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解题

合集下载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地形地貌地质作用过程类答题模板1.三角洲形成过程①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

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遊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進河流泥沙沉积。

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因此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河口有泥沙可堆积;②河口处水流速度减缓;③水下坡度较缓,有沉积的空间;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

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

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

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

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5.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丹霞地貌: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形成红色砂砾岩;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垂直节理发育)中低山脉;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的丹霞地貌形态。

雅丹地貌: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形状。

第四章 地地质作用(试题)

第四章 地地质作用(试题)

第四章地质作用一填空1. 地球上的能按其来源有内能和外能。

2. 来自地球本身的能称为内能;主要包括有重力能、地热能和地球旋转能。

3. 地球的外能主要指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

4. 按照地球动力的性质将地质作用划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5. 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的主要形式为水平和升降,也即传统上所讲的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

6. 传统构造地质学将大规模强烈褶皱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

7. 岩石受力超过其弹性极限而发生永久性的变形称为褶皱;当受力超过破裂极限时发生的变形被称为断裂。

8. 褶皱的主要几何要素有核部、翼部、轴面、褶皱轴和褶皱倾俯角。

9. 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可划分出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和穹隆和构造盆地等常见类型。

10. 通常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将断层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等类型。

11.地震作用是一种地应力缓慢积累和快速释放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导致岩石圈物理状态的一系列变化和岩石的变形与变位。

12. 按地震形成的成因,自然界中常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种类型。

13. 地震通常用震源、震中和地震波描述。

14. 根据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同,可划分出浅源地震,其深度小于 70 km;中源地震,其深度介于 70 和 300 km之间;深源地震,其深度大于 300 km等。

15. 地震的大小等级一般用震级和烈度来度量。

16.地震震级一般是根据震源释放能量的多少划分的,通常可划分出 2~8 级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大于6.2级的地震。

17.岩浆是指地下深处产生的含有少量固体和挥发组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18. 通常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和上地幔。

19. 岩浆作用包括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20. 岩浆侵入体可根据其侵入环境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21. 按照侵入岩体与围岩的侵入关系,可分出谐和侵入体和不谐和侵入体;前者包括了岩盆、岩床和岩盖,后者包括了岩基、岩株、岩墙和岩枝。

地质作用练习及答案

地质作用练习及答案

地质作用练习题几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A.背斜成岭B.向斜成谷C.向斜成岭D.背斜成谷2.关于甲、乙两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河东北岸冲刷严重B.甲河的水能一定比乙河的丰富C.与乙河相比,甲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小D.与甲河相比,乙河的航运条件更好解析第1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判定丙处为背斜构造,由等高线分布和弯曲方向可判定丙处为山谷。

第2题,乙河穿越地区,等高线密度比甲河小,地势起伏小,水流平稳。

乙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小,河流水位高且季节变化小;甲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答案 1.D 2.D3.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④处可能为天然气B.图中②处最可能为天然气C.图中③④处最可能为水D.图中②④处最可能为油解析天然气、石油一般分布在背斜顶部,水一般分布在向斜底部。

在背斜构造里,一般自上而下依次为天然气、石油和水。

答案 C4.2009年9月21日,全运火炬的传递活动在五岳之首——泰山所在地泰安市举行。

下图中与泰山成因相吻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地质构造看,泰山应属于发生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即图中的①。

答案 A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A.火山岛B.冲积岛C.板块挤压形成的D.内力作用形成的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解析第5题,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两群岛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第6题,图中有三处大洋中脊,为板块的生长边界,还有三处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共包含了六大板块。

地质作用过程的一般答题思路

地质作用过程的一般答题思路

地质作用过程的一般答题思路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包括构造变动、岩石循环、地表地貌形成等。

在回答关于地质作用过程的问题时,以下是一般答题思路:1.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并理解其要求,明确需要回答的内容和范围。

确保对问题有准确的理解,避免偏离主题。

2.描述地质作用过程根据问题的要求,描述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2.1构造变动解释构造变动的定义和原因。

构造变动是指地壳中岩石体的变形、位移和变化的过程。

描述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如板块碰撞导致的褶皱和断层的形成。

说明地震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包括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路径。

2.2岩石循环解释岩石循环的概念和流程。

岩石循环是指岩石在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的循环流动过程。

描述岩石的形成和变质作用,包括火山喷发、沉积物的压实和变质岩的形成。

解释岩石的风化和侵蚀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作用。

2.3地表地貌形成解释地表地貌形成的概念和机制。

地表地貌形成是指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描述河流侵蚀和沉积的过程,包括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

说明风蚀和风沙沉积的过程,包括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解释冰川侵蚀和冰碛作用的过程,包括冰川的侵蚀和冰碛物的堆积。

3.提供例证和案例为了支持对地质作用过程的描述,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例证和案例。

这些例证和案例可以来自于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或真实的观察情况。

例如:提供具体的山脉构造示意图,解释其形成过程和构造特征。

提供火山喷发的案例,描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岩石的形成过程。

引用河流侵蚀的观测数据,说明其对地表地貌的塑造作用。

4.结论和总结在回答问题的最后,给出一个简洁的结论和总结。

总结地质作用过程的关键点,并回答问题的要求。

确保结论清晰、准确,与问题相符。

5.注意事项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使用科学术语和概念时,确保准确理解其含义并正确使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侵蚀前形成山地,侵蚀后形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侵蚀前为谷地,侵蚀后形成山地。

2.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

断层处往往形成陡崖和断块山地。

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修建水库、交通线路应避开断层。

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拍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

据此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是()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2.乙图岩石()A.可能为石灰岩B.上升冷凝而成C.可能为变质岩D.具有层理结构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结合景观图可知其为锥形山地景观,并有火山口发育,是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第2题,图示岩石气孔密集,为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喷出岩。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3.图中岩石按形成先后,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④①⑤C.③④②①⑤D.③①⑤②④4.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A.①—天然气B.②—有色金属C.③—石油D.④—大理石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水平岩层一般下部形成的早,上层形成的晚;其他岩石与岩浆岩之间,一般被侵入的岩石形成较早,据此判断结论。

第4题,①处为向斜构造,不可能存有天然气;①为岩浆岩,可能存有有色金属;①处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①处有变质岩,可能有大理石形成。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作用的判断思路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作用的判断思路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作用的判断思路一、专题讲解地质作用的判断思路1.判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时,要抓住关键的两点:一是二者都是自然作用;二是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在对内外力形成的地貌进行判断时,应用两步法逐一分析。

第一步,结合地貌形态的外部结构特征,确定是否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如看火山关键看火山锥体的外部形态特征,看断层主要看是否断裂和有无明显错位。

第二步,应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在这四种方式作用下会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

二、同步训练图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h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2.图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解析] 1.C 2.B 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区域岩层发生了连续的弯曲变形,形成褶皱构造。

第2题,甲处水平方向上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且背斜岩层弯曲最大处非常接近甲地;乙处水平方向上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据此判断正确选项。

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地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在乙之前形成B.丙形成时间最早C.丁形成时间最晚D.戊在乙之前形成4.①②两地( )A.所处地质构造相同B.可能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C.岩石破碎程度相似D.目前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解析] 3.C 4.D 第3题,读图知,岩层由老到新:丙、乙、戊、丁,甲、戊、丁。

未知岩层早晚:甲在丙、乙之前,还是之后,因两组岩层无相接处,无法判断。

第4题,读图可知,②处是向斜,①处不是,A错;向斜不是储油气构造,B错;向斜岩石不易破碎,①处岩石破碎,C错;①②出露地表,目前以外力作用为主,D对。

暑期某地质考察队对江南丘陵一区域进行考察。

地质作用形成过程答题模板

地质作用形成过程答题模板

地质作用形成过程答题模板地质作用形成过程答题模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质作用的定义和概述:简要介绍地质作用的概念,包括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力学、物理、化学作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以及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影响。

2. 地质作用的分类:对地质作用进行分类,例如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侵蚀作用等。

3. 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针对所讨论的具体地质作用,详细描述其形成过程。

可以根据地质作用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相关的地质学理论和现象进行阐述。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地质作用的原因和触发机制:分析导致地质作用发生的原因和触发机制,例如板块运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

- 作用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介绍地质作用发生时的物理、化学机制和过程,例如岩浆的上升、变质作用中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侵蚀作用中的风化和冲刷等。

- 作用过程的时空分布和演化:描述地质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

可以引用实例、地质事件和地质历史来说明地质作用的时空演变过程。

4. 形成过程中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介绍地质作用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

例如构造作用形成的地层抬升、地震形成的断层和地裂缝、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和熔岩地貌等。

5. 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分析地质作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活动和居住地的影响、构造作用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等。

6. 结论:总结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强调其重要性和意义。

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地质作用的建议。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地质作用形成过程答题模板,具体应根据题目要求和地质作用的不同进行调整和补充。

(完整版)工程地质 简答题

(完整版)工程地质 简答题

工程地质1.简述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内容答: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旋转能、动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

3.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和搬运作用剥蚀作用:地面流水、地下水、风等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土等的破坏过程。

堆积作用:即经过一定距离的搬运以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或在生物作用下,从风和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搬运作用:剥蚀产物被流水、风等搬走离开原地,迁移到其他地方的地质作用。

4.变质作用及其类型地球内力作用促进岩石发生矿物质万分及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四种类型接触变质作用:这指发生在侵入岩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物引起的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这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这是指原有的区域变质岩体与岩浆状的流体互相交代而形成新岩石(混合岩)的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这是指在地壳构造变动时产生的强烈定向压力使岩石发生的变质作用,也叫碎裂变质作用。

5.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6.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环境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1-4-1(0808)地质作用

1-4-1(0808)地质作用

(
)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图中岩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①② ②③ ①⑤ 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如果④是石灰岩,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花岗岩 砂岩 大理岩 板岩 (3)①类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含有生物化石 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由方解石组成 有明显的层理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 知识铺垫:地球内部圈层 知识铺垫: 岩石圈和软流层 •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概述: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概述: •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P65表格)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表格) 表格 • 详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ຫໍສະໝຸດ 考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读下图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B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 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 ① , ② , ③ , ④ ,⑤ 。 A , B , C , D ,E 。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 作用。 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 作用。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读图完 成4~5题。
4.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4.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皖 A.皖、赣、湘 C.桂 C.桂、滇、黔 A.地壳运动 A.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 C.侵蚀作用 B.陕 B.陕、甘、宁 D.冀 D.冀、鲁、豫

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 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图例 结合图例, 1.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

5.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5.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B.沉积作用 B.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技巧(一)根据题目的区位,环境特点及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型。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 硬致密的 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 岩); 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 积下来, 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 燃料; 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 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 石灰岩变 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3.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
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
断开的岩层;如果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
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4.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箭
头指向,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逐步推导。第(1)题,
由沉积物只能变成沉积岩D,沉积岩变成变质岩E,变质
岩熔于岩浆A,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B和喷出岩C。
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例3(内力作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岩石形成条件逻辑思维)
图5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 层、 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l、沉积岩l、沉积岩2、火成岩2、 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l、火成岩2、沉积岩2、 沉积岩l DC..沉沉积积岩岩33、、沉火积成岩岩2l、、火沉成积岩岩l2、、火火成成岩岩22、、沉沉积积岩岩l l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顺序由老到新应是沉积岩3、沉积 岩2,而火成岩侵入地壳的定义可判断火成岩l、火成岩2 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且火成岩2晚于火成岩1。所以 选D。

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质作用

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质作用

三年高考地理(浙江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质作用一.选择题(共7小题)如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

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

完成17~18题。

1.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

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

完成下面11~12小题。

2.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如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

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

完成17、18题。

3.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b比c老②be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③b比c新④be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A.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5~6题。

4.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5~6题。

5.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如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岩浆岩()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质作用(浙江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如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

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

完成17~18题。

1.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与地貌.【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地质作用题目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地质作用题目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①②B.④⑤⑧C.②④D.③⑥⑦⑨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A.②B.③ C.⑦D.⑨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读图,完成第3题。

3.“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化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A.甲B.乙 C.丙D.丁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5.图中②表示的是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D.重熔再生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地貌景观图,回答第6题。

6.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图1、图2、图3、图4中岩石形成过程的分别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②①①③ D.③①②②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材料,据此回答7~8题。

雨花石昆石太湖石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成分是石灰岩7.关于“江苏三大名石”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外力作用的产物B.都是内力作用的产物C.形态都和流水作用有关D.雨花石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8.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来看,下列转化可能实现的是A.太湖石→昆石B.雨花石→砾岩C.雨花石→昆石D.砾岩→昆石读图1、2两图,回答9~10题。

9.图1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①B.②C.⑤D.⑥10.图2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该岩石属于图1所示的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难以判别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11~12题。

地质作用过程的一般答题思路

地质作用过程的一般答题思路

地质作用过程的一般答题思路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岩石变质、岩石成因、岩石圈运动和地表过程等。

在考试中,涉及地质作用的题目通常要求掌握地质作用的一般答题思路。

本文将从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答题思路进行总结。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外因素对地表岩石和构造的作用和改变的过程。

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岩石变质,而地球外部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和地貌发育等。

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地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地球长期以来地球形成和演化的结果。

二、地质作用的分类根据地质作用的性质和过程,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作用、岩石作用和表生作用三大类。

1.构造作用:构造作用是地球表面的岩石或构造单元在地壳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和构造调整。

常见的构造作用包括地震、山脉的形成和运动,板块的运动和地壳变形等。

2.岩石作用:岩石作用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热、压和流体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典型的岩石作用包括岩浆活动产生的火山喷发、岩浆固化形成的火山岩和深岩岩浆等。

3.表生作用:表生作用是指地表水、风、冰等自然因素对地壳岩石作用的总和。

常见的表生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和地貌发育等。

三、地质作用的特征地质作用具有以下特征:1.作用性:地质作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明显的效果。

2.普遍性:地质作用发生在地球的各个地区,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地质作用。

3.启动性:地质作用往往通过一定的外界刺激来启动,如地震的发生可以激发火山活动等。

4.相互关联性:不同类型的地质作用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相互作用影响着地球的演化过程。

四、地质作用的影响地质作用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1.地质资源的形成:地质作用是地球上各种矿产资源形成的基础,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

高三一轮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

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1.(2019·浙江文综,7)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2~3题。

2.据图推断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3.距图示区域不远处,陕西省宜川县有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每年壶口瀑布都后退,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下切侵蚀,变深后退所致B.主要是向河谷两岸侵蚀,加宽所致C.主要是溯源侵蚀,后退所致D.内力作用,断层相对下降所致4.(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帝的餐桌”。

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布”。

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仅次于热带雨林。

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依据。

5.(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公里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

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1、地形、地貌的成因分析。

第一,根据“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争用的结果”,在进行地形成因的分析时,要从内、外力两个角度进行,切不可遗漏。

地质作用1

地质作用1
(1)该地区的地形是
,判断理由是

(2)A、B、C三地中,在
风景区,理由是

地有可能找到岩溶
(3) A、B、C三地中,在 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
地与
地之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沙漠、 黄土沉积
干旱、 半干旱地区
流水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喀斯特地形
冲积扇、冲积平原 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 石柱
D、黄河三角洲
4、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六大板、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5、下列地貌形成能反映内外力共同作用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长江三峡 C、背斜成岭 D、向斜成岭

主导作用。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化、侵蚀
B、搬运、堆积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2、大西洋形成的原因( ) A、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B、板块张裂的结果 C、地壳升降运动的结果 D、板块碰撞的结果
3、下列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崇明岛
B、东非大裂谷
C、黄土高原
湿润、 半湿润地区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太阳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 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微点练20 地质作用过程的判断-解析

微点练20  地质作用过程的判断-解析

微点练12 地质作用过程的判断一、单项选择珍珠岩是火山喷发的酸性岩经疾速冷却而形成的玻璃质岩石,因其具有珍珠裂隙结构而得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发现珍珠岩集聚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岩浆喷出、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1.A 由材料“珍珠岩是火山喷发的酸性岩经疾速冷却而形成的”可知,珍珠岩为喷出岩。

①处山峰为岩浆岩2喷出所形成,为喷出型岩浆岩,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2.C 根据图中岩层的位置关系判断,下面的沉积岩层年龄老,先形成,即沉积岩2老,沉积岩1年轻。

沉积岩2左边的岩层向下弯曲,右边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岩层收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因此是先形成褶皱构造。

褶皱形成后,有火山活动,岩浆喷出,形成岩浆岩2。

然后才有沉积岩1形成,将火山锥埋起来。

图中的岩浆岩1侵入到沉积岩1中形成的侵入岩,说明侵入岩晚于沉积岩1。

断层又将沉积岩1,沉积岩2,岩浆岩1断裂错位,因此断层最晚形成。

因此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3.B 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B正确。

4.B 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

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

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一致。

地质作用解题

地质作用解题


(2008年全国文综卷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先考虑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再分析G河没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三角洲形成过程: 地理过程:流水侵蚀——流水搬 运——流水沉积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当携带 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 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005· 全国文综卷1)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 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 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 喷发的原因。

构造火山地理过程: 板块运动——地壳破碎(或地壳生成裂隙)——岩浆活动— —火山喷发


【典例呈现】 (2010·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 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不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 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总结归纳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2.明确因果联系; 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 4.答案的精细化。

【典例呈现】
(2012·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 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 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如何推理地质作用的逻辑顺序

如何推理地质作用的逻辑顺序

如何推理地质作⽤的逻辑顺序
近⼏年的⾼考试题,关于地质作⽤的发⽣顺序的考查⽇益加重,这种类型的试题很好地融汇了地质作⽤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能⼒。

学⽣基础不牢难以切⼊,但仅有基础是不够的,还要能根据呈现的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展开合理想象,还原事物的发展过程。

做这类题,先要明⽩有哪些常见的规律。

总结如下:
1.侵蚀之前先抬升,沉积之前先下沉。

为什么呢?你想想,河流经过侵蚀搬运,携带⼤量泥沙带到海洋⾥,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形成了沉积岩。

在海底下的沉积岩怎么能够被侵蚀呢?肯定侵蚀不了啊,只有地壳抬升让它出露地表,才能让风⾬侵蚀啊。

沉积之前先下沉的道理是⼀样的,这个地⽅发⽣了沉积作⽤⼀定是地势低洼才可以的。

地势低洼流⽔才能才能把泥沙带过来啊。

2.沉积岩是分层的,越往上的岩层越年轻。

这⼀点⼤家都很熟悉,不再赘述。

3.被侵⼊者早于侵⼊者。

岩浆岩侵⼊到沉积岩中,肯定是先有沉积岩在哪⾥等着,然后岩浆岩侵⼊进来。

沉积岩不形成的话,你往哪⾥钻啊?
4.⼀般是先褶皱后断层。

⼀开始岩层受⼒,挤压发⽣弯曲,接着继续挤压,岩层接着弯曲,褶皱已经形成。

继续挤啊挤,挤啊挤,“嘭”的⼀声断了,形成了断层。

所以,先褶皱后断层。

有了以上四点,基本的问题均可拿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过程(地质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 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 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 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推导出本题的答案:
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上游穿行于峡谷, 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 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总结归纳:描述“地貌景观形成过程” 的四个要求:
1.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2.明确因果联系; 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 4.答案的精细化。

【典例呈现】
(2012·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 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 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地理答题辅导之三 《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一、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
1.回顼主要的地貌景观类型:
风化地貌、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及主要的构造地貌。
2.考点解读 本小考点一直是考生的得分瓶颈,多以问答题考查 方式呈现,答题要求考生从“地质作用过程”角度,按各 种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有因 果联系地描述地质作用过程,要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 的完整性,答案的精细化。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 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8分) 原)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2分) 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 【分析】地理过程:祁连山(岩石风化作用)——河流(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西北风(风力侵蚀、搬运、堆积)——腾格里沙漠(风 的颗粒物质带离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2分) 化、侵蚀作用)——西北风(搬运作用、堆积)——黄土高原 西北风将粉尘继续向东南方向搬运,(2分)
3.知识回顼:案例分析(河谷的演变)
演变过程: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 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 蚀为主,使河谷丌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 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 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 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 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
【分析】这是属于 “地理过程”类的 考查,提问方式具 有隐性特点,把这 次地质灾害“形成 过程”分析清楚, 即表达清楚了“发 生原因”。
滑坡形成过程: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
本题分析:滑坡形成过程:蠕动变形(公路施工、打“锚”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固定)—>急剧滑动(暴雨或地震)—>渐趋稳定(公路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 被毁) 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 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的阻挡,大量的粉尘沉积在黄土高原。(2分)
本问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 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2.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 过程合乎逡辑; 3.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地质作用过程问题设问方式:
一、“直 问 式” 特点:问题呈现的直接性,问题表达语句中 直接带有“过程”二字。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2)分析乙 地葡萄种植园 地表鹅卵石堆 积的原因。 (8分)
【分析】: 观察图中乙地的位置,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而乙 地有大量鹅卵石堆积,应属于流水沉积地貌景观,这不山麓冲 积扇的形成过程非常相似。解题可以从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方面突破。
回顼: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三、“间 接 式”
特点:问题的指向并未明确地理过程,看似一般的 原因分析类问题。但要回答好这类问题,必须明确 地理过程。这类题目具有间接考查地理过程的特点。
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1“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要求考生能在理解三角洲形 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来反证,如果不明确三角 洲的形成过程,只会造成答案的片面性而大量失分。

(2008年全国文综卷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先考虑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再分析G河没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三角洲形成过程: 地理过程:流水侵蚀——流水搬 运——流水沉积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当携带 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 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分析:上游地区“流水侵蚀”强,一般与流速 大、植被覆盖率低相关,很明显,G河没有形 成明显三角洲必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水土 保持好);“流水搬运”是全程都发生的,而 搬运泥沙量多少与三角洲形成关系密切,而搬 运量与水土流失和流速有关,很容易想到在刚 果盆地内部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小,搬运作用 减弱,故又能想到一个得分点;“流水沉积” 一般发生在山口处、河口处、河流下游及流速 小的河段,故很容易把目标转移到G河河口处, 河口处流速大,沉积作用弱,这样又能多想到 一个得分点。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两大板块相互挤压,边界处地壳比较破碎,使 得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二、“隐 性 式”----注意审题

特点:问题呈现丌带有“过程”二字,但其实质问的 是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因此对该类题型要仔细审 题。
问题的表达方式常见为“分析(说明、解释、简述、 推测等)XX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多XX地貌景 观,试分析(说明、解释、简述、推测等)形成原 因” 。 表述了过程,即明白了其形成原因
(2005· 全国文综卷1)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 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 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 喷发的原因。

构造火山地理过程: 板块运动——地壳破碎(或地壳生成裂隙)——岩浆活动— —火山喷发
•即时训练 (2012·湖北第二次八校联考)根据图文
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不黄山峰 林的岩石类型。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张 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
【分析】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沉积岩 岩浆岩
地理过程: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地壳缓慢(或间歇性)抬升,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而形成。
本题参考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丌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 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③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 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一(2010·新课标版全国文综卷1)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 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 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 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即时训练:
(2011· 湖南联考)图8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参考答案: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 斜,地势高处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 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


【典例呈现】 (2010·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 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不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 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