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类原料及初步加工技术优秀课件
课件-水产食品原料学
牛磺酸: 保肝、利胆、解
毒
三、水产动物原料的化学组成-提取物
核苷酸
与鱼贝类的鲜度密切相关 IMP
低聚肽
肌肽和鹅肌肽都是 呈味物质
肌肽、鹅肌肽等
红肉鱼中含有较多的低聚肽,白肉鱼中的肌肽和鹅肌肽含量 都很少。
二、鱼肉组织结构-2
覆在脊椎骨外围从躯干到尾部的大块鱼肉, 是鱼洄游的原动力,供食用的主要部分,左右两片。
每片由水平隔膜分隔成背侧部和腹侧部。
体侧肌
二、鱼肉组织结构-3
体侧肌被肌膈分隔成若干个连续的肌节, 肌节数与鱼的脊椎骨数一致, 是鱼肌肉的构成单位。
肌节由无数根肌纤维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肌纤维两端与肌膈相连,故其长度与肌膈间距相等。
大黄鱼
带鱼
白肉鱼,水分少,脂肪多,4 ~5月味最美。
鲱鱼
红肉鱼,脂肪含量变化大, 2 ~30%, 非蛋白氮多,味浓。适于盐干品、鱼糜制品
鲀类
白肉鱼,肉质鲜美,卵巢和血液中有剧毒。 民间有“拼死吃河豚”一说。
金枪鱼
海中鸡肉之称。在日本用 金枪鱼肉制作生鱼片, 视为上等佳肴
二
淡
水
鱼
类
鲤鱼:白肉鱼,脂肪多,蛋白质含量高
能根据客户或者 公司要求,选择 合适的水产原料
3
细致 准确 有效沟通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目录
第一节、主要的水产食品原料 第二节、重点水产食品原料介绍 第三节、水产食品原料组成 第四节、水产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目录
第一节、主要的水产食品原料 第二节、重点水产食品原料介绍 第三节、水产食品原料组成 第四节、水产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第一章水产原料.ppt
糖原和脂肪共同作为能量来源贮芷于组织中。
鱼活杀时糖原含量高(0.3%~1.0%),挣扎 疲劳死亡的鱼类,消耗体内糖原,使其含 量降低。运动强的洄游性鱼类糖原含量高。
贝类主要能源贮芷形式是糖原,因此其含量 往往比鱼类高10倍,含量有明显的季节性 变化,产卵期糖原含量最少,产卵后急剧 增加。
为什么鱿鱼肉很难沿体轴方向撕开? 鱿鱼肌纤维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 与体轴垂直、在外套膜的圆圈切面上平行排列的 环状肌;另一种则为与此环状肌垂直、并连接表 皮与内皮呈分枝状排列的辐射状肌。其间还有少 量由胶原蛋白构成的结缔组织纤维斜向地排列在 内,从而构成了完整的外套膜肌肉,这也就解释 了外套膜按体轴方向很难撕裂而从横向则很容 易撕开的原因。
而陆产畜禽类动物的含水量:65%~75%
二、蛋白质
鱼贝类蛋白质含量大部分在16%-25%范围内, 种类间变动较小。
一般分析时,蛋白质含量通常以包括非蛋白 氮的全氮量乘以蛋白质换算系数(水产品 通常使用6.25)算出,严密地应该称为粗蛋 白质。
鱼虾贝类肌肉中的蛋白质根据其溶解度性可分为三 类:
盐溶性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60%~70%)
肌球蛋白(粗丝)和肌动蛋白(细丝)为主体,稳定性较差
水溶性蛋白 :肌浆蛋白(20%~35% )
白蛋白、各种蛋白酶以及色素蛋白等构成
不溶性蛋白 :肌基质蛋白(2%~10% )
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连接蛋白构成的结缔组织蛋白 远远低于陆产动物(15%~20%)。
三、 脂质
脂质是一般成分中变动最大的成分, 种类之间的变动在0.2%-64%之间,即含 量最低的种类与含量最高的种类之间实 际差别可达320倍之多。同一种类脂质周 年变化也较大,其变化量与水分变化呈 负相关关系。
水产品加工工艺(ppt 50页)ppt优秀资料
出 尿素
物 甜菜碱
不含氮成分
肌苷酸
糖类及有机酸
肌肉色素
4.色素
血液色素
黑素
皮的色素
类胡萝卜素
5.呈味成分
胆汁素 ……
鲜味的核心成分是谷氨酸IMP、AMP和ATP等,
它们之间有协同增效作用。
谷氨酸 肌苷酸 琥珀酸
6. 其他成分
三、鱼贝类的死后变化及保鲜
变化过程分为: 僵直期 自溶期 腐败期 僵直——自溶——腐败
当然,冻藏食品需要大量制冷设备、冻藏设施和专 门的商品销售网,因此也有其局限性。
1、需要掌握的几个概念: 冻结点: 共晶点:(低共熔点 Eutectic point,
Cryohydric freezing point) 水产品中水分全部冻结的温度〔- 60℃〕 冻结率: 冻结曲线:冻结过程中,水产品温度随时间下降
低温下微生物新陈代谢会被破坏
-18℃以下时,食品中90%以上的水分形成冰 晶,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造成微生物死亡
〔2〕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其钝化。
〔3〕低温对反响速度的影响
低温或冷冻的作用就是抑制食品中物质 的变质反响速度。
4、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
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藏食 品的记载。
2.脂肪
※鱼类组织中有较多的脂肪。同—鱼种由 于季节、年龄、生殖腺成熟度,营养状 态等不同,脂肪含量变化很大。脂肪的 蓄积形式亦因鱼种而不同。
※鱼油的碘价一般要比陆上动、植物油高
3.浸出物
肌肉浸出物的含量一般为2~5%,可分为含氮成分和不 含氮成分。
氨基酸 红肉鱼 > 白肉鱼 含氮成分
浸 氧化三甲胺〔TMAO)
水产品类原料及初加工技术
4、生鱼(黑鱼)
第四章
烹饪用途 加工方法 挑选方法
• 常用于蒸、煮、煲、炸、炒、油泡、滚等烹调方 法,常见的菜式有“豉油皇蒸生鱼”“碧绿生鱼 卷”“香滑生鱼球”“鲜笋生鱼片”
• 加工方法与草鲩的加工方法基本相同, 主要区别是生鱼要起出腹鳍和背鳍
第四章
• 常用于清蒸、煲汁、红烧、炸、炒、煎 等烹调方法,常见的菜式有“清蒸大黄 鱼”“碧绿黄鱼球”“吉列黄鱼块”等
• 原条蒸:可用夹鳃取脏法加工即可,方 法同石斑鱼。
• 用开腹取脏法,切断鳃根先放血,去鳞、 去鳃,持刀贴着鱼骨将两边的鱼肉分别 起出即可。
14、多宝鱼
烹饪用途 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
第四章
8、塘鲺
烹饪用途 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
第四章
• 塘鲺适宜多种烹调方法,如清蒸、焖、 煲、炒、油泡等,常见的菜式有“豉汁 蒸塘鲺”“油泡塘利球”“一品塘鲺煲”
• 等用于蒸:鳃根斩断,取出内脏和头部的两团花状
物,在鱼背脊下刀,相隔2厘米均匀剞刀,切断 脊骨,鱼腹相连,洗净黏液即可 • 将塘鲺的鳃根斩断,取出内脏和头部的两团花状 物,洗净黏液,用平刀从鱼尾部至头部紧贴脊骨 将两边的肉起出即可(见下图)
• 用于原条蒸:开背取脏法。用刀尖插入鳃根放血, 去鳞,在靠尾部下刀,紧贴脊骨片开鱼背,劈开 鱼头,去鱼鳃和内脏,将鱼洗净即可
3、鲫鱼
烹饪用途 加工方法 挑选方法
第四章
• 常用于蒸、滚、煲等烹调方法,常见的 菜式有“糖醋鲫鱼”“陈皮丝蒸鲫鱼” 等
• 用开腹取脏法,即去鱼鳞,从鳃下至尾 部肛门用平刀在鱼腹中间开肚,取出内 脏,刮净黑衣膜,去鱼鳃,洗净即可
水产类原料及初步加工技术ppt课件
3
思考题1
1.常见海产鱼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常见虾、蟹类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3.简述海藻的主要种类、特征及特点。
4
思考题2
1.论述海洋动物性原料与藻类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特性的异同 点。
19
其次是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的尾柄较短,一般体长 为16~25cm。小黄鱼属温水近海底结群性洄游鱼类。分 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
小黄鱼的加工利用与大黄鱼相似,在日本是生产高级鱼糜制 品的原料。也是婴幼儿疾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
20
(4)河豚:河鲀,鲀科。又名艇巴鱼、腊头鱼、街鱼、 乖鱼、鸡抱、龟鱼。
9
(一)淡水鱼类
我国的淡水鱼种类繁多,现就有加工价 值的鱼种分述如下。
(1)青鱼:青鱼生活在水中下层,主食 螺蛳、蚌等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为我 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分布于我国各 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
10
并含有维生素A、D,是生产鱼肝油制品的原料。最 近还用鲨鱼油提炼出保健药品角鲨烯,具有抗衰 老功效。鲨鱼软骨亦有抗癌作用。
烹饪原料学
3.2 水产类原料
1
3.2 水产类原料
教学重点
水产动物蛋白、脂肪、风味物质特性成分与加 工特性;海藻多糖加工特性;海洋生物活性 物质特性及水产原料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应 用。
教学难点
动物蛋白、脂肪、风味物质特性成分与加工特 性;海藻多糖加工特性;海洋生物活性的生 理功能。
2
3.2 水产类原料
☆一、水产原料的种类及特性
水产动物原料种类及特性 藻类原料种类及特性
水产品加工课件(全)
五、水产品发展重点
水产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
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
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
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另外,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
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
促进适销对路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 的占有率。
一是海水产品加工:
海洋鱼类超过1,700种
藻类约2,000种
甲壳类近1,000种
头足类约90种
------淡水鱼类约800种
鱼、贝类水产食品 水产加工原料的特点 同一种鱼在不 大部分鱼类可供食用,但有些鱼类体内产生或积累有 水产品中海藻属易保鲜
毒物质,误食这些鱼类便会中毒,严重时导致死亡。有的 具有在特定的季节、特 的品种,而鱼、贝类则特 同季节捕获或不同
定的渔场大量捕获的倾 鱼龄捕获,其化学 命危险。这些具有毒素或毒棘的鱼类称为有毒鱼类。有毒 捕获后的水产品必须及时 向,且鲜度也易于降低, 组成是不同的。鱼、 水产品的易腐败性: 鱼类分为毒鱼类、刺毒鱼类、毒腺鱼类三种。 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避 所以除部分种类外,由 虾、贝类的化学组 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学污染物有:无机化学物质,包括 免腐败变质的发生。 于易受自然环境中的风 砷、铅、汞、镉、硒、锌、氟化物等;有机化学物质,包 成受到各种因素的 鱼类及其组成成分的多样性: 括多氯联苯、杀虫剂(氯代烃类)等;与加工过程有关的化 力、海流、赤潮、水温 影响,包括鱼的种
生物产品:
农产品主要是种植业生产出来的收获物,也就是经营土地的 农民耕作土地,从土地上收获的产品,指传统农业产品。
一、农产品(果蔬)
二、水产品
《水产品加工学》教学课件—第2章 主要水产加工原料
全世界现有海胆种类繁多,但可食用的 种类较少。海胆黄,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价 值也很高,不但含有蛋白质,还含有多种脂 肪酸、维生素、各种氨基酸及磷、铁、钙等 营养成分。海胆除了鲜销外,还可以生产加 工成为盐渍海胆、酒精海胆、冰鲜海胆、海 胆酱和清蒸海胆罐头等多种食品。
海胆
22/40
蓝点马鲛
6/40
海洋鱼类
银鲳鱼又称白鲳、镜鱼、鲳片鱼、平鱼。银鲳鱼 是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之一,中国沿海均产之,东海 与南海较多。银鲳鱼肉质细嫩且刺少,可加工成罐头 和干制品。
银鲳鱼
卵形鲳鲹又称黄腊鲳、金鲳、黄腊鲹。卵 形鲳鲹作为中国海南、广东和广西等省重要的 海水养殖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卵形鲳鲹是鱼片及鱼糜制品深加工的优质原料。
第二章 主要的水产品加工原料
1
第一节 鱼类
2
鱼类
作为水产品加工原料的鱼类,主要分为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两种。 鱼类食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优质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尤 其适宜老人、幼儿和病人食用。鱼类中脂肪含量低,热能低,所以鱼 是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比家禽、家畜都要优越的动物性食物。 另外,鱼类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烟酸、 钙、磷、钾、铜、锌、硒、碘等。
卵形鲳鲹
7/40
淡水鱼类
青鱼
青鱼又称黑鲩、螺蛳青、乌青,是中国淡水 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青鱼主要分布于中国 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青鱼经 济价值高,其肉嫩味美,肉厚刺少,富含脂肪。 除鲜销外,可加工成罐头制品、熏制品等。
草鱼又称鲩、草青、棍鱼,是中国淡 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草鱼是中国 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 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有鱼类。草鱼肉厚刺 少,肉质白嫩,韧性好。除鲜销外,可加 工成罐头制品、熏制品等。
第四节水产品原料的初加工
第四节水产品原料的初加工水产品的种类很多,有鱼类、虾蟹类、软体贝类等,品种不同加工方法也有不同。
一、鱼类原料的初加工(一)体表及内脏的清理加工1、褪鳞加工:特殊鱼的鱼鳞,如新鲜的鲥鱼,鳞片中含有较多脂肪,烹调时可以改善鱼肉的嫩度和滋味,应保留。
2、去鳃加工:鱼鳃是微生物最多的地方。
鱼类有两个鳃,每鳃各有5个鳃裂,其中4个鳃裂上各有2个鳃片,第五个鳃裂上无鳃片,但连接着咽齿,去鳃时一同去掉。
3、开膛加工:开膛去内脏的方法有:(1)腹出法:从腹部剖开,将内脏取出,常用于“红烧鱼、松鼠鱼”等。
(2)脊出法:从鱼背处下刀,沿脊骨剖开取出内脏,常用于“荷包鲫鱼”(3)鳃出法:用两根筷子从嘴部插入,通过两鳃进入腹腔将内脏搅出(切断肛肠),制作“叉烧鳜鱼、八宝鳜鱼”等。
4、内脏清理:鱼漂富含蛋白质,特别是鮰鱼漂、黄鱼漂更是上品,加工时应剖开洗净。
鱼腹腔壁内附着一层黑色薄膜腥味重,应刮洗干净。
5、无鳞鱼的黏液去除加工:常用的去除黏液的方法,有浸烫发和盐醋搓揉法两种。
(1)浸烫发:将表面带有黏液的鱼,如鮰鱼、泥鳅、鲶鱼、鳝鱼、鳗鱼等,用热水冲烫。
根据鱼的品种不同应灵活掌握水温。
一般鳗鱼的水温在50-100度;黄鳝、泥鳅的水温在60-80度。
在水中加入葱、姜、盐、醋、酒等调料,可使鳝鱼体内和体表黏液中的三甲胺被中和,大大减轻土腥气味,并使鳝鱼表皮发光。
(2)盐醋搓揉法:将宰杀去骨的鳗肉或鳝肉放入盆中,加入盐、醋后反复搓揉,待黏液起沫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多用于“生炒鳗片、炒蝴蝶片”等。
(二)鱼的分割与剔骨加工1、鱼的骨骼结构:由头骨、脊椎骨、肋骨、鳍组成。
2、鱼的肌肉结构:鱼的肌肉主要是横纹肌,即骨骼肌,可分为白肌和红肌。
红肌分布与经常运动的相关部位,如胸鳍肌、尾鳍和表层肌等。
特点是收缩缓慢,持久性强、耐疲劳,如鲤鱼的红肌就发达。
白肌则相反,收缩性强,游动范围小,灵活,如白鱼、黑鱼等。
3、鱼的分割部位及应用鱼头:以胸鳍为界限割下,其骨多肉少、肉质细嫩,皮层含丰富的胶原蛋白,适合红烧、煮汤等。
水产养殖原料(水产饲料高级配方师讲义)PPT优秀课件
末重 15.3 ±0.739a 16.95 ±0.443a
前 日增 两重 周 采食
量
0.41 ±0.0373a
0.62 ±0.0107a
0.50 ±0.0154b 0.72 ±0.0147b
饲料 转化 1.54 ±0.147a 1.45 ± 0.0713c
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65 ±0.341a
0.50 ±0.0090b
养殖成本比较(草鱼)
活饵 水质 水电 苗种 药费 塘租 饲 草鱼
费
料 成本
南 ++++ ++++ 0.1 0.15 0.1 0.25 1.9 2.5 方
北 ++ ++ 0.2 0.3 0.1 0.15 1.4 2.95 方
1
水产饲料原料的选择
2
߀原料生物利用率(团头鲂) 和应用 ߀原料营养价值评定
0.75 ±0.0170c
1.50 ±0.0277b
16.35 ±0.529a
0.49 ±0.0410b
0.70 ±0.0316b
1.43 ±0.0584c
24
醒肽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组
日增重 后 两 采食量 周 饲料转
化率
对照组 0.48
±0.0138a
0.77 ±0.0141a
1.63 ±0.0692a
22
醒肽营养指标
赖氨酸5.32 蛋氨酸1.40 牛磺酸3.50 总氨基酸78.6% 蛋白质与氨基酸有较大差距:由于不同工艺 所致,但多数产品蛋白质>50%
23
醒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水产品原料的初加工
第四节水产品原料的初加工水产品的种类很多,有鱼类、虾蟹类、软体贝类等,品种不同加工方法也有不同。
一、鱼类原料的初加工(一)体表及内脏的清理加工1、褪鳞加工:特殊鱼的鱼鳞,如新鲜的鲥鱼,鳞片中含有较多脂肪,烹调时可以改善鱼肉的嫩度和滋味,应保留。
2、去鳃加工:鱼鳃是微生物最多的地方。
鱼类有两个鳃,每鳃各有5 个鳃裂,其中4 个鳃裂上各有2 个鳃片,第五个鳃裂上无鳃片,但连接着咽齿,去鳃时一同去掉。
3、开膛加工:开膛去内脏的方法有:(1)腹出法:从腹部剖开,将内脏取出,常用于“红烧鱼、松鼠鱼”等。
(2)脊出法:从鱼背处下刀,沿脊骨剖开取出内脏,常用于“荷包鲫鱼”(3)鳃出法:用两根筷子从嘴部插入,通过两鳃进入腹腔将内脏搅出(切断肛肠),制作“叉烧鳜鱼、八宝鳜鱼”等。
4 、内脏清理:鱼漂富含蛋白质,特别是鮰鱼漂、黄鱼漂更是上品,加工时应剖开洗净。
鱼腹腔壁内附着一层黑色薄膜腥味重,应刮洗干净。
5、无鳞鱼的黏液去除加工:常用的去除黏液的方法,有浸烫发和盐醋搓揉法两种(1)浸烫发:将表面带有黏液的鱼,如鮰鱼、泥鳅、鲶鱼、鳝鱼、鳗鱼等,用热水冲烫。
根据鱼的品种不同应灵活掌握水温。
一般鳗鱼的水温在50-100度;黄鳝、泥鳅的水温在60-80度。
在水中加入葱、姜、盐、醋、酒等调料,可使鳝鱼体内和体表黏液中的三甲胺被中和,大大减轻土腥气味,并使鳝鱼表皮发光。
(2)盐醋搓揉法:将宰杀去骨的鳗肉或鳝肉放入盆中,加入盐、醋后反复搓揉,待黏液起沫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多用于“生炒鳗片、炒蝴蝶片”等。
(二)鱼的分割与剔骨加工1、鱼的骨骼结构:由头骨、脊椎骨、肋骨、鳍组成。
2、鱼的肌肉结构:鱼的肌肉主要是横纹肌,即骨骼肌,可分为白肌和红肌。
红肌分布与经常运动的相关部位,如胸鳍肌、尾鳍和表层肌等。
特点是收缩缓慢,持久性强、耐疲劳,如鲤鱼的红肌就发达。
白肌则相反,收缩性强,游动范围小,灵活,如白鱼、黑鱼等。
3、鱼的分割部位及应用鱼头:以胸鳍为界限割下,其骨多肉少、肉质细嫩,皮层含丰富的胶原蛋白,适合红烧、煮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鲶鱼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全年均有生产,以春 秋两季较多。鲶鱼刺少肉多,脂肪多,营养价值 较高,身体虚弱者、老人、手术后的病人食之对 恢复体力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产妇食用可起催乳、 增乳作用。
(7)泥鳅:体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须有5对, 口须最长。鳞小,头部无鳞。侧线不显著,尾鳍 圆形。体背及两侧灰黄色或暗褐色,体侧下半部 白色或浅黄色。头、体及各鳍均有许多不规则的 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
全国各地水域均有分布。鲫鱼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 之一。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高。鲫鱼 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 湿利水、温胃进食之功效,尤其是活鲫鱼汆汤有 通乳作用。
(5)鲤鱼:鲤科,又名鲤拐子、毛鱼、花鱼等。体长, 略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有吻须一对,较 短;颌须一对,其长度为吻须的2倍。腹部圆,鳞 片大而圆。侧线明显,微弯。
大黄鱼经济价值很高,目前主要供市场鲜销或冷 冻小包装流通;淡干品、盐干品等亦是餐桌上的 佳肴。其耳石具清热作用,鳔有润肺健脾、补气 活血之功能。
(3)小黄鱼:石首鱼科,又名黄花鱼、小鲜、花 鱼、小黄瓜。小黄鱼与大黄鱼外形很象,但它们 是两个独立种,其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 背鳍起点到侧线间有8~9个鳞片,而小黄鱼的鳞 片较大,在背鳍起点间有5~6个鳞片。
思考题1
1.常见海产鱼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2.常见虾、蟹类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3.简述海藻的主要种类、特征及特点。
思考题2
1.论述海洋动物性原料与藻类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特性的异同 点。
2.简述鱼肌肉蛋白质组成及其功能特征。 3.简述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功能及其作用。 4.阐述壳聚糖的生理功能。
这类鱼一般体呈长椭圆形,不侧扁,无鳞,而是披 着甲鳞变成的小刺。头体粗圆,唇发达。上下锋 颌明显,无真正牙齿,有气囊,遇敌害时,能使 腹部相当膨胀。体长一般为15~35cm。
河豚肉质鲜美,但其肝脏和卵巢等内脏有毒,误食 会中毒,故我国规定,河豚鱼必须经专人处理,
思考题3
1.阐述鱼贝类死后变化机理。 2.鱼贝类鲜度判定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3.简述测定鱼贝类鲜度的机理及适用范围。 4.论述鱼贝类在冻结和冻藏期间的变化。
第一节 种类与组织结构
☆一、水产原料的种类及特性
水产动物原料种类及特性 藻类原料种类及特性
☆二、水产动物原料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水产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加工特性
水产类原料及初步加工技术
3.2 水产类原料
教学重点
水产动物蛋白、脂肪、风味物质特性成分与加 工特性;海藻多糖加工特性;海洋生物活性 物质特性及水产原料在食品加工中的主要应 用。
教学难点
动物蛋白、脂肪、风味物质特性成分与加工特 性;海藻多糖加工特性;海洋生物活性的生 理功能。
3.2 水产类原料
第一节 种类与组织结构 第二节 水产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加工特性 第三节 鱼贝类的死后变化和保鲜 第四节 食品加工中的主要应用
可做照相器材工业和医药工业原料;提取6-硫代鸟嘌呤制成 药可治急性白血病、胃癌及淋巴肿瘤等。
(2)大黄鱼:石首鱼科,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黄花鱼、 黄金龙、桂花黄鱼等。鱼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细长, 头大而尖突,体色金黄,一般体长为30~40cm,体重约 为400-800g。属暖性中下层结群性洄游性鱼类,分布在 我国黄海南部、福建和江浙沿海。
一、水产原料的种类及特性
水产动物原料
(一)海水鱼类
(1)带鱼:带鱼科,又名刀鱼、牙鱼、白带鱼。鱼体侧扁、 延长呈带状,尾细似鞭、口大,下颌突出,牙齿发达尖 锐,无腹鳍,体表光滑,鳞退化呈表皮银膜,体长60~ 120cm。带鱼属暖水性中下层结群性洄游鱼类,我国沿 海均有分布。
带鱼系多脂鱼类,肉质肥嫩,经济价值很高,除鲜销外, 可加工成罐头制品、鱼糜制品、盐腌品及冷冻小包装食 品。从表皮银膜中提取咖啡因,
一、水产动物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加工特性 二、藻类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加工特性 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第三节 鱼贝类的死后变化和保鲜
一、鱼贝类的死后变化 二、鱼贝类鲜度判定 三、鱼贝类的保鲜
(一)淡水鱼类
我国的淡水鱼种类繁多,现就有加工价 值的鱼种分述如下。
(1)青鱼:青鱼生活在水中下层,主食 螺蛳、蚌等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为我 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分布于我国各 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
并含有维生素A、D,是生产鱼肝油制品的原料。最 近还用鲨鱼油提炼出保健药品角鲨烯,具有抗衰 老功效。鲨鱼软骨亦有抗癌作用。
(二)淡水鱼类
我国的淡水鱼种类繁多,现就有加工价值的鱼种分 述如下。
(1)青鱼:青鱼生活在水中下层,主食螺蛳、蚌等 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 种,分布于我国各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
其次是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鱼的尾柄较短,一般体长 为16~25cm。小黄鱼属温水近海底结群性洄游鱼类。分 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
小黄鱼的加工利用与大黄鱼相似,在日本是生产高级鱼糜制 品的原料。也是婴幼儿疾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
(4)河豚:河鲀,鲀科。又名艇巴鱼、腊头鱼、街鱼、 乖鱼、鸡抱、龟鱼。
地区水域。青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销外, 可加工成罐头、熏制品及其他调味熟食品,鳞可 制胶,皮可制革。
(2)草鱼:体近圆筒形,头部扁平,腹部圆。鳞稍大, 背部青黄色,腹部灰白色,鱼体长可达1m,重 35kg以上,一般也有2.0~2.5kg。
草鱼栖于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的水域,以食草得名, 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草鱼与青鱼相似,但其 肉质稍逊于青鱼。其鱼头在广东比鱼肉更受欢迎.
(3)鲢鱼:体侧扁,背部圆,腹部窄有腹棱、鳞小, 侧线完全。背部青灰,腹部银白,各鳍均呈灰白 色。鱼体一般在1~2kg,大者可达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kg。
鲢鱼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为我国 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鲢鱼以鲜食为主,也可加 工成罐头熏制品及鱼糜制品。用鲢鱼加工的鱼糜 制品色白、弹性好。
(4)鲫鱼: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短小,无须。背 鳍长。一般体背面灰黑色,腹面银灰色,各鳍条 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