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 第二讲 人-车-路基本特性 PPT

合集下载

交通特性课件

交通特性课件
(1)夜间视力随 着照度的增大而增 大, 注意夜间行人消 失现象。
(2)黄昏时间对 驾驶员最为不利。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3)明(暗)适应:由暗(明 )处到明(暗)处, 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交通特性
应用举例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4)眩光: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 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包括4个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 (1)感知:对刺激的认识和了解; (2)识别:对刺激的辨别和解释; (3)判断: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决策; (4)反应:由决策引起的肢体反应。
交通特性
事故次数与反应时间长短的关系
某一月的事故次数 0~1次组 2~3次组 4~7次组 8~9次组
10~12次组 13~17次组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夜间视力:
夜间驾驶员的辨认距离
物体颜色
白黑红灰绿
发现颜色距离 82.5 42.5 67.8 66.3 67.3
确认某物体距离 42.9 18.8 47.2 36.4 36.4
断定其移动方向 19.0 9.6 24.0 17.0 17.8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力与亮度有关
防治方法
交通特性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视野:眼球注意一点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也有动 视野与静视野之分,动视野比静视野越宽15度。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止时视野范围最大(设标 志牌等的依据),车速越高视野越小,但前方注意 点越远; —与颜色有关(绿色视野最小,红色较大,兰色更 大,白色最大); —视野与视力密切相关:最佳视力、清晰视力视锥 角10度范围内,标志、信号设在此范围内)
平均制动反应时间(S) 0.57 0.70 0.72 0.86 0.86 0.89

1交通工程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交通特性 PPT课件

1交通工程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交通特性 PPT课件
(二)自行车交通特性
1. 自行车的基本特性 2.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1. 路网密度 2. 道路结构 3. 道路线形 4. 道路网布局
典型公路网布局形式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与性能
放射形路网一般用于中心城市与外围郊区、周围城镇 间的交通联系,对于发挥大城市的经济、政治、科技、 文化、信息中心作用,促进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 射和影响有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周围城镇之间联系 不便
1. 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 年代末)
2. 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 初~70年代初)
3. 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 初~90年代初)
4. 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年代 中期开始)
§1-4 我国的交通工程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我国的交通现状
(2)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①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数据收集、处理和建模技术的研究; ②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客、货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③区域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及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和通道布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⑤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⑥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江苏省高速公路日 平均交通量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断面1 断面2 断面3 断面4 断面5 断面6 断面7 断面8 断面9 断面10 断面11 断面12 断面13 断面14 断面15 断面16 断面17 断面18
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⑧停车场需求(机动车与自行车)预测规划设计理论与方

交通特性-PPT课件精选全文

交通特性-PPT课件精选全文
✓ 30HV :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第 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叫做30HV。
✓ 选择30HV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理由 : 30HV较稳定,且30HV/AADT稳定 在0.11—0.15之间;交通量超过30HV的数量为29个,所占比例仅为0.33%, 很小;若选择向左移动,交通量急剧增大,道路建设的规模加大,但交通 拥挤的时间却减少不多;若选择向右移动,那么交通量减少不多,即道路 建设的规模减少不多,但交通拥挤的时间却大大增加了。
❖运行速度:运行速度是指车辆行驶某一路程与全部运行时间(包括行驶时间, 装卸货、上下客等有效时间)之比。
❖临界速度:又称作是最佳速度,是指道路的理论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时的车速。 ❖设计速度: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具有中等驾驶水平 的驾驶员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速度 。
§2.5 行车速度特性
§2.1 人的交通特性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行人、乘客和驾驶员,其中最主要的是驾驶员。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驾驶员视觉特性 ➢视力 ➢视野 ➢色彩感觉 ❖驾驶员反应特性 (简单反应、复杂反应) ❖驾驶员的个体特性(年龄、性别、气质差异) ❖驾驶员的疲劳特性
➢心境
➢街景
§2.2 车辆的交通特性
不同的车辆占用的道路空间不同,不同的车辆对道路上其它车辆的 影响也不一样。
❖车辆的外观尺寸(标准车为小客车) ❖汽车的动力性能
➢最高速度: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超车加速时间 ➢最大爬坡能力:用最大爬坡度来表示
§2.1 人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交通特性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乘客的秘密心理空间

《人车路交通特性》课件

《人车路交通特性》课件
《人车路交通特性》
# 人车路交通特性 可以通过研究人、车和路的交互作用来理解交通系统的特性和运行规律,进 而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
概述
1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定义
人车路交通特性指的是人、车和路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交通行为和运行规律。
2
影响人车路交通特性的因素
人、车和路的交通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人口密度、道路状况、交通设施、交通 控制等。
不同的调控措施对交通特性产生不同的影 响,需要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
结束语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重要性
理解人车路交通特性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价值。
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启示
在解决人车路交通特性中的矛盾和挑战中,需要 思考可持续、智能和绿色的交通发展模式。
路的交通特性
道路类型对交通特性的影响
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受到道路等级、车道宽度和道路标线等因素的影响。
交通设施对交通特性的影响
交通设施如红绿灯、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等直接影响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的车辆数量,影响交通的畅通程度。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矛盾和协调关系
3
人车路交通特性的互动关系
人、车和路之间存在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 率和效果。
人的交通特性
步行特性
步行是最基本的出行方式, 受到人口密度、道路条件 和行人设施的影响。
骑行特性
骑行可以提高出行效率和 环境友好程度,但受到车 辆类型和道路条件的限制。
公共交通特性
公共交通的特性包括车辆 运行频率、票价、舒适度 等,它是城市交通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采用顺畅连续的线形、宽阔的带弧形的边沟、平缓的边坡等都会 有助于道路美化和增加交通安全。
坐车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为此,路线的布设应考虑到 美学要求,应尽量利用名胜古迹、自然景物组成优美的道路交通 环境,使乘客在旅途中能观赏风光,感到心旷神怡。
乘客在长途旅行中会产生了解沿途情况的心情。如沿途经过哪些 地方,各有什么特点,前方到达哪个车站,已走了旅途的多少里 程,距目的地还有多远等等。因此,沿路应设立一些指示标志和 里程碑,以解旅客悬念。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错觉:错觉是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车道上画V形线 错觉的用处:
道路变窄,视觉减速
3、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即驾驶员对于一个特定的刺激产生感知并对 它作出反应,是驾驶员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包括4个性质不同的心理活动: (1)感知:对刺激的认识和了解; (2)识别:对刺激的辨别和解释; (3)判断:对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决策; (4)反应:由决策引起的肢体反应。
不准确,动作灵敏度低;心理方面,注意力 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急噪等 (任何疲劳皆同) 兴奋的影响因素:酗酒、争吵、斗殴及外界 的强烈刺激等 兴奋后的表现: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生高, 注意力不集中等
饮酒与驾驶
捷克斯洛伐克的莫斯试验表明:
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为0.03%-0.09%时, 其事故的发生率比不饮酒者增加7倍,当酒精 浓度为0.1%-0.14%是,事故率为不饮酒的 32倍,当酒精浓度为0.15%时,事故率竟增 加128倍。

三、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标
最高车速: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 的最高行驶速度。
D f
最快的车:福特SSCUltimateAero 437km/h

交通工程学课件[1]

交通工程学课件[1]
值;而区间平均车速是对较长路段内,不同地点上的所有车辆在同一时刻的地点速度的平均 值。
2.3.4 车速变化的影响因素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交通密度
■ 定义: ■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
2.4 交通密度特性
■ 临界密度: ■交通量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车流密度。
车头间距和车头时距
2.4 交通密度特性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外注意到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之一,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 2、反应操作过程 ■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 4、驾驶疲劳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远近等的能力





2.1.1 人的交通特性
乘客交通特征
■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出于某种目的而出行; ■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等;
■乘车反应 ■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及车厢环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会导致
乘客的不同反应; ■社会影响 ■纠纷、劳动效率、乘客对公用事业的不满等
2.1.1 人的交通特性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 区间平均车速 ■ 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平均值。
2.3.3 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 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的区别 ■相同点:两种平均车速都是对地点车速的平均。 ■不同点:时间平均车速是在一个固定断面上,是对不同时刻通过的所有车辆速度的平均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 第2章 交通特性

• •


彩色路面
发热电缆融雪系统
小结
• 人、车、路及环境交通特性(了解)
• 人、车、路及环境的协调(了解)
§2-2 交通量特性
本节内容
• 交通量定义及时空分布 • 设计小时交通量 • 红线、绿线、蓝线和紫线的概念(补充)
2.2.1 交通量的定义
• 交通量(traffic volume)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
• 行人交通特性基本参数 • 行人过街行为特征
–距离短、速度慢; –绿色、占用交通资源少; –通达性强; –依个人意志选择路线与位置; –群体效应。
2.1.3. 车辆的交通特性
• 机动车的分类
–汽车(Motor Vehic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 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可用于:载运人员和/ 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其它 特殊用途,如急救、殡仪等。
是乘客、行人、道理维护管理人员等 ;
车:大、中、小型客、货车、常规公交车、BRT车辆以及轨 道车辆等; 路:人与车的载体,空间网状结构; 环境:外界影响与力量总和。
2.1.1 驾驶员交通特性
图2-1 驾驶员驾驶反应行为模式
• 驾驶员交通特性
–驾驶员驾驶反应模式 –驾驶员生理基础
• 人眼在驾驶中的作用
• 道路的功能
–道路功能是指道路能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 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公路的分类与分级 国道
按其重要性 和使用性质
省道
高速 一级
按技术标准
县道
专用公路
二级 三级 四级
• 道路的功能 • 道路的分类与分级

第二章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第二章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制动反应时间: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采取措施到
制动器生效的时间。 制动距离:从踏制动板开始到汽车停止为止车辆 所行驶的距离,不包括驾驶员的知觉—反应距离。 安全停车距离=制动距离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距离
2.制动性能

制动性能的稳定性:
热稳定性:制动器温度升高后仍能保持。 水稳定性:不因制动器浸水而使制动性能减退。
导致驾驶疲劳的原因: 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7.饮酒与驾驶
饮酒对人的影响 饮酒对驾驶机能的影响 酒后开车所产生事故的特点 饮酒鉴别:

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
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 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饮酒驾车,80毫克以上 认定为醉酒驾车。

5.注意

注意:对即将出现的交通情况产生方向性意 识。
无意注意:人对周围事物无自觉地预先未加关心
的注意。 有意注意:自觉地、有预定目的地、需要付出一 定努力的注意。
6.驾驶疲劳

驾驶疲劳:驾驶员连续驾驶车辆后引起生理、 心理机能下降和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
一般性疲劳与过度疲劳 身体疲劳与精神疲劳 一次性疲劳、积蓄疲劳和慢性疲劳
接近角
返回
三、汽车的主要特性
1.动力性能 最高速度:在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 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行 驶速度。 加速能力:汽车在行驶中迅速增加行驶速度 的能力,常用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表示。 爬坡能力:汽车满载时用Ⅰ挡在良好路面上 的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行驶方程式
第二章 人、车辆、 道路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 人的交通特性 第二节 车辆的交通特性 第三节 道路的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 第二讲 人-车-路基本特性 PPT

交通工程学 第二讲 人-车-路基本特性 PPT

由汽 车性 能和 路面 状况决 定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个性
驾驶人的个性:驾驶人的心理特征。 情绪,个性特征;
驾驶人个性分类 谨慎 稳健型 冲动型 进攻型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
选择的基本行为:影响交通需求的量、时间和空 间分布
交通出行与否的选择; 目的地选择; 交通方式的选择(选择汽车时); 交通路径的选择; 出行时刻选择;
静止 3.6
1 9岁
21
24 32 7.2 10.8 14.4 (km/h) 速度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时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分动视野和静视野。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视野范围最大,车速越高视野越小 ,但前方注意点越远;
境、街景、交通状况、生活区域等; 交通特征:行人速度(1.0~1.3/s)、行人空间
(0.9~2.5m2 /人) 、行人注意力 步行距离:可接受距离(一般越短越好)
行人心理因素: 过街等待时间、使用过街人行横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年龄
性别 出行 目的 文化 素养
心境
街景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 1.0~1.3m/s之间,儿童的步 行速度随机性较大,老年 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远近等的能力
分为静视力,动视力;
随着速度提高而降低;
与驾驶人的年龄等生理条件 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驾驶人学驾驶年龄限制的 依据);
视力与亮度有关(眩目,光 亮由暗到亮或由亮到暗有一 个适应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学基础 Traffic
Engineering
第二讲 人车路基本交通特性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1.为什么要研究交通特性? 2.一般包括哪些特性? 3.这些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 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 的前提和基础。
@各要素的自身特性; @各要素间相关特性。
内容提要
交通系统各要素特性及要素之间相关特性 2.1 三要素(人、车、路)基本特性 2.2 交通量基本特性 2.3 行车速度特性 2.4 密度特征
道路交通三要素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人: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 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
能忍受出行时间 45 35 85
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建议
城市人口/万人
>100
100~50
50~25
<25
时耗/min
45
35
30
25
一. 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
行人交通特征
2.1.1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交通流特性: 步行速度、步行速度与密度基本关系等;
行人交通特征及其基本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出行目的、文化素养、心
静止 3.6
1 9岁
21
24 32 7.2 10.8 14.4 (km/h) 速度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时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分动视野和静视野。
与车速大小有关,静视野范围最大,车速越高视野越小 ,但前方注意点越远;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远近等的能力
分为静视力,动视力;
随着速度提高而降低;
与驾驶人的年龄等生理条件 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 (驾驶人学驾驶年龄限制的 依据);
视力与亮度有关(眩目,光 亮由暗到亮或由亮到暗有一 个适应过程)
动视 力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反应特性
减 速 度
(G)
制 动 要 求
知觉-反 应时间 0.4s
脚上 脚 动 制 紧动
从开 移 踏 动 急开
油始 动 板 生 制始
门运 到 上 效
踏动 制

踏 下制 动
抬脚 时间时间时间
0.2s 0.1s
后走 时间
走过 的固 定时 间
取决于人 由人的操作能力和 的操作能力 汽车制动性能决定
影响出行选择的要素:综合效用,如时间、费用 、体力消耗、舒适度、欲望等;嗜好
一. 人的交通特性 ——乘客
1. 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同;
2. 乘车反应 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容忍时间不同
出行目的 就业 购物 游憩
理想出行时间 10 10 10
不计较出行时间 25 30 30
由汽 车性 能和 路面 状况决 定
2.1.1人的交通特性驾驶Fra bibliotek基本特征——个性
驾驶人的个性:驾驶人的心理特征。 情绪,个性特征;
驾驶人个性分类 谨慎 稳健型 冲动型 进攻型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
选择的基本行为:影响交通需求的量、时间和空 间分布
交通出行与否的选择; 目的地选择; 交通方式的选择(选择汽车时); 交通路径的选择; 出行时刻选择;
行人注意力
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注 意根据环境高速步伐和视线, 儿童喜欢任意穿梭
工作、事务性出行,步行 速度较快,生活性出行较 慢
心情闲遐时速度正常,心 情紧张、烦恼时速度较快
街景丰富时速度放慢,单 调时速度加快
个人空间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求 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受教育程度高的一人一般要求高, 为自己,也为别人。反之,则要求 低,也不太顾及他人 心情闲遐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心 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要求较 大 街景丰富时个人空间小,单调时个 人空间大
境、街景、交通状况、生活区域等; 交通特征:行人速度(1.0~1.3/s)、行人空间
(0.9~2.5m2 /人) 、行人注意力 步行距离:可接受距离(一般越短越好)
行人心理因素: 过街等待时间、使用过街人行横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年龄
性别 出行 目的 文化 素养
心境
街景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 1.0~1.3m/s之间,儿童的步 行速度随机性较大,老年 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交通语言的基本元素之一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反应特性
反应:由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道路及其 环境(线形、宽度、路面质量、交叉口及交通流状况及标 志、信号等)影响驾驶人的反应。
刺激信息 早显信息——有提前量信息,驾驶人易判断 突显信息——外界信息来之突然、易出事故 微弱信息——刺激信息量小,易造成判断错误 先兆信息——有先兆,驾驶人易察觉 潜伏信息——不易直观察觉,易造成判断错误 反应时间 知觉-反应;判断;操作;制动器产生作用;
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 路:道路网(密度、等级、布局),道路
线形、道路结构等。
交通系统中人的组成
2.1.1人的交通特性
出行者:驾驶人、骑车人、乘车人及步行 者等,交通需求的产生本源;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者:决定着交通系 统的科学性与适应性,受到理念、知识与 科技水平的影响;
交通系统的决策者:影响着交通的政策与 法规以及系统的走向
与颜色有关(绿色最小,红色较大,蓝色更大,白色最 大);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2.1.1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色彩感觉: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 黄色——有最高的明亮度; 绿色——温柔、平静,有安全感 蓝色——寒冷感,使人镇静。
(标志、信号设置的依据)
驾驶人基本特征
2.1.1人的交通特性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映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 外注意到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 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2、反应操作过程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4、驾驶疲劳
2.1.1人的交通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