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总结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潜伏感染
病毒随被感染细胞周期复制,S期仅复制一 次,分裂并产生子代个体。
表达EBNAs、LMPs基因,前者尤其EBNA2 与病毒复制及细胞永生有关,后者尤其 LMP1是潜在致癌基因,与细胞增殖和生长 调控有关。
Straathof KC,Bollard CM,Rooney CM,et al.Immunotherapy for EBV associated cancers in children.Oncologist,2003,8(1):83-98
编码约100个基因,其中编码壳抗原(VCA)、 早期抗原(EA)、核抗原(EBNA)的基因 尤为重要。
感染方式:潜伏感染、裂解复制感染
裂解复制感染
阻断感染细胞正常周期,持续S期状态,病 毒大量复制,VCA、EA充分表达并抗体产生, EBV特异性杀伤T细胞生成并破坏被感染细 胞,致使EBNA1暴露,并于恢复期产生抗体。 同时T淋巴细胞活化释放各种炎性因子破坏组 织产生各种合并症。
急性感染
传单
T细胞产生抗EBV感染的B细胞的免疫反应是 各种临床症状的基础。
本质为自限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外周血异 淋多数是细胞毒T细胞。
机体通过各种途径杀伤病毒但不能完全消灭, EBV可在B中长期潜伏。
传单 — 临床表现
潜伏期4-7周 发热(89 %) 、咽炎(78 %) 、颈部淋巴结肿大
EBV 血液病中心 杨双
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率占世界人口90%以上 初次感染多发生于年幼儿,可无任何临床表
现。但在少数儿童尤其年长儿和年轻人可发 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AHS、重症 传单 部分携带者于多年后可出现一系列EBV相关 疾病:CAEBV、EBVAHS、多种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点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发病机制
患者被EBV 感染后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出现失控性的淋巴组织和细胞增生。
该病是由SH2D1A 突变造成,该基因位于X 染色体长臂(xq25)
SH2D1A
其编码的蛋白含128 个氨基酸,一个SH2 结构域, 一个短的C 末端,,命名为表面信号淋巴细胞激活 分子相关蛋白(SLAM- ass ociated protein SAP) ,
3.EA-IgA(早期抗原) 疾病急性期可出现, 3-5周高峰后逐渐消失
4.NA-IgG(核心抗原) 出现于发病后4~6周, 阳性的效价亦较低,但 可持续终生。如发现该 抗体,则提示感染实际 早已存在。
EB病毒抗体判断
EBNA-IgG(+)
CA-IgG(+),EA-IgA(+)/CA-IgM(+)
化验回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淋巴为主,异淋8% CD系列:CD4 31.9%(42-51),CD8 39.9%(12-28)
CD4 /CD8 0.7(1.1-2),NK细胞比例正常 骨髓:可见异淋3.5%,余尚可 EBV抗体四项:VCA-IgG(+),IgM(+),EA-IgM
(-),NA-IgG(+) EBV-DNA 1.1×107拷贝/ml
实验室检查
凝血功能:在疾病活动期可有PT、APTT延长,
FIB下降
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下降 生化:LDH升高
噬血的诊断标准
依据HLH-2004 方案,以下8 条有5 条符合即可诊断 ①发热 ②脾脏增大 ③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90 g/ L ,
血小板<100×109/ L ,中性粒细胞< 1. 0×109/ L 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 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⑤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血现象 ⑥N K 细胞活力降低或缺乏 ⑦血清铁蛋白≥500 mg/ L ⑧可溶性CD25(SIL - 2R) ≥2400 U/ ml
EB病毒感染疾病研究报告
EB病毒感染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EB病毒感染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食欲减退疾病介绍:什么是EB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是怎么回事?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更为重要的是,EBV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一)发病原因EBV呈球形,直径180~200NM,基因组为DNA,属于疱疹病毒属,电镜下其形态结构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EBV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V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EB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需在非洲淋巴瘤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分离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二)发病机制EBV进入机体有3种不同途径:一是EBV感染人类B淋巴细胞并增生,渗入感染细胞;二是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到染色体内;三是EBV能被灭活后重新产生感染性,按原有方式再感染细胞或者病毒传入到另一个个体,EBV最初复制部位是口咽部,在B淋巴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症状体征:EB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EB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潜伏期约4~7周,感染可涉及到全身的各个器官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病恢复期较长,一般需2~4周。
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皮肤病
Epstein-Barr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皮肤病Epstcin-Barr(EB)病毒是人疱疹病毒4型,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期,其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Btlrki仗淋巴瘤等发病相关。
近年来相继发现EB病毒感染也与一些皮肤病的发病相关,如结外N图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onoda1N/T-ce11lymphoma,llasa1type)、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Lltalleous panni-cLllitis-lkeT-cel1~mphoma,SPTCL)、牛痘样水疱病(hydroa Ⅶccinifomc,HV)等。
1 EB病毒的致肿瘤性EB病毒属疱疹病毒γ亚科,为双链DNA病毒。
其在细胞内有两种存在方式,即以线性DNA分子形式在一定部位插入细胞染色体DNA中,称为整合,这种方式常见于裂解性感染期;或以环状病毒DNA 游离于细胞DNA之外,成为游离体,这种方式主要见于潜伏性感染期。
EB病毒潜伏性膜蛋自(LMP-1)是一种致肿瘤蛋白,有很强的多态性,可转化B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LMPˉ1还可上调Bc1-2,后者有保护肿瘤免疫逃逸细胞凋亡的功能。
EB病毒的一些基因产物可以直接干预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使被感染的细胞不被识别和清除。
EB病毒BCRF1基因与编码人类自细胞介素△0(IL-10)的基因有80%的同源性,可抑制γ干扰素的分泌、抑制T淋巴细胞增生。
在恶性肿瘤中,EB病毒可直接生成病毒IL-10或通过LMP-1上调细胞IL-10的合成和功能,而IL-10可下调人类白细胞抗原lHLA)I类抗原的表达,抑制Tc细胞的识别、杀伤功能团。
EB病毒BHRF1基因与人类Bc1-2原癌基因有部分同源性,BHRF1基因产物也可使B淋巴细胞逃逸细胞凋亡;另外,BHRF1还可促使EB病毒裂解期感染的细胞增生,增强它们对病毒转化的敏感性。
2 EB病毒感染正常人群中EB病毒感染非常常见。
大多数情况下,EB病毒的原发感染并无临床症状,但少数患者的原发感染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标准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EBV)是⼀种双链 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亚科,⼈感染EBV后建⽴终⾝潜伏感染,⼈群感染率超过 90%。
EBV是⼀种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与⿐咽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的发⽣密切相关。
IM诊断标准:以第7版《实⽤⼉科学》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外周⾎象和⾎清学检查确诊。
伴多脏器功能损害的IM病例为重症IM。
⽬前对重症IM诊断⽆统⼀标准,有研究认为伴有⾄少2个系统受累即可诊断为重症IM。
有以下临床特征时⾼度重视:(1)持续⾼热(>1周),肝脾明显肿⼤;(2)外周⾎象2系或3系显著下降,但未达到EBV-HLH标准;(3)转氨酶显著异常,尤其是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增⾼;(4)呼吸和吞咽困难,并发胸腔积液、肺炎等;(5)⼼电图异常,⼼肌炎。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诊断标准:(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IM表现,即发热、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全⾎细胞减少、视⽹膜炎、间质性肺炎、⽜痘样⽔疱及蚊⾍过敏等症状持续 3 个⽉以上。
(2)EBV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证据如满⾜下述标准中的1条或1条以上:①⾎清EBV抗体滴度异常增⾼,包括抗VCA-IgG≥1:640 或抗EA-IgG≥1:160, VCA/EA-IgA 阳性;②在感染组织或外周⾎中检测出 EBER-1 阳性细胞;③外周⾎ PBMC 中 EBV-DNA ⽔平⾼于 102.5 拷贝/g DNA;④受累组织中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1免疫组化染⾊阳性;⑤ Southern 杂交在组织或外周⾎中检测出EBV-DNA。
(3)排除上述临床表现系由其他已知疾病所致。
EBV 相关噬⾎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的诊断:(1)HLH 诊断标准依据HLH-2004⽅案,即符合以下8 项中的 5 项可诊断 HLH:①发热;②脾脏增⼤;③外周⾎⾄少两系减少(⾎红蛋⽩<90 g/L、⾎⼩板<100 × 109/L、中性粒细胞<110 ×109/L);④⾼⽢油三酯⾎症和(或)低纤维蛋⽩原⾎症;⑤⾻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现象;⑥NK细胞活⼒降低或缺乏;⑦⾎清铁蛋⽩≥500 mg/L;⑧可溶性CD25(SIL-2R)≥2400 U/mL。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In fect ious Diseases Treatment and Research Center,302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Epstein-Barr virus(EBV)may establish a latent infection of B lymphocytes,interfering witll immune regulation, st imulating cell pmliferat 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causing cancers.EBV infecfions are very common.The diseases related to EBV infections ar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hemophagocytie syndrome,chr onic active EBV in fection,X-linked lymph pr oliferative disease, nas 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lymphoma etc.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s the most frequent clinical type related to EBV in fection, ’vitIl best prognosis. [Key wordsl Epstein-Barr vir us;vir us diseases;in fection;B-lymphocyte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lymphopr oliferative disorders
EB病毒感染的特殊表现.
有无其它的诊断?
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相关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征?
病例—2.
1岁3月,男童 急性起病,病史2周 主要表现:发热、双眼睑浮肿、腹胀、皮疹 查体:充血性皮疹,双侧颈部可触及直径约1.5cm
大小的淋巴结,眼睑水肿,咽充血,扁桃体Ⅱ度 肿大,未见分泌物,右下肺呼吸音低,心音有力, 律齐,腹膨隆,触软,肝肋下3.5cm,质韧,脾肋 下及边,余(-)
化验回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淋巴为主,异淋8% CD系列:CD4 31.9%(42-51),CD8 39.9%(12-28)
CD4 /CD8 0.7(1.1-2),NK细胞比例正常 骨髓:可见异淋3.5%,余尚可 EBV抗体四项:VCA-IgG(+),IgM(+),EA-IgM
(-),NA-IgG(+) EBV-DNA 1.1×107拷贝/ml
EB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儿科五病区 李向峰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Burkitt’s 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
疱疹病毒γ亚科,外层有囊膜,囊膜内是核衣壳,它 是20面体,有160个壳粒, 最内层为大分子的双链DNA
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入院后的检查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轻度升高,淋巴为主,异淋13% PCT:<0.5ng/ml CD系列:CD4 29.3%(42-51),CD8 55%(12-28)
CD4/CD8 0.5(1.1-2),NK细胞比例正常 骨髓:粒系统成熟分叶阶段细胞百分比减低;成熟淋巴细胞变形明显;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EBV-DNA) EBV抗体四项的判断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临床上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EBV-DNA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对6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65例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6.2%),淋巴结炎16例(占24.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占10.8%),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8例(占12.3%),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占6.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占3.1%),病毒性脑炎3例(占4.6%),病毒性心肌炎3例(占4.6%),川崎病2例(占 3.1%),过敏性紫癜2例(占3.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占1.5%)。
结论小儿EB感染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网状内皮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做相应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关键词EBV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时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多系统引起相关疾病。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5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EB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在我科住院诊断为EB病毒感染患儿共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6个月2例,6个月~3岁29例,3~7岁25例,7岁9例)。
1.2 方法EB病毒检测是选用多聚酶链技术(PGR)荧光半定量法,测得结果EBV-DNA>103拷贝/ml为阳性。
2 结果2.1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与年龄分布见表1。
2.2 各系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2.2.1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17例,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8例,均有发热、咳嗽、咽部充血,年龄越小,体征越明显。
而患肺炎者同其他病毒性肺炎一样,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表现呈间质性肺炎样改变。
2.2.2 循环系统病毒性心肌炎3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及相关疾病诊断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并探讨EBV感染临床多样性机制。
方法对本院经PCR法测定EBV-DNA阳性的121例EBV感染患儿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依次为发热(87.6%)、咳嗽(47.9%)、咽痛(15.7%)、眼睑浮肿(8.3%)、淋巴结肿大(6.7%)、皮疹(5.8%)、肉眼血尿(5.8%)、惊厥(4.5%)、腹痛(4.5%)、腹泻(2.5%),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样,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4.5%),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过敏性紫癜(6.7%)、单纯性血尿(4.1%)、腹泻病(3.3%)、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2.5%)、川崎病(2.5%)、肾炎(1.6%)、口腔炎(1.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各1例(各占0.8%)。
结论儿童EBV感染起病症状多种,临床表现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师应综合分析,及早做EBV-DNA检查才能做到早期、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标签:EB病毒;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非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现将我科121例EB 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EB病毒感染患儿121例,其中男69例,女52例,男女比例1.33︰1;年龄1月~15岁。
1.2方法选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方法检测,EBV-DNA>1000IU为阳性。
2结果2.1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表1,2)2.2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表3)3治疗及转归所有确诊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治疗7d,5mg/(kg·次),Qd治疗7d,总疗程14d。
EB 病毒感染相关皮肤疾病研究进展2023
EB 病毒感染相关皮肤疾病研究进展2023中国儿童中的EB 病毒原发感染发生的非常早,大约80%的儿童1岁以前血清EB 病毒衣壳抗原(VCA) 抗体已经阳性。
大多数情况下,EB 病毒的原发感染并无临床症状,少数患者的原发感染表现为急性裂解性感染,病毒大量复制,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原发感染后,约10%的外周血B 淋巴细胞被感染;经过人体有效的免疫反应,大多数感染细胞被清除,最终极少量 B 淋巴细胞携带病毒、并持续终身,形成潜伏感染。
部分原发感染者,由于多种因素,不能进入潜伏感染状态,病毒仍持续复制,EB 病毒VCA-IgM、IgG 抗体持续升高,且不产生EBNA-IgG 抗体,外周血病毒载量升高,并表现出持续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称为慢性活动性EB 病毒(CAEBV) 感染。
在EB 病毒潜伏感染相关的肿瘤性疾病(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现,一些裂解期感染的基因(如BARF1、BZLF2、BALF1、BHRF1) 促使EB 病毒的活化和再复制。
EB 病毒进入细胞之后可激活PI3K/Akt 通路,而该通路的激活进一步促进了EB 病毒的再活化、复制,导致与活化相关的基因BRLF 的过度表达。
对EB 病毒相关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研究发现,PI3K/Akt 通路被激活,从而导致淋巴组织持续增殖,而PI3K 抑制剂及下游mTOR 受体抑制剂已经在临床研究中用于治疗此类疾病。
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约3%~15%的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躯干、颜面弥漫分布米粒大小红色斑疹,呈典型的麻疹样发疹。
IM 通常预后良好,一般在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后2~4周内症状可缓解。
IM 的诊断应注意:低龄婴幼儿VCA-IgM 抗体可持续阴性,不应因为该检测阴性而否定临床症状典型的IM; 无临床症状、仅实验室VCA-IgM 抗体阳性,不应盲目诊断IM, 因为EB 病毒原发感染非常常见,而大多数原发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仅少数人发展为IM。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皮肤疾病徐子刚
Epstein-Barr 病毒感染 及其相关性皮肤疾病•北京儿童医院•徐子刚1•EB 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期,病毒终身潜伏于B 淋巴细胞•裂解性感染:大量繁殖、复制 ,伴全身病毒感染症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潜伏性感染:存在于细胞之中,但不繁殖、不复制,多无全身病毒感染症状–各型恶性肿瘤 (BL, NPC, HD, NK/T 淋巴瘤 et al.)2EBV 致病特点•致肿瘤病毒•终身潜伏,可转化B 淋巴细胞(永生化,immortalization)•转化的B 淋巴细胞可持续产生单克隆抗体3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8岁女孩,面部肿物6个月,发热5个月•6个月前鼻翼米粒大小丘疹→结节,瘙痒,抓破→抗炎治疗无效,出现发热→面部肿胀、局部溃烂→曲霉感染→抗真菌治疗效果不明显→入院时肝肋下4cm ,脾肋下4cm •皮损特点:–鼻腔或鼻部皮肤肿物、结节增大,溃烂 –局部真菌感染•WBC 1700/mm 3, RBC 300万/mm 3,Hb8.5g/dL , Plt 8.5万/ mm 3•预后:1年后死亡4Circular form of the EBV genome (latent infection)Linear form of the EBV genome (lytic infection)Clonality analysis of EBV terminal repeats (RT)5Clonality analysis of EBV-related NK/Tcell lymphoma•Southern blothybridization using a digoxigenin labelled Xho -1 probedemonstrated a single band corresponding to EBV BamHI-digested fragment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EBV terminal repeats.EBV-TRB95.8 P N Pt.24.0 ►(kbp) 6•致死型中线肉芽肿,鼻腔NHL•亚洲人种多见,侵袭性发展,死亡率高,儿童亦有发生•发病部位:–鼻腔为第一发病部位(nasal lymphoma)–鼻外受累器官多为皮肤(nasal-type lymphoma)–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7 •病理表现可侵犯血管,表现血管中心性坏死•肿瘤细胞多为NK细胞•免疫组化–阳性:CD2、CD56、CD3(胞浆)、TIA-1–阴性:CD3(表面)8•TCR基因重组–阴性:NK细胞淋巴瘤–阳性:NK样T细胞淋巴瘤•与EBV潜伏感染关系密切–患者血清VCA-IgG 可增高–肿瘤细胞中有EBV-DNA–EBER原位杂交阳性–但无CAEBV症状9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好发中青年,儿童亦有,最小5个月•多见四肢,可累及躯干、面部•主要为皮下斑块、结节,可有坏死、溃疡•可出现嗜血细胞综合征1013例儿童SPTCL临床分析•男8例,女5例,发病年龄5m~ 10yrs•皮损分布四肢最常见,其次面部、躯干•8例发热,11例肝脾肿大,2例腹水或胸腔积液,1例严重脱发•皮肤外器官均无肿瘤•4例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HPS)•5/13例(38.5%)SPTCL皮损原位杂交EBER阳性•10/13随访:存活5例,死亡5例,4/5死于HPS11 12牛痘样水疱病(HV)•本病自幼开始发病,多见于2~3岁的男童。
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分析
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分析孟帅;刘群【期刊名称】《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25)3【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疾病.方法:对43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依次为发热20例(占46.5%)、咳嗽8例(占18.5%)、眼睑浮肿4例(占9.3%)、皮疹3例(占7.0%)、咽痛2例(占4.7%)、颈部包块2例(占4.7%)、腹痛2例(占4.7%)、跛行1例(占2.3%)、乏力1例(占2.3%).EB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9例(占44.2%),上呼吸道感染5例(占11.8%)、肺炎3例(占7.0%)、支气管炎2例(占4.7%)、颈淋巴结炎2例(占4.7%)、肠系膜淋巴结炎、胃炎、肠炎、肝脓肿、肾炎、急性良性肌炎、心肌炎、结膜炎、川畸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镜下血尿、药物性皮疹各1例(各占2.3%).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多种,临床表现多样,可侵犯身体系统多个,临床医生需对病例综合分析,适时作相关检查才能做到诊断准确及时,治疗合理有效.【总页数】2页(P203-204)【作者】孟帅;刘群【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17;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相关文献】1.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相关疾病谱分析 [J], 李中跃;楼金玕;陈洁2.小儿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其相关性疾病分析 [J], 汪洪姣;陈益平3.儿童EB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分析 [J], 王瑜;乔文兴;葛卓黎4.儿童EB病毒感染首发症状及相关疾病谱分析 [J], 李中跃;楼金玗;陈洁5.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相关性疾病分析 [J], 王小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B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口腔白癍、X染色体相关淋巴增生综合 征
肿瘤性疾病:
Burkitta淋巴瘤、霍奇金病、鼻咽癌
其它疾病:
与免疫功效受损相关平滑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湿 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特发性血 小板降低性紫癜、多发性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第2页
致病机制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造 成病毒血症,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
因B淋巴细胞表面有C3受体,与EBV受体相同,故EBV 主要感染B细胞,造成B细胞表面抗原改变,继而引 发T细胞防御反应,形成细胞毒性效应细胞(CTL) 而直接破坏感染EBVB细胞。
这种具杀伤能力CTL——异型淋巴细胞
EB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21页
EB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22页
第13页
诊疗标准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年出版)诊疗标准
①同时出现发烧、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 5×109/L,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10%或总数高于1×109/L ③血清EBV-VCA-IgM阳性 ④CD4/CD8百分比下降
———————————————————————————
EB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7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定义与流行病学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是EB病毒感染所致一个急性传染性疾病
2.世界上90%以上成人体内携带EBV 3.在儿童中,EBV感染含有地域差异,亚洲和其它发展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摘要: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择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PCR法测定EB病毒DNA。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
结果131例中,≤7岁103例(78.6%)。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依次为发热95例(72.5%)、咳嗽46例(35.1%)、咽痛42例(32.1%)、皮疹21例(16.0%)、淋巴结肿大13例(9.9%)、眼睑浮肿9例(6.9%)、腹痛8例(6.1%)、腹泻3例(2.3%)、精神萎靡2例(1.5%),精神恍惚、恶心呕吐各1例。
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76例(58.0%),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19.1%)。
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起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检测EB病毒DNA及EB病毒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前言因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临床表现多样,而且早期症状轻、体征少,以其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病初即有多脏器受累,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早期病例更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现就目前国内外病EB病毒感染临床检验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31例,男83例,女48例;所有病例符合EB病毒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
1.2方法(1)EB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检测,EB病毒抗体5项采用欧蒙实验诊断公司生产的抗EB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生物薄片试剂检测,为间接免疫荧光法。
(2)EB病毒DNA检测:用PCR检测,荧光半定量法,EB病毒DNA>500拷贝数/ml为阳性。
2、结果2.1流行特点131例中,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多发,年龄:<1岁7例,1~岁42例,3~岁54例,7-14岁28例,中位年龄5.3岁;≤7岁儿童103例(78.6%)。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EB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该病毒是Epstein-Barr病毒的简称。
EB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EB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尤为常见,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EB病毒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一、临床特征
1. 发热: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发热,热度一般在38℃左右,并伴有头痛、咳嗽、喉痛、鼻塞等感冒症状。
2. 口腔症状:EB病毒感染还会引发口腔炎症状,包括咽、扁桃体、牙龈等部位的疼痛、肿胀和红斑。
3. 淋巴结肿大:EB病毒感染后,患儿常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EB病毒感染后的淋巴结呈现为无痛性、弹性质地,有活动性,大小多为0.5-2.0cm。
4. 肝脾肿大:部分EB病毒感染患儿可能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肝脾检查可查到肝脾肿大,不发生升高。
5. 皮疹:EB病毒感染后,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皮疹,呈现为病毒性全身疹。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 血常规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常常具有白细胞增高,伴有单核细胞的增加。
血小板数正常,红细胞计数可降低。
2. 血清学检查:EB病毒感染患儿的血清学检查是一种诊断EB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EB病毒感染后,在血清学检查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包括EB病毒核抗原抗体和EB病毒早抗原抗体。
3. EB病毒DNA检测:EB病毒DNA检测可在EB病毒感染患儿中检测到EB病毒的DNA 序列。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法和原位杂交法。
4. 其他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都可用于评估EB病毒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一)概念
继发性HLH是指继发于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疾病、 药物等多种疾病的HLH。 EBV-HLH是继发性HLH中最重要的类型,多见于我国、 日本等亚洲人群,其病理生理机制为EBV感染的CTL细胞和 NK细胞功能缺陷,并异常增生,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及巨 噬细胞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EBV-HLH的预后 较差,病死率超过50%。
(五)治疗原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糖皮质激素:发生咽扁桃体严重病变或水肿、神经系统病 变、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 症患者,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3~7 d, 一般应用泼尼松,剂量为1mg/(kg· 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0mg。 (5)防治脾破裂: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病理改变恢 复很慢,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2~3个月甚至6个月 后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 意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其可能 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4项 实验室确诊病例:满足下列临床指标中任意3项及实验室指标中第1-3 项中任意1项 I.临床指标 (1)发热;(2)咽扁桃体炎;(3)颈淋巴结肿大;(4)脾脏肿大; (5)肝脏肿大;(6)眼睑水肿 II.实验室指标 (1)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 (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和力 抗体; (3)双份血清抗EBV-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和(或)淋巴细胞增多≧5.0×10^9/L
EB病毒感染相关 疾病
EBV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司他韦特殊人群的使用
妊娠期妇女 孕产期妇女是流感季甲流的高危人群,对于妊娠及哺乳妇女奥司他韦的过量 治疗的安全性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孕妇分级为 C级。但是,鉴于妊娠感染 甲型H1N1 流感危重症病例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CDC相关指南、中国 卫生部印发的“孕产期妇女甲流防治指南(试行)”、英国PHE相关指南推 荐确诊或流感样症状的孕产期妇女尽早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治疗或预防。
1.3、治疗原则: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 方案或采用综合治疗方案。(1)免疫治疗及化疗:(2)造血干细胞移植: (3)抗病毒治疗,往往无效,可试用更昔洛韦、阿糖腺苷;(4)干扰素和 细胞因子。可用α或β干扰素和白介素2等制剂。
3、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 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vtosis, HLH)是以 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低、高甘油三脂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特点的一 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的过度炎症反应性疾病。本病曾经的5 年生存率仅22%, EBV-HLH是EBV感染诱发的一类HLH,是继发性HLH中最重要的类型, 多见于日本及中国等亚洲人群,其发病机制为EBV感染的CTL细胞和NK细 胞去功能化,变成大颗粒淋巴细胞(LGLs)并异常增生,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 及巨噬细胞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
1.2、诊断指南:(1)下列临床症状中的 3项: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肝
脏肿大、脾脏肿大:(2)下列3条实验室检查中任一项:①抗EBV-CA-IgM 和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②抗EBV-CA-IgM阴性,
但抗 EB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⑧嗜异凝集抗体阳性。④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同时满足以上2条者原则:EBV-IM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治疗为主。(1)休息。急性期 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治疗。( 2 ) 在疾病早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抗病毒药物: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 洛韦。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②干扰素。在细 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 (AVP),选择性地 阻断宿主细胞。 mRNA 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 3 )抗生素 的使用: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 4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型患者发生 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 5)防 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 IM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 2~ 3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 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斯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 极减少。
1.3、治疗原则:EBV-HLH预后不好,病死率高,且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除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外,主要有化学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治疗。(1)化 学免疫疗法:自HLH-94治疗方案应用以来,病人的预后获得很大改善。最 新的化学免疫治疗方案是国际组织细胞病协会在HLH-94方案基础上修订而 成的HLH-04方案[14]。该方案包括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地塞米松、 氨甲喋呤环孢霉素A等,分为初始治疗及巩固治疗两个阶段,总治疗时间为 40周。(2)骨髓移植治疗:对于发生于家族性HLH、X性连锁淋巴组织增生 症和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的EBV-HLH,以及难治性病例,需要进行骨髓移 植治疗[15,16]。(3)抗EBV特异性治疗:阿昔洛韦等抗EBV特异性治疗对 EBV-HLH无效。
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致,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 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IM是一良性自限性疾病, 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1.1、临床特点:1)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 炎: 50%有灰白色渗出物, 25 %上腭有瘀点,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 (3)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4)脾脏 肿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2~3周。(5)肝脏肿大:发生率约10%~15 %。(6)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7)其他: 50%病例可有眼睑水肿。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表现为IM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 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称为CAEBV。CAEBV预后较差,部分最后并发淋巴瘤。 临床特点: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淋巴结病、蚊虫过敏、皮疹、皮肤牛痘 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恶性淋巴瘤、 DIC、肝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 诊断指南:诊断 CAEBV 可参考如下标准: 1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类似症状和体征:一段来说,下述症状持续 3个月以上方可诊断 CAEBV ,包括发烧、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全 血细胞减少、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等, 2 、 EBV 病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 害的证据:下述标准 ≥ l 条即可诊断 CAEBV : (1) 血清 EBV 抗体滴度异常增高, 包括抗 VCA-IgG≥l:640或抗 EA-IgG≥l:160, VCA/EA-IgA 阳性:( 2)在感染 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 EBER-l阳性细胞;(3)外周血PBMC中EBV-DNA 水平高于102.5拷贝/μg DNA,(4)受累组织中 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5)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DNA:3、排除目前已知疾病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
3、EBV病毒载量检测:EBV载量检测可以鉴别EBV健康携带者的低水平复制与 EBV相关疾病患者高水平活动性感染。活动性EBV感染或EBV相关肿瘤患者 血清或血浆中常有高水平的 EBV-DNA 载量,而 EBV 健康携带者血淋巴细胞 内可能存在低水平的EBV-DNA载量,其血清或血浆中检测不到EBV-DNA。
4 、 EBERS 原位杂交试验: EBV 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少量的 EBERl / EBER2
(EBERS)转录子,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效应和凋亡。该
转录子不翻译成蛋白质,每个EBV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大约106拷贝EBERS, 被认为EBV潜伏感染的最好标志物,因此,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中 EBERS 是诊断肿瘤是否EBV相关的金标准。
二、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EBV特异性抗体检测:抗 EBV-CA(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一直是 EBV相 关性IM的诊断依据。 机体在受到病原体入侵时首先产生低亲合力抗体,.随着感染的继续和 进展,抗体亲合力升高。因此,低亲合力抗体的检出提示原发性急性感染。 有研究报道,90%以上的原发性急性EBV感染病人在临床症状出现 10天内可 检测到抗 EBV-CA-IgG低亲合力抗体;在病程 30大后,仍有 50%的病人可以 检测到抗 EBV-CA-IgG 低亲合力抗体 。结合抗 EBV-NA-IgG 阴性和抗 EBVCA-IgG 抗体为低亲合力抗体.其诊断原发性 EBV 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100%。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治疗原则
一、EB病毒生物学性状
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 EBV)是一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γ 亚科,人感染 EBV 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 90%。原发 EBV 感染时, EBV先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附近的 B淋巴细胞, 受到感染的 B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 EBV原发感染后,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尤其是 6岁以下幼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但在
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约50%的原发性感染均表现为 IM。一旦感染, EBV在人体 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某些因素触发下,
潜伏的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及临床疾病。
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通,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 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慢 性 活 动 性 EBV 感 染 (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 ) ,EBV 相 关 噬 血 淋 巴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症 ( Epstein-Barrviur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syndrome, EBV-HLH),后两种疾 病是较为严重的 EBV感染相关疾病,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 殖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预后不良。
2、嗜异凝集抗体试验:也称“Monospot”试验。在EBV还未确定为IM的病因之 前, 1932年引入临床实践诊断 IM。当时发现 IM患者的血清或血浆可以凝集 马或绵羊的红细胞。该抗体在病程第 1 ~ 2 周出现,持续约 6个月。在青少年 原发性EBV感染中其阳性率可达80%-90%,约10%的青少年缺乏对嗜异性抗 体的阳性反应。小于5岁者,很可能阴性。有报道称50%的4岁以下EBV感染 IM患者该试验可为阴性。
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肌酐清除率大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不必调整剂量。对肌酐清除率在10-30 毫升/分钟的患者,推荐使用剂量减少为每次75毫克,每日1次,共5天(流感 预防时推荐剂量降低为磷酸奥司他韦75毫克隔日1次或每日30毫克)。不推 荐将磷酸奥司他韦用于肌酐清除率小于10毫升/分钟的患者和严重肾功能衰竭、 需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或持续腹膜透析的患者。无肾功能衰竭儿童的用药剂量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