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__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论语》教案教案第一课时《论语》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过程:一、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个平凡的老头儿,除多读了些书、多带了些弟子以外,我看和我们家邻居张大爷、李大爷的面孔差不了多少。

说孔子是个老头儿,决无不敬之意。

正是有了这些普通老头儿的一面,孔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才是一个可以靠近的孔子。

假如能和他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春天邀请他一块儿去河里游泳,然后一块儿躺在岸上晒晒太阳。

只要手头没有急事,这个小老头儿肯定会欣然同行。

二、简介《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习“学而篇七章”其中一则。

(P4第三篇)1、根据拼音读正确:(媒体出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学生自读,正音。

特别对“悌”的读音强调。

2)学生互相读,做到读通顺、读连贯。

3)指名反馈,教师评价。

2、了解大意。

诵读《论语》活动方案

诵读《论语》活动方案

诵读《论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小学生守则,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目的:开展《论语》诵读,旨在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经典诵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论语》人格修养、哲理评价的对答中,体验“仁”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道德思想,完善个人品格。

三、活动主题:诵读《论语》,收获成长
四、活动时间:2016年3月
五、实施方案:
1.宣传发动阶段:(时间:2016年3月上旬)德育处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周一例会、黑板报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学习《论语》的意义。

2. 解读背诵阶段:(时间:2016.
3.11----2016.
4.20)
每周二至周五,午休开始后的10分钟,学生跟广播集体诵读《论语》;学生每人每周完成2页本周诵读《论语》内容的钢笔书写。

3.推进措施:
诵读表演
评比对象:三、四、五、六年级所有班级
评比内容:诵读《论语》,诵读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评比要求:朗读、背诵流利、亲切,普通话标准,服装整齐,态度自然。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评比方式:各班全体学生在“春雷读书”活动前自选时间在各自教室(或其它教室)完成不超过五分钟的诵读表演,由潘老师老师负责拍摄,再邀请评委观看评选。

诵读《论语》活动方案华村小学五年级一班。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5篇

《论语》活动课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_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翻译()2、第二则:吾:日:三:省:为:谋:忠:交:信:传:习:翻译本则()3、第三则:故:知:可:以:为: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翻译本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论语》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 《论语》的选段和相关解读材料。

2. PPT演示或黑板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兴趣。

教师以篇章为单位,进行逐句诵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

教师通过讲解属于教材选段的经典语句,讲解语句的意义、背景和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提供一篇《论语》的摘录,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论语》中的经典情境和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论语》的理念,创作一两句诗词,表达自己对经典思想的理解。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论语》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经典文本。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诵读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论语》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论语》的经典语句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触发,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和乐趣。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例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例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例三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三、整体感知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的理解)①读音论( )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 是知( )也罔( )殆( )而内自省( )也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a.要学生概括这篇*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三篇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诵读主题班会教案1经典诵读主题班会一、设计意图:1、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瑰宝。

我国自古就有对少年儿童进行“诗教”的传统。

可是,我们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以老师的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背诵为主,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效率低下,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探索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拓展古诗词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语文第11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是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要求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有选择地开展活动,针对学到的古诗4首后叫学生分门别类地收集古代的诗歌的要求,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魅力,拓展视野,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三、活动准备: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

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提琴独奏、小组诗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精选教案(优秀8篇)论语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教学重点1.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四、教学难点1.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五、教学过程(1)、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e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2)、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3)、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论语》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论语》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论语》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2.能够正确朗读《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朗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习《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2.感悟《论语》中的思想精华。

三、教学内容:1.《论语》中的经典句子选读。

2.通过朗读和解读经典句子体会其思想内涵。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简单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讨论《论语》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教师给学生分发《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学生自行阅读句子,并思考其含义。

第三步:朗读经典句子1.教师分组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经典句子进行朗读。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集体朗读。

3.学生朗读的同时,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四步:解读经典句子1.教师对每个经典句子进行解读,介绍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第五步:诵读经典句子1.分别给学生分发《论语》中的几个较长的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

2.学生自行朗读和背诵篇章,并进行小组内的对比和分享。

第六步: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点评,评价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水平。

2.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经典句子,进行诵读比赛。

五、教学手段:1.PPT幻灯片演示,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

2.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学生个人朗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水平。

2.教师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能力发展。

3.学生对于经典句子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深度。

小学论语课前吟诵教案

小学论语课前吟诵教案

小学论语课前吟诵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论语课前吟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教学准备:1. 论语原文及翻译材料。

2. 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

3. PPT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论语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经典之一。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论语,是否了解其内容和意义。

步骤二:介绍论语(10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和其思想。

2. 展示一些论语的经典语录,解释其含义,让学生感受其智慧和价值。

步骤三:课前吟诵(15分钟)1. 将论语的经典语录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理解,并准备朗读。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步骤四: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多读论语,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背诵论语的经典语录,并进行朗读比赛。

2. 组织学生进行论语的剧场表演,展示其智慧和思想。

3. 鼓励学生写论语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朗读成果和读后感,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论语原文及翻译材料。

2. PPT或黑板、粉笔。

3. 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前吟诵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到论语的经典语录,培养了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同时,通过朗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含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延伸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论语》名句诵读教案一、活动目的走近孔子,了解《论语》一书,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选诵《论语》片断,为学生进一步诵读《论语》打下基础。

二、活动准备1、《论语》书2、多媒体课件三、活动过程(一)走近孔子1、多媒体出示: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那里汲取智慧。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孔子)2、多媒体出示孔子的画像和简介。

3、读了简介,看着画像,你感到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教育家、思想家、和蔼可亲、博学多才)4、出示《论语》的一段话。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二)诵读《论语》名句1、介绍《论语》,出示《论语》一书。

2、诵读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眠,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归纳学习步骤:(1)读准,读通句子;(2)借助注释理解句意;(3)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4)再次朗读句子。

4、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其他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总结学习《论语》的意义1、孔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以外,还告诉我胶哪些学习的方法?(出示:勤学、多思、好问、虚心、惜时、培养兴趣……)2、总结: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

《孟子》名句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古代认识人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孟子对认识人的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背诵离娄章句上(十四)的名句二、注重朗读第一步,读准: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读准字音。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诵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计一个经典
诵读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
于《论语》经典诵读教案的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帮助学生理解《论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引导学生阅读《论语》
1.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
者孔子的思想影响。

2.分析《论语》的结构,将《论语》分为不同的章节和篇目。

3.带领学生朗读《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体验《论语》的语言魅力。

二、帮助学生理解《论语》
1.介绍《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如孔子的仁爱之道、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等。

2.分析《论语》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用法。

3.解读《论语》中的对话和行动,明确每个对话场景的背景和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故事的含义。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设计一些与《论语》相关的思考问题,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
影响这么深远?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2.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观点和解读《论语》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论语》中的观点,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之道等。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秀的教案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论语》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六年级《论语》诵读教案

六年级《论语》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和作者孔子的生平事迹。

2.学会正确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课文,并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3.通过诵读《论语》中的经典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课文。

2.理解《论语》中的道理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学生分角色逐段进行朗读。

2.解说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解释并与学生对话。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第二步:诵读《论语》课文(15分钟)
教师将经典的《论语》课文分段组织起来,每段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进
行朗读。

学生在朗读前需要先通读一遍自己的段落,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思想。

第三步:学生角色扮演(15分钟)
学生按照角色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中的对话进行再现。

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第四步:课文解读(15分钟)
教师对每一段课文进行解释,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思想。

第五步:课后练习(15分钟)
请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所学课文中的其中一段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向全班展示。

五、教学反思:。

《论语》诵读教案

《论语》诵读教案

《论语》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论语》,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培养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感,提升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领悟《论语》中的智慧,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

2. 选取《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诵读和解析,如“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3. 分析《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如仁爱、忠诚、诚信、中庸之道等。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带领学生诵读《论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解析法:对《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解析,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智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身素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论语》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论语》中经典语句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论语》简介,选取经典语句进行诵读。

2. 第二周:解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儒家思想。

3. 第三周:讨论《论语》中的智慧,分享学习心得。

4. 第四周: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践练习。

5. 第五周:总结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六、教学资源:1. 《论语》原著:提供给学生原著文本,以便于诵读和深入学习。

2. 参考书籍:推荐一些关于《论语》的解读书籍,供学生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与《论语》相关的资料,如讲解视频、文章等。

4. 音频资料:寻找《论语》的诵读音频,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听力学习。

七、教学步骤:1. 准备阶段:让学生预习《论语》原著,了解作者和背景。

2. 诵读阶段:带领学生诵读《论语》,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论语课间操诵读教案

论语课间操诵读教案

论语课间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论语中的经典语录,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背诵论语中的经典语录,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论语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学习论语经典语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然后逐句进行讲解,解释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然后让学生跟读,熟悉语音和语调。

3. 分组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论语经典语录进行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表达出其中的情感和内涵。

4. 整体朗读(15分钟)全班学生进行整体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的朗读准确流畅。

5. 讨论交流(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所学的论语经典语录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论语经典语录的重要性和深刻含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背诵一段论语经典语录,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朗读。

2. 鼓励学生多阅读论语,了解更多的经典语录,并进行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论语中的经典语录,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使之成为学生品格的一部分。

《论语》五则教案

《论语》五则教案

《论语》五则教案教案一:《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

3.掌握《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4.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复印《论语》的相关章节,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3.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如《论语》的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论语》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作品结构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作品结构部分。

2.教师讲解:教师对《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进行阐述,如《论语》与其他文献的异同点等。

Step 4:基本思想与重要观点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互相点拨、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4.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的思想。

Step 5:思维导图制作1.学生操作:学生利用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制作《论语》的思维导图,梳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展示: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

Step 6:小结1.回顾与总结:教师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回顾与总结。

2.拓展任务: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论语》的相关章节,撰写读书心得。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分组进行文本阅读,针对《论语》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2.组织学生进行《论语》的现代释义翻译工作,让学生更能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3.布置学生进行《论语》的个人心得写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案二:《论语》中的人生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观点。

2.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经典诵读《论语》教案教案第一课时《论语》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过程:一、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个平凡的老头儿,除多读了些书、多带了些弟子以外,我看和我们家邻居张大爷、李大爷的面孔差不了多少。

说孔子是个老头儿,决无不敬之意。

正是有了这些普通老头儿的一面,孔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才是一个可以靠近的孔子。

假如能和他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春天邀请他一块儿去河里游泳,然后一块儿躺在岸上晒晒太阳。

只要手头没有急事,这个小老头儿肯定会欣然同行。

二、简介《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习“学而篇七章”其中一则。

(P4第三篇)1、根据拼音读正确:(媒体出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学生自读,正音。

特别对“悌”的读音强调。

2)学生互相读,做到读通顺、读连贯。

3)指名反馈,教师评价。

2、了解大意。

1)指名读大意。

2)提供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3)在理解的含义上诵读。

4)配乐诵读。

四、学习“为政”篇(书P6第二篇)1、媒体出示: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正音,让学生将短文读正确、通顺。

3、理解含义: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

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

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

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解读: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

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

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五、自主学习1、鼓励学生自己分组学习《学而二篇七章》以及《为政篇二章》。

1)集体用不同形式读原文。

2)谈谈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可在书上圈划)2、小组交流自学的成果。

六、布置作业:1、自学P6~14上内容,并诵读。

2、将自己喜欢的一则摘抄下来,制作成小小读书卡。

第二课时一、交流上节课课后作业反馈情况:1、指名学生交流,可展示作业小小读书卡。

2、教师评价。

二、新授《论语》1、继续学习《论语》中《阳货篇四章》。

出示: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正音初读。

2)小组内互助读正确、通顺。

2、学习译文部分,促理解。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补充: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3、反复诵读,促进理解。

三、学习《孟子》1、简介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2、学习书P29《鱼我所欲也》教师导引: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

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拓展:那么究竟什么是“义”呢?孟子作了这样的阐述:“羞恶之心,义也”。

(《告子上》)他在《万章下》中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而“义”还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确之路。

1)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

”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让我们自己来读一读孟子的抉择吧。

2)学生自由读。

3)组内互帮互助将文言文读正确。

4)大组按句交流。

5)教师反馈、评价:3、交流文意。

四、布置作业。

1、自学《孟子》中的其它篇目。

2、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诵读几遍。

1、孟子的主要思想(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

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

“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2、孟母三迁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

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于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

可是这里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

孟母感到这里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于“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

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3、孟母断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第三课时一、简介《孟子》《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1]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二、学习P3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

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

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学生答,教师归纳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文题。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意停顿)3)学生反复诵读,跟录音读,小组赛读,将文言文读熟练。

3、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重点讲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总结升华1、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拓展,鼓励学生了解这些事例或书籍。

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