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国俚语探析

合集下载

当代美国俚语浅析

当代美国俚语浅析

性强,变化较快的特点,但作为整体的俚语不仅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而日.具有生动形象,表达直露,感透力强 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整个时代英晤
在某些场合中人们需要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以便避免普通词汇使用得过于直露,而委婉的俚语词的
的发展,理解美围变化的实质,了解美国乃至其他英语
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俚语不仅能反映出创造者和使用者的个件和内心世
界,而且能折射出社会和文化现象,能反映人们的价值 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美同人具有较强的个性, 小怕犯错误,勇于探索,允满好奇心,追求和偏爱新奇 的东西,因此他们力图寻找新颖有力,绚丽多彩,寓有
三、俚语的语意功能
(下转152页) 2009年03期151
使用恰好能处理这一关系,美语中关于怀孕的俚语就有
不少,如:to
be in the
family way,to be in An
interesting/certain condition,to be expecting.
等等,另如对身体胖者,英语町用portliness。
(二)比喻
在口语或文学作品中适当使用一些有比喻意义的
科技信息
当代美国俚语浅析
周峰 (洛阳理1=学院外语系471000) [摘要】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来论述了美同俚语和其反映的美国文化,同时也论述了美利坚民族性格特征及美国主流文化之 问的关系.研究美国俚语,可以加深我们对美国文化以及两方文化的理解.极富文化涵义的词if=,文章通过探讨美国俚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条件、构成形 式以及语意功能j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美陶俚语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美国俚语;民族性格;文化特征
俚语词能丰富语言,活跃气氛,避免冈为使用普通词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俚语看美国文化□赵丽华史凯摘要:俚语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本文将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美国俚语的起源、功能、特征。

进而分析美国俚语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独特的一面。

研究美国俚语,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西方文化理解,并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书面性语言的创新,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俚语是客观存在的被许多人经常使用的语言,是词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它常常留给人粗俗、不雅的印象。

实际上,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美国俚语发展迅速,它作为美国文化一种特殊的载体,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正如同中国的成语、谚语或者歇后语那样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美国俚语也同样生动地体现了西方文化与西方哲学。

所以美国俚语对于我们来说正像一扇窗户,一扇透过它去了解西方文化的窗户。

但是似乎很多人擅长运用俚语却不真正理解俚语的定义。

甚至很多人认为准确到位地定义俚语有些不太可能。

在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些语言学家对俚语所下的定义,其中一些定义非常生动准确地表达了俚语的内涵与外延。

卡尔·桑德堡曾经风趣地说:“俚语,就是脱下上衣、吐一口唾沫在掌上、跟着就着手工作的语言。

”安布罗斯也曾经把俚语幽默地形容为:“使用者在扔掉语言垃圾的过程中,又不断捡起的垃圾语言。

”但是《简明牛津字典》的解释是:“在非正式用法中常用的、但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标准英语部分的,经常故意用来收到形象、生动或新颖、不落俗套效果的词或短语,或者这些词或短语的某些特定意义。

”而《牛津英语字典》的解释是:“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它所用的单词都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新单词或者是赋予了崭新含义的时下流行的语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它更加口语化,更随意,更具比喻的内涵。

俚语具有特定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出自普通的市民阶层,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束缚,使人们能不拘一格,更加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功能的分析

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功能的分析

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功能的分析本科毕业论文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功能的分析On the Origin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merican Slangs Table of ContentsIntroduction (1)Chapter 1 The Definition of American Slangs (3)Chapter 2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Slangs (5)2.1 Background (5)2.2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slangs (5)2.2.1 Foreign Language Slangs and American Native Slang (5)2.3Language Itself (6)2.3.1 The Angle of Linguistic Analysis (6)2.3.2The Viewpoint of Semantic (7)2.4History (7)2.5Culture (7)2.5.1 A Variety of Sub-cultural Groups Exist (7)2.5.2 The Infiltration from Asian Cultural to Dominant Culture (8)2.6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8)2.6.1 American Culture and the Diversity of National Character (8)2.6.2New Things and New Concepts (9)Chapter 3 The Function of American Slangs (9)3.1Social Function (9)3.1.1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hesion (9)3.1.2Adjus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3.1.3 Maintain a Balance of Human Psychology (10)3.1.4Reflect the Speaker's Position (11)3.1.5 Meet People's Sense of Renewal, Reflect Personality (11)3.1.6 Overcome the Communicational Barrier (12)3.2Refraction Function (13)3.2.1Refract the Trend of Oral English (13)3.2.2Refract the Ordinary Life (14)3.2.3Refract the Attitude to the Reality (14)Conclusion (15)Acknowledgements (16)Bibliography (17)美国俚语的产生及功能的分析专业班级:08级学生姓名:王彦峰指导教师:李国云职称:讲师摘要现代美国俚语是一种非书面性语言的创新,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及社会功能探究摘要:美国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

本文从形态、语义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俚语的语言特征并且探讨了其社会价值,以求进一步揭示美国俚语这种非规范性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语言文化。

关键词:美国俚语构词语义修辞社会功能1 俚语的界定俚语是相当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既有别于语法不规范的用语,又不同于“乡下土话”,更称不上亵渎的言语;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粗糙的或通行面极窄的方言词,也有人认为俚语介于“口头语”和“行话”之间,它是词汇中最不稳定的成分。

美国俚语虽然属于非标准英语,但却十分流行,不仅充斥于日常交谈,还大量地渗入文学作品。

俚语的来源极其广泛,如何确切地定义俚语,并没有单一的准绳。

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对俚语做了如下解释:俚语是非正式的用语,是口语式的表达方法,是对标准语言的一种补充;俚语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更多地是表现在词汇和语义上。

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则这样形象地阐述俚语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如果把语言比作君临天下的帝王,那么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居然出来一位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式人物登堂入座,甚至跻身最庄严的盛典,这就是俚语。

它出自大众之口,跳出了规范语言的框框,使人们不拘一格,畅所欲言。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精力旺盛、开朗活跃,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这些都是美国人常引以为自豪的民族特征。

其中俚语的使用极能说明这一点。

因为许多美国俚语从语体方面考虑具有立意新奇、幽默生动、易于表达情感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从形态特征、语义特征及修辞特征等方面找到原因。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2.1.1单音节词(monosyllabic words)美国俚语偏好短词,特别是单音节词。

例如,kip(sleep),duck(dollar),wet(fond of drinking alcohol)等。

get low俚语

get low俚语

get low俚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Get Low这个俚语来源于美国流行文化,可以翻译为“低调”或“低调行事”。

它通常用于形容一种低调、低调的行为方式,或者表示一个人对某些事物采取了低姿态。

在音乐界,Get Low也是一首由美国饶舌歌手Lil Jon演唱的歌曲的名称,该曲风格如出一辙,直白简单。

在歌曲中,Lil Jon反复呼喊着“Get Low”,呼吁人们跟着他的节奏一起低调狂欢。

Get Low这个词语最初出现在美国南部地区,主要用于形容一些人或者事物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低调行事的特点。

在这个词语所代表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窥见一种不愿意过于张扬的态度。

在这个喧嚣四起的社会中,常常有一些人愿意保持低调,不愿意引起过多的关注。

Get Low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低调行事或者表达愿意保持低调的人们。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人或者事物会选择低调处理,他们不希望过多的注意,也不愿意成为众人的焦点。

这其中可能是出于个人性格原因,也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防止不必要的麻烦。

无论何种原因,Get Low这种低调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选择。

在社交圈中,Get Low的态度也经常会出现。

有些人喜欢低调处理自己的社交关系,他们喜欢任凭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低调地展现在别人面前,而不会刻意强调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低调的社交方式,可以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沉着,不被外部的压力所左右,也免除了过多的纷争和矛盾。

Get Low不仅是一种个人情绪的表现,也是一种社交方式的选择。

除了在生活中,Get Low这种态度也在音乐、文化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界,Get Low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节奏低沉、音乐简洁明了的歌曲。

这些音乐往往会让人感觉低调而有力量,不被复杂的编曲所掩盖,让人心有所动。

在文化领域,Get Low也被用来形容一些文化产品或者活动,它们在表达自己的内涵和精神时往往采取了一种低调的方式。

浅析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和翻译技巧

浅析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和翻译技巧

浅析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和翻译技巧作者:宁思洁施莹莹来源:《山东青年》2020年第10期摘要:语言不仅是一个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一个民族背后文化的象征。

它往往与社会发展、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政治改革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和相互依存的。

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是一种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也影响着一种语言。

美国俚语就是英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代表着西方文化。

关键词:俚语;社会功能;翻译技巧一、美国俚语的定义与起源《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词典》将俚语解释为一定程度的习语,通常用于朋友和同事之间,但不用于书面语或正式用语。

《简明牛津词典》将俚语解释为下层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语言。

它的语言是粗糙和低级的。

受过教育的阶级不使用的官方语言是低于受过教育的人所使用的普通语言的口语。

它是某个阶级在某个时期使用的一个特殊词汇。

美国俚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事物的蓬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新的俚语词汇和短语不断产生。

例如,娱乐产业、IT产业、新闻、体育产业等文化产业占据了全产业的很大一部分,文化产业的工人和领导者大多受过文化的教育和教育。

因此,由它创造和衍生出来的俚语现在已经成为美国俚语的一半。

近年来,随着电视产业的兴起,许多美剧继续走红,许多新创造的俚语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例如:短语don't have a cow(别大惊小怪); spill the beans(泄漏秘密); kill in line (管束); come clean(全盘托出,招供)等等。

二、美国俚语的社会功能1、活跃谈话气氛由于美国俚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分支,美国俚语具有英语语言的一般特征——社会功能。

不同群体对不同类型俚语的使用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特定的美国文化。

人们利用俚语的这些特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俚语,可以迅速缩短说话人之间的距离,提高双方对话的有效性,活跃对话的气氛,帮助双方迅速建立良好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

○引进与诠释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美国现代俚语特征新探*成汹涌(河南工业大学,郑州450001)提要: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尤其在美国,俚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炙手可热的交际工具。

但是,许多人对俚语存在偏见,认为俚语是一种粗俗的语言变体,不宜登大雅之堂。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任何语言形式均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别。

所以,只要是语言,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切不可盲目排斥或否定。

本文以美国俚语形成的“共聚量”、“自我”解脱及弥补规范语言空缺等功能分析入手,对美国俚语这一特殊语体的修辞、语言、语用和社会心理等特征分别作具体的论述和解读,并最终得出结论:美国俚语的作用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加强,继续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美国英语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美国俚语;特点;共聚量;自我中图分类号:H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5)03-0066-4DOI 编码:10.16263/j.cnki.23-1071/h.2015.03.013A Novel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merican Sla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 FunctionsCheng Xiong-yong(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China )As one of the unique forms of language ,slang is playing its indispensable role in American people ’s everyday communica-tion.Nevertheless ,slang is always perceived as an undesirable and vulgar speech variety due to its informal nature.From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all languages are equal in nature.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lang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linguistic ,pragmatic and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slang in terms of the functions of “solidarity ”,“self-ego ”relief and the fill-in of the gap of the regular language.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paper attempts to draw a conclusion :the functions of American slang do not diminish but rather become reinforced ,which would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nglish.Key words :American slang ;characteristic ;solidarity ;self-ego1引言美国俚语原本是美国人在茶余饭后用来减轻、释放工作压力的调侃语,但如今它已经进入正式传媒工具中,无论是电视、电影还是报刊杂志都在大量地使用或转载俚语,人们随处可以听见美国人用五花八门的俚语进行别有一番风趣的交流和调侃。

现代美国俚语探析

现代美国俚语探析

*收稿日期:200727作者简介:赵靖岩(1969100第20卷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词语任意搭配,组成新的俚语短词语,使俚语的意义与原字面词义没有任何联系。

这种词义连接的随意性也反映出美国人的个性——不拘常规,敢于求新求异。

如“full of hot air”(一派胡言)。

美国俚语的另一语义特征是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一看(听)即明。

表示某人大脑愚笨的俚语有“cab-bage head”,“flat head”,“meat head,”“fathead”等;消防队员是“smoke-eater”,既形象,又别致;心情郁闷者则是一只“sad apple”;贪杯者在喝醉后一定觉得“comfortable”,“happy”或者“feel good”,或者变得“bent”或“loaded”,这种人当然是“bottle baby”或者“in one's cups”;有人认为婚姻是枷锁,婚后失去了许多自由,因而有被“locked”之感;受绞刑而死则有一个非常轻松幽默的俚语“dance on air”;也许有人觉得电视看得太多大脑会变迟钝,不善思考,成为“idiot”,不然电视机怎会用一贬义俚语“idiot box”来表示。

可见,现代美国俚语通俗、诙谐,富于色彩,这也是俚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原因之一。

三、美国俚语的来源大多数美国俚语来自行话和黑话。

俚语常常被当作一种语言代码,用力强化某个集团的内部凝聚力,使该集团成员能将之作为自己所特有的手段在集团的内部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密切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同时,俚语在吸毒者、黑社会成员、流浪汉、黑人、青少年、大学生、军人等各亚文化成员中特别流行,这些人成为美国俚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

有些被罪犯使用的俚语,即黑话或切口,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小偷们可以当着受害人的面谈论偷盗行动从何处下手,而受害人对此一无所知。

此外,美国俚语从黑人英语中也吸收了不少的词语。

从俚语中看美国文化

从俚语中看美国文化

从俚语中看美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映射,是文化的载体。

一国文化影响着一国语言;同时语言也如镜子般反映文化。

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

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最流行的语言就数俚语了。

通过对其中俚语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窥美国文化冰山的一角。

一、美国俚语的定义、起源与形成(一)定义。

在了解美国俚语的起源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俚语的定义。

《韦伯斯特第三版新国际词典》对俚语做了如下概述:(1)俚语是吸毒者、囚犯、黑人、流浪汉等使用的语言,他们使用这种语言的原因是不希望让别人知道他们所说的内容的真实含义,现在被称为暗语;(2)僵语是高度口语化的极其不规范的语体,由新语和特定的修辞构成,具有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色彩丰富等特点。

通过这两条详述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俚语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群体、行业领域、生活方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它的产生绝非历史的偶然。

(二)起源与形成。

1.美国俚语是源于各种亚文化群的专用语言。

俚语的产生与社会、历史、文化、种族等均有联系。

美国俚语是来源于各种亚文化群的专用语言,美国社会丰富的亚文化为美国俚语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它的创造者包括黑人、罪犯、士兵、水手、吸毒者、赌徒、牛仔、各层次的学生、爵士乐手、运动员、铁路及其他运输业员工、移民和少数民族等。

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他们不愿意别人听懂自己说的话的含义,所以他们的方言、行话、粗俗语等逐渐形成了这种特定的非规范性语言”。

在十八九世纪开发美洲及后来西部的开发过程中,随着西部移民人口流动量不断增大,伴随产生的方言和行话由于贴近生活,比较容易传播,因此发展成为俚语。

2.美国俚语是美国时代特征的缩影据史料记载,美国俚语源于著名的“五月花号”船上。

当时来自英国不同地方的清教徒乘此船来到美洲新大陆探险,途中各个地方的方言和不同社会阶层及行业的行话、黑话汇集在一起,人们相互交流,逐渐被广为流传,形成了美国俚语的雏形。

40个特别有威力的地道美国英语俚语,值得人人研读收藏!

40个特别有威力的地道美国英语俚语,值得人人研读收藏!

40个特别有威力的地道美国英语俚语,值得人人研读收藏!1、Bent out of shape这个俚语指的意思是“非常的恼怒或者沮丧”。

例句:It's really not worth getting so bent out of shape just because your boss ignored your comments.不就是你老板没在意你的意见嘛,你也没必要这么气嘟嘟的啊。

2、Burn someone up这个俚语说的是“让某某人非常生气”,和 bent out of shape类似。

例句:What you just said really burns me up! 你刚刚说的那些话真是把我气死了!3、Bust someone’s ass to do something我很喜欢这个俚语。

它说的是“火急火燎的赶着去做某事”。

例句:I wouldn't bust my ass to finish that project if you told me you wouldn't need the analysis results this week. 你要早告诉我你这个星期不需要分析结果,我也不会那么着急上火的赶那个项目了!4、Cheap shot这个俚语表示的“很阴很贱的一种行为”,有一种“暗箭伤人”的意思。

例句:You told her boyfriend he is in love with you? That's really a cheap shot!你告诉她男朋友说他爱的是你?你这种做法也太阴了吧?!5、freak of nature直译为“自然的怪诞”,其实就是表示“这个怪胎”的意思,但不一定就是坏话,有时候也有戏谑的意思。

例句:That freak of nature even really finished that 20-page paper in 2 days!那个怪胎居然真的在2天里完成了那篇20页的论文!6、Have guts to do something/gutlessguts的本意是“内脏”,但在美语口语经常被用作“胆量、勇气”的意思。

美国俚语的探析

美国俚语的探析
语教学, 2006(2):33-35. [3] 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4] 许 国 璋 . 许国 璋 英 语 [M]. 北 京 : 外 语 教 学 与研 究 出 版社 ,
结束语,说明了解美国俚语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整个时 代英语的发展,了解美国英语变化的实质,了解美国乃至其他英语
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结束全文。
B、论文结构: 1. 引言 2. 美国俚语产生的文化条件 2.1 各式各样亚文化群体的存在 2.2 亚文化群向主导文化的渗透 3. 美国俚语发展的条件 3.1 新事物、新概念的不断涌现
3.2 ………….. 4. 美国俚语发展的特点 4.1 非正式性 4.2 新鲜性和形象性 4.3 讽刺、幽默 4.4 便捷、简练 5. 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 6. 结束语 [1] 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 [9]谈力. 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与外
2008年3月下旬:完成定稿以及中期自查表
2008年4月下旬-5月初:辩
3
关键词
美国俚语;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1
论文结构 (论文简要说 明、论文结构)
参 考 书 目
A、论文简介 本文分六个部分。一、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美国俚语的定义,
和加强对美国俚语的了解和研究的必要性;二、从两个方面阐述美 国俚语产生的文化条件,亚文化群体的存在以及亚文化群体向主导 文化的渗透;三、论述促进美国俚语发展的因素---新事物、新概念 的不断涌现;四、论述美国俚语的时代特点:新鲜性、形象性,讽 刺、幽默,便捷、简练;五、总结归纳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六、

现代美国俚语初探

现代美国俚语初探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2 从《死者》看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3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背影》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4 从《西游记》中的童话语言特色看其宗教色彩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6 中美婚礼文化的差异7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8 中餐菜名英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探析9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0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解析11 《傲慢与偏见》基本婚姻观背后的世纪英国社会历史因素12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3 浅析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14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15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16 论乔治·奥威尔《》中的极权政治17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18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物性格成因19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20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21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22 《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差异23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24 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25 浅谈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26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27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28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29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3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31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32 论《红字》的模糊性33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34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35 小说《小公主》主人公萨拉的性格魅力36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37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38 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中的互动39 习语的文化现象及翻译策略研究40 《永别了,武器》一书所体现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41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42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43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44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45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46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47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48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49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50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51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52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53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54 论美国总统新词55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56 美国拓荒运动中的新女性形象--读威拉凯瑟《我的安东妮娅》57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58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59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60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61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分析62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窗户意象的分析63 亚哈与桑提亚哥人物的对比研究64 简爱性格研究65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66 《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67 幼儿英语口语培养68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69 语法型课堂和交流型课堂的整体研究70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71 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72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73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74 中国英语初探75 从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看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76 中西方文化面子观差异分析7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Education78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79 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80 从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81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82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及其翻译83 英汉新词形成因素研究84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85 服饰语的认知凸显:认知语言学角度86 论《宠儿》中的母爱87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88 从心理学角度试析简爱性格的对立性89 海斯特—《红字》中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女英雄90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 a Larsen’s Novel—Passing91 从目的论视角看英汉成语的直译和意译92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93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94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95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6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97 The Influ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98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99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100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101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层反讽102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障碍103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104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105 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的比较106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斯嘉丽与命运的抗争107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108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109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110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111 英文商标名翻译的原则与策略112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113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114 《嘉莉妹妹》中的象征主义115 童话世界里的诗意与纯美—赏析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116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117 文化视角下的商标语翻译策略118 浅析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119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120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121 浅谈《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22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123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124 查尔斯•狄更斯鞋油厂经历在大卫•科波菲尔身上的艺术再现125 基督教及《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126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127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28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29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30 The Analysis of Pearl in The Scarlet Letter131 Double Consciousness of Fitzgerald: Nick and Gatsby132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变迁的意识形态分析133 英语谚语的修辞分析134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135 浅析《红字》中女性主义的具体体现136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137 论顺句驱动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运用138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139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140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141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142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143 浅析女性主义在薇拉﹒凯瑟作品中的表现144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145 The Process of Anna’s Spiritual Integration in D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146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147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148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149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150 《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151 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152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153 英汉致使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154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55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156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157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158 从古至今的吸血鬼文化159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160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161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 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162 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163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164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165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166 《暮色》两中译本中文化缺省重构的对比研究167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168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169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170 钱钟书翻译研究171 浅析新闻发布会口译语言的语体学特点172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17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174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Gothic Novel175 中国老字号商标的翻译研究176 困境重生—《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性格浅析177 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178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179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180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81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182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183184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185 浅谈故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86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187 网络聊天缩略语的起源,特征,发展及其影响研究188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189 小学英语课堂导入活动研究190 英语毕业论文)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1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92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Love in Charles Dickens’s A Tale of Two Cities193 中西方传统女权主义思想异同比较——王熙凤与简爱之人物性格对比分析194 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195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96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97 中国的乒乓球文化和美国的棒球文化的比较研究198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199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若干信息处理手段200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

略谈现代美国俚语

略谈现代美国俚语

略谈现代美国俚语现代美国俚语一、定义现代美国俚语是指由历史、文化、地理和其他要素影响形成、广泛流传于美国各个地方的晨路表达方式,它包括习语、缩略语、俗语、专有名词、名称等。

二、种类1.缩略语:缩略语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新型俚语,由于它精辟、简洁、易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口头禅、流行用语、网络用户等。

其中,TBH(To Be Honest)意思是“说实话”,ICYMI(In Case You Missed It)意思是“以防你错过了它”。

2.俚语:俚语是形象传神清晰的表达方式,广泛用于美国日常生活,如“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cool beans”(酷毙了)、“mind your own business”(别管闲事),等等。

3.习语:习语是用准确的形容性词语描述出发生的状况、态度、情绪或感觉,以便准确地传达信息的独创的表达方式,如“face the music”(承担后果)、“raining cats and dogs”(实在磨人)、“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中宝)等。

4.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指某一个个体、事物、组织及其活动等相关名词,它们有一定的地域性,如“Strawberry Festival”(草莓节)、“Guilford County Exhibition”(基尔福德县陈列会)、“Jackson’s Yosemite National Park”(杰克逊山脉国家公园)等。

三、人们对它的态度当今,美国俚语在美国各个地区都十分流行,成为当地人民谈话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成为外来者和美国人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桥梁。

而母语的美国人也很热衷于使用俚语表达思想。

正如前总统奥巴马所说:“我们需要熟练使用俚语,学会使用它以情感、谐调及激情的表达方式,以此充分展示我们的文化。

”四、功能美国俚语简洁明了,具有灵活性,可以准确表达出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并承载着语言文化的内涵。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探析,英语语言学论文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探析,英语语言学论文

中美俚语翻译对比探析,英语语言学论文《现代英语高级学习字典》给俚语作出如下定义:俚语是一般用于谈话,但不适用于严谨的写作形式或正式场合的词语,尤其是指某一阶层人士的惯用语。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对俚语的解释是:俚语通常不用于严肃场合的言语或写作,被认为是很不正式或很不礼貌的且用于某些阶层人士之中的语言。

在汉语中,《说文解字》定义是“俚,聊也,从人,里声”。

《辞源》定义“俚,方言俗语”。

[1 ]由此看来,中英俚语的定义虽有差异性,但又不乏一致性。

而俚语的多元、广交、勤变、务奇、趋俗等特点在美国英语中体现尤甚。

据不精确统计,美国人的常用词汇约有1 万到2 万左右,其中10 %约2000 多个左右的词语为俚语,而且这些俚语也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

[2 ]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镜像,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中美两国历史环境差异也使俚语打上了历史文化烙印。

学习英语中不免要接触美国电影、电视, 在这些传媒中俚语体现尤甚;在翻译中也要接触一些俚语,因此,如何正确翻译并正确使用俚语,本文将做出粗略研究。

一、历史背景对中美俚语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其历史的直接影响。

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下丰富的语言词汇,在汉语体系里成语、谚语、格言、熟语、典故、俚语、歇后语等统称为习语,基于这种认识,俚语与其他语汇并没有绝对界限,它与其他语汇共同发展和演变。

封建社会时期官员具有绝对的权威,因此好多人都把考状元, 走仕途看作是唯一的出路。

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状元、当官等等,由此俚语体现了浓厚的官场文化,形成的俚语如“走后门”、“带高帽”、“拍马屁”、“乌纱帽”等官场特点。

与封建统治相抗衡的一种民间势力,一种神秘独特的领域,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极为重要而特殊的社会现象,即江湖。

[3 ] 它包括隐居场所、绿林好汉、方术之士、游客侠盗、金兰结义、宗教帮会、江湖骗子等。

在江湖中的俚语大多的表现形式就是隐语,因社会环境变化好多弃之不用, 有些也在生活中流传开来,如“二进宫”、“韩信乱点兵”、“摆龙门阵”、“鸿门宴”、“戳一顿”等等。

现代美国俚语例释

现代美国俚语例释

2002年10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Oct.2002第28卷 第5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 ocial Sciences) Vol.28No.5现代美国俚语例释Ξ陈志学(江南大学 外语系,江苏无锡214063) 〔摘 要〕介绍了当今美国社会中一些流行的俚语,都附以例子,并且注明其渊源出处,以利于更好地使用美国英语。

〔关键词〕美国英语;俚语〔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2)05-0078-04 现代美国俚语是一个很杂的语言现象。

一般词典给俚语下的定义大体是指俚语为高度口语化的极不规范的语体,由新词、新词义或某些修辞格构成,具有生动、形象、尖刻、幽默等特点。

语言是随着时间在演变的,俚语也不例外。

有的俚语在一个地区比另一个地区流行些,有的也会慢慢地被时间所淘汰。

笔者近两年,在美期间与当地美国人的接触中,阅读报刊杂志或收看电视节目时,接触到当今美国社会生活中一些流行的俚语。

这些俚语的真正意义,往往与字面的意义不同,因此正面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使用者来说就至关重要。

本文所介绍的美国俚语都附以例子,尽量做倒准确、易懂,并且注明其渊源出处,以加深印象与记忆。

1.I am from Missouri.这句话有时后面要加上一句“I need to be shown”或“Y ou have got to show me”,意思是Missouri州的人很固执(stub2 bon),不太信任别人,一定要人家“证明一下”(prove it to me),所以密苏里州也被称为”The Show Me State”。

据说这句话所以流行(尤其在美国中西部)是因为美国一些名人都住过密苏里州,包括Harry Truman,Mark Twain, Walt Disney等。

后来老外不轻易相信别人时,就使用这句话。

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关于美国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前言美国俚语是美国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美国俚语进行分析,能够将美国俚语和社会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态势连结起来,从而深入认识不断变化的美国文化。

1 俚语的界定俚语是相当特殊的一种语言形式,其本身并不能归入错误用语当中,又不同于口语,传统意义上的俚语是指构意粗糙流通面极窄的地方语言,也有人认为俚语是介于口语和行话之间的语言,总之俚语的特性就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其在美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却十分的流行,不但在美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即使是在畅销的美国文学著作中俚语也是比较常见的,由此可见俚语在美国的存在和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俚语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是极为多样的,所以对美国俚语的规范定义一直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在英语大百科全书上对俚语有如下的解释:俚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其本质特点可以体现在语音、重读和语调上,但是更多的特质是体现在词汇形式和语义上的。

2 美国俚语的语言特点精力旺盛、开朗活泼、勇于创新,这些是美国人民常常引以为豪的民族特征,美国人民的这些特征在美国俚语中体现的可谓淋漓尽致,很多美国俚语其对词汇形式和语义内容的改变目的、改变方式和改变后的表现形式,都极具创意非常易于与人交流。

2.1 美国俚语的形态特征2.1.1 单音节词作为俚语其本身体现出的使用需求,就是要简洁明了,能够用相对简单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较深刻的语义,在这种俚语发展模式的推动下,美国俚语呈现出一种偏好短词的现象,如果你对美国俚语进行总结就会发现其中,有大量的短词甚至单音节词。

如Uncle Sam(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1.2 首字母缩略词利用短语或者单词中的首字母构建俚语,是美国俚语创新最简便的方式,同时这一方式创造的俚语却不仅仅有这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呈现出美国俚语普遍性的特点,例如snafu(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好心办成坏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词不仅创造的方式简单,而且还将美国俚语特有的幽默彰显出来,让这样一个尴尬的事情,在说出来时很自然、诙谐。

美国俚语连载

美国俚语连载

1.Not on your life 决不Not on your life would I ever travel by airplane!我决不搭飞机旅游。

2. up in arms 生气;激烈地抗议The women were up in arms about the new antiabortion law.对于新制定的禁止堕胎法律,妇女们表示强烈地抗议。

3. queit down 安静下来The father asked the children to quiet down because the baby was sleeping.父亲要孩子们安静下来,因为宝宝正在睡觉。

4. fed up with 极厌恶The maid was so lazy that they finally got fed up with her and fired her.那个女仆很懒惰,最后他们对她厌恶至极,把她解雇了。

5.Show someone to the door 将……赶出We were very embarrassed, but he stayed so long that we finally had to show him to the door.他逗留得太久,我们感到很为难,最后,只好请他离开。

6. let bygones be bygones 既往不咎(bygone:过去的事)They decided to reconcile their differences and let bygones be bygones.他们决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且不再计较过去的事。

7. sight for sore eyes 让人一看到就高兴的人或物(sore:/sɔ:r/,adj:酸的;肿痛的;n.溃疡)Hi,jack! You are a sight for sore eyes!嗨,杰克!看到你真高兴!8. hear from 收到……的信;听到……的消息We only hear from our son once a month.我们一个月只收到儿子的一封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27作者简介:赵靖岩(1969100第20卷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词语任意搭配,组成新的俚语短词语,使俚语的意义与原字面词义没有任何联系。

这种词义连接的随意性也反映出美国人的个性——不拘常规,敢于求新求异。

如“full of hot air”(一派胡言)。

美国俚语的另一语义特征是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一看(听)即明。

表示某人大脑愚笨的俚语有“cab-bage head”,“flat head”,“meat head,”“fathead”等;消防队员是“smoke-eater”,既形象,又别致;心情郁闷者则是一只“sad apple”;贪杯者在喝醉后一定觉得“comfortable”,“happy”或者“feel good”,或者变得“bent”或“loaded”,这种人当然是“bottle baby”或者“in one's cups”;有人认为婚姻是枷锁,婚后失去了许多自由,因而有被“locked”之感;受绞刑而死则有一个非常轻松幽默的俚语“dance on air”;也许有人觉得电视看得太多大脑会变迟钝,不善思考,成为“idiot”,不然电视机怎会用一贬义俚语“idiot box”来表示。

可见,现代美国俚语通俗、诙谐,富于色彩,这也是俚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原因之一。

三、美国俚语的来源大多数美国俚语来自行话和黑话。

俚语常常被当作一种语言代码,用力强化某个集团的内部凝聚力,使该集团成员能将之作为自己所特有的手段在集团的内部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密切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同时,俚语在吸毒者、黑社会成员、流浪汉、黑人、青少年、大学生、军人等各亚文化成员中特别流行,这些人成为美国俚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

有些被罪犯使用的俚语,即黑话或切口,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小偷们可以当着受害人的面谈论偷盗行动从何处下手,而受害人对此一无所知。

此外,美国俚语从黑人英语中也吸收了不少的词语。

如“Uncle Tom”,“head-rollers”(警察)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北方的经济形势吸引了大批黑人离开南方,迁入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同时也把黑人文化带入了北方人的生活。

后来黑人爵士乐及其舞蹈在全球盛行,黑人创造了大量俚语,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标准英语而被大家接受。

如“jazz”(爵士乐),“blues”(布鲁斯),“break dancing”(霹雳舞)。

到了八九十年代,像“bre-ad”(钱),“brood”(兄弟),“man”(伙计),“cool”,“hot”(好极了)已被看成是标准英语而得到肯定。

年轻人,特别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和大学生对俚语似乎情有独钟,成为美国俚语创造和使用的主要力量。

俚语本身具有某种逆传统、猎新奇、赶时髦的特征。

青年人充满激情,而俚语有助于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激情,使他们的言辞增色、生辉,极富韵味。

那些对歌星、影星或是体育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致衣着打扮、行动举止都处处模仿他们的青年在现代俚语中被称为“wannabe”,该词显然由“want to be”而来。

它可以是名词,用在被崇拜对象之后,如“Madonna wannabes”(玛当娜迷),也可作形容词用,如“wnnabe life style”(追星族的生活方式)。

再如“wicked”一词在口语中作“顶呱呱的,极好的”解,可以说“we have a wickedtime”,也可以在它们的前面用副词修饰,如“well wicked”。

牛津英语辞典的编者指出,它的这一用法很可能来自广告用语“so good it’s wicked”(大致相当于“好得邪了门了”)。

四、美国俚语的地位与作用俚语在美国现代社会中正履行着越来越重要的交际功能。

各亚文化集团成员在使用规范语言表达集团所特有的机智观念、思想感情、技术、态度等时,都受到较大限制,而俚语却能满足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语言要求。

美国人口的频繁流动,亚文化集团与主导文化的接触,事业大军中的流浪者以及黑社会成员的地下非法活动,导致了俚语的广泛传播,使俚语这一由个人创造,最初只在集团内部流行并履行交际功能的语言现象,突破集团的地理区域的界限,逐渐向社会渗透、弥散,成为大众性的语言形式。

美国文化根基较浅,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束缚较少,加之美国人富于创新,好奇心强,崇尚冒险精神,是一个活跃而富于激情的民族,俚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拘清规戒律的美国人对新奇事物的渴求。

人们可以用规范语言来谈论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但只有俚语才能使人们的感情以语言的形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宣泄。

在社会生活迅猛变革、发展的同时,各亚文化集团自发生成的俚语可以填补规范语言中的空缺。

俚语在美国社会中特别盛行,同时也反映该社会的开发与自由程度。

俚语也具体反映出现代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围绕两次世界大战种族歧视、民族运动、性解放、吸毒、酗酒等社会问题,大量俚语产生。

语言学家Stuard Berg Flexner注意到,在美国,主要是男性在创造俚语,因为男性较之女性更为频繁地参与集体活动。

在这种场合,俚语是通俗的大众语言,给谈话双方带来一种熟悉、随便的气氛。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社会集体活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虽然,汉语给俚语下的定义是“粗俗或同性面极窄的方言词”,但美国俚语新颖时髦、鲜明生动、通俗第6期101赵靖岩:现代美国俚语探析诙谐的特点被各社会阶层充分利用。

美国政界官员为赢得更多选民的支持,附势社会潮流,有时也选用平俗的口语或俚语。

大众传媒为迎合平民大众的口味,经常创造和使用俚语,对俚语的流行与传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在阅读小说报刊、观看电视电影、收听广播时会发现美国俚语比比皆是,已渗透到美国文化的各个角落。

对俚语的正确使用,不仅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使用者的感情与意图,还能极大地丰富语言的表达力。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俚语在不断地产生、流行、消亡或被融入标准英语。

俚语已成为当代美国英语的一大特色,并引起语言学家以及整个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1]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2]梁实秋.最新美国俚语词典[S ].香港新光出版社,1986.[3]陈原.社会语言学[M ].学林出版社,2000.Study of American SlangsZhao Jingyan(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2)Abstract:For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vividness and brevity ,American slang has great value to explore .This thesis explores causes ,origin and semantic connotations of American slangs and makes a study of what role slangs play in American society.Key words:slangs ;semantic connotation ;origin ;position(上接第98页)其次,为了追求“本色”译文,翻译中还要善于使用多种翻译技巧。

如音译、音义兼译、直译加注等等。

音译,众所周知的“可口可乐”(Coca Cola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黑客”(haker )等。

音义兼译,像“ge-nebank ”,译成“基因库”,“internet ”译成“因特网”等等,真是再恰当不过。

当然,在翻译中遇到一些难译的词语时,最好的方法首推“归化”法。

总之,在翻译中追求“本色”,力求“忠实”,达到原汁原味是最理想的,但也是不容易的。

翻译的本质是一个隐喻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文作者既要忠实于人际关系(译者与作者、译文读者),更要忠实于一种文际关系(原文与译文),译者在主观上要绝对服从原文,但在客观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隐喻转换过程中,一部分信息可能会被丢掉。

但译者应该把追求“本色”,力求“忠实”作为宗旨,在翻译中尽可能突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承认和了解各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让不同文化因素和平共处。

这样,翻译工作者才能起到使不同文化相交融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1]孙毅兵.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交融——翻译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 ].外语教学,2003(1).[2]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 ].中国翻译,2003(3).[3]毛荣贵,廖晟.译心译意[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4]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 ].中国翻译,2004(6).Being Faithful To Source Text Is The Root Of TranslationWang Yanq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Abstract: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today ,there is quite some criticism on the theory of Being Faithful to Source Text.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no matter how advanced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develops ,being faithful to source text is the root of translation.Putting thisprinciple aside ,the translator does the translation at will ,which should not belong to translation.Based on source text ,translators do th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recreation of the original language ,responsible not only for the literate convey of the source text ,but also for the cultural pass-on ,this should always b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aslation.Key words :translation ;faithful principle ;source textcul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