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作业答案.doc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先秦文学一、填空。
1、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2、《诗》、《诗三百》3、赋、兴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75、载驰、无衣6、雅、颂7、虞书、周书- 8、叙事之最、叙事散文9、巧妙的论辩艺术、宏放豪迈的文风10、内篇、内篇11、屈原、楚辞'12、离骚、自传性;13、诗经、铺陈其事而直言之14、风赋、登徒子好色赋 15、屈原、宋玉)二、默写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恐美人之迟暮、长太息以掩涕兮三、简答 1、答:秦始皇灭六国后,开始推行“燔灭文章,以愚黔首”的文化专制政策,《诗经》同其他经典一样,遭到了毁灭。
西汉初年除挟书之禁,民间流传的书籍逐渐被发现。
当时流传的《诗经》共有四家,其中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叫“今文诗”,在西汉被立为学官,风行一时。
另外一家《毛诗》,相传创始于鲁人毛亨,毛亨作《毛诗姑训传》30卷,授给赵人毛苌,其传本经文是用先秦古文字写成,叫“古文诗”。
《毛诗》在西汉时未立于学官,但盛于东汉。
后来鲁、齐、韩三家诗组建亡佚,唯有《毛诗》独传于世。
2、答: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恣肆。
3、答: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有:第一、成功塑造了一个纯洁高达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第二、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第三、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第四、发展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第五、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作业(1)解析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
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
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
比如:(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形成性考核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左传》是一部解释孔子所编《春秋》的编年史。
【答案】:正确2.下列诗篇中,属于左思《咏史》八首的是()A.《湛湛长江水》B.《夜中不能寐》C.《郁郁涧底松》D.《荆轲饮燕市》【答案】:CD3.《诗经》按照题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答案】:错误4.按照班固的解释,“离骚”的意思就是()A.遭受忧患B.被离间骚扰C.离别的忧愁D.发牢骚【答案】:A5.《孔雀东南飞》的下列诗句中,不正确的是()A.十三能织素B.共事四五年C.十七为君妇D.十五知礼仪【答案】:BD6.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咏怀》诗。
【答案】:正确7.《战国策》是秦代吕不韦编订成书的。
【答案】:错误8.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有()A.《左传》《国语》B.《国语》《战国策》C.《春秋》《左传》D.《春秋》《国语》【答案】:B9.下列句子属于谢朓的诗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是()A.杂英满芳甸B.参差皆可见C.喧鸟覆春洲D.新阳改故阴【答案】:ABC10..庾信的诗赋艺术成就很高,可以说是集六朝之大成。
【答案】:正确11.《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130篇。
【答案】:正确12.下列作品中,描写戍边战士艰苦生活的是()A.《伯兮》B.《东山》C.《七月》D.《氓》【答案】:B13.下列神话故事中,教材讲解的是()A.《后羿射日》B.《夸父逐日》C.《精卫填海》D.《女娲补天》【答案】:BCD1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的后面一句是()A.桃李罗堂前B.守拙归园田C.草屋八九间D.依依墟里烟【答案】:D15.《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河北省B.山东省C.山西省D.河南省【答案】:D16.善于用构思奇特的比喻和寓言来说理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庄子C.老子D.墨子【答案】:B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逍遥游》的作者是庄子B.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C.“蜩”就是斑鸠D.逍遥游》中,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答案】:ABD18.为孟尝君市义并营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A.邹忌B.邵公C.烛之武D.冯谖【答案】:D19.下列成语中,出于《邵公谏弭谤》的是()A.门庭若市B.道路以目C.高枕无忧D.退避三舍【答案】:B20.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及答案一、填空题: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原名只叫做诗或者诗三百,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长达五个世纪的时间里,产生于我国各地的305篇诗歌,一般分为风、雅、颂三类。
2、自汉代以来,对《诗经》的编纂成集主要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
3、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韩、毛、鲁四家,(一般称为四家诗)。
今天我们所读的《诗经》属于毛诗。
4、《诗经·大雅》中保存着五首周民族的古老史诗,即《生民》、《公六》、《棉》、《皇矣》、《大明》5、《豳风·七月》在《诗经》中是一首反映农业生活的诗篇。
6、《汉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7、《史记》是史传散文的典范之作,采用的是纪传体的体例,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其中列传、世家和列传最具有文学价值。
8、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最大宏愿和伟大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实质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0、《古书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最早的代表作。
11、庾信是一个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诗人。
12、被誉为南北朝民歌之“双璧”的是《西洲曲》和《木兰辞》。
13、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可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二、名词解释:1、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辕固生)、鲁(申培)、韩(韩婴)、毛(毛亨、毛苌)四家,一般称为四家诗。
我们现在读到是《诗经》是毛诗。
2、春秋三传:即传称为左丘明所作《左传》(《春秋左氏传》)、《谷梁传》(鲁人谷梁赤作)、《公羊传》(齐人公羊高作)并称为“春秋三传”。
其中《左传》是独立著作,另外两部著作一般认为不再是历史著作,而是政治学、伦理学著作。
:3、《史记》:《史记》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著作。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大部分,共五十二万多字,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A (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1》作业一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 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 遂称《诗经》。
2•《历山之农者侵畔》选自《韩非子・难一》篇,运用“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的逻辑方法批驳儒家的“德治”。
3•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_》、《天问》、《九歌》、《九章》等。
4•《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及其门客合编,汇集各派之说,人称杂家。
5.《湘夫人》选自《九歌》;《橘颂》选自《九章》。
6.《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该书作者相传为鲁国太史左丘明。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所记史事与《左传》有同有异,互有详略,主要是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
二、续写古诗文: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7.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诉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三、名词解释:1.风、雅、颂(P14)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诗歌。
《风》是各诸侯国的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是周王朝王城地区的乐歌,用于诸侯朝会或贵族宴会,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多为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词,有《周颂》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发言1:《诗经》中正面描写人物容貌的诗歌不多,而且较为简略。
发言2:《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
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爱情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发言3: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小论文: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除了极少数是西周的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时期作品。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加上《乐》,称为“六经”)。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大抵《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赋:《秦风•无衣》,这首战歌,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和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又如《七月》就把农奴一年到头的劳动生活一个月一个月地陈述,这就是叙事的基本手法。
比:《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作者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据说斑鸠吃了桑葚会醉,这句话比喻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里。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作业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同学发言一《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
我个人觉得《诗经》里面的爱情描写比较露骨,而且有一个特点是雅俗共赏,而古代文人的诗词中描写的爱情是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给人很美妙的感觉,而且经常是用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来表达的,要细细领悟才能明白,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不知道你们大家的看法。
同学发言二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比拟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变得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由幸福而变得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比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同学发言三诗经中的爱情是原始朴素状态下的爱情,这种爱情诗很少遮遮掩掩的修饰,但也会用赋比兴的手法,借物抒怀,如《蒹葭》等。
后世的爱情诗多受儒教影响,多缠绵隐晦。
其实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首先,诗经多产于民间,是民歌的汇总,包含着丰富的生产劳动因素,而后世爱情诗多为知识分子阶层的闲情逸趣;其次,形式上也大不一样,诗经多为四言,后世的爱情诗与之不同。
小论文——浅议《诗经》爱情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
整体来说,周代婚姻恋爱的习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
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4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这首诗所咏赞的是缇萦救父的故事。
2、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桢的《赠从弟》三首,其二“亭亭山上松”更具代表性。
3、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
4、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咏物词很多,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是他的两首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
5、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八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咏史诗的代表,其中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反映了在门阀世族社会里出身低微的士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愤懑。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历来被认为是写景的佳句,这是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
7、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赞美蝉的孤高贞洁,抒发了自己身世之感和坚持操守的决心。
8、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咏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诗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浑化无迹,没有斧凿的痕迹。
10、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八阵图》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也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1、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A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A(1)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1》作业一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遂称《诗经》。
2.《历山之农者侵畔》选自《韩非子·难一》篇,运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逻辑方法批驳儒家的“德治”。
3.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4.《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及其门客合编,汇集各派之说,人称杂家。
5.《湘夫人》选自《九歌》;《橘颂》选自《九章》。
6.《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该书作者相传为鲁国太史左丘明。
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所记史事与《左传》有同有异,互有详略,主要是记载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论和对话。
二、续写古诗文:1.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7.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8.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三、名词解释:1.风、雅、颂(P14)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类诗歌。
《风》是各诸侯国的歌谣,共15国风,160篇。
《雅》是周王朝王城地区的乐歌,用于诸侯朝会或贵族宴会,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多为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词,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最新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2
最新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2010年7月1.“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这里的“二南”指的是《一》“____》。
2.“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____》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3.《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____》,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4.《诗经·小雅.____》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与宴者在不同阶段的神态变化。
其中的“既日醉止,载号载呶。
乱我笾豆,屡舞做做”几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出自《小雅》中的《》一首,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6.《周南·桃天》首章:“--------,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7.《九歌·湘夫人》“媚娟兮秋风,____ ”两句是写景的妙句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一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____ ”两句,描写离别的悲哀,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10.五代赵崇祚所编词集《》对后世的词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11.南朝齐诗人一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2.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后来被谱成名曲《》广为传唱。
13.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____ 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一先秦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血雨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和《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
6.“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
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8.《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目前奇妙的论辩艺术、宏放宏放的文风和蔼用比喻三方面。
10.孟子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个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1.《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局部,普通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使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
13.《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体的抒情长诗。
1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伎俩,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
15.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等。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第一章的八句。
(8分)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儒、“诗教”2、诗、思无邪3、兴、观4、与民同乐、以意逆志5、知言、浩然之气6、虚静、物化7、意、意8、司马迁9、发愤著书10、礼仪、谲谏11、比、兴二、名词解释1、“兴观群怨”说:这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阳货》篇记载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具体安排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2、“言不尽意”说:庄子在《庄子·天道》中提出:“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在庄子看来,“意”是“不可以言传”的,文字语言都是有局限的,不可能把人的复杂的思维内容完全传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言不尽意”。
《庄子》中一些出神入化的技艺的故事如“庖丁解牛”等都在说明这个道理。
“言不尽意”虽然有明显的局限性,但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
而以“言不尽意”为根据的“得意忘言”说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锦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虚静”说、“物化”说:参见《复习指导》P9页4、"以意逆志"说: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这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指作者的思想意志。
电大中国文学通论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
中国文学通论⑴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答案作业1(先秦部分)一、填空1.《诗》 305 《诗三百》2.153.风、雅、颂4.《战国策》5.《庄子》6.《荀子》7.《春秋左氏传》8.《国策》、《国事》等刘向汉9.孔门后学语录体10.《天问》11.《离骚》12.《离骚》13.《九歌》 4.《春秋》15.《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左传》16.《孟子》17.《荀子》18.《庄子》19.《墨子》20.《庄子》二、概念解释风雅颂:《诗经》的分类。
风,又称“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所管辖地域的民歌土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地方小调。
《诗经》共有15国风,160篇。
雅是周天子直接统辖的王畿附近的音乐歌曲,其中有一些民歌,但大多数是贵族文人的创作。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是朝廷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歌舞,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之后的一种新诗体,也是先秦文学的新高峰。
它的产生,是楚国特定的历史、特殊的地理、独特的文化环境以及具有特出才华的诗人天才创造的产物。
神奇绚烂的楚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渊源。
历史散文:我们将先秦时期记录历史大事、王朝政治、重要人物的行为、语言、思想、事迹及各诸侯国之间纠纷缠斗的政治、军事、外交诸多事件的著作,称之为历史著作,又因为它们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我们又称之为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学术流派自由争鸣的学术气氛,史称“诸子”。
这些思想家在传达自己政治主张的时候,留下了一批学术著作,由于它们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我们又称之为诸子散文。
春秋笔法:指《春秋》叙事中潜藏的主观倾向性。
《春秋》以16000多字记载了200多年的各诸侯国大事,用笔简省,叙事中包含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政治评价,其褒贬是暗示而非明指的,所以人们将他的寓评价于叙事中的方式称之为“春秋笔法”。
三、简答题1.谈谈《诗经·氓》中的思想内容。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古代文学(B)(1)》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1)形成性考核任务一先秦文学本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计,实际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而当时的散文又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春秋时代,人们称它为《诗》或《诗三百》3.《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血雨霏霏”,是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佳作。
5.在《诗经》反映战争的诗歌中,《载驰》和《无衣》是最具爱国思想的两篇。
6.“风”“雅”和“颂”是从音乐方面对《诗经》的分类。
7.《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
8.《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成熟,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9.《孟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巧妙的论辩艺术、宏放豪迈的文风和善用比喻三方面。
10.孟子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文艺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1.《庄子》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1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楚辞”。
13.《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带有自传体的抒情长诗。
1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广泛采用“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
15.宋玉的以赋为名的作品有《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和《神女赋》等。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默写《诗经·秦风·蒹葭》第一章的八句。
(8分)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填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3)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考核(3)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有错别字不得分)1.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______________》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2.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诗中,唯一属于古文经学的是_______________。
3.“思无邪”是______________ 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4.二南独立说”中的“二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为床下”,这是《诗经·豳风·__________》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6.《诗经·小雅》中的《____________》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7.“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____________》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8.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中保存了她的诗《_____________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9.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_____________》一首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_________________》一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形成性作业答案2008-11-30 20:32作业1答案二、简答题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
如本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关雎》,竟被曲解为:“《关雎》,后妃之德也。
”《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
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
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
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
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
《毛诗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
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
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说:“《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
”2.《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什么样的艺术原则?《诗经》为中国诗歌的创作和批评确立了“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
(1)“风雅”和“比兴”的内涵“风雅”,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
“比兴”,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托物以讽”。
(2)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风雅”和“比兴”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给中国文人指出了如何走向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道路。
它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重内容的纯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动感人,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而见长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
三、论述题1.何谓讽喻精神?讽喻精神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影响?讽谏精神,又称讽喻精神,是从《诗经》以来形成的一种诗歌品格。
这是由一批有良好文化教养的优秀分子,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造就的精神品格。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比如《诗经·大雅·十月之交》中对于王室的忧心忡忡;比如《诗经·大雅·荡》中的对殷纣王因失德而亡国的告诫等,都表现出这种精神。
《诗经》开创了讽谏精神的传统,后来在楚辞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生发,此后的杜甫,白居易等人就是继承的这种精神。
2.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燕飨诗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
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
四、讨论题爱情诗与婚姻诗是《诗经》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请大家认真阅读导读教材中选注的爱情婚姻诗篇,以小组形式讨论下列问题:(1)《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情感内容。
(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
(3)《诗经》爱情婚姻诗的社会文化价值。
讨论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面材料。
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
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
如《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
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
《郑风·叔于田》,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
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
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
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
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
即便是在婚嫁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事人对于情感的重视。
如《郑风·女曰鸡鸣》,写婚后夫妻间的幸福和谐生活,也同样是传神之作。
全诗以对话的方式写来,暖意融融,温情无限,把一对夫妇和睦美好的婚姻生活描绘得无以复加。
至于弃妇诗,则直接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所经历的痛苦遭遇。
《诗经》中有多首弃妇的诗篇,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卫风·氓》,诗中的“氓”以其貌似忠厚的样子骗取了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的思恋和最终的以身相许,但是当他把妻子和她的财物一同娶到家里之后就现出了原形。
可怜的女主人公毫不嫌弃他的贫穷,婚后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得到的回报却是“氓”对她的负心、虐待以至最后的抛弃。
这使得女主人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极大的折磨。
全诗以叙事为线索展开抒情,同时夹以议论,细致地描述了自己从相恋到被弃的过程,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从当初被骗到最后被弃时的心灵痛苦,全方位地展示当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她们的婚姻生活,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屈原《九歌·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2、《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3、“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4、鲁迅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5、古人赞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6、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楚辞·九歌·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8、屈原的是《天问》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9、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最早的《楚词》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他以刘向辑本为底本,又加上了自己作为的《九思》,就成为了今传的十七卷本。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简述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屈原生活时代特点1、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
2、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
P1762、简述《天问》一诗的主要内容。
别开生面的咏史诗,它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回顾反思,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3、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的一生的?《九章》各篇是对屈原一生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的记载。
P217-2244、《九歌·东君》是怎样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的?《九歌·东君》描写的是自然神日神的形象,是对自然神日神的礼赞,被描写成光明、正义的象征。
诗中所描写的歌舞场面,是从日神出现,到他的除暴安良,直至杳然离去。
而这正是从旭日东升,到日丽中天,最后到日落这一景观的全过程。
诗中采用了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所描写的神的容貌体态,无不符合它们自然物的特点,同时有具有人的特征、人的性格;善于把周围环境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因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语言十分单纯,又非常优美,极富含蕴,通过这些艺术特色来塑造一位英雄神的形象。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试以《九歌》为例,分析楚辞与楚地神巫文化之间的关系。
从楚辞体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屈原的诗歌创作除《九章》以外,其他如《九歌》、《招魂》、《离骚》、《天问》等,无不在这方面有着鲜明的烙印。
楚人信神好巫,直到屈原时代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神话是比较多的。
神话和古老的宗教信仰巫术,在本质意义上本来是有所不同的,前者产生于原始初民对大自然的幼稚解释和幻想,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
后者则产生于人类某些超自然的幻想,企图依靠某种神秘的手段(符咒、降神、占卜等)和仪式,来驱鬼降神,以达到祈福消祸的目的。
但两者又有某些共同的基础,即同是原始幼稚思维的产物,都是把自然意识化、人格化,即同为万物有灵论。
这样巫术往往利用和凭借某些神话而施展,神话又借巫术得以生存和流传。
可以说作为原始宗教信仰的巫术是对神话的消极利用和延伸,而作为“不自觉的艺术方式”而存在的古代神话,又往往给巫术活动带来某种文化、文学色彩。
当时楚地的巫俗、巫文化正是这样。
屈原的《九歌》就是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并利用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光彩陆离、优美动人的抒情诗。
诗中写神巫扮做群神形象进行歌舞,把自然之美与人的情致合而为一。
《九歌》正是诗人屈原借用巫俗、巫歌而创作出来的别具一格的杰出作品。
2.《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1)《离骚》一诗中“香草美人”的寓意美人、香草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诗人在《离骚》一诗中以披香戴芳、饮露餐英来比喻道德的自修和品德之高洁。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另外,诗中在论述人才的培育时,也以香草为喻:“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