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分豆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分豆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74cc7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06.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分豆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分豆豆”。
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和探索各种豆豆的分类和分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分类和分配的基本概念,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分类和分配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豆豆(绿豆、黄豆、红豆等)、分类容器、天平、称重器。
学具:小盘子、小勺子、豆豆、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豆豆,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发现豆豆之间的不同。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分类和分配的方法。
(1)分类:将相同类型的豆豆放入同一个容器中。
(2)分配:将一定数量的豆豆平均分配到每个容器中。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豆豆分类和分配的操作。
(2)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豆豆》2. 板书内容:(1)分类:绿豆、黄豆、红豆……(2)分配:每个容器中的豆豆数量相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请将家里的豆豆进行分类,并告诉家长你用的是哪种分类方法。
(2)用豆豆进行分配,使每个容器中的豆豆数量相同,和家长分享你的分配过程。
2. 答案:(1)分类方法:按照豆豆的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2)分配过程:将一定数量的豆豆平均分配到每个容器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关注幼儿在分类和分配方面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探索豆豆的奥秘。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科学《分一半》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科学《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ab1debe976a20029bd642ddd.png)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科学《分
一半》
教学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一半的概念。
2.知道物体一半的相对性。
活动过程: 1、出示熊大与熊二的手指偶引入活动单个物体的等分。
讲述故事《分面包》,请幼儿进行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二等分。
提问:怎么样才是一半?经过幼儿讨论后小结。
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同样大小的两份后的其中的一份。
2、情景导入《救火》,学习一堆物品的一半。
故事森林发生火灾,小猴与小松鼠家马上需要救火。
可是两家一个在左边。
一个在右边,有四辆救火车,熊大和熊二怎么分配车辆进行救援。
(一边两辆)。
3、游戏:继续巩固一堆物体的一半。
熊大熊二分食物。
两个盘子依次出现数量为12、1
4、16、18、20的食物(如:果冻、饼干等),请个别幼儿上前来进行等分。
说说每只熊吃多少。
小结:每只熊吃的多少就是这个物体的一半。
如12块饼干的一半是6.熊大吃6片。
熊二吃6片。
4、熊大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以熊大的口吻对幼儿总结:把物体平均分成相同的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反思:
这节计算活动,我采用现在孩子们最喜欢看的《熊出没》来贯彻整个活动,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想办法,课堂效果极好。
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美中不足的是:我因为时间的原因没有为孩子准备自行操作的环节,无法观察到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掌握并明确了“一半”的概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63f43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切开后的水果》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
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
(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
)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幼儿园中班教案《图形的分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图形的分割》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3424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6.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图形的分割》教学目标1.能够分辨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能够在纸上使用直线将图形分割成相等的部分,对应实际生活中的切割蔬菜、水果等的操作。
3.能够通过分割后的形状判断分割前形状的整体和部分关系。
4.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呈现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分割”。
通过图形分割的实践、思考、交流,让幼儿们逐渐建立起对图形形状、分割方式、部分和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确定教学目标:在教案中,需要确定好教学目标,找到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对幼儿有明确的导向。
2.准备教具:在本课程中,需要准备纸张、颜料、颜色笔、颜色卡片、剪刀、胶水、色带等。
3.建立学习环境:为了使幼儿保持专注,建立一个干净、安静、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积木、玩具比较不同形状,帮助幼儿理解形状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帮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的特点。
2.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将蔬菜、水果等食材切割成相等的部分,尝试让幼儿进行相应的分割练习。
第二步:分组练习1.分组活动,让幼儿自由分组。
2.每个小组分配一些不同形状的卡片或纸张,并提供颜色笔。
3.让幼儿通过手眼协调、剪纸、折纸、用颜色笔画画等方式进行各种形状的创造和分割,鼓励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和尝试。
4.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及时给予幼儿重要的帮助和鼓励。
第三步:归纳总结1.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将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
2.经过幼儿自己的再创造、再设计,不同形状的图形不再是孤立的事物,他们更明确地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清晰化。
第四步:教学反思1.教学的活动与目标配合度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图形的认知。
2.教学设计重点是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幼儿个性化的关心与引导。
3.教学中互动方面要注意,及时地为幼儿提供鼓励和帮助,避免过度干预。
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
![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fa4eed3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e.png)
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一、引言数学是幼儿早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之一。
通过数学教育,幼儿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力、空间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中班阶段,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案设计,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目标设定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我们的数学教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的主要目标如下:1. 帮助幼儿掌握1至10之间的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2. 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分类和归纳能力;3. 激发幼儿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三、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会分一半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 教学资源准备:- 宝贝计数卡片;- 彩色纸和剪刀;- 数学游戏卡片。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概念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分一半”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些寓言故事或情境展示来进行引入。
例如,可以讲一个小狐狸要把食物分给它的两个朋友,但只有一块食物,小狐狸该如何分一半。
第二步:概念讲解通过幼儿提出的问题和讨论,引导幼儿理解“分一半”的概念。
可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一个苹果分成两半、一杯水倒入两个杯子等。
第三步:实际操作练习准备一些宝贝计数卡片,由教师先展示如何把卡片平均分给幼儿,然后让幼儿分给自己旁边的小伙伴一半。
老师可以提问幼儿,如何知道卡片是否分的一半,幼儿可以通过比较卡片的数量、形状和大小来判断。
第四步:游戏练习利用彩色纸和剪刀,制作一些彩色的图形或物品。
然后,将图形或物品分成两半,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哪一半是相同的。
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一些游戏,如找相同的一半、找不同的一半等。
四、教学扩展1. 继续巩固分一半的概念,可以采用更加复杂的例子和情境来进行训练,如一块蛋糕怎样分一半、一束花怎样分一半等。
2. 引导幼儿运用分一半的概念进行解决问题,如“小明有6个水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朋友,每个朋友分到几个水果?”或者“班级里有12个饼干,老师要把它们平均分给每个孩子,每个孩子能分到几个饼干?”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a26b2e3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3.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班阶段,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数学意识,为他们未来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
首先,将数学教案分一半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幼儿的学习。
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相对较低,课程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幼儿的倦怠和无效学习。
将数学教案分一半可以减少幼儿长时间坐着听课造成的疲劳,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数学教案分一半也有助于老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数学教案分一半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幼儿喜欢通过观察、实践和游戏等方式进行学习。
将数学教案分一半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集合概念时,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和选择物品,培养他们对数量和分类的认知能力。
第三,数学教案分一半也有利于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教案分一半可以为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可以将一部分时间用于启蒙科学实验、艺术创作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这样的综合性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四,数学教案分一半也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多次的重复和巩固让其内化。
将数学教案分一半可以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数学活动和练习,巩固他们的数学学习成果。
此外,数学教案分一半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幼儿的学习,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有利于幼儿的整体发展和数学知识的掌握。
幼儿园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c80a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8.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一半、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2.能够用图形、物品、数线模型等形式表达分数的概念;3.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加减法运算;4.学习分享和合作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一半、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2.能够用图形、物品、数线模型等形式表达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1.板书:一半、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2.实物:蛋糕、披萨饼等;3.教具:数线模型。
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蛋糕、披萨饼等实物,让学生对一半、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分数的形式:用数线模型展示不同分数的长度,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些小球或者其他小物品,将它们分成不同的份数,比如一半、三分之一等,然后互相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物的操作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分数的比较:通过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来对学生进行分数的比较运算练习,例如比较 1/2 和 1/3 的大小。
5.分组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进行分数大小比赛,既可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也可以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精神。
6.总结反思: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将其分享给同学。
反思本节课程通过实物、数线模型、小组活动和分组比赛等方式来进行分数概念的讲解和运算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小组活动和分组比赛中肯促进学生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还很小,有些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需要教师重新讲解或者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
另外,在分组比赛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比较激烈的竞争心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和合作。
幼儿园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689075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2.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等分》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等分的意思;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分;3.能够将物品等分成相等的部分。
教学内容等分等分,就是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几份。
如:将一个苹果平均地分成两份,每份吃掉一半,就是把苹果等分成两份。
等分的方式1.将整体分成两份(二等分);2.将整体分成三份(三等分);3.将整体分成四份(四等分);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给孩子们展示一个袋子里有 5 颗糖的情景;2.提问:“如果要将这 5 颗糖平均地分给两个人吃,应该怎么办呢?”第二步:探究1.将一根棍子拿出来,告诉孩子们这是一根整体;2.将棍子平均地分成两份(二等分);3.给孩子们找到一个与棍子长度相等的玩具,将玩具按棍子所分的两份比例放置在桌上;4.让孩子们说一下,玩具被等分成了几份?第三步:拓展1.将一块蛋糕拿出来,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份整体,需要将其分成 4 份;2.让孩子们猜测一下蛋糕需要切几刀能将其分成 4 份;3.展示切成 4 份后的蛋糕,让孩子们看一看每一份是否都是相等的;4.让孩子们说一下,蛋糕被等分成了几份?第四步:总结1.让孩子们将整个学习过程回忆一遍;2.询问孩子们学习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此次授课,孩子们的参与度一直很高,基本上可以做到发言参与或手的动作参与。
但在今天的授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例如在探究环节时,孩子们虽然知道了玩具被等分成了两份,但是依然不肯意把这个“等分”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也说明我的引导还不够恰当。
在今后的授课中,我会更多地加强探究的环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互动来理解概念。
同时,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等分的过程,让孩子们对这个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分割与组合图形》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分割与组合图形》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577cca0b9f3f90f76c61be9.png)
幼儿园中班教案《分割与组合图形》含反思中班教案《分割与组合图形》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尝试运用拼合和分割的方法,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分割与组合图形》含反思教案吧。
教育目标:1、尝试运用拼合和分割的方法,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窗户镂空的房子模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玻璃”,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张人手两张,剪刀,学习包《科学我的图形我来拼》等。
活动过程:一、以“给动物新村安门窗”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前段时间日本发生了地震,把森林里小动物的房子也震倒了。
经过大家的援助,动物新村的房子建好了,不过,窗户还没安装,我们帮它们安装窗户,好吗?”二、幼儿操作,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简单关系。
1、引导幼儿用拼合的方法将一些图形拼合成正方形、长方形。
(1)引导幼儿观察窗户的形状,根据“玻璃“的不同形状用拼合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安装窗户;(2)集中谈话:你用几块什么形状的玻璃安装什么形状的窗户?2、引导幼儿用折叠的方法将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几份。
(1)引导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教师示范讲解折叠分割的方法。
(2)幼儿用折叠的方法将长方形、正方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3)师幼小结:原来的图形比分割后的大,分割后的图形比原来的小。
把分割后的图形拼回来还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三、拼图游戏: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幼儿玩学习包《科学我的图形我来拼》的拼图,在游戏中继续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在活动中玩拼图游戏,让幼儿对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活动反思:1、教师示范分割的方法局限了幼儿分割的多样性。
2、可提供竹刀让幼儿割,线会更直些,割出来的图形会比较一样大。
3、师要引导幼儿不要修掉不直的纸,这样合起来就不是原来的整体了,只要将东西、形状分成几块就可能了。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6926641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7.png)
《分一半》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一半”的概念,能够将物品分成两等份。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一半”的概念,能够将物品分成两等份。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水果、饼干、糖果等食品,剪刀,天平秤,图片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划分为活动区、观察区、操作区。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丢手绢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积极性。
2.引导幼儿相互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主题活动1.导入(1)教师出示水果、饼干、糖果等食品,引发幼儿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食品可以分成两半吗?什么是“一半”?2.探索活动(1)教师将食品分成两半,让幼儿观察、感知“一半”的概念。
(2)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将食品分成两半,体验成功的喜悦。
(3)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分一半的经验。
3.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剪刀,引导幼儿将一张纸剪成两半,观察结果。
(2)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物品可以分成两半吗?试试看。
(3)组织幼儿进行“分一半”比赛,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4.观察活动(2)引导幼儿发现:两半物品的重量是一样的。
(2)教育幼儿学会分享,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
(三)结束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分一半”的游戏,如抢答、猜谜等。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一半呢?”“对,一半就是两个相同大小的部分。
我们来看看这个苹果,如果我把这个苹果切成两半,每一半都一样大,这就是一半。
”“请你试试看,把这个饼干分成两半,注意看看两半是不是一样大。
”“很好,你分得很均匀。
现在,我们再来试试这个糖果,看看你能不能也分成两半。
”二、教学难点补充“小明,你分得很快,但你能帮帮旁边的小红吗?我们一起合作,看看能不能更快完成。
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86d50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a.png)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升
对教案设计与实施的反思
教案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 教学内容要求
教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 解决方法
教案实施效果如何,是否到达 预期目标
教案的改进方向和将来教学的 展望
对自身教学力气的提升与改进
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依据幼儿兴趣和需求,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自身素养: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对将来教学的改进与展望
推广数字化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
加强学科融合,拓宽学生学 问面
增加试验课程,提高学生实 践力气
留意创新力气培育,激发学 生制造力
活动总结与反思
对本次活动的总结与回忆
到达预期目标 幼儿参与度高 缺乏之处:预备不够充分 改进措施:加强备课,增加互动环节
对教案反思的总结与提升
目标达成状况:介绍活动目标是否达 成以及达成程度
度。
幼儿表现及反响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及表现
乐观参与, 热忱高涨
留意力集中, 认真听讲
动手力气强, 宠爱操作
缺乏自信, 需要鼓舞
对幼儿反响的收集与整理
观看幼儿表现,准时记录
总结幼儿反响,分析缘由
制定相应措施,调整教学准备
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 儿成长
对幼儿表现的评估与反思
幼儿是否乐观参与活动 幼儿对新学问的承受程度 幼儿的表现与反响是否到达预期目标 对幼儿表现进展总结与反思,为后续教学供给参考
对将来教学的规划与展望
针对幼儿特点,设计更好玩的教学活动 结合幼儿兴趣,供给更丰富的科学试验材料 提升自身教学力气,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培育幼儿科学素养,为将来学习奠定坚实根底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2c19e7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c.png)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教案:分一半课程名称:科学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一半”的概念。
2.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和语言描述“一半”的概念。
3.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分一半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内容:1.认识“一半”的概念。
2.认识分一半的方法。
3.实践活动:分一半。
教学准备:1.图片、卡片或其他教具,用于展示实物和概念。
2.分一半的实践活动材料:小球、水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描述这些事物的一半是如何样的。
2.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你们能告诉我黄色一半是什么颜色吗?”3.通过类似的引导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半”的概念。
二、讲解和练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分一半,并示范使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分一半的苹果、水果等。
2.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分一半,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练习分一半的方法。
3.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技能。
三、实践活动:分一半(30分钟)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小球,让他们尝试将小球分成两半。
2.教师鼓励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分一半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解和技能。
3.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合作分一半的水果或其他物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复习和评价(10分钟)1.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一半”相关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来评价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概念和能力,如“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2.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一半”的概念和分一半的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ce3670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6.png)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分一半数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班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和基本的数数能力,因此,制定合理的数学教案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中班幼儿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可以将教案分成两个部分,一半时间用于直观的数学体验和操作,而另一半时间用于概念和思维的培养。
一、直观的数学体验和操作(时间分配:一半)1. 数字认知与数数能力培养- 利用教具、图形、图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顺序和数量。
- 运用数量卡片、计数贴纸等教具,帮助幼儿进行实际数数操作,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2. 形状与空间感知-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鼓励幼儿发现不同形状,并引导他们进行分类、比较等操作。
- 利用积木、拼图等教具,让幼儿亲自动手拼搭,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3. 探索与发现- 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如秤砣测量、重量比较等,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数学的奥妙。
-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游戏与竞赛- 通过数学游戏和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 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二、概念和思维的培养(时间分配:一半)1. 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分组、分配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 利用故事、问题等情境,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等。
2. 图形与运算-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图形加减法运算。
- 利用图形拼贴、图案续画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逻辑与推理-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题,如找规律、填数字等,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 创设情境,与幼儿进行对话,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一半天空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一半天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980f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d.png)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一半天空教案教学主题:一半天空——认识分数授课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概念;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分数;3.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认识分数大小关系。
教学内容及步骤:Step 1 热身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游戏等方式,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Step 2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天空的照片、图片或者其他形式引入本次教学主题,并鼓励幼儿谈一谈对天空的认识与感受。
Step 3 认识分数(1)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一个馒头被分为两半,每一半是什么?答:一半。
同理,如果一个水果被分成三份,那么每份就是三分之一。
(2)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一块巧克力,并展示给幼儿看,并说:“假如我们把这块巧克力分为两半,每一半是不是就是一半呢?”。
(3)然后,教师让幼儿们看看自己的手,用手指表示一半,并说出“一半”这个词。
(4)在幼儿已经理解一半的概念后,教师可以继续示范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概念。
Step 4 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分数教师可以将一个巧克力切成若干份,然后让幼儿们自己尝试写出分数。
同时,教师可以跟幼儿们一起谈论写出的分数是否正确,并用简单的语言教授幼儿们如何读写常见的分数(如一半是“1/2”)。
Step 5 分数比较(1)教师可以拿出两个相等的长条形纸片,分别将其分为两个、三个、四个等不同份数。
然后询问幼儿们,哪个纸片上的份数更多,哪一个份数更少?(2)通过多组数据的比较,幼儿们能够逐渐理解不同份数的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总结出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方法,与幼儿们共同积累分数大小的相关经验。
Step 6 结束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了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分数,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了解了分数的基本大小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结合生动的教学实例,让幼儿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2. 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互动形式、了解幼儿的想法与意见,引导幼儿自我发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3. 教师循序渐进为幼儿们呈现了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幼儿们能够形成分数大小关系的思维模式;4.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情感体验,让幼儿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幼儿们的学习成就感和归属感。
分一半中班科学教案
![分一半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fdc8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6.png)
分一半中班科学教案导语:中班阶段是学龄前儿童的重要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以开始接触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中班科学教案,涵盖了儿童感官知觉、自然界、生物识别等内容,旨在帮助您为中班儿童提供丰富的科学学习体验。
1. 教案主题:儿童感官知觉目标:通过感官体验,提高儿童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课程内容:- 视觉感知:展示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引导儿童观察并描述它们。
- 听觉感知:播放不同的声音,例如乐器、动物叫声等,让儿童辨认声音来源。
- 触觉感知:让儿童触摸不同质地的物体,如毛绒、木头等,引导他们描述手感。
教学活动:- 分组探索:将儿童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接触一个感官器官,并观察和描述器官的特点。
- 感官迷宫:设置不同感官体验点,要求儿童按照提示的感官进行体验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教学评估:- 完成任务:要求儿童准确触摸物体并描述手感,在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和声音时进行描述。
2. 教案主题:自然界目标:培养儿童对自然界的兴趣,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课程内容:- 天气变化:观察不同天气的现象,并引导儿童描述天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季节变化:通过图片和实地观察,让儿童了解四季的变化,引导他们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 心灵花园:带领儿童在校园内调查植物和昆虫,观察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活动:- 科学展览:让儿童将自己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植物和昆虫的信息展示出来,进行交流和分享。
- 实地考察:带领儿童到公园或植物园进行真实观察,搜集更多有关自然界的信息。
教学评估:- 创作:鼓励儿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将自己对自然界的认知表达出来。
3. 教案主题:生物识别目标:让儿童学习识别不同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课程内容:- 动物特征: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儿童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如颜色、身体结构和行动方式等。
- 动物分类:教授儿童一些基本的动物分类知识,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科学分一半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科学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0a1325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7.png)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科学分一半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逐步改革,公开课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公开课不仅可以让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
然而,如何设计一堂科学、有趣、生动的公开课,并且在课后加以反思和改进,成为了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面临的挑战。
在公开课教案的设计中,科学教育应占据一半的比例。
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一堂科学公开课,教师需要将幼儿的兴趣与科学知识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充满探索和想象力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公开课的第一部分,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科学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并互动。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们能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除了设计好公开课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教师应对公开课进行仔细的回顾,观察幼儿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和作业,了解他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师还应该收集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意见,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家长们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桥梁,他们对孩子的观察和反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同事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反思和反馈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无论是在公开课的内容设计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当然,在设计幼儿园公开课教案的过程中,除了科学教育,还需要考虑其他学科的内容。
比如,语言、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融合,能够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公开课的设计中,可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分一半
![中班科学教案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45b46f0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a.png)
中班科学教案分一半中班科学教案分一半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发展探究、观察、实验等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中班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提出分一半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中班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中班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培养学前儿童科学意识和科学基本技能至关重要。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认知和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也逐渐增强。
因此,中班科学教学应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为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为什么要分一半的教学方式1. 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的特点:幼儿天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来探索世界。
分一半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 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中班幼儿正处于主动探索的阶段,他们对于科学实验和现象的兴趣浓厚。
将科学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3. 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中班幼儿通过实践来学习,注重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具体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施中班科学教学分一半的教学方式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将科学教学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将科学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 提供丰富的教具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教具和材料,例如显微镜、磁铁、各种实验工具等。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让幼儿深入认识科学现象。
3. 引导探究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昆虫的腿这么细?它们是怎么走路的?”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4. 进行实践操作:在科学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制作水果电池、观察种子发芽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https://img.taocdn.com/s3/m/bda458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e.png)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一半”的概念。
2.能够运用不同的分一半的方法。
3.能够解决与“分一半”有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分一半”的概念。
2.运用不同的分一半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解决与“分一半”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案PPT、计算器、班级物品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一半’,你们知道什么是‘分一半’吗?”2. 学生回答。
3. 教师解释:“‘分一半’就是将一个物体、一份事物等分成两等份的意思。
”4. 老师拿出一些班级物品,例如苹果、饼干等,将其分为两等份,让学生找出“分一半”的特点。
二、理解概念(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示意图,向学生解释“分一半”的概念。
2. 教师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一半”,例如:将一块蛋糕分为两半,将一根铅笔分为两半等。
3. 学生自行尝试将班级物品分为两等份,理解“分一半”的方法。
三、不同的分一半方法(20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不同的“分一半”方法,例如:画线分一半,对折分一半,等分线分一半等。
2. 教师示范不同的“分一半”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操作,掌握不同的分一半方法。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一半”方法进行计算。
2. 学生个别或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拓展问题,教师进行辅导。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分一半的概念和方法,强化记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出示作业内容,布置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可以理解并灵活运用“分一半”的概念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分一半”概念的理解。
同时,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拓展思维。
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5daf2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8.png)
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分一半教案反思1活动准备:1.视频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1.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含反思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分一半》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萌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分一半》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准备:
1.视频
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萌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
同时,想想两个问题: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
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三、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一半,读音yībàn,汉语词语,意思是一物分作二等份中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