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大榭二小美术组王汉静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画画自己的手一、课题:画画自己的手二、教材分析:画手,首先要研究手的特征。

还要了解手的结构。

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手掌,四指,大拇指。

画手与臂的连接时,一定要注意字手腕的过渡。

要注意,手掌的两侧有明显的不同,画时要表现出两侧的区别。

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地观察,用写生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左手的一个动态造型。

(了解)2、从描绘手的结构与不同动态造型中,提高谐振造型能力,进一步理解手对表现人的气质与神态的关系与重要作用,使所描绘的手传情达意。

(练习)3、培养学生树立努力锻炼自己双手,让双手更灵巧,长大了为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与财富的思想。

(接受)教学重点:研究手的特征,了解手的结构,通过仔细地观察,能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描绘自己手的过程中,能较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象,从所描绘不同的手的动势中表现出自己的神态和气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画家描绘手的作品。

学生:写生常用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上课,师生问好,揭示课题—《画画自己的手》,教师作启发性谈话:5分钟“人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手,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气质、神态。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人都可以通过手奇妙地得到表示。

一个人的安详、愉悦、轻松、紧张、恐惧、愤怒、痛苦等不同的神态与情绪,也能从手所呈现的不同的动态中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今天,我们就研究手的动势与人的气质、神态、情绪之间的依存关系,观察人物一定情绪中手的形象特征,描绘出自己左手的结构与形象。

(二)课堂讲解1、板书:握、抓、推、举、挡、托等动词,请同学用自己的手,将这些动作表现出来。

2、板书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抗议、反对等词,发动学生逐一用手将这些词义正确表现出来。

3、小结:手能表现出劳动中的各种动作,手的各种姿势也同时能表达人的情绪。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心的描绘,就可画出能传情达意的手的造型,提高自己的绘画本领。

4、伸开五指放到画纸上,用铅笔将手的形状印画在纸面上。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热情。

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昆曲、京剧、书法、剪纸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意义。

4. 学生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保护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欣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4. 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反馈。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副了解、欣赏、创作、保护3. 主体内容: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业设计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2. 学生创作一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画作,要求作品能够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研究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

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各种著名的外国美术作品。

教师)课件(包括经典的美术作品的照片、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大家说说外国著名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小结: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天下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3)交流:经典的外国传世名作有哪些?你会喜欢哪件美术作品?教师板书课题《外国传世名作》。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欣赏评述。

①观看课件,结合教师讲解,相识外国美术作品的开展历史及艺术的品种。

②作品欣赏。

结合教材上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上的文字介绍说明。

2)让几逻辑学生说说平时看到最多的是哪一件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教师小结。

3.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作品被命名为“传世名作”?2)请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说明自己的欣赏观点,并将资料汇编成一份文档。

3)学生整理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回顾,研究拓展。

1)学生报告自己研究和会商的成效,教师进行小结:今天我们进修欣赏的只是艺术宝库中的几颗宝石,但愿同学们课后继续追寻艺术开展的踪迹,走进艺术殿堂接收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艺术素养得到不断进步。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纸塑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纸塑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纸塑 | 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纸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对纸塑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感受纸塑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包括纸塑的定义、历史背景、制作技巧、作品欣赏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塑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纸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成果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纸塑的制作技巧,尤其是对纸张的选择、折叠、粘合等。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有个性的纸塑作品。

3.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纸塑的基本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纸张(彩纸、手工纸、报纸等)。

2. 剪刀、胶水、透明胶带等手工工具。

3. 纸塑作品范例。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纸塑的定义、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纸塑艺术的魅力。

2. 欣赏和分析展示纸塑作品范例,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制作技巧、创意等。

3. 示范和讲解示范纸塑的制作过程,讲解纸张的选择、折叠、粘合等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纸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纸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课后再进行纸塑创作。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纸塑 | 浙美版2. 教学内容:纸塑的定义、历史背景、制作技巧、作品欣赏等。

3. 教学目标:了解纸塑、培养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4. 教学难点:纸塑制作技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基本技巧。

5. 教学过程:导入、欣赏和分析、示范和讲解、实践操作、作品展示和评价、总结和拓展。

作业设计1. 制作一幅纸塑作品,要求创意独特、制作精细。

2. 写一篇关于纸塑艺术的文章,包括纸塑的定义、历史背景、制作技巧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纸塑艺术,并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技巧。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青花瓷展开。

学生将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制作工艺。

课程将重点介绍青花瓷的纹饰设计,包括常见的纹饰图案和其象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青花瓷的美,并尝试自己设计青花瓷纹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使学生掌握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创意和构图。

2. 理解并运用青花瓷纹饰的象征意义。

3. 青花瓷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技巧性。

教具学具准备1. 青花瓷实物或图片。

2. 青花瓷纹饰设计模板。

3. 素描纸、铅笔、蓝色水彩笔。

4.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花瓷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介绍青花瓷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3. 纹饰欣赏:展示不同风格的青花瓷纹饰,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4. 设计指导:讲解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5.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提供的模板设计青花瓷纹饰。

6.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7. 总结反思: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和作品。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常见青花瓷纹饰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作业设计1. 设计一幅青花瓷纹饰,要求创意独特,构图美观。

2. 写一篇关于青花瓷的短文,介绍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青花瓷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学会了如何设计青花瓷纹饰。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纹饰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7.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美版一、教学内容1.1 知识点•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及其造型特点•掌握造型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造型创作1.2 能力目标•能够感受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能够通过表演和造型,加深对于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造型创作1.3 教材《美术》六年级下册,浙江美术出版社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创作材料:麻绳、细竹子、彩色纸张等材料•教学工具:PPT、电脑、投影仪•教学环境:教室2.2 学习活动2.2.1 热身活动教师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兴趣。

2.2.2 研究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蒲原文化、京剧、绍剧、新昌皮影、温州民间木雕等。

2.对于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表演及其造型特点。

例如:–绍剧:绍兴有“昌国旦”之称,男女生演员常在脸、眉、唇、眼等节目中进行不同的化妆。

教师可以通过PPT,将这些妆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用麻绳、竹子等材料创作出绍剧人物的简单几何造型,并在造型上固定上方的不同妆容。

–皮影戏:皮影戏中人物粗犷、明朗、饱满、传神,无论是人体结构还是表情、动作都很独特。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皮影戏中人物的样式,让学生利用彩色纸张和剪刀,创建出有趣的皮影形象。

2.2.3 创作活动1.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表演及其造型特点,独立进行造型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发掘其中优秀的部分,感受造型中呈现出的文化内涵。

2.3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回顾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表演特点以及创作所应用的造型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利用所学的知识,发掘、保护、传承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教学评估3.1 方法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观察法和同伴评价法,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作品创作过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和评价。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计划、教案项目内容指导思想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六年级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2、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必须采取必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4课时,内容涵盖造型、设计、应用、欣赏、综合、探索6个学习领域。

全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如写实、抽象等。

让学生学会从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评价美术作品。

1.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2.2 教学内容:学习色彩的搭配方法,如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等。

学习形状的运用,如变形、组合等。

2.3 教学步骤:讲解色彩的搭配方法,展示实例。

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小组内互相评价。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创新。

第三章:手工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方法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剪纸、折纸等。

学习制作美术作品的技巧,如拼贴、雕塑等。

3.3 教学步骤: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展示实例。

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练习,小组内互相评价。

讲解制作美术作品的技巧,展示实例。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手工制作,鼓励创新。

第四章:摄影与影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摄影和影像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意识。

4.2 教学内容: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等。

学习影像编辑的基本方法,如剪辑、特效等。

4.3 教学步骤:让学生进行摄影练习,小组内互相评价。

讲解影像编辑的基本方法,展示实例。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摄影和影像创作,鼓励创新。

第五章:综合与探索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习综合创作的方法,如结合绘画、手工、摄影等。

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集体备课

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集体备课

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案集体备课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新浙江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浙江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王燕新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浙江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j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情况如下表: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4年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2024年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2024年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时间安排:第一周:前景、背景、中景的区分与表达(1小时)第一堂课: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前景、背景、中景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画一幅风景画,体现前景、背景、中景的区分。

第二堂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前景、背景、中景的区别,并在上次画的作品上进行润色,加深对前景、背景、中景的理解。

第三堂课: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绘画,要求能够准确表达前景、背景、中景的区别。

第四堂课:展示学生的画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前景、背景、中景的表达技巧。

第二周:色彩的运用(2小时)第一堂课:通过观看名画和照片,让学生认识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情绪和意象。

然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绘画,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对场景的感受。

第二堂课: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使用的色彩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堂课: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画笔进行实践,绘制几个小场景,目的是通过实践感受不同色彩的表达效果。

第四堂课:学生进行评选和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并总结对色彩的运用的体会。

第三周:线条与形状的表达(2小时)第一堂课:通过观察线条和形状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让学生理解线条和形状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用线条和形状绘制一个动物。

第二堂课: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言语表达自己创作时的用意。

第三堂课: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线条和形状进行实践,绘制几个简单的静物或场景。

第四堂课:学生进行评选和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并总结对线条和形状的表达的经验和技巧。

第四周:光与影的表达(2小时)第一堂课:通过观察光与影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光与影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绘制一个室内场景,注重表现光与影的变化。

第二堂课: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言语表达自己创作时对光与影的理解。

第三堂课: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光线和阴影进行实践,绘制几个简单的静物或场景。

第四堂课:学生进行评选和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并总结对光与影的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新课标浙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新课标浙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新课标浙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目录时代新貌第1课流动的风景线第2课公共汽车站校园生活第3课手绘校园招贴画第4课请柬第5课我的小学生活人与社会第6课画展设计第7课画家故居第8课墙人与自然第9课祖国美景知多少第10课美无处不在第11课竹创造天地第12课奇思妙想第13课纸雕塑第14课包装盒设计艺术瑰宝第15课中国的世界遗产美术万花筒热爱祖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的织绣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和它独特的装饰工艺风格特点。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一个特色栏目之一。

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

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等。

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

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作品为主。

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

本册选取了中国战国和清朝的织绣工艺品,有战国的龙凤虎纹绣,清朝的新疆金线地花卉绒地毯、黄地织金五龙蔓草纹重纹重锦靠背和彩印“凤串牡丹”包袱皮。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欣赏现代美术作品,了解现代美术的风格和特点。

2. 第二课: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创作一幅水彩画作品。

3. 第三课:探索版画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版画作品。

4. 第四课: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创作一件雕塑作品。

5. 第五课:了解中国民间艺术,创作一幅民间艺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版画材料、雕塑材料等学习用品。

3.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美术作品展示区。

教案内容依次展开,每个章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内容。

每个章节结束后,设置作业与评价环节,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课:探索纤维艺术,创作一件纤维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热爱环境、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纤维材料的运用和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运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纤维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新版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版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版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浙江美术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红蓝黄三原色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红、蓝、黄三原色的基本特点和彩色的形成原理;2. 总结颜色的搭配规律,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力和感受力;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色彩构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彩色纸、颜料、画笔、调色盘、海报、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由红、蓝、黄三种颜色构成的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了解红、蓝、黄三种颜色存在的意义和特点。

二、新知呈现(20分钟)1. 分别向学生展示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彩色纸,并请学生用手把玩,感受颜色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2. 通过调查学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红、蓝、黄三种颜色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颜色的认识。

3. 利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形成原理,并展示混合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示范与指导(40分钟)1. 教师利用调色盘和颜料,向学生演示混合红、蓝、黄三种颜色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自由探索混合颜色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将新知应用到具体的创作中,设计并绘制一幅以红、蓝、黄三种颜色为主题的画作。

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搭配,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3.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的层次关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的感觉和认识。

四、展示与评价(20分钟)1. 学生完成作品后,邀请学生互相展示和交流,让学生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2. 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到校外进行采风创作,通过观察和感受真实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2. 继续探究其他颜色的搭配规律,拓宽学生的色彩认知和表现能力。

3. 制作相关的电子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

【课后作业】完成一幅以红、蓝、黄三种颜色为主题的画作,并写一份简短的创作心得。

新浙江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浙江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浙江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j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情况如下表: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62013至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浙美版)下册教案第一课流动的风景线一、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学生)纸盒或硬纸板、剪刀、彩色笔。

(教师)汽车车身装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1.关注车身装饰。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经过车身装饰的汽车图片。

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汽车图片有什么感觉?(2)学生交流并总结:颜色、图案、内容吸引眼球。

2.赏析车身装饰。

2 / 36(1)请学生谈谈在生活中看到汽车车身装饰的例子。

(2)教师提问:汽车车身装饰有哪些类别?学生列举,教师总结,结合课件图片深入了解。

①广告(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多数出现在公交车或企业店铺专用车上。

②城市形象色彩与标识:集中体现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

③个性图案:多数出现在私家车特别是越野车上。

(3)深入认识车身装饰的作用和意义。

①传媒意义。

例1:对一集装箱车车身装饰广告进行分析。

(哪些人、多少1人看到了车上的广告?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想法?)例2:公交车公益广告。

2008年,一款红黑色相间、车身布满京剧脸谱的公交车将投放在奥运场馆和媒体村的运营中。

(哪些人会看到这辆公交车?看到了有什么样的感觉?)②彰显个性与情感。

例3:某一私家车上粘贴的国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

例4:某一跑车上喷绘的猎豹纹所展现的力量感与速度感。

③统一和谐的美。

例5:杭州市“游2”公交车的古典造型分析。

例6:杭州市出租车的统一色彩分析。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地有特色的车身装饰进行分析。

)3.设计车身装饰。

3 / 36(1)出示并赏析不同形式的范作。

①纸盒模型。

②平面手绘。

③手工粘贴。

(2)谈谈自己对车身装饰作品的设想。

4.创作。

任选一种形式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设计意图。

6.课后问题。

哪些车适合进行装饰?车身颜色、图案可以随意改变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第二课公共汽车站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站的性质、功能和特点。

2.结合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有特点的公共汽车站模型,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4 / 36重点:掌握设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方法,并制作富有创意、美感和城市文化的公共汽车站。

难点:学习从平面到立体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各色卡纸、其他废旧材料、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郊游。

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

我们要经过三个公共汽车站才能到达目的地。

(2)教师播放课件出示图1、图2、图3,提问:这三个公共汽车站各有特点,你觉得这三个车站中,哪一个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哪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说说理由。

(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共汽车站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功能多样,设施齐全,体现人性化设计。

②造型美观,色彩醒目。

③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

(1)观察书中图片,说一说公共汽车站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公共汽车站包括站牌、蓬顶、座椅、广告位。

3(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用手绘线条的方法来设计一座公共汽车站。

(4)展示并讲解小组作品的设计意图。

5 / 363.按图选材,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请大家研究一下带来的材料,你打算怎样巧妙地利用它们,把小组的平面设计变为立体作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示范卷、折、剪、镂空等制作方法。

4.学生作业,展示作品。

(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2)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设计有什么闪光之处?我们设计的公共汽车站适合放在什么地方?(风景区、商业区、生活区等。

)5.课后延伸。

(1)欣赏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图4、图5、图6),发表评论。

(2)课后思考:想一想怎样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公共汽车站?如为盲人等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汽车站等。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第三课手绘校园招贴一、教学目标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

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

二、重点、难点6 / 36(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

(2)难点:招贴画编排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麦克笔、软笔、彩色铅笔等)。

(教师)海报、课件。

教学过程1.欣赏。

(1)欣赏奥运主题推广海报《掷铁饼者篇》(获中国设计领域最具盛誉的国家大奖——“2005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

从这张海报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伫立在故宫飞檐上的掷铁饼者是这幅海报的主要视觉元素,以中国传统元素与奥运经典形象结合表现2008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单纯、寓意久远。

)(2)一张年末超市促销手绘招贴,从这张招贴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总结:招贴也叫海报、宣传画,它主要用来说明、展示、传递商品或活动的信息。

2.重点赏析手绘海报。

(1)对比上一环节展示的两张招贴,说说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总结手绘招贴的特点:方便、迅捷、成本低廉。

手绘POP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项艺术,大量的图案及素材活泼地呈现在招贴纸上,色彩丰富,吸引人的目光。

除了在商业上应用之外,校园内也逐渐流行5起招贴绘制。

7 / 36(3)赏析《校园围棋赛》招贴。

作者是怎样体现围棋比赛这个主题的?(用棋盘作图案。

)如何体现校园围棋赛轻松活泼的气氛?(活泼、多变的字体。

)(4)总结:一张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标题、内容、注释、装饰等。

一切构成要素都必须相互配合并尽力体现主题。

3.运用。

(1)确定设计主题。

例如:秋季运动会、春游、颂诗会等。

(2)完成铅笔稿的设计,确定字体、插图、颜色等。

(3)选择合适的工具。

教师示范不同笔的书写绘制效果,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

(4)学生设计招贴,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6第四课请柬一、教学目标1.了解请柬文化,认识请柬的作用和特点。

2.掌握请柬的基本设计方法,结合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张完整而又别致的请柬。

3.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8 / 36重点:学会请柬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能制作功能明确、富有创意的请柬。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彩笔、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请柬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或不同请柬的实物。

教学过程1.认识请柬。

(1)导入:老师要邀请几位同学参加一个家庭聚会,想用一个礼貌周到的方法来通知他们,你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用送请柬的方法显得礼貌而又郑重,能让你的朋友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3)教师出示几张不同的请柬,提问:生活中在什么场合我们会用到请柬?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是什么?(4)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请柬设计》。

(5)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请柬进行分析,谈谈请柬上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6)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时间、地点、邀请方等信息准确完整。

2.欣赏作品。

(1)欣赏范作:①国务院请柬;②音乐会请柬;③儿童游乐园开幕请柬。

9 / 36提问:这三张请柬在设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国务院的请柬简洁明了,体现大国风范;音乐会的请柬内容突出;儿童乐园的请柬设计活泼有趣,体现出了7童趣。

)(2)提问: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学生分析,教师小结:请柬的形式与内容、装饰和风格都要和谐统一。

3.设计制作。

(1)学生分析讨论请柬的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几种不同的制作方法:折、剪、刻、画(见下图)等。

(3)教师提问: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制作方法吗?4.学生设计制作。

(1)教师提出要求:为本班的班队会或自己的生日聚会、个人画展等活动设计一张请柬。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5.作业展示。

(1)请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略作评价。

(2)把请柬送到想邀请的同学手中。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第五课我的小学生活一、教学目标10 / 361.回忆和观察自己的小学生活,感受小学生活的快乐。

2.尝试用绘本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美好记忆,并学习简单的册页、绘本制作。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中的快乐与伤心都是自己人生的精彩历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珍惜小学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描绘小学生活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难点:了解绘本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用这一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活。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照片、绘本、杂志图片、水彩笔或水粉颜料。

(教师)绘本、照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1.激起回忆。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回头看看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还记得哪些难忘的事?在你的小学生活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小学生活。

(2)揭题:《我的小学生活》。

2.观察描述。

(1)说说小学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事。

学生展示自己的照片,说说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心情。

11 / 36(2)教师提问:你在小学生活中玩过哪些游戏?学生回答:老鹰捉小鸡、跳房子、捉迷藏……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小学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巧妙选择题材,就能表现出那一刻你的快乐心情。

3.欣赏感受。

(1)教师提问:怎样将精彩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9(2)欣赏徐启雄的作品《雨后雨花开》,冯远的作品《大业》。

这些精彩的画面组合起来,那将是一本充满快乐回忆的绘本!4.了解绘本。

(1)欣赏绘本,小组讨论,分析绘本的结构。

绘本分为封面和内页。

(2)怎样设计绘本的封面与内页?封面:书名,有与主题相关的插图、出版社、作者。

书脊:书名、出版社、作者。

封底:书价、条形码、小插图。

封面由组内的一位同学完成,以自己的作品作为封面插图(作品可以小一些),题上醒目的书名,注上出版社和作者。

内页是生动丰满的画面,怎样将我们的画组合成册?(教师提供一种简单灵活的册页制作方法。

)图1:将纸(完成的作品)对折,阴影部分涂上胶水;图2:将第二张对折好的作品往上粘;12 / 36图3:将整个大组的所有作品粘合成一本厚厚的书,绘本的雏形就基本完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