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精准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扶贫对象精准度不够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存在一些地方在确定扶贫对象时精准度不够,很多非贫困户也获得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却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2. 扶贫资金管理不当一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时存在管理不当、挥霍浪费的现象,使得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而一些贫困地区却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
3. 扶贫项目可持续性不强一些扶贫项目在实施后缺乏长期持续的支持和跟进,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真正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4. 扶贫政策执行层级不到位一些地方在执行扶贫政策时,层级不到位,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扶贫对象的审核和评估工作在确定扶贫对象时,应加强审核和评估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度,避免非贫困户获得扶贫政策支持的情况发生。
2. 严格管理扶贫资金的使用建立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厉打击挥霍浪费和滥用扶贫资金的行为,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加强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确保扶贫项目的持续性,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扶贫项目的效果和成效。
4. 完善扶贫政策执行层级加强扶贫政策的执行层级,在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成效。
5.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建立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机制,向贫困户和社会公开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和合理合法。
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扶贫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扶贫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金使用不透明问题在扶贫过程中,资金的使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地方和单位可能存在资金滥用、浪费以及违规操作等情况,导致扶贫资金无法真正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生活条件。
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扶贫工作的效益和公正性。
对策:为了解决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应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和审计工作。
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
同时,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评估和监测,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扶贫目标,并对违规操作进行追责。
二、培训教育不足问题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比较滞后,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问题突出。
缺乏受过良好教育和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得贫困地区的发展面临较大限制。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也给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策:为了解决培训教育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同时,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相关的奖助学金和就业机会。
三、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缺乏后劲,难以摆脱贫困。
同时,一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等限制,产业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加大了脱贫工作的难度。
对策: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推行以下举措。
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贷款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产业。
二是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运输便利性,降低物流成本和市场销售渠道的难度。
三是加强产业合作和对外交流,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进入贫困地区,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四、农村治理能力弱化问题在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农村治理能力的提升相对滞后,导致扶贫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和落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脱贫攻坚的困境与对策
30理论与实践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扶贫经验以及学界的相关理论,对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一、贵州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一)基层党组织政治教育力度弱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近年来,我省虽然加大了党建扶贫力度,强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许多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战斗堡垒,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但正如前文所言,由于基层执行者的各种因素,对党建扶贫的重视程度不一,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造成少数基层党支部存在政治教育力度弱化,引领不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未常态化、“三会一课”学习活动未按要求开展、党员民主生活会走过场、党员学习不认真甚至不参与、党员不按时交纳党费、农民党员未能发挥带头作用等现象,个别党员还与群众争利,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帮扶主体责任依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脱贫攻坚过程中,多部门、多人员的驻村帮扶,确实对脱贫攻坚战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但是,由于扶贫管理机制欠完善,监管职责和任务不够明确,层层签订的责任状有时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有些单位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视不够,帮扶不力;有些帮扶责任人缺乏经验,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甚至存在作风漂浮,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不作为、慢作为。
(三)精准扶贫成果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巩固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由于扶贫成果不够稳定,防范返贫预案不到位,保障体系没有完善,少数地方脱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是因产业不稳定,收入时多时少;也有些是因病、因残;还有些是家庭突发变故;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一些修建好的连户路、产业路、“组组通”公路因自然灾害破损后得不到及时维修,影响了百姓日常生活与出行;三是一些地方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产业和促进就业跟不上,后续脱贫缺乏支撑;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1.问题分析1.1不平衡的扶贫成效存在一些地区、群体或领域的扶贫成效不平衡的问题。
有些地区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难以摆脱贫困;有些特定群体或行业扶贫效果有限,持续性脱贫困难。
1.2贫困数据精准性不足贫困数据的精准性和真实性对于扶贫工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地方在贫困数据统计和评估过程中存在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导致扶贫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够精确。
1.3扶贫资源配置不均衡在扶贫资源的配置中,存在着资源不均衡的现象。
有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得到的扶贫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较少,影响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
1.4政策执行不到位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些地方在政策宣传、资金拨付、项目实施等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2.整改措施2.1加强精准扶贫工作加强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户的调查研究,确保贫困数据的精准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贫困线标准和评估体系,全面了解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2.2平衡资源配置优化扶贫资源的配置,在贫困地区增加扶贫资金、项目和政策的支持力度,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和脱贫水平。
同时,加强扶贫资源的整合和统筹,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效益。
2.3完善政策执行机制加强对扶贫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和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
2.4加强协同合作加强各级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扶贫协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整体扶贫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3.解决方案3.1加强监管和督导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管和督导,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定期开展扶贫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督促整改。
3.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和监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资金拨付和使用,防止资金流失和滥用。
浅析贵州省贫困问题
全 国的 ( 3 5 1 8 1 ) 的3 0 . 5 2 %。人均 生产 总值 1 0 7 3 6 . 0 2元 , 只相 当于当年全 国平水平 的 3 9 . 0 1 %。
二、 贵 州省 贫 困发 生 的原 因 ( 一) 自然 原 因
关键词 : 贵州; 贫 困; 扶贫;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 1 7 1 2 7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3 3 0 9 ( X ) . 2 0 1 3 . 0 6 . 0 4 文章编号 i 1 6 7 2 — 3 3 0 9 ( 2 0 1 3 ) 0 6 — 0 7 — 0 3
山区 、 乌 蒙 山区 、 滇 桂黔 石漠化 区三 大集 中连 片特殊 困 困村没有通 自来水 , 1 2 9 9 . 8万农村贫 困人 口存 在饮水 安
难地 区的 6 6 个 县( 区、 市) 。这些地 区的贫 困问题 与石漠 全 问题 ; 1 3 . 4 %和 8 . 7 %的贫 困人 口不能 收听广 播 ,收看
投入水平 低且与需 求矛盾大 、 致贫 因素复杂 , 并且 因灾 、 区发展的基 础设施瓶 颈因素。 因病 或因市场风 险的返贫压力大 。这 些 因素相互 交织 ,
( 二) 社会和人 口
制约 了贵州省 扶贫开发的进程 , 扶贫 工作难 度增大。
( 三) 经 济 基 础 差
水平低 , 差距大 。 ( 二) 致 贫返 贫成因复杂 , 扶 贫难 度大
2 、 基础设施落后 , 农 村公共服务 滞后 。由于存在 农 民贫 困和财政 贫 困双重 问题 ,形 成 了贵州 省投 入水 平
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难题及对策
收入·消费贵州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难题及对策吴高银,娄志会(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随着贵州省剩余贫困人口、贫困县陆续脱贫摘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各方面有机衔接成为主要任务。
贵州省在脱贫攻坚中的扶贫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当地就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贫困户内生动力等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因此,做好政策宣传与政策延续、完善基础设施后期维护措施、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突破产业发展可持续困境以及延续并普及教育医疗保障十分重要。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是中国即将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的历史交汇之年。
随着“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号角的吹响,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工作正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问题。
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重大难题,“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是党对人民和历史立下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有利于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贵州省必须统筹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竭尽全力攻破脱贫攻坚难题,打牢基础,又要时刻准备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机遇。
1 贵州省脱贫攻坚成效分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脱贫成效十分显著。
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623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下降到0.85%;截至2019年5月全省共计完成“组组通”硬化路7.87万km,保证了有30户以上的村组实现100%硬化路通家门口目标,解决288.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十三五期间实现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万人、同步搬迁人口38万人)的大迁徙,累计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43个,住房45.6万套,扶贫车间914个,扶贫基地238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85万余人;紧紧抓住贵州产业革命“八要素”,用好“三变”改革,2019年贵州农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茶叶、食用菌、刺梨、石斛、油茶、竹、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辣椒、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12大特色产业发展,各产业规模、产值、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数量都显著增长;全省共新建、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3800余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40所、普通高中学校项目260所,2019年贵州省参加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2.89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2019年共计完成51.38万户存在住房安全隐患的农村危房改造。
贵州扶贫开发的进程与对策
3 3 , 困发生率下降到94 1万 贫 .%。“ 八七” 扶贫攻坚结束了全省农 村整体贫 困的历史 , 是我省贫 困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一次历史
性跨越 。 二 、 时 期 贵 州扶 贫 开 发 主 要 工 作 及 特点 新
从2 0 年开始进入 新阶段扶 贫开发 , 01 根据 《 中国农 村扶贫 开发纲要 (0 1 2 1 年 )和省 委八届七 次全会精 神 , 围覆 20 - 0 0 》 范
r一系列 的扶贫工作 。按扶贫工作重点及方式划分 , 我省在这
一
阶段 的扶 贫 开 发 可大 致 分 为 四个 阶 段 :
( ) 济式扶 贫阶段 (9 8 一 救 17 年以前 ) 。为 了改变贫 困状况 , 政府 始终把解决人民群 众基本生活需求作为扶贫 的重点 。 这一 时期农村群众的基本生 活来 源主要实行按 劳分 配 , 按人平均分 配粮食和钱物 , 全省基本 上采取“ 人七劳三” 的分配办法 。对于 因 自然灾害或其 他原因导致 的贫困 , 扶贫及有关工 作 , 民政 由
盖了我省5 个 国家扶贫 开发工作重 点县和3 个有 扶贫开发 任 O 3
少。1 8 年, 9 5 全省 贫困人 口下降到10 万左右 , 50 占总人 口的比例
下降到一半左右 。
工作研 究
≮
务 的县 , 象 包 括 尚 未解 决 温 饱 的 3 3 绝 对 贫 人 口 和5 8 对 1万 5万
贫资金使用效益 , 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
建 国5 年 贵 州 扶 贫 开 发 工作 概 述 0
自新 中 国成 立 至 2 世 纪 末 , 央 和地 方各 级政 府 组 织 开 展 0 中
始, 我省以实施《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 为契机 , 以扶 贫到户 、 以解决 温饱 为重 点 , 8 以4 个相对集 中连片 的国定贫 困县为主战 场, 加大 了工 作力度 , 投入 了较 大的扶贫 资金 , 行扶贫攻坚 。 进 同时 , 加强 了社会扶贫 , 利用世 界银行 和亚洲开发银行 扶贫资 金, 借鉴世界有关 国际扶贫机构 的成功经验 。在扶贫工作重点 上, 主要 是扶持生产 、 强贫 困人 口 自力更生能力 和贫 困地 区 增 内在活力 ; 在扶贫 资金 、 物资的发放办法上 , 改过 去按贫 困人 口 平均发放为按项 目投放 ; 在扶贫 资金的使用 上 , 过去 的无偿 改 救济为有偿使 用 , 国家采取无 息 、 息或贴息 办法扶持贫 困户 低 发展 生产 , 到期 回收 , 回收 资金 继续 留在贫 困县使用 , 滚动发 展; 在扶贫资金投 向上 , 重点 向开发性产业倾斜 , 尤其是 对既能 扶持众多贫 困户 、 又能增加县 级财政收 入的种植业 、 养殖业 和 加工业项 目, 可优先享受低利 率贷款 , 在规定 期限 内可优 先享
浅析贵州省贫困问题
浅析贵州省贫困问题摘要:贵州是我国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之一,贫困成因复杂,贫困程度深。
本文从贫困问题现状出发,从自然因素、社会和人口因素以及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贫困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贫困;扶贫;产业结构一、贵州省贫困现状分析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对贵州农村贫困现状的表现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贵州省贫困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
贵州农村的贫困现状与全国相比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贫困覆盖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市)有83个,占全省县级总数的94.3%。
扶贫开发范围具体包括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市),涉及到除了贵阳市以外的8个市、州、地区。
其中,50县占全省县数比例为58.6%,国土面积占66%,耕地面积占59.4%,人口占52.1%,是全国农村贫困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2011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规模达到114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4%,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所占比重最高的省份;50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897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85%。
50县中最高收入县(独山县)与最低收入县(望谟县)之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距是1256元,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差距大。
(二)致贫返贫成因复杂,扶贫难度大贵州省95%左右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处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6个县(区、市)。
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与石漠化问题、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区域自然和地理环境相对恶劣、农村公共服务滞后、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村贫困人口自身素质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扶贫投入水平低且与需求矛盾大、致贫因素复杂,并且因灾、因病或因市场风险的返贫压力大。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制约了贵州省扶贫开发的进程,扶贫工作难度增大。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云贵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其中教育扶贫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云南和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云贵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展开讨论。
一、现状分析1.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教学设备等,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贫困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条件较差,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2.教育投入不足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尽管政府一直在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经费依然难以满足需求。
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备都存在短板,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3.师资力量短缺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
由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贫困地区任教,导致了师资力量的匮乏。
而且贫困地区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无法保证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4.学生辍学率高云贵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了学生辍学率较高。
一些地区的交通不便,给学生上学带来困难,也是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
二、对策分析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了改善云贵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增加教育经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教育设施,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教育条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政策支持,提高其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和改造学校硬件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比如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扶贫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扶贫工作存在什么问题一、贫困人口定位不准确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定位不准确是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相关政策不完善,造成了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
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扶贫工作往往会出现“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导致扶贫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贫困人口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信息能够得到准确的传递和反馈。
其次,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贫困人口识别系统,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信息纳入其中,以便政府及时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
二、扶贫工作缺乏长期规划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的扶贫政策支持,导致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长期效果。
一些扶贫项目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长期来看,由于缺乏持续性的投入和支持,很难实现真正的脱贫效果。
为解决扶贫工作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需要加强扶贫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确保项目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同时,政府需要设立长期的扶贫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得到持续的支持和投入。
三、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腐败问题的存在,导致扶贫工作中的资金被挪用或者浪费,使得扶贫项目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腐败问题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还损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利益,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果。
为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同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腐败防控机制,严惩腐败行为,保障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是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的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限制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浅谈贵州省少数民族乡村贫困问题及其对策——以黔东南州榕江县为例
( 二 ) 通 过 提 改 善 教 育 环 境 和 生 活 环 境 以 提 高 乡村 人 员 的 身体 及 文 一 个 人 的 思 想 往 往会 决定 一个 人 的行 为
。
( 一 ) 政 府 对 农 村 地 区 的 资金 投 入 较 少
在 上 述分析 中我 们也得 出
,
黔 东 南 州作 为少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族 聚集 的地 区
。
、
。
大 帮扶力度 即 使 没 有 条件也 要创 造 条件 尽 可 能 的为 少 数 民族 乡 村 的 发
展 奠定发 展 的 基石
化 素质
。
,
,
并 且较 为严重
,
。
要 想 实现 有 效 的 扶贫 开 发 和 脱贫致
富 就 需 要 找 到病 根 全 面 的 分 析 少 数 民族 乡 村 出现 贫 困现 象 的 原 因所 在
T 月 f o 叮日 门丁 一
L 代刁1 叭二识月
代 时 潍
t
t
管
理
6 年第 0 1 2
1
期
浅 谈 贵 州 省少数 民 族 乡 村 贫 困 问题 及 其 对 策
—
【 摘
、
, ,
以 黔 东 南州 榕 江 县 为例
.
吴
,
玫
5 5 。。 2 5
(贵 州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贵 州 贵 阳 要】 黔 东 南苗 族 侗 族 自治 州 位 于 贵 州 省 东 南 部 有 苗 族 侗 族 汉
“ ”
。
, , 、
。
少 数 民 族 乡村 贫 困 原 因 对 策 【 关 键词 」
; ; ;
实现 的 这 就需 要 发挥政府 的 造 血 功 能 针对 少 数 民 族 乡村 的发 展 现 状 和 特点 找 到他们 的 发 展 优势 依据 基础 设施 的需 求 中央 政府 省 政府
贵州贫困调研报告
贵州贫困调研报告贵州贫困调研报告一、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资源相对匮乏,加之历史上的经济落后,贵州的贫困问题一直是该省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报告对贵州省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二、贫困人口的分布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贵州省的农村地区。
农村贫困人口占贵州贫困人口的90%以上。
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山深处和山区河谷地带。
在这些地区,山高地僻,土地贫瘠,交通条件差,缺乏资源,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困难。
此外,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较高的贫困率。
例如,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率普遍超过40%。
三、贫困原因贫困的根本原因既有经济结构的制约,也有政策层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贵州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有限,农业基础薄弱。
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农民的产量和收入都相对较低。
其次,交通不便也是导致贫困的原因之一。
山区交通条件差,使得农产品无法有效运输,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贵州地区也存在教育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低的问题,造成了就业困难和劳动力流失。
政策层面的问题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虽然中央政府对贵州的贫困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支持,但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着诸多不足。
例如,一些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导致资金无法真正惠及到贫困人口。
此外,某些政策的设计过于简单粗暴,没有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四、扶贫措施针对贵州贫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扶贫措施:1.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贵州省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加强教育和技术培训。
培养贫困地区的人才,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人口。
3.改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和通信条件,提升地区发展的整体水平。
4.优化扶贫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研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省的农村扶贫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贵州省扶贫工作的特殊性也需要农村开发式扶贫路径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贵州省的扶贫现状、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和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贵州省的扶贫现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之一。
目前,贵州省的贫困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10%,其中大部分是农村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集中在山区、高寒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截至2019年底,贵州省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贫困县退出贫困。
但是,贵州省的贫困地区与相对富裕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贫困人口易返贫风险较高。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旨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农村产业和农民收入增长;三是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
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是以农业农村为主,打造多业态的乡村经济,让城乡之间的发展更为平衡。
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
另外,乡村振兴战略还重视发展农业文化旅游,提升农民收入和乡村环境。
贵州农村开发式扶贫是指以扶贫为主要目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乡村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路径。
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农村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因此,开发特色农业产业是促进贵州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贵州省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成立农业公司,在农民中招募会员,希望通过市场资本运作,实现贵州农村的产业振兴。
同时,选取当地特色农产品,努力把它们变成行业领域的“大品牌”。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贵州省在落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农民合作社已成为贵州省特别重要的组织形式。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7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年11月下半月刊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旅游发展只注重经济目标脱贫,忽 视发展机会脱贫
旅游扶贫是在一些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开展 的,相关部门是通过扶持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使贫困人口逐渐脱贫。因 此,旅游扶贫是一种更能够为贫困人口产生较大经济利益的开发 活动。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是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的利益,同时为 当地经济创造发展机会,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是旅游扶贫的目 标,让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并得到可持续的 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最核心的问题。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简单地 将旅游扶贫等同于旅游开发,把目标集中在经济利益最大化上, 忽视了对贫困人口发展潜力和机会的挖掘,甚至使这些缺乏竞争 力的弱势群体由于技能或资金的短缺而被排斥在旅游扶贫开发 活动之外。所以,从“救济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到现在的 “攻坚式扶贫”,还是有一些地方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而 影响了旅游与扶贫的有机结合。
(二)缺乏规划,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扶贫作为一项旅游经济的活动,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 科学规划,在考虑当地支持发展旅游经济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 上正确分析评估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论证那些将要 建设的旅游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尽量避免出现资源开发的随意性 和项目建设的破坏性。在部分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当地 人民为了脱贫自发地发展所谓的旅游业,导致农家乐千村一面, 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缺乏有效开发模式的理论指导,无规划地 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资源破坏。这 主要表现在:(1)旅游扶贫规划过于注重获得经济利益。对资 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不仅没有 达到扶贫的效果,反而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2)在利 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使原本文化氛围浓厚淳朴的少数民族地 区商业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而大量 开设商铺,售卖的产品不仅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同质化现象也非 常严重,甚至出现恶性竞争,非常缺乏文化内涵。(3)现有规 划不合理。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在聘请专业团队规划时,团队难免 会对当地有些细节情况不了解,以至于规划设计成果缺乏特色甚 至过于粗糙,具体细致的设计较少,旅游项目只追求装饰豪华、 档次高大上,使用价值不大,导致一些贫困地区只是短暂脱贫, 而并没有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扶贫主体参与角色不公,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有 效运行 旅游扶贫主体应该包括政府、旅游开发商和当地贫困人民 等。三方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社会责任、参与的程度也都不 同,所以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许多矛盾。一方面,外来旅游开发 商急功近利,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逐步主导了贫困地区 的旅游经营,这些外来人员的参与占据了一定的就业比例,使部 分商业利润流出;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属于弱 势人群,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方面比较落后,许多人还停留 在“旅游业相关者”的旁观者角色上,在本质上没有认同自己可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通过在苍溪县的调查,结合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比较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上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灌”到“滴灌”上,还有六个方面的共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
1.解决识别误差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群体问题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
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识别和确定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既公开透明又简便易行,但在实际筛选统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入户调查误差带来识别偏差。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户大多有“藏富”心理,仅靠短时间的入户调查,难以对农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调查统计人员对数据的采集和在对数据真实性的确认上手段有限,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精准。
加之还有少数群众有争当贫困户思想,有的农户在识别前将子女与父母户口分开,导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贫困户增多;二是群众平均主义心态造成人为“漏统”现象。
部分地区评定贫困户,群众认为拿了低保再评贫困户,是“骑了双马”,部分基层工作不细致、把关不严,导致部分贫困户被“漏统”;三是处于贫困线临界值之上的农户,因病因灾极易返贫。
从抽样调查情况看,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迈过2736元的农户仍占到近2%,这类群体无法直接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抗灾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演化成为相对弱势群体。
2.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空心化”。
目前,农村人口普遍向外流动,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劳动力的缺乏,已难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带来“低收益”。
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粮、养猪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很难直接从传统农业中获利。
贵州“三农”问题根源及解决措施探讨
38《商场现代化》8年月(下旬刊)总第58期一、贵州“三农”问题的根源贵州是一个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的内陆省份,受到历史、自然、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三农”问题积淀较深,在全国各省份中显得尤为突出,始终是困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
“三农”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根源如下:1.制度根源贵州的“三农”问题决不是某个具体政策问题,而是一个根本制度问题。
中国城乡的二元体制是贵州“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即二元的户籍制度、二元的发展战略、二元的社会结构、二元的财税体制及二元的生产方式等,其中二元的户籍制度及二元的财税体制可以说是贵州“三农”问题最重要的根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把城市和农村分割开来,特别是在贵州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5.7%的省份,更加使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这种户籍制度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自由流动是极其困难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能的。
在就业上,城市居民由国家安排就业,但农民就只能被捆绑在极其有限的土地上。
由于农民人口众多而土地相对有限,并且农村的技术和资金要素相对稀缺,使得农民为了提高产出就只有通过增加劳动力这一惟一途径了,而随着边际劳动生产率递减,农民为了提高产出就必须用更多的劳动力和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农业效益越来越差。
2.城乡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差异过大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和计划生育等,是创设平等参与机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条件,涉及到整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是全国性公共产品,应当由中央政府提供和融资。
但在我国,城市中的教育、医疗、交通都由国家提供,而在农村,教育、医疗、交通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各种各样的名目向农民摊派、集资提供,尤其是在基本社会保障这一方面,农民可以说基本没有享受到。
贵州又是个农业人口较多的省份,在基础设施的短缺问题上更为突出,这样就更加剧了农民的负担。
六盘水市扶贫产业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六盘水市扶贫产业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扶贫工作中,产业是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
六盘水市在扶贫产业管护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产业管护机制不健全在六盘水市的扶贫产业中,由于管护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运作不畅,管理混乱,影响了项目的稳定运营和效益产出。
2. 技术水平低六盘水市的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落后,信息闭塞,导致农民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他们的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产业的持续增收。
3. 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缺乏市场导向,生产的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将导致产业脱节、效益不佳。
二、对策分析2. 加强技术培训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产业效益。
可以借助当地的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合理选择种植品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3. 市场导向在扶贫产业的发展中,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引导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产业的盈利能力。
三、建议1. 建立健全的产业扶贫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增强市场导向,培育壮大本地产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强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开展,形成合力。
六盘水市的扶贫产业管护工作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存在着改善的空间。
通过加强产业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加强市场导向等对策,有望提高扶贫产业的效益,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致富。
希望六盘水市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扶贫产业管护工作,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贵州省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贵 州 省地 处 内 陆 , 由于 自然 地 理 条件 恶 劣 、人 口过 度增 长 、 劳 动 力 教 育 水 平低 、制 度 安 排 等 原 因 , 导致 广 大 农 村 地 区经 济 发 展 落 后 , 人们 生活 贫 困 。建 国 以后 ,在 党 中央 的领 导 下 ,贵 州省 积 极 地 开 展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 扶 贫 开 发 工 作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 绩 。 1 . 扶 贫开 发 取得 的 成绩 1 . 1 贫 困 人 口减 少 , 贫 困 发 生 率 降 低 通 过 大规 模 的 、持 续 的 扶贫 开发 ,贵 州 省 贫 困 人 口数量 明显 减 少 。 农 村 贫 困 人 口从 1 9 8 6 年 的l 5 0 0 万人减少到2 O 1 O 年 的4 1 8 万 人 ,贫 困发 生 率从 5 6 . 7 % 下 降到 l 2 . 1 %。 1 . 2 经济 发 展速 度加 快 ,人 民收入 水 平提 高 随着扶贫 开发 的深 入 ,贵州 省经济 也得到 了快 速 的发 展。从2 0 0 7 年到 2 0 1 1 年 ,贵州 省G D P 保 持 了持 续 增 长 的 态 势 ,年 增 长 率 也 逐 年 增 加。财政总 收入从最初 的5 5 7 亿元增长 ̄ 1 3 3 0 亿 元 ,增 加 了 一 倍 多 。城 镇居 民人居可支配 收入、农 民人均纯 收入也呈现 出逐渐 增长的趋势 1 . 3 基础 设施 建 设加 强, 社会 事业 全 面快 速 发展 “ 十 一 五 ” 末 期 , 贵 州 省 农 村 人 口人 均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提 高 到 O . 6 4 亩,解决 了1 0 6 0 万 农 村 人 口 的饮 水 安 全 问 题 。 电 网 覆 盖 实 现 了户 户 通 电。在教 育方面 ,全部 免除农 村义务教 育阶段 中小学生 学杂 费。新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实 现 全 覆 盖 。 全 面 实 施 农 村 居 民 最 低 生 活 保 障 制 度 ,年人 均 保 障标 准达 到 1 1 8 6 元。 1 . 4扶 贫 产业 稳 步推 进 在 大 扶 贫 的 理 念 下 , 贵 州 形 成 了 “东 油 西 薯 、 南 药 北 茶 、 中部 蔬 菜 、面 上 牛 羊 和 核桃 ” 的产 业 布 布 局 雏 形 。还 开 创 了特 色 的 “ 扶 贫 开 发 新 模 式 ” ,根 据 山 区特 点 , 在 草地 生 态 畜牧 业 、 油 茶 、果 药 产 业 中, 结合 林 下经 济 、粮 经 套 作 、 果药 套 种 ,提 高 了 土 地 单位 面积 投 入 产 出 比。
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
数 计 、作 战 牌 显 示 普 遍 不 一 致 的 现 象。 所 以 ,当前
(一 )存在 的 问题
脱 贫 攻 坚 工作 ,已从 原 来 的精 准 识 别倾 重 于 精 准 把
1.企 业 、合 作 社 与 贫 困 户 的利 益链 接 分配 短 效
脉 。 (二 )资金使 用 由不充 分转 向 充分 对 扶 贫 资 金 保 障 率 的 强 化 管理 加 快 了 资 金 落
实 的 力 度 和 广 度 。 无 论 是 涉 农 资金 进 一 步 整 扶 主 体 的 统 筹 管 理 ,为 每 户 贫 困户 制 订 单 独 的 产 业 帮 扶 计 划 ,大 多 基 层 政 府 采取 一 揽 子 包 干 到 底 的 办 法 ,将 贫 困 户 特 惠 贷 、三 变 资 金 等 组 织 起 来 ,投 入 企 业 或 者 合 作 社 里 ,然 后
条件 却 不 愿 退 出 ,得 到 易地 搬 迁 补 贴 却 不愿 拆 除 旧 房 等 情况 。
(四 )易地搬 迁户 的 生产资 料缺 乏 大 规 模 易 地 搬 迁 户 集 中 居 住 ,公 共 资 源 不 再 分散 ,搬 迁 户 也 得 到 了交通 上 的、居 住 条 件 上 、政 府 服 务 上 的便 利 实 惠 ,但 是 同 时 ,由于 居 住 环 境 的 改 变 ,农 民也 失去 了原 本 生 存 的基 本 生 产 资料 ,生 存 来 源 问题 成 为 主 要 矛 盾 。 以 某 区 易地 搬 迂 小 区 为 例 ,很 多 搬 迁 户把 鸡 养 到 阳 台上 ,这样 即 不卫 生 、不 美观 ,也 不利 于 管理 。政 府 引导 的 家庭手 工 活 ,存量 不足 ,不 能连 续供 应 ,收 入也 不够 稳 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经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贵州省贫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但是,贵州省在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贫困人口返贫率高、发展不平衡、扶贫效率低下等。
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希望能为贵州省扶贫开发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扶贫开发;返贫率;扶贫瞄准
贵州省地处内陆,由于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人口过度增长、劳动力教育水平低、制度安排等原因,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生活贫困。
建国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贵州省积极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
1.1 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
通过大规模的、持续的扶贫开发,贵州省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农村贫困人口从1986年的150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41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6.7%下降到12.1%。
1.2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民收入水平提高
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贵州省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从2007年到2011年,贵州省gdp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年增长率也逐年增加。
财政总收入从最初的557亿元增长到1330亿元,增加了一倍多。
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1.3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十一五”末期,贵州省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解决了10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电网覆盖实现了户户通电。
在教育方面,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
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
1.4 扶贫产业稳步推进
在大扶贫的理念下,贵州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牛羊和核桃”的产业布布局雏形。
还开创了特色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根据山区特点,在草地生态畜牧业、油茶、果药产业中,结合林下经济、粮经套作、果药套种,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
2.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1 返贫率高
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单一,除农业外,一般无其他收入来源。
贫困地区耕地质量差,农户农业收入低,抗灾能力差。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疾病,这部分人口就有可能重返贫困。
再加上政府忽视对贫困人口自我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致使贫困人口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加大了农民反贫的比例。
2.2 发展不平衡
地区发展不平衡,富有的地方越来越富有,而贫困的地区却越来越贫困。
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社会其他人群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相对贫困现象也日益凸显。
2.3 扶贫效率低下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扶贫项目的实施往往需要层层的上报审批,这不仅延误时间,还导致扶贫效果大受影响。
加上参与扶贫的机构多,各部门间相互推诿,工作人员随意性较大,使得扶贫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扶贫效率低下。
2.4 扶贫效果较差
从总体上看,贵州农村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发展缓慢,扶贫工作落实较差。
全省还有部分乡镇不通油路、部分建制村不通公路,偏远贫困乡村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原因分析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3.1 决策管理多元
1986年,我国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
按统一部署,从省到县也分别相应建立起负责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工作组织机构,并层层建立了扶贫目标责任管理制。
由于参与扶贫的工作机构多,有许多具体的扶贫工作是有多部门管理、实施的。
在扶贫实践中,扶贫机构各自为政,职能重叠,出现责任时互相推诿,扶贫资金不能统筹使用,有效利用率低下,降低了扶贫的针对性。
3.2 扶贫瞄准对象精度不高
在扶贫开发初期,贵州省的贫困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因而采取区域瞄准的方法,以贫困县、民族贫困地区为扶贫对象。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大面积的区域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扶贫开发工作转向以贫困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
扶贫工作进入新时期后,贫困特征表现为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如果再采取过去的扶贫方式,扶贫资源可能会流向其他受益更高的地方,而真正的贫困人口却不能受益。
3.3 贫困人口参与程度低
贫困人口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参与力量,让贫困人口参与到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组织管理,保障贫困人口的知情权,有利于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政府主导的扶贫项目,贫困人口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导致扶贫项目在实施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项目完成后群众没有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造成了扶贫行为的短期性和扶贫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缺失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监督,事后评估,可以防止腐败的滋生,督促项目及时实施,保证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提高政府的扶贫效率。
然而,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监督机构,项目的实施步骤、资金到位、以及资金发放的情况都不能及时向外界公开,使得地方扶贫开发工作拖沓,项目实施质量不能保证,严重影响了扶贫
开发的顺利进行。
4.对策建议
针对贵州省扶贫开发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贵州省应该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扶贫开发的工作中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确定参与扶贫开发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建立相应的扶贫监督管理部门,对扶贫工作定期进行监督、评价;将扶贫瞄准到贫困个体,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9.
[2]冯育毅.贵州农村贫困监测报告[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刘冬梅.对中国二十一世纪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10(5).
[4]洪名勇.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2009(5).
[5杨军昌.略论贵州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问题[j].农村经济,2002(10):27-31.
作者简介:付晓会(1988-),女,河南安阳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