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L-STD-1553B航空总线的研究
王倩1、田罗莎2
(1计应1232_41 2计应1232_03)
摘要:航空电子综合化的支撑技术是航空总线技术,它负责飞机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分析了航空总线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MIL-STD-1553B这种目前最常用的航空总线为例,研究了它的总线规范、组成结构和传输机理。
关键词:航空电子综合化,航空总线系统,MIL-STD-1553B
1.引言
通用航空总线测试系统的对象是各种
航空总线,所以对各种航空总线传输机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将重点介绍
MIL-STD-1553B航空总线标准。
2.MIL-STD-1553B的概述
MIL-STD-1553B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
事领域的总线结构。在军用机载数据总线方面,它是应用时间最早,也最为持久,它为适应工业和国防军事的需要而提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因为该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科技领域,从大型运输舰、空间补给站、轰炸机到各种战斗机,以及直升机,都有着挂广泛的应用,它甚至用于导弹系统,以及用作飞行器和导弹之间的基本通信协议。
MIL-STD-1553B是关于数据总线的电气特性和通信协议规范的军事标准,它的全称为“飞机内部时分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该标准规定了飞机内部数字式的命令/响应时分制多路数据总线的技术要求,以及多路数据总线的操作方式、总线上的信息流的格式和电气要求。其作用是提供一个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传输数据和信息媒介。1973年,美国军方和政府共同推出了它协议标准,于1975年形成最初始版本A,并开始应用于美国军方的F-16战斗机和新型攻击型直升机AH-64A。1978年该协议发展到B版本,同时政府将该协议固定在B版本,也就是MIL-STD-1553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我国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提出,于1997年11月5日发布了国金标GJB 289-97(数字式时分制指令/响应性多路传输数据总线)经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批准,1998年5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以成功应用于国内新型战斗机等型号研制项目之中。
MIL-STD-1553数据总线上连接的节点可划分为不同的终端类型,有总线控制器(BC)、远程终端(RT)和总线监视器(MT),一般情况下,这三部分通过多路总线接口(MBI)来实现其功能。通常把MBI嵌在计算机内,在一条数据总线上能够同时连接31个远程终端。总线控制器是在主要职能是执行建立和启动总线上的数据传输。远程终端是用户子系统到数据总线上的接口,它在BC控制下发送数据或接受数据,总线监控器“监控”总线上的信息传输,以完成对总线上的数据源进行分析和记录和分析,但它本身不参与总线的通信。各终端之间信息传输类型有:BC到RT,RT到BC,RT到RT,广播方式和系统控制方式。为了提高MIL-STD-1533B数据总线工作可靠性,通常采用双冗余方式,实际使用中,第二条总线处于热备份状态。总线传输媒介采用屏蔽双绞线,节点耦合方式有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数据传输采用曼切斯特二型码调试信号,信号从高电平回归到低电平标示逻辑状态“1”,低电平归到高电平标示逻辑状态“0”。MIL-STD-1533B数据线典型拓扑结构。
3.组成及结构特点
1553B总线通信系统由一个总线控制器(Bus Controller,BC)和FI若干个远程终端
(7fRemote Terminal,RT)组成。
总线控制器BC是数据总线上被指定执行启动信息传输任务的终端,用于实现整个总线系统的通信调度和本节点与其它节点之间的通信。远程终端RT是连接数据总线与子系统之间所必需的电子部件,用于实现本节点与其它节点之间的通信。
3.1 通信体系结构
1553B航空总线通信体系结构可以用5
个层次来表示,某一层的服务就是该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接口提供给更高的一层。这5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驱动层、应用层。
物理层
各结点之间的物理连接,采用变压器耦合或直接耦合方式。它处理在物理介质上位流的传输并确保只有满足规定物理传输特
性的信号能被传送至Ⅱ链路层。
链路层
在该层上实现按MIL-STD-1553B规程
的消息传送序列。链路层的协议是一个命令/响应协议。一个消息的传输是由一个命令字启动的,还应包括一个状态字和若干数据字(对于远程终端到远程终端传输的情况,一个消息应包括两个状态字和若干数据字)。链路层检查通信错误并报告给总线驱动程序。
传输层
控制多路总线上的数据传输。传输层主要是在担任总线控制器的MBI(Multiplex Bus Interface)板上执行。总线控制器传输层的任务也包括故障处理、主要的和备用的总线通道间的转换及同步。
驱动层
它为应用层提供了方便使用通信子系
统的手段.是应用层与低层软件的接口。为实现应用层的管理功能,驱动层应能控制MBI板的初始化、启动、停止、连接、脱接、启动自测试、监控MBI与主机的数据交换。
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高层。应用层协议是应用任务之间的一种通信约定:(1)实现通信系统的管理功能(如启动、维护、重构等):(2)实现通信系统的解释功能,即根据应用层上的约定构成消息(如描述数据交换的含义、有效性、范围和书写格式等)并通过驱动层发送。反之,则通过驱动层接收并解释消息。
3.2 字格式
1553B是面向消息的控制协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消息——由指令字、数据字和状态字组合而成的有序信息序列。每一种字的长度为20位比特,且都由3部分组成:最高位为同步域(3个比特)、消息块(16个比特)和最低位奇偶位(1个比特)。在同步域中(第l到第3位)1个半比特位为高电平,1个半比特位为低电平。命令字和状态字在同步域中相同,先高电平再为低电平,而数据字相反,先低电平再为高电平。
传输过程中各种字所需的时间:命令字、状态字和数据字均为20微秒,响应时间最长为12微秒。不同帧与帧之间传输是有时间间隔的,一般的时间间隔为lON30微秒。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字。
指令字它只能由现行激活的总线控制
器(BC)发出,它的内容规定了此次传输消息的具体要求。有效信息位中,前5位为RT的终端地址,指明总线控制器要与哪个远程终端对话。发送/接收(T/R)位表明该命令是发送信息还是接收信息,当此位为“1”时,是命令被寻址的终端发送消息,为⋯0’时,则是命令被寻址的终端接收消息。子地址有五位,指明这批要传输的信息是与终端的哪个数据通信缓冲区相关。有效信息中的最后5位是数据字计数,指明了指令字所规定的这一次数据传输要发送的数据块长度。当指令字中的终端地址RT=11111,即为广播消息,此时T/R位为0,要求各终端同时接收由总线控制器发出的数据。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在1553B中规定了子地址位全为零,或全为1时,表明该指令是一个管理系统的方式指令,其功能的具体含义由指令字中数据字数的5位表示,称之为方式码。
数据字它可以由总线控制器传输到某
终端或者相反,也可以从某终端传输到另一个终端,这主要取决于消息类型的定义。以占有三位位宽的阿步头标志开始,与指令字不同的是同步字头的特征为先负后正。后面是16位数据字,以最高位在前,最低位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