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新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材分析
精心整理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主要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周长计算,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教材还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1正方形2
1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四、教学重点:
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五、教学难点:
精心整理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灵活运用。
六、单元教学方法:
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6课时。
1、四边形…………1课时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3.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4. 活动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七、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
2. 拓展练习: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探索更多有趣的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本节课通过讲解、探究、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高。
4. 活动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直尺,彩笔。
2. 学具:学生自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黑板、桌子、书本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征?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平行且相等。
(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但长方形的对边长度不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
(三)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四倍。
3.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计算。
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a b)×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4a。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因此我会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
本教案是针对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的详细规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第七单元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一份练习册,一把尺子,一张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电视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彩笔标出它们的边长、对角线等,并讲解它们的性质。
3.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以长方形为例,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即周长=2×(长+宽)。
让学生随堂练习计算几个长方形的周长。
4.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以长方形为例,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即面积=长×宽。
让学生随堂练习计算几个长方形的面积。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的性质:1. 对边平行且相等2. 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性质:1. 四条边都相等2. 四个角都是直角周长计算方法:周长=2×(长+宽)面积计算方法:面积=长×宽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图形1:长方形,长5cm,宽3cm图形2:正方形,边长4cm答案:图形1的周长=2×(5cm+3cm)=16cm,面积=5cm×3cm=15cm²图形2的周长=4×4cm=16cm,面积=4cm×4cm=16cm²2.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测量它们的边长,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2024学年度三上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辨别不够清晰,尤其是对边长和角度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辨别。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剪刀、直尺、量角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它们的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剪刀、直尺等工具,将手中的卡片剪成符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图形。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周长=(长+宽)×2(长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长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直尺、圆规等。
2. 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实例展示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设计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使其周长和面积满足特定条件。
3. 拓展题: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教案: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内容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2.周长的概念,测量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一方面,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图形的特征,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经历了一般图形周长的探索过程之后,进一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尺、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然后,通过让学生探索一般图形周长的求法,使学生经历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认识到周长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学习了长、正方形周长公式后,在练习中安排了大量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周长公式解决。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具体编排(一)四边形和长、正方形的认识1.例1(认识四边形)(1)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应用分类的思想。
通过此题,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小学数学_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 、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一个例题:例4合作探究和自主练习。
例4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找出求长方形及正方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整节课围绕明明和芳芳的赛跑比赛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课前铺垫。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生:(听话的、坐的好的、上课认真听讲的、积极回答问题的、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好的……)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最喜欢坐的好的、上课认真听讲的、积极回答问题的。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呢?(示范学生做好。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不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新伙伴,男孩叫明明,女孩叫芳芳,他们俩非常热爱运动,每天明明都沿着长方形花坛跑一圈,芳芳都沿着正方形的花坛跑一圈。
这一天他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他们俩都说自己跑的路程多。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措施:1.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
通过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的交替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中的数感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课时安排: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课时周长 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一课时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四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二、说学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情况。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直观感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也能说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不过对于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概念的描述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重点放在学生的验证过程和表达上。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从边和角的角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为观察、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的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树叶、长方形、圆形纸片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感知周长。
1.今天, 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你们愿意吗?前几天, 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出示示意), 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 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 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 既够用又不浪费呢?(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2.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 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3.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 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
板书课题: 周长的认识。
齐读课题。
二、观察图形, 理解周长含义1.出示例3主题图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你认识这些物品或图形吗?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是它的周长3.你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吗?播放动画: 周长沿图形的边缘描一圈, 得到一个封闭图形, 这个图形的一周的长度, 就是它的周长。
学生在书上动手描树叶图形边缘。
三、多种方法, 测量周长(一)测量周长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2.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
合理利用工具。
(二)方法回顾, 提升思想1.在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些工具可以得到周长?(软尺、直尺、三角尺)2.小结: 化曲为直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八第1 题。
2.先量一量, 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周长又是多少?3.练习十八第2题。
下面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
王奶奶绕着公园走一圈是多少米?(1)“绕着公园走一圈”是什么意思?你能指一指吗?(2)你会列式计算吗?150+20+80+180+100=530(米)4.下图的长方形分成两个部分, 哪个部分的周长长?(1)你能找到被分成的两个部分的周长吗?(2)“哪个部分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的?。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图片,周长计算公式卡片。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演示,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 操练: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心得。
4. 应用: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
3. 拓展题: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其他性质,如对角线、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新课标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课件、黑板。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操练: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 讲解周长和面积公式: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推导出公式。
5. 练习:让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 拓展题: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其他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
3. 作业设计和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4.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长方形是一个有四条边的四边形,其中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我们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度、边长、对角线等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3. 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比如课本、桌子、电视等等。
你们能找出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吗?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我们通过模型和图示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我们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5. 应用: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一定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七、作业设计答案:(1) 长方形,因为它的相对边长不相等。
(2) 正方形,因为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答案:(1) 周长:20cm,面积:60cm²(2) 周长:36cm,面积:1296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们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尝试应用这些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并分类这两种图形。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总结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有两对相等的边,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引导学生总结出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 实际应用(1)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周长。
(2)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略)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要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长宽)×23.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边长×44.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注:本文为简化版教案,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二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92的第1题,p93的第2、3题以及第4题的第1小题。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能够比较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3. 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
2. 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 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如书本、桌子、地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利用模型和图片,详细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教具,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地板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答案: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可以判断出图形1是长方形,图形2是正方形。
2. 题目:计算你家客厅的面积,假设客厅的长是5米,宽是3米。
答案:客厅的面积 = 长× 宽 = 5米× 3米 = 15平方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和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总第60—68课时,反思39—44单元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教材79-88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擦汗那个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四边形、周长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有关周长计算的综合运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措施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分一分等活动,探究出四边形的特征,并学会区分和辨认。
2.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
3.让学生在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4.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交流探索找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时按排:共8课时知识梳理:第一课时(总60课时)电教47教学内容:四边形的认识(第79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七第1、第2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7.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RJ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主要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80页。
教材编写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认识,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为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做准备。
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认识。
共同点: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教学目标1.学生正确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
2.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3.学生提高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长方形的对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教学难点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走进长方形、正方形的世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二、探讨新知1.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各边名称。
师:为了方便大家的叙述,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板书:长、宽)正方形的每条边都叫做边。
(板书:边)2.猜测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呢?生1:长方形有四个直角,生2: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师:面对面的两条边叫做一组对边。
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集体说一说)用手比划一下。
生2:正方形四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边和角,猜测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师:猜测的可不一定准确,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呢?(指名说说)请你们大家同桌两人合作,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测量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一方面,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图形的特征,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经历了一般图形周长的探索过程之后,进一步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尺、数学课
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然后,通过让学生探索一般图形周长的求法,使学生经历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认识到周长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在学习了长、正方形周长公式后,在练习中安排了大量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周长公式解决。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具体编排
(一)四边形和长、正方形的认识
1.例1(认识四边形)
(1)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
应用分类的思想。
通过此题,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2)注意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认识并丰富学生对四边形外延的认识。
2.例2(认识长、正方形)
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尝试归纳出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特征。
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为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做准备。
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认识。
(二)周长
1.例1(概念)
(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
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
(2)用描述性的语言来陈述周长的含义。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
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经历探索测量周长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方法。
2.例2(长、正方形的周长)
(1)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加深概念理解。
注意方法优化,总结周长公式。
(三)解决问题
1.例5(问题解决)
一般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周长越短。
2.“做一做”
让学生探索“给12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的实际问题,需要
转化为“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发现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测量树叶、数学书、钟面等的周长,量头围、胸围、腰围,给正方形桌布缝花边,给多盒保鲜膜捆胶带怎样最省等。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
教材采用了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对画长、正方形的要求也不同,在本册主要是在方格纸和点子图上描画;到四年级学习了平行和垂直以后,则要求学生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
例如,本单元对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
四边形没有给出定义;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
长的含义即可。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