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好书推荐《呼兰河传》PPT课件
2020/5/18
萧 红
.
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乳名 荣华,学名秀环,后 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nǎi) 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5 年她首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小说《生死 场》。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 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 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 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2020/5/18
.
3
•
茅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
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
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
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
传·序言》)
2020/5/18
.
4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 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 童年生活为原型,写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 时生活压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社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 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 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 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 更不幸者。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 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无数苦难,度过传奇 的一生。
萧 红
.
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乳名 荣华,学名秀环,后 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nǎi) 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5 年她首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小说《生死 场》。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 地主家庭,幼年丧母。她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 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 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
2020/5/18
.
3
•
茅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
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
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
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
传·序言》)
2020/5/18
.
4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 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 童年生活为原型,写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 时生活压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社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 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 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 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 更不幸者。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 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无数苦难,度过传奇 的一生。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呼兰河传》课件(共17张PPT)
“看”成了这些乡民重要的 生活方式和古老的娱乐方式 以及传播流言绯闻的特有方 式。他们不仅麻木地看着他 人的命运,而且也麻木地看 着自己的人生。
“看客”的书写,标志着作 家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不仅仅 停留在表层的野蛮陋习上, 而且挺进了国民文化心理和 人格深层,提示了这些人内 在生命力的枯萎。
小说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因为萧红早就 意识到“中国人有一种民族的病态”,那就是“病态的灵魂”,于是“想改正它”,
语言特点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 诗化、直率而自然。
▪ 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 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 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
▪ 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 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 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 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 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 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 默地办理。
▪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 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拥着。这有什么办法,谁 老谁活该。
散文化的叙述语言
萧红遵循着她一贯的创作特点,打破常规,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蜿蜒,也 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其叙述语言与传统小说的叙述语言完全不同, 充满了散文化的特点。
评价感悟
精华摘录
▪ 生活真就是一出戏,太荒诞也太讽刺,而我们在最讽刺中 已经不难过,不悲伤,不愤怒,除了苦笑,也就只有继续生活。
第11课《呼兰河传》课件(共44张PPT)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
成就了一种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
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
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
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 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 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 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荡荡的。老人低着花白的头,正在凝
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
观者如潮。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
有一把青菜。我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
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 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拯救( zhěnɡ ) 感喟( kuì) 荒谬( miù)
答案
(2)多音字 扎破( zhā )
扎 扎彩铺( zā ) 通红( tōnɡ)
通 一通( tònɡ)
蒙骗( mēnɡ) 蒙 蒙起来( ménɡ )
蒙古(Měnɡ )
答案
2.辨形组词 婉 婉约 惋 惋惜 蜿 蜿蜒
裸 裸露 踝 脚踝
倔 倔强 崛 崛起 掘 挖掘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
成就了一种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
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
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
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 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 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 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荡荡的。老人低着花白的头,正在凝
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
观者如潮。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
有一把青菜。我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
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 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拯救( zhěnɡ ) 感喟( kuì) 荒谬( miù)
答案
(2)多音字 扎破( zhā )
扎 扎彩铺( zā ) 通红( tōnɡ)
通 一通( tònɡ)
蒙骗( mēnɡ) 蒙 蒙起来( ménɡ )
蒙古(Měnɡ )
答案
2.辨形组词 婉 婉约 惋 惋惜 蜿 蜿蜒
裸 裸露 踝 脚踝
倔 倔强 崛 崛起 掘 挖掘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呼兰河传》 ppt课件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小城人的生 活空间局促、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 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 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磨房,几家豆腐 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 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 里的清真学校。
ppt课件
7
“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 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 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呼兰河人虽然深受 其苦,但一直没有想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 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 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 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 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在呼兰河畔,人们对 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 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1940年,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完成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
1941年,在医院检查出患有肺结核,因庸医误诊为喉瘤 而错动喉管,手术导致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享年31岁。
ppt课件
4
关于作品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 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 传性的散文体小说。
结尾处,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 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原本 的幸福生活因为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使冯歪嘴子 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后媳妇因难产死去。
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 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 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呼兰河传》到 此结束。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写 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时生活压 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 社会现实的否定,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苦闷。
ppt课件
7
“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 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 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呼兰河人虽然深受 其苦,但一直没有想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 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 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 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 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在呼兰河畔,人们对 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 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1940年,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完成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
1941年,在医院检查出患有肺结核,因庸医误诊为喉瘤 而错动喉管,手术导致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享年31岁。
ppt课件
4
关于作品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 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 传性的散文体小说。
结尾处,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 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原本 的幸福生活因为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使冯歪嘴子 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后媳妇因难产死去。
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 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 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呼兰河传》到 此结束。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写 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时生活压 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 社会现实的否定,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苦闷。
呼兰河传.ppt
1938年萧红于西安公园 1938年萧红于西安公园
萧红(1911年 1942年 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现代著名女 (1911 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人。 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人。曾因不满封建 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 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 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 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与作家肖军 结合,因性格不合离异, 结合,因性格不合离异,后来又与作家端木蕻 良结成夫妻。取名“萧红”是与萧军互相配合, 良结成夫妻。取名“萧红”是与萧军互相配合, 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的萧红, 年代的文学洛神”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 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 位传奇性人物, 位传奇性人物,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 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 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 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 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 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 了反叛、 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 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 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 挣扎、抗争的一生。作者在写完《呼兰河传》 挣扎、抗争的一生。作者在写完《呼兰河传》 两年后去世,具体地点不详。 两年后去世,具体地点不详。
1、《呼兰河传》是萧红久历人生,体验了民族劫难时代的种种不幸之 、 呼兰河传》是萧红久历人生, 后,由传统的人文主义者转向自觉的爱国主义战士和革命现实主义作 家的嬗变期对她深受无比、 家的嬗变期对她深受无比、眷恋至亲的东北平原故土乡亲的积极反思 和自觉重塑。 和自觉重塑。 2、在民族自觉意识复苏振奋时期,重新体验自身文化生态环境,深层 、在民族自觉意识复苏振奋时期,重新体验自身文化生态环境, 开掘国民性多层文化沉淀,重构新时代文化精神系统的解说。 开掘国民性多层文化沉淀,重构新时代文化精神系统的解说。 3、宗旨在于复活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精神,矫正被专制文化和宗法 、宗旨在于复活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精神, 传统压扁扭曲的文化人类的本体意识及其历史定位,以唤醒民众, 传统压扁扭曲的文化人类的本体意识及其历史定位,以唤醒民众,开 辟自我反省革新之路,引导并“ 辟自我反省革新之路,引导并“激励劳苦大众走向平等自由和民主新 生。
《呼兰河传》PPT课件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 集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 (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年 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汉、
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
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 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忆鲁迅 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 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 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伯乐》(1941),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版。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 逝于香港。
呼兰河传
萧红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学 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习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 目 的语言描摹事物。 标
作者介绍
画 忆
萧
红
萧红故居 感
动
中
PPT
国
模板
的
下载 /mo
作
ban/
家
行业
萧 红
PPT 模板 /han
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 曾用笔名悄吟、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1911年6 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 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 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她与萧军合著的小 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1934年与 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同年从青岛到上海。在鲁 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 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 主编的“奴隶丛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 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呼兰河传》 ppt课件
惊愕。(3分)
9.示例1:选(1),对外婆的坚持,“我”
在口头上作了妥协,其实内心并不认为小河 真的存在。 示例2:选(2),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说的 没错吧,你还不信”,体现了外婆看到小河 后的快乐和得意。 (3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10(1)印证了外婆的判断,小河确实存在;
小组成员先确定片段,在组内读, 互相点评。
朗读品味:
将第7节的开头两句话改成下面的句子, 好不好,为什么?
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我和祖父各戴一个草帽。我和祖 父一起栽花、拔草。
“我”的童年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会冒烟的榆树, 我们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们还遇到洒了花的 白云……没有羁绊,只有天高任鸟飞的自由; 没有黑暗,只有让万物都健康、漂亮的灿烂 的阳光;没有责骂,只有处处宽容、百般呵 护“我”成长的祖父。这里的一切都生机勃 勃、悠闲自得,让人感到欣喜,这里的一切 让“我”的童年显得如此美妙和快乐。
“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 树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 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了。”
从听觉、视觉(形态和亮 度),再用比喻句,写出了一 个四五岁小女孩对大榆树的好 奇,好玩。”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 切 都 活 了 , 都 是 自 由 的
人 景
祖父:慈爱、耐心、勤劳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萧红(1911~1942),黑 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 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 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 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 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 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 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 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 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 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 色,又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 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
萧红
泗店镇中心小学 孙安丽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作品简介:
小说共有七章,每章内容 并没有密切的关联。第一、 二章,分别是对呼兰城人们 生存环境的描写,对其生活 状态的揭示,从宏观上展示 呼兰城的总体印象,落墨于 风土和人情,突出的是“大 泥坑”和“精神盛举”。从 第三章开始陆续有人物出场: 祖父,园里各样的邻居,小 团圆媳妇,有二伯,磨倌冯 歪嘴子……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野台子戏:呼兰河人为了感谢天地每年 都要唱野台子戏,一唱就是三天。亲朋 好友借看戏之机互相叙旧,年轻男女借 机相亲,小商小贩热闹非凡,台下甚至 打起架来。透露出这个落后的小镇极为 庸俗和精神空虚的一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娘娘庙大会:四月十八这一天,男女老 幼都去逛庙会,通过描写走丢的男孩、 先到老爷庙去烧香,再去娘娘庙求子求 孙,反映出旧社会教育的落后和重男轻 女的封建思想。烧香求子之后买带子, 买不倒翁,表现出作者的深刻记忆和怀 念之情。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四娘娘庙大会)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 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 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所以 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 里报个到似的,然后才上娘娘庙去。 反应出旧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 和无处不在的。
萧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跳秧歌 :正月十五的跳秧歌是唯一为活 人准备的。作者一笔带过,这样反差强 烈的比重安排,表现出呼兰河人重视 “鬼神”远远胜过活人的思想状态。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从每件 “盛举”中,你学到了什么?
萧红
泗店镇中心小学 孙安丽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作品简介:
小说共有七章,每章内容 并没有密切的关联。第一、 二章,分别是对呼兰城人们 生存环境的描写,对其生活 状态的揭示,从宏观上展示 呼兰城的总体印象,落墨于 风土和人情,突出的是“大 泥坑”和“精神盛举”。从 第三章开始陆续有人物出场: 祖父,园里各样的邻居,小 团圆媳妇,有二伯,磨倌冯 歪嘴子……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野台子戏:呼兰河人为了感谢天地每年 都要唱野台子戏,一唱就是三天。亲朋 好友借看戏之机互相叙旧,年轻男女借 机相亲,小商小贩热闹非凡,台下甚至 打起架来。透露出这个落后的小镇极为 庸俗和精神空虚的一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娘娘庙大会:四月十八这一天,男女老 幼都去逛庙会,通过描写走丢的男孩、 先到老爷庙去烧香,再去娘娘庙求子求 孙,反映出旧社会教育的落后和重男轻 女的封建思想。烧香求子之后买带子, 买不倒翁,表现出作者的深刻记忆和怀 念之情。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四娘娘庙大会)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 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 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所以 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 里报个到似的,然后才上娘娘庙去。 反应出旧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 和无处不在的。
萧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跳秧歌 :正月十五的跳秧歌是唯一为活 人准备的。作者一笔带过,这样反差强 烈的比重安排,表现出呼兰河人重视 “鬼神”远远胜过活人的思想状态。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从每件 “盛举”中,你学到了什么?
呼兰河传赏析ppt课件
主题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 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 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 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 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第三层次 对国民性的思考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河传》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 自然地长去;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在这被动的生与死 中,“一切都是自然的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木和漠然, 彻底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出彻骨的生 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 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 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 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自从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人最 关键的是要继续生存下去,还要有一种 自由。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样,快乐 的生活,每天天亮就起床,天黑就睡觉, 从小无拘无束,就像小猴在森林里玩耍, 就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是什么?是 自由,也是一种享受。 在这个村里, 有一种自私的精神,村里有一个大坑, 别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 点钱财;而这个坑,害死了多少人?就 连鸡、鸭、牛、羊它都不肯放过,都要 结束他们的生命。
创作历程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 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 ,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 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 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 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 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 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 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 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呼兰河传》课件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描绘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思考, 具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艺术风格
作品的艺术风格独特,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又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是中国现代 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社会意义
作品通过反映呼兰河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道 主义精神。
04
人物形象研究
主要人物分析
萧红
小说中的叙述者,通过她的视角展 现呼兰河城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她是一个聪明、敏感的女孩,对周围 的世界充满好奇。
祖父
萧红的祖父是一个慈祥、智慧的老人 ,他对萧红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教会了她许多生活的道理,是萧 红最亲近的人之一。
次要人物塑造
团圆媳妇
小说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悲剧人物,她因为不符合呼兰河城 的传统观念而被虐待致死。她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 的压迫和残害。
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
地域特色
作品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用词简练 明快,表达了小萧红天真无邪的个性 和情感。
作品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 过方言和俚语的运用,展现了呼兰河 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
修辞手法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文学价值
05
作品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乡土文学的范本
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乡土情 感,影响了后来的乡土文学创作,为众多作家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拓展了女性写作的视野
萧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其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书 写,为后来的女性作家提供了新的写作视角和思考方向。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拓展阅读《呼兰河传》导读课 课件(共16张PPT)
读写作背景
• 创作《呼兰河传》的1940年,作家萧红 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难和情感挫折, 内在病痛的折磨和精神上的荒凉与寂寞 令她拿起笔,试图从童年的记忆中寻找 到精神的慰藉。
《呼兰河传》简介
1: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2: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3-4: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5: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 6: 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 7: 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似的。玉米
愿—意——长多高就——长— 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 也没有人管。
———
张扬、肆意、随性、自由
比方我家的老厨子出去探访了一阵,回家报
告说:
——————
“那草棚子才冷呢!五风楼似的,那小孩一
声不响了,大概是冻死了,快去看热闹吧!” ——————
((老不厨一子 会举他——手又——舞戴——脚上的了,狗他皮高帽——兴子——得,——不他——得又——了去——。探访
品味“冷”
“苦难的磨官”
天气有些寒了,人们都穿起夹衣来。 晚饭之后,乘凉的人没有了。院子里显得冷清寂寞了许多。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第二天早晨,正 遇着乌鸦的时候,就给冯歪嘴子的女人送殡了。
阅读任务:(任选一个)
1.讲一讲“我”和爷爷学诗的快乐。 2.体会冯歪嘴子泪中带笑的语句,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阅读方法一:知人论世(背景)
读萧红
萧红(1911~1942) , 现 代 小 说 家 , 被 称 为 “ 20世纪30年代的 文学洛神”。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 婚姻,20岁她弃家出走,从此开始 了漫长、曲折、艰苦备尝的流亡生 涯。她先后坠入爱情的陷阱,在贫 病中极力挣扎,最后客死于南方孤 岛香港,年仅 31 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
(节选)
萧红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 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 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地点:大花园
童话的王国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自 由
快 乐
人物:祖父和我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 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 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 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文 体风格和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是“萧红 体”小说最显著、最潜在的美 质。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 构成了富于抒情气息的情境、 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 美。 “非常”的语言:用自然的 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 悉的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 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具一格的“萧红”
萧红作品虽没直接描述 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 悟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 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 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 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 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 的呼唤”。
示例诵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 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 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 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 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 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 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深入思考
1、作者写这部作品时已经成年,为 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的记忆如此深刻, 且又这般的怀念?
2、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忆天真烂 漫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吗?揣摩一下作 者是否有别的用意?
深入思考
1、作者写这部作品时已经成年,为什么 她对这童年生活的记忆如此深刻,且又这 般的怀念?
童年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 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 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 往往会怀想童年。 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 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 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 她精神的最后寄托与情感的归宿。
种菜 自 铲地(认错谷子) 由 的 摘黄瓜、追蜻蜓 天 采花心、绑蚂蚱腿 堂 浇菜
整体感知
根据文章内容, 给课文加题目。
园趣
祖孙情
童年趣事 我和祖父 我家的大花园
品读赏析
《呼兰河传》是一部散文体小说,非常 适合诵读,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片段, 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朗读,读出你在文 中体味到的情感 。
重读十一个“就” 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
走近萧红
整体感知
关于作者
民 国 四 大 才 女 之 一
萧红(1911~1942)
现代小说家。呼兰县 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 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 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 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 军相识,并与萧军合著 小说散文集《跋涉》
写作训练
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 满情趣的文字。(要求:仿 照作者语言的特点,两百字 左右)
谢谢大家
深入思考
2、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 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向 往吗?揣摩一下作者是否有 别的用意?
《呼兰河传》不仅仅是为了回忆美好的童年, 更是对慈爱的祖父是无限的眷恋,对自由的后花 园是无限的向往,祖父与花园是她的精神家园。
阅读启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2、写作应该具有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 3、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应高于生活。
示例诵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 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 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 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 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 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 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 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 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 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名家评论
1、“《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 感。”
——文学批评家夏志清
2、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
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 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3、《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自传性的散文体小说。 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较 真实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 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河城的 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 生活的种种方面,它是为整个小 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小说里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 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 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 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节选)
萧红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 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 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地点:大花园
童话的王国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自 由
快 乐
人物:祖父和我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 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 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 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文 体风格和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是“萧红 体”小说最显著、最潜在的美 质。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 构成了富于抒情气息的情境、 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 美。 “非常”的语言:用自然的 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 悉的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 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具一格的“萧红”
萧红作品虽没直接描述 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 悟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 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 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 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 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 的呼唤”。
示例诵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 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 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 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 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 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 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深入思考
1、作者写这部作品时已经成年,为 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的记忆如此深刻, 且又这般的怀念?
2、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忆天真烂 漫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吗?揣摩一下作 者是否有别的用意?
深入思考
1、作者写这部作品时已经成年,为什么 她对这童年生活的记忆如此深刻,且又这 般的怀念?
童年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 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 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 往往会怀想童年。 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 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 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 她精神的最后寄托与情感的归宿。
种菜 自 铲地(认错谷子) 由 的 摘黄瓜、追蜻蜓 天 采花心、绑蚂蚱腿 堂 浇菜
整体感知
根据文章内容, 给课文加题目。
园趣
祖孙情
童年趣事 我和祖父 我家的大花园
品读赏析
《呼兰河传》是一部散文体小说,非常 适合诵读,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片段, 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朗读,读出你在文 中体味到的情感 。
重读十一个“就” 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
走近萧红
整体感知
关于作者
民 国 四 大 才 女 之 一
萧红(1911~1942)
现代小说家。呼兰县 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 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 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 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 军相识,并与萧军合著 小说散文集《跋涉》
写作训练
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 满情趣的文字。(要求:仿 照作者语言的特点,两百字 左右)
谢谢大家
深入思考
2、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 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向 往吗?揣摩一下作者是否有 别的用意?
《呼兰河传》不仅仅是为了回忆美好的童年, 更是对慈爱的祖父是无限的眷恋,对自由的后花 园是无限的向往,祖父与花园是她的精神家园。
阅读启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2、写作应该具有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 3、作品来源于生活,但是应高于生活。
示例诵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 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 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 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 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 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 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 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 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 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名家评论
1、“《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 感。”
——文学批评家夏志清
2、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
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 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3、《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自传性的散文体小说。 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较 真实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 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河城的 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 生活的种种方面,它是为整个小 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小说里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 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 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 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