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文档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文档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文档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上部的出血情况。

这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非常重要。

以下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

一、诊断流程1.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以及贫血等。

患者可能会有咯血、鼻衄等出血症状。

2.体格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同时,还需要查看患者口腔、咽喉、腹部等部位是否有明显出血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和病因。

4.诊断性内镜检查:通过胃镜、食管镜等内镜检查方法,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是否有溃疡、破裂等出血表现。

内镜检查是明确出血原因的最佳方法。

5.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出血的范围和程度,排除其他相关病因。

二、治疗流程1.稳定患者:对于出血量少、无明显血压下降、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休息、禁食、静脉输液等,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内镜止血:如果出血原因明确且为可内镜治疗的病变,可进行内镜止血。

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有电凝止血、注射止血剂等。

3.血管介入治疗:对于无法通过内镜治疗的大出血病例或难以根治的病例,可以进行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径路向出血部位注射止血剂或进行血管栓塞。

4.外科手术治疗:如果内镜和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或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需要紧急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主要包括止血、缝合或切除病变部位等。

5.并发症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并发症,如静脉补液、输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

三、术后护理和康复1.术后密切监测:对于在治疗过程中有大量出血的患者,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2.休息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

上消化道出血808方案

一、背景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指胃、十二指肠和食管等消化道上段出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病症。

其病因复杂多样,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统计数据显示,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类型,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目标•提供一套完整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案,以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提供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策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三、诊断准则1.临床表现:出血呕吐物或黑便、呕血、病史询问;2.检查:内镜检查是最准确、最直观的诊断手段,血常规、凝血功能、胃肠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也可以辅助诊断;3.影像学检查:如腔内超声、CT血管造影等。

四、分级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一级(A级):大量出血,血压下降,休克,需立即抢救; 2. 二级(B 级):中度出血,需及时治疗; 3. 三级(C级):轻度出血,可选择保守治疗。

五、治疗策略1.一级(A级)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输血纠正休克;–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加压素;–急诊内镜检查,通过内镜止血;–如止血效果差,可考虑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2.二级(B级)治疗:–快速内镜检查,寻找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内镜下止血,如可行,通过电凝、钳夹等方式;–如内镜治疗无效,可考虑介入治疗;–保守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物,加强护胃治疗、改善营养、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

3.三级(C级)治疗:–快速内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保守治疗: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物,加强护胃治疗、改善营养、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如出血持续或再次出血,及时转入二级治疗。

六、并发症管理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关注以下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 出血性休克:给予适当的输血、补液,纠正失血量。

- 急性肾衰竭:保持血容量稳定,监测尿量和肾功能。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引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现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出血。

它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腹痛症状之一,也是一种危险的情况。

约15%的急诊就医原因是因为上消化道失血。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输液、输血、内镜检查或外科手术,所以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诊断症状和体征上消化道出血可引起大量异色便、呕吐物和黑便。

患者可能出现呕血、恶心、上腹部或胃部疼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体检时,患者可能有低血压和心跳快的情况出现。

诊断方法医史收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相关疾病、药物过敏情况和家族病史。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患病的程度和病因。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内脏出血的原因。

这是通过插入一根灵活的小型摄像头管子,从肛门处进入结肠,然后沿着肠道向上移动到胃部。

其它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指示进行其他检查。

例如,胃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和血液测试。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通常依赖于出血的原因和出血量的多少。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初步处理停止出血停止上消化道出血可能需要在医院或急诊室进行,开始时是通过补充体液和输注血液来维持血压,这可以缓解头晕或失去意识的症状。

制定计划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然后制定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

这些方法包括:内镜止血使用内窥镜定位撕裂或溃疡部位,并使用夹子或方法进行止血。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缓或停止出血,并促使溃疡或出血部位愈合。

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止血药。

手术治疗在某些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一般用于非出血性溃疡,如胃泌素瘤或酒精性肝病。

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症状。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拯救患者的生命,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本文提供了一些常规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因此,在实施任何治疗方案之前,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1.高危便血: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黑便,患者可能存在进一步出血的风险。

2.安全风险:由于大量呕血可能导致窒息和窒息的风险。

3.失血性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大量失血可能会导致休克症状。

护理措施:
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以及血红蛋白、血气分析和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出血症状的变化。

2.给予适当的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出血灶的刺激。

3.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并发感染的发生。

4.给予输血和输液治疗,以纠正贫血和维持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全血、浓缩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

5.给予止血药物,如血管加压素和血凝酶等,以减少出血量和休克的程度。

同时,注意止血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6.保持患者的安静与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活动,以减少出血灶的刺激和出血量的增加。

7.给予流质或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8.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出血的因素,如胃管和导管的留置,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刺激出血灶。

在护理查房中,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最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并且,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腹痛与腹部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多 为上腹部疼痛,出血量较 大时可出现腹部压痛、反 跳痛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红蛋白、红细胞 计数和血细胞比容可下降,提示贫血 和失血。
粪便潜血试验
肝功能与肾功能检查
可了解肝脏和肾脏功能状况,协助判 断出血原因。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 连续检查可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定期复查
根据病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其他预防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01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消化道出血的
风险。
戒烟限酒
02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能对消化道造成损害,戒烟限酒有助于保
护消化道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3
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减轻压力等,有助于提高身体
内镜下治疗
止血夹
内镜下使用止血夹夹住出血血管, 达到止血目的。
注射止血药物
在内镜下向出血部位注射止血药 物,如硬化剂、肾上腺素等。
电凝止血
通过高频电凝或激光照射等方法, 使出血部位血管凝固,达到止血
效果。
04
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如辛辣、酸甜、硬性食品和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降低消 化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 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
使用止血药物如生长抑素、垂体 后叶素等,有助于收缩血管,减
少出血。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 剂,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 有利于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病症,因其病因复杂和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其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其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治能力和提供患者的医疗服务。

1 引言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急疾病,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是紧急性的情况,常常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命威胁。

如何及时诊断、治疗是医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的方向。

本文将重点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率。

2 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包括胃肠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等,因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表现,积累在胃肠道内的血液被呕出口,一般呈新鲜红色。

•黑便:胃肠道出血堵塞在肠内长时间,长期接触肠壁产生化学反应而变黑。

•腹痛:由于胃肠道内的血液和物质的刺激,引起腹痛或不适。

•休克:由于失血过多,使身体处于一种低血容量状态,从而导致休克。

3 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因症状复杂而难以确定,因此诊断十分关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3.1 病史询问和体检对病人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检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是否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体检可以清楚的了解呕出物的颜色和数量等信息。

3.2 外科手术通常上消化道出血量较大或病因比较明确而不适宜用药或其他保守治疗时,可以选择手术,因手术的确诊精度、控制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3.3 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法之一。

它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确定出血的部位,及时提供治疗建议。

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观察到出血的部位、程度和病变的类型等细节。

3.4 放射学检查放射学检查分为动态血管造影及同位素扫描两种方法。

临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诊断、紧急处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

临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诊断、紧急处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

临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诊断、紧急处置、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措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器官出现病变导致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生的空肠上段出血亦属此范畴。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一旦患者失血较多很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症状,可伴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部分患者伴低热(不高于38.5℃);实验室检查见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血尿素氮上升。

1.呕血和(或)黑便: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甚至为鲜红色伴血块。

黑便或出现柏油样便(黏稠且发亮),如果出血量大,粪便可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应注意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2.急性失血所致表现:出血量>400m1.时可出现头晕、心悸、出汗、乏力、口干等症状;出血量>700m1.时上述症状显著,并出现晕厥、肢体冷感、皮肤苍白、血压下降等;出血量›1000m1.时可产生休克。

3.发热及氮质血症: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出现低热,一般情况下热度不高于38.5℃,常持续3~5So氮质血症:血液蛋白在肠道内分解吸收一肠源性氮质血症;出血致使循环衰竭,肾血流量下降一肾前性氮质血症;持久和严重的休克造成急性肾衰竭一肾性氮质血症。

4.血常规变化: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降低(但失血急性期,血细胞和血浆等量丧失,体液暂未进入血管,血液处于浓缩状态,指标可无变化)病情危重紧急处置1.首先评估危险程度:①意识评估:首先判断意识,意识障碍既提示严重失血,也是误吸的高危因素。

②气道评估:评估气道通畅性及梗阻的风险。

③呼吸评估:评估呼吸频率、节律、做功及血氧饱和度。

④循环评估: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末梢灌注情况。

⑤GBS评分当存在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误吸、活动性出血或GBS>1中任意一项,应考虑为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急诊诊治。

GBS≤1提示极低出血风险,几乎全部可在门诊进一步诊治而不需急诊诊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医学论文)2000字简介: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诊断1. 病史采集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饮食习惯等情况,尤其要询问上消化道疾病的既往历史。

需要关注的症状包括呕血、黑便、口腔、鼻腔出血等,同时需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有需要进一步鉴别。

此外,还需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呕血量、呕血频率等。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腹部压痛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

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肝脾大小、肝区压痛等症状,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解暴素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激活部分凝血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指标的检查。

这些检查的结果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出血量。

4.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出血源和病变部位,建议在患者稳定后进行检查。

内镜检查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检查范围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胆道、胰腺等,可以诊断出多种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等。

5.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胃肠道造影、CT扫描、MRI等多种方法,可以协助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变部位、严重程度以及相关病变。

二、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分为干预、预防、止血三个阶段。

干预阶段:及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等药物控制酸性胃液分泌,以减轻胃肠道出血的病情。

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30页PPT

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30页PPT
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约20ml时,粪便匿血(愈创木脂)试验可 呈现阳性反应。当出血量达50~70ml以上,可表现为黑粪。严 重性出血指3小时内需输箅1500ml才能纠正其休克。严重性出 血性质又可分为大量出血(massivebleeding)即指每小时需输 血300ml才能稳定其血压者;最大量出血(majorhemorrhage) 即指经输血1000ml后血红蛋白仍下降到10g/dl以下者。持续性 出血指在24小时之内的2次胃镜所见均为活动性出血,出血持 续在60小时以上,需输箅3000ml才能稳定循环者。再发性出血 指2次出血的时间距离至少在1~7天。如果出血量不超过400ml, 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过500ml,失血又较快时, 患者可有头昏、乏力、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出血量 增加,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
像检查法来发现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其方法是 静脉注射m锝胶体后作腹部扫描以探测标记 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可直到初步的定向作用。
诊断
治疗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 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 、脉搏 、出血 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 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 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 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 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
病因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 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 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门静脉 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 塞(Budd-Chiari综合征)。
病因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 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 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 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 脉瘤破入消化道。(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4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主要包括出血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的大出血,造成呕血和/或黑便。

病因多样,可能包括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消化道血管畸形等。

此指南强调了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原则,以及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1.临床评估:-快速整体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红蛋白水平。

- 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Rockall评分或Blatchfor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利用内镜检查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出血原因,可以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或结肠镜检查。

2.治疗原则:-确保病人的气道通畅,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快速进行血液输注,根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需求情况决定输血量。

-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胃酸抑制治疗,可以减少溃疡病变的继续出血。

-确定出血病因和根据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

根据内镜检查的结果,可以选择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3.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止血。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等。

-对于高风险患者,推荐进行内镜止血和PPI维持治疗。

4.再出血的处理:-重新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血压和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

-确认再出血的原因和位置,可以通过内镜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再次内镜止血、血管内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以上是2024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的主要内容。

该指南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原则的明确,为医生提供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

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

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新修订前言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中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水平,我们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对2023版《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

一、诊断1.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以便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2 体格检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有无贫血貌、腹部压痛、肿块等阳性体征。

1.3 辅助检查(1) 血常规:观察有无贫血,血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

(2) 粪便检查:观察粪便颜色、性状等,排除下消化道出血可能。

(3) 胃镜检查: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可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病变情况。

(4)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有助于了解腹部脏器状况,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5) 实验室检查:如胃液pH值测定、胃蛋白酶原测定等,有助于病因诊断。

二、治疗2.1 药物治疗(1) 抑制胃酸分泌:如PPI、H2受体拮抗剂等,有助于溃疡愈合,减少出血。

(2) 保护胃黏膜:如胃黏膜保护剂、前列腺素类药物等,增强胃黏膜屏障,预防出血。

(3) 抗生素: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溃疡,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4) 铁剂补充:针对贫血患者,给予铁剂补充,纠正贫血。

2.2 内镜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再次出血的患者,可考虑内镜治疗,如套扎、电凝、氩气凝固等。

2.3 手术治疗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于反复出血、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随访与预后患者在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变程度、治疗效果等因素。

四、指南更新要点1. 更新了慢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强调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重要性。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UGIB)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破损引起的出血。

该病情较为常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下面是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指南。

诊断: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出血量、呕血或便血的情况,是否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是否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2.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黏膜的颜色,寻找出血迹象(如呕血、黑便、皮肤瘀点等)。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以及血型、Rh因子等。

4.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及进行局部止血。

处理:1.确定病情稳定性: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是否需要临床干预,如气管插管或胃肠减压。

2.补液和输血:根据患者的循环状态,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红细胞,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3.药物止血: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抗生素和促胃黏膜修复药物等,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

4.内镜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在补液稳定后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内镜治疗包括止血夹夹取、电凝止血和喷射治疗等。

5.根除幽门螺杆菌:如病情稳定,应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根除治疗,以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预防:1.合理用药: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抗凝药物等容易引起消化道溃疡的药物。

2.减少饮酒:大量饮酒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诱因,应适量饮酒。

3.避免抽烟:吸烟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应戒烟。

4.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根除治疗。

并发症:1.恶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恶性溃疡的症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2.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再出血的风险,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出血。

3.急性肾损伤:由于出血造成的低血压和缺氧等原因,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应积极进行液体复苏。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一、背景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消化道出血。

它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严重情况下可能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对于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措施和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二、护理诊断1. 危急生命体征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的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的测量•意识水平的评估2. 出血程度评估•血液检查,包括血细胞比容(Hct)、全血细胞计数(CBC)等•病人血液流失量、呕血、黑便等的观察和记录3. 静脉通路的建立•必要时安排静脉通路,以便提供输液或输血•确保通路通畅,防止感染,并根据医嘱调整输液速度4. 护理观察•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饮食摄入量等•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是否焦虑、紧张或疲劳•检查病人的舌苔、口腔黏膜和腹部是否有异常5. 补液和营养支持•根据医嘱提供静脉输液,以补充病人失血和维持体液平衡•在医生指导下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帮助身体恢复6. 减少胃酸分泌•根据医嘱,给予抗酸药物•限制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胃酸分泌•避免吸烟、饮酒和摄入刺激性食物7. 提供心理支持•安抚病人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见到病人时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解释三、护理措施1. 保持患者安静•出血期间,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剧烈动作和激动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3. 观察出血情况•每天观察病人的呕血、黑便等出血情况,详细记录出血量和颜色•对于高危患者,应更加密切地观察出血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 病情评估与控制•对于急性出血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及时评估病人的出血量和临床症状,以决定是否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或手术室进行治疗•对于慢性出血的患者,应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积极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 高质量护理与协作•为患者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保持患者的清洁和整齐•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效果四、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一). 紧急处理与病情监护,输 血,补液及抗休克,止血剂的应用
()一般抢救措施 ()补充血容量 ()止血剂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二)内镜下局部止血
( )喷洒止血剂 凝血酶或去甲肾上腺素或孟氏液 () 局部注射药物止血 沿出血灶边缘及中央注射利多卡因,高渗盐水,肾上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 鉴别诊断
•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 ().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的鉴别 • (). 单纯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出血与全身性疾病所致
的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鉴别 •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与鉴别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五.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 .胃肠线检查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二.病因 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
血 胆道,胰腺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血管性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其他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三.临床症状 呕血与便血 周围循环衰竭 原发病的表现 发热 氮质血症 贫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四.诊断的临床思路
• (一)呕血,黑便与便血的分析 • (二)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 (三)出血程度的估计 • (四)病史是诊断的基础
.放射性核素检查的应用 .鼻胃管抽吸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内镜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 *对呕血,黑粪病人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原则下,应在 出血的小时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
• *在排除上消化道疾病之后,或者是单纯便血病人,应在做 好肠道清洁准备的前提下,尽早进行大肠镜检查,以了解结, 直肠有否出血病变
腺素混合液,或注射硬化剂 ( )高频电凝止血 ( )激光止血 ( )微光止血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消化道出血。

由于其症状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及体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鲜红色便血和贫血等。

体检时可触及腹痛、腹塌等症状。

2. 诊断方法(1)放射学检查:包括胃肠道X线检查、CT血管造影和射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2)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腹腔镜和直肠十二指肠镜检查等。

3.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放射学或内镜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二、治疗原则1. 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出血的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

轻度出血可自行止血,中度出血需要介入治疗,重度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2. 控制出血(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忌烟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如止血药物、负压吸引等。

(3)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介入止血,如电凝、激光光凝、血管内注射等。

3. 预防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伴发休克、贫血等并发症,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水平稳定。

三、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若经过评估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准备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术中操作术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创伤,掌握合适的止血方法,并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效果,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常见问题解答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常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克罗恩病等。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休克、贫血、感染等。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第十一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一章上消化道出血

根据出血量临床可分为三类:
❖急性大量出血:短期内失血量>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 即呕血、便血,伴急性周围循环障碍、重度贫血、出现低 血压或休克。需要紧急处理,常可导致死亡。
❖慢性显性出血:呕血或便血但不伴循环障碍。 ❖慢性隐性出血:临床观察不到出血,但粪便潜血阳性, 无论有无贫血者。
注意:大出血的病因误诊率>20%;近十多年来,急诊 内镜、99m锝放射性核素腹部扫描和腹腔动脉选择性造影的 广泛应用,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一般能迅速作出诊断,正确 诊断率提高到80%-90%。
口渴、心烦、尿少 <70 神志恍惚、
心悸、四肢厥冷,
少尿/ 无尿
失血量的估计
表2.
观察对输液、输血的反应
(可判断失血量、治疗、出血量是否停止)
血压正常:无需输液或仅输液使血压稳定、呕血停止、黑粪次数 减少→ 轻度失血
血压↓-快速输血400-1000ml
BP恢复,循环稳定→ 中 度失血
BP未恢复,循环不稳定→ 重度失血,并有活动出血
三、出血是否停止判断:
1、一次出血,约3天后大便色泽正常,隐血2周转阴, 所以不能根据黑便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主据:一般情况,特别是BP、P恢复且稳定才能认 为无活动性出血。
出血是否停止判断:
2、下列迹象,认为有继续出血/再出血: ❖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呕血转为 鲜红色,伴有肠鸣音亢进; ❖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补液输血未见明显改善、或虽 有好转而又恶化,经快速补液输血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 稍稳定有再下降; ❖红细胞计数、Hb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 计数持续增高 ❖补液与尿量足够情况下,血BUN持续或再次升高
【临床表现】
三、发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于24h内发热,多数在38.5℃ 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发热确切原因不明,可能由于血液分解产物吸收、 循环血容量的减少、周围循环衰竭、贫血等因素,致 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注意排除继发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指南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的黏膜破裂而导致的出血症状。

其表现为呕血、黑便和腹痛等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病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一、定义二、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十二指肠或食管恶性肿瘤、药物引起的胃肠道溃疡等。

此外,创伤、高血压引起的食管破裂以及未经良好处理或长期药物滥用的食道炎症也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三、临床表现1.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

呕血的颜色可以提示出血的部位,鲜红色的呕血说明出血来自食管或胃,咖啡色的呕血则来自胃酸与血液的反应。

2.黑便:也称为“铁锈色便”,是由于出血的血液在肠道中蛋白质消化的作用下被分解形成的。

3.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

四、诊断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需要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内镜检查: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

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出血灶,同时进行活组织检查。

2.血常规:通过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

3.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消化道初始段及相邻脏器,可以发现病变和异常。

五、治疗1.保护呼吸道:当患者出现呕血时,应将其转移到半坐位或坐位,并保证呼吸畅通,防止窒息发生。

2.止血治疗:止血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止血和内镜黏膜应用止血剂等。

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吸附剂、质子泵抑制剂和血管收缩剂等。

3.病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对于胃肠道溃疡可以给予幽门杀菌药物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

六、后续管理七、预防与注意事项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病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早就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包括保护呼吸道、止血治疗和病因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得诊断与治疗定义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指屈氏韧带以上得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与胆管得出血。

常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得病因绝大多数就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少数就是全身疾病得局部表现。

(一)消化性溃疡出血就是溃疡病得常见并发症。

据国内、外报道,溃疡病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得50%-60%,其中尤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

致命性出血多属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或胃小弯穿透性溃疡腐蚀粘膜下小动脉或静脉所致。

(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25%。

绝大部分病例就是由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

临床上往往出血量大,呕出鲜血伴血块,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三)急性胃粘膜损害急性胃粘膜损害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得15%~30%。

近年有增加趋势,常见于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酗酒;各种应激因素如烧伤、外伤或大手术、休克、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患。

严重烧伤所致得应激性溃疡称柯林(Curling)溃疡;颅脑外伤、脑肿瘤及颅内神经外科手术所引起得溃疡称库兴(Cushing)溃疡。

(四)胃癌进展期胃癌可伴有慢性、少量出血,若癌组织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

(五)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约占8%,多在酗酒后发生。

有食管裂孔疝得患者更易并发本症。

多数发生在剧烈干呕或呕吐后。

(六)血管异常血管异常如 Dieulafoy病、动、静脉畸形、血管发育不良。

(七)胆道出血肝化脓性感染、肝外伤、胆管结石、癌及出血性胆囊炎等可引起胆道出血。

临床表现(一)呕血与黑便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表现为呕血。

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得棕褐色。

血液除吐出外,更多得就是从肠道排出。

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得硫化铁,所以排出得血液一般都就是柏油样黑便。

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内通过很快时,排出得血液可呈暗红色,或偶尔呈鲜红色。

通常,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出血量小时,常仅有黑便。

十二指肠出血,呕血较少见。

(二)出血引起得全身症状、体征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可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

若出血量多且快,则可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与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等急性失血表现。

(三)原发疾病得症状、体征溃疡病出血,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得临床表现。

查体时注意腹部压痛、肠鸣、腹水以及肝脾大小等。

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1.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得程度。

但在急性失血得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

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

因此出血后3~4小时血色素检查才能反映贫血得程度,动态观察有助于活动出血得判断。

2.细胞计数: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二)尿素氮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因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所致,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

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

肌酐一般不升高。

特殊检查(一)内镜检查1.目得:内镜检查有助于明确:①出血原因;②评估预后;③进行内镜治疗。

2.时机:主张急诊检查(出血24-48小时内)。

可使诊断准确率达95%。

若延误时间,一些浅表性粘膜损害部分或全部修复,从而使诊断得阳性率大大下降。

处于失血性休克得病人,应首先补充血容量,待血压有所平稳后做胃镜较为安全。

3.准备:空腹4小时以上,一般不需要特别准备,但若出血过多、估计血块会影响观察时,可用冰水洗胃后进行检查。

4.记录:注意病灶有无活动出血,出血状态,喷血还就是渗血,有否显露血管等,一般溃疡病等非肝病性出血多按Forrest分型记录,见表1。

Forrest分型中I、II型为有近期出血指征(stigmata of recent hemorrhage,SRH)。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参照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昆明会议制订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记录及分级标准。

(二)选择性动脉造影消化道出血经内镜检查未能发现病变时,可做选择性动脉造影。

若造影剂外渗,能显示出血部位,提示出血速度至少在0、5~1、0ml/min(750~1500ml/d)。

对于十二指肠与小肠得血管畸形、平滑肌瘤等有较高得诊断价值。

造影时可通过导管滴注血管收缩剂或注入人工栓子止血。

一般选择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动脉造影。

禁忌证就是碘过敏或肾功能衰竭等。

(三)X线钡剂造影X线钡剂检查仅适用于出血已停止与病情稳定得患者,其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得阳性率不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得几个问题急性消化道出血时,往往病情重,病人不宜接受详细询问及查体,问诊与查体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并尽早行内镜检查确诊。

(一)病史注意询问有无慢性上腹痛得病史、消化道出血史、肝胆疾病史、服用阿司匹林、NSAIDs、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史及酗酒史等。

(二)确定就是否为上消化道出血1.呕血者应排除鼻咽部出血与咯血。

2.黑便或褐色大便者应排除服铁剂、铋剂、活性炭或进食动物血。

3.短期内大出血者,有可能先出现休克而尚无呕血、黑便,应高度警惕,注意与其她原因休克鉴别。

及时得直肠指检可查及黑便。

(三)失血量得估计依据呕血与黑便得量估计失血量常不可靠,应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循环改变来判断。

失血量在血容量10%(400ml左右)以下时可无循环功能不全得表现。

失血量短期内达到血容量20%(1000 ml左右),可发现手掌横纹红色消失,血压测量收缩压在13、3kPa(100mmHg)以下,坐位较卧位血压下降10mmHg以上,且脉搏约快20次/min以上。

失血量更大时即致明显失血性休克。

(四)确定有无活动出血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就是否继续。

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得下降有一定过程,柏油样便可持续数天,大便潜血可达1周以上。

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1.反复呕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乃至鲜红色血便。

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3.在24h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与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5.肠鸣音活跃。

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

(五)常见上消化道出血得病因及诊断依据1.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发消化道出血在上消化道出血得病因中居首位。

诊断依据:(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

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或服用一些能导致溃疡得药物有关。

(2)疼痛常有节律性。

胃溃疡多餐后上腹痛;十二指肠溃多饥饿痛及夜间痛。

出血前数日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减轻或缓解。

约10%无腹痛症状,首发消化道出血。

(3)上消化道出血就是最常见得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呕咖啡样物与(或)黑使,体位性低血压,失血性休克。

(4)黑便或便潜血阳性提示溃疡处于活动期。

呕吐物隐血阳性有助于诊断。

(5)胃镜就是首选,可见到活动性溃疡、溃疡出血、血管断端等内镜像。

Hp检查对明确溃疡原因与防治溃疡复发有重要作用。

2.肝硬变:在肝硬变得并发症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常见,也就是肝硬变得主要死亡原因。

诊断依据:(1)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肝硬变史。

(2)有门脉高压(侧枝循环建立、腹水、脾大)基础得体征。

(3)突然大量呕血(往往为暗红色)及黑便。

重者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4)部分出血原因就是门脉高压胃病,为粘膜性出血,黑便为主,出血量不大,可以自行停止。

(5)内镜下表现:食管静脉可就是直线状,蛇状或瘤样扩张,曲张静脉得表面可以见到活动性出血、红白血栓、红色征或粘膜糜烂等内镜表现;胃底静脉曲张呈结节或瘤样扩张。

常伴有门脉高压性胃病得粘膜改变(以胃底腺领域为主,粘膜呈蛇皮样发红)3.急性胃黏膜损伤:可表现为急性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

而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病理学,前者病变较深,多穿透粘膜层达固有肌层;后者病变表浅,不穿透粘膜肌层。

急性胃黏膜损伤诊断依据:(1)病前多有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NSAID)、肾上腺皮质激素史或应激病史,如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烧伤、创伤、高度精神紧张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

(2)以呕血与黑便为主。

多数出血量较少,为间断性、可以自行停止。

(3)24-48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对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可见到胃窦、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等多彩改变。

病变可以累及食管与十二指肠,甚至全消化道。

治疗(一)紧急抢救措施1.监护室监护:大出血患者应收入监护病房,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神志改变、生命体征、血象及BUN、肌酐等变化,必要时中心静脉压监测及心电监护。

2.放置胃管:小量至中量出血不一定放置胃管,大出血者主张放置胃管,以便监测出血,同时可以局部给药。

注意抽吸时负压勿超过50mmHg。

勿放置过久,以免粘膜损伤。

3.补充血容量:建立大孔静脉通道,输液开始宜快,各种血浆代用品有利稳定血压,低分子右旋糖酐24小时内用量不宜超过1000ml。

立即配血,输血指征为:Hb<70g/L;出现休克征象;大量呕血、便血及黑便者。

(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择药物。

1.止血药物:为治疗出血得最基本手段,少量出血通过药物治疗即能达到满意效果。

(1)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收缩而止血。

通常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冷生理盐水100~200ml,经胃管灌注或口服,每0、5~1h灌注一次,必要时可重复3~4次。

(2)凝血酶类制剂:立止血(reptilase)从巴西蛇得毒液中分离提纯得凝血酶类制剂,有类凝血酶得效力与活性,使纤维蛋白原裂解出纤维蛋白肽A,纤维蛋白单体增多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

立止血能将前凝血酶激活为凝血酶。

由于纤维蛋白单体与原本得纤维蛋白原形成溶于血中得复合体,能使血管破损部位得微血管通透性减低而不引起血管内凝血。

可以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

开始静注或肌注1U。

2.抑酸药物:提高胃内pH对溃疡病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特别重要。

实验证实酸性环境下血凝块得稳定性下降。

血小板聚集需要pH>6、0得环境,在pH<6、0时血凝块发生溶解。

因此应选择质子泵抑制剂。

如奥美拉唑40mg静脉推注每12小时1次。

H2受体拮抗剂难以可靠与恒定地增加胃内pH至6,因此使用受限制。

3.降门静脉压药:常规使用得有生长抑素类与垂体加压素及其衍生物,前者药物价格昂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