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干燥器设计计算.

喷雾干燥器设计计算.
喷雾干燥器设计计算.

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容 1.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喷雾干燥装置以干燥某种物料悬浮液。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蒸气和电;雾化器采用旋转型压力喷嘴,选用热风-雾滴(或颗粒)并流向下的操作方式。 2.概述、原理、优点、流程

通过查阅喷雾干燥有关资料,熟悉喷雾干燥基本原理、优点和工艺流程。 3.根据计算的最主要尺寸绘制流程示意图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料液处理量1G =300h kg /

料液含水量1ω=80%(湿基,质量分数) 产品含水量ω=2%(湿基,质量分数) 料液密度L ρ=11003/m kg 产品密度D ρ=9003/m kg 热风入塔温度 t 1=300℃ 热风出塔温度t 2=100℃ 料液入塔温度1θ=20℃ 产品出塔温度2θ=90℃

产品平均粒径dp =125μm 干物料比容热m c =2.5kJ/(kg.·℃) 加热蒸汽压力(表压)0.4MPa 料液雾化压力(表压)4MPa 年平均空气温度12℃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70%

注意:以上数据仅作为例子,每个学生设计时应按下表要求独立自选参数3个,并登记入点名册,所选参数完全一致的学生无效,上述示例数据不能选。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通过查阅喷雾干燥有关资料,熟悉喷雾干燥基本原理、优点和工艺流程。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尺寸的设计

4、绘制工艺流程

5、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英南玉兰主编.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 华东理工大学2005年第一版。

发出任务书日期:2009年6月22日

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09年7月2日

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主管院长签章:

摘要

物料在加工成为成品之前,必须除去其中超过规定的湿分。化学工业中常用干燥法除湿,它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并排出生成的蒸汽,以获得湿含量达到要求的产品。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水汽压强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汽的分压,两者差别越大,干燥操作进行得越快。所以干燥介质应及时将汽化的水汽带走,以维持一定的扩散推动力。

喷雾干燥器是将溶液、浆液或悬浮液在热风中喷雾成细小液滴,液滴在下降过程中,水分被迅速汽化而达到干燥目的,从而获得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干产品。本文是设计一个喷雾干燥装置以干燥某种物料悬浮液。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蒸汽和电;雾化器采用旋转型压力喷嘴,选用热风-雾滴(或颗粒)并流向下的操作方式。

本文就设计任务与要求,和所规定的工艺设计条件,在喷雾干燥器的原理,优点和流程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在工艺设计计算过程中有详细,严谨的计算过程。主要针对的是物料、热量的衡算,喷雾干燥所需的时间,压力喷嘴主要尺寸的确定和干燥塔主要尺寸的确定,在文章的最后绘制了喷雾干燥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关键词:喷雾干燥器干燥塔压力喷嘴

一、工艺设计条件

料液处理量G

1

=340kg/h

料液含水量ω

1

=59%(湿基,质量分数)产品含水量ω=2%(湿基,质量分数)

料液密度ρ

L =1100kg/m3产品密度ρ

D

=900kg/m3

热风入塔温度t

1=245℃热风出塔温度t

2

=100℃

料液入塔温度θ

1=20℃产品出塔温度θ

2

=90℃

产品平均粒径dp=125μm 干物料比容热c

2

m

=2.5kJ/(kg.·℃)

加热蒸汽压力(表压)0.4MPa 料液雾化压力(表压)4MPa

年平均空气温度12℃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0%

注意:以上数据仅作为例子,每个学生设计时应按下表要求独立自选参数3个,并登记入点名册,所选参数完全一致的学生无效,上述示例数据不能选。

二、设计基本容

1.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喷雾干燥装置以干燥某种物料悬浮液。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蒸气和电;雾化器采用旋转型压力喷嘴,选用热风-雾滴(或颗粒)并流向下的操作方式。

2.概述、原理、优点、流程

(1)概述

喷雾干燥器是将溶液、浆液或悬浮液在热风中喷雾成细小液滴,液滴在下降过程中,水分被迅速汽化而达到干燥目的,从而获得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干产品。

(2)原理

在干燥塔顶部导入热风,同时将料液泵送至塔顶,经过雾化器喷成雾状的液滴,这些液

滴群的表面积很大,与高温热风接触后水分迅速蒸发,在极短的时间便成为干燥产品,从干燥塔底部排出。热风与液滴接触后温度显著降低,湿度增大,它作为废气由排风机排出,废气中夹带的微粉用分离装置回收。

物料干燥过程分为等速阶段和减速阶段两个部分进行。在等速阶段,水分蒸发是在液滴表面发生,蒸发速度由蒸汽通过周围气膜的扩散速度所控制。主要的推动力是周围热风和液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蒸发速度越快,水分通过颗粒的扩散速度大于蒸发速度。当扩散速度降低而不能再维持颗粒表面的饱和时,蒸发速度开始减慢,干燥进入减速阶段。在减速阶段中,颗粒温度开始上升,干燥结束时,物料的温度接近于周围空气的温度。

(3)优点:

(a) 干燥速度十分迅速。料液经喷雾后,表面积很大。在热风气流中热交换迅速,水分蒸发极快,瞬间就可蒸发95%~98%的水分,完成干燥的时间一般仅需5~40s左右。

(b) 干燥过程中液滴的温度不高,产品质量较好。喷雾干燥使用的温度围非常广(80~800℃),即使采用高温热风,其排风温度仍不会很高。在干燥初期,物料温度不超过周围热空气的湿球温度50~60℃,干燥产品质量较好,不容易发生蛋白质变化,维生素损失,氧化等缺陷。对热敏性物料和产品的质量,基本上接近在真空下干燥的标准,防止物料过热变质。

(c) 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和溶解性。由于干燥过程是在空气中完成的,产品基本上能保持与液滴相近似的中空球状或疏松团粒状的粉末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流动性和溶解性。

(d) 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控制方便。喷雾干燥通常用于处理湿含量40%~60%的溶液,特殊浆料即使湿含量高达90%,也可不经浓缩,同样能一次干燥成粉状产品。大部分产品干燥后不需要再进行粉碎和筛选,从而减少了生产工序,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的粒经,松密度,水分,在一定围,可用改变操作条件进行调整,控制管理都很方便。

(e) 防止发生公害,改善生产环境。由于喷雾干燥是在密闭的干燥塔进行的,这就避免了干燥产品在车间里飞扬。

(f) 适宜于连续化大规模生产。喷雾干燥能适应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干燥产品经连续排料,在后处理上可结合冷却器和风力输送,组成连续生产作业线。

(g) 容易改变操错条件,控制或调节产品的质量指标。改变原料的浓度,热风温度等喷雾条件,可获得不同水分和粒度的产品。

(h) 可以满足对产品的各种要求。增加某些措施或运用操作上的灵活性,能制成不同形

状(球形、粉末、疏松团粒)、性质(流动性、速溶性)、色、香、味的产品。 (4) 流程

常用喷雾干燥工艺流程:雾化→热气流中加热→水分蒸发干燥→气固分离→收集产品; 主要构成:干燥器、雾化器、旋风分离器、卸料器、空气加热器、过滤器、风机和泵等。

3.工艺设计计算 3.1物料衡算 ① 产品产量G 2 G 2=G 1×

2111ωω--=340×02

.0159

.01--=142.2 (kg/h) ② 水分蒸发量W

W =G 1-G 2=340-142.2=197.8(kg/h) 3.2热量衡算

① 物料升温所需的热量q m q m =

W c G m )θθ1222(-=8

.19720905.22.142)(-??=125.88 (kJ/kg 水) ② 热损失q l

根据经验取q l =210(kJ/kg 水) ③ 干燥塔出口空气的湿含量H 2

1

21

2H H I I --=-(q m +q l -C W θ1)=-(125.88+210-4.186×20)=-252.16

C W 为水的比热;4.186kJ/(kg ·℃)

I 1,I 2分别为空气进入干燥器前和离开干燥器时的热焓,kJ/kg 干气; H 1,H 2分别为空气进入干燥器前和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kg 水/kg 干气; 根据年平均空气温度为12℃,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0%,查空气的I -H 图得H 0= H 1=0.006, I 1=320kJ/kg ,任取H '1=H e =0.04,代入上式得: I '2= I e =320-223.50×(0.04-0.006)=311.43 kJ/kg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奶粉喷雾干燥

封面(按要求的格式制作)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XXX 班级:XXX 姓名:XXX 一、计题目:年产全脂奶粉——奶粉喷雾干燥 二、设计条件: 1、生产任务:年产全脂奶粉750吨(学号:1--9); 800吨( 例) 850吨(学号:10--18); 900吨(学号:19--24); 950吨(学号:25--30) 以年工作日310天(例),300(学号尾号为单数);330天(学号尾数为双号),日工作二班,班实际喷雾时间6小时计。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全脂奶粉质量标准”。 2、进料状态:浓缩奶总固形物含量48%(例) 46%(学号5,6,11,12,17,18,23,24,29,30) 50%(学号:3,4,9,10,15,16,21,22,27,28) 52%(学号:1,2,8,7,13,14,19,20,25,26)温度55℃、密度1120kg/m2、表面张力0.049N/m、黏度15cp。 成品奶粉含水量≯2.5%(一级品)、密度600 kg/m2、比热2.1kJ/kg.K。 3、新鲜空气状态:t 0=20℃、ф =50%(例) t 0=22℃、ф =52%(学号1—10); t 0=23℃、ф =55%(学号11—20); t =25℃、ф =60%(学号21—30) 大气压760mmHg 4、热源:饱和水蒸气。 三、设计项目: a)工艺流程的确定 b)喷雾干燥装置的计算 c)辅助设备的选型及计算 d)绘制工艺流程图(涉及各设备平面图) e)编制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时间和设计要求 时间:1周 要求:根据设计任务,确定方案合理,论证清楚,计算正确,简述简明,图纸整洁无误,书写整齐清洁。

气流干燥机计算

气流干燥器计算 一、基本计算 1. 汽化水份量W ; G C =G 1 (1-W 1 ) X 1 =11(1) w w - X 2 = 22(1) w w -= 0.04(10.04) -=0.04167 W=G C (12()X X - 2. 绝干空气消耗量L ① 物料出口温度2 θ (湿球温度w t ): s p = 215 3991.11exp(18.5916)20233.84 -+=2.3382 kN m 0H ;1H c ; 1()w w W H r t t H H c =- - (1) 2491.27 2.3w w r t =- (2) 0.622 w W w p H P p =- (3) 23991.11exp(18.5916)15 233.84 w w p t = -+ (4) 联立以上四个方程,采用试差法可以求得湿球温度 ② 绝干空气消耗量L 假设出口温度 2t →L ,H 2; 3. 干燥管直径D 的计算; 假设气体进干燥器的速度… 4.沉降速度t u 的计算 8.02 11=--t t t t t →t t →t q →t W →t H →Ht v →t g ρ→t Jt u A → m p gt gt Jt d A ρμρ6 .16 .04.0875 .13= 4.11 )81.9( Jt t A u =

5. 确定加速度Nu 和R e r 间的关系 n r n A Nu Re = 设400Re

气流干燥器设计说明书(1)

第一章气流干燥的设计原则 (2) 干燥的目的及各种不同干燥方式 (2) 气流干燥过程及适用范围 (2) 气流干燥过程 (2) 气流干燥器适用对象 (3) 对流干燥流程、设备和某些操作条件的确定 (3) 干燥流程的主体设备 (4) 干燥对象氯酸钠的特性 (4) 第二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基础 (5) 颗粒在气流干燥管中的运动 (5) 加速运动与等速运动及其特征 (5) 球形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速度 (5) 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系数 (6) 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速率 (6) 加速运动阶段 (6) 等速运动阶段 (7) 第三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8) 物料、热量衡算 (8) 设计条件 (8) 干燥器的物料衡算 (9)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9) 气流干燥管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11) 干燥管管径的计算 (11) 干燥管高度计算 (12) 气流干燥管的压降 (14) 气固相与干燥管壁的摩擦损失 (14) 克服位能提高所需压降 (14) 颗粒加速所引起的压降损失 (14) 局部阻力损失 (14) 辅助设备的选型 (15) 风机 (15) 预热器 (15) 及壁厚的核算 (15) 第四章后记 (17) 设计心得体会 (17) 符号说明 (17) 附录 (19)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气流干燥的设计原则 气流装置的设计内容包括干燥介质的选择,流程的确定,搜集和整理有关数据,干燥过程的物料和能量的衡算,干燥管结构类型和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干燥条件的确定以及主要辅助设备类型选型及设计,绘制表明物料流向﹑流量﹑组成﹑主要控制点和各设备之间相互个关系的工艺流程图和干燥装置主要设备总装置图等。 干燥的目的及各种不同干燥方式 干燥的目的主要是便于物料的储藏﹑运输和加工,通过干燥使产品或半成品达到要求的含湿标准。 将湿物料中的湿分(常见的为水分)除去的方法很多,如压榨﹑过滤﹑离心﹑冷冻及利用干燥剂等等。但综合除湿程度﹑操作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处理能力,干燥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除湿方法。就干燥而言,根据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 气流干燥过程及适用范围 1.2.1 气流干燥过程 气流干燥装置是连续常压干燥器的一种。颗粒状或粉末状湿物料通过带式供料器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同时高温干燥介质也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并达到一定的流速将湿物料分散和悬浮于气流中,在物料和热介质气流一并沿干燥管向上流动的同时,发生高效的传质传热,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 适当的安装风机在系统中的位置,气流干燥器可以在正压下操作,对于有毒或粉尘污染可能较大的情况,采用真空操作,产品不宜泄露,有利于保持生产环境;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水分汽化温度,保护热敏性物料。但此时风机处于抽气工作状态,所抽的气体温度较高,并可能含有一些颗粒和

喷雾干燥器的设计

喷雾干燥器的设计 一、 概述 (一) 喷雾干燥的原理 喷雾干燥是将溶液、浆液或悬浮液在热风中喷雾成细小液滴,液滴在下降过程中,水分被迅速汽化而达到干燥目的,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状的产品。 物料的干燥过程分为等速阶段和降速阶段。在等速阶段,水分通过颗粒的扩散速率大于汽化速率,水分汽化是在液滴表面发生,等速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当水分通过颗粒的扩散速率降低而不能维持颗粒表面的充分润湿时,汽化速率开始减慢,干燥进入降速阶段,降速阶段又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二) 喷雾干燥的特点 1. 喷雾干燥的优点主要是: (1) 干燥速度快。 (2) 产品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解性。 (3) 生产过程简化,操作控制方便。 (4) 产品纯度高,生产环境好。 (5) 适宜于连续化大规模生产。 2. 喷雾干燥的缺点有: (1) 低温操作时,传质速率较低,热效率较低,空气消耗量大,动力消耗也随之增 大。 (2) 从废气中回收粉尘的设备投资大。 (3) 干燥膏糊状物料时,干燥设备的负荷较大。 二、 工艺设计条件 干燥物料为悬浮液,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蒸汽和电;雾化器采用旋转型压力式喷嘴,选用热风——雾滴并流向下的操作方式。具体工艺参数如下: 料液处理量 h kg G /3301= 料液含水量 %801=w (湿基); 产品含水量 %22=w (湿基) 料液密度 31/1100m kg =ρ; 产品密度 32/900m kg =ρ 热风入塔温度 ℃t 3001=; 热风出塔温度 ℃t 1002= 料液入塔温度 ℃201=θ; 产品出塔温度 ℃902=θ 产品平均粒径 m d μ1252=; 产品比热容 )/(5.22℃kg kJ c ?= 加热蒸汽压力(表压) M P a 4.0; 料液雾化压力(表压) M P a 4 年平均温度 12℃; 年平均相对湿度 70%

喷雾干燥器设计计算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喷雾干燥装置以干燥某种物料悬浮液。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蒸气和电;雾化器采用旋转型压力喷嘴,选用热风-雾滴(或颗粒)并流向下的操作方式。 2.概述、原理、优点、流程 通过查阅喷雾干燥有关资料,熟悉喷雾干燥基本原理、优点和工艺流程。 3.根据计算的最主要尺寸绘制流程示意图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料液处理量1G =300h kg / 料液含水量1ω=80%(湿基,质量分数) 产品含水量ω=2%(湿基,质量分数) 料液密度L ρ=11003/m kg 产品密度D ρ=9003/m kg 热风入塔温度 t 1=300℃ 热风出塔温度t 2=100℃ 料液入塔温度1θ=20℃ 产品出塔温度2θ=90℃ 产品平均粒径dp =125μm 干物料比容热m c =2.5kJ/(kg.·℃) 加热蒸汽压力(表压)0.4MPa 料液雾化压力(表压)4MPa 年平均空气温度12℃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70% 注意:以上数据仅作为例子,每个学生设计时应按下表要求独立自选参数3个,并登记入点名册,所选参数完全一致的学生无效,上述示例数据不能选。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通过查阅喷雾干燥有关资料,熟悉喷雾干燥基本原理、优点和工艺流程。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尺寸的设计 4、绘制工艺流程 5、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陈英南刘玉兰主编.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发出任务书日期:2009年6月22日 指导教师签名:

气流干燥器设计说明书(1)

第一章气流干燥的设计原则 (2) 1.1干燥的目的及各种不同干燥方式 (2) 1.2 气流干燥过程及适用范围 (2) 1.2.1 气流干燥过程 (2) 1.2.2气流干燥器适用对象 (3) 1.3对流干燥流程、设备和某些操作条件的确定 (3) 1.3.1 干燥流程的主体设备 (4) 1.4干燥对象氯酸钠的特性 (4) 第二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基础 (5) 2.1颗粒在气流干燥管中的运动 (5) 2.1.1加速运动与等速运动及其特征 (5) 2.1.2 球形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速度 (5) 2.2 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系数 (6) 2.3 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速率 (6) 2.3.1加速运动阶段 (6) 2.3.2等速运动阶段 (7) 第三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8) 3.1物料、热量衡算 (8) 3.1.1设计条件 (8) 3.1.2干燥器的物料衡算 (9) 3.1.3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9) 3.2气流干燥管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10) 3.2.1干燥管管径的计算 (10) 3.2.2干燥管高度计算 (11) 3.3气流干燥管的压降 (13) 3.3.1气固相与干燥管壁的摩擦损失 (13) 3.3.2克服位能提高所需压降 (13) 3.3.3颗粒加速所引起的压降损失 (13) 3.3.4局部阻力损失 (13) 3.4辅助设备的选型 (14) 3.4.1风机 (14) 3.4.2预热器 (14) 3.4.3及壁厚的核算 (14) 第四章后记 (15) 4.1设计心得体会 (15) 4.2符号说明 (16) 附录 (16) 参考文献 (16)

第一章气流干燥的设计原则 气流装置的设计内容包括干燥介质的选择,流程的确定,搜集和整理有关数据,干燥过程的物料和能量的衡算,干燥管结构类型和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干燥条件的确定以及主要辅助设备类型选型及设计,绘制表明物料流向﹑流量﹑组成﹑主要控制点和各设备之间相互个关系的工艺流程图和干燥装置主要设备总装置图等。 1.1干燥的目的及各种不同干燥方式 干燥的目的主要是便于物料的储藏﹑运输和加工,通过干燥使产品或半成品达到要求的含湿标准。 将湿物料中的湿分(常见的为水分)除去的方法很多,如压榨﹑过滤﹑离心﹑冷冻及利用干燥剂等等。但综合除湿程度﹑操作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处理能力,干燥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除湿方法。就干燥而言,根据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 1.2 气流干燥过程及适用范围 1.2.1 气流干燥过程 气流干燥装置是连续常压干燥器的一种。颗粒状或粉末状湿物料通过带式供料器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同时高温干燥介质也从干燥器底部进入,并达到一定的流速将湿物料分散和悬浮于气流中,在物料和热介质气流一并沿干燥管向上流动的同时,发生高效的传质传热,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 适当的安装风机在系统中的位置,气流干燥器可以在正压下操作,对于有毒或粉尘污染可能较大的情况,采用真空操作,产品不宜泄露,有利于保持生产环境;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水分汽化温度,保护热敏性物料。但此时风机处于抽气工作状态,所抽的气体温度较高,并可能含有一些颗粒和粉

气流式干燥器设计计算

气流式干燥器设计计算

————————————————————————————————作者:————————————————————————————————日期:

气流式干燥器设计计算?设计计算方法及步骤: (1)基本数据包括设计条件、设计者自行确定、自行查询的数据。 ?(2)进行干燥管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确定干燥除水量及干燥 用热空气量L(kg/h)。 (3)干燥管直径D的计算?①湿空气在干燥管中的流速从气流输 送角度来看,只要气流速度大于最大颗粒的沉降速度,则全部物料 便可被夹带出,但为操作安全起见,通常取出口气速为最大颗粒沉 降速度的2倍,或取出口气速比最大颗粒沉降速度大3m/s。至于 干燥管的入口气速,一般取20~30m/s。?②干燥管直径D 干燥管 直径用下式计算:? (4)气流干燥管的高度计算 根据空气至固体颗粒的传热速率方程式,整理得: ? ● 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Q由两部分组成,即: —恒速干燥阶段传热量(包括物料预热),其值可用下式计算: —降速干燥阶段的传热量,其值可用下式计算: kW ? kW ● 干燥管内的传热系数α的计算:?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传热系数的研究工作尚不充分。对于空气-水系统, 颗粒在等速运动段,可用下式估算。●??单位干燥管体积内的干燥表面积a,可用下式简化 ??(5)气流干燥系统的压力损失?气流干燥各部分的压力损失可按下述数值估算:90~290 Pa 旋风分离器 790~1200 Pa 干燥管1200~2500 Pa 总压力降 2500~4500 Pa?粉碎机 290~490 设计示例:[例]现有含水W1=2%的某晶体物料,物料平均颗粒直径dp=0.6mm,颗粒最大直 径dp max=1mm,密度ρs=2490kg/,经实验测定其临界含水量Wc=1%,干物料的定压比热 c m=1.005kJ/kgo℃,要求产品量为730kg/h,干燥后产品含水W2=0.03%(均为湿基)。 已知物料进入干燥器的温度为15℃,离开干燥器的温度为60℃(实测值),使用空气作干 燥介质,空气进入预热器的温度为15℃,相对湿度φ=80%,进入干燥器的温度为146℃,离 开干燥器的温度为64℃。试设计一气流干燥器完成此干燥任务。

压力式喷雾干燥塔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设计题目----------------------------------------------2二.设计任务及条件-------------------------------------2三.工艺设计计算 1.物料衡算----------------------------------------------3 2.热量衡算----------------------------------------------3 3.雾滴干燥所需时间 计算--------------------------3 4.压力式喷嘴主要尺寸的确定----------------------5 5.干燥塔主要尺寸的确定----------------------------6 6.主要附属设备的设计或选型---------------------11 四.设计结果汇总表------------------------------------13五.参考文献---------------------------------------------13

“压力式喷雾干燥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压力式喷雾干燥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设计条件 1、干粉生产能力:(湿基)见下表。 2、设备型式:压力式喷雾干燥器,干燥物质为陶瓷原料料浆,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发生炉煤气。 3、设计条件: (1)料浆含水量 w 1=40wt %(湿基) (2)干粉含水量 w 2=6wt %(湿基) (3)料浆密度 ρl =1200kg/m 3 (4)干粉密度 ρp =900kg/m 3 (5)热风入塔温度 t 1=450℃ (6)热风出塔温度 t 2=70℃ (7)料浆入塔温度 t m1=20℃ (8)干粉出塔温度 t m2=50℃ (9)干粉平均粒径 d p =60μm (10)干粉比热容 c m =(kg ·℃) (11)料浆雾化压力 2MPa (表压) (12)取冬季的空气参数 温度t a =2℃,相对湿度φa =70% (13)进料量 1100kg/h(干基) (三)工艺设计计算 1.物料衡算 (1)料液处理量G 1 2121100100611001723.3kg/h 10010040 G G ωω--==?=-- (2)水分蒸发量W 2.热量衡算 (1)使物料升温所需热量:

烘干机计算说明书

烘干机计算说明书 1. 应知参数 ① 原料情况 状态:形状、颗粒大小; 初水份:干基水份=物料重量水份重量 湿基水份=水份 物料水份重量+ 一般情况下初水份是指湿基水份。 ② 烘干系统 气流干燥系统:颗粒较小或水份较小; 回转滚筒干燥系统:颗粒较大或水份较大(30%以上); ③ 成品要求 终水份要求; ④ 进风温度情况 气流干燥:木屑类的进风温度控制在180℃-200℃,以180℃为基准,水份在30%-40% 或以上,温度可以控制在180℃以上; 回转滚筒干燥:水份较高时(30%-40%或以上)温度可控制在200℃以上(木屑类); 低水份类温度可控制在160℃以下; 注意:设计时,气流干燥和回转滚筒干燥系统在干燥木屑类物料时进风温度可控制在200℃, 木塑行业中的木粉不得超过180℃。 ⑤ 出风温度 终水份在10%以上,回转滚筒干燥系统控制在60℃,气流干燥系统控制在80℃; 终水份在5%下,回转滚筒干燥系统控制在70℃,气流干燥系统控制在90℃; 2. 计算 ① 蒸发量计算(单位:kg/h ) 型号按蒸发量选 蒸发量=初水份 终水份)(产量--11*-产量 产量单位:kg/h ② 系统风量 系统风量=出风温度 进风温度蒸发量-3000* 选用鼓风机; ③ 回转滚筒干燥系统 直径=风速 引风机风量*14.3*3600*2 风速为1.5m/s 左右,一般取中间值;按引风机风量计算。 长度=直径*(6-10)倍 气流干燥系统 直径=风速 系统风量*14.3*3600*2 风速为16-20m/s ,一般取中间值; 长度=直径*(60-100)倍 ④ 热源计算(单位:kCa ) 热量=系统风量*0.25*(进风温度-20℃)

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设计 PLC总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2) 设计目的 (2)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的分析 (2) 喷雾干燥塔背景描述 (2) 喷雾干燥塔工艺流程简介 (3) 燃烧系统 (3) 干燥系统 (4) 投料系统 (4) 除尘系统 (4) 三、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5) 喷雾干燥塔控制功能描述 (5) 控制网络拓扑图 (6) 控制系统的 I/O清单 (6) PLC的选型报告 (8) PLC的I/O端子接线图 (10) 四、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10) 软件说明书 (10) 控制系统软件程序 (13) 五、控制系统流程图 (15) 燃烧系统流程图 (15) 投料系统流程图 (17) 燃烧系统流程图 (19) 除尘系统流程图 (20) 六、控制系统调试报告 (21) 系统准备阶段 (21) 点火启动过程 (21) 投料系统进入工作过程 (21) 除尘系统进入工作 (21) 手自切换系统 (21) 安全保护系统 (21) 报警系统 (21) 真实调试结果 (21) 七、心得体会 (22)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设计目的 PLC课程设计A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修完《可编程序控制器 A》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既能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设计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本专业上具体应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 2)加深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编程的进一步理解; 3)结合对有关顺序控制系统和保护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加深对 PLC控制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在相关行业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喷雾干燥塔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 M340 PLC 对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编写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下位机软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本课程设计为后续实践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下位机部分,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上位机程序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环节体系。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的分析 喷雾干燥塔背景描述 喷雾干燥塔将液态的料浆经喷枪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内,干燥塔利用燃料燃烧的能量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在干燥塔内将雾化的料浆干燥为超细颗粒粉态成品。粉状成品在塔内利用旋风分离原理从热空气中分离出来,有塔的底部翻版阀定期排入收集袋中的合格原料。热空气则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除。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主要由燃烧、干燥、投料、除尘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把液态原料制备成固体粉末原料的设备。它被广泛得使用于化工、食品、陶瓷等诸多行业,作为原料或成品加工的设备,该设备一般都作为一套相对独立

气流干燥器的设计2

附图1: 干燥装置流程示意图16 废气 产品

[1] 泽勇.气流干燥技术的应用[J].科技, 2000, (5) [2]功样等主编.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 市.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3]化工学院:干燥技术进展1976(54 [4]化工学院编:干燥技术进展、第三分册、气流干燥、(1979)(34) [5]毕克侣: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化工技术资料(设计分册)1964(9 [6]永康主编.现代干燥技术.市.化学工业.1998年(36) [7] XX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二版) [M]. XX: XX科技,1996 (35) [8] 黄少烈、邹华生主编.化工原理(第二版).市.高等教育.2002年月第一版(19) [9] 柳金江, 超锋, 何清凤. 烟丝气流干燥系统气流干燥器的设计[J].化工, 2009,37(6): 173-174. [10]言文.气流干燥器数学模型及分段设计计算方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6,(04). [11]高嘉安主编.淀粉与淀粉制品工艺学.市.中国农业.2001(27) [12]匡国柱史启才主编.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市. 化学工业2002年1月第一版(29) )

[6] 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 XX: XX科学技术, 2000(45) [7] 工业大学化工系化工原理教研组:对流式干燥设备的设计(1963).(22) 泽勇.气流干燥技术的应用[J].科技, 2000, (5): 71 气流干燥器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二十六

二、设备的简介 气流干燥器一般由空气滤清器、热交换器、干燥管、加料管、旋风分离器、出料器及除尘器等组成。 直管气流干燥器为最普遍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是:物料通过给料器从干燥管的下端进入后,被下方送来的热空气向上吹起,热空气和物料在向上运动中进行充分接触并作剧烈的相对运动,进行传热和传质,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干燥后的产品从干燥管顶部送出,经旋风分离器回收夹带的粉末产品,而废气便经排气管排入大气中。为了使制品的含水量均匀以及供料连续均匀,在干燥管的出口处常装有测定温度的装置。直管气流干燥器分单管式和双管式两种型号。 旋风分离器是最常用的气固分离设备。对于颗粒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尘气体,其分离效率较高,压降一般为1000~2000 Pa。旋风分离器的种类很多,各种类型的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尺寸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圆柱直径的若干倍数表示。 三、工艺条件 1.原料:玉米淀粉 2.物料含水量w =25%(质量分数) 1 = 14%(质量分数) 3.产品含水量w 2 4.产品平均粒径 d:0.154㎜ p 5.新鲜空气温度t: 15℃ 6.空气干燥温度1t:90℃ 7.新鲜空气湿度 X:0.0073 1

喷雾干燥课程设计(模版)

二、工艺流程确定 (首先应初选你的工艺流程,如:) 选用并流、离心式喷雾干燥法进行奶粉的喷雾干燥。 (接着要论证这一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大致从牛奶的特性,如牛奶属热敏性、高营养等等,以及喷雾干燥的特性或优势,以说明要喷雾干燥这个单元操作是比较适合用来加工牛奶成为奶粉的) 在接着要进行对比论证: 1、? 2、为什么要采用并流立式(优缺点,当然重点要突出优点) 3、为什么要采用离心喷雾(有的的压力喷雾)(优缺点,当然重点要突出 各自的优点,略述缺点) 最后明确你的选择工艺流程。整个论证过程要突出对比,要充分论述并说明对于任务书提出的产品加工要求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工艺流程,表达的文字要简洁,让别人能够知道你选择的理由。 喷雾干燥流程图: (此处要给出你确定的工艺流程简图(步骤框图),让别人能够知道生产加工的总体框架,框图以美观、协调、步骤的前后工序明了,图形的画法按自己的理解思考) )

三、喷雾干燥装置的计算: 1物料及热量衡算 (这部分主要进行干燥静力学计算,期间要确定一些状态参数,所有公式简单罗列了一下,有的自己可以用公式编辑器重新书写,图形和版面可以作些调整,但应围绕工整简洁,要用适当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进行以及逻辑推理关系,所有的公式应标明出处,关键参数的选择要充分说明理由) 1-1空气状态参数的确定 G1 t M1 新鲜空气蒸汽热空气浓奶排气 ~ L t 0ф0 H0υH0I0 2 热损失q l 空气加热器冷凝水干燥塔奶粉G2 t M1 物料、热量衡算图 \ a 新鲜空气状态参数:(参化工原理P216~218) 由设计条件给定:t0=℃ф0= 查得25℃饱和水蒸汽压P s0= m/mHg 求湿含量H =0.622(ф0P s0)/(P-ф0P s0)

气流干燥设计示例

设计示例:[例]现有含水W1=2%的某晶体物料,物料平均颗粒直径dp=0.6mm,颗粒最大直径dp max=1mm,密度ρs=2490kg/,经实验测定其临界含水量Wc=1%,干物料的定压比热c m=1.005kJ/kg℃,要求产品量为730kg/h,干燥后产品含水W2=0.03%(均为湿基)。已知物料进入干燥器的温度为15℃,离开干燥器的温度为60℃(实测值),使用空气作干燥介质,空气进入预热器的温度为15℃,相对湿度φ=80%,进入干燥器的温度为146℃,离开干燥器的温度为64℃。试设计一气流干燥器完成此干燥任务。[解] (1)水分蒸发量W 则加料量G1=G2+W=730+14.7=744.7≈745kg/h。 (2)空气消耗量 首先确定空气离开干燥器的出口状态。由于过程存在热损失,有: 依题意:t0=15℃,t1=146℃,t2=64℃,H1=H0,φ0=80%, 查饱和水蒸气表可得t0=15℃时,Ps=1.71kPa,根据式(10.6),有 过程中干燥器没有补充加热,所以q D=0 物料升温所需热量q1: 热损失粗略估计可取绝热干燥过程总热量消耗的10%。按绝热过程计算,单位空气消耗量为: 式中,H'2为按绝热过程计算所得的空气出口湿度,即, 即 解得: 则: 而I1=(1.01+1.88H1)t1+2490H1=(1.01+1.88×0.0085)×146+2490×0.0085 =170.79kJ/kg水 I0=(1.01+1.88H0)t0+2490H0=(1.01+1.88×0.0085)×15+2490×0.0085 =36.55 kJ/kg水

故比热量消耗: 所以,热损失为q L=4130.42×10%=413 kJ/kg水 湿空气比热近似取为进口湿度下的湿比热,即:c H=1.01+1.88×0.0085=1.026kJ/kg·℃ 水的汽化潜热r0=2490kJ/kg 水的定压比热c W=4.18 kJ/kg·℃ 湿物料进口温度θ1=15℃ 解得:H2=0.0246kg水/kg干空气 故该过程干空气的消耗量,得: 湿空气的体积: 湿空气的比容v可按平均温度t=(146+64)/2=105℃及平均湿含量H=(0.0246+0.0085)/2=0.0165 kg水/kg干空气计算,即: 湿空气/kg干空气 则湿空气体积为:V=913×1.1=1004 湿空气/h 故取湿空气的体积为1010 湿空气/h。 (3)总热量消耗Q 该过程总热量消耗Q为: (4)干燥管直径 采用变径干燥管。 ①加速段管径计算 取加速段管内的气体速度W=30m/s,此时,加速段管径D为: ②等速段干燥管直径计算 取等速段管内速度: u=u t+3 m/s 式中,u t为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已知,dp=1mm,ρs=2490kg/。空气的物性按平均温度t=105℃计算,查得空气粘度μ=0.022×Pa·s, 密度。

喷雾干燥器设计计算.

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容 1.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喷雾干燥装置以干燥某种物料悬浮液。干燥介质为空气,热源为蒸气和电;雾化器采用旋转型压力喷嘴,选用热风-雾滴(或颗粒)并流向下的操作方式。 2.概述、原理、优点、流程 通过查阅喷雾干燥有关资料,熟悉喷雾干燥基本原理、优点和工艺流程。 3.根据计算的最主要尺寸绘制流程示意图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料液处理量1G =300h kg / 料液含水量1ω=80%(湿基,质量分数) 产品含水量ω=2%(湿基,质量分数) 料液密度L ρ=11003/m kg 产品密度D ρ=9003/m kg 热风入塔温度 t 1=300℃ 热风出塔温度t 2=100℃ 料液入塔温度1θ=20℃ 产品出塔温度2θ=90℃ 产品平均粒径dp =125μm 干物料比容热m c =2.5kJ/(kg.·℃) 加热蒸汽压力(表压)0.4MPa 料液雾化压力(表压)4MPa 年平均空气温度12℃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70% 注意:以上数据仅作为例子,每个学生设计时应按下表要求独立自选参数3个,并登记入点名册,所选参数完全一致的学生无效,上述示例数据不能选。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通过查阅喷雾干燥有关资料,熟悉喷雾干燥基本原理、优点和工艺流程。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尺寸的设计 4、绘制工艺流程 5、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课程设计进程安排

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英南玉兰主编.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 华东理工大学2005年第一版。 发出任务书日期:2009年6月22日 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 2009年7月2日 基层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主管院长签章: 摘要 物料在加工成为成品之前,必须除去其中超过规定的湿分。化学工业中常用干燥法除湿,它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并排出生成的蒸汽,以获得湿含量达到要求的产品。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水汽压强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汽的分压,两者差别越大,干燥操作进行得越快。所以干燥介质应及时将汽化的水汽带走,以维持一定的扩散推动力。

喷雾干燥法

随着新分子实体开发的不断深入,新药的分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溶解性也越来越差。对于溶解度低的分子,无疑是对制剂工作者的一大考验。根据文献报道,全球在售药,有百分之40是难溶型药,而在研药却高达百分之90,那么有什么方法容易提取呢?答案就是喷雾干燥法,那么,什么是喷雾干燥法呢?有什么类型的喷雾干燥机器呢?下面由小编来举例子介绍一下其中一种。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中-药浸膏高速离心喷雾装置。 该机采用全封闭形式,所有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造,配有三级净化装置,过滤后的空气达十万级要求.筒体装有冷壁装置,使壁温<80℃,物料在壁上停留也不焦化变质现象,大大增加了收粉率(达百分之95以上),而且不会产生混药现象和粘壁现象。 其运用喷雾干燥法的原料:中-药浸膏高速离心喷雾装置是离心式喷雾干燥技术在特定物料干燥中的应用,也是利用高速离心式雾化器使物料分散成雾状,与热空所充分接触,完成瞬间干燥,形成粉状成品的干燥装置。

中-药浸膏专用干燥机是专门用来解决中-药浸膏和植物提取液的喷雾干燥机,它解决了物料在原LPG高速喷雾干燥机在中-药浸膏干燥中出现的以下情况: 1、物料粘壁,收粉率低; 2 、物料在壁上停留时间长,产生物料的焦化变质现象 3 、难以清洗,不符合GMP要求; 4 、产量低:LPG-150型喷雾干燥机,其产量只能处理50-60kg/h料液。 鉴于以上状况,我厂根据中-药浸膏的物料性质与工艺要求设计中-药浸膏干燥机难题,干燥后的物料颜色好、不变质、大大地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中-药浸膏与LPG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机相比有以下特点: 1 、采用了三级空气净化,使进风达到30万级要求; 2 、采用了冷壁装置,使内壁温度达到80℃,物料在壁上停留也不焦化; 3、整个体积是原LPG标准离心喷雾的3.5倍。 4 、采用快开冲洗装置,适用于多品种生产要求 5 、除尘采用了湿式除尘,使粉尘无外出,符合环保要求;

气流干燥器计算书

气流干燥器计算书 已知:脱水滤饼以9.2t/h (干量)由水分11%(湿基)干燥至完全干燥,取入口热风温度为155℃,干燥管出口(旋风分离器入口)为72℃,产品温度为50℃,物料的比热容为1.05kj/(kg ·k ) 设计计算如下: (1) 干燥必需的热量,干燥前的含水率为W 1=0.11/0.89=0.1236,由于完全干 燥则干燥应去掉的水分为△W=9200×0.1236=1137.12kg/h 取水的蒸发潜热:△H=2365.5kj/kg ,物料的比热容:C S =1.05kj/kg ·℃,则干燥所 需的热量: Q 1=1137.12×2365.5=2689857.36kj/h (2) 所需风量及热量,取干燥器本体热损失为干燥必需热损失的15%。空气 的比热容为1.047kj/kg ·℃ 则所需风量为:() h kg G /1.3559672155047.115.136.2689857=-??= 排气湿度H 2=0.015+1137.12/35596.1=0.015+0.032=0.047kg 水/kg 干空 气 因此所需热量为Q 1=35596.1×1.047×(155-20)=5031330.7545kg/h (3) 干燥管容积,若取热风与物料的平均温度差为加热管入口处与干燥管出 口处的对数平均温差,则 △t ()()1.5350 7250 155ln 507250155=-----=℃ 为了安全起见,取干燥管的热容量系数为h=4186kj/(h ·℃·m 3) 则所需干燥管容积为 31.121 .53418636.2689857m V t =?= 气流干燥器内热风的平均温度和湿度依次为 5.113272155=+= g t ℃ 031.02047.0015.0=+=g H ℃ 所以流经管内的平均风量为

PLC课程设计完整版DOC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1 设计目的 PLC课程设计A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修完《可编程序控制器 A》理论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既能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设计能力,使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本专业上具体应用的设计过程和实现方法; 2)加深对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应用、编程的进一步理解; 3)结合对有关顺序控制系统和保护控制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加深对 PLC控制系统的理解与掌握; 4)拓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在相关行业中应用的相关知识。 1.2 设计任务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喷雾干燥塔系统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基于 M340 PLC 对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编写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下位机软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试。本课程设计为后续实践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下位机部分,并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上位机程序设计组成一套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环节体系。 二、控制对象喷雾干燥塔的分析 2.1喷雾干燥塔背景描述 喷雾干燥塔将液态的料浆经喷枪雾化后喷入干燥塔内,干燥塔利用燃料燃烧的能量将鼓风机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在干燥塔内将雾化的料浆干燥为超细颗粒粉态成品。粉状成品在塔内利用旋风分离原理从热空气中分离出来,有塔的底部翻版阀定期排入收集袋中的合格原料。热空气则通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除。喷雾干燥塔控制系统主要由燃烧、干燥、投料、除尘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把液态原料制备成固体粉末原料的设备。它被广泛得使用于化工、食品、陶瓷等诸多行业,作为原料或成品加工的设备,该设备一般都作为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成套供应。 2.2 喷雾干燥塔工艺流程简介

喷雾干燥法-2

喷雾干燥热风分布器的设计原则 王宗濂,韩磊,唐金鑫,黄春明 (中国林业院林产化工研究所,中国南京 210042) 摘要:喷雾干燥装置中的热风分布器与干燥的传热传质密切相关。指出,干燥的传热传质系数与R e数有关并呈0.8次方关系。文中列出了工业中常见的三种不正确的分布形式,并提出三条设计热风分布器的原则。 关键词:喷雾干燥;热风;分布器 由于喷雾干燥具有流程简短、可处理热敏性物料、易大型化等优越性,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化的干燥设备企业。近十年内喷雾干燥技术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质量已可与世界著名厂商相媲美,不仅满足了国内轻化工、环保行业的需要,而且已向国外市场拓展。 长期以来,对喷雾干燥装置的注意,一般着力于: ⑴雾化器(机)的选择; ⑵足够风量和热量的配置; ⑶粉末回收及排放。 王喜忠等指出:“一个成功的喷雾干燥器的设计,应包括与雾化器相适应的热风进出口的方式和热风分布装置”[1]。K.Master’s也提到在干燥塔内水分蒸发速率随着雾滴与热风的相对速度增加而增加[2]。 唐金鑫等在热风分布器设计要求中,提出三条重要的原则[3],都强调了热风分布对喷雾干燥的重要性。 在随后出现的装置中,发现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从结构上做到“形似”而实质仍未掌握,以致出现以下情况: ⑴在塔内同一截面上温度差较大,导致物料局部粘壁; ⑵由于气液两相接触不合理,使干燥强度大为下降,于是干燥塔的体积越做越大; ⑶在一台比原设计处理量大为减小的干燥塔中,未注意热风分布的流速范围,降低了干燥强度,物料仍然大量粘壁; ⑷热效率很低,出塔风温难以下降。 因此,我们认为热风分布器的设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干燥系统运行的成败。本文拟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气液两相接触的合理方式,以求对热风分布器设计有正确的分析和指导。———————————————————— 作者简介:王宗濂,男,研究员。

气流干燥器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气流干燥的设计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燥的目的及各种不同干燥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干燥过程及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干燥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干燥器适用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对流干燥流程、设备和某些操作条件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燥流程的主体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燥对象氯酸钠的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颗粒在气流干燥管中的运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速运动与等速运动及其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球形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颗粒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对流传热速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速运动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等速运动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气流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料、热量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燥器的物料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燥器的热量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干燥管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燥管管径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燥管高度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流干燥管的压降....................................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固相与干燥管壁的摩擦损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克服位能提高所需压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颗粒加速所引起的压降损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部阻力损失....................................错误!未定义书签。 辅助设备的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机............................................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热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及壁厚的核算....................................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后记.............................................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符号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