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课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参考课时:2课时)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探究式5教学用具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验,知道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燃烧与灭火的有关问题,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通过篝火的熄灭方法讲述灭火的原理
讲述:时间过得很快,篝火晚会即将结束,怎么熄灭篝火呢?你有哪些方法?
展示道具:灭火的原理。
练习:见学案。
学生回答
联系生活实际,
锻炼语言智能。
火灾现场的自救
讲述:火一旦不受控制,就可能引发火灾。如果身在火灾现场,我们如何自救呢?
学生观看投影
锻炼学生视觉空间智能。
总结本节课知识,并完成课堂练习,当堂巩固。
提问:想让篝火燃烧得更旺一些,燃烧更剧烈些,怎么办?
讲述:燃烧剧烈程度(燃烧是否旺盛)的影响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颗粒大小);③氧气的浓度。
讲述: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讨论。
过渡:篝火晚会上表演了一个节目——烧不坏的手帕。
讲述:你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么回事吗?请四位同学来做四个小实验,注意观察现象。
2.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学会科学的自救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器材】
实验仪器: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火柴、烧杯等。
实验药品: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棉手帕、水、酒精等。
其它:多媒体设备,燃烧条件模型。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新版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提出问题] 火,是不是仅仅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呢?它还有哪些应用呢?都应用在什么领域上呢?播放一组火的用途的照片:看来火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共同探究的内容燃烧和灭火。
思考,回答。
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物质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燃烧呢?请你用实验台上的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提出问题]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白磷怎样才能燃烧?[演示]将事先准备好的一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
以上实验又一次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何让燃着的白磷熄灭?[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是水火也相容。
[屏显]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实验验证讨论、分析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回答观看教师操作,认真观察,体会思考,回答讨论,交流了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和创新思维。
尊重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改进实验,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用事实说明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也为灭火原理作铺垫。
现场灭火并分析讨论原理[屏显]展示几种火灾情景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和以上灭火的方法,总结灭火原理[总结板书]只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破坏其一,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示范教案(第2课时)4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示范教案(第2课时)4第二课时爆炸易燃、易爆物教学过程知识回顾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如果氢气纯度不够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关于爆炸的知识。
推进新课[讨论]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分析]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煤块做成蜂窝煤后,燃烧会充分,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而且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设问]什么是爆炸呢?爆炸和燃烧有什么关系呢?一、爆炸[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下图所示)。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ⅠⅡ[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结论]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如,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漏的话,可燃性气体聚集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有限空间里,一经点燃就急剧地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害。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思考]科学家把一些面粉倒入钢琴的琴室,然后在远处遥控弹钢琴。
大约10分钟后,大家猜猜会有什么情况产生?[回答]钢琴发生了爆炸。
钢琴的琴室构成了一个有限的空间,弹钢琴使里面的面粉充满了整个琴室。
由于弹钢琴有摩擦,产生的热不易散发,使温度上升,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燃烧现象,并分析它们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要求:描述清晰,分析合理,体现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2.设计一个家庭火灾预防方案,包括火灾报警、灭火器材选择与使用、逃生路线规划等。
要求:方案具体、可行,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灭火?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灭火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
3.请同学们计算以下燃烧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解释其意义。
反应1: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反应2:CH4 + 2O2 → CO2 + 2H2O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解释热值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4.分析以下案例,说明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案例一:火力发电厂的煤炭燃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具体,体现绿色化学观念。
5.请同学们针对以下情景,讨论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情景一: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燃烧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沸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约为40℃)。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块干燥的红磷(着火点大于200℃),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
2、燃烧的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
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
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1、面粉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案
7.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重点】1.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难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准备】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 1只、1000 mL 3只)、面粉、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学生准备】小蜡烛(2支)、水、镊子、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抽滤瓶、试管、灭火器. 【新课导入】导入一:趣味实验: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导入二:【教师】燃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它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燃烧,它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辉煌.可以说燃烧带给人类很多的幸福.【投影图片】展示火灾图片.【学生】观察画面,思考火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教师】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为了更好地利用燃烧,防止火灾,我们需要了解燃烧和控制燃烧.[过渡语]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其中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面前都有已经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灭火的原理”.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路一【实验探究】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汇报交流】第一小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点燃了两支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支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支蜡烛熄灭了.【老师追问】你们都选用了哪种方法“灭火”呢?【学生】第一小组:降低温度.第二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气而熄灭.第三小组:我们和第二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第四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支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支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支蜡烛首先熄灭了.【教师追问】那你们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第四小组:我们主要是从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评价】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家的一个优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的.【板书】原理【设问】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投影】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交流】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灭火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再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4)清除可燃物;水太少,不能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展示】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过渡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灭火器具.那么灭火器如何使用呢?它们的灭火原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阅读】教材130~131页内容并交流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范围.【展示】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铵盐)来灭火.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分钟时间,我们通过游戏来选出冠军得主.【游戏】教师选出六名同学分别拿着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道具,然后给他们列出几种物质燃烧,要求他们用适当的灭火器灭火,看最后谁的正确率高,谁得冠军.(形式不限)【小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渡语] 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所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教师】这些图片代表什么意思?【答案】(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设问】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回答】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场合.【设问】为什么在这些场合容易出现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教材132页实验7 - 2做实验,用投影方式展示实验装置.【投影】【实验现象】发生了爆炸.【实验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延伸】通过这个小实验,哪位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禁止烟火等图标.【回答】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小结】所以,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教材132页实验7 - 2:面粉爆炸实验.【小结】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积聚大量的热量.【指导阅读】教材132页的内容.【小结】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 【讲解】可燃物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指导阅读】教材内容.【投影】展示图标.【提问】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交流】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分析讨论.【归纳】爆炸的条件.【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回答】不一定.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爆炸危害的认识,进一步证明爆炸所需的条件.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思路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教材实验7 - 2:面粉爆炸实验. 【讲解】将塑料瓶中间(上端留约1000 mL)处绕一宽0.5 cm的布条,不打节.布条上滴匀酒精后点燃,转动塑料瓶,均匀烧热后将瓶底插入水中,水面到布条处,瓶会整齐断开.用半个塑料瓶组装“面粉爆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点】(1)将此实验装置中的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用嘴吹气,方便、火焰效果好.(2)纸板盖盖上即可,不能封死,保证安全.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活动】课后拓展与实践. 【交流】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知识拓展]水总能灭火么?有个成语叫“水火不容”,发生火灾时用水浇灭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水能灭火,是因水具有以下几种特性:(1)冷却作用.水遇到燃烧物质温度升高,转化为水蒸气.每1千克水全部汽化成水蒸气,需要吸收539 千卡的热量.因为水汽化时能吸收这样大的热量,所以水喷射到燃烧物质的表面,就能使燃烧物质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有利于灭火.(2)窒息作用.水与火焰接触后,水滴转化为水蒸气,体积急剧增大(1 升水可变成 1700 升水蒸气),而水蒸气能稀释可燃气体和助燃的氧气在燃烧区内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有30%(体积)以上的水蒸气,燃烧就会停止.(3)乳化作用.水滴与重质油品(如重油等)相遇,在油的表面形成一层乳化层,可降低油气蒸发速度,促使燃烧停止.水能灭火,但也不是万能的.用水灭火也有一定的范围,以下几种物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1)比水轻的易燃液体火灾,如汽油、煤油等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比油的比重大,油浮于水面仍能继续燃烧.(2)容易被破坏的物质,如图书、档案和精密仪器等失火不能用水扑救.(3)对于高压电器火灾是不能用直流水扑救的,因为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4)与水起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和产生大量热能的物质,如钾、钠、钙、镁等轻金属和电石(一种化学物质,遇水会生成可燃性的乙炔气体)等物质引起的火灾,禁止使用水扑救.钾、钠等金属遇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K+2H2O2KOH+H2↑,该反应在生成易燃的氢气的同时,还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水能灭火,但是有时候,有些火灾的发生却不能用水去灭.【课堂小结】1.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破坏其一,燃烧即熄灭.2.几种氧化反应的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区别反应条件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热量不散失,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反应程度剧烈异常剧烈缓慢由缓慢到剧烈反应现象放热、发光爆炸不太明显由不明显到放热、发光联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2.方法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足之处: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足,缺少学生的创新设计,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建议:(1)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多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不易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面粉太潮湿;②里面的蜡烛易熄灭;③随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不足以使面粉爆炸.。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演示实验]将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实验现象]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投影展示]如何灭火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归纳总结]①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意一个,使燃烧反应停止。
②灭火的方法:a.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特别提醒]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只与本身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时一般不能说改变物质的着火点。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战舰为什么会着火呢?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那么,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属于燃烧,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带来火灾等安全隐患。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了解如何安全地利用燃烧,预防火灾的发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Leabharlann 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烧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探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和原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火灾预防和扑救等。
c.冷却: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使其无法继续燃烧。
d.化学抑制:使用化学灭火剂,中断燃烧反应过程。
3.实验演示:教师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燃烧现象及灭火效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燃烧的三个条件如何影响燃烧过程?
b.不同类型的灭火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c.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与灭火知识在火灾预防和扑救中的作用。
2.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a.解释燃烧的三个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b.分别列举四种灭火原理的适用场合。
c.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条件或灭火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燃烧和灭火,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燃烧和灭火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到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源三个条件。
同时,灭火的原理就是消除这三个条件之一。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基本知识,如燃料、氧化反应等。
但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些灭火工具和方法,但对其原理可能并不了解,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如何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如火焰、灭火器等。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些实际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验或者视频,引出燃烧和灭火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讨论如何灭火、如何预防火灾等。
4.巩固(5分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2、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的条件实验设计【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图片,由燃烧用途和火灾引入。
【自主探究】1、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4、爆炸:可燃物在内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5、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时,必须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识一些有关的图标:【合作探究】一、科学探究:燃烧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发生呢?1.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你一定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烧杯内盛有80。
C 的热水,上面放一铜片,铜片上放有一块白磷和红磷,水中放有一块白磷,放置一会儿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
(2)、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二、灭火的原理分析、推理: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想一想,怎样灭火呢?分析:灭火原理:。
探究: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 内 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2.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项: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时,必须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能以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能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认识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易燃物、易爆物。
4.了解安全图标所表示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燃烧的认识从感知上升到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趣味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不断完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1.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如何进行火灾应急处理。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火的发现和利用历史。
(视频见影音资源)【板书】一、燃烧1.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实验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演示,注意观察现象。
【讨论】(1)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小结】物质燃烧是需要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还是只需要具备某一两个条件就行?【展示】用大屏幕展示“火三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板书】2.燃烧的三个条件(1)需要可燃物;(2)需要氧气;(3)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过渡】燃烧是一把双刃剑,生活中合理利用燃烧才能给人类带来益处,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展示】火灾图片。
【提问】一旦发生火灾,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呢?【展示】展示“火山角”的示意图,通过形象的分合动画,学生加深对灭火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通常状况,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 空气大
4.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火会更大,
这是因为( C )
A、提高了温度 B、增加了可燃物
C、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4
D 5、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室内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C.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D.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6.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2NaHCO3△= Na2CO3 + H2O+CO2↑
用来扑灭 油、气体 引起的失 火
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贵重设 备、精密仪器 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 火器
二氧化碳
灭火器
10
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 择合适的方法和 灭火器材 将火扑灭;如果火势 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 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 湿毛巾 捂住 口鼻,蹲下 靠近地面 或沿墙壁 跑离着火区域 等 。
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 油、气 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CO2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 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 中,灭火时再将其 喷出,有 降温和 隔绝空气 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 扑灭 图书、 档案、 贵重设备 、精密仪器 等处的失火。
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 木柄 上,否则,
(3)水火不容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水的蒸发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火焰温度迅 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
(4)釜底抽薪 从锅底下撤掉薪柴,使得火焰熄灭,即采用 隔离易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 。
。
27
2、用扇子扇煤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 扇子扇蜡烛火焰,为什么一扇就灭?
煤的着火点较高,用扇子扇煤炉火,不能使温
气体引起的失 贵重设备、精密 材、棉布引
火
仪器引起的失火 起的失火
8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泡沫灭火器原理: 水基型灭火器又称为机械泡沫灭火器
Na2CO3+ 2HCl = 2NaCl+ H2O+CO2↑
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料引起的失火
9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CO2催出干粉 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易分解
21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2
六.当堂训练 (15分钟)
1.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D)
A. 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
2.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
11
火灾自救
12
自学指导2:分钟
1 内容:P132-133 2 方法:结合思考题看课本 3 要求:回答相关思考题
13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可燃物在
急剧地
,就会在短时间
内聚积大量的 ,使气体的
而引起爆炸。
2.可燃物与氧气的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3.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
17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2:
我们知道可燃性气体能导致 爆炸,那么面粉、煤粉等粉尘能 导致爆炸吗?
18
这就是油库、 面粉加工厂、 纺织厂和煤矿
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 标的原因,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 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19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3:
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C)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23
3.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D )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该物质的 着火点
C.通常状况,它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 空气小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吗?
这些爆炸 都是化学 变化吗?
1.鞭炮爆炸 2.轮胎爆炸 3.气球爆炸 4.炸弹爆炸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爆炸原因
5.煤气罐爆炸 化学变化
①化学变化引起:火药爆炸、油库爆炸等
②物理变化引起 :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
2.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是两个化学反应吗?
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
会把手 冻伤 。
3.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
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 析出的 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
层 水膜 ,使可燃物与空气 隔绝 ,达到灭火的目
的。 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液体,如 汽油、柴油 等,以
及固体材料,如 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7
干粉灭火器
常见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用来扑灭油、 用来扑灭图书、 用来扑灭木
课 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反而鼓入更多的空气,故
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容易使温度降到其
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本
P 3.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答:因为纸和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
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
而燃烧起来
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
3
得更旺,为什么? 打开门窗,空气对流,提供更充足的空
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
有
或 ,它们接触到 ,就发生
爆炸的危险。
4.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
和
时,必
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14
三
自学检测:
1.可燃物在 有限的空间内 急剧地 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 内聚积大量的 热 ,使气体的 体积迅速膨胀 而引起爆炸。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个条件只需具
备一个。
火是一把双刃剑
3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 用方法。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
自学指导1:1分钟
1 内容:P127表7-2 2 方法:结合思考题看课本 3 要求:回答相关思考题
15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1:
若可燃物急速的燃烧,并且 发生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情况会怎 样?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 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 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 胀而引起爆炸
16
(讨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 燃烧越剧烈;
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 大,燃烧越剧烈。
5:
气,故烧的更旺
28
20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4:
何为易燃物和易爆物?试举例说明。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易 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 可以引起气体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磷、酒精、 汽油、液化气、氢气、面粉、棉絮……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 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烟花爆竹、黑火药 ……
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
上,否则,
会把手
。
3.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
喷射到燃料表面,
析出的 在燃料表面形成一
层
,使可燃物与空气
,达到灭火的目
的。 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液体,如
等,以
及固体材料,如
等引起的火灾。
6
自学检测1:
1.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 干粉 (主要成 分为 碳酸氢钠 )来灭火。具有 流动性好、 喷射率高、 不腐蚀容器、和 不易变质 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
5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
1.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
分为
)来灭火。具有
(主要成
、
、
、和
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
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
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CO2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 中,灭火时再将其 ,有
压缩在小钢瓶
和
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
扑灭 、 、
、
等处的失火。
(D )
A、(1)(2) C、(3)(4)
B、(2)(3) D、(1)(3)
25
7.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如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 窗?为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温毛巾 捂住鼻子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 气流通更快,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 就会更旺(或容易造成火势蔓延).
2.可燃物与氧气的 接触面积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3.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 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 有 可燃性的气体 或 粉尘 ,它们接触到 明火,就有发 生爆炸的危险。
4.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和 易爆物 时,必 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体内.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火会更大,这是因为
( C)
A、提高了温度 B、增加了可燃物 C、增加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6
选做:
你能说出下列成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1)钻木取火 利用钻与木头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而使得木头燃烧。
(2)煽风点火 “煽风”则可以促进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