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

合集下载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近年来,婴儿心脏手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发展,其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手术过程中的心肺维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体外循环管理是确保手术进行的必要条件,它是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必要措施之一。

体外循环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血管扩张剂和不断的生理盐水滴注,在体外建立一个人工循环系统,输送氧气和营养至患者体内,使其生命维持。

在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需要考虑到婴儿的循环生理特点,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有效进行。

首先,体外循环管理在运用体外循环器材进行手术的新生儿中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血容量小,血管松弛度低,加上心肌抵抗力弱,工作压力也非常小,因此,只有通过体外循环器材建立体外间接循环系统,才能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也为手术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其次,体外循环管理需要注意术前的准备工作。

严格把握手术前的患者情况,确定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并对不适应手术的患者进行拒绝手术,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进行手术,充分补充患者的营养,保证术后康复需要。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新生儿心脏纠正手术的血流量控制,实时监控血氧、CO2血容量等方面数据变化,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心肺功能稳定,手术过程中应选用低流量体外循环器材,使患者充分地获得血氧,实时调整缓冲液酸碱值维护患者血液质量,保证患者术后能快速回复。

最后,注意患者术后的护理,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术后可加强患者营养、补充氧气等部分,减轻术后疲劳和恶心不适等症状,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总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是复杂而必需的手术技术,体外循环管理对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只有严格执行才能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的进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质量监督,促进心脏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对策。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住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治疗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

结果:本组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未发生意外,经过护理后恢复情况较好。

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中,全面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患儿的复发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6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226-01体外循环术是治疗先天性小儿心脏病的主要方法。

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过小,心肺没有发育完全,在手术前存在着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状,因此手术治疗难度非常大。

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的不可或缺的。

本文主要针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不足之处,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5.6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4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20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法洛氏四联症5例,有40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3例,营养不良2例。

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且可以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

1.2手术方法术前访视与检查,重点了解患儿身体状况和病情情况,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

术前所有患儿在麻醉前30min口服左美托,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哇安定。

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前、术中和术后根据手术要求监测心率、心跳、脉搏等。

100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在全麻下行心内矫治术,全部使用科威鼓泡肺和希健膜肺,在浅低温和中低温下高流量灌注。

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血液破 坏 , 放血标 准 与成人 类 同_ 。本 组有 4 在 2 ] 5例
肝素化 主 动脉插 管后从 右心 耳放 血 , 放血量 ( mL) 一
[ 容 量 × HC 血 T一 ( 容 量 + 预 充 量 )× 2 ] 血 5 / HC 放 出的血保存 于 含枸橼 酸钠 5 T, 0mL的保 养袋
度 稀释 。
升动 脉和 股 静 脉 转 流 1例 。体 外 循 环 时 间 6 ±2 ) n 主动 脉 阻断 时 间 9 ~ 1 7 3 mi ; 4 1 3mi , 8 n 平均 (2 ±1 ) n 1 4 6 mi 。死亡 7例 , 中低 心 其 排 4例 , 多器官 功能 衰竭 2例 , 外循 环 气体 遁 入 1 体

10 ・ 2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 年第 4 卷 第 1 09 9 期 A tA ae i d i e i g 20 ,o4 ,o c cdma Mein a 09V I 9N a e caJ n 1
先 天 性 心脏 病 二 期 根 治 术 的体 外循 环 管 理
傅 惟定 , 张 蔚, 郭 铮, 姜 磊 , 嘉忠, 唐 沈 佳, 朱德 明 ( 海交通 大 学 医学院 附属 上 海儿 童 医学 中心 心胸 外科 , 海 2 0 2 ) 上 上 0 1 7
岁, 体质 量 4 5~2 g . 8k 。肺 动脉瓣 闭锁 3 例 , 乐 8 法
氏四联 症 6例 , 室 双 出 口 1 右 3例 , 血 管 错 位 1 大 2
例 , 它 7例 。 其
1 2 体外 循环 方法 . 胸部 正 中切 口进 胸 , 房 和升 主动 脉 插 管 建立 右
中保 存 , 血 同时从 主动 脉 插 管输 入等 量 平衡 盐 液 放 维 持血压 , 中或术 后再 将 自体血 回输 , 术 并注 意肝 素 中和补钙 。②紫钳 型 先 天 性 心脏 病 红 细 胞 质 量差 、

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教材

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教材

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要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小儿与心脏正常连接的成人相比在体外循环的使用中有着重要的差别。

●随着婴幼儿中复杂心脏畸形早期矫治的趋势,这些差别体现在未成熟组织器官、小体重体外循环和心内显露的需求。

这些要求通过灵巧的插管、温度的调控和灌注流量以达到充分的显露和无血的视野。

●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在心脏解剖、生理、外科技术、麻醉、低温和体外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人了解甚少。

临床上,婴幼儿使用体外循环会合并毛细血管渗漏而影响许多器官系统的功能。

●最近,鉴于这些有害影响,出现了一种趋势,减少血液稀释,如有可能的话,应避免深低温停循环。

而且,已开发出经导管技术有选择性的修复先天性心脏病而无需体外循环。

●机械心室辅助用于短-中期心脏术后心力衰竭,或是作为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病人等待恢复或移植的过度,也可用于选择性的有康复可能的病例。

一、引言目前,体外循环最常用于成人获得性心脏病的治疗。

然而这门技术的发展,源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需求。

为了允许心内直视操作,血泵和体外氧合技术的发展是必须的。

在大量实验室研究后,1953年Gibbon成功的在人类首次使用人工心肺机(Gibbon,1954),做了一台房间隔缺损修补术(Warden et al,1954)。

1955年,Kirklin和同事(Kirklin et al,1955)首次报道一组成功的心内直视修补术。

更多的突破在1970年,Barrett-Boyes(1973)报导表明,使用体外循环来降温和复温,实现完全的深低温停循环,使婴幼儿复杂心内畸形修复成为可能。

早期使用体外循环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

随着外科管理技术的进步,灌注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使生存率明显提高。

特别是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治疗的生存率。

因为这些进步,现在最关注的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这些仍然与体外循环的应用有关,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它与低温停循环的关系。

在患有先心病的儿童和心脏结构正常的成人中使用体外循环有显著的差别。

幼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幼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复温 应 缓慢 、 平稳 , 温与 血温 差 在 3~5C, 水 复温 应 据 手术 o
岁 , 均 (. 平 1 8±0 4) ; 重 8 0—1 . g 平 均 ( . . 岁 体 . 4 5k , 9 0±
5 2 k ; 洛 四联 症 2 例 , 洛三 联症 5例 , 室 双 出 口 6 . ) g法 1 法 右
下 降和 细胞 膜 的损 伤 , 也会 引起 再 灌 注 时 细 胞 内钙 和钠 但 离 子浓 度 的 明显 上 升 。浅 低 温 可 明 显 减 少 术 后 房 颤 发
生 率 。我们 认 为在 不影 响手术 视 野 的前 提 下 , 尽量 不 采
例, 手术 效果 满 意 , 后 并发 症 及 病 死 率较 以往 明显 下 降 , 术 现 将此 类 手术 的 体外 循 环方 案 总结 报告 如 下 。
进程 缓 慢均 匀 , 开放 升 主动 脉时 鼻 咽温 在 3 2~3 ℃ 更 有利 5
于 自动 复 跳 。
例, 完全 肺静 脉 异 位引 流 3例 , 全 型 心 内膜 垫 缺 损 3例 , 完
单 心室 2例 。
3 3 心肌 保 护 发 绀型 未成 熟 心 肌 对 缺 血 及 再 灌注 损 伤 .
华北国防医药 20 年 1 月第 2 卷第 6 08 2 0 期 M d aJ r l f aoaD f d g o e iN a h aDc 08V 10N . ei lon tnl e ni r sn ohCi ,e. 0 ,o2 ,o c u ao N i e n F c n 2 . 6
5 O一7 Hg 静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0 6 0 mm , . 5~0 7 红 细 胞 压 积 . 0,
3 4 电解 质 与血 气 .

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演示文稿

第十一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演示文稿

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 同左
同左
无分流型 右向左分流型
三、动脉导管未闭
分为三型: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
病理生理
• 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故周围动脉舒 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差增大。
• 周围血管征:因主动脉血液不断流入肺动脉,周围动脉舒 张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出现水冲脉、毛细血管搏 动征和股动脉枪击音等。
• 差异性紫绀: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压力超过主 动脉时,即出现右向左分流,即肺动脉的静脉血注入降主 动脉,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称为~。
病理生理
• 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 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 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 应性
临床表现
•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 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 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活 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及生长 发育迟缓。
出生后血液循环
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 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肺循 环压力下降;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液增多, 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也增多,左心房压力 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卵圆孔瓣膜先在 功能上关闭,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自主 呼吸使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平滑肌受到刺激后收 缩,体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终止,体循 环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高 的动脉氧分压加上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 使导管逐渐收缩、闭合,最后血流停止,成为动 脉韧带。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动脉导管 降主动脉 脐动脉 胎盘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1.胎儿的营养也气体交换通过胎盘与其血管 完成。

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术后护理
【 关键 词】 小 儿 ;先 天性 心脏 病 ;体 外循环 ;术后护 理 中 图分类 号 :R 4 7 3 . 7 2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2 - 0 3 4 0 - 0 2
先天性 心脏病是s j , J D 最常见的心脏病 。通常可通过体 外循环直视 手术修补心脏 缺损及对各类 畸形的纠治 ,但往往此 类患儿因年龄小 、 心肺 发育差 ,加 之呼吸道反复 感染 ,严 重的肺炎和肺 动脉高压” 。现
服用 。
认识和掌握A MI 的早期征兆 ,对及 时抢救患者 的生命 和预 后有十 分 重要 的意 义 ,发病 前 1 周 内如果出现 :①无 明显 原因 的体力 下 降, 疲劳 感、气短 、胸背部 或上腹部不适或夜 间突然憋 醒 ,感到室 内空气 不足。②原有冠心病 、心绞痛的患者 ,心 绞痛的发作失去 了原有 的规 律 性 ,发作次数逐渐频繁 ,疼痛程度较原来 加重且持续时 间延 长。③ 既往无心绞痛 ,突 然出现心前区疼痛 、上腹痛 、心慌、胸 闷、恶 心、
①向家属说 明病情 ,并签字 。②将 患者平稳 的放置在救 护车担架
上 ,避免 过多的搬运患者 ,避 免患者用力 。③保 持静脉输液管路 的通
担 。院前急救护理 包括常规护理 ,吸氧 ,镇静、止痛 ,扩血管 药物的 应用 ,建 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院前溶栓等等 ,就是 为院内的规范 化治疗赢取 时间、创造便利 ,本组资 料也充分证 明了院前急救 、护理
3 . 1心理护理
亡 发生在起病 后的第 l 小 时 ,而预防A MI 发 生猝死 的关键是改 善心肌
缺血 状态 ,预 防缺血 的发作 和再 次梗死 的发 生 ,院前给 予吸氧 、平 卧、镇静 、止痛 ,扩 张冠脉等救治措施对预 防A MI 引起 的猝死具有重

婴幼儿体外循环简介

婴幼儿体外循环简介


通过体外循环,使大量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 病得以经手术治愈,并且进一步向心脏辅助循环、心脏 移植和人工心脏发展,以便救助濒临衰竭的心脏和呼吸 病变的患者。

何谓灌注师(Perfusionist)
由于体外循环的任务主要是保证心血管直视手术中机体组 织和微循环灌注,包括血流动力学、血气酸碱、电解质等等内环境的 调节管理,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病人的生死安危。其核心内容 即灌注(perfusion),故从事体外循环专业的医疗执业者被称为 “灌注师”,即perfusionist。
16-20 Fr.
15-20 kg
16-18 Fr.
20-24 Fr.
(三)体外循环的管理

体外循环开始前的管理
理想的血液稀释度原则是必须保证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供给机体 足够的氧供。一般红细胞压积(Hct)维持在25%~30%,紫绀型患儿应再高
一些。深低温体外循环手术中可将Hct适度降低,但15%~20%为极限。新鲜 全血有助于保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及提供凝血因子。蛋白类胶体可提高胶渗 压以减少毛细血管的渗漏。预充液中要含各种电解质,以维持心血管性系统 的电生理活性。糖皮质激素如氟美松5mg/kg,或甲强龙30mg/kg,可减轻炎 症反应及毛细血管渗漏及缺血后继发损伤。全身肝素化应注意监测活化凝血 时间(ACT)。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禁用含糖及含乳酸液体。
(四)体外循环后的机械辅助
部分患儿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时间较 长,术后心功能短期内难以稳定,无法脱离体 外循环,则要求有更持久的机械辅助装置。

体外持续膜式氧合(Extracorpotearl Oxygenation, ECMO)
Membranous

心室辅助设备(Ventricular Assistant Device, VAD)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研究

1 资 料与 方法
1 , 1一Βιβλιοθήκη 资料 1 . 2 . 3器 械 护 士 配 合 术前 、术后 及时 整理手 术器械 ,并双 人核 查器械 、敷
选择2 0 1 4  ̄ : g 6 月~2 0 1 6 '  ̄ l g 8 月我 院收治 的d , J L 先 天性 心 料 ,将 检查 内容真 实的记录 在护 理记录 单上 ,术 中及 时供 脏病 患儿6 O 例作 为研 究对 象 ,将其随 机分为 对照组 和观察 给手术 台上 手术 医生 ,动 作快速 、不慌 张 。两 组 患儿术后 组 ,各3 O 例 。观 察组 男 1 9 例 ,女 1 1 例 ,年龄 2 ~1 0 岁 ,平 与重症监护室做好交接,送回病 房。 均年 龄 ( 6 . 1 7 ±4 . 0 2 )岁 ,室 间隔缺损 1 5 例 ,房 间隔缺损 1 . 3 观 察 指 标 1 O 例 ,完 全性 心内膜垫缺损3 例 ,法洛 四联症2 例 ;对照组 男 观察两 组 患儿心肺 转流 时间 、阻 断时间及 手术时 间等 1 8 例 ,女1 2 例 ,年龄2 ~1 1 岁,平均年龄 ( 6 . 5 8 ±4 . 6 2 5岁, 情况 。 室 间隔缺 损 l 4 例 ,房 间隔 缺损 1 l 例 ,完全性 心 内膜 垫缺 损 2 例 ,法洛 四联症 3 例 。两 组 患儿 家 属均 自愿 参与 本 次研 究 ; 已排 除术前 合并病 毒感染 者 、营养障 碍 、凝 血功 能障
量水平 直接影 响手术 效果 ,因而 必须探 索一项 高效 、可靠 通 畅性 ,并轻 压膀耽 区 ,发 现异 常者应及 时通知 医生 ,并 的术 中配合方法[ 2 ] 。为此 ,本次研究选择我 院收治的4 , J L 先 按 医 嘱 处 理 。 天性心脏 病 患 L 6 o 例 作为研 究对 象 ,对 行体外 循环 心 内直 同时 ,监测患者体温 ( 直肠温 、鼻咽温),定时检查鼻咽 视 下行 心 内矫 治术护 理配 合的方法 进行 具体总 结 ,现报道 温/ 直肠 温探 头有无脱落,术中做好保温 、降温、复温护理 , 如下。 尽量避免患儿肢体长 时间外露 。术 中,严格定时取血标本 ,及 时完成血气分析监测 ,及时调节氧浓度 、纠正 电解质口 ]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20 年1 08 月至2 1年 l月 ,邢台市人 民医院心 外科对 10 小儿先 00 1 0例 心病进 行矫治术 ,均在体 外循环下进行 ,由于体外 循环科护士 工作认 真 ,与灌注师配合 默契 ,体 外循环均顺 利完成 ,无 意外发生 。现报道
如 下。
测 ,是否 能运转正常 。 2 . 4温度调控 手术 当 日提 前进入 手术 间 ,室 内温度调 至在2  ̄ 6 42 " C。手术床 上 备变 温毯 。患儿接 人 手术 间后协 助麻 醉 师放 置好 鼻咽温 和直 肠温探 头 ,妥 善固定 ,以防术 中脱 落。预充液变 温至3 U左右。 以防在转 流 7 开始患 儿体温突 降 ,引起室颤 。变温期 间 ,水温和 鼻、肛温之差不 能 超过 1℃。 0 2 B 的检 测 .C P 5
在 10 ,L 心病C B ,我们在 复温 过程 中开始常规 超滤 , 0 例d J先 , P中 C B 束后 进行 改 良超 滤 ,用泵 或主 动 脉的压 力控 制流 量 ,一般 为 P结
1 ̄ 0 /( n ,时 间大约 为 1mi,超 滤过程 中应密切观 察血压 0 3mL mi) 0 n 及 中心静 脉压 的变化 ,确保整 个超滤过程 中患儿血 流动 力学平衡 。而 常规超滤 与改 良超滤 的使用 ,可在较短 时间内排 出体 内多余的水分 , 不仅在一定 程度上 降低库血的用 量 ,减少术 后患者 的胸 液和心包 引流 液 ,缩短 患儿 的机 械通气 和在I U 留的时间 ,并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 C 停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降低炎性反应『 l 】 。 27心肌保护 . 幼儿 未成熟心肌 在形态 结构 、功 能和代谢 等方面与成 熟心肌有很 大 差别 。婴 幼儿 心肌 保护 的方 法 ,一般 采用 低 温及 缺血期 间冷 心脏 停 搏液灌 注来保 护心肌 。我们 采用 从主动 脉根部 灌注4 * C冷晶高 钾液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

86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圆园员9 年 10 月 第 9 卷 第上的探头是否 脱落。(3)设备护士配合。由双人在术前、术后检查 设备以及敷料。并将检查的内容如实的记录在护理 记录单上,且在术中配合手术医生应快而不乱。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肺 转流时间;(2) 护理满意度为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 调查表,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一般、不满 意。 1.4 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护理配合;体外循环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心血管畸形的疾病, 其形成原因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1]。此 病 的 主 要 临 床 症 状 为 发 育 迟 缓 、活 动 能 力 下 降 、呼 吸 道 感 染 等 ,而 且 复 杂 的 心 脏 病 还 有 紫 绀 、心 力 衰 竭 、呼 吸 急 促 等 症 状 ,严 重 者 会 出 现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2]。目前为止,最有效治疗此疾病的方法是在小 儿婴幼儿时期进行心脏畸形手术,即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手术[3]。本次研究以本院小儿先天性心脏 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取得不错效果, 现具体如下。
数据应用 SPSS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 以(%)表示,行 字2 检验,计量资料以 曾依s 表示,行 t 检验,P约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满意度 两组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 的比较
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2。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字2 值 P值
例数(n) 34 34
表1 十分满意 20(58.82) 18(52.9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的护理工作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的护理工作
板 粘 贴 牢 固 , 体 两 侧 不要 接 触 到手 术 床 的 金 属部 分 , 止 身 防 用 电 刀 时灼 伤 皮 肤 。 2 3 4 为 患 者 消 毒 时 最 好 选 用刺 激 较小 的 碘 伏 , 用 碘酒 .. 如 稻精消 毒 , 意勿将 消毒液流 至床上 . 注 以免 小 儿 的皮 肤壁 到 持 续 性 的刺 激 而 引起 皮 肤 烧 伤 。
N rigtr fteh n l rt l n e xrc roe c c lt n Z u -a2,Xi L n pr t g u s Ieo  ̄a loeaI t u d relaop rM i usl - h l ni n h p OS r o i e Qi・O eai n
Ce t a f  ̄ t t T i n r lf o pi . a a 3 0 4 0 1 0
木前 一 日由巡 回护 士 到病 房 进 行 木 前访 视 。 先 阅读 病 首
历, 了解患儿一般 情况 , 根据患 儿的年龄特点 、 手术方 式、 麻 醉方法针对性 地做好 患者 及家 属的思想工作。 大部 分患儿对
陌生 的 医院 、 病 的痛 苦 , 产 生 恐惧 、 安 心 理 .护理 人员 疾 会 不 要 态度和蔼 , 伴患 儿玩耍、 抚、 抱等 , 陪 爱 搂 以减 少 其 恐 惧 不
Tini F rh a j  ̄ t n
随 着 体 外 循 环 心 内直 视 手 术 的 广泛 开 展 t 种先 天性 心 各 脏 病 的手 术 治 疗 方 法 不 断 更 新 , 人 输 血 的 治 愈 率 不 新 提 病 高 。但 由 于手 术 剖 伤 较 大 , 以及 低 温 寐醉 、 外 转 流 、 管 插 体 气
顺 利 完 成并 获 得 成 功 , 得 十 分 重 要 。 显 l 临 床 资 料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以林 格 氏液为 主, 以全 血 、 辅 新鲜 血 浆 、 贺斯 等 , 根据 预充 液 量 和患儿 体重,补 以 5 %碳 酸 氢钠 f. i g、 2 m/ ) 5 k 2%甘露醇(m/0和地塞米松 f. /0。C B转 机 0 1l k 05 k mg P 前, 预充 液( 加 热 至 3 ℃,P 血) 4 C B转 流 开始 后 , 液 行血 降温, 鼻咽温 至 3 ℃时, 2 阻断上 、 腔静脉 及主动脉, 下 经 主 动脉 根部灌 注 O 4 41 血停 搏 液 1 ~ 5 /g  ̄ ℃ :含 O 1ml . k 每 3 ri 复灌 注 1 f ) 0 n重 a 次 半量 , 同时在 心 包腔 放置 冰 泥, 肌保护。转流中定时监测 血气 、 行心 电解质 、 C 、 A T He使 各项参数 调整 到正 常水 平 。 t 。 本组 患儿在 C B灌 P 注 1mn后。 使用硝 普钠,~ 1/ nk) 0 i 开始 1 2 gmi・g维持,  ̄( 1 O 例 婴幼儿使 用超滤feu o rrm 人工血 液浓缩器) 。 1 预 充 液与 药物 种类 : 斯 、 浆 、 酸林 格式 . 5 以贺 血 乳 液 为 主, 体重 患儿 加入红 细胞, 浆或 2 %白蛋 白, 低 血 0 维 持一 定 的胶 体渗 透压, 减轻组 织水 肿 。 根据患 者 的 体 质 加入 5 %碳 酸氢钠 、O 2 %甘 露 醇 、5 2 %硫 酸镁 、 地 塞 米松 、 抑肽 酶 、 司他 丁等 。 乌 1 心肌 保 护方 法 : 流前 将 氧合 器 内预充 液 加热 . 6 转 至 3 ℃( 4 以预防冷 的预充 液刺激 发生 房颤 ) C B转 。P 流平 稳后 行血 液降温 。 咽温 度至 2 ~ 9 在 阻断 鼻 8 2 ℃, 升 主 动脉 时 。经 主动脉 根 部灌 注 O 4 41 血停 ~ ℃ :含 搏液 。 首次 灌 注量 1 ~ 0 l g mi。 心脏 停 跳 。 5 2 m/ ・ n 使 k 以 后 每 间隔 3 mi 0 n再次 灌 注 。 为 首 次一 半 。根 据 血 量 气 及 电解 质 调 节 氧浓 度 、 流 量 、 酸 氢 钠 和 氯 化 氧 碳 钾 的用 量 , P 值 维持 在 73 ~ .5 防止 酸 中毒 。 使 H . 7 , 5 4 对 于 低 体重 和 病 情 重 的患 者 在 复 温 后 我 们 采 取 常 规 超 滤 与改 良超滤 相结 合 的方法 。 停机 后 H t 使 e 达 2 %以上 。 5 体外 循环开 始后 即可 用前列 腺 素 E, 】 心脏 复 苏后 加用 多 巴胺 等血 管活性 药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要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小儿与心脏正常连接的成人相比在体外循环的使用中有着重要的差别。

●随着婴幼儿中复杂心脏畸形早期矫治的趋势,这些差别体现在未成熟组织器官、小体重体外循环和心内显露的需求。

这些要求通过灵巧的插管、温度的调控和灌注流量以达到充分的显露和无血的视野。

●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在心脏解剖、生理、外科技术、麻醉、低温和体外循环之间的复杂关系人了解甚少。

临床上,婴幼儿使用体外循环会合并毛细血管渗漏而影响许多器官系统的功能。

●最近,鉴于这些有害影响,出现了一种趋势,减少血液稀释,如有可能的话,应避免深低温停循环。

而且,已开发出经导管技术有选择性的修复先天性心脏病而无需体外循环。

●机械心室辅助用于短-中期心脏术后心力衰竭,或是作为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病人等待恢复或移植的过度,也可用于选择性的有康复可能的病例。

一、引言目前,体外循环最常用于成人获得性心脏病的治疗。

然而这门技术的发展,源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的需求。

为了允许心内直视操作,血泵和体外氧合技术的发展是必须的。

在大量实验室研究后,1953年Gibbon成功的在人类首次使用人工心肺机(Gibbon,1954),做了一台房间隔缺损修补术(Warden et al,1954)。

1955年,Kirklin和同事(Kirklin et al,1955)首次报道一组成功的心内直视修补术。

更多的突破在1970年,Barrett-Boyes(1973)报导表明,使用体外循环来降温和复温,实现完全的深低温停循环,使婴幼儿复杂心内畸形修复成为可能。

早期使用体外循环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

随着外科管理技术的进步,灌注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使生存率明显提高。

特别是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治疗的生存率。

因为这些进步,现在最关注的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这些仍然与体外循环的应用有关,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它与低温停循环的关系。

在患有先心病的儿童和心脏结构正常的成人中使用体外循环有显著的差别。

这些差别与小儿器官系统的不成熟,小体重有关,并且和需要广泛的心内显露及存在异常的心血管连接有关。

这些情况将在下面做更为详细的讨论。

二、体外循环在儿童先心病中使用的效果及其与年龄的关系心脏缺损的修复对儿童有多项不利因素,包括外科损伤、缺血与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降温、复温和血液稀释。

这些因素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的发生,以目前有限的知识还无法弄清。

这个反应的中心是由于白细胞的激活,随后产生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事件,后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Butler et al,1993)。

毛细血管渗漏的结果也许能够解释体外循环的许多合并症。

这个过程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更为明显(Finn et al,1993)。

在先心病患儿中,由于存在异常的心血管生理,通常伴有紫绀和心衰,或发生其它器官系统异常而使病情更加复杂。

另外,婴幼儿的器官系统在出生时未发育完全,在出生后的前几周中,正常的生理发育快速变化。

较少的器官特征也许意味着更加抗损害和易修复。

但是也较少有完善的机制用以应付体外循环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密不可分。

出生时肺循环的建立和动脉导管的闭合产生显著的变化。

这将使出生后胎儿血的血氧饱和度从大约55-60%提升到100%。

新生儿的心脏相当抗缺血,但是其储备能力有限,对前后负荷的增加不耐受。

对于是由体外循环导致的还是由外科操作引起的术后心功能不全很难以区分,但两者都会引起心肌水肿和心肌收缩无力。

心脏功能也会受到先天性心脏缺陷的影响,如持续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发育不全或缺失造成的瓣膜返流。

2、呼吸系统在宫内,肺无气体交换,出生后随着呼吸肺开始成熟。

肺在胎儿和新生儿时期由于肌肉和肺小动脉阻力可能大大增加了肺动脉高压,但在出生后一个月,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

未成熟肺容易肺水肿,这也许与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和淋巴系统不成熟有关。

早产儿中也可能因肺泡膜不足而造成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在新生儿和婴儿,体外循环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经常导致肺水肿,继而术后早期需高通气量。

因为它与心血管系统的密切关系,许多先天性心脏损害也涉及肺或出生后肺发育的重要损害。

在肺血流多的心脏缺损中肺高压的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在紫绀类型中,也许存在主动脉、肺动脉的侧枝血管。

这些在体外循环中会导致肺动脉分流并伴有体循环低压。

3、中枢神经系统出生后没有新的神经元形成,但中枢神经系统的继续发展由于细胞迁移,神经细胞的分化并增加了支持细胞和基质。

个体神经细胞的成熟仍然了解得很少,但是在支持组织之间出现了复杂的进程。

先心病中缺少神经元也许是紫绀或充血性心衰的结果,或者是更复杂先天性异常的部分。

血脑屏障发育障碍导致小儿大脑容易水肿和出血。

新生儿大脑氧耗较少因而较成人大脑更能耐受缺氧缺血损害。

在常温体外循环期间,尽管灌注压在变化,脑血管能自动调节维持脑血流在正常状态。

(Venn,1989)。

在中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儿童保留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但是在深低温时,这种功能丧失,而变为依赖于灌注压。

(Greeley et al,1989)。

在较低温度时,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舒血管作用增加(Kern et al,1991)。

其他影响脑血流数量和分布的因素是体外循环时降温和复温的速度,酸碱管理,空气栓塞和与主-肺侧枝相关的低灌注。

大脑中糖和氧至关重要。

研究体外循环中它的新陈代谢才刚起步,其早期的解释是很困难的结果(Bandali et al,2001)。

据报道体外循环后神经损伤在1-25%。

脑发育的损害是很难界定的一些急性神经心理的改变。

如癫痫发作,可能是短暂的。

更精确的改变也许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为明显。

也许包括学习能力下降,行为异常或舞蹈综合症。

进一步明确的是事实上有些先心病与神经发育不良或紫绀有关。

术后早期脑仍易受损害。

浅低温可能防止缺血对大脑的损害,而稍高的温度可能造成糟糕得多的损害。

(Shum-Tim et al,1998)术后低心排状态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神经性损害。

4、其他器官系统新生儿不成熟的肾脏系统血管阻力较高,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较低。

由于浓缩和稀释能力不足,因而处理钠和调整酸碱平衡的能力有限。

不成熟的肝脏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紫绀的存在也与凝血机制紊乱有关。

因而在体外循环术后出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别是有紫绀型心脏病的早产儿和新生儿。

其他导致出血问题的因素是缝合止血不充分和非外科因素,包括血液稀释,低温,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不足,血小板功能障碍,纤溶系统激活和偶发的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介质在出生后早期存在,但其反应能力可能低于正常,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其免疫系统。

三、体外循环的实用方面尽管有大量的研究,我们对体外循环的了解仍很有限。

大量的日常工作仍是基于历史惯例。

在许多宣称有良好结果的中心之间仍有许多分歧。

体外循环实际运用方面总原则如下。

1、心肺旁路循环心肺旁路的目的是提供理想的心内修复显露,同时提供充分的灌注和通畅的引流以满足病人新陈代谢的需求。

由于左房和肺静脉难以引流,肺循环转流并体外氧合的方法被采用。

诱导低温可降低新陈代谢的需求,而且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将会有更多优点,例如能将插管从术野中去除而改善显露。

一个心肺转流回路包括动脉和静脉插管,静脉储血罐,氧合器,热交换器和血泵。

对照大多数成人的标准回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体外循环中,必须考虑到其个体的解剖差异,外科的修复和病人的大小。

开放式的回路使得适应性增高并便于观察各个组成部分,但会增加血液的接触面积和预充量。

在不同的中心之间其最后设计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2、体外循环插管升主动脉最常用于动脉灌注插管。

在那些不需要打开右房的手术或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静脉引流可通过右房做单腔插管。

在大多数经右房的手术中,直接经上腔和下腔静脉插管。

然而在处理许多意料之外的解剖异常时,例如,主动脉弓中断需要两个灌注管,一个在升主动脉,一个在降主动脉,分别提供全身的灌注。

下半身灌注的插管也可直接插在降主动脉或者插在未闭的动脉导管中,并在肺动脉上套阻断带,避免血液灌入肺血管床。

如果心脏仍在跳动而且动脉导管开放充分,我们可以仅用一个动脉插管使之降温。

左上腔的静脉回流能够用一根单独的静脉插管,或者它引流到冠状静脉窦也可通过切开的右房持续心内吸引。

婴幼儿可能没有充足的地方插管,只能采用体外循环降温,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修复。

在正常的体外循环期间,通过肺循环回流的血液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存在先天性心脏缺损的病人中,特别是紫绀型先心病,也许存在体肺侧枝。

在体外循环期间可能存在相当大的体循环窃血,导致左心膨胀。

这样的例子包括存在动脉导管未闭,主肺侧枝或是人工分流。

如果可能的话,这些连接应在开始体外循环后立即得到控制并提供充分的左心引流。

低温,低流量或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可以用于这些左心回流多的病人的管理。

插管的大小可以根据预期的流量决定,对于婴幼儿来说选择合适的插管至关重要。

主动脉插管太大会引起左室流出道梗阻;如果太小则会引起动脉管道内压力过高而使插管尖端剪切力增高导致红细胞溶解增加。

管径合适的静脉插管能通过重力提供无阻碍的引流。

真空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在小儿体外循环实践中应用并不广泛,但是用它可以减小插管的尺寸。

插管正确的定位和妥善的固定极为重要。

插管种类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个人喜好。

3、低温和深低温停循环体内没有氧储存而细胞的新陈代谢持续需要氧。

特别是,大脑组织非常容易因缺氧受损。

在常温时,氧的输送取决于流量,红细胞压积和灌注液的氧饱和度。

全麻下最小流量与年龄有关:新生儿120-200ml/kg/min;10kg以下的小儿100-150ml/kg/min;较大的儿童80-120ml/kg/min成人一般需2.4L/mim/m2(Gaynor et al,1996)。

低温被频繁的用于降低新陈代谢率,从而允许减少流量甚至是停循环。

我们不能准确的知道降低多少新陈代谢才能够达到不引起组织缺氧。

特别是在降温过程中组织灌注不均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血液粘滞度的增加也许会进一步影响到微循环的灌注。

据计算,27℃时最低流量为30-35ml/kg,在18℃时为5-30ml/kg(Kern et al,1993)。

在这些流量时所需维持的灌注压仍在争论。

在临床实践中,低温期间流量常减到称之为半流量或1/4流量(约为30ml/kg/min)以改善手术视野。

深低温停循环的理想温度是多少合适难以确定,一般认为维持在14℃-20℃之间(Gillinov et al,1993;Mezrow et al,1994)。

推荐的“安全”的缺血时限为28℃时为11-19分钟,在18℃时为39-65分钟(Greeley et al,1991)。

然而即使在低温期间,大脑的基础代谢需求仍在继续,因此总是存在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