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20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最近译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英国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
作为一个科学家,鲍尔书中的视角显然更专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颜色是艺术家的一门通用语言,它甚至和音乐一样,会通过我们的感官深入我们的精神世界。
受到不同文明的历史传统、不同地域的动植物世界丰富性的影响,某种颜色从被认知被命名的那一刻起,就天然地带上了我们今天难以琢磨的经验、信仰等元素。
不过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从书中找寻中西方最早对于“颜料合成”的相同实践。
艺术家和我们的不同在于他需要两套颜色体系,要将眼中所看到的色彩世界通过调色板再现于画板画布之上,因而艺术史的长河无法脱离颜料的发明史。
颜料并非我们常以为的天然存在或调色板上的简单混合物。
人类最初使用的颜色,大都是以天然矿物为主。
比如云母、红朱砂、黑石墨、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绿,等等。
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
在一些几万年前的洞穴遗址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岩画,那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从很远的地方将矿物运来,将之粉碎、研磨然后用黏合剂搅拌后进行涂色,磨得越细,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就越好,穿越了时间的长河依然保存着当时的色泽。
朱砂被称为红色之王,其天然形式,比如矿物辰砂,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颜料。
中国利用朱砂作颜料已有悠久的历史,两河流域和埃及并不知朱砂,绘画中作为红色颜料的是氧化铁,主要来自赤铁矿。
到了中世纪,朱砂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之王,在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无处不在,成为艺术的主要色调。
非天然颜料在古代并不多见,特别是蓝紫色,堪称稀罕。
迄今为止只有埃及蓝、中国紫和玛雅蓝被确认为是出现于工业社会以前的三种人造蓝紫色。
埃及蓝,著名的古埃及玻璃料或陶釉,后来发展为颜料,用于绘制古埃及壁画。
在中国,蓝色的矿物颜料主要来自石青。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白居易有大量反映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由于讽喻诗的创作旨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其“干政”的理性意义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而闻一多认为它们只是“在朝居官任内写的一些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是有意的创作而非感情的自然流露,虽不乏尖锐深刻,却毕竟隔靴搔痒,总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感人的力量。
而“孟郊并没有做过成套的‘新乐府’,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然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
如用白居易本人所拟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定义,其讽喻诗固以义见长,却终乏感同身受之情;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历尽酸辛,他的诗歌却是穷愁生活的实录。
如《答友人赠炭》:“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欧阳修评之曰:“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六一诗话》)极确。
又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写自己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和晚境的穷愁困苦,极为凄凉哀怨。
其他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等等,皆为“身备尝之”之语。
即使是代百姓立言的诗也因有亲身体验而写得格外动人,如他的《寒地百姓吟》写寒地百姓在冻馁难熬之际的反常心理:“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
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为取片刻温暖居然愿意变为扑火飞蛾,可见生不如死之惨痛!然更惨痛者是求死竟不能!将贫苦百姓生死两难的可悲命运写得如此入木三分,悱侧动人。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自然中所有的物种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和谐与多重的平衡之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纵观整条生命锁链,也许我们并无依据,更无资格界定谁是“害虫”。
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必须同时具备“自主生长”与“自我保护”两种能力。
两者缺一不可。
任何物种生存当各怀绝技,互利互惠,正像那句德国谚语:“蜜蜂盗花,结果却使花开得更茂盛。
”其防卫又各有绝招,有的长刺,有的含毒,有的恶臭,有的干脆以极大的繁殖力,产下成千上万的后代,只要有一二成活就不会绝种。
凭借着这两种天赐本领,在天敌存在的环境里,每个物种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侵害,在大自然中立足,生生不息,并与其他物种动态平衡,偕同繁衍。
人类不断地将原本野生的植物移入田园。
受到特殊保护的植株也逐渐自行解除武装,退化自我防卫能力,完全依赖人类的庇护。
它们按照人类的意愿,使自己长得叶肥、果大、粒饱、味美、株高,奉行“全力发展,不要防卫,依靠保护”的政策,使自己成为“不设防”的物种。
它们这种体态特质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口福,也成了各种动物伺机捕食的首选目标。
许多农作物原始的野生形态本非这般招摇。
经过人类调教,它们现行的生存状态,实乃生命之大忌。
这等于把自己的软腹部完全坦露给对手,又怎能不招引大批天敌蜂拥而至呢?对此局面已经难以招架的人类,无奈之际,将其统称“害虫”。
可见,是先有人类育出无防卫能力的肥美之物,然后才引出“害虫”概念。
倘它们仍是旷野中的野麦、野菜,怕什么害虫吗?对付害虫,我们人类重要的法宝——杀虫剂也越来越失灵了。
我们的对手不仅是一个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群体,更是一个繁殖周期短、迅速更新的种群。
不管人类施用什么药剂也只能灭其一部,留下来的却成了抗药性一代胜过一代、为害能力越来越强的品种。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
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
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
但觉:(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
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
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
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三)多产粮,是上策。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凡此种种,可以多收。
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
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
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是世界文化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
《北京植物志》(1992年第3版)共收入维管植物169科,898属,2088种。
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门和云蒙山,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应加以特别的保护。
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
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
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
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
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旱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灌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
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
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
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300余种。
古籍记载:“无名花草,遍山取妍,三时不绝,故为百花山。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尤其引人注意。
北京植物区系中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交流频繁也给外来植物的入侵带来了便利。
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还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北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之外,保护好独特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150分钟150分)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基础性。
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信息性阅读基本技能(题3);②考查文学审美基本技能(题8);③考查古代诗歌阅读基本技能(题15);④考查语言文字运用基本技能(题20)。
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5、14、19、21。
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
细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像没有家具、电器但能保障正常生活的毛坯房。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像家具、家电齐全的精装房。
病毒是非细胞型微生物,它与前两种微生物截然不同,病毒喜欢利用宿主的细胞来供养自己。
宿主染上了病毒,就意味着病毒要利用宿主的细胞快速繁育。
病毒对宿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会导致宿主患病,甚至死亡。
不过,我们不必谈“微”色变,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的生存是有益的。
食品加工是人类利用微生物的最早实践。
古人利用微生物创造性地制作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种类繁多的发酵食物。
这些食物保存期长,消化吸收率和营养价值高,还含有有益于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质。
现在,食品工业领域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身影。
以酶制剂为例,酶制剂是一种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的特性的物质,具有催化功能,能够改善食品的色、形、味,提升食品的品质,可用于制造淀粉制品、乳制品、烘焙食品、饮料等。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随着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微生物农药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与传统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不产生污染。
微生物农药还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以赤霉素为例,赤霉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够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现在,赤霉素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种和棉花、蔬菜、瓜果等的种植,对保障我国农业丰产起到重要作用。
江西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是有着不同正义指向的两个概念。
“生态正义”主要指认为人和自然之间存在正义关系的一种理论主张。
它是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再反思的产物。
生态正义的流行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环境伦理学不无关联,并以环境伦理学中的主潮——非人类中心主义为主要代言人。
有鉴于自然已伤痕累累,并以各种方式如生物多样性消失、植被退化、土壤破坏等控诉着人类的暴行,“还我公平”则被非人类中心主义视为自然界发自内心的呼唤。
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解放流派,以史怀泽、泰勒为代表的生物中心主义,以奈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中心主义等,不遗余力地将生态危机的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认为正是其将人置于中心地位,而不考虑非人类生物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其内在价值的错误做法,才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
基于此,赋予动物、植物等以道德主体资格,承认其内在价值,并让人类对其讲义务和道德,就成为这些流派的理论旨趣,并希望以此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正义,以实现自然不被人类奴役和破坏的目的。
环境正义虽然也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它和生态正义在发端、源流以及价值取向上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环境正义诞生于美国,是由广大少数族裔、有色人种、低收入阶层组成的环境弱势群体,为追求环境平等权益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正义运动。
环境正义主张“在发展、环境法律、制度和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所有人,不论其种族、文化、收入以及教育水平如何,都应得到平等对待。
平等对待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缺乏政治或经济的力量而被迫承担不合比例的环境负担,如环境污染或环境危险物等”。
2024-2025学年绵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绵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什么时候结婚啊?”“每月工资多少啊?”每至年关,亲戚们的“嘘寒问暖”让年轻人叫苦不迭。
近年来,新世代的“90后”特别是“00后”青年群体的“断亲”,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青年“断亲”背后的原因不能简单化理解,需要从中国社会结构嬗变的大环境和新世代生活方式变化等多重因素去思考。
在漫长的传统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和市场经济体制缺失,很多家庭都需要依托家族、宗族来获取谋生的资源。
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总体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大量的核心家庭都有车有房,进入中产阶层群体。
与此同时,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等保障性制度,银行推出的各种贷款工具,使几乎每个核心家庭都能够在经济上实现自由独立,而不再需要依托亲戚网络的帮助。
这种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感,冲淡了中国社会堂表兄弟这种“二代亲”“三代亲”的心理认知。
城市化和社会流动加速了城市居民的跨区域形态的居住分离。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不断聚居于城市,最终导致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城流动持续增加,加速了居民的居住分离。
核心家庭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的分离,导致下一代从小就形成了亲戚之间因空间距离而情感疏离的社会交往状态。
城市化解构了传统社会中的大家庭小范围空间的相邻居住形态,为青年世代之间的面对面交往带来更大难度。
“00后”世代可以说是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
他们的生活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
很多青年大学生吃饭经常依托网络平台叫外卖,学习全部依托电子书或网络资源,交友也大多通过网络游戏、粉丝群等得以实现。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这些早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汉代大儒王充提出“实知”“效验”思想,强调必须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
在他看来,思想和言论“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就是强调从事实中获得认识,以感性经验和亲身实践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19分)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水成说”“风成说”等观点争论了100多年。
到今天,已故著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先生创立的“新风成说”已基本成为共识。
按照新风成说的理论,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建造一个永久性舞台的过程非常相似。
搭建舞台第一步是选地基。
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
建造舞台的第二步是在地基之上砌盖主体结构。
那么主体结构的材料从何而来呢?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大气环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导致东亚大陆季风气候开始形成。
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
地基选好了,建筑材料有了,由谁来开始搭建呢?此时季风作为“建筑师”出马了。
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上会产生沿纬度分布的风带——南北纬30°和赤道间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带,南北纬30°到60°之间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后,这就迫使西风带分成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以南向东流动,北支沿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并向南扩展到大约北纬30°左右。
它首先经过的是比较干旱的地带,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风会把地面的颗粒物吹扬起来,沿着山间低地形成的通道直接输送到今黄土高原地区。
在到达黄土高原地区时,风力渐渐减弱,于是粗颗粒先被抛撒下来、然后是粒径中等的颗粒、最后是小颗粒物,所以今天黄土高原上粒径由大到小的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与风的方向相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辛勤的“建筑师”就这样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搬运着、抛撒着、堆砌着。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
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
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
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
这是懦夫讲的话。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
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2024-2025学年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空灵、诗意是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审美传统,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过去,这种美学体验主要依赖于“一桌二椅”的简易设置,依赖于演员的程式化表达。
而今,诸多现代科技手段擅长营造虚拟现实,这让现代戏剧超越了传统的物理限制,使空灵、诗意的舞台艺术审美效果得到更强烈、更灵活、更丰富的表达。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20世纪90年代曾提出“灵境”概念,意指用高科技手段创造以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文化“灵性”和“意境”的虚拟时空,让科技产品具有人文审美价值。
其实,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对于先进科技融入舞台艺术的创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戏剧艺术追求假定性的美学效果,无论是空间假定、时间假定还是角色表演情境的假定,都是创作者通过舞台艺术语言进行“虚与实”的塑造,是观众对角色表演和舞台情景空间“有与无”的想象和品味。
科技手段丰富了戏剧艺术假定性的内涵。
在话剧《张居正》中,阴阳两界不同的叙事段落需要进行风格转换,该剧通过数字多媒体手段,在阳界段落表现出沉重压抑,在阴界段落则表现出超然写意的审美效果。
比如表现奈何桥时,舞台和演员表演沉浸在银色的流动“河水”中,以似河非河形成写意手法,塑造了诗化的舞台意境。
可以说,现代科技手段强化了戏剧艺术特有的“真人面对面”体验艺术的魅力。
戏剧创作强调以“人为中心,现代科技的长处不只在于制造强烈视觉效果,更为表现“人”提供了新的方式。
虚拟的空间情景与鲜活真实的表演相融,既能提升视觉效果,也强化了戏剧的现场性和直观性的特质。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杜甫》,用虚拟视觉效果塑造出空灵的舞台意境。
剧终时,采用投影技术呈现的巨幅流动山水画卷是塑造整场戏意境的主要元素,杜甫从船头慢慢步入山水画卷,此时舞台的叙事主角渐渐从杜甫转化为山水造型,寓意杜甫的生命最终升华在天地山河间。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2024年10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时长150分钟。
第Ⅰ卷 (共33分)一、(3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小题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和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正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竭诚报国,我们的国防才更加稳固有力,生活更加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更加。
他们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的贡献。
一个人爱国,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也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致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还是全心全意为民生福祉打拼,或是鞠躬尽瘁致力于重大科技创新,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时代需要面前,爱国情感总能出强烈的责任感、旺盛的战斗力、执着的事业心,指引一个人建树卓著功勋。
1.依次在文中横线处填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横空出世方兴未艾不可磨灭焕发B. 一鸣惊人方兴未艾不可企及生发C. 一鸣惊人欣欣向荣不可企及焕发D. 横空出世欣欣向荣不可磨灭生发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爱国,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B.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C.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意义层面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产生分野,而且往往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
D.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分界,而且在意义层面往往引起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B.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把深沉大爱献给祖国C. 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D. 祖国在他们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24-2025学年福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福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再来看战争。
战争的领导者,如果他们是一些没有战争经验的人,对于一个具体的战争的深刻的指导规律,在开始阶段是不了解的。
他们在开始阶段只是身历了许多作战的经验,而且败仗是打得很多的。
然而这些经验,使他们能够理解贯串整个战争的内部的东西,即那个具体战争的规律性,懂得了战略和战术,因而能够有把握地去指导战争。
此时,如果改换一个无经验的人去指导,又会要在吃了一些败仗之后才能理会战争的正确的规律。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
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
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
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
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
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
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浙江省金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金华高三年级2024年10月考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命题校对:高三语文教研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讲到中国古代造物的最高境界当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李耳的《老子》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美学观点相似。
其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
老子所谓的“大巧若拙”,我们可以理解为那种高超的技艺,即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之后并不露痕迹,而更显自然稚拙、富有生气,恰似天造。
“这种巧是大巧,绝非一般的技巧、技能。
一般的巧可凭借人工的力量达到,而大巧作为最好的巧,是对一般的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
大巧就是不巧,故在此老子以‘拙’来表达这种高度的巧。
”所谓的美在“自然”,其表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之上,即为造物材料的天然性、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不逆自然之法。
在其装饰方面,切不可为装饰而装饰,忽视功能本体的重要性;也不可一味地重视功能性,忽视其本身的材料、造型的特殊美感。
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采用一种整体写意的表现手法,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
虎的身躯借助了石料自然起伏的形态变化。
虎身蜷曲的毛皮则是石料天然的纹理,斑纹则运用线刻手法刻出,线条明快、简练自然,整体气势磅礴,再现了猛虎伏击时的精彩瞬间。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吟诗作赋,以抒发胸中之情。
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罗列了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些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联合起来,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这种平淡中见真情、朴素中见深刻的手法,体现的正是一种“大巧若拙”之美,是美在枯槁的朴素的表现。
吴鸣的《大语系列》,其创作融合传统紫砂造型工艺,运用单纯的划痕纹理来演绎现代性的装饰手法,风格朴素,单纯自然。
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含答案
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法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笔法中的藏锋与露锋、回锋与出锋等技巧,传达出一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内在美。
通过线条的起承转合,空间的留白处理,墨色的浓淡变化,产生了节奏与韵律之美,使每一笔都如同音乐中的旋律,疾徐交替、轻重缓急,展现出动态的节奏美,反映了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
此为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
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在于墨韵、气韵和意境。
书法以玄黑的独特线条——墨韵,展示作品的多形态之美。
一幅作品墨色的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形成不同的审美风貌,不宜完全一样。
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
这种时空的转换使点画线条、结字排列和章法布局产生了无穷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审美意趣,使书法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对气韵境界的创造,则集中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最早用来品藻人物形态风度,其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理想美。
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
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
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之境。
气与韵相依而彰,气是韵的本体,韵是气的表征。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成都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月考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通常都有“以已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
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
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
庄子看到鲦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
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
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已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
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已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
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作“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
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节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材料二:几乎所有的科学定律都体现出一种“不”的内在规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7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 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3分)一、现代文阅读,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历史不可娱乐化仲言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
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
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
”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
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
”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
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
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
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
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
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
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
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些年,从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到“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既使某些文化人、媒体扬名谋利,也让“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B.作家学者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色情的“历史”故事,是为了迎合许多人对历史文化强烈的需求。
C.题目“历史不可娱乐化”中的“娱乐化”是指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
D.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杜绝将历史肆意娱乐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2.下列用来证明“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观点的论据,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胡说八道,说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
B.有人信口雌黄,妄下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蛊惑仔”。
C.有人颠倒黑白,把《水浒传》中的梁山义士比作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
D.有人肆意诋毁《红楼梦》,是非不分,说“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害的”。
3.对研究评价历史人物事件与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决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历史事实。
B.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不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数典忘祖妄自尊大。
C.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可以虚构的,不必严格考证历史细节,有时根据需要可以违背基本史实。
D.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用史实说话,决不能凭空捏造杜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每题3分,共15分)何真,字邦佐,东莞人。
少英伟,好书剑。
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
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
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
帅受赂,反捕真。
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
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
真击走常,杀仲刚。
海寇邵宗愚陷广州。
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
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
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
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广人赖以完。
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
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
成奴缚成以出。
真予之钞,命具汤镬,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
”缘海叛者皆降。
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注]故事者,不听。
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
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
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
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
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日:“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
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
”真顿首谢。
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
规画军饷,置邮驿。
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
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②。
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注】尉佗,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
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B.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C.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D.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C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D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6.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擢”在古代的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与贬意思相反。
B “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 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然后抬起,是最为隆重的礼节。
D 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
元末盗贼蜂起,他辞官归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
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何真忠于朝廷。
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何真识大局,不愚忠。
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8.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
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译文:赣州熊天瑞率领几万水军想要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战。
天降大雷雨,熊天瑞船上的樯被折断,何真击退敌人。
B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译文:然而何真联合数郡民众,就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保全境域来归顺,虽然窦融李劫也要谦让你。
C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
译文:军队到后,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到军门献上印章,登记所属郡县户口兵粮,奉上书表投降。
D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译文: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
三、古诗鉴赏(6分)9. 下列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煜的词《虞美人》里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经典的比喻,用江水的深广多长比喻自己亡国后的无尽愁思,深刻而有韵味。
B白居易《长恨歌》中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样的诗句,写出了杨贵妃仙境再现时那种含情脉脉的超尘脱俗的美,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比喻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10下列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颁《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以借代的手法,写南风成为诗人的旧相识,表现了诗人对南风的喜爱之情以及久雨初晴后的宁静闲适心境。
B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诗以借代的手法,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