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需要全面学习生物与医药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

此外,还需要学习科研方法和实验技术。

2. 科研实践:研究生期间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工作,积累科研实践经验。

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己提出研究课题,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3. 学术交流:研究生期间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讨论,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4. 论文撰写:研究生期间需要完成一篇硕士论文,涵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并撰写论文。

5. 学位申请:完成所有学业要求后,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位,需要通过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考试。

通常需要提交学位论文、相关材料和答辩报告等。

此外,一些学校还可能要求研究生参与教学工作,如指导本科生实验课程或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以上是一般的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同学校
和专业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具体培养方案需参考每个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规定。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世纪生物学专业从事教案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努力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能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案、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植物学()①作物生理生态以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的应用基础理论及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中原经济区循环农业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作物节水节肥与均衡增产、持续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农田污染减控关键技术研究等,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作物生长生理研究。

②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以四大怀药等豫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离体保存、基因分析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脱毒快繁及产业化、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③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化学调控以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对我省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进行花期调控、植物生长物质的筛选与优化,同时对我省主要园林观赏花卉和药食兼用花卉品种进行品种改良。

④药用植物学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植物细胞分化与药用成分产生的关系,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保护利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遗传背景分析等研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的细胞生物学与有关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与严谨学风,遵纪守法,具有团结合作、勇于追求真理与献身于科学研究及教育事业的精神;掌握坚实宽厚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进展趋势,熟悉本学科有关领域的前沿动态,熟练地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有关领域中做出制造性的成果;能熟练地运用至少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心理素养与体魄。

二、研究方向信号传导;细胞免疫;肿瘤生物学治疗;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工程(生物技术与细胞培养)。

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的工作及发表论文的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务必在SCI源杂志发表(含同意)一篇研究论文或者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同意)二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七、必读与选读书目1、宋今丹主编,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章静波,林建银,杨恬,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中国协与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科学出版社,19984、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19985、刘良式等,植物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976、李宝健,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进展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7、T.A.布朗,基因组,科学出版社,20028、A.D.Baxevanis, B.F.F.Ouellette,生物信息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Bruce Alberts,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s,200210、W atson JD,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199311、R obert F,Weaver. Molecular biology. McGraw-Hill,200212、David M. Hillis et al. Molecular Systematics,199613、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200214、Science15、Nature16、Cell17、Gene18、PNAS U.S.A19、EMBO Journal20、Nucleic Acid Res21、the Plant Cell22、Journal of Cell Biology23、Journal of Cell Science24、Tissue Antigen25、Journal of Immunology26、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技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大学教学工作和生命科学领域中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如疾病诊断,药物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二、修业年限修业年限原则上为3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毕业年限的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同意和学校批准可以提前毕业,申请学位。

在特出情况下,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和学院同意和学校批准也可以延长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1.神经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内容为老年痴呆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2.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内容为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四、课程设置五、攻读学位学分要求硕士学位应修满的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要≥50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者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补修上一层次专业的主干课程,补修学分≥6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要求,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院系安排。

硕士生培养计划由导师根据专业要求确定,一经确定不得修改,学位课程成绩≥75分获得相应学分,其它课程成绩≥60分获得学分。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注重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科和导师要严格把关,以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按照国家对硕士生的要求,硕士生课题研究时间≥1年,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万字。

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按照《郑州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以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为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暨南大学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0)一、学科方向1、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71009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3、071007 遗传学Genetics4、071006 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5、071004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6、0710Z2 生物医药Biomedicine7、0710Z1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Marine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8、071002 动物学Zoology9、071011 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10、071008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 Biology11、071005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12、071003 生理学Physiology二、学制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根据情况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5年。

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4年。

如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硕士生和导师提前3个月提出延期申请,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2-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6-12学分。

非学位课程可跨方向选修。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五、学位论文与申请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要求1.学位论文工作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行按照制定培养计划——>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四步骤进行。

1.1培养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在入学后的6-8周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初步设计学位论文的内容与进度安排等,网上填写暨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第一学期10月底之前网上提交,同时提交纸质版原件至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学科点、导师、学生各留一份复印件。

研究生申请毕业时,学科点将按培养计划进行审核,以确定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1.2论文开题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进行毕业论文开题,开题时间在入学后第三个学期。

生物学动物医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动物医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32
硕士根据所在学科选修1门课程。
2163101
兽医微生物学
1
48
2162305
动物组织胚胎学
1
48
补修课
2162303
动物生理学
0
48
硕士根据所在学科补修3门课程。
2042103
动物生物化学
0
48
3163103
兽医免疫学
0
56
1162301
动物解剖学
0
48
培养环节及时间安排
培养环节
学分
时间安排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0
课程学习计划入学后1个月内制定完毕;论文工作计划应尽早完毕
2.论文开题
2
第3学期结束前完毕
3.其他规定
=8学分
716
分子生物学
2
32

必修
716
细胞生物学
2
32

必修
716
发育生物学
2
32

必修
7163002
动物细胞培养
2
32

必修
选修课学分
≥13
学术交流=2学分
6350001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2

入学语种非英语旳硕士生必选
7161001
学术交流(含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
2
必选
716
动物生殖内分泌学
2
32
研究方向
1.动物生理学,2.分子神经生物学,3.动物克隆与转基因动物培育。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与学分规定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课时
开课学期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能从事生物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生物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环节。

公共课包括英语、政治、教育原理、心理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涵盖生物学各分支,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专业方向课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如生物教育、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实践环节则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教育研究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然后,教学方法。

我们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再来说说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需在教育实习中,了解生物学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期间,学生要深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育调查和研究,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生物学教育动态,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出国访学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好了,咖啡喝完了,方案也完成了。

希望这份“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能够为生物学教育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注意事项:一想到注意事项,脑海里就浮现出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是课程学习的压力,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太多,难以消化。

生物学硕士培养方案

生物学硕士培养方案

生物学硕士培养方案《生物学硕士培养方案指南》嘿,小伙伴们!今天咱就来聊聊生物学硕士培养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生物学,那可是个神奇又充满奥秘的领域呀!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生物学硕士,那可得下一番功夫。

首先呢,课程学习那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一堆堆的知识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你面前跳来跳去,你得把它们都抓住,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可别小瞧了这些课程,它们就像是盖房子的基石,没有它们,后面的路可不好走。

然后就是实验啦!生物学的实验那可太有意思了。

你可能会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和各种仪器、试剂打交道。

有时候可能会失败,哎呀,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小怪兽打败了一样。

但是别灰心呀,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多尝试几次,说不定就成功了呢!说不定你能在显微镜下发现一个新的小世界,那感觉,啧啧,倍儿棒!还有呀,参加学术交流也很重要呢!去听听那些大佬们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就像给自己的大脑来了一场豪华的盛宴。

说不定还能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探讨生物学的奥秘,那多有意思呀!说到研究课题,那可得好好选。

就像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一样,得合自己的心意。

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在研究的过程中才会有动力,有激情。

不然,每天面对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课题,那得多痛苦呀!当然啦,导师也很关键哦!一个好的导师就像一盏明灯,能照亮你前进的道路。

他们会给你指导,给你建议,帮你解决遇到的问题。

所以呀,选导师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导师。

在这一路的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累,很想放弃。

但是想想自己的梦想,想想自己对生物学的热爱,咬咬牙,坚持下去。

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当你爬到山顶,看到那美丽的风景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咱生物学硕士可不能只是书呆子哦,还得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技术,说不定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呢!总之呢,生物学硕士培养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你有决心,有毅力,有对生物学的热爱,就一定能走得稳稳当当,收获满满的成果!加油吧,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在生物学的海洋里畅游!。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二、专业课程设置:
1.生物化学基础:系统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大分子结构和
功能;
2.分子生物学基础:全面了解细胞分子结构和功能,深入学习分子生
物学的核心内容;
3.蛋白质与酶学: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以及酶的催化原理和机制;
4.细胞信号转导:深入研究细胞内外信号传递机制,了解细胞信号转
导通路的调控;
5.基因表达调控:掌握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了解转录、翻译和修饰
等过程;
6.分子遗传学:学习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变异和遗传
传递规律;
7.生物信息学:了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基因组学和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8.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培养实
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研究生科研实践:
1.科研素养培养:学习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2.课题选择和论文写作: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3.实验室实践:参与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积累实验操作经验和数据处理能力;
4.学术交流和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5.学科竞赛和学术论坛: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论坛,锻炼自己的表达和辩论能力。

四、质量评价标准:
1.课程考核:参加课程期末考试,获得合格成绩;。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任务
1.培养具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
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具备独立开展科研项目能力
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
3.培养具备科学精神、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具备
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生物医学、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领域从事生
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1.基础课程:高级生物化学、高级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导论等;
2.专业课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基因组学与遗传学、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免疫学、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等;
3.学术研究课程:科研前沿讨论、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科研伦理与
学术规范等;
4.选修课程:依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导师的指导,选择一定数量的选
修课程;
5.实践环节:实验室实训、科研项目实践、学术会议报告等。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
1.导师制:每位研究生有一位指导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
2.课程学习:学生在前期完成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扎实的理
论基础;
3.科研导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4.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室实训、科研项目实践和学术会议报告等
环节,提高实验技能和学术交流能力;。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扎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自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二级学科各专业及研究方向1. 植物学2. 动物学3. 微生物学4. 遗传学5. 发育生物学6. 细胞生物学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 海洋生物学9. 生物物理学三、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予提前毕业,特别优秀者可提出申请,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文、且在SCI源刊上以独立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者,硕士论文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人以上指导小组预答辩,推荐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方可向学校申请。

四、培养方式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进入到实验室后,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

2.本学科鼓励开展硕士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工作,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3. 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完成。

五、应修总学分数与课程设置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0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生物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看法。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她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生物学一级学科设置。

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等。

植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为人类服务。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分布的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的利用等。

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前沿。

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具有独立承担细胞生物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能力。

2、能正确使用计算机,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植物染色体结构与功能:以植物染色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结构及物质组成,染色体的运动、染色体的功能等方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各类变异对遗传传递、重组、表达与调控的作用和影响。

2植物细胞与细胞周期调控:将细胞结构、细胞生理生化方法与基因工程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植物的遗传本质和遗传规律、细胞增殖与调控、代谢与生长等。

3、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利用各种显微成像(超微、激光共聚焦)和分子遗传学等技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各种植物细胞信号(细胞分裂素,Ca2+等)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起的各种作用,以及植物细胞生理以及植物感受各种逆境胁迫的信号转导机制,揭示环境信号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4、植物细胞工程:本方向主要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特别是植物胚和胚乳发育机制,重要植物的组织培养。

将植物细胞培养、细胞诱变育种、细胞遗传操作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遗传育种相结合,培育林木和花卉的新品种(新材料),建立相关新技术。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

累计在学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论文工作为主。

四、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2学分实践性环节)。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

硕士生32学分中,学位课约占57%左右,非学位(即选修课)约占43%左右(包括实践环节)。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生物学硕士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生物学二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01植物学071002动物学071003生理学071005微生物学071006神经生物学071007遗传学071008发育生物学071009细胞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21生物信息学0710Z2生物工程0710Z1生物统计制订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基础医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参与)培养方案版本号:湘雅”医学教育的发展而成长,湘雅医学院的生物学教学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建校之初的医学预科,1946年湘雅医学院即建立了生物化学科。

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学科在我国医学专门人才2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卢惠霖、夏家辉、任邦哲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培养了以张友尚、刘德培、刘斯奇、黄承汉为代表的一大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本学科点分别于1977和1981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3个ESI学科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1%。

学科拥有“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利用,致病基因克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医学中开创了“医学遗传科”,引领了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高尚的科研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2.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

4.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神经生物学:神经损伤与修复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3. 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和胶质细胞生物学4. 遗传学:遗传与疾病5. 动物学:实验动物培育与疾病动物模型6. 植物学:植物遗传学与环境生物学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

承担原工作单位工作量超过1/3以上的定向、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原因休学的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三类。

学位课程分为全校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四类。

学位课程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

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单独记学分。

补修科目由研究生在本科或其他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需要选择。

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补修大学主干课程不得少于2门。

各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每学分一般对应18学时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学分,外语课、实验课的学分数均按课内学时数的1/2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 生物学二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21生物信息学0710Z2 生物工程0710Z1 生物统计制订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基础医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参与)培养方案版本号:2016版一、学科概况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等的科学。

中南大学生物学学科伴随着“百年湘雅”医学教育的发展而成长,湘雅医学院的生物学教学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建校之初的医学预科,1946 年湘雅医学院即建立了生物化学科。

在10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学科在我国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卢惠霖、夏家辉、任邦哲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培养了以张友尚、刘德培、刘斯奇、黄承汉为代表的一大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本学科点分别于1977 和1981 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3个ESI 学科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1%。

学科拥有“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利用,致病基因克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医学中开创了“医学遗传科”,引领了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本学科将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生物医学创新、创业人才;紧跟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地区经济,在医学遗传学、造血干细胞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应用研究;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生物学学科,为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服务。

二、研究方向(一)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及代码(二)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1. 人类疾病的遗传学机制:收集和保藏人类重大遗传疾病资源(DNA、外周血永生细胞株、皮肤细胞、iPSCs 等),利用这些资源开展遗传疾病病因学分析。

在分子、细胞、模式生物水平系统开展了人类重大遗传疾病(如帕金森病、孤独症、神经性耳聋等)的病理机制研究。

2. 临床遗传学研究:(1)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综合技术体系研究,建立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临床规范;(2)遗传病无创产前诊断新技术开发及临床适用性研究,建立基于新一代测序与生物信息技术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体系;(3)生殖细胞基因组结构变异的特征研究。

3. 自体化靶向基因治疗研究:证明人rRNA基因区为高效安全的外源基因停泊位点,借助靶向核酸酶,采取rRNA区基因定点整合和原位基因编辑两种策略,利用病人特异性iPSCs 开展自体化靶向基因治疗研究。

4. 造血干细胞发育调控研究:研究红系发育过程中大量扩增、分化、脱核等关键事件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建立低价高效的体外红系分化体系,最大程度上实现体外红细胞生产。

5. 医用生物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综合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发肿瘤、感染疾病以及严重致残、致愚遗传疾病的诊断新技术,并且实现临床推广和应用。

6.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人参皂苷等名贵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以及海洋微生物活性多肽为先导化合物,开发高活性抗肿瘤、抗心血管以及抗衰老相关疾病的候选药物分子;利用现代酶学技术,开发低值蛋白质的高效利用。

三、培养目标(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学术素养硕士生是为本学科与社会发展而培养的专门人才,应系统掌握生物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并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理论探索或应用研究领域中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了解生物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2. 学术道德硕士生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

在研究工作中应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立论依据充分,推论逻辑严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生命伦理等。

科学论文或学术会议上发布的结果应该是所做研究工作的真实反映,硕士生应能对他人的成果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的标示。

杜绝任何剽窃他人成果、捏造歪曲数据、有意提供误导性推论等不当学术行为。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1. 获取知识的能力硕士生应有能力获得在生物学的某一领域开展研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信息知识及外语水平,并有能力对已经产生的知识进行利用和扩充,不断增强自己在研究论文内容之外的科研兴趣、锻炼指导他人的能力。

2. 科学研究能力硕士生应在某一专门的生物科学领域方面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为解决某一科学问题而设计和实施需要进行的实验,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批判性评价。

具体包括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实验技术,如了解相关技术的原理、实验中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试剂的选择使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对实验中的质量控制有良好的理解,如在实验方案中设置有效的对照与重复,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等:并对所获实验结果及其意义进行合理的分析与适当的评价。

3. 实践能力硕士生应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应具有较好的社交能力,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能了解社会需求,主动参加社会实践以积累工作经验。

4. 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应具备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包括条理清楚地演讲、写作、符合逻辑的辩论。

硕士生应定期进行文献报告、研究进展汇报,积极参与文献讨论会、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各种学术活动,作口头发言或以墙报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5. 其他能力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个人的贡献,更需要集体的努力,硕士生应具有团队精神,发展与同事平等相待,相互交流,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硕士生学制为3-5年。

五、培养方式1.实行指导教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培养工作制,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小组成员应协助导师把好各个培养环节的质量关。

2.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学课程、查阅文献、科研训练、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

3.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应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规范培养过程淘汰机制,通过培养环节考核和学年考核,严格考核筛选,不合格者予以重新考核或淘汰。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2.课程设置七、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是所有硕士生(含在职)的必修环节。

硕士生完成以下3条参与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要求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总共6学分:1)在学期间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并记录,导师考核合格者获4学分。

2)应参加不少于12次的一级与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

每次讨论会和学术活动后须写出小结,并及时填写“硕士参加学术活动记录”,经会议组织者签字或盖章后自己留存,在申请答辩前交院(系、所)研究生管理部门记2学分。

八、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生必须进行文献查阅、科研设计、实验技术、论文写作等各项科研训练,由系所组织实施和考核。

“社会实践”是所有全日制硕士生的必修环节。

由研工部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

九、学年总结与考核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院系所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和实践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和筛选依据,对考核不合格者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学籍处理。

十、学位论文工作1.论文选题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应在第一学年内确定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在查阅相当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

硕士生不得晚于第三学期期中作公开的选题报告,应查阅足够的外文文献资料,开题时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选题未获通过者,可在6个月内补作一次。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生物学硕士生要求在读期间至少须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累计不低于1分。

论文按JCR分区,Ⅰ区计6分,Ⅱ区计3分,Ⅲ区计1分;论文类型要求是论著,必须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并且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不超过2人)论文各计0.5篇。

分值减半。

3.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按照《中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条例》(中大研字〔2009〕7号)执行。

学位论文写作应执行《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4.论文评审、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全部培养环节考核,按学校和二级培养单位的规定程序完成学位论文评审,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核,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全日制研究生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可授予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附:1.本学科研究生须研读的主要参考书目肿瘤所主要参考书目:1)《癌症基础卷》,科学出版社,2012,ISBN 978-7-03-033695-8。

主译:李桂源、向娟娟、武明花。

2)《现代肿瘤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1,ISBN 978-7-03-029994-9。

主编:李桂源。

3)《肿瘤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主编:曾益新。

4)《The Biology of Cancer》第2版:Garland Science出版社,2013,ISBN 978-0-8153-4219-9。

主编:Robert A. Weinberg。

遗传学参考书目:1)夏家辉主编,医学遗传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月2)邬玲仟,张学主编,医学遗传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5月3)左伋主编,医学遗传学(第6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4)陈竺主编,医学遗传学(第3版),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5月5)贲亚琍,张新明,张子波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科学出版社, 2013年3月6)贺林,马端,段涛主编,临床遗传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5月生物化学参考书目:1)陈执中编著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分析技术及其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英)斯塔基等著,基因组学:核心实验方法,科学出版社,20123)Gregory A Petsko & Dagmar Ringe, Primers in Biology-Protein Structure andFunction, New Science Press Ltd., 2004.4)Trudy McKee, James R. McKee, Biochemistry: An Introduction, 2nd ed. (科学出版社/McGraw-Hill), 2000.5)Garrett & Grisham, Biochemistry, 3rd ed., 高教出版社(影印版)/Harcourt, 2004.分子生物学参考书目:1)胡维新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2)胡维新主编.临床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刘静主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54)张惠展、欧阳立明、叶江主编.基因工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MR. Green, J Sambrook 著.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4版). 科学出版社. 20136)杨金水主编.基因组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王建祥主编.血液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细胞生物学参考书目:1)《医学免疫学》(第三版)曹雪涛、何维,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8月2)《植物系统分类学:综合理论及方法》,古尔恰兰·辛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胡正海主编. 植物解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田惠桥,朱学艺,科学出版社,20125)《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左伋,刘艳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年5月6)《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 刘艳平,项荣,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生殖所学科研究生须研读的主要参考书目:1)《发育生物学》张红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人类生殖与生殖工程》卢惠霖、卢光琇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3)《简明干细胞生物学》章静波、刘星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4)《遗传学与您的临床实践》美)L.M.法恩曼等著,卢光琇,李麓芸译生理学参考书:1)齐普斯(美),贾莱夫(美)著,郭继鸿,李学斌译. 心脏电生理:从细胞到临床(第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2)李东野,张延斌. 心脏形态与功能学基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3)孙秀泓,罗自强. 肺的非呼吸功能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郑劲平. 肺功能学——基础与临床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5)王建军. 生理科学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6) 6. 李国彰. 神经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 《临床血栓病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8)陈小章、王子栋.《外分泌生理学》科学出版社,20129)Hall JE.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2th edition.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10)朱妙章等主编.心血管生理学与临床,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神经生物学参考书:1)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5th Editionby Eric R. Kandel (Editor), James H. Schwartz (Editor), Thomas M. Jessell (Editor),2)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the Mind,Fourth Edition,3)by Michael Gazzaniga微生物学参考书:1)黄文林主编. 分子病毒学,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