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抽象与象征
高中美术作品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案例分析
抽象与具象元素的结 合
在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中,艺 术家会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他们可能会在具 象的描绘中加入抽象的线条、色 彩或形状,或者在抽象的构图中 加入具象的对象或场景。
情感与意境的表达
抽象与具象融合的作品通常能够 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家可能会通过抽象元素来表 现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而具象元 素则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 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谢谢聆听
展和进步。
05
案例分析
抽象表达案例分析
01
线条与色彩的运用
在抽象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表达内心的
情感和想法。例如,通过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扭曲的线条来表现愤怒或
不安的情绪。
02
构图与空间的处理
抽象艺术家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更加自由,他们可能会打破传统的透视
规则,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处理方式能够让观众更加关注
高中美术作品中具象表达
03
具象表达的特点
01
客观性
具象表达注重对现实事物的客观描绘,追求形似和神似 。
02
真实性
具象表达强调对事物的真实再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 彩表现事物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03
可读性
具象表达的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观众能够直观 地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具象表达在高中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
抽象表达能够直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心境,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变化,引发观者的情感 共鸣和思考。
抽象表达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 感体验。
抽象表达与情感、意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融入到作品中,而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和意境。
现代陶艺装饰语言中的抽象与具象
现代陶艺装饰语言中的抽象与具象抽象和具象是现代陶艺装饰语言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
抽象表达是指艺术创作者通过处理陶瓷的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去除或简化实物形态,将其转化为纯粹的艺术语言,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具象表达则是指艺术家通过具体的物象来呈现陶瓷作品的形态和内容。
抽象与具象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而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抽象通过简化和变形,突破物象表达的限制,使作品更具有自由性和个性化。
它可以通过形状的抽象和变化来表达情感与意象,创造出独特的陶艺装饰效果。
艺术家可以将陶瓷的形状变得奇特、夸张,使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达到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具象表达则更加注重对实物形态的再现。
艺术家通过精准的造型和细腻的绘画技巧,将陶瓷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现出来。
具象着重于物象的表现,使观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陶瓷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
这种表达方式更具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使观者能够更容易地与作品产生共鸣。
在现代陶艺装饰语言中,艺术家常常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以达到更丰富和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他们可以通过抽象手法来突出作品的独特性和时代感,同时在具象的基础上加入抽象元素,以产生更强的艺术冲击力和审美体验。
这种抽象与具象相互融合的方式,使陶艺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代感和创新性。
抽象与具象在现代陶艺装饰语言中的运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背后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抽象和具象的表达方式各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性,同时也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并与观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都为我们呈现出了陶艺装饰语言中的美与艺术的无限可能。
现代陶艺装饰语言中的抽象与具象
现代陶艺装饰语言中的抽象与具象抽象与具象是陶艺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形态的不同表现方式。
抽象是指通过简化、提炼和符号化等手法,将事物的形象特征、实际外貌抽离出来,以一种更加抽象、概括和象征化的方式进行表达。
具象则是指直接对事物的形态、色彩、纹理等进行模仿、描绘和再现,使观者能够辨认出事物的原始形象。
在现代陶艺的装饰语言中,抽象和具象经常交相辉映。
抽象在陶艺装饰中的表现手法有很多,比如使用几何形状、符号、线条等来表达事物的抽象特征;运用色彩、纹理、形状等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等内在感受;利用变形、重组、拼贴等手法来重新构建事物的形象。
而具象则是通过模仿、刻画、塑造等方式,将事物的形体、质感、纹理等具体特征再现出来。
陶艺家可以通过对鸟、花、树等自然界元素的描绘和雕塑,使观者能够清晰地辨认出这些事物的形象。
抽象和具象在现代陶艺装饰中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意义。
抽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物质形态的束缚,能够通过符号、象征等方式创造出更加富有个性和内涵的艺术形象,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抽象的表现方式更加自由、开放,给观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观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解读作品。
而具象则更加直接、真实地表达了事物的形态特征,能够带给观者更强烈的感官冲击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抽象与具象在现代陶艺装饰中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抽象和具象的结合,陶艺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能够给观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共鸣。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抽象和具象都能够满足不同观者对艺术的不同需求。
具象、抽象、意象艺术
•
•
教皇英诺森十世
王时敏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 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 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 《王时敏像》绘清初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二十五岁时 的肖像。图中王时敏身着宽大白衣,手持拂尘,盘膝 端坐在蒲团之上。面容俊秀,双目有神,神态温雅、 聪颖。《王时敏像》人物面部的刻画用“凹凸法”, 即先以淡墨勾出五官轮廓,然后按其结构烘染数层, 最后敷以淡赭色。不仅有笔墨之趣,而且富有立体感。 衣服的画法亦反复勾染而成,线条秀劲流畅,设色清 丽雅致。 • 《王时敏像》用笔稳重而有变化,充分表现出衣服的 质感。画上有当时人顾秉谦篆书题“逊之尚宝二十五 岁小像”。左小角钤王时敏之孙王原祁朱文印“掃花 闇”一方。右下侧画家自署“万历丙辰五月,曾鲸 写”。“万历丙辰”为公元1616年,画家时年49岁。 下押“曾鲸之印”、“波臣氏”二印。
• 《占领总统府》对于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力量而言除了其 绘画语言上的纯形式美外,更多的是其中传统的“叙述 性”在起作用。象美术史上夸赞乔托是一个讲故事的能 手一样,陈逸飞和魏景山画的《占领总统府》,也是一 部感人、悲壮的人民革命的大故事。当下在很多人批判 创作上的主旋律的时候,这幅力作就可以推挡住所有的 理由。 • 该作品无论在表现主题上还是画面结构上都在中国美术 史上也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也是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
韩 熙 载 夜 宴 图
•
韩熙载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官员,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进士第, 其父因事被诛,韩熙载才逃至江南,投顺南唐。 初深受南唐中主李 憬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因为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 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加以百般猜疑、 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不保夕。 所以 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 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 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当时对他还是不放心,就奉命画院的待诏顾闳 中和周文拒到韩熙载家里去探个虚实,命令顾闳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 的一切画下来交给他看。 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 意,所以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腼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 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 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全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后 主看了此画后,就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
“具象/抽象”与“意象”
“具象/抽象”与“意象”在艺术领域里,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就可分为具象艺术(Figurative Art)与抽象艺术(Abstract Art)。
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的特点。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故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
其实,其他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艺术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等。
抽象艺术是那些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
“具象/抽象”放在一起还是十分清楚的。
用大白话说:一个是能看出什么东西的模样,一个是看不出画了什么东西。
当“现实主义”或“写实”在上世纪80年代不能代表多样风格的创作现象时,许多美展就以“具象”为关键词,表示一种走出“写实”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但又不是抽象艺术的新探索。
关键问题还是出在“意象”。
一些教材,甚至“专家”莫明其妙地在“具象/抽象”十分清楚、且约定俗成的关系中,塞进一个“意象”。
把本来十分清楚的一对关系变复杂了。
意象。
《辞海》解:“①表象的一种。
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②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据《辞海》,①、②两个意思都清楚界定了“意象”是指:来自客观物象(①记忆表象、知觉形象、经验材料,②外在物象),又加入了主观情思(①想像、加工生发,②主观情意、比兴手法),之后形成的审美意象(①想像性表象、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②心象、表达的作者情思)。
具象、抽象、意象
• 意象:从写意的宏观与微观来实现意象的可能 @7
•
传承基础上的“儿童创造” @8
结束语
墨非黑, 墨里有人、有天地。 从眼, 追寻孩童的浪漫与诗意。 从手, 难得一份笔墨的天真与精神。 从心, 可以是自我的表达, 可以是艺术的玩味, 也可以是写意的美丽。 重要的是 学有趣、有美 教有法、有道!
具象、抽象、意象
—— 儿童水墨教学之道
朱国华
引言
• 所谓道即源于内容、方法、策略等在规律性上 的、科学有效的行为方式或思路;
• 从儿童水墨教学上来探讨的道:遵从天性与心 理特点基础上瞄准课程目标的内容选择与教学 实行。
• 具象、抽象、意象的审美维向与渐进策略。
一、具象、抽象、意象儿童水墨教学审 美维向的把控与创造引发
1\从生活感悟到艺术理解“两头进入”的准确契合 @1 2\传统提取、当代借用的基本方向; @2 3\作为教学“建立点”的选择、深入、丰富与完整。
@3
4\源于执教者深厚素养与能力的可能; @4
二、具象、抽象、意象儿童水墨教学渐 进策略的设计与整体实施
• 具象:从适度的感性理解与自由表达美活动 @6
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哪个好区别是什么
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哪个好区别是什么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哪个好?各有优劣。
抽象更有利于抽象思维锻炼人的思维活动力,而具象思维对于人的思维的锻炼存在片面的层次,对于脑力的开发、思维的锻炼还是优于具象思维。
在艺术层面更强调对双方的结合度。
抽象思维含义作用抽象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人们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概念、判断、推理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形式,抽象思维法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大量地使用抽象思维判断和解决各种问题。
抽象思维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或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叫作经验思维。
儿童常运用经验思维,如"鸟是会飞的动物","果实是可食的植物"等属于经验思维。
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性,经验易出现片面性和得出错误的结论。
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
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
中学生应该努力掌握科学概念,培养和发展理论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还可以分为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
所谓形式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并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
这种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在学习中,形式思维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一门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规律,都必须通过形式思维才能把握,其运用和解决作业任务等也都离不开形式思维。
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形式思维即掌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就是凭借概念和理论知识,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
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而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不大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不断运动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形式思维是对相对稳定、不大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辩证思维是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反映。
因此,辩证思维的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中,也都具有辩证性。
如,牛顿的三定律属形式思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属于辩证思维范畴。
抽象与具象的对立
抽象与具象的对立一、引言在哲学和艺术领域,抽象与具象一直被认为是一对对立的概念。
抽象是指将事物从具体的形态中抽离出来,通过概念或符号来表示的过程;而具象则是指以具体形态或实际物体的方式呈现事物的过程。
这两个概念在认知过程、审美观念、艺术表现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抽象与具象的定义与特点1. 抽象的定义与特点抽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通过将事物的本质、共性或特征抽离出来,形成概念、符号或模型等形式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抽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抽象是一种简化和概括的过程,它可以将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
•抽象是一种抵御干扰的手段,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本质上。
•抽象是一种跳出具体个例的方法,可以形成一般性的规律或原则。
•抽象是一种思维的高级形式,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和理性能力。
2. 具象的定义与特点具象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和呈现,将其具体形态或实际表现出来。
具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象是一种直观和感性的表达方式,能够直接打动人的情感和感官。
•具象可以提供具体的细节和情境,使事物更加真实和具体化。
•具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物,促进与事物的联系和沟通。
•具象是一种直接体验和感知事物的方式,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抽象与具象的关系与补充抽象与具象作为对立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关系和补充的。
在认知和表达中,抽象和具象可以相互转化和互为媒介。
•抽象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分类和归纳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将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从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而具象则提供了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为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实际的支持和验证。
•在艺术表达中,抽象和具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艺术作品以抽象的形式表现,通过符号、线条和形状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而一些作品则以具象的形式呈现,通过形象、色彩和细节等方式来感染观者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抽象和具象也时常互为补充。
当我们学习和总结知识时,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将信息进行概括和归纳,然后再通过具象的例子来验证和丰富知识。
雕塑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雕塑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在雕塑艺术中,抽象与具象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抽象雕塑强调形式和意象的简化,追求纯粹的艺术表达;而具象雕塑则致力于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两者在艺术创作中各有特点与价值,本文将从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定义、历史背景与发展、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定义抽象表达是指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演绎和简化,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它摒弃了客观现实的直接描绘,通过形式、线条、色彩等元素的组合,追求形式的完美与精神内涵的抒发。
具象表达则是指通过对现实事物和形象的模仿、再现以及艺术家对细节和特征的刻画,表达出一种真实、有形的形象表达。
二、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抽象表达在艺术史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几何雕塑,它们以几何形态构成、符号化表达以及理性主义思维为特点。
而具象表达则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人物、动物等真实事物为雕塑的题材,追求真实性和形象的再现。
抽象与具象表达的发展在现代艺术中达到了高峰,比如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兴起。
三、抽象与具象表达的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抽象表达通常呈现出形式简练、线条流畅、空间虚实交错等特点。
它主要通过雕塑造型的抽象化、精细化和符号化来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状态,使观者在审美过程中获得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
而具象表达则以形象再现为主,它注重物象特征的刻画、肌理的表现以及情感与意象的传达。
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抽象表达倾向于几何形态、曲线雕塑、抽象图案等,追求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强调象征性与意境的建构。
而具象表达则主要表现为人物雕塑、动物雕塑、风景雕塑等,更注重对事物形态、特征和情感的精准再现。
四、抽象与具象表达在雕塑艺术中的价值与意义抽象与具象表达在雕塑艺术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抽象雕塑通过形式的简化与审美的提炼,能够引导观者去主动思考与感受作品所传递的内在情感与意义,以及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与解构。
雕塑中的抽象表现与象征意义
雕塑中的抽象表现与象征意义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材料的塑造与雕琢,表达艺术家对人类精神世界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在雕塑的创作中,抽象表现和象征意义是两个常见的表达手法。
本文将探讨雕塑中抽象表现和象征意义的作用和特点。
I. 抽象表现抽象雕塑是以人们熟悉的事物为元素,并对其进行简化、变形、夸张或抽象处理,以实现对形式和表达的独特诠释。
抽象表现常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1. 形式的简化与变形抽象雕塑艺术摒弃了传统雕塑的几何比例和真实细节的追求,而更加注重形式的简化和变形。
通过剥离事物的表象,艺术家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形式和结构上,使雕塑作品具有更强的个性化和触觉上的冲击力。
2. 色彩与材质的运用在抽象雕塑中,色彩和材质的运用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性。
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凸显作品的情感色彩,或者通过材质的选择和处理来表现作品的质感和触感。
3. 空间的构建与节奏感抽象雕塑通过对空间的构建和尺度的处理来达到一种独特的节奏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形体的错位和空间的延伸来营造一种动态感,使观者在感知中体验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绪和力量。
II. 象征意义雕塑作为一种视觉媒介,可以通过象征意义来表达对抽象思想、文化价值和社会现象的阐释。
象征雕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物与寓意的联结许多雕塑作品通过创造人物形象与特定寓意相结合,用具象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主题或价值观。
例如,雕塑中常见的“自由女神像”代表着自由、独立与民主的象征。
2. 物象的象征性雕塑中的物象可以通过符号与象征的方式来传递特定含义。
如狮子雕塑象征勇气与力量,鹰雕塑象征自由与高傲。
这些形象的选择和呈现,使作品超越具象表现,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III. 抽象表现与象征意义的结合在许多雕塑作品中,抽象表现和象征意义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交织在一起。
这种结合既能通过形式、结构和材料的处理来呈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及思考,也能通过具象形象和寓意的联结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具象抽象”与“意象”
“具象抽象”与“意象”潘俊峰王晓红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一中255400在艺术领域里,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就可分为具象艺术(Figurative Art)与抽象艺术(Abstract Art)。
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的特点。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故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
其实,其他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艺术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等。
抽象艺术是那些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
一部分原始艺术品和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以及书法、建筑等艺术样式,就其形象与自然对象的偏离特征来说应属抽象艺术。
“具象/抽象”放在一起还是十分清楚的。
用大白话说:一个是能看出什么东西的模样,一个是看不出画了什么东西。
当“现实主义”或“写实”在上世纪80年代不能代表多样风格的创作现象时,许多美展就以“具象”为关键词,表示一种走出“写实”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但又不是抽象艺术的新探索。
关键问题还是出在“意象”。
一些教材,甚至“专家”莫明其妙地在“具象/抽象”十分清楚、且约定俗成的关系中,塞进一个“意象”。
把本来十分清楚的一对关系变复杂了。
意象。
《辞海》解:“①表象的一种。
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
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
②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据《辞海》,①、②两个意思都清楚界定了“意象”是指:来自客观物象(①记忆表象、知觉形象、经验材料,②外在物象),又加入了主观情思(①想像、加工生发,②主观情意、比兴手法),之后形成的审美意象(①想像性表象、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显现、②心象、表达的作者情思)。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
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抽象与具象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方式,它们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视角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抽象表现方式强调的是艺术家对事物内在本质和感知的主观理解,而具象表现方式则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描绘和再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并通过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一、艺术中的抽象表现抽象表现方式通过简化和概括形象事物,把感知的主观体验转化为形式上的表现。
艺术家以个人独特的创作语言和符号表达内心情感,使观者能够从作品中获取到更深层次的共鸣和解读。
例如,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黄红蓝》展现了他对颜色和形式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发现。
他不再局限于客观世界的描绘,而是通过几何形状和艳丽的色彩表现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与感受。
这种形式上的抽象表现让观者产生了与作品共振的情感体验。
二、艺术中的具象表现具象表现方式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绘,使观者能够准确地看到事物的外貌和特征。
这种表现方式追求形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技巧和逼真的色彩还原,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蒙德里安的作品《树与房子》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具象表现。
他以几何形状和色块的组合展现了树木和建筑的特征,形象生动地呈现出了自然界中的静态与平衡。
观者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蒙德里安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结构的追求。
三、抽象与具象的联系与转化抽象和具象并非是完全独立的表现方式,它们在艺术创作中常常会相互借鉴和转化。
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结合了抽象和具象的元素,创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表现形式。
例如,荷兰画家康斯坦丁·科里茨基的作品《树木与主题》就充分体现了抽象与具象的结合。
他用明亮的色彩和独特的线条表现出树木的形象,同时又通过抽象的手法营造出层次感和神秘感。
这种抽象与具象的结合让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赋予了观者更深入的思考空间。
总结:抽象与具象是艺术表现中两种常见的方式,它们通过不同的手法和视角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抽象强调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抒发与个性化的创作语言,具象注重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和传达。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红色联想具象联想:红色信号灯、血液、火、太阳、花卉、红旗、西红柿等抽象联想:热情、危险、革命、热烈、喜庆、温暖、活力、禁止、警告等橙色联想具象:柑橘、秋叶、晚霞、灯光、柿子、果汁、面包等抽象:甜美、温情、华丽、鲜艳、成熟、喜悦、快乐、活泼等黄色联想具象:柠檬、菊花、香蕉、向日葵、油菜花、玉米等抽象:信心、光明、希望、丰收、明快、豪华、高贵、爽朗等绿色联想具象:草地、树叶、植物、绿色信号灯、公园、军装、禾苗等抽象:生命、和平、年轻、安全、平静、春天、成长、活力等蓝色联想具象:大海、天空、水、宇宙、远山、玻璃等抽象:安宁、冷漠、平静、悠远、理智、沉重、悲伤等紫色联想具象:葡萄、茄子、丁香花、紫罗兰等抽象:优雅、高贵、庄重、神秘、文静、权威、内向、浪漫等黑色联想具象:夜晚、墨、炭、煤等抽象:严肃、刚健、死亡、恐怖、重量感、罪恶感、坚实、忧郁等白色联想具象:白云、白糖、面粉、雪、护士、婚纱等抽象:天真、纯洁、明亮、光明、神圣、干净、真诚、纯真、清洁等灰色联想具象:树皮、乌云、水泥等抽象:平凡、示意、谦逊、成熟、稳重等色相心理分析红色红色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色彩。
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增高血压,加速血液循环,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鼓舞作用。
这就使红色有了积极、向上、活力等象征意义。
如果红色中加入白色成为粉红色,它意味着幸福、甜蜜、娇柔、爱情。
如果红色加入黑色可成为暗红色,给人以枯萎、烦恼、孤僻、憔悴、不合群的心理感受。
如果红色中加入灰色,成为红灰色,给人以烦闷、哀伤、忧郁、寂寞的心理感受。
橙色橙色也是对视觉器官刺激比较强烈的色彩。
既有红色的热情,又有黄色的光明、活泼的性格,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
如警戒的指定色,海上的救生衣,马路上养路工人制服等常用此色。
如果橙色中加入白色,给人以细嫩、温馨、暖和、柔润、细心、轻巧、慈祥的心理感受。
如果橙色中加入黑色,给人以沉着、茶香、情深、悲观、拘谨的心理感受。
具象抽象与象征
具象抽象与象征——泛论绘画形式因素及结合李福岩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摘要]:具象与抽象,是绘画领域的两个表现形式。
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本文就二者不同的特质运用到绘画中进行多方位探讨,包括概念与应用,而象征又是结合二者因素的好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结合方式,以试打破当今绘画领域只运用单一手法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弊端,从而使绘画艺术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关键词]具象、抽象、象征、形式因素、改变、转换、多元化。
正文绘画艺术,在表现手法上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大类。
或由此分支出其它的绘画手法与形式。
架上绘画走到今天,具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基本上还是以“写实”来体现客观世界为首要的表现形式,但已远不是历史上被狭义地理解为简单的再现“写实”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与定式。
简言之,那种将“写实”奉为绘画艺术唯一正宗的老式教条主义也早已被多元的形式格局所打破,这已被一百年来无数中外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所证明。
而抽象的意义,顾名思义是具有独立性质和意义的抽象形式符号(如色彩、形、点、线、笔触)所组成的具有巨大精神价值及审美取向的绘画作品。
其价值在当今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其方式是与写实相对应的,是在自然物象及写实中抽离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
绘画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门类。
从中外艺术史上看,一件绘画作品,一个画种,不论它是以何种方式体现,它总是要表现某种内容,表现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精神寄托,或一个生活场景,或一种创作理念。
那么在作品中,一般是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二者没有截然分开。
因为除了创作中心构成是研究创作的因素之外,表现手法也是决定艺术作品优劣的主要体现,因为表现手法及手段是艺术作品运用艺术语言的总体风格,如果表现手法不同,那么绘画作品的风格就会有很大差异,所以才产生了绘画上“具象”与“抽象”等表现手法及形式因素。
具象从广义上讲一般是指写实性较强的绘画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其占主统地位的历史相当漫长,也是架上绘画的主要风貌。
文学表现:作品中的抽象与具象
文学表现:作品中的抽象与具象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通过文字的表达来展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观。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使用抽象与具象的手法来呈现作品的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方式,并分析它们对作品的影响。
抽象是指对事物的概括、总结和概念化,常常体现了作家的思考和观察。
在文学作品中,抽象可以体现为对情感、思想或主题的抽象表达。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明月光”、“地上霜”、“明月”等词语都是抽象的表达,通过抽象的手法,李白将自己对乡愁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抽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抽象的表达,作家可以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用简洁的语言来传达,让读者在自己的想象中补充和理解。
抽象的表达方式常常给人留下余白,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穿透力。
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对抽象的内容进行解读和理解,从而与作品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与抽象相对应的是具象,具象是指对事物的具体描绘和展示。
在文学作品中,具象常常通过形象、细节和情节展现。
作家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具体的细节,使作品更加具体可见。
例如,余秋雨的《封神演义》中有这样一句:“铲子一动,尘土飞扬。
”这里的“铲子一动”和“尘土飞扬”等词语直观地描绘了铲地的情景,读者可以清楚地想象到土地被翻开的场景。
具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使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和鲜活。
通过具象的描绘,作家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和气氛。
具象的表达方式使作品更有画面感,读者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来构建自己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投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具象的呈现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抽象和具象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作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来灵活运用这两种表现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抽象和具象的结合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张力,同时也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平面设计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
平面设计中的抽象与具象表达在平面设计中,抽象与具象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抽象表达强调形式和概念而非具体物体,比如使用形状、颜色和线条等元素去表达思想和情感。
而具象表达则关注于具体的对象和场景,通过描绘具体物体和场景来传达信息和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平面设计中,抽象与具象表达的运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重要性。
抽象表达在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通过使用抽象的形状和颜色等元素,设计师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抽象的形状可以用来表达动感、力量、和谐等感觉,而鲜艳的颜色则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关注。
线条的运用也可以在平面设计中实现创造性的表达,例如使用曲线来表达柔软和流动的感觉,使用直线来表达稳定和坚挺的感觉。
抽象表达能够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力,使设计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具象表达在平面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象表达直接描绘出具体的物体和场景,使观众能够立即理解设计的意图和信息。
设计师可以使用具象的图像来与观众建立联系,并引发共鸣。
通过具象表达,设计师可以实现信息的直观传递,提高设计作品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在广告设计中,具象表达常常用于展示产品、描绘场景和呈现真实感,以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和兴趣。
在平面设计中,抽象与具象表达并不是互相对立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结合和融合。
设计师可以通过结合抽象和具象的元素,创造出富有个性和独特的设计作品。
抽象和具象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复杂而有趣的图像,同时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解读能力。
设计师可以通过抽象的形状和颜色来表达概念和情感,然后使用具象的图像来突出主题和传达具体的信息。
这种综合运用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加丰富、有层次感和引人入胜。
总之,抽象与具象在平面设计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抽象表达强调形式和概念,可以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力,使设计作品更加独特和吸引人;而具象表达则关注于具体的对象和场景,直观传递信息并引起观众的共鸣。
通过合理运用抽象和具象的元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富有个性和独特魅力的平面设计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象抽象与象征——泛论绘画形式因素及结合李福岩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摘要]:具象与抽象,是绘画领域的两个表现形式。
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本文就二者不同的特质运用到绘画中进行多方位探讨,包括概念与应用,而象征又是结合二者因素的好办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结合方式,以试打破当今绘画领域只运用单一手法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弊端,从而使绘画艺术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关键词]具象、抽象、象征、形式因素、改变、转换、多元化。
正文绘画艺术,在表现手法上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大类。
或由此分支出其它的绘画手法与形式。
架上绘画走到今天,具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基本上还是以“写实”来体现客观世界为首要的表现形式,但已远不是历史上被狭义地理解为简单的再现“写实”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与定式。
简言之,那种将“写实”奉为绘画艺术唯一正宗的老式教条主义也早已被多元的形式格局所打破,这已被一百年来无数中外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所证明。
而抽象的意义,顾名思义是具有独立性质和意义的抽象形式符号(如色彩、形、点、线、笔触)所组成的具有巨大精神价值及审美取向的绘画作品。
其价值在当今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其方式是与写实相对应的,是在自然物象及写实中抽离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
绘画是一门表现性很强的艺术门类。
从中外艺术史上看,一件绘画作品,一个画种,不论它是以何种方式体现,它总是要表现某种内容,表现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精神寄托,或一个生活场景,或一种创作理念。
那么在作品中,一般是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二者没有截然分开。
因为除了创作中心构成是研究创作的因素之外,表现手法也是决定艺术作品优劣的主要体现,因为表现手法及手段是艺术作品运用艺术语言的总体风格,如果表现手法不同,那么绘画作品的风格就会有很大差异,所以才产生了绘画上“具象”与“抽象”等表现手法及形式因素。
具象从广义上讲一般是指写实性较强的绘画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其占主统地位的历史相当漫长,也是架上绘画的主要风貌。
具象的绘画形式,其特点主要是保留了客观世界各个具体物象的直观状态,画面形式与人的直观所见近乎一致,人们根据自己已经习惯的视觉经验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出具象风格作品所展示的画面物象是什么,然后就可根据具象图象的描绘,审析出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审美等。
所以,具象表现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更具有直达性,真实性,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正如韦启美先生所讲的那样:“体现了画家的真诚感情和表现了生活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总是有打动人的力量和审美价值”。
①具象艺术历史悠久,而且范围也极其宽广,从传统意义上讲它并不说明什么,只是表达一种形式,而且是在抽象艺术尚未兴起的时代是作为绘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经久不衰。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构成作品抽象形式的符号也很多,但主要是以具有独立性质与意义的结构线、形、色彩及笔触等最为重要,因为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类型及内在真实的认识与表现,是对一切可视形象感知,确定和发现具有一般性和象征意义时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人们在欣赏抽象绘画作品时,不能用看具象作品时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作品中图象与真实生活是否相近,它只能通过那些诸如线条,色彩等符号体系去品味其作品要传达的精神指向和内涵,因为抽象艺术是从具象中抽离出来的精神载体,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现实客观物象的直观形象,甚至完全改变了它们的本来面目,所有能够按正常视觉所能接受的物象体质,而且是包含了艺术家个性和主体情思的文化含量和精神理念。
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图形和色彩,在人们的直观视觉经验里已找不到那种可以习惯的视觉语言。
它要求欣赏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方式去解读具有抽象意味的艺术作品。
抽象绘画作品所表现的是不可见的事物形象。
绘画形式上的抽象,抽象中沉潜的生命力中含蓄的诗意,诗意中形而上的变易哲学——这都是抽象形式的国际性语言,古往今来,抽象绘画大师的作品中,我们有时甚至看不到可视的形象,一切都在主观意念中存在。
画面上没有山,没有水,没有天,没有地,但却呈现出山山水水的灵动,大地的浑厚,没有人,没有物,但却有生命的运动和节奏,一块客观世界的普通色彩,在抽象作品中被赋予了一种深远的意义。
“它已经离开了物质表面的那种意义,由艺术家的内在需要赋予它精神的内容。
”②抽象的含义隐匿在形体后面,是一种内在的沉静之阴性的现实,它追求的是表现人的内心,是画笔的动态与力量,颜色的质感和力度。
其代表画家波洛克、德库宁、巴塞利兹等大师的力作,不论在抽象表现的精神方面,还是抽象表现的色彩方面都给欣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具象与抽象之间没有绝对的概念和界限,二者在作品中也经常呈现出相互依存的现象,具体作品也存在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在具象绘画中,形式手法本身已经体现出一种意味,给欣赏者留下意味深长的想象空间。
所谓一览无余的艺术索然无味的。
中国画讲究笔墨艺术,而笔墨的运用既能体现自然之景,画中之景相交融,在具象中体现一种抽象意味。
而抽象作品也不是单纯地将色彩,线条等因素无意义的组合,它也必须依赖一定的形象因素。
对诸如色彩、点、线条等因素的组合中我们甚至道不出它们究竟是一个什么形状或图形。
但我们总能感觉到它通过一块色彩,显现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从一个线条中体现出命的律动,并体味出一种具象的物质意义,可以说这些色彩和线条被作者赋予了感情与生命,使人感悟到一种隐喻的抽象美。
具象与抽象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表现形式,它们又都是从生活中得来。
具象能够较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人与事,与生活密切相关,但作为艺术,它又不能复制生活,它只是高于生活的一种反映。
具象不是简单的写实,它同样要经过作者的改造,选择与变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游离。
而抽象艺术则通过自身的存在说明:“艺术总是在自己的真实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它表明艺术既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现实表象的再现,也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而是真正的现实和真正的生活的表现……它们在造型中难以下定义,但却真实可感。
”③抽象是从具象中抽离出来的形象来间接反映生活形象,它主要是反映了艺术家主体对社会,对显示生活和对历史思考的方式及其深度。
是与人类理性的发展相一致的。
在抽象绘画领域,其素材同样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它要追求和要达到的目标同样是为了体现人文精神与理念,也是艺术本质的另一种体现方式,是全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体现方式,它更具有独到的精神内涵。
那么在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怎样将具象与抽象两个形式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具象走向抽象的道路中,中西方选择了不同的方式,这主要取决于中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对世界本体的认识各抒己见。
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形成的与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和主体的思维方式,艺术方法相联系,它不拘泥于物象的表面,而重于抒发内心的感受,重在:“写”字,力求“神似”,以心写神。
主观意志改变客观物象。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客观真实的直觉效果,再现客观对象,画面具有认识性和叙事性,是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以主观意志更换客观具体。
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以笔墨情趣和齐白石先生指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适度把握来做为主要表现形态。
而西方绘画中的主要表现形态是色彩的感情化和形式的理性化。
这是两种不同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不论哪一种都是作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反映现实世界的特有方式。
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艺术创作中吸收合理有利的成分,推进艺术事业的发展。
过分地拒绝抽象而推崇写实,与极端地高扬抽象而贬低具象,在艺术活动中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愚蠢的。
因为当我们刻意追随某种手段和潮流时,往往会适得其反,追求充分表现反而与艺术本质相去甚远。
所以,各取所长,有机结合才是我们应该予以肯定的。
“象征”是具象与抽象结合的好思路。
“对一切明确的思想,都存在着一种表达它们造型上的见解。
但是我们接触到的思想常常是混乱的,模糊的。
因此重要的是首先把它们清理出来,把它们清楚地置于内心的目光之下。
一件作品从一种含糊的冲动中产生,它就像蛋中的小鸡一样包容在冲动之中,我反复考虑隐藏在这种冲动之中的思想,直接澄清在我的眼前,显现出尽可能充分的清晰度、这时我才寻找能准确表达它的场景……这就是“象征”。
④象征主义大师阿诺德·勃克林把象征主义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释义。
象征主义创作手法在艺术创作上,既可以给人们一种可视的具体形象,又寄以可思的想象空间,它比单纯的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语言更具有广泛的审美范围和魅力,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艺术不同的审美需求。
它所表现出的更如抽象艺术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出自心灵的内在需要的才是美的,内在的美才是美”⑤。
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在这方面也有多种体现。
尤其在绘画上,以梅、兰、竹、菊象征梅之傲骨,兰的清幽,竹的高风亮节,菊的耐寒,以物喻人。
以池中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
不与恶势力同流的高尚情怀及人文精神,这些在其它艺术形式上也有广泛的体现。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想旁通,伏采潜发”。
说的就是形象。
概念之外的隐涵之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美学道理。
象征是“超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一幅画应该讲些什么,象一首诗那样给观众以思考并像一首歌那样给观众留下一个影响”⑥。
所以象征主义是艺术上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满足人们描写现实的愿望,同时也满足人们超越现实的愿望,在它当中有具象,同时也存在着抽象,即带有明示,也带有隐喻。
这种手法较适合于绘画的制作,在欧洲历代绘画大师中我们可以例举出许多借象征手法来体现主客观精神的力作。
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吻》,保罗•高更的《死神在守夜》等等。
它们大大扩展了画面中的内容与想象的空间。
在具象的图式中,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已然超越了二度空间的狭窄范围,扩大了艺术的伸展力。
因此,象征手法具有更强,更多的表现力,它主要体现在:首先,它可以把不同时空的人物进行重新组合和布置,使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设想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这在西班牙艺术大师达利的作品中有很多体现。
以及中国画中没有时间,地点,空间形状等严格界线,我为自然,自然为我的哲学思维。
例如梅兰竹菊,它们生长开花在不同季节,但中国画中却可以把它们结合在同一画面中,还有唐代韩璜的《五牛图》的构成关系也是令今人无法思议的好作品。
其次,艺术家可以通过用具象的手段来传达抽象的理念,使作品呈现出含义的不确定性,即作品的模糊性。
这样就使作品中出现了多种含义和多种解释,从而使观念获取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其三,艺术家在创作时,通过画面的具体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
而不是靠画面所传达的生活情趣去说服人,打动人。
这样就避免了琐碎,繁杂的动作和表情及场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干扰。
从而使画面中的人物的典型形象给观者提供一个艺术想象的媒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