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专题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专题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回忆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该表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反应等。
3.学生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金属的活性,并提出合理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回顾和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本概念;二是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是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共同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促进彼此的进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实验演示与数据分析:利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生动形象地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活性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课教案

教案设计与反思(人教版)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课教案)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赤南初级中学钟晓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

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复习。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本课题侧重复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此前,学生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本节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应用。

这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建构更加完整,对置换反应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更容易。

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教学过程1、掌握一个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揭示的一个规律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它的活动性就越弱。

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专题复习 教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专题复习  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专题复习1.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和练习,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发生及其快慢、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发生以及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通过探究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推断其他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

(3)通过观察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知道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其后面的金属单质。

2. 教学内容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体现和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论依据,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考察在株洲中考中属于必考内容和热点内容,涉及到的题型内容也较广泛,如金属与酸反应的发生及其快慢问题、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问题,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比较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的量的问题以及图像问题等,所以复习任务量相对较大。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对教材、中考、学情等方面进行分析之后确定下来的,是在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既是复习巩固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衔接了高中化学教学内容。

3. 学情分析上这节课的时间是在4月中旬,此时马家河中学1601班的学生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复习,通过新课的学习和综合习题的训练,学生虽然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了解,但该内容涉及面广,因此也属于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了解到该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属于中等偏下,再加上学过的时间过长,部分知识已经遗忘,所以在教学时要注重有关这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注意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的传授和培养。

4.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依据的简单运用难点:类比思维模型的初步构建5. 教学准备(1)多媒体(2)课前录制的《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视频6.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

7. 教学过程本节课围绕金属的“家族大会”这一故事情境,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为3个任务,具体活动过程设计如下:(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本章节的内容与中考化学考试的要求紧密相连,学生需要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深入探究和理解。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讲解,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实验、讨论和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提高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
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及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及应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复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探究方法和实际应用。本章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掌握探究方法,并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体系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探究方法。
2.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专题复习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案
复习、巩固、提升。
[直击中考]
例题:某金属加工厂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向含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可能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铁有剩余,则所得液体中所含溶质是Fe(NO3)2。
(2)若将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相互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学难点
1.金属和盐混合的滤渣、滤液成分推断;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和药品,多媒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整理]
金属与氧气反应知识。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不与O2反应;
反应现象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反应条件越容易,金属活动性越强。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思考、回答,全班交流
复习、巩固、提升。
【过渡】
有些实验现象和条件可以用图片表达。
学生聆听
过渡
[图片展示]
金属与酸反应卡通图片。
观看、思考、回答。
盐的反应规律:_远距离先发生_。
填写学案,全班交流。
提升解题能力
[实验探究]
例题:
现有下列试剂:Cu、Al、Al2(SO4)3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请你选择三种试剂(注:要求只用三种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比较Cu、Al、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析:
方案:Al2(SO4)3溶液、Cu、AgNO3溶液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导学案一、学习目的:1.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别金属与酸、与盐溶液能否发作置换反响;2.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处置实践效果。

二、〝闪亮退场〞知识回忆:1、金属活动性顺序:2、给你一些判别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_____,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氢。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_ 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 的金属从它们的盐的_____里置换出来。

三、〝向幸福动身〞〔一〕、〝小试牛刀〞---以下反响能否发作?能反响的有什么现象?1、铁和稀盐酸2、铜和稀盐酸3、银和稀硫酸4、铝和硫酸铜溶液5、铜和硝酸镁溶液〔二〕、以下物质能由金属和酸反响直接制得的是〔〕A. CuSO4B. Ag2SO4C. Fe2(SO4)3D. MgSO4(三)、能不能用铁制容器来盛放波尔多液,为什么?四、〝我最美〞 赛一赛 能反响的写出方程式:〔1〕镁和氧气: 铝和氧气: 铁和氧气: 铜和氧气: 〔2〕铁与稀盐酸: 锌与稀硫酸: 镁与稀盐酸: 银与稀硫酸:〔3〕铁与硫酸铜溶液: 铜与硫酸锌溶液: 铝与硝酸银溶液: 铜与硝酸银溶液:五、我归结、我总结: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们的方法有:最正确方法思索要素:操作复杂 ②现象清楚 ③所需试剂最六、〝越战越勇〞—我会用会用(一〕1、〔1〕现有金属镁、锌、铁、铜四种金属,请再加一种试剂来证明它们的活动性顺序,所加的试剂是 ,判别的依据是 。

2〕你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铁、铜、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简明写出所需试剂即可)会用〔二〕2、〔1〕等质量的A 、B 、C 、D 四种金属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反的稀硫酸反响, 其反响状况如以下图m所示:依图可知①那么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是:②假定这四种金属是镁、铝、锌、铁,那么A、B、C、D区分是:2、〔2)足量的Mg、Al、Fe、Zn区分与质量相反,质量分数也相反的稀硫酸充沛反响放出氢气的状况如以下图所示,我的收获:斜线〔或反响时间〕,金属的活动性越运用〔三〕3、将一定量的铁粉参与到Cu(NO3)2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能够有;我总结:物质混合充沛反响以后,对所得物质的成分的探求,我们应该思索的要素有:1、生成物2、过量的物质3、不参与反响的物质〔变试题〕将一定量的Fe粉参与到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沛反响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能够有;滤渣中一定有,能够有优先反响原那么:一种金属与多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响时,活动性越弱盐溶液的优先反响;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距离越远越优先我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有以下方面1、判别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否发作2、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判别金属与几种混合盐溶液的反响次第4、金属活动性与图像的联络七、〝逾越梦想!〞----拓展延伸,1.将一定量的Fe粉参与到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沛反响后过滤,那么随着铁粉的质量添加,以下变化关系图不正确的选项是〔〕2. 将一定量的Fe粉参与到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沛反响后过滤,向滤渣中参与盐酸,有气泡发生。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学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学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复习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复习内容:本课学习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1. 重点回顾记忆: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2. 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及应用是复习的重难点。

四、复习课时:1课时五、复习方法:问题情景──方法、规律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六、复习过程:*应用一练习:(金属能否与酸发生反应)1.分别将“真、假元宝”放入稀盐酸中,会出现()现象:A.真元宝表面有气泡产生B.假元宝表面有气泡产生C.表面都有气泡产生D.表面都没有气泡2.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多选)()A.Fe2(SO4)3B.CuCl2C.MgCl2D.Al2(SO4)3*应用二练习:(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反应)1.分别将“真、假元宝”放入AgNO3中,会出现()现象:A. 真元宝变为银元宝B. 都变为银元宝C. 假元宝变为银元宝D. 都不变为银元宝2.(2013·天津)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

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应用三练习:(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1.X、Y、Z三种金属,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 X>Y>ZB. Z>X>YC. Y>Z>XD. Z>Y>X2.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① A+B(NO3)2= A (NO3)2+ B ② C+ B(NO3)2= C(NO3)2+ B③A+ H2SO4(稀硫酸)= ASO4+ H2↑④C+H2SO4(稀硫酸) 不反应试推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 A.A>B>C B. A>C>B C.B>C>A D.C>A>B1*应用四练习:(确定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混合溶液的反应情况)1.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硫酸铜和硫酸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活动性顺序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活动性顺序专题复习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专题复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判断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⑵能判断金属跟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⑶能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⑷能设计实验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判断与应用,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

⑵通过学生假设,并用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验证,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专题复习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二.探究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二三点
三.验证两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1)相互置换法
(2)加酸(至少有一种为氢前金属)
四.探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1)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
(2)若其中有两种金属位于氢前,还可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教九下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2)复习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教九下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2)复习学案

【同步教育信息】人教九下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2)复习学案一. 本周教学内容: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2);化合、分解与中和反应[达成目标](1)能设计活动方案探究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

(2)通过活动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了解常用金属的防腐措施。

(3)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特点、概念。

(4)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概念。

(5)能用符号、图示等方法表示化合、分解、置换、中和反应的特点。

(6)了解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7)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知道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8)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9)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10)学习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

二. 重点、难点:1. 重点:(1)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2)化合、分解、置换、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3)溶液pH的测定。

2. 难点:(1)科学方法的培养。

(2)相关方程式的书写。

三. 重点知识:1. 金属生锈的条件及防止腐蚀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腐蚀,铁与氧气和水反应后生成红褐色铁锈[Fe2O3·xH2O],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形成绿色的有毒的铜锈[Cu2(OH)2CO3]。

金属生锈后,导电性、强度等机械物理性能下降并造成环境污染。

防止金属腐蚀主要有二类方法:一种是隔离法,如在金属制品表面镀不易生锈的金属、涂漆、上油等;另一种是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如在炼钢时加入铬、镍等元素,制成不锈钢。

铁生锈条件活动方案的设计。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铁生锈与空气(氧气)和水有关,那么铁究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生锈呢?从(1 从(2 从(3 2. 化学反应的基本分类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和)。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这样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用符号表示为:A B C +=化合反应通常放出能量,如放热、发光等现象。

化合反应中,反应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判断与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判断与应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判断与应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能正确判断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2、根据金属和酸的反应现象,能正确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以及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3、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能正确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4、根据一种金属和两种盐溶液反应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5、根据两种金属和一种盐溶液反应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基础知识回顾】一、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K、(H) Au二、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它的越强。

2、金属与酸的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在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氢气质量,或者说,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所用时间。

(这里的酸一般指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否则反应不会生成氢气)(2)总结我们接触过的实验不难发现金属与酸发生的反应为(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或变化:①金属表面产生②溶液的可能会发生变化,溶液的肯定发生变化。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可以把,即活动性的金属置换活动性的金属(K、Ca、Na三种金属除外)。

(2)盐必须是的。

(3)同样,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可能会出现某些现象或变化:①有生成;②溶液和也会变化。

4、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基本途径(1)通过金属和氧气反应:在氧气浓度等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活动性越强。

(一般不用)(2)通过金属和酸反应①金属和酸能否反应—— 以能否 为标准。

②若都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则看反应的程度。

即相同时间内生成的越多,活动性越强;或者说,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所用 越短,活动性越强。

(3)通过金属和盐溶液反应。

活动性强的金属 置换出来。

【应用练习一】1、判断下列能否发生置换反应?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说明理由。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金属活动顺序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金属活动顺序复习课教学设计
2.讲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3.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同样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过程;
4.强调金属活动顺序在解释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2.教学难点:
(1)金属活动性差异的理解与应用;
(2)实验操作规范与观察方法的掌握;
(3)科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活动顺序的相关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复习金属活动顺序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记忆与理解;
(2)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及本质;
(3)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带领学生回顾金属活动顺序表,巩固基础知识;
(3)实验演示:进行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本质;
(4)问题解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金属活动顺序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金属活动顺序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金属活动顺序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给予彼此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反思与评价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的能力,使他们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1.学生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总结金属活动顺序的规律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2.教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修正,强调金属活动顺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金属活动顺序的知识。
3.知识拓展:介绍金属活动顺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本内容,讲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和规律。
2.金属活动性的规律: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规律,如金属的活动性与其在表中的位置有关,金属可以与比它活动性低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等。
3.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讲解金属活动顺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防腐蚀、金属的焊接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金属活动性的规律。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使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的规律。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该金属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原子,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注意:(1)一般不使用非常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因为它们在常温下极易与水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氢,且反应非常剧烈。

(2)酸应采用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

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因为它们的氧化性比较强,金属与之后反应生成水,不生成氢气。

(3)不用挥发性酸(如浓盐酸)制取氢气。

因为用挥发性酸制得的气体不纯。

(4)酸应用可溶性的酸,不溶性的酸(如硅酸)不能与金属发生置换。

(5)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必须溶于水,若生成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则生成的化合物会附着在金属表面,阻碍与金属继续反应。

如制取氢气时不用铅与稀硫酸反应,是因为生成的硫酸铅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2、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

注意:(1)钾、钙、钠等活泼金属不能从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金属。

当它们与化合物溶液接触时,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与化合物溶液反应。

如将钠放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2)化合物必须可溶,因为金属与化合物的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如:Fe+2AgCl====FeCl2+2Ag就是错误的。

(3)铁与化合物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显+2价。

如:Fe+CuSO4====Cu+FeSO4金属活动性顺序典型题例题与练习一、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直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例1下列各组金属的活动性,符合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 ).A.Zn、Al、Mg B.An、Fe、HgC.Cu、Fe、Zn D.Ag、Zn、Mg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逐项分析得答案为B.二、根据化学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例2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说明:Z+Y(NO3)2===Z(NO3)2+Y;X+Y(NO3)2===X(NO3)2+Y;Z+H2SO4(稀)===ZSO4+H2↑===X跟稀H2SO4不发生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Z排在H前面,X排在H后面;Z的活动性比Y强,X 的活动性比Y强,故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应是Z>X>Y.练习: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能从丙盐溶液中置换出丙,将乙、丙投入到稀硫酸中,丙溶解而乙不溶解,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乙>甲>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分析:按照题意可知,甲能从丙盐溶液中置换出丙,故甲比丙活泼;丙能与稀硫酸反应,丙应比氢活泼;乙不与稀硫酸反应,故乙比氢不活泼。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一、提前自学一、想一想宋时,江西上饶有一苦泉,当地人用铁锅熬苦泉水获得胆矾(硫酸铜),结果发现铁锅用久了变成了铜锅,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二、预习自评(在□当中打上“×”表示完全没有掌握;打上“√”表示已掌握;打上“?”表示还有疑惑)□你能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吗?□你能理解金属活动顺序的三个应用吗? 二、情景研讨 一、金属活动顺序的内容默写金属活动顺序表: 1、下面是有一位同学写的金属活动顺序,大家一起来找碴。

K Ca Na Mg Al Fe Sn Pb H Cu Ag Pt Au二、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途径1、 2、 3、1、上图中的金属可以分为几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如果乙是锌的话,丙最有可能是什么常见金属?2、根据以下反应,试判断金属X 、Y 、Z 的金属活动顺序:三、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果能,把方程式补充完整。

Cu + H 2SO 4 Zn + Hg(NO 3)2 Al + H 2SO 4X+ZCl 2 ==Z +XCl 2 Y+ZCl 2 == Z+YCl 2 X+2HCl == XCl 2+H 2 Y+HCl 不反应Al + FeSO4Cu +FeSO4Cu + AgNO32、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的一组实验。

稀铁硫酸稀铜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铁酸银溶液A B DCA、B两组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认为补充了C、D两组实验后能达到实验目的吗?你能否帮他们补充一个实验,并完成下表你还能选择其他的试剂来探究其活动性顺序吗?在下列方框中画出你的装置图。

3、你会用金属活动顺序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为什么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你会用化学方法来区分真金和假金(铜锌合金)吗?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是为什么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画线?高温时钠与四氯化钛的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制取贵重和稀有金属。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金属及金属的活动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金属及金属的活动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府谷县2019年教科研教学设计参评《金属及金属的活动性复习课》教学设计府谷县华阳九年制学校陈瑨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己具备了本课题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本课题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科学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二、教案一、基础过关:1、金属材料包括和。

2、金属的共性有:、、。

3、合金的优越性有:、、。

4、.金属的化学性质(假黄金鉴别的三种方法):Cu+O2= Zn+H2SO4= Cu+AgNO3=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Sn Pb(H) Pt Au6、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属才能和反应,生成盐和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才能把排在的金属从其中置换出来。

7、铁的冶炼A B CA:(1)现象 B:C:A:(2)原理 B:C:(3)实验开始先通入再,防止;实验完毕后,要先停止,再停止,防止。

(4)C的作用是。

8、金属资源保护⑴铁制品的生锈的条件:铁锈的主要成分是⑵防止铁生锈:原理是方法有。

(3)铝比铁耐腐蚀的原因是。

(4)保护金属资源的径:①②二、讨论习题:1、设计Cu Fe Ag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 .2、铁粉加入到硝酸铜、硝酸镁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一定有,滤液中一定有。

《金属及金属的活动性》教学反思府谷县华阳九年制学校陈瑨《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九年级下册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范围中属于“理解”层次。

该课题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活动探究得出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顺序,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要求学生能理解金属活动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重要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学案 人
教新课标版
一、
提前自学
一、想一想
宋时,江西上饶有一苦泉,当地人用铁锅熬苦泉水获得胆矾(硫酸铜),结果发现铁锅用久了变成了铜锅,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
二、预习自评(在□当中打上“×”表示完全没有掌握;打上“√”表示已掌握;打上“?”表示还有疑惑)
□你能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吗?
□你能理解金属活动顺序的三个应用吗? 二、情景研讨 一、金属活动顺序的内容
默写金属活动顺序表: 1、下面是有一位同学写的金属活动顺序,大家一起来找碴。

K Ca Na Mg Al Fe Sn Pb H Cu Ag Pt Au
二、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途径1、 2、 3、
1、上图中的金属可以分为几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如果乙是锌的话,丙最有可能是什么常见金属?
2、根据以下反应,试判断金属X 、Y 、Z 的金属活动顺序:
三、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果能,把方程式补充完整。

Cu + H 2SO 4 Zn + Hg(NO 3)2 Al + H 2SO 4
X+ZCl 2 ==Z +XCl 2 Y+ZCl 2 == Z+YCl 2 X+2HCl == XCl 2+H 2 Y+HCl 不反应
Al + FeSO4
Cu +FeSO4
Cu + AgNO3
2、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的一组实验。




















A B D
C
A、B两组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你认为补充了C、D两组实验后能达到实验目的吗?
你能否帮他们补充一个实验,并完成下表
你还能选择其他的试剂来探究其活动性顺序吗?在下列方框中画出你的装置图。

3、你会用金属活动顺序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为什么铁制容器不能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
你会用化学方法来区分真金和假金(铜锌合金)吗?
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是为什么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画线?
高温时钠与四氯化钛的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制取贵重和稀有金属。

试着写出这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三、课堂反馈
一、想一想
“探险队员”——锌粒,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下图所示),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中有许多“吃人的怪兽”(即能与锌粒发生反应的物质),锌粒必须避开它,否则就无法通过。

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二、课堂自评(在□当中打上“×”表示完全没有掌握;打上“√”表示已掌握;打上“?”表示还有疑惑)
□你能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吗?
□已经掌握判断金属活动顺序的三个途径了吗?
□你能理解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有关置换反应的可能性,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
四、课后作业
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原因。

⑴银和稀硫酸
⑵铁和稀盐酸
⑶铜和硫酸锌溶液
⑷锌和硫酸铜溶液
⑸铜和硝酸银溶液
⑹铜和氯化银固体
2、甲同学为了探究铝、铁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四种物质,设计了以下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1
结论:__________。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方案后,认识只要再补充一个实验,还能得出活动性的结论,乙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要得到活动性的结论,不必补做实验,只需将甲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调整后的金属插入顺序为_________。

3、有一位同学看到家中的不锈钢锅,就想知道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他找了一下资料,发现原来不锈钢是由铬、铁、镍制成的合金。

他想探究Cr、Al、Cu的金属活动顺序的设想,首先他提出了三种假设:请你猜一猜可能的假设是怎样的? 1、 2、 3、
你能帮他想一想解决架设的方案吗?你的方案是:
办法想出来后,他开始设计实验,他将同温度下相同大小的三种金属薄片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他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探究结果,请你预测铬与硫酸铜溶液(填“能”或“不能”)反应?理由是。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组成分析。

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