提高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方法3.1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应该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3.2 观摩他人课堂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活动,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幼儿教资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必背

幼儿教资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必背

幼儿教资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必背
作为幼儿教育行业从业者,掌握保教知识与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幼儿教资保教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知识必背:
1.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认知、语言、社会情感、身体、性别等各方面的发展。

2. 幼儿保健知识:要掌握幼儿的健康保健知识,包括疾病预防、环境卫生、营养健康、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知识。

3. 幼儿教育原理:幼儿教育原理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包括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 幼儿教育评价:幼儿教育评价是对幼儿教育质量的评判,要掌握评价的标准、方法、工具等方面的知识。

5. 幼儿教材与教具:幼儿教材和教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具,要掌握幼儿教材和教具的种类、使用方法、适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

6. 幼儿园行政管理:幼儿园行政管理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7. 幼儿保教工作实务:要掌握幼儿保教工作实务,包括学生管理、家长沟通、课程设计、活动策划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幼儿教资保教知识与能力的重点知识必背,希望可以为幼儿教育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1 -。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章学前小孩发展一、少儿发展的含义:少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遗传素质是少儿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

三、少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要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少儿身心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少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少儿的某些个别差别)2、环境:环境是指少儿接触到的四周人和物的总和。

(物质环境是少儿生计的物质基础、精神环境是少儿心剪发展的精神粮食)四、少儿发展的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看法(A.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 B.前运算阶段 (2 — 6、7 岁 ) )五、关于认识发展中少儿的教课方法:A.临床教课法 B.两难故事法 C.社会交往法 D.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少儿发展八段论:( 1)婴儿期( 0~岁):成立基本相信 . ⑵小孩期(~3 岁):自主与害羞和思疑的矛盾,最重假如进食和排泄训练。

⑶学龄早期主动对内疚(3~ 5 岁):独立性的形成⑷学龄期( 6~ 12 岁),勤劳对自卑的矛盾,学校的表现,⑸青春期(12~ 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杂乱的矛盾,需要伙伴关系。

3-6 岁小孩要解决: 1、发展其主动性,2、获取相应的性别角色。

4、5 岁小孩面对主动自觉与退却内疚的危机,教师应给与少儿充足的自我探究与试试的时机,以发展其自主人品,知足少儿摊手和创建的需要。

七、少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察看法:有计划、有目的的察看少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依据察看的结果判断少儿心剪发展的特色和规律。

(从时间上分:长久察看、按期察看。

从内容分:全面察看、要点察看)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样条件,特备惹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少儿心理特色的变化。

(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

b、对实验情形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c、实验结果量化。

d、使用大批的实验仪器。

)) 3、讲话法。

4、作品剖析法。

幼儿园保教知识 与能力

幼儿园保教知识 与能力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保教知识和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素质。

保教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儿童行为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保教能力则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园务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保教知识和能力是保证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保教人员需要了解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案。

同时,保教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辅导能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和挑战,促进其全面发展。

幼儿园保教人员也需要具备园务管理能力,可以协调好家长、同事、幼儿园之间的关系,落实好各项管理政策和规定。

同时,保教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幼儿园保教知识和能力是幼儿园保教人员必备的素质。

只有具备了强大的保教知识和能力,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教知识与能力》一、教师资格统考介绍实施地区:浙江、湖北、河北、上海、广西、海南、山东。

二、笔试课程安排1、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

2、试卷结构分析三、往年部分考题示例1、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B.福禄贝尔C.杜威D.蒙台梭利2、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A.预演说B.剩余精力说C.复演说D.松弛消遣说四、学科内容分析及备考建议*大纲是依据是方向;教材是基础;方法是关键;主观努力很重要。

五、关于课程1、精讲2、精简3、精选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大纲分析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

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一、儿童发展的概念●“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广义的“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如躯体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心理方面如智慧结构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

●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儿童发展大体表现特点:一、是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二、是身心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五、是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

二、儿童发展的阶段及其主要特点(一)婴儿期的特点◆婴儿期一般指从出生到满3周岁的婴儿。

◆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神经系统与大脑发育迅速。

刚出生新生儿的脑只占成人脑的25%(体重只有成人的5%),3岁时婴儿的脑已达到成人的75%。

◆这一时期婴儿的行走动作、手的动作得到了发展,其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首部到尾端、从躯干到四肢、从整体到特殊;在感知觉方面婴儿的视敏度、听敏度、颜色视觉、听觉、立体知觉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并具有符号记忆能力、信息编码能力、动作思维能力以及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时期婴儿的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

言语发展是婴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儿童发展学家普遍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

婴儿期儿童的情绪不断分化,出现了社会性微笑等社会性情感,出现了依恋性社会行为,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简单交往。

(二)幼儿期的特点◆幼儿期是儿童身心的飞速发展时期,约从3岁到6岁,在我国学制中对应于幼儿园阶段。

进入幼儿期,由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产生了参加活动的愿望,增强了独立意识。

但幼儿的能力有限,常常需要成人的帮助。

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同独立活动的经验与能力有限的矛盾。

◆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形式。

◆认知语言个性倾向发展交往能力:能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并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这一时期儿童已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和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同时希望有效地影响他人。

(三)学龄儿童期的特点◆7~12岁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因而称为学龄儿童初期。

◆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了游戏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儿童学习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强制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调动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等。

同时学习也是儿童根据社会的要求完成社会义务,产生责任感、义务感,培养其意志、情感,发展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

(四)少年期的特点◆少年期是青春发育时期,约从12、13岁到14、15岁,在我国学制中基本对应于初中阶段,也称学龄中期。

这一时期是儿童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为身高、体重、体形、大脑结构、头面部的变化,身体、生理各方面机能的增强,生殖系统发育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五)青年期的特点◆青年期阶段从14、15岁到17、18岁,与我国学制的高中阶段相对应,也称学龄晚期。

经过少年期生理与心理上的剧变,青年期的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和稳定。

在认知方面表现为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走向形式化、抽象化、符号化。

从社会性方面看表现为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自省性,自尊心增强,自我评价深化,自我价值观确立,人际交往扩大,同伴群体稳定,社会性发展接近于成人。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周围世界的反映。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能离开两个方面的客观条件: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1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2社会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个方面。

(1)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3)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二)主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外部的客观因素,而且有主观的因素。

所谓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内部的因素。

1、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四、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

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

1、影响发展的因素◆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2、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

(2)相互交织的原则。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4)个体成熟的原则。

(5)自我调节的原则。

3、育儿观念◆对家长提出如下忠告:(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

(4)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20世纪前期,弗洛伊德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作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

(三)行为主义学说1、传统行为主义(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受到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2、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

在他看来,儿童总是“睁大眼睛和撑起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其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

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四)认知发展学说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的认知。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

*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学逻辑两种经验。

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等。

平衡过程是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皮亚杰认为如果没有主体内部的同化、顺应、平衡机制,任何外界刺激对儿童本身都不起作用。

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形成物体永存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

有三个特点:一是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二是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守恒概念;三是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1908—1991年),字伯愚,江苏省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

(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1 、生态环境理论生态环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的。

2、人生历程理论埃尔德于1995年提出了人生历程理论。

人生历程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十分强调环境对人生历程的影响。

第二节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它受到身体的发育,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发展顺序及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的制约,儿童的动作发展不仅对身体有影响,对儿童的智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身体的发育◆身体的发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一)身高体重的变化◆儿童身体发育最为明显的就是整个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

(二)骨骼肌肉的生长(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二、动作发展的规律1、有上而下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4、由整体到分化5、从无意到有意三、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基因、中枢神经等)(二)非生物学因素(物质环境、养育观念)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年龄特征的概念◆在儿童心理过程的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年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