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管仲列传》评论
音乐《高山流水》,成语“管鲍之交”导入
活动2【讲授】《管仲列传》评论
1、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管仲的成就?
2、“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其中管仲的“谋”具体有哪些?
3、从文中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探讨:为什么文中花那么多的笔墨提及鲍叔牙?
学情分析
所带班级大多数同学文言基础较为欠缺,对文言文有一种不自觉的畏惧心理,一方面是由于文言文自身有阅读的文字障碍,另一方面,感觉文言文太枯燥,没有实用价值。而《<史记>选读》中的文章大多数篇幅较长,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但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感兴趣的,在司马迁笔下,许多历史人物重现风采,许多历史事件再现生机。比如说鲍叔牙多管仲的“知”,管仲称“生
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学生对此会心生向往。利用好了学生的这个心理,把课文解读放到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值得期待的。
效果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对他们学习是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授课过程中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采用齐读、指名、整体、小组,或者随机等多种形式,人人有话说,生生有事做,参与面较广。运用多种辅助手段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生积极性高。
通过评测练习和课堂回答问题所见,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个别语句翻译较通顺,但任然存在一些字词翻译不到位的情况。
教材分析
《管仲列传》属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事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文章篇幅不长,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真挚的
友谊,以及管仲做齐国宰相期间,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的事情。
其中存在的文言现象和文言知识都值得认真学习。通过对选文认真研读,一定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司马迁在本文中,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读本传记,人们常常感受到:历史固然重要,但更能打动我们心灵、激励我们奋进、使我们荡气回肠的,是那些高尚的灵魂,是太史公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
评测
一、字音
颍上(yǐng)匡正(kuāng)仓廪(lǐn)不肖(xiào)
商贾(gǔ)少姬(jī)鲍叔牙(bào)齐桓公(huán)
二、重点字词
1.鲍叔终善遇(对待)之2.一匡(纠正)天下3.分财利多自与(给)
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没有才华)
5.知我不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小节而耻(以……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6.以区区(形容小)之齐在海滨
7.四维(纲纪,纲领)不张,国乃灭亡8.上服(遵循,遵守)度则六亲固9.修(施行)
召公之政
10.因而信(使动用法,“使……守信”)之11.而不勉(劝勉)之
12.至王孔子小(意动用法,“认为……(器量)小”)之(三)解释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1.齐桓公以霸/鲍叔不以我为贪介词,凭借/动词,以为
2.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故论卑而易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因果,可不译
3.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乃称霸哉副词,就/副词,只,仅
4.下令如流水之原/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动词,往,到/代词。助词,的
5.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介词,在/介词,到
三、古今异义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
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
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
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小今义:少
四、词类活用
1.名作状
(1)桓公北征山戎(向北)
(2)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南)
2.形作名
(1)将顺其美(美好的事)(2)匡救其恶(不好的事)
3.名作动
(1)齐桓公以霸(称霸)
4.意动
(1)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
(2)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3)贵轻重(以……为贵)5.使动
(1)富国强兵(使……富;使……强)(2)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6.为动
(1)邵忽死之(为……而死)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管仲囚焉。
宾语前置句
1、岂管仲之谓乎?
2、尝与鲍叔贾,分财力多自与。
状语后置句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省略句
1、不以(之)为言。
2、齐桓公以(之)霸。
3、管仲既任政相(于)齐
课后反思
“文”和“言”如何结合是每篇文言文的难点,本篇也不例外。本课主要将文言知识放在课前,由学生自主解决和合作探讨解决,然后上课进行检查和归纳。但效果仍有些不太理想,需在课后再进行练习巩固。
本文的难点是作者为管仲立传的原因,联系前面所学《报任安书》《渔父》等课文,学生基本能探讨出原因。但“管鲍之交”是现在学生所难以理解的,主要由于利益是现在交友的主要原则,加以引导,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择友观。
课标分析
课标对“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课程所提出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