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如何应对今日国学乱象
如何应对今日国学乱象摘自《新时代的国学》文/龚鹏程(一)国学乱象我们这个时代讲国学,情况又当如何呢?国学在大陆复兴,已经热了二十几年了。
八十年代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时代。
典型的标志性的作品是《河殇》,要抛弃黄土地,走向蔚蓝色的西方海洋文明。
九十年代以后,大家开始谈国学。
但是谈来谈去,真正的国学其实还没开始。
真正的中国传统学问到底是什么样,有什么内涵?大家还不太清楚,可是就已经被二十年来各种各样的国学搞乱了头脑。
社会上有很多种国学,一是鸡汤式的,你们都知道我说的是谁。
还有一种是说书式的,一下讲三国一下说清史,一下讲《史记》一下讲《三字经》。
我初来大陆教书时,就有节目组跑到课堂上录影,问我可不可以到百家讲坛去讲?我问他该是怎么个讲法?他说:我们观众的设定是中学生。
不是中学生都来看节目,而是整个社会观众的水平就是普通的中学生,所以你不要讲理论、不要讲太深,要多讲故事、多用图卡。
我说,这样就用不著我讲啦,你最好去找中学历史老师,那最适合你的标准了。
果然后来他们找了几位中学历史老师,反响都不错。
但总体就是说书式的。
还有一种是玄谈式的,比如把儒道佛三教混为一谈。
你跟他讲佛学时他跟你讲修行,你跟他讲修行时他跟你讲应世,你跟他讲用世他又跟你讲佛。
完全没有家法,然后大谈修炼,体验,这是玄谈式的国学。
还有一些是世俗化的。
世俗化的国学是什么呢?把厚黑学、成功学拿来讲国学,所以国学跟事业成功啊、企业的管理啊、心理愈疗啊都是结合的。
有许多人花钱办国学班,然后卖大价钱,也有许多人出冤枉钱来听这种课。
另一种是风水命理数术的,也不是真正的国学,属于上一种的附庸,目的是消灾祈福,保佑平安发大财。
(二)重新理解我现在所说的新时代国学,当然不是要发扬这些,这些只是乱象,只会让人羞与为伍,根本懒得再谈国学。
我们是要对百年来国学运动的拨乱反正,走另外一种方向。
新的重点是什么?第一是对于中国的学问、中国传统文化,还需要有重新的理解和诠释。
早期的理解和诠释,是一种反的精神、打倒的精神。
我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教育内容单一化。
传统文化教育常局限于传授儒家思想和经典,忽视了其他丰富的文化元素,如音乐、绘画、民间艺术等。
2. 形式化的教育方式。
很多幼儿园过度强调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活动性和参与性,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3. 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连接。
传统文化教育常脱离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实际需要,无法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观。
4. 塑造僵化的传统观念。
传统文化教育在一些地方过于强调礼仪和规范,忽视了培养幼儿个性的重要性,容易形成僵化的教育模式。
解决措施:1. 多元化文化教育。
幼儿园应开设多样化的文化教育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不同艺术形式,让幼儿有更多选择和表达的机会。
2. 活动化教学方法。
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参与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组织文化传统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
3. 强调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应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的应用和价值,如通过角色扮演、生活实践等方式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的意识和素养。
4. 强调个性化教育。
幼儿园应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5. 加强教师培训。
幼儿园教师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幼儿园还应与相关专家和机构合作,共同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实践方法。
我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但通过多元化文化教育、活动化教学方法、强调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个性化教育和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究
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究随着国学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国学元素,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幼儿的品格、文化素养和国学意识。
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效果不佳,甚至引发一些争议。
本文将就幼儿园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 教育资源不足: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开展国学教育时,缺乏专业的教育资源。
很多老师对于国学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并不了解,难以有效地传授给幼儿。
2. 教学内容单一:一些幼儿园在开展国学教育时,只注重传统的国学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
3. 教学方法不合理:部分幼儿园在进行国学教育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得国学教育变成了一种负担而非乐趣。
4. 家校配合不足:一些家长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家校配合不足,影响了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对策探究1. 加强师资培训: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国学教育的师资培训,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鼓励老师参加相关的国学教育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他们对国学教育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幼儿园应该创新国学教育的教学方法,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知识。
可以通过歌舞、手工、游戏等形式,将国学知识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4. 加强家校沟通: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度。
可以举办家长会、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
结语幼儿园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国学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幼儿园国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强师资培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家校沟通,才能让幼儿园国学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逐渐增加。
国学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国学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随着西方教育模式的传入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学教育逐渐被边缘化。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聚焦于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识,国学教育受到了冷落。
然而,近年来,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再次抬头。
国学教育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些学校和机构开始将国学课程引入教学。
同时,一些国学教育机构也开始涌现,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国学教育的培训课程。
这些变化表明,国学教育正逐渐走出低谷,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
二、国学教育的未来趋势1. 多元化发展未来的国学教育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国学教育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同时,国学教育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加综合性的教育体验。
2. 国际化交流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国学教育也将面临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国学教育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并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同时,通过国际化交流,国学教育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 实践与应用导向未来的国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导向。
传统的国学教育注重经典文献的研读和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将国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
未来,国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 个性化教育未来的国学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同,国学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同时,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国学知识,能够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确指导。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1.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被遗忘和淡化,许多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对其存在感到陌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
1.1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许多学校和机构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短板,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性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局限于一些零散的传统文化知识,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和理解。
这使得学生们只对传统文化有一知半解,无法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1.2传统文化教育缺乏时代感由于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融合不足,传统文化教育显得有些过时和远离现实生活。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们所接受和理解。
1.3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吸引力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吸引力。
这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而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2.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制定和实施更加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教学,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2.2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有机的结合。
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等,从而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感。
2.3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更加乐于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
这就需要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一些传统文化节日等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吸引力。
国学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
国学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国学教育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才。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国学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当前国学教育的普及程度有限。
尽管国学教育已经广泛被提倡和推广,但目前仍只是少数人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且大多数人仅限于认识的层面,缺乏实践和体验。
另外,由于受到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科技的影响,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不足,无法真正领会其内涵和精髓。
其次,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和灵活。
当前,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传统教育相比还不很完善,教学方法也受到较为严格的约束。
同时,由于国学教育涉及到多种元素,如经典文献、礼仪习俗、历史文化等,因此它的教学难度也较大。
这就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在进行国学教育时,开设更加灵活的课程和采用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知识。
最后,国学教育的评价机制亟需完善。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国学教育并没有像其他科目一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这就导致国学教育往往只能局限于传授知识,缺乏实践和应用。
因此,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国学教育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在国学教育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真正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策略:首先,建立全面和适应现代教育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还比较单一和传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采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将国学教育和其他教育科目结合起来,打造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国学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在国学教育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体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最后,建立科学的国学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
在评价国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体验和实践,帮助学生培养出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些年,国内外儿童经典读数量倍增,学术界专家人士认为儿童从小阅读经典素材,不仅有利于继承民族文化,促使其形成传统文化传承意识,更有利于积累优良的文化,增强文化底蕴,这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可促使幼儿受益终生。
本文就围绕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进一步指出了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国学;教育;问题;策略引言最近几年,随着国学的升温,在幼儿教育领域同样掀起了国学之风。
国学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是祖先为后辈子女留下的珍贵遗产。
其中,包含大量礼仪典籍,礼仪向来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规范人精神文化行为的关键依据。
幼儿阅读国学,可促使幼儿形成优良道德。
通过国学了解历史文化,与历史名人对话,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风范。
一、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意义一方面,在幼儿园时期展开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意识。
国学教育能够传播文化,同时也能提高幼儿道德修养,具有教化的作用。
比如,从幼儿时期阅读《三字经》,即可感受其中深刻的寓意,了解三字押韵,加深幼儿的印象。
《三字经》千百年广为流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有效传承着传统文化,即可陶冶幼儿审美情操,令其越来越热爱民族文化及民族经典。
另一方面,传统国学经典内容中包含众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仅能强化幼儿的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幼儿民族精神品质。
以《三字经》为例,其属于我国国学内容中的典型内容,在我国民族精神文化历史中具有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三字经》中涵盖了众多我国传统的文化概念,比如为人处事的道理等。
早在16世纪,《三字经》便被翻译成了日、韩、俄、英等不同语言版本,这足以见得在世界文化历史中,《三字经》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
因此,在我国教育领域从幼儿时期,便开始学习国学,极有利于尽早奠定幼儿文化底蕴基础。
二、幼儿国学经典教育现状分析(一)幼儿国学经典教育未与生活融合,无法浸润幼儿心灵在幼儿园教学时,当幼儿教师教导幼儿鞠躬及向他人表示感谢等礼仪时,如果幼儿不曾回礼,或者动作不规范,做便会得到个别教师的批评。
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扫描与修正策略
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扫描与修正策略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小学国学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应该怎样对其进行修正和提升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1.国学教材单一、内容过于简单一些学校的国学教育仅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几种常见熟悉的经典。
这种“了解一点、微薄一分”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国学的精髓,难以体会其中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2.学习方法单一、缺乏有效引导当前小学国学教育大多呈现出“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模式。
教师在讲解时侧重于让学生背诵模式,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借鉴人物故事和经典课文来自主分析、自主思考。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还不够强,课外阅读习惯也较为淡薄,难以自主理解国学经典的思想内涵,对于国学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度思考,不能从中体现出国学精神的魅力。
二、小学国学教育的修正策略1.拓宽国学教育内容,引入经典书籍在国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弟子规》、《三字经》等基础知识,还应该拓宽学生国学知识视野,引入《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书籍。
这样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国学经典思想的独特魅力。
2.注重互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国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提高国学教育教学的互动性。
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国学精髓。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多做国学读书笔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国学经典,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笔记总结,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国学知识。
4.将国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国学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古建筑、描绘传统文化体验表演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国学相关的现实内容,并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学教研活动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地学校纷纷开展了国学教研活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国学教研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效果和推广。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原因探讨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国学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国学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 教研内容单一当前,许多学校的国学教研活动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的解读上,忽视了其他国学领域的拓展。
这种单一的内容使得国学教育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研方法陈旧部分学校的国学教研活动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虽然国学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许多学校的教研成果转化率较低。
一方面,教师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校对教研成果的评估和奖励机制不完善,导致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 教研团队建设不足部分学校的国学教研团队建设存在不足,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这导致教研活动难以深入开展,影响了国学教育的质量。
5. 家校合作不紧密国学教研活动需要家校共同参与,但目前家校合作不够紧密。
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国学教育的效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部分教师对国学知识掌握不全面,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导致教研活动难以深入开展。
2. 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学教研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
3.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领导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国学教研活动缺乏必要的支持。
4. 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不足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国学教育只是学习经典,忽视了国学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三、对策建议1. 丰富教研内容,拓展国学教育领域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丰富国学教研内容,拓展国学教育领域。
浅谈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石明远张应辉来源:《中文信息》2017年第04期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继承和发扬国学精神是每个炎黄子孙肩负的重要责任。
但是有关国学的定义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学的概念给出简单界定,然后就我国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供学校老师和教育部门参考。
关键词:国学国学教育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87-02引言我国的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华夏文明优秀智慧的结晶,学习并发扬国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必然使命。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门的不断开放,民众的传统价值观正遭受冲击,拜金思想、未富先奢、人情冷漠等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强烈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在这种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国学的教化意义被人们重新认知,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新课改以来,国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中小学国学教育中,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中小学国学教育之现状,对中小学国学教育采取行之有效之举措显得尤为必要。
一、什么是国学随着当前“国学热” 的日渐兴起,冷静、客观认识自己的传统,准确定位国学概念尤为重要。
章太炎于上世纪初给“国学”下的定义是“国学即国故,就是本国固有学术的意思”[1]。
张岱年也提出了类似的“国学”定义。
“国学是中国学术的总称。
总起来说,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2]。
当前纳入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国学教育,就是指与上述阐释之国学相关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民族技艺的传承发展。
二、我国中小学国学教育存在问题分析近年来,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力图用国学经典来重塑中小学学生的人格,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优秀传统,这是一种正确的抉择,但当下中小学的国学教育之乱象,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概述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不足: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很多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逐渐被边缘化和淡忘,导致很多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丧失。
2.传统文化知识的不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接触到的是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和文化。
这使得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不足,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阻碍。
3.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丧失: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效能性,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淡化,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存在认知偏差。
二、解决方案针对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的资源,包括古籍、历史、传统技艺等。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以便后人学习和了解。
(2)加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包括古籍的修复、博物馆的建设等。
(3)强化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鼓励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人和相关机构进行积极的传承活动,利用各种途径推广传统文化资源。
2.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和方式传统文化的教育渠道和方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在学校和社会机构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和社会大众有更多机会接触传统文化。
(2)通过互联网传播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并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推广。
(3)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
3.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理念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理念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和品行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教育乱象的原因和对策
教育乱象的原因和对策引言教育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关键。
然而,近年来,教育乱象在中国日益严重,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乱象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改善教育环境提供参考。
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症结,这导致了教育乱象的产生。
一方面,过于注重升学率和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使得教育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容易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升职和奖励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偷题、替考等。
2.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在中国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一线城市的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而其他地区的学生则处于劣势地位。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导致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激烈,一些学校为了保持名次和声誉,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分数,从而加剧了教育乱象。
3. 家庭教育观念问题家庭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教育乱象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过分重视分数和升学,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
他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导致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
此外,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花费巨额的资金,这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对策建议1. 改革教育体制为了解决教育乱象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体制。
首先,应该减少对升学率和分数的过分追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此外,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教学,同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不正当手段的使用。
2. 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教育投入。
建立健全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每个地区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国学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国学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传承和发展国学所面临的挑战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国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国学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而传统的国学注重的是集体主义、人伦关系和礼仪道德等价值观。
这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使得国学在当下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国学,需要找到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平衡点。
二、教育体制与国学传承的矛盾教育体制对于国学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中教育体制却偏向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国学的传承与发展。
从小学到高等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注重科学、技术和经济类的学科,而文化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地位逐渐下降。
这导致了国学在教育体制中的边缘化,使得传承国学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三、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使得人们的空闲时间减少,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国学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得人们更多选择接受简化和速成的知识,对于深入研究和学习国学的热情和精力下降。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调整生活方式,为国学传承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现代科技与学习形式的改变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对国学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传统的国学学习形式注重口耳相传,强调师傅传徒弟,而现代科技催化了信息的快速流通,影响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同时,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形式的流行,使得人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和短暂,对于深入研究和学习国学形成了阻碍。
五、新兴学科与知识结构的改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学科体系产生了冲击。
国学为何日益低俗化? “国学”一词边缘界定的混乱与模糊
国学为何日益低俗化?“国学”一词边缘界定的混乱与模糊“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中国的。
日本在江户时期出现过国学派、后又出现了国粹派,要以日本学问区别于中国和西方学问,以证明大和文化之独特伟大,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
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后输入中国,20世纪初得到了邓实、胡适等人的提倡。
大抵来说,“国学”当时被理解为“中国人固有的学问”,与它含义相当的概念还有“国粹”、“国故”等。
当时引进这个概念也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所以是被“逼出来”的。
大家知道古人从不称自己的学问为国学,而直称其为儒学、道学、理学、心学、佛学、玄学、子学等。
它们适用于全天下,岂能限定于一国?然而“国学”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一种典型的理解是把它理解为以儒学为中心的学问。
比如马一浮先生将国学理解为六艺之学及其延伸;章太炎先生在《国学讲演录》中从小学、经学、子学、史学、文学等五方面来概括国学;现代学者如方克立将国学理解为四部及其相关之学,更全面些。
还有一种更宽的理解,把它理解为以儒、道、释为主体,兼及诸子百家的学问。
或理解为中国古代从先秦至明清的主要学术思想流派,包括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汉学等,以钱穆为典型。
张岱年先生则理解为包括哲学、经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在内的“中国传统学术”,这是现代学科式理解。
最后,民间还有一种最宽泛的理解,即把它当作“中华传统文化”的同义词,诸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气功太极、茶道饮食、戏曲舞蹈、中医科技等等,凡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统统叫做国学,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箩筐了。
总之,如今从们在使用国学概念时,采取的是各取所需的态度。
流行文化语境中的国学——精神按摩与消费文化我总结国学目前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多种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大体来说有如下几种:一是生活方式。
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进的条件下,人们希望能改进生活的质量,比如茶道、烹饪、养生等方面的传统生活方式近年大行其道,就是因为能让不少人觉得这些可以他们活得更健康长寿,这些都可以打着“国学”的旗号来进行。
中式教育被质疑的例子
中式教育被质疑的例子近年来,中式教育备受争议,被质疑的问题不胜枚举。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式教育被质疑的例子,以展示其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考试:中式教育普遍重视标准化考试,如高考。
这种考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分强调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由于分数至上,学生和家长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教育过程变得功利化。
2.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式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面临沉重的课业负担。
学生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的活动。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缺乏创新精神:中式教育普遍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往往只追求正确答案,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4.单一的评价体系:中式教育普遍使用单一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种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潜力,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5.缺乏实践机会:中式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视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6.教育资源不均衡:中式教育存在着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城市的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更加集中,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7.缺乏个性化教育:中式教育注重集体教育,忽视了个体差异。
教育资源的集中和教育模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8.功利化的教育目标:中式教育往往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
这种教育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得教育过程变得功利化。
9.缺乏教育创新:中式教育缺乏教育创新的精神和实践。
教育机构和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模式陈旧僵化。
国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
国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国学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虽然在现代社会,国学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国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前景。
一、国学的发展现状1. 教育体系的衰落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推进,国学教育逐渐被边缘化。
传统的文化课程和教学方式已被取代,许多学校不再注重国学知识的传承和教授。
这导致了国学在教育领域的衰退。
2. 学术研究的复兴然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国学正在经历一股复兴之风。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国学经典著作,发表相关论文和著作。
这为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动力。
3. 传统文化的登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对本土文化的重新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国学的价值。
国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与现代人追求和谐、平衡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吸引了一批新的追随者。
国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逐渐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二、国学的前景展望1. 教育改革与创新虽然国学在现代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但教育改革和创新有望为国学的发展提供机遇。
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将国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与热爱。
2. 国学研究的深化随着学者对国学的深入研究,国学在学术界的地位将得到提升。
更多的研究成果将为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国学研究的跨学科性有望带来更广泛的影响和价值。
3. 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学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保留传统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将国学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表达和传播形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国学。
4. 国学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国学教育的推广与普及是国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对国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国学教师,建立完善的国学教育体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国学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推动国学走进千家万户。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国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徐梓
CFP
9岁女童在北京农村学国学遭老师虐打施刑,此事日前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开了国学班乱象的冰山一角。
“黑私塾”缺乏教育资质,国学培训机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孩子兴趣遭忽视全然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打着国学的幌子拼命敛财……几多
乱象,几多担忧。
如何监管治理这些“变味”的国学?规范办学之路在何方?国学“热”中亟待一番“冷”思考。
我国新一轮的国学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迄今已有20多年了。
很长一个时期,主要是民间在努力,是一线教师、广大家长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在推动。
现代国学教育的出现,是将教育引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本来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现象。
但是,时间既久,积弊日重,参与既众,沉渣日泛。
当前国学教育的乱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俗化:很多国学培训机构为了最大限度牟利,迎合社会上一些人的需要或兴趣,培训的内容以占卜、算命、风水、风鉴、测字等为主。
这些内容,即便是在传统社会,也是不登大雅之堂而为传统士人所鄙视的,但在现今社会却打着国学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
更有一些所谓的“国学应用大师”,在国学的招牌下,信口雌黄,传统文化不过是他们疯狂敛财的幌子。
二是功利化:一些学校或机构,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学培训。
研制国学产品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一些个人或机构,为了逐利的目的,为了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往往把国学教育或某个部分的功能无限夸大,让人们错误地相信,学了国学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就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误导,甚至是欺骗。
三是非教育化:这是指不遵从教育的基本逻辑,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
比如,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那些就连古代教育家也主张暂时缓一缓、等到学生由“蒙馆”升入“经馆”之后才读的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四书》尤其是《五经》灌输给儿童,让幼儿阶段就开始读经,而且是狭义的儒家经典。
另一个表现是,不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把孩子看作是完全被动接受的机器,采用被传统教育所证实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背诵绝对化,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这些问题,不仅给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对当前的国学教育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国学教育的目的,从最根本上说,是要使教育的对象,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成为一个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君子”。
低俗化和功利化的国学教育反其道而行,为了个人的私利无所不用其极。
只为现实的利益所驱动,没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
在国学教育的旗号下,贩卖的是低俗的内容,干的是牟利的营生,很容易让人将国学教育和一些龌龊勾当等同起来,从而使国学教育的地位被贬低,国学教育的面貌被抹黑,国学教育的声名被玷污。
国学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低下,低俗化的内容,功利化的用心,可以说对国学教育造成了最直
接的戕害,致使世人看不起国学教育,远离国学教育。
单纯地让儿童死记硬背,全然忽视理解,而且又不提供合适的背诵材料(比如句子短小、形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儿童喜闻乐道的蒙书、唐诗和宋词),严重败坏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过早地读经,单纯地背诵,不仅会导致孩子当下没有把经典学好,只是鹦鹉学舌,没有入心入脑,而且更可怕的是,会造成学生对经典的恐惧和误会,在他们今后需要经典的时候,在他们能够理解经典的时候,也依然保持对国学经典的距离,不到国学经典中去寻求启发和智慧。
为了国学教育健康、有效、持久地开展,我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对不同的国学教育机构,有针对性地采取扶植、合并、取缔的做法。
据不完全估计,现今从事国学教育的私塾、书院、学堂、学校、中心、协会、联谊会等等大约在3000家以上。
严格说来,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非法机构,有的没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有的从事与经营范围不符的工作,有的在境外注册而在国内开展活动。
主体既然不合法,对其从事的活动监管也就难以到位。
我认为,对于那些历史较久、影响较大、条件较好、师资较强的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批准其成立,给予合法的地位。
对于一些规模小、条件差的教育机构,引导合并,在一定期限如果条件没有改善,则要予以关停。
对于一些在境外注册、而在国内广设分支机构、习惯于拉大旗作虎皮、招摇撞骗的机构,则要坚决取缔。
对于合法化的从事国学教育的机构,要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这些私塾、书院的出现,很多本来就是家长们自发的行为,不把孩子送到体制内的学校,而是自办私塾和书院,或是合作聘请老师任教,为的就是要杜绝现代应试教育的弊端,让他们的孩子通过古典教育获得更加优越的养分。
这些父母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采取行动的,因此他们的态度非常决绝。
即便原有的私塾被查封了,往往很快就能恢复办学,东山再起,或者改头换面,或者易地重建,继续存在。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也不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行关闭,几番拉锯战之后,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其存在。
所以,在承认一些私塾和书院的合法地位后,还要尊重其办学传统,在收费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聘任等方面,不必与体制内的学校强求一律。
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尽可能给予一定的经济上的帮扶,毕竟它们分担了部分义务教育的重任。
鼓励私塾、书院等教育机构建立行业组织,加强引导和自我约束。
现在,已经有不少区域性的私塾、书院联盟,如广东私塾联谊会、江西私塾教育联合会、湖南私塾联谊会、广西私塾联谊会、海南私塾联谊会等等。
它们是现今国学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起步早,而且历经坎坷,在激烈的竞争和种种风浪中旋生旋灭,而又旋灭旋生,对于探索国学教育的模式、使人们认识国学价值并提高国学素养,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不加约束、任其乱象丛生不行,关停并转、彻底取缔更不是办法。
现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即将成立,筹建伊始,中心即计划将有代表性的人物安排在中心的理事会,以
促进相互的联系和交流,强化相互之间的监督和约束,引导其向着良性方面发展。
建立健全私塾、书院等国学教育机构师资的培训、考核及资格认证机制。
现在私塾、书院的师资差别很大,有正规院校毕业的,其中不乏名校文史专业的学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也有本私塾、书院就读多年而留下任教的,还有粗通文墨的“阿猫阿狗”。
鱼龙混杂,高下不一。
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责成专业的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制定准入标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考核。
对于考核合格的人员,发给私塾、书院等国学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证书,并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所有在国学教育机构任职的教师,都必须有合法、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
这样,从根本上保证国学教育机构师资的底线和教学质量。
完善现有的法律和法规,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制定准入标准,允许私塾和书院的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与此同时又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这就是说,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虽然实行的是以强制、免费为特征的义务教育,但并没有完全堵死自行实施义务教育之路,只不过是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现今几乎所有的私塾和书院都不具备合法性,它们与政府部门的“拉锯战”持续数年,至少说明批准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门路不畅。
但在现阶段,私塾和书院的存在又有很大合理性,比如,小班教学,师生关系相对融洽,因材施教,不以中考和高考为目标等等,这也是网上53%被调查者认为私塾教育是“文化创新”的原因所在。
无论从国外的经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就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必要性而言,现代私塾和书院都不应该简单地被取缔,有关部门有必要、也有责任制定并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给予私塾、书院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合理引导,有效监管,使现代国学教育健康、有效、持续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