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表达技巧 之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aa5a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3.png)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那么,作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哪些呢?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作文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ecf441fe4733687f21aa04.png)
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一、总说: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的种类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 表达方式2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3结构技巧4修辞方式二、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三、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方法、表达方法及其他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描写:形声色,观察角度的变化,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衬托,对比。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常用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①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正与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③虚与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④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⑤抑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⑥本事与寄托: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咏怀、比喻象征、用典。
⑦联想与想象4诗歌的篇章结构①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②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③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常见的诗歌结构技巧: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深入伏笔先总后分照应等先景后情卒章显志四、概念解释(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归纳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ad2ba27cfc789eb172dc8da.png)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设问、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四、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比喻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比拟借代五、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语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
![语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427623010661ed9ad51f315.png)
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③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14d63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a.png)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它们都是考纲规定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范畴。
下面是关于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内容,欢迎阅读!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表现手法有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烘托、渲染、首尾呼应、虚实结合等;修辞手法指比喻、拟人、夸张等。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3697bae950e2524de5187eb9.png)
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二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方法,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bcc87cd6a8956bec0975e3c3.png)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13e279580216fc700afdd0.png)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石 灰“清白”等外形特点和它的神 韵、品格,象征了诗人襟怀崇高 清白的人格。//表面上是写石灰, 目的是写诗人自己的志趣情操, 表达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表现手法——(五)象征
翻
译
青玉案 贺 铸①
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 塘,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
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芳。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 光?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
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窗,只有春天知你生活的地方。
男儿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
沙黄,此际偏思汝。
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
【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
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啊!月色昏沉,沙滩惨黄。在这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 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二)衬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1)诗运用了烘托,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 托罗敷的貌美。
(2)诗是渲染,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 凄凉、伤感的气氛。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用作衬托的事物:可以不写,写了可增强表达效果; 用作烘托的事物:与主要事物是一个整体,是非写不可的。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课堂PPT)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c934e9a417866fb94a8e85.png)
作品通过叙写世间愚人和贤人生不同而死相同的情 形,表达对世人不辨贤愚的愤慨,同时也流露出人 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答案 (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 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 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 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垅,不由抒发生死之悲。 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 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记叙
顺叙 倒叙 插叙 平叙
表达方式
描写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 白描工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 物言志,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
表达 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
表 手法
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 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 反复、反语、引用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对比
真题热身
考点透析
诊断自测
专项再练
【例5】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 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 袖。 简析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思考:后人评价第四句“其妙无比”,你认为妙在 何处?
答:此句使用想象与通感,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 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 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 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 具一格。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fb432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6c.png)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122a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7.png)
03
象征手法
定义
象征手法是一种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 象来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情 感或意念的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符号来表达深层的 意义,这些象征符号可以是具体的物 体、动作、场景或抽象的概念。
特点
隐喻性
象征手法通常不直接陈述意义,而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暗示更深层次 的意义,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理解。
03
直接叙述的表达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修辞和转述的 修饰,容易显得单调乏味。
应用场景
在新闻报道、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 中,直接叙述被广泛应用。
在一些需要客观、准确描述人物、事 件、环境的场合,如法庭证词、调查 报告等,也常常采用直接叙述的表达 方式。
02
间接叙述
定义
间接叙述是指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事件和人物,不直接呈现事件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反应 。
05
对比手法
定义
对比手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概念或情感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的表现手法。
它通常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强调主题或引发读者的思考。
特点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比相似的事物来强调它 们之间的不同点,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事 物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它可以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介来 实现,以达到更生动、鲜明地表达作者意图
间接叙述的语言通常采用客观、冷静的语气,避免主观臆断和情感色彩过重的表达。
特点
客观性
间接叙述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 能够更客观地描述事件和人物, 避免了主观臆人物视角,更全面地展现事件和 人物形象。
叙事性强
间接叙述能够通过情节的展开和 细节的描绘,增强故事的叙事性 和吸引力。
暗示性
象征手法通过暗示来表达意义,而不是直接陈述,这样可以给读者 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
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3a551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d.png)
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诗歌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初中常考的诗歌表现方法15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表达技巧分三大类
![表达技巧分三大类](https://img.taocdn.com/s3/m/420b61ed376baf1ffd4fad98.png)
表达技巧分三大类:1、表现手法;2、表达方式;3、修辞手法。
1、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对比:即正反对比。
象征:抑扬:铺垫与渲染:托物言志:联想与想象:白描与细描(工笔):粗笔勾勒:用典:也叫用事。
又分正用、反用、化用等几种。
2、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对古代诗歌鉴赏而言,“说明”不用,“叙述”与“议论”用得不多,所以主要是3种。
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等。
3、修辞手法:主要的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对偶、对比、衬托、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引用、双关等。
1 比喻基本诗里用到像如是这类的词就很可能是比喻了:“我所热爱的你——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2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用来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宁愿颠覆整个世界,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
” 明显我没那个能力,但是加强了渲染力。
3 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而我却心甘情愿地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
” 把抽象的性格用沼泽地的神秘和优美表现出来。
4 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世界上最美好的,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
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我觉得你美好于是觉得世上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cb84662f60ddccda38a0e5.png)
❖ (9).(2007辽宁卷)19.第四、五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 要赏析。(5分
❖ 【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 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 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 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 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 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 2、分析某种表达技巧的作用和妙处
❖ (1).[例]17.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分)
❖ (1)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 具有什么作用?(05四川 张家界 卞毓方)
❖ (1)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 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 (2)(2006年全国卷一)15、根据你的体会, 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 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 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①“稻埕……光 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
❖ 【答案】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 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 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 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 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 (4).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 (2006年湖南卷)
❖ 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 的阳刚之美;
❖ 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 内容前后呼应。
❖ (3).(2006年江西卷)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 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 分)
❖ 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 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 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 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6c20270066f5335a8121b8.png)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特色。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古诗词: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诗歌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410e6c10c5da50e2524d7f63.png)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照应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托物言志: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绝句借古讽今: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0780c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c.png)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表达技巧及小说三要素作用知识归纳
![表达技巧及小说三要素作用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f4e42f54afe04a1b071de19.png)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表达手法=表达特色=写作技巧=写作手法=写作特色=艺术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一、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一)记叙----叙述事情的经过,一般都有情节1.记叙人称及其作用(1)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2)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叙述顺序的安排(叙述方式):分为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四种。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4)补叙:不同于插叙,补叙一般没有情节,在它的前后也不一定要用过渡文字;插叙必在中间,而补叙可置于文末)等几种3.情节的作用(二)抒情——抒发情感。
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抒情手法)1.接抒情——直抒胸臆2.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三)描写----表描摹人物、景物和事物的形象以及场景氛围(描写手法)1.人物描写——塑造人物、景物、事物形象(1)人物描写方法正面: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侧面:人物对比环境烘托情节发展(2)人物描写作用2.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时间、地点、节气),渲染气氛(1)景物描写方法正面: 视、听、味、嗅、触(感觉)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远近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异色相称、白描、通感侧面:人物环境情节(2)景物描写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
)③展示人物性格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表达技巧总结(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总结(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b766ec905087632311212cd.png)
表达技巧(写作手法)一、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叙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顺序1)顺叙:以……为顺序,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脉络清晰,文气自然贯通,使文章条理清楚,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一是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用三个事例,从三个方面歌颂了志愿军的高贵品质。
第一个事例重在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第二个事例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热爱,第三个事例则展示了志愿军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三个事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2)插叙:1. 补充交待了……,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好地表达了……的中心(深化主题)2. 结构上错落起伏,富于变化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
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
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
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段,且结构鲜明。
)3)倒叙:1. (内容)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兴趣。
2. 使行文波澜起伏,(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3. 引出下文要写的主要人物(叙述的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结局提前、中间扣人心弦部分提前、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4)补叙:对上文作补充解释,对下文作交代,充实内容,使理解更透彻二、2.描写(1、内容:环境描写、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1)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提供人物活动场所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内容作铺垫,埋下伏笔,推动高潮的到来;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反映人物心情、感情),表现人物品质;5、突出、深化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之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等。
1. 衬托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做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
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2. 对比对比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手法。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因春旱而祈雨的看似热闹的场面,实则内心忧虑,唯恐天不下雨;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热闹情景,在嬉笑中“犹恐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的闲愁。
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不同的思想感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力。
3. 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物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它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 渲染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
后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5. 烘托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6. 比兴“比”,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据说斑鸠吃了桑葚会醉,这两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劝诫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比喻女子容颜变老。
“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使语言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
若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会产生韵味无穷的效果。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如果舍去景物,不过就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时是冬天”,还有什么韵味呢?比兴经常一起用而不分彼此,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不要做单一分析。
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答题步骤】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 指出手法。
(步骤1)3.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
(步骤2)4. 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步骤3)1、登宝公塔①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 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
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
②筇(qiónɡ):竹杖“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衬托的手法。
“鼠摇”的声响不大,却可以听见,以动衬静,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
鸦飞夜空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却清晰可见,衬托出了月色的明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题干明确了鉴赏的具体诗句,但没有明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出诗句“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所用的表现手法。
句中的“岑寂”与“声随起”说明诗句运用了反衬(或以动衬静)的手法,在寒夜月光之下,乌鸦“寒影对翻”也说明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读懂诗歌] 童仆和马匹倦怠疲惫,停在松门,我拿着竹杖登山临水,意兴无穷。
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黯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
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
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谁是“客主”。
道人忘记了我的存在,我也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惜琼花张先汀白,苕水碧。
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
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
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
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对比。
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从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思归之情。
[读懂诗歌] 汀上花盛开,洁白如雪,苕溪水波青碧。
每逢花开即寻芳,随处设席情酣畅。
别时携手赏春光。
而今已是秋夕时,夜晚萤火虫乱飞。
汴河水流不息,细长如带。
纵然身轻似落叶,仍难归故里。
凭栏望,只见飘浮无依的“断云”、离群失所的“孤鹜”以及高高耸立的青山。
凭高临眺之人在楼上久久徘徊,归路迢迢、归期渺茫之感涌上心头。
3、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注]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为分宁县令时所作。
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
②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
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
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解析] 此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回答时要先答手法,然后结合诗文做适当分析;回答形象时要注意抓住抒情主人公的具体特点。
[读懂诗歌] 北风劲吹,日色昏黄,白昼也显得阴晦无光。
到了日暮时分,北风刮落的黄叶,已经深深地堆积起来,拥满了阶前。
冬夜觅枝的乌鹊困惫,却无法摆脱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飞鸿高翔,掠过清冷的月亮,发出一声哀鸣。
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
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情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再为此挂心呢?4、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渲染。
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解析] 上阕是说美人的身影在横塘前款款离去,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
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佳人是怎样生活的。
下阕则承上阕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词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惊回现实。
不由得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词句。
结尾的“闲愁”,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缥缥缈缈、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以比拟。
[读懂诗歌] 美人轻移莲步没有来到横塘,我只有用目光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值青春年华,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如月的小桥,是种满鲜花的院子,是雕饰的窗,还是紧闭的朱户?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词句。
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雨。
5、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
(不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解析] 要说明理由,首先要掌握烘托手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首以伤春之景来写离别之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如何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如果理解为抒发的是离别之情,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手法是反衬;如果理解为是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就是以乐景写乐情,手法就是正面烘托。
[读懂诗歌] 《峡口送友人》:峡口的花随风飘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别,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送蜀客》:剑南故地现在正值腊月的风景,任江风吹拂着的山鸟在雨中飞翔。
不要为自己的行程更远而难过,其实我和你一样,都是在外的游子。
6、寄黄几复1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2,治国不蕲3三折肱4。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