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
高中数学选修2-2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求简单曲边梯形(x 轴上方)的面积的一般求法(即“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在“以直代曲”方案比较中建构出定积分的概念,初步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曲边梯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求曲边梯形)的过程中,体会“以直代曲”的方法和极限的思想;在方案比较中建构数学知识;初步体会数学的思维过程,学会猜想、比较、验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改善数学学习信念.二.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已知“嫦娥一号”升空做直线运动,设经过t s 后的运动速度为)(t v (单位:m/s ),若()v t 的图象分别如图(1)(2)(3)中曲线所示,试求a t b ≤≤内物体运动的总路程.由物理学知识可知,S 即对应曲线下方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因此,问题即转化为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如果说图(2)中“曲边梯形”面积可分解为三个梯形的面积,那么图(3)中“曲边梯形”面积又该如何求呢?2.操作探究为了便于研究问题,我们不妨将问题简化,求直线0,1,0x x y ===和曲线2y x =所围成的图形(曲边三角形)的面积S .活动① 方案提出通过计算机演示,启发学生将曲边梯形细分为若干小曲边梯形,并能提出以矩形面积近似替代曲边梯形面积,初步形成“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具体“以直代曲”过程中能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多种方案.活动② 方案落实以左端点对应的函数值为矩形的边长为例(本过程教师讲授为主). 1.分割把区间[]0,1等分成n 个小区间(思考:为什么要等分区间?分多少段?):10,n ⎡⎤⎢⎥⎣⎦,12,n n ⎡⎤⎢⎥⎣⎦,…,1,i i n n -⎡⎤⎢⎥⎣⎦,…,1,n n n n -⎡⎤⎢⎥⎣⎦ 每个区间的长度为11i i x n n n-∆=-=. 过各区间端点作x 轴的垂线,从而得到n 个小曲边梯形,它们的面积分别记作1S ∆,2S ∆,…,i S ∆,…,n S ∆.即12...n S S S S =∆+∆++∆.2.以直代曲对区间1,i i n n -⎡⎤⎢⎥⎣⎦上的小曲边梯形,以区间左端点1i n -对应的函数值211()i i f n n --⎛⎫= ⎪⎝⎭为一边的长,以1x n ∆=为邻边的长的小矩形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即2111()i i i S f x n n n--⎛⎫∆≈∆=⋅ ⎪⎝⎭. 3.作和因为每个小矩形的面积是相应的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所以n 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n S 就是所求曲边三角形面积S 的近似值,其中 2222231111[012...(1)n n i i S n n n n =-⎛⎫=⋅=++++- ⎪⎝⎭∑]. 4、逼近当分割无限变细,即0x ∆→(亦即n →+∞)时,n S S →.S 的求法包括:方法1、计算机计算(一个大致结果).方法2、体积构造法:2111nn i i S n n =-⎛⎫=⋅ ⎪⎝⎭∑. 将单位正方体每条棱n 等分,得到n 个长方体,其体积之和即为n S ;当n →+∞时,该几何体无限逼近四棱锥A ABCD '-,又13A ABCD V '-=,从而13S =. 方法3、公式法: 由222112...(1)(21)6n n n n +++=++(公式推导见教材第二章推理与证明P 72)有 222233111111[012...(1)](1)(21)(1)(2)66n S n n n n n n n n=++++-=⋅--=--, 当n →+∞时,32161=⋅⋅→n S ,从而13S =. 活动③ 实践检验学生借助于公式法检验另一方案(以右端点的函数值为近似矩形的边长),通过真实的验证过程感受最后总结探究中的曲边梯形面积与具体的“以直代曲”方案无关,从而感受极限思想.活动④过程回顾“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四个过程可用如下图(1)至图(4)描述:活动⑤总结探究 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到以上常见的三种方案,即分别以矩形ABCD 、矩形ABEF 、梯形ABDE (方案3如果学生提不出,可不予考虑)来近似代替相应曲边梯形的面积.以下用计算机演示检验当n →+∞时,其和式均无限趋近于同一结果.其实具体方案中虽然面积会有差异,即ABCD ABED ABEF S S S <<,但当n →+∞时,其和式均无限趋近于同一结果,即均能用来求曲边梯形的面积(一方面让学生操作电脑感受,同时借助简单的公式推导强化认识).从而可将“以直代曲”的方案加以拓展,即可以取小区间内任意一点i x 所对应的函数值()i f x 作为小矩形一边的长,和式()()()12...n n S f x x f x x f x x =∆+∆++∆近似表示曲边梯形面积.三.初步应用1.计算直线0,1,0===y x x 和曲线3x y = 围成的阴影图形的面积.2.火箭发射后t s 的速度为)(t v (单位:m/s),假定100≤≤t ,对函数)(t v 按上式所作的和具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四.小结(略)定积分的计算每次均采用“分割⇒以直代曲⇒作和⇒逼近”的操作是不现实的,为此以后将介绍微积分基本定理.五.板书(略)参考文献:[1]单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2-2(数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 (2) (3) (4)。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每个矩形的宽为. 1 n
n
1x
利用公式 计12算+,2这2 +n-L 1+个n小2 矩= 形n(的n 面+ 积1)6之(2n和+Sn1-)1.
y1)n(2n - 1)
Sn- 1 =
6n 3
利用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求曲边梯形的 面积S,所得的结果是:
y y=x2
O
1x
1
1
11
y
S = lim Sn = 9
n
3
O
3x
小结 1.用极限逼近原理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是一种“以直代曲”的思想,它体现了 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2.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基本思路是:把 曲边梯形分割成n个小曲边梯形→用小矩 形近似替代小曲边梯形→求各小矩形的 面积之和→求各小矩形面积之和的极限.
S = lim S = lim (1 - )(2 - ) = n- 1
n
n6
n
n3
上述用极限逼近思想求曲边梯形面积的 过程的几个基本步骤:
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若按如图所示作小矩形,那么这些小矩
形的面积之和的极限等于曲边梯形的面
积吗?
y
y=x2
1
S = lim Sn =
n
3
O
1x
若分别以区间
3.上述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有一定的 局限性,如果用一般方法不能求出各小 矩形的面积之和,则得不到曲边梯形的 面积.
lim S n- 1 = lim
n
n
2n
= 2
结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各矩形面积之
和的极限.
曲边梯形面积的算法
由抛物线y=x2与直线x=1,y=0所围成 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它与我们熟悉的平 面多边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5.1曲边梯形的面积_课件-湘教版数学选修2-2
(3)积零成整,精益求精. 从 0 到 b 所做的总功 W 近似地等于
n-1
ΔWi=
i=0
ni=-01kxi·Δx=ni=-01k·inb·bn
=knb22[0+1+2+…+(n-1)]=knb22·nn2-1 =k2b21-1n. 当 n 趋于无穷大时,W 趋于12kb2. 于是得到弹簧从平衡位置拉长 b 所做的功为12kb2.
n
n
S=ΔSi≈
i=1
i=1
n+ni-13·1n=145-27n+43n2.①
当 n 趋向于无穷大时,即1n→0,S→145时,所以 S→145. 所以由直线 x=1,x=2 和 y=0 及曲线 y=x3 围成的曲边梯形 的面积为145.
点评 “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过程是定积分中的一个难点, 要想突破它,就要单独研究一下这个过程,仔细体会各步的要旨,这对同 学们提高认知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点评 本题为变力做功问题,与解决曲边梯形面积方式是一样的,都要对 某一函数实行相同结构的数学运算.
2.物体在力 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力 F 的大小(N)与 位移 s(m)的关系是:F=13s+1,求物体运动 5 m 的过程中力 F 所做的功 W(J).
解 (1)化整为零,插入等分点. 将区间[0,5]n 等分,得 Δs=5n,si=5ni. (2)以直代曲,估计误差. Fi=13si+1=35ni+1, 在[si,si+1]的位移内,力 Fi 所做的功 Wi=FiΔs=5n35ni+1=32n52i+5n.
(1)化整为零,插入等分点; (2)以直代曲,估计误差; (3)积零成整,精益求精.
自主探究
求曲边梯形面积时,能否直接对整个曲边梯形进行“以直代曲”呢?怎样 才能减小误差? 提示 不能直接对整个曲边梯形进行“以直代曲”,否则误差太大.为了 减小近似代替的误差,需要先分割再分别对每个小曲边梯形“以直代 曲”.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一章 1.5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
栏 目 链 接
值的变化逐渐缩小,当 n 很大时,f(x)的值变化很小. 答案:D
自 测 自 评
i-1 i 2. 当 n 很大时, 函数 f(x)=x 在区间 ,n上的值可 n
2
以用下列哪个值近似代替(
1 A .f n 2 B.f n
)
i C.f n
2 y = x ,x≥0, 由 得交点为(2,4), y=4, 2
栏 目 链 接
跟 踪 训 练
如图所示,先求由直线 x=2,y=0 和曲线 y=x2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栏 目 链 接
跟 踪 训 练
2 (1)分割:将区间[0,2]n 等分,则 Δx=n, 取小矩形的
2i-1 . 高为 f n
栏 目 链 接
nn+1
2
;1 +2 +3 +„+n =
2
2
2
2
nn 训 练
2. 求由抛物线 y=x2 与直线 y=4 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解析:因为 y=x2 为偶函数,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所以所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应为抛物线 y=x (x≥0)与 直线 x=0,y=4 所围图形面积 S 的 2 倍,下面求阴 影部分的面积 S.
栏 目 链 接
自 测 自 评
i-1 i 1.函数 f(x)=x 在区间 ,n上( n
2
)
A.f(x)的值变化很小 B.f(x)的值变化很大 C.f(x)的值不变化 D.当 n 很大时,f(x)的值变化很小
i-1 i 解析:函数 f(x)=x 在区间 ,n上,随着 n 的增大,f(x)的 n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5 定积分的概念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教学内容及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重点和难点。
1、教学内容《1.5.1曲边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这是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方法及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步骤。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曲边梯形的面积中蕴涵的积分思想贯穿整个定积分的始终,作为定积分的前奏曲,是定积分概念的引例和重要铺垫材料,借助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直观具体的实例来初步感受定积分的定义。
使学生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建立定积分概念的认知基础,为理解后续定积分概念及几何意义奠定基础。
也是充分感受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的好题材。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通过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过程,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的“四步曲”,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领会其微积分思想方法。
难点:“以直代曲”、“逼近”思想的形成过程。
(由于这种“以直代曲”、“逼近”思想学生比较陌生)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的实际背景。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过程,了解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以直代曲的过程中体会直与曲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②感受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的功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新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教案及教案说明精编版
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教案及教案说明精编版《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案课题:曲边梯形的面积教材:人教A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的实际背景。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过程,了解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以直代曲的过程中体会直与曲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②感受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③通过历史题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通过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过程,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的“四步曲”,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领会其微积分思想方法。
难点:“以直代曲”、“逼近”思想的形成过程。
(由于这种“以直代曲”、“逼近”思想学生比较陌生)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的功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一:我们在小学、初中主要学习求规则的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
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该如何求面积?比如这个湖面的面积?问题二:该户型图有些边是曲线,有些边是直线,又如何测量该房屋的面积?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分成“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
《曲边梯形的面积》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PPT课件(第1.5.1课时)
有什么思路吗?
课前导入
能否把求“曲边图形”面积转化为求“直边图形”面积?能否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解决变
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
新知探究
一般地,如果函数 y = f(x) 在某个区间I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那么我们 就把它称为区间 I上的连续函数.例如
积零为整 取极限
精确值——定积分
课堂练习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思想方法有哪些?
开动脑筋想想吧! “以直代取”、“以不变代变”、“逼近”、极限、分割、近似求值、化规……
课堂小结
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1)分割
把区间[a,b]分成n个小区间 [xi-1 , xi ] ,长度为 Δxi = xi - xi-1
字词积累
冲
chōng
冲动
冲刺
激烈的比赛 中 ,选手们正在做最后的 冲 刺。
字词积累
议
yì
会议
议论
大家都认为班级会 议 开得很有意 义 。
字词积累
杆
gǎn
枪杆 笔杆
老师为了 赶 着帮我们批改作业,丝毫没有注意到笔 杆 上沾满了墨 水。
字词积累
官
guān
官员 官兵
古代皇宫 里保护皇上的 官 兵可多了。
其中
λ = max{Δx1, Δx2 ,Δxn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
第1章 导数及其应用
感谢你的聆听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LECTIVE 2-2
讲解人:XXX 时间:20XX.6.1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配人教版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1.4.1曲边梯形面积与定积分
n
x 0, f (xi )x S i 1
(n )
Oa
xi-1 xi xi
x
bx
从求曲边梯形面积S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通过“四个步骤”:
分割---以直代曲----求和------逼近.
小矩形面积和Sn
n i 1
f (xi )x
n i 1
ba f (xi ) n
的面积?
y
yf (x)
S1
b
y a
fg((x))dx
b
S2
g ( x)dx
a
O aa
bx
b
b
S S1 S2
a
f (x)dx
g(x)dx
a
说明
• 本课件是根据网上老师们的作品结合 新课标的教材改编而成。
y
个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为:
S
lim
n
Sn
lim
n
1 6
1
1 n
2
1 n
Sn
n i1
Si'
n i1
f (i 1)x n
n i1
(i 1)2 n
1 n
0
1 n
1 2 n
1 n
2 n
2
1 n
xa、xb与 x轴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y yf (x)
Oa
b f (x)dx
c
f (x)dx
b f (x)dx。
a
a
c
高中数学 1.5.1曲边梯形的面积 新人教A版选修2-2
(3)求和
因为每一个小矩形的面积都可以作为相应小曲边梯形面积 的近似值,所以 n 个小矩形面积的和就是曲边梯形面积 S 的近 似值,即
=-n13[02+12+22+…+(n-1)2]+n12[0+1+2+…+(n-1)] =-n13·16n(n-1)(2n-1)+n12·n(n2-1)=--6nn2+2 1=-16
解析:三个小矩形的一边长都为12,易求得另一边的长 分别为43,45,47,所以三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为 S=43+45+47 ×12=114025.即曲边梯形的面积大约为114025.
.
题型二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例 2 求由直线 x=0,x=1,y=0 和曲线 y=x(x-1)围成 的图形面积.
.
1.5 定积分的概念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
.
研题型 学方 法
.
题型一 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例 1 直线 y=0,x=2,x=4 与曲线 y=log2x 围成的曲边梯 形的面积为 S1,与直线 y=12x 围成的梯形的面积为 S2,则 S1 与 S2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
(2)近似代替 用小矩形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面积:在小区间 i-n 1,ni 上任取一点 ξi(i=1,2,…,n),为了计算方便,取 ξi 为小区间的左端点,用 f(ξi)的相反数-f(ξi)=-i-n 1i-n 1-1 为其一边长,以小区间长度Δx=n1为另一边长的小矩形对应的 面积近似代替第 i 个小曲边梯形面积,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ΔSi≈-f(ξi)Δx=-i-n 1i-n 1-1·n1(i=1,2,…,n).
解析:(1)分割:将曲边梯形分割成 n 个小曲边梯形,用分 点n1,n2,…,n-n 1把区间[0,1]等分成 n 个小区间:
优秀说课稿——曲边梯形的面积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曲边梯形的面积》选自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借助于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直观具体的实例来引入到定积分的学习中,为定积分概念构建认知基础,为理解定积分概念及几何意义起到了抛砖引玉的铺垫作用。
同时也为今后大学进一步学习微积分打下基础。
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中蕴涵、渗透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定积分学习的始终。
作为定积分的前奏曲,《曲边梯形的面积》是定积分概念的引例和重要铺垫材料,故本节课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步骤——“四步曲”(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难点:“以直代曲”、“无限逼近” 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2)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步骤:“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借助几何直观体会“以直代曲”、及“无限逼近”的思想;(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2)感受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四、【教学设计分析】: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一:我们在小学、初中主要学习求规则的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
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该如何求面积?比如海南省的国土面积?问题二:该户型图有些边是曲线,有些边是直线,又如何测量该房屋的面积?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分成“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
引导、引出曲边梯形的定义。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高中数学选修2-2《151曲边梯形的面积》说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教学内容及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重点和难点。
1、教学内容《1.5.1曲边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这是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方法及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步骤。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曲边梯形的面积中蕴涵的积分思想贯穿整个定积分的始终,作为定积分的前奏曲,是定积分概念的引例和重要铺垫材料,借助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直观具体的实例来初步感受定积分的定义。
使学生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建立定积分概念的认知基础,为理解后续定积分概念及几何意义奠定基础。
也是充分感受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的好题材。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通过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过程,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的“四步曲”,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领会其微积分思想方法。
难点:“以直代曲”、“逼近”思想的形成过程。
(由于这种“以直代曲”、“逼近”思想学生比较陌生)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的实际背景。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过程,了解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以直代曲的过程中体会直与曲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②感受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的功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教学内容及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重点和难点。
1、教学内容《1.5.1曲边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这是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方法及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步骤。
2、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曲边梯形的面积中蕴涵的积分思想贯穿整个定积分的始终,作为定积分的前奏曲,是定积分概念的引例和重要铺垫材料,借助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直观具体的实例来初步感受定积分的定义。
使学生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建立定积分概念的认知基础,为理解后续定积分概念及几何意义奠定基础。
也是充分感受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的好题材。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通过化整为零,积零为整求曲边梯形的面积这一过程,初步掌握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步骤的“四步曲”,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领会其微积分思想方法。
难点:“以直代曲”、“逼近”思想的形成过程。
(由于这种“以直代曲”、“逼近”思想学生比较陌生)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的实际背景。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过程,了解用“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解用极限的思想方法思考与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体会“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
以直代曲的过程中体会直与曲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②感受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我选用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的功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设计分析】设计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一:我们在小学、初中主要学习求规则的平面图形面积的问题。
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我们该如何求面积?比如这个湖面的面积?问题二:该户型图有些边是曲线,有些边是直线,又如何测量该房屋的面积?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分成“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
问题三:以下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引出曲边梯形的定义让学生体验将实际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定义:由直线x=a,x=b,(a≠b)x轴与曲线y=f(x)所围成的图形称为曲边梯形。
(如图)揭示“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的本质联系,得出曲边梯形的定义。
了解曲边梯形的结构特征。
初步探究探究1:对于由y=x2与x轴及x=1所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该怎样求?由刘徽的“割圆术”中以“直”代“曲”思想的启示,用正多边形逼近圆求圆面积,“以直代曲,逼近”的思想启发学生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直边图形”面积的问题。
体现化归的数学方法。
先考虑特殊的曲边梯形面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构建和方法的形成。
xyo a by=f(xxyo直线几条线段连成的折线曲线初步探究合作学习探究2:能否直接对整条曲边进行“以直代曲”呢?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可能导致误差过大。
类比求圆面积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活动。
让学生意识到该作法存在缺陷。
循序渐进探究3:怎样减小误差?怎样分割?分成怎样的形状?(分割)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合作。
探究解决途径:在局部小范围内“以直代曲”。
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寻求减小误差的方法途径。
探究4:(1)对每个小曲边梯形如何以直代曲?(2)采用哪种方案好呢?又应该如何求每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呢?(近似代替)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学生可能提出多种“以直代曲”的方案。
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及可操作性。
(常见三种方案)引导学生选用恰当的方法作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面积(曲边图形)化归为小矩形面积(直边图形)。
渗透数学的简单、简洁之美。
提取两种可行方案,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小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近似值。
x0 1xy1i-1n)(y xf=in第i个方案2()ifni-1n)(y xf=ini-1()nf第i个探究5:那么如何求曲边梯形的近似值呢?(求和)根据上面所得小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近似值。
分配学生任务,分组合作,尝试计算两种近似代替的结果。
(求和)引导学生求和,因为学生已熟悉公式,有能力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去做。
探究6:如何从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求出曲边梯形的面积? (取极限)不足近似:过剩近似:学生观察几何画板演示,注意观察近似值的变化趋势: (1)在不足近似中,随着n 的增大,近似值逐渐增大,并趋近实际面积。
(2)在过剩近似中,随着n 的增大,近似值逐渐减小,并也趋近实际面积。
采用几何直观和列表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近似值的变化趋势,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近似值随分割的不断细化而趋向于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逼近过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通过两种近似代替的探究,形成左右夹逼,最后得到曲边梯形的面积。
探究7:前面分别以区间1[,]i in n-的左端点的函数值1()i f n -和以右端点的函数值()if n为矩形的高来计算近似面积。
若取任意1[,]i i in nξ-∈的函数值()i f ξ为高,会有怎样的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类比书中的方法,进行思考,讨论,归纳、总结。
111()3ni i f nξ→∞==∑n S=lim 认识到近似代替的方式不惟一性,循序渐进,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空间。
为定积分概念作初步铺垫。
形 成探究8:回到课本P38思考题,如何计算一般的曲边梯形?由学生观察、交流,类比:1n为[0,1]等分后的小区间长度。
从而得出:通过类比,得到一般曲边梯形的面积表达,解决本课开始提出的问题,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体现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提升。
同时进一步为 yxS ≈曲边梯形S 黄色部分xy方 法1()ni i b af nξ→∞=-∑n S=lim定积分概念作铺垫。
应用 新知 实战演练练习:求直线x=0,x=2,y=0与曲线y=x 2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实物展示、加以点评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新知,方法的能力。
小结反思 深化 认识小结:(1)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思想方法是什么?(2)具体的步骤是什么? 以学生叙述为主。
不足之处,教师加以补充。
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
起到在认识上进一步深化,升华。
课 后评 价 陶 冶 情 操作业:求直线x=1,x=2,y=0与曲线y=x 3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
1、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教材的理解。
2、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
3、 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活动:(二选一) 1、实习作业:查阅资料,收集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生平资料,以及在创立微积分时所做的开创性的工作? 2、拓展探究:已知球的半径为R ,尝试用这节 课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球的体积公式。
根据学生爱好,让学生分工合作,共享成果1、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热情。
2、体会微积分的建 立在人类文明发展 中的意义和价值。
3、激发学生探索创 新的欲望,逐步形 成乐于探索、努力 求知的积极态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本节课我遵循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直观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老师为主导,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层层深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始终。
从整条曲边到局部小范围内的“以直代曲”,再到近似代替方案讨论,都是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和我的引导下,由学生探究来完成的。
另外,我还重点布设了3次思维发散点,分别是在探究2、探究4以及探究6中,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学生在交流成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又在我的适度引导与不断肯定下顺利完成了探究活动,并有效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探究1和探究8中两次设计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形成。
同时在教材的处理上,努力挖掘教学资源,做到创造性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体现为以下几点:(1)创设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不足近似与过剩近似的左右夹逼讨论,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3)近似值的变式处理为“和式”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学习本课之前,虽然在导数学习中有极限思想的渗透,但学生在没有系统学习极限知识的情况下,我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达到了突出本课重点的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六、【教学评价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
教师点评、自我评价与学生互评三者相结合。
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1、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本节课在情境创设中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置身于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是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2、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归纳总结等方面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根据反馈信息及时点评、适时点拨,通过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求曲边梯形的思想方法、步骤,并对教学内容作及时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抓住学生在语言、思想等方面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树立学生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