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代谢调节-(1)代谢途径间及细
生物化学第十四章物质代谢调节
难点:
酶的诱导和阻遏的调节机制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类型特点
一.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在中区神经的控制下,通过神经递质对效应器发生 直接影响;或者改变某些激素的分泌,再通过各种激 素的相互协调,对整个代谢进行综合调 节。
特点:
短而快 具整体性 直接调 节代谢的作用 多数通过激素发挥作用
二. 激素水平的调节
第五节细胞水平的诱导与阻遏调节机制
一、构成酶与适应酶
根据酶的合成对环境影响的反应不同:
1.构成酶/组成酶
2.适应酶 诱导酶 阻遏酶
二、酶合成的诱导机制---乳糖操纵子
(一)阻遏蛋白的负调控
1. 关闭(无乳糖)
调节基因 操纵 启动子 基因 lacZ lacY
lacA
mRNA
蛋白质 阻遏蛋白 (有活性) Z: -半乳糖苷酶 Y: -半乳糖苷透过酶
通过改变生物体细胞代谢物的浓度,也可以改变某些 酶的活性或含量从而影响代谢反应的速度。
具组织特异性和效应特异性 缓慢而持久 特点: 局部性调 节部分代谢 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
三. 细胞水平的调节
通过代谢物的浓度的改变,来调 节某些酶促反应的速度。 又称酶水平的调节 酶的活性 特点: 酶的数量
细胞水平的调节类型:
3.沉寂子(silencer)
最早在酵母中发现,以后在T淋巴细胞的T抗原受体基因的 转录和重排中证实沉寂子的作用的存在。 作用特点: 负调控顺式元件 可不受序列方向的影响 距离发挥作用 并可对异源基因的表达起作用
如: UAS(upstream acticity sequence) CAATbox(-70~-80) GC BOX(-80~-110)
(放大效应)
激素与受体结合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
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代谢是生物体内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合成和分解复杂分子的能量转化。
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运作,生物体需要调节代谢过程,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机制。
一、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调节代谢过程。
内分泌器官主要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胰腺和肾上腺等。
它们分泌的激素对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胰岛素是由胰腺封装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进而促使肝脏和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另外,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们可以调节整体的代谢水平。
当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时,会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并提高葡萄糖的利用速度,从而增加能量消耗。
二、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递物质(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对代谢过程起到调节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都与代谢调节密切相关。
下丘脑是与代谢调节相关的关键脑区之一。
它通过释放促进或抑制激素来调节代谢过程。
例如,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进而调节代谢水平。
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代谢过程也有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通常在应激情况下起作用,通过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促使脂肪组织分解脂肪并释放能量。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主要在休息和消化时发挥作用,减慢代谢速率。
三、温度调节温度调节对于代谢调节也十分重要。
生物体通过调节体温来提高或降低代谢速率,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例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生物体通常会通过蒸发汗水和呼吸来散热。
这会消耗能量和水分,从而增加代谢速率。
相反,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生物体会通过分解脂肪和收缩血管等方式来保持体温,这样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和水分流失。
结语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第十四章 代谢调节
(三)翻译水平的调节
翻译水平的调节的类型: 不同mRNA翻译能力的差 异、翻译阻遏作用、反义RNA的作用 1. 翻译阻遏(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当有过量核糖体蛋白质存在时,可引起它自身以及有 关蛋白质合成的阻遏。这种在翻译水平上的阻遏 作用叫翻译阻遏。 2.反义RNA(意义) 反义RNA指具有互补序列的RNA。亦称为干扰m RNA的互补RNA。(调节基因表达;抑制有害基因的 表达)
在血液中产生酸中毒 或到达肌肉中提供能源
在饥饿时也产生与糖尿病类似的情况
4、核酸代谢与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核酸
核苷酸
AMP
ATP UTP CTP GTP
能量和磷酸基团的供应
单糖的转变和多糖的合成
参与卵磷脂的合成 给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
辅酶、组氨酸等
Gly、Asp、Gln 蛋白酶 蛋白因子
嘌呤、嘧啶
第一节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一、代谢网络
物质代谢---联系---转化—
TCA环则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互相转化 的枢纽
物质代谢一览
物 质 代 谢 网 络
1、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糖代谢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碳源和能源:如糖分 解过程中可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经TCA循环产生— 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它们均可经加氨基或氨基移换 作用形成相应的氨基酸。另外,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 能量可供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之用。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糖。 如:多数氨基酸在脱氨后转变为丙酮酸,经糖原异生 作用可生成糖,这类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2、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脂类分解过程中产生较多的能量,可作为体内贮藏 能量的物质。脂类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脂类分子中的甘油 丙酮酸
细胞代谢途径的调控与调节
细胞代谢途径的调控与调节细胞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集合,包括能量来源的产生、生命活动必需物质的生产等。
其过程复杂多变,需要严格的调控和调节机制,以维持生命的平衡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探讨细胞代谢途径的调控与调节。
Ⅰ. 代谢途径的分类细胞代谢途径按照功能可分为三大类:能量代谢途径、生物合成途径和分解途径。
其中,能量代谢途径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包括糖酵解、细胞呼吸等;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生产,如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分解途径则是将细胞内的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提供能量和原料。
Ⅱ. 代谢途径的调控细胞代谢通路的调控可分为两种类型:结构性调控和功能性调控。
结构性调控主要是通过改变酶分子结构来控制代谢途径。
细胞内的代谢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它们与底物相互作用的效率和特异性,从而影响代谢途径的通畅性。
这种调控方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但是速度较慢,需要时间加以体现。
功能性调控是指通过调节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和通量来控制代谢途径。
这种方式可以很快地响应环境变化和代谢需求,实现代谢途径的快速适应性调整。
功能性调控可分为四种方式:(一)底物和产物的反馈调控底物和产物可通过反馈调控的方式调节代谢途径。
通常来说,底物的浓度增加会刺激代谢途径的进程;而产物的浓度增加则会减缓代谢途径的速率。
例如,糖原合成途径受到葡萄糖的刺激,但是当糖原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它会通过反馈机制抑制糖原合成。
(二)协同作用的调控代谢通路中有些酶需要多种辅助因子才能发挥作用,这些辅助因子可以协同作用,参与酶的活性调控。
例如,酪氨酸合成途径中,主要酶TyrA的活性受到多种调控因子的影响,这些因子包括底物、产物、反式异构酶、抗平衡因子等。
(三)磷酸化和脱磷酸化的调控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是细胞内最常见的酶活性调控方式之一。
磷酸化可通过添加磷酸基团而调节酶的结构和活性,而脱磷酸化则是通过将磷酸基团去除而发挥作用。
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是具有反应性和可逆性的,可以随时根据细胞内的需要进行调整。
代谢调节
内容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整体调节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糖、脂类、蛋白质代谢间的联系
1. 能量代谢的相互协作关系 2. 物质代谢的相互转变关系
1) 糖与脂类之间的转变 2) 糖与氨基酸之间的转变 3) 氨基酸与脂类之间的转变
(一)能量代谢的相互协作关系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
信
息
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
传
递
细胞内信号转换
表现效应
根据激素受体的定位:
激素
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
(蛋白质、多肽、儿茶酚胺)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
亲水 疏水
一、细胞膜受体激素的调节作用
cAMP-蛋白激酶途径 Ca2+-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cGMP-蛋白激酶途径 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常见的第二信使:
cAMP、cGMP、IP3、DG、Ca2+
不同的第二信使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
肾上腺素+受体 G蛋白→G蛋白 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
ATP→cAMP ×2 蛋白激酶→蛋白激酶
糖原合成抑制
糖原合成酶D(Pi) 糖原合成酶I
磷酸化酶b激酶→磷酸化酶b激酶(Pi) ×4 糖原磷酸酶b→糖原磷酸酶a ×6 糖原分解增强
机体的供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
糖:60%以上 脂肪:25%左右 蛋白质:少量
不同组织器官的能量来源不同
心脏:酮体、乳酸、游离脂肪酸等 肾髓质、红细胞:糖酵解 脑组织:葡萄糖为唯一供能物质
(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转变关系
1. 糖与脂类之间的转变:以糖变脂肪为主
代谢的调节医学PPT
(2)方式:
磷酸化/去磷酸化
乙酰化/脱乙酰化
腺苷酰化/脱腺苷酰化
尿苷酰化/去尿苷酰化
ADP-核糖基化
甲基化/去甲基化
S-S/SH互变
精品课件
24
(3)共价修饰与别构调节的区别: ❖ 共价修饰是在一些酶的作用下,引起被修饰酶分
脂肪酸 →乙酰CoA(少) →草酰乙酸→糖
精品课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 脂肪酸 胆固醇
脂肪
3
❖糖与脂类的联系最为密切,糖可以转变成 脂类。
❖当有过量葡萄糖摄入时,糖分解代谢的产 物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α-磷酸甘油。
❖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CoA,在线粒体
中合成脂酰COA。
❖α-磷酸甘油与脂酰CoA再用来合成甘油三酯。
精品课件
12
(五)核苷酸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ATP: 参与能量与磷酸基转移; CoA、NAD、 FAD等辅酶的成分;
❖UTP: 参加糖的合成 (UDPG);
❖CTP: 参加磷脂的合成 (CDP-磷脂酸、CDP-乙 醇胺);
❖GTP: 为蛋白质合成所必需(各种G蛋白)。
❖ 环核苷酸,如cAMP,cGMP:作为胞内信号分子 (第二信使)参与细胞信号的传导。
能荷= [ATP]+[ADP]+[AMP]
❖ 定义:细胞内总的腺苷酸系统中所负荷的高能 磷酸键的数目。
❖ 在某些条件下,能荷及ATP、ADP和磷酸盐的 浓度可作为产能代谢和需能代谢过程变构调节 的信号。
精品课件
23
2. 酶的共价修饰
(1)通过其它酶对酶上的某些基团进行修饰,使酶活 性处于活性与无活性的互变状态。
变构抑制 (-)
乙酰CoA
代谢调节代谢途径间及细
糖、脂类、蛋 白质和核酸代 谢的相互关系 示意图
(糖分解产 生的几种α酮酸与氨基 酸的关系)
蛋白质代谢转化为糖
蛋白质→分解→氨基酸→糖(体内)。 某些AA→脱氨→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 酰CoA、草酰乙酸→异生→葡萄糖和糖原。 称这些AA称为生糖氨基酸。例如,甘氨酸、 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 精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及脯氨酸等, 此外,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和色氨 酸也能产生糖。(如图)
糖、脂类、蛋 白质和核酸代 谢的相互关系 示意图
酮体
(生酮AA)
3.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与脂类可互相转变。
主要步骤:
①糖→酵解→磷酸二羟丙酮→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甘油 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缩合 →脂肪酸 甘油+脂肪酸→脂类
②脂类→分解→甘油+脂肪酸
本章内容
一、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网络; 二、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 三、细胞结构对代谢的控制; 四、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五、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一、代谢途径间的调节网络
所有细胞都是由四类生物
大分子(多糖、脂类复合 物、蛋白质和核酸)、为 数有限的生物小分子、无 机盐和水所组成。
生物大分子结构特点
糖、脂类、蛋白质和 核酸的相互转变
1.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糖代谢: 糖——机体重要的碳源和能源,可生成相应 的氨基酸。 例如:糖→氧化分解→丙酮酸→TcA→α-酮 戊二酸、琥珀酰CoA、草酰乙酸。 (如图) 几种α-酮酸→氨基化→多种氨基酸。 糖分解→ATP→为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供能。
多糖——由一种或多种单糖聚合而成; 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残基组成; 核酸——RNA由4种苷酸组成、DNA——由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无分支长链线 型分子。 脂类——属于生物小分子,但可聚集成 超分子结构,因此,将脂类复合物也归 为生物大分子。
微生物代谢调节
两种调节的对比
酶合成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通过酶量的变化 调节对象 控制代谢速率
不 同 点
控制酶活性,不涉 及酶量变化 快速、精细
代谢调节,它调节 酶活性
调节效果
调节机制
相对缓慢
基因水平调节, 调节控制酶合成
相同 点
细胞内两种方式同时存在,密切配合,高效、准 确控制代谢的正常进行。
反馈阻遏与反馈抑制的比较
适应酶又可分为诱导酶和阻遏酶
• 诱导酶 只有当其分解底 物或有关诱导物存在 时才,会合成的酶。
• 机制
诱导物与一种调节 基团编码的活性的阻 遏物可逆地结合,从 而解除后者对该酶结 构基团的转录的阻塞。
阻遏酶及其机理
其调节基因产物是一种阻遏蛋白,无活性,仅在有辅阻遏物(终产物) 存在下可转化为抑制剂 (“锁”),与操纵基因结合,阻止转录进行。
1.控制营养物质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2.通过酶的定位控制酶与底物的接触 3.控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谢物流向(酶活性与酶量调节)
第三节 酶活性的调节
一、调节酶 静态酶:一般性催化;反应可逆;速度快; 调节酶:通过改变现成的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的方式。是酶 分子水平上的调节,属于精细的调节。限速反应;不可逆;速度慢 (一)调节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1、酶活性的激活:在代谢途径中后面的反应可被较前面的反应产物所促 进的现象;常见于分解代谢途径。 2、酶活性的抑制:包括:竞争性抑制和反馈抑制。 概念:反馈:指反应链中某些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对该途径关键酶活性 的影响。 凡使反应速度加快的称正反馈; 凡使反应速度减慢的称负反馈(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主要表现在某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可反过来直接抑制 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核苷酸合成途径中。 特点:作用直接、效果快速、末端产物浓度降低时又可解除
代谢调节 ppt课件
糖 类 脂 类 氨 基 酸 和 核 苷 酸 之 间 的 代 谢 联 系
蛋白质
氨基酸
核酸
核苷酸
淀粉、糖原
1-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脂肪
生糖氨基酸
甘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酰氨 丙氨酸 甘氨酸 丝氨酰 苏氨酸 半胱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酰氨 酪氨酸 天冬氨酸 苯丙酰氨 异亮氨酸 甲硫酰氨 苏氨酸 缬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酰氨 组氨酸 脯氨酸 精氨酸
一.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磷酸二羟丙酮 糖
酵解 有氧氧化
甘油
从头合成
脂肪 脂肪酸 糖 丙酮酸 草酰乙酸
糖异生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脂 肪
-磷酸甘油 脂肪酸
-氧化
磷酸二羟丙酮 乙酰辅酶A
乙醛酸 循环 琥珀酸
TCA
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
3-磷酸甘油 三酰甘油 脂肪酸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C.无活性阻遏蛋白
mRNA
阻遏蛋白(无活性)
径的酶互相干扰,而且有利于它们协调地发挥作用。 酶在细胞内隔离和集中分布是代谢调节的一种重 要方式。
细胞质:酵解;磷 戊糖途径;糖原 合成;脂肪酸合 成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三羧 酸循环;-氧化;呼吸链电 子传递;氧化磷酸化
酶 定 位 的 区 域 化
细胞核:核酸合成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 ;磷脂合成
变构剂可以分为两类
变构激活剂:变构剂与酶分子结合后,酶的构象 变构抑制剂:变构剂与酶分子结合所引起的酶的
发生了变化,这种新的构象有利于底物分子与酶 的结合,使酶促反应速度提高。 构象变化不利于与底物的结合,表现出一定程度 的抑制作用。 构激活剂。
一般代谢产物变构抑制剂,而代谢底物往往是变
生物化学-第十四章物质代谢调节
第五节细胞水平的诱导与阻遏调节机制
一、构成酶与适应酶
根据酶的合成对环境影响的反应不同:
1.构成酶/组成酶 2.适应酶
诱导酶 阻遏酶
二、酶合成的诱导机制---乳糖操纵子
(一)阻遏蛋白的负调控
1. 关闭(无乳糖)
调节基因
操纵
启动子 基因 lacZ lacY lacA
mRNA
蛋白质
Z: -半乳糖苷酶
通过改变生物体细胞代谢物的浓度,也可以改变某些 酶的活性或含量从而影响代谢反应的速度。
具组织特异性和效应特异性
特点:
缓慢而持久 局部性调 节部分代谢
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
三. 细胞水平的调节
通过代谢物的浓度的改变,来调 节某些酶促反应的速度。 又称酶水平的调节
特点:
酶的活性 酶的数量
细胞水平的调节类型:
1.GTF(Gena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通用转录因子
2.TBP(TATAbox binding protein) 是唯一能识别TATA盒并与其结合的转录因子,是三种RNA聚合酶
转录时都需要的;
不同基因由不同的上游启动子元件组成,能与不同的转录因子结合, 这些转录因子通过与基础的转录复合体作用而影响转录的效率。现在已 经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转录因子,看到的现象是:同一DNA序列可被不同 的蛋白因子所识别;能直接结合DNA序列的蛋白因子是少数,但不同的 蛋白因子间可以相互作用,因而多数转录因子是通过蛋白质-蛋白质间 作用与DNA序列联系并影响转录效率的
蛋白激酶 (有活性)
磷酸化酶激酶 (无活性) ATP
磷酸化酶激酶 ADP (有活性)
磷酸化酶b (无活性) ATP
磷酸化酶a ADP(有活性)
第十四章 代谢调节综述(2013)_PPT幻灯片
⑵此外,酶定位的区域化,使它与底物和辅助在细胞器内一起 相对浓缩,利于在细胞局部范围内快速进行各个代谢反应。
酶
细胞质:酵解;磷 戊糖途径;糖原
定 合成;脂肪酸合 成;
糖原合成酶和糖原磷酸化酶的调控
糖原的分解和合成都是根据机体的需要由一系列的调控机制进行调控,其
限速酶分别为糖原磷酸化酶和糖原合成酶。它们的活性是受磷酸化或去磷酸化 的共价修饰的调节及变构效应的调节。二种酶磷酸化及去磷酸化的方式相似, 但其效果相反。
糖原合成酶 a ( 有活性)
OH
Pi
糖原磷酸化酶 b OH
位
的
区
域
化
细胞核:核酸合成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三羧 酸循环;-氧化;呼吸链电 子传递;氧化磷酸化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 ;磷脂合成
动 物 细 胞 结 构 和 代 谢 途 径
二 激素的调节
三 神经调节
❖ 直接控制 ❖ 间接控制
也称负反馈,这是生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调节机 制,反馈抑制是指反应终产物对自身合成途径中 的酶活力起抑制作用,大多是对第一个酶的活力 起抑制作用。
反馈抑制在代谢中见了很多,特别是在氨基酸和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这类例子更多。
氨基酸合成的反馈调控
赤藓糖-4-磷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天冬氨酸
脱氧庚酮糖酸-7-磷酸 脱氢奎尼酸 莽草酸
天冬氨酰磷酸 天冬氨酰半醛
Lys 高丝氨酸
Met
分支酸 预苯酸 氨基苯甲酸
Try Phe Trp
Thr
第十四章 蛋白质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_
3. 瓜氨酸出线粒体,进入细胞质,与天冬氨酸生成精氨琥珀酸。精氨琥珀酸合成酶需镁离子,消耗1个ATP的两个高能键。
4. 精氨琥珀酸裂解酶催化其裂解,生成精氨酸和延胡索酸。
5. 精氨酸酶催化水解生成鸟氨酸和尿素。
6. 总反应为:
四、氨基酸的吸收
食用蛋白质后15分钟就有氨基酸进入血液,30到50分钟达到最大。氨基酸的吸收与葡萄糖类似,有以下方式:
1. 需要载体的主动转运,需要钠,消耗离子梯度的势能。已发现6种载体,运载不同侧链种类的氨基酸。
2. 基团转运,需要谷胱甘肽,每转运一个氨基酸消耗3个ATP,而用载体转运只需三分之一个。此途径为备用的旁路,一般无用。
2. 腺苷酸循环:氨基转给谷氨酸,再生成天冬氨酸,与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再裂解成腺苷酸和延胡索酸。腺苷酸水解成次黄嘌呤核苷酸,放出氨;延胡索酸水化、氧化再生草酰乙酸。此途径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脑,其腺苷酸脱氨酶活性较高。肝脏谷氨酸脱氢酶活力高,但90%转化为天冬氨酸。
六、脱羧
少数氨基酸先脱羧生成一级胺。此反应由脱羧酶催化,含磷酸吡哆醛,专一性强,每种酶只催化一种L-氨基酸。此酶在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生成的胺有重要生理作用,如脑中谷氨酸脱羧生成的g-氨基丁酸是神经递质。
3. 氨基酸通过特殊代谢可合成体内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如神经递质、嘌呤、嘧啶、磷脂、卟啉、辅酶等。磷脂的合成需S-腺苷甲硫氨酸,氨基酸脱羧产生的胺类常有特殊作用,如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缺少则易发生抑郁、自杀;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密切联系。
二、消化
外源蛋白有抗原性,需降解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利用。只有婴儿可直接吸收乳汁中的抗体。
物质代谢的调节(1)幻灯片PPT
二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合成或降解, 改变酶的浓度,进而改变细胞内物质代 谢的速度。
反馈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
要调节代谢反应的速度不需 要改变参加反应的全部酶的 活性,而只改变某些关键酶 的活性就能改变整个反应途 径的速度。这种关键酶常常 是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限 速酶的活性常受到代谢终产 物的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反 馈抑制。
物质代谢的调节(1)幻灯片 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6.2.1.1 酶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
通过反馈抑制可以在最终产物 积累时使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止, 当终产物浓度降低时,抑制作 用解除,反应速度加快,这样 就能维持终产物的动态平衡。 有时终产物可以加快整个代谢 反应,这种情况称为反馈激活 或正反馈,反馈抑制也称负反 馈。
抑制剂或激活剂与酶的调节部 位结合后,酶分子的构象发生 改变,导致酶的活性中心的结 构改变,从而调节酶的活性。 这种酶称为别构酶,调节其活 性的抑制剂和激活剂分别称为 别构抑制剂和别构激活剂,统 称为别构效应剂。
激素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激素 肽及蛋白质激素 固醇类激素 脂肪酸衍生物类激素
激素首先与特异的蛋白质受体相结合, 然后这种激素蛋白质受体复合物再沿 着不同的途径传递信号,调节细胞内 的物质代谢。激素调节可维持机体内 环境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人的血糖保持在4.5mmol/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系统决定细胞代谢物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表明,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 摩尔浓度乘积成正比。 [S]↑→正反应速度↑; 反之,[P]↑→ 逆反应↑ 。 因此,代谢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代谢 起调节作用。然而,这种调节是有限的。 细胞代谢主要受到酶的调节,不同细胞的 代谢物的反应有显著差别,这是由细胞内 酶系统不同的结果。
糖、脂类、蛋 白质和核酸代 谢的相互关系 示意图
(氨基酸除 生糖外还可 生成酮体和 脂肪)
2.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细胞膜由类脂和蛋白质组成。 脂肪→分解→能量∴称脂肪为贮能物质 脂类与蛋白质之间可以互相转变 脂类 ①甘油→丙酮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 酸→琥珀酰CoA→氨基化→各种氨基酸 ②脂肪酸→β-氧化→乙酰CoA→与草酰 乙酸缩合→TcA→Asp、Glu等氨基酸。
酶的两种功能: 其一,催化生化反应,是生物催化剂; 其二,调控代谢速度、方向和途径,是新陈代谢 的调节元件。 酶调节的两种方式: 其一,通过变构效应和共价修饰调节现有酶的催 化活性; 其二,通过影响酶合成或降解速度,改变酶分子 的含量。其中,合成属基因表达调控。 这种“酶水平”的调节机制,是代谢的最关键的 调节。
核酸的合成——受多种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 调节和控制作用。例如:Gly、Asp、Gln参 加嘌呤合成, Asp、Gln参加嘧啶环的合成。 核酸的合成——除需要酶催化外,还需要多 种蛋白质因子和核糖参与作用。 综上所述,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 代谢中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密切相关。TcA 不仅是共通途径,而且也是联系渠道。氧化 磷酸化是产能的共通途径。各途径可自身控 制与调节,转化是有节制的。(如图)
糖、脂类、蛋 白质和核酸代 谢的相互关系 示意图
酮体
(生酮AA)
3.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联系
糖与脂类可互相转变。
主要步骤:
①糖→酵解→磷酸二羟丙酮→丙酮酸 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甘油 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缩合 →脂肪酸 甘油+脂肪酸→脂类
②脂类→分解→甘油+脂肪酸
糖代谢中:
己糖激酶 (a)葡萄糖 + A T P 葡萄糖 - 6 - 磷酸 + Pi 6- 磷酸葡萄糖酶 (b)葡萄糖 - 6 - 磷酸 + H 2O 葡萄糖 + Pi
脂肪酸代谢中:
乙酰- C oA 羧化酶 (a)乙酰 - C oA + C O 2 + A T P 丙二酸单酰 - C oA + A D P + Pi 丙二酸单酰- C oA 脱羧酶 (b)丙二酸单酰 - C oA 乙酰 - C oA + C O 2
生物大分子结构特点
多糖——由一种或多种单糖聚合而成; 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残基组成; 核酸——RNA由4种苷酸组成、DNA——由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无分支长链线 型分子。 脂类——属于生物小分子,但可聚集成 超分子结构,因此,将脂类复合物也归 为生物大分子。
(一)代谢途径的交叉网络
TcA形成氨基酸需补充有机酸
事实上,由乙酰辅酶A进入TcA转化形 成氨基酸需要消耗有机酸,如无补充 反应将不能进行。 在植物和微生物中存在乙醛酸(CHOCOO-) 循环。可以由二分子乙酰辅酶A合成一 分子琥珀酰CoA,以增加TcA中的有机 酸,从而促进脂肪酸合成氨基酸。
蛋白质转变成脂肪
细胞内代谢种类多、繁杂。 若各自独立,则极其庞乱,细胞无法容纳。 细胞代谢:将物质或反应进行分类,纳入各自 的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例如,氧化 还原、基团转移、水解合成、基团脱加及异构 反应等)转化为种类繁多的分子。 各途径可经交叉点、关键中间代谢物相互转化。 使各代谢相互沟通,形成经济有效、运转良好 的代谢网络通路。 细胞内具有三个最关键的中间代谢物:葡萄糖 -6-磷酸、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蛋白质
核酸
淀粉、糖原
脂肪
糖、脂 类、蛋 白质和 核酸代 谢的相 互关系 示意图
酮体
(二)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单向性
代谢途径多为可逆过程。然而,实际上代谢过 程均为单向反应。 在一条代谢途径中,某些关键部位的正、逆反 应往往由不同酶催化。因此,称为相对立的单 向反应(或底物循环)。 合成是吸能反应,通常多与ATP水解相偶联。 降解则是放能反应。 这些吸、放能反应均远离平衡点,从而保证了 反应的单向进行。
一价反馈抑制:指单一代谢途径末端产物对 关键酶(通常是第一步反应)酶活性的抑制 作用。 二价或多价反馈抑制:在有分支的代谢中, 有时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活性可被≥2个末 端产物所抑制的现象。 有些关键步骤的反应可分别由多个酶催化, 这些酶称为同工酶,它们可被各自分支途径 的产物所抑制。 (如图)
ADP由能源获得能量→ATP
传递给需能细胞利用
(四)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量
第二种载能方式:先形成H或e还原力,如NADPH。再 以供H或e的还原力形式参与合成代谢。 生物合成——是还原性反应过程。 NADPH是生物合成反应的H和e供体。 NADPH的作用如图
(五)代谢要点在于形成ATP、还原力 和构造单元以用于生物合成
正向(a)与ATP的水解相偶联;逆向(b)多是水解反 应或分解反应,∴不可逆。 如果(a)和(b)均处于非控制状态,将导致水解高能 磷酸键的空转。 实际上由于(a)和(b)同时受细胞控制,因而它们均 为代谢调节的关键步骤或限速步骤。
(三)ATP——能量载体
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可利用太阳能,一般生物 只能利用分解代谢所产生的化学能。 葡萄糖因结构有序而含有较高的势能。 ∴葡萄糖→氧化降解→CO2+H2O+自由能 释放的自由能多不被贮存,而以热能形式散发 在活细胞的分解代谢中: 有机物→降解→放能→偶联ATP合成→贮存能 量→ATP将能量传递给需能过程。 由此可见,ATP是细胞主要的能量传递者、载 体。 (如图)
在动物体内蛋白质可转变成脂肪。 生酮AA有Leu、Ile、Phe、Tyr及Try等, 上列AA →代谢→乙酰乙酰CoA ①→乙酰乙酸(酮体) ②→缩合→脂肪酸 生糖AA→丙酮酸→甘油 生糖AA→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羧化→ 丙二酸单酰辅酶A→脂肪酸 (如图) 磷脂分子中的胆胺或胆碱,是由Ser脱羧形成。
糖、脂类、蛋 白质和核酸代 谢的相互关系 示意图
(糖分解产 生的几种α酮酸与氨基 酸的关系)
蛋白质代谢转化为糖
蛋白质→分解→氨基酸→糖(体内)。 Nhomakorabea某些AA→脱氨→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 酰CoA、草酰乙酸→异生→葡萄糖和糖原。 称这些AA称为生糖氨基酸。例如,甘氨酸、 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 精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及脯氨酸等, 此外,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和色氨 酸也能产生糖。(如图)
三大营养物质分解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大分子→降解→小分子单元; 各构造单元分子→乙酰辅酶A;
(在这一阶段可产生还原力NADPH和少量ATP)
第三步 乙酰辅酶A→TcA→CO2+H2O+ATP 每个二碳单位给出4对电子,经氧化磷酸化产 生大量ATP(如图)
产能 营养 成分 分解 三个 步骤
第十四章 细胞代谢调节 与基因表达调控
本章内容
一、细胞代谢途径的调节网络; 二、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 三、细胞结构对代谢的控制; 四、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五、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一、代谢途径间的调节网络
所有细胞都是由四类生物
大分子(多糖、脂类复合 物、蛋白质和核酸)、为 数有限的生物小分子、无 机盐和水所组成。
甘油→磷酸化→α-甘油磷酸→磷酸二羟丙 酮→糖异生→糖 脂肪酸转变为糖是有限度的。脂肪酸通过 β—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 植物或微生物:乙酰辅酶A→乙醛酸循环→ 缩合为琥珀酸→补充TcA中的有机酸→ 草 酰乙酸→脱羧→丙酮酸→糖。 动物体内:乙酰辅酶A→TcA→CO2+H2O, 成糖机会很少 同位素实验表明:动物体内脂肪酸→转变 成糖,需要补充TcA中的有机酸。
糖代谢受阻与动用脂肪
糖尿病:糖代谢障碍,体内依靠脂类氧化 供能。因此,动用脂肪,运到肝脏氧化, 结果产生大量酮体,必须经血液运到其他 组织,如肌肉组织,再被氧化供能。
酮体为酸性,血液中酮体含量增高时,易 发生酸中毒。 饥饿时:体内无糖供能,也会大量动用脂 肪,易造成酮体过多。 以上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脂类代谢紊乱。
氨 基 酸 合 成 代 谢 的 反 馈 作 用
谷氨酰胺合 成酶接受多 条代谢途径 末端产物的 反馈抑制, 如受Gly、 Ala等反馈 抑制
末端产物累加抑制
4.核酸代谢与糖、脂肪及 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核酸——是遗传物质,它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 影响细胞的组成和代谢类型。 核酸——不是重要的碳、氮源和能源。 许多核苷酸——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例如, ATP——能量转移和磷酸化的重要物质; UTP——参与单糖转变和多糖合成; CTP——参与卵磷脂合成。 GTP——为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重要能量物质。 此外,许多辅酶:辅酶A、烟酰胺核苷酸等, 都是AMP的衍生物。
二、酶的调节
机体代谢相互联系,错综复杂。必然 存在精确的调节机制。 代谢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 平衡是随环境变化通过机体代谢过程 的调节和控制达到的。生物机体正是 在这种不断地运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和 生存。 生物体对代谢过程的调控是在生物进 化中,经自然选择逐步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