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疾病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治疗
▲治疗原发病或去除病因 ▲补充铁剂
36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治疗
补充铁剂 注意以下几点:
1)口服铁剂首选;
2)餐后服用,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忌茶,并注意其他药物有无影响铁吸收;
4)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服用铁剂3-6个月。
5)网织红细胞铁剂治疗后(5-10天)呈一过
46
贫血性疾病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型
急性再障 慢性再障
SAA-Ⅰ型 SAA-Ⅱ型
NSAA
47
贫血性疾病概述
临床表现
贫血 呈进行性加重,慢性再障突出 感染 SAA感染严重,易合并败血症 出血 NSAA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少 有内脏出血,易得到控制。SAA出血较为严 重,脏器出血常危急生命。
48
重度贫血 Hb 30g——59g/L
极重度贫血 Hb <30g/L
6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贫血性质
1、RBC生成减少
再障、缺铁贫、巨幼贫
2、RBC破坏过多
溶血性贫血
3、失血
急性失血、慢性失血贫血
(
7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CD4 + /CD8 +T细胞比值倒置 TH1/TH2比例上升 CD8+CD25+T细胞比例增高 IL-2、TNF、IFN-γ水平增高 骨髓含铁血黄素增多,中性粒细胞ALP染色 强阳性
55
贫血性疾病概述
治疗——对症支持
对症支持治疗 1)输血 2)止血 3)控制感染 4)其他治疗 如护肝、抑酸、保护胃粘膜
贫血性疾病概述
南昌大学二附院血液科 石庆之
1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定义
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中外周血液的 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及/或 血球压积(HCT)低于同地区、同年龄 和同性别正常人的低值。
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
2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定义
依据我国的标准 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 孕妇Hb<100g/L
12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的治疗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铁剂、叶酸、维生素B12、雄激素、
促红素、糖皮质激素等) 输血 脾脏切除 造血干细胞移植
13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
Iron-deficency Anemia (IDA)
14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概念
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指甲变薄、易脆、匙状甲
27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原发病引起的临床症状
因原发病的不同表现不一,如: 消化道溃疡: 腹部不适、反酸、嗳气、黑便; 腹部肿瘤: 腹痛、腹泻、黑便、消瘦、腹部包块等; ITP: 月经过多、皮肤紫斑、牙龈出血等: 钩虫病: 大便潜血阳性、虫卵检查阳性; 支扩: 咳嗽、咯脓痰、反复咯血等;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清铁降低
<8.95μmol/L
血清铁蛋白
<12 μ g/L
游离原卟啉增高(FEP) >0.9 μmol/L
FEP/Hb
>4.5μg/gHb
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 μ 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15%
32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诊断
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片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 骨髓红细胞增生,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染色
性升高
37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治疗
补铁后若疗效不佳,应积极寻找原因: 1)病因是否完全去除 2)用药是否正规 3)疗程是否足够 4)诊断是否正确或完整
不能耐受口服制剂者可改静脉给药
38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治疗
注射用铁的总需量: (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
× 0.33 ×患者体重(Kg)
58
贫血性疾病概述
预防
加强劳动保护 保护生活环境,避免各类射线及有毒化学物质
接触 防止各类感染 尽量少用或不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
59
贫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0
贫血性疾病概述
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 板生存期缩短,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偶可引起再障的药物 ——氯/合霉素、抗疟药、非甾体类抗 炎药、磺胺药、抗惊厥药、金和砷、抗甲状腺药、抗糖 尿病药、抗结核药
44
贫血性疾病概述
罕见引起再障的药物—— 抗生素(四环素、 链霉素、青霉素)、抗组胺药、镇静药、抗心 律失常药。
45
贫血性疾病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造血干祖细胞缺陷 造血微环境异常 免疫异常 此为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
破坏地方,肝在血小板的破坏作用与脾类似 雌性激素: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63
贫血性疾病概述
临床表现
起病情况
急性ITP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大多在发病 前1-3周有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 感染多见。
慢性ITP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起病隐袭。
64
贫血性疾病概述
出血症状:
可以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紫癜、血疱 急性型:出血症状明显,但可有自限性 慢性型:出血症状较轻,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诉 急性或慢性型若血小板过低<20109/L可致颅
52
贫血性疾病概述
实验室检查——骨髓象
SAA增生重度低下,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 高,巨核细胞缺如 NSAA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细胞减少,以 巨核细胞最为明显,可有灶性增生 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明显减少
53
贫血性疾病概述
AA病再理生片障2 碍性贫血骨髓病理片
54
贫血性疾病概述
实验室检查——免疫功能检查
深,铁染色内、外铁均减少或消失;
33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诊断
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总铁蛋白结合力和游离原卟啉增高;
34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诊断
引起IDA的原发病或病因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检发现的线索,进行针对性的检 查。如大便潜血、大便集卵、尿常规、胃镜、 纤维结肠镜、胃肠X线检查、肝肾功能、及相 应的生化、免疫、B超、CT或MRI检查等。
维生素C等还原剂有助高铁还原为亚铁。。 游离铁的吸收 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
段。
30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有核红细胞体 积小、胞浆色深,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体 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铁粒幼红细胞减少或 消失,细胞外铁)明显下降或消失。
31
贫血性疾病概述
骨髓增生情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贫血
增生性贫血
溶贫、缺铁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等
增生不良性贫血
再障、纯红再障
8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临床表现的轻重取决于:
贫血的病因(包括引起贫血的相关疾病) 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的程度; 贫血发生的速度;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体力活动程度;
9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贫血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心血管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10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诊断
详细地询问病史 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
11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诊断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涂片分析、 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形态学观察、选 择性的病因检查项目等)
17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
铁在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67%存在于血红蛋白; 27%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在肝、脾、
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肌红蛋白内含铁少量,占3.5% 有极少量存在于含铁酶中,作用重要。
18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与吸收
人体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如肉类、动物肝脏); 肉食内的铁较植物中铁易于吸收; 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游离铁才能吸收,胃蛋白酶
贫血性疾病概述
49
贫血性疾病概述
50
贫血性疾病概述
51
贫血性疾病概述
实验室检查——血象
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大多RC <0.5%, 绝对值 <15 × 109/L
SAA: WBC<2.0 × 109 / L , N<0.5 × 109 / L,
PLT <20× 10 9/L。
有助铁游离化;
19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铁需要量增加 先天不足
20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
消化道慢性失血是成年男性缺铁贫最常见的原 因。
月经过多是成年女性缺铁贫最常见的原因
21
贫血性疾病概述
61
贫血性疾病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75%患者可测出血小板自身抗体多为IgG和IgA 型。抗体通过Fab片段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 结合了自身抗体的血小板通过与单核-巨噬细胞 表面FC受体结合,而易被吞噬破坏。
62
贫血性疾病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 肝、脾作用:脾是产生血小板抗体地方及血小板
28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以血红蛋白下 降更为显著,MCV低于正常
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 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心淡染区扩
大,严重者呈环形红细胞
29
贫血性疾病概述
铁的来源与吸收
人体的铁来源于食物;
肉食内的铁较植物中铁易于吸收;
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游离铁才能吸收,胃 蛋白酶有助铁游离化。
56
贫血性疾病概述
治疗——免疫抑制
环孢素
CAA常用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其他免疫抑制剂 CD3单抗、晓悉、环磷
酰胺
干细胞移植
57
贫血性疾病概述
治疗——促进骨髓造血
雄激素 慢性再障的主要药物之一,有肝损 副作用,应定期复查肝功能 造血生成因子 SAA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 剂量可酌减,坚持3月以上为宜
即可诊断为贫血
3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分类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根据贫血病因/发病机理分类
4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 贫 血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
铁的吸收障碍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慢性肠炎 克隆氏病 萎缩性胃炎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
22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贫血引起的临床症状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 心悸、气短、纳差、腹胀、心率加快 面色苍白、口唇及舌色淡
23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烦躁、注意力不集中
24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异食癖 口炎、舌炎、吞咽困难
25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组织缺铁引起的症状或体征
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
26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
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所引起的小细胞 低色素性贫血
15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
IDA 是最常见的一种贫
血 全世界约有5-7亿人铁缺
乏,其中44% 为IDA
16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
以2岁以下婴幼儿及孕妇患病率最高, 其次为生育期的女性, 发展中国家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发达中国家。
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临床主要特点为贫血、出血和反复感 染。
42
贫血性疾病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其他因素
肝炎病毒和微小病毒B19 苯、二甲苯、某些药物 X线、r射线、微波、中子等 遗传、
43
贫血性疾病概述
与再障有关的药物及化学物质分类
普通剂量和正常接触常可产生骨髓抑制作用——烷化剂、 抗代谢药、抗核分裂药、某些抗生素
39
贫血性疾病概述
缺铁性贫血--预防
重视营养知识的宣教及妇幼保健 对高危人群应给予铁剂补充 及时治疗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 在农村钩虫流行地区进行防治工作
40
贫血性疾病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AA)
41
贫血性疾病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 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
80~100 32~35
再障、溶贫、 急性失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小细胞性贫血
<80
<32 32-35
缺铁贫、铁粒幼细胞 性贫血、珠蛋白合成 障碍性贫血 、
慢性病贫血
5
贫血性疾病概述
贫血性疾病概述—分类
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分类
轻度贫血 Hb >90g/L
中度贫血 Hb 60——90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