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秋词·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d4727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d.png)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秋词(其一)》原文+赏析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其一_秋词·其一的赏析及诗意
![秋词·其一_秋词·其一的赏析及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85f719f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e.png)
秋词·其一_秋词·其一的赏析及诗意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秋词·其一的赏析,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原文:《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诗意: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96638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5.png)
《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诗兴也引到了碧蓝的九霄。
诗的开篇,诗人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一句久经历史检验的名言,它代表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秋天的普遍感受——寂寞、凄凉、空旷。
然而,刘禹锡却挺身而出,宣称自己认为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
这种自信,并非源于一时的冲动,而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接下来,诗人用“我言秋日胜春朝”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秋天不仅仅是寂寞和凋零的象征,更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秋日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而温暖,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活力。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他将秋天与春天进行了对比,指出秋天并不比春天逊色。
秋天的天空更加高远,秋天的白云更加飘逸,秋天的景色更加迷人。
在秋天的景色中,诗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
他相信,即使在秋天,生命依然在继续,希望依然在心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一只白鹤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只白鹤在晴空下翱翔,它的翅膀划过云层,飞向远方。
它的出现,让诗人的诗情也随之飞扬起来,仿佛置身于碧蓝的天空之中,感受到了自由和美好的气息。
诗人通过对这只白鹤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神奇,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
它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好和神奇,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70ca40c5727a5e9856a6176.png)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16bb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3.png)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试题一:(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试题二:(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
《秋词(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d773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9.png)
《秋词(其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秋词(其一)唐·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
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
碧霄:青天。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刘禹锡《秋词(其一)》阅读训练及答案(春考版)
![刘禹锡《秋词(其一)》阅读训练及答案(春考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fc41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b.png)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
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
参考答案:
B “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
秋词其一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秋词其一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6d397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5.png)
《秋词·其一》赏析题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季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以为秋季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季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1.文学常识填空: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2.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通过对秋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豪放、热情的思想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诗是议论兼抒情。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季胜春朝”采用了对比写法,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表达了“秋季胜春朝”的观点。
(3)这首诗是他在被贬时写下的,诗中写下了他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和笑对逆境、踊跃向上的精神风貌。
3.一、二句流露了刘禹锡如何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前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4.秋季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何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恶运眼前不垂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5.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季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季的寂寥一扫而空。
6.作者对“秋季”是如何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答: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季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
7.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答:①对比鲜明,在对比中显现作者的态度。
②虚实结合,由虚入实,“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情感。
8.诗人勾画了一幅什么样的“胜春朝”的秋景图?请具体描述一下。
答:诗人勾画了一幅秋高气爽、一群白鹤在蓝天白云之上翱翔,令人顿生诗情到碧霄的秋景图。
《秋词二首其一》试题及答案
![《秋词二首其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dea8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13.png)
《秋词二首·其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理解错误的是()A. 古人认为秋天是寂寥悲伤的季节B. 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更令人悲伤C. 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秋天的普遍感受D. 这句话为下文的转折做了铺垫答案:B解析: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表达的是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都会感到寂寥和悲伤,这是对秋天的一般感受,而不是诗人个人的观点。
诗人在下文中转折,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不同看法。
2. 在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意思是()A. 排斥B. 排列C. 排除D. 排斥答案:B解析:“排”在这里的意思是“排列”,形象地描述了鹤在晴空中排列着云层飞翔的景象。
3. 下列对诗句“便引诗情到碧霄”理解正确的是()A. 诗人的情感被鹤引到了碧霄之外B. 诗人通过鹤的飞翔感受到了诗意C. 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厌恶D. 诗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答案:B解析:诗句“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诗人看到鹤飞翔的景象后,内心产生了诗意,仿佛情感也被带到了高远的碧霄之中。
二、填空题1. 请写出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中的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古、秋解析: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这里“自”、“古”、“秋”都是实词。
2. 请写出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虚词: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便解析: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但在句子中起连接、辅助作用的词,这里“一”、“便”都是虚词。
三、句子翻译1. 请将诗句“我言秋日胜春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说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2. 请将诗句“便引诗情到碧霄”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立刻引发了诗情,仿佛带到了蓝天之上。
四、内容理解概括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秋天,诗人通过对比传统的悲秋情绪,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认为秋天比春天更令人心旷神怡。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0c91d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b.png)
《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每逢秋天便会感叹寂寞萧索,悲叹秋天的荒凉与空旷。
然而,我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层白云,我的诗情也仿佛随之飞向了万里晴空。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而“我言秋日胜春朝”,则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自信。
这种自信,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对秋天深入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
“晴空一鹤排云上”,诗人选择了秋天中一个独特的场景——一只白鹤在晴空下直冲云霄,来展现秋天的壮美。
这只鹤的形象,不仅给人以高远、超脱的感觉,更象征着诗人不屈的精神和豁达的胸怀。
它冲破了秋天的萧索和寂静,展现出了生命的活力和力量。
而“排云”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鹤的飞翔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诗紧承上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
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仿佛也随着白鹤一起,飞向了那广阔的蓝天。
这里的“诗情”,不仅仅是指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更是指他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情感,通过“碧霄”这个高远的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整首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将秋天的美景与诗人的豪情壮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
他不像那些悲秋的文人,只看到秋天的凋零和衰落,而是看到了秋天的成熟和丰收,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给人以鼓舞和启示,也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刘禹锡(公元 772 年-842 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
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起伏,曾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而被贬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526c17ba0d4a7303763a98.png)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描写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关试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
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参考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 都很讲究对仗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B.《秋词二首》一反前人悲秋情绪,是一曲昂扬乐观的秋的赞歌。
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1a894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7f.png)
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秋词·其一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词·其一鉴赏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d5fae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8.png)
【古诗文阅读】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大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例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描绘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就是:晴空一鹤排在云上,便惹来诗情至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独特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悲观旷达胸怀,整体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就是:晴空一鹤排在云上,便惹来诗情至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有关试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及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促进作用与否一致?为什么?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以从“大胜”和“嗾人狂”处领悟。
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窥见第二首诗对春色的驳斥。
参考答案:1.前诗侧重于描绘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振奋人们必须振奋精神,不屈不挠努力奋斗;后诗抒发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起人们必须情操无罪,意志始终如一。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二: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都就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未入韵c.都就是仄起平落下d.都很讲究押韵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天下了千古文人的共同仇怨,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秋词刘禹锡翻译赏析
![秋词刘禹锡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e9c71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b.png)
【秋词其一刘禹锡】秋词刘禹锡翻译赏析秋词刘禹锡【原文】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自古逢秋悲寂寥:暗指宋玉的悲秋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
寂寥(liáo),寂寞空虚。
这句话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们一写到秋天,总是感叹它的荒凉寂寞。
春朝(zhāo):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排,冲击。
排云上,即直冲云霄。
碧霄:青天。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凌空高飞的白鹤,把我的诗情带上了靑天。
【翻译】自古以来,人们一写到秋天,总是感叹它的悲凉寂寞,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仿佛我的诗兴也带到蓝天上去了。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郎州时写的,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依旧傲然向前,不愿消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远品格。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就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对秋天的感情情结——寂寞、萧索、悲凉。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不可改变的思路模一式。
“我言秋日胜春朝”。
直接表明我对秋日的态度——秋天胜过春天。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日胜春朝”,直接抒发感受,热情赞美秋天。
其实原也如此,秋天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空气清爽、艳陽高照的季节,人们悲秋本也就带有个人脆弱、颓废的不健康的思想因素。
春天固然好,秋天未必就一定要触发人心中的悲凉,诗人在这里就带着昂扬向上的心态对待秋天的。
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一个有力的挑战。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这里是“冲击”的意思,它写出了一种精神,一种不可阻挡的向上的力量。
诗人选择这一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这一壮美的场景画面,应该是有他的特别用意的。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是由上句引发而来的,是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诗情也被激发了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在字里行间作者那不甘消沉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昂扬奋发的斗志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秋词文言文翻译赏析
![秋词文言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c061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2.png)
唐·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逢到秋天都感到萧条凄凉,我却说秋天比春天更加美好。
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直冲云霄,就引发了我的诗意直上碧蓝的高空。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篇,它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首句“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引用了古人常有的秋天悲伤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于秋天的一种普遍认知。
然而,紧接着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则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古人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的“我”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信,也彰显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秋景图。
晴空万里,一只白鹤展翅高飞,排开云层,直上云霄。
这样的景象,既体现了秋天的宁静与高远,也寓意着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
“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将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与自己的诗情相结合,将诗意引向了更高的境界。
这里的“碧霄”,不仅指代了天空的高远,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纯净和思想的深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秋天往往与悲凉、凋零相联系,而刘禹锡却以独特的视角,将秋天描绘得如此美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此外,诗中的意象运用也颇具匠心。
白鹤作为高洁的象征,与秋天的清冷相得益彰;晴空、碧霄则给人以无限遐想,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这首《秋词》成为了一首既具有自然美,又富含人文精神的佳作。
总之,《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不可多得的秋日佳作。
它不仅展现了刘禹锡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高远的理想追求。
秋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7c6404482fb4daa58d4b4b.png)
秋词阅读答案附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2.可写的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
参考答案1.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2分)是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的。
(1分)2.作者写冲天一鹤是且来表明心志,在困难中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3分)【解析】1.试题分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甸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刘禹锡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丁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
刘禹锡抓住秋天一鹩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鹅,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邀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试题及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7e1e174693daef5ff73dbc.png)
秋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秋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词二首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寥色嗾人狂。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青天。
秋词二首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初中资料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
![初中资料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8376a73b3567ec112d8ac0.png)
秋词其一赏析及原文《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下面整理了《秋词·其一》的赏析及原诗翻译,供参考。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某种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秋天赞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论断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意外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反倒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差一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谬论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冬日,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青云。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冲击力,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突出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初夏的生机秋天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沉郁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预想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秋词·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阅读练习二: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
其一: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鉴赏
秋词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3]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4]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全诗鉴赏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
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
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
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言志,诗情即志气。
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