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合集下载

1《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

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

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

《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

(板书)二、检查预习情况1.作者名片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

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3、词的知识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诗。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2.理解《沁园春·雪》中的形象意象的含义;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语言理解能力;4.学习和领会诗歌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2.《沁园春·雪》的背景和写作意图;3.雪的象征意义;4.从字句、词语、句法、意象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沁园春·雪》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2.理解雪的象征意义;3.从字句、词语、句法、意象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简要讲解“雪”的象征意义和意味等学术性知识,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2.分组研究:学生组成小组,分析诗歌中的字句、词语、句法、意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3.课堂讨论: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认识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2.让学生对诗歌进行了解,知晓《沁园春·雪》的背景和意图。

二、学习课文1.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对诗歌进行朗诵;2.教师可讲解诗中难懂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3.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分组研究1.将学生们分为小组,进行字句、词语、句法和意象的分析;2.闭卷自己独立完成对诗歌的分析。

四、交流讨论1.小组介绍自己的分析结果及结论;2.教师帮助学生解答分析过程中的困惑和疑惑;3.总结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思想,以及关注一些从诗歌所描绘的生活中汲取涵养人生的智慧与力量。

五、作业1.撰写有关《沁园春·雪》的小论文;2.检查分析成果。

六、教学评价1.以练习或试卷形式逐一测试;2.学习者进行小组内互评和个人自评;3.教师根据小组和个人表现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沁园春.雪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沁园春.雪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

沁园春.雪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教案:《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了解《沁园春·雪》的背景和作者毛泽东;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写作意图;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诗歌《沁园春·雪》的文本材料;相关注释和解读资料;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对于雪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雪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Step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毛泽东的身份和他创作《沁园春·雪》的背景,包括他在延安时期的生活和政治环境。

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Step 3: 集体阅读(15分钟)请学生集体朗读《沁园春·雪》,帮助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Step 4: 诗歌分析(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小组展示与交流: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整体分析:老师对全班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对诗歌的结构、表达手法和情感进行详细解析。

Step 5: 理解与欣赏(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让学生从个人角度进行诗歌的欣赏,可以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觉得诗歌中的雪象征着什么?诗人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Step 6: 创作活动(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写诗的形式,表达对雪或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Step 7: 总结反思(10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毛泽东作品,了解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宽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初,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军全党的领导地位。

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

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

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

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

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

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设计理念】为了把二十大精神融入语文教学中,将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灌输给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党爱国思想引导,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3、引导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状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3.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呢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雪的诗句。

(过渡语:描写雪的那些诗句都很美,那描写雪的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伟人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雪》,看看他笔下的雪到底有什么震撼人心之处。

)二、诵读本词1. 知识小卡片意象: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知的)意境: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抽象的、虚化的)感情基调: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取向或情感态度。

(悲哀、忧愁、寂寞、深沉、闲适、欢快、喜悦、热烈、奔放、昂扬)2. 诵读指导发音准确清晰:保持清晰的发音和良好的音质。

把握节奏和韵律:将诗歌的句子和词语有机地连接起来。

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准确传达。

3.字词学习1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莽莽(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成吉思汗( hán ) 稍逊风骚( xùn )还看( huán ) 今朝( zhāo )4.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掌握《沁园春雪》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2. 分析《沁园春雪》的诗意表达和艺术特点。

3. 通过学习《沁园春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前准备PPT,包括《沁园春雪》的作者、背景介绍等内容。

3. 多媒体资料和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沁园春雪》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雪》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 2: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15分钟)1. 利用PPT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雪》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批判和表达。

Step 3:诗意表达和艺术特点(20分钟)1. 分析《沁园春雪》的诗意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感情和思考。

2. 讲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点,如意境的营造、形象的描绘等。

Step 4:文学鉴赏(20分钟)1. 分组讨论《沁园春雪》中的经典句子和诗句,学生展示各自的观点和解读。

2. 分析《沁园春雪》的韵律和音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Step 5: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结合学生的讨论和个人理解,总结《沁园春雪》的主题和要点。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Step 6: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感悟,表达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辅助:1. 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音频、视频等资源。

2. PPT,包括作者、背景介绍、诗歌分析等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观点和解读。

3.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表达水平。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二)《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作品之一,是一首热爱家乡长沙、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祖国前途的美好愿景的诗歌。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4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4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6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

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这是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 ) 娆( ) 思汗( )今朝( )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 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 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三、研习新课1、指名板书注音:分外(fèn) 娆(ráo) 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 思汗(hán)2、指名口头解释:惟:只。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1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

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

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xx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沁园春·雪》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毛主席的豪放词佳作,词的上阕,描写了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显示出一代革命领袖伟大的气魄和胸襟。

本单元为诗歌“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原则上以学生自读为主,单元任务为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诗歌。

部编版教材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多层次建构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学习。

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助学系统,帮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思考,在涵咏中品味。

【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技巧,诵读入情,结合注释,独立阅读,把握诗歌意蕴。

2.涵咏品味语言,体会诗歌魅力,品味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领会词中对祖国壮丽山河赞美,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结合注释、旁批理解全词大意,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创设情境有一首词,一经发表,立即引来人们争相传阅,使得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坐卧不安。

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大肆攻击,对其进行文化“围剿”。

据说,国民党甚至还发电全国征词,但无一可以与之匹敌,最终只得悻悻作罢。

这篇大作就是《沁园春·雪》,它的作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首千古绝唱。

环节二:文学常识-了解作者文学常识词:产生于隋唐,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俗称“宋词",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沁园春雪公开课精品教案沁园春雪获奖精品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精品教案沁园春雪获奖精品教案

沁园春雪公开课精品教案沁园春雪获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详细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沁园春雪》;2. 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3. 鉴赏诗词的意象、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 探讨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学会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豪情壮志,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象的把握,艺术手法的鉴赏;2. 教学重点:《沁园春雪》的内容理解,背景和作者简介,表达效果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雪的美。

顺势引入课题《沁园春雪》;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了解诗词背景和作者简介;3. 课堂讲解:教师对《沁园春雪》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词的意象、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交流分享;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诗词进行鉴赏分析,讲解答题技巧;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8. 课堂拓展:推荐相关诗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内容:作者:毛泽东背景:1936年意象:江山、英雄、豪情艺术手法:对比、夸张、拟人表达效果:气势磅礴、意境雄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默写《沁园春雪》;分析《沁园春雪》中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比较《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的异同。

2. 答案:略;意象:江山、英雄、豪情;艺术手法:对比、夸张、拟人;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2024年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2024年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

2024年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沁园春雪获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详细内容包括:全文阅读理解,诗句解析,作者介绍,创作背景,诗词意境的体会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

2. 分析《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词意境的体会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诗句解析,作者情感的理解,诗词的背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发学生对雪的感知,进而导入新课《沁园春雪》。

2. 全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5. 意境体会: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6. 修辞手法讲解: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7. 例题讲解: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讲解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词中的其他例句。

9. 诗词背诵:引导学生背诵《沁园春雪》,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内容:作者:毛泽东创作背景:1936年诗句解析:逐句解析意境体会:雄浑、壮美修辞手法:对偶、排比、设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沁园春雪》。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读后感。

2. 答案:(1)略。

(2)例: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对偶、排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后山川的壮美景象。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诗词意境的体会,加强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一等奖设计

课堂互动(10分钟)
提问与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引
导学生思考
分组讨论:学 生分组讨论问 题,互相交流, 提高合作能力
课堂表演:学 生表演诗歌情 景,增强对诗 歌的理解和记

课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教 师布置课堂练 习,学生完成 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课重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背景、内容和艺术特色 总结课堂内容: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强调课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
教学内容
《沁园春·雪》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毛泽东在1936年冬天的延安创作了这首词,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安家落户,北方革 命形势蓬勃发展,毛泽东怀着必胜的信心,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的简介: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一位伟大的 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中国历史和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改进
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 况:是否达到预 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是否理解和 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是否运用了恰当 的教学方法,是 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课堂氛围的营造: 是否营造了积极、 互动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否能够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效果的评估: 是否通过有效的 评估方式,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反馈,以便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
重点词汇:描述、妖娆、风骚、红装素裹、分外 妖娆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希望大家喜欢!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难点)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重点)【教学准备】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一、亲诗人,导新课1、谈话:(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

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读──思──悟──诵二、忆历史,知背景(同学们想知道_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

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

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

要求:⑴ 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⑴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⑴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

(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引导分析写法。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精选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精选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12篇)引导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经典词牌名,称赞祖国的美好壮丽,也抒发了毛泽东的伟大的抱负及壮志难酬的胸怀。

学习这首词,我们需要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学活动(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

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

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2022年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省级一等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省级一等奖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省级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沁园春·雪》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技巧;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掌握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2. 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描绘的雪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学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分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民族复兴的期盼。

5. 背诵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并默写全诗。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景,尝试运用诗歌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全诗。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描绘雪景的诗歌。

2022年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省级一等奖教案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沁园春·雪》。

2. 多媒体资源: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相关视频、音频资料等。

3.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包括诗歌背景、作者简介、诗歌内容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沁园春雪全国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雪全国一等奖教案

沁园春雪全国一等奖教案沁园春雪全国一等奖教案写作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诗歌,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境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文学情感的体验与表达•诗歌赏析写作教学目标•了解《沁园春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文化情怀•理解并正确解读《沁园春雪》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品味和表达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掌握《沁园春雪》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能够准确解读和理解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课本《沁园春雪》文本•课堂板书•音频或视频资料•小组活动和讨论题目准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频为学生创设沁园春雪的意境,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欣赏(10分钟)•教师朗读《沁园春雪》,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和节奏感。

解读(15分钟)•分析《沁园春雪》中的诗意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审美情怀和文化背景。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沁园春雪》的情感理解和解读。

•设置多个问题并让学生自由探讨,如:你从《沁园春雪》中感受到了哪些情感?你认为《沁园春雪》中哪些意象对你印象最深刻?感悟(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自身的生活和经历中建立与《沁园春雪》的联系,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扩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作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北大才子郭沫若的艺术世界。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赏析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和欣赏《沁园春雪》这首诗,还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怀。

通过诗歌的赏析与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反思和调整•整个教案设计可以更具体,加入更多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水平,可以进行更多的差异化教学和个别辅导。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通用12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学生:不熟悉!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老师介绍写作背景二、自由朗读全文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

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

第1课《沁园春-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沁园春-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沁园春-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是一首描绘北国雪景的词篇,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画卷。

词中以生动的意象、优美的语言,表现了毛泽东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理解较为复杂的文本。

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诗词鉴赏,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毛泽东诗词的理解和鉴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义和内涵,培养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沁园春·雪》,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学习诗词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沁园春·雪》是一篇优美的诗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对美的创造欲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学习《沁园春·雪》,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整体把握词的意象和情感;(2)学习词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培养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2)学习词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与词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置身于词的意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导学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4. 实践教学法:通过诵读、仿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 沁园春-雪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沁园春-雪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沁园春-雪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朗读这首词,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体会诗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信心和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这首词,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预习展示:小组派代表展示作者、写作背景、沁园春相关内容。

1、介绍作者毛泽东(1893 —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气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2、介绍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介绍词牌沁园春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此调以此得名。

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4、读准字音:沁园春(qìn)莽莽(mǎng)略输(shū)红装素裹(guǒ)稍逊(xùn)折腰(zhé)今朝(zhāo)成吉思汗(hán)分外妖娆(ráo)数风流人物(shǔ)稍逊风骚(sāo)三、听读诗词体会魅力1.美读欣赏(多媒体播放视频朗读)2.挑战字词,读准字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中提到的英雄分别有什么功绩?
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汉武帝(建立强盛西汉)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宋朝)、元太祖(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
4.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5.“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写作手法有:
想像、动静结合、实写、虚写、呼应、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全文赏析
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用:承上启下。
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壮丽的山河。下阕:评历史人物,抒诗人的抱负。
美句赏析
1.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课题《沁园春ຫໍສະໝຸດ 》单元第一单元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诧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数”与“看”两个动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巩固练习
风骚fēng sāo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yīdài tiān jiāo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风流fēng liú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主题思想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群众,抒发作者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写作特点
1、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抒情。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分析下阕
1.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前句总括写景,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下文抒情,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2、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
“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巧在表达融合
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描写象征长城、大河、高山、高原时,倾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古代帝王时的惋惜之情,颂扬当代风流人物时的豪迈之情。情景交融。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把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者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此句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赞美”一词在全词中表达情感比较单薄、单一,并且在音韵上不符合本词要求。“折腰”本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之意,且比“赞美”程度更深,更能体现无数英雄为祖国壮丽河山而倾倒之情。
4.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舞”一“驰”,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美丽形象,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
2.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个“欲”和“比”,把群山和高原人格化了,不仅突出了它们之高,更显示了其无畏气概和斗争精神。言近意远,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读准字音
沁qìn园春莽mǎng莽
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红装zhuāng素sù裹guǒ
分fèn外妖娆ráo
稍逊xùn风骚sāo略输shū文采
竞jìng折zhé腰还看今朝zhāo
学习词语
滔滔tāo tāo江水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江水滚滚。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yāo弯腰行礼,这里指倾倒的意思。
2、解题:“沁园春”是什么?“雪”又是什么?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què,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词作代表还有《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1、写作背景
1936年2月,身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的毛泽东看到北国雪景写下一首词,存于箱底,一直秘而不宣。1945年10月,在重庆谈判期间,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发表,轰动了山城重庆,甚至轰动全国。蒋介石因为自己的气势被毛泽东压倒,气急败坏,召集了一大批御用文人,要求他们写出一首词来胜过毛泽东的词。然而,这些御用文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也没有写出来。于是,毛泽东的这首词就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首词就是《沁园春·雪》
雪景,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4.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互文)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5.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望到了什么?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望”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先总写,后分写.
6.“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9.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另:请在课文里标注动静句、想象句)
①“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②“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③“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是什么?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的“略”和“稍”的准确性。
【提示】从词性、词义入手,结合所在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品析】措辞极有分寸,委婉地指出了古代帝王在文治方面的不足。
3.“江山如此多娇”是承上阕来写,用了一个“娇”字,是褒义,是赞扬。那祖国的江山有那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什么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重点
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难点
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
观看
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讲授新课
第一课时
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诧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数”与“看”两个动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雪上加霜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囊萤映雪
阳春白雪报仇雪恨风雪交加傲霜斗雪
白雪皑皑阳春白雪饱经霜雪报仇雪耻
冰天雪地冰天雪窖冰消雪释冰雪严寒
拓展练习
1、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应具备哪些素质?
是具有敏锐头脑和杰出洞察力的人,并且,有挑战一切既有的陈规的勇气的人,是具有伟大领导能力的人,是会巩固一切友谊,宽容所有敌人的人,更是一个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从不言败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我心中堪称“风流人物”。
2、写出与“雪”有关的成语
风花雪月雪中送炭冰雪聪明程门立雪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
7.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8、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的呢?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善于精选字词。
这首词运用字词语非常精炼,而且多用对仗的形式出现,字词准确凝神,充分体现诗词语言的在丰富内涵。如千里与万里,冰封与雪飘,莽莽与滔滔等等,这些字词或者统摄全篇、一线串珠,或者点石成金、境界全出,或者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或者表情达意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