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生物上册《植株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负责运输养分,支撑植物体;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花、果实和种子则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哪些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植株生长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请将你们的观察记录下来,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分享彼此的发现。”
2.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知识导图。导图应包括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主要组织结构、生理作用等关键知识点。
“通过绘制知识导图,希望你们能够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3.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分组进行一次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例如观察种子发芽的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等。实验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情感态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组织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运用探究教学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利用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条件,并能够观察并描绘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2.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的认知。
3.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并描绘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
4.教学准备:实验所需的种子、土壤、花盆、喷壶、放大镜、显微镜等。
5.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演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知识讲解:以幻灯片形式,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长条件。
包括种子发芽、根的生长、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等。
(3)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小袋植物种子和一定数量的土壤。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例如可以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水分和温度条件等。
(4)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利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将观察到的现象描绘出来。
(5)实验总结:每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实验结果和他们的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6)课堂讨论: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为什么有的植物在其中一种条件下生长较好?为什么有的植物在其中一种条件下死亡?等等。
(7)知识巩固:通过课堂练习或小组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8)作业布置:布置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小实验,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自行设计实验和观察记录的方式,积极参与了学习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由于学生设备和材料的不足,导致实验时间较短,部分小组未能完成所有的观察和记录。
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更好地分配实验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此外,本节课的自主学习环节较多,学生在设计实验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更大的自由度,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植株的生长》教案
主备人
合格/须完善第13周第2课时总第14课时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重点、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上课前一周左右通过上网
调查、访谈的形式交流植物
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做
好调查记录;以小组为单位
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
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
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回忆根尖结构。
思考,回答:细胞分裂和细指名描述根尖生长实验步骤。
胞生长
小组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做好的根尖生长情况实验结果。
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观察根尖各部分的生长情
况
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根尖在哪里分裂产生新细胞,
新细胞在什么位置生长使体积增大?伸长最快的是伸长区。
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
条过程的CAI 课件,并进行
描述。
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
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
并进行描述。
组内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补
充。
并讨论:施肥时应注意
的问题。
观察甲、乙、丙、丁4 瓶中做同步学习开放性作业部分。
分别培养的菜豆正常叶和
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
述现象并诊断病因。
分析生活中的各种做法,树
立环保的意识
板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案
植株的生长教案植株的生长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株的生长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株的生长教案1教师寄语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其乐无穷,受益匪浅。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2、能描述枝条的发育过程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能力目标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情感目标1、通过调查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无机盐,学会和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
2、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1、探究根的哪个部位长得最快2、芽和枝条的发育关系以及植物的生长所需无机盐的种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3、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和的无机盐。
二、导入新课种子萌发后,长出了幼嫩的根、茎、叶,那么,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呢?三、合作探究(一)幼根的生长阅读课本96页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进行探究,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你的探究实验中,应选择什么样的根?2、当几位同学获得的实验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应怎样处理?3、从记录数据中发现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4、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你会发现,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的细胞。
这是因为伸长区的细胞来自。
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不断补充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长成为的细胞。
5、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另一方面要靠。
(二)枝条是芽发育成的阅读课本P98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欣赏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请分析: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什么发育成的?2、用横线连接,表示芽和枝条的发育关系(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通过阅读课本P98页第3、4自然段并结合课前的调查结果分析回答:1、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的补充哪些营养物质?植物是如何获得这些营养物质的?2、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3、施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四、拓展创新1、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又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植株的生长教案
植株的生长教案植株的生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3. 智能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4. 教育途径: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观察、实验设计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具材料1. 多媒体投影仪2. 彩色幻灯片或图片3. 植物的播种、生长和发芽示范器材4. 培养土壤和种子5. 透明花盆6. 植物标本7. 放大镜和显微镜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叶绿素的功能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包括光、水分、温度、土壤和营养等。
3. 植物的种子和发芽(20分钟)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形状、结构和功能,并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和条件。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种子和透明花盆,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观察。
学生可以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
4.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植物的不定芽和分化芽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茎、叶和根的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
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和显微镜下的植物组织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5. 植物的生长和环境的关系(2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学生思考和总结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植物的保护意识。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原理。
(2)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2.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植株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提出问题“你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2.导入新知:通过讲解或展示相关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条件。
可以使用教学PPT、实物植物,或者进行视频观看等方式。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栽培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可以选择种植一些易生长的植物,如豌豆、小白菜等,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浇水、观察、记录生长变化等活动。
4.总结归纳: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体会,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需要的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对人类的影响。
5.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竞争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1.教学PPT2.实物植物或种子3.视频素材:生长过程的时间动画或实景拍摄视频反思:1.设计不足之处:(1)实践探究环节可能存在时间不够充足的问题,可能需要多个课时进行延伸。
(2)没有涉及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差异。
2.需要改进的地方:(1)加强植物种植活动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2)在实践探究环节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引导,增加学生的思考深度和探究意识。
3.教学反馈与整改:(1)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进行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学生提供依据。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与反思,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设计更多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植株的生长”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的是植株的生长过程,包括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按照被子植物的一生,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萌发之后学习的,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一节开花和结果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仍需要具体的感性知识作支持。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根尖及芽的结构较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幼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幼根和枝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幼根和芽的发育及合理施肥的学习,让学生有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和环保意识;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有哪些?生回答:种子萌发有两个条件,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有:已度过休眠期,胚有活力,胚完整。
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师:种子萌发后会长出新植株,那么新植株是怎样生长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师: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重难点师:根据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这节课有三个知识点,首先来学习第一个知识点。
第一部分师:根尖的定义是什么?生:从根的顶端到生长根毛的部位,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5篇范文)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案第二节植株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2.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3)植株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3.教学难点(1)根尖的结构及其发育(2)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四、教学课时1学时五、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道种子萌发的复习题过渡: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萌发,具体过程如下:(观看视频:植株的生长)种子萌发后,长成幼苗,展示幼苗照片,幼苗又是如何变成成苗的呢?(展示照片)这就要进行植株的生长了,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新一节的内容: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大家先看96页“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板书:第二节植株的生长)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定植株和吸收水、无机盐。
黑麦的根是如何长得这么发达的呢,其他植物的根又是如何生长的?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幼根的生长(板书:一、幼根的生长)上一节课,大家做了种子萌发的实验,种子萌发后,长出来的根也是幼根,(展示幼根照片)幼根中,生长得最快的结构是什么?学生回答:根尖教师:现在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实验材料,或者你们自己之前做的实验材料,看看有没有找到根尖结构。
要找根尖,我们先明确根尖的部位,大家对着你所培养的幼苗,对照老师展示的照片,找出根尖的部位。
学生活动:观察教师:展示根尖部位,提问填空题学生活动:回答教师小结:要找出根尖部分,关键在于找到根毛,根毛着生区及其以下部分就是根尖。
幼根长得最快的部位是根尖,根尖中到底有什么结构可以让它快速生长呢?大家认真观察课本97页的照片,思考老师的几个思考题:1、根尖_____部位的细胞较小且排列紧密,_____部位的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_____部位的细胞上下端的大小不一样。
2、根尖_____部位有输导组织,_____部位有分生组织。
《带三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根的发展和植物向光性的现象,理解发展素的生理作用和发展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根的向重力,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奇异和生命的可贵,尊重每一个生命体。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向光性的钻研和发展素的发现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发展素的作用和分布的实验钻研,以及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具,包括植物向光性的模型、发展素浓度的测量工具等。
2. 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素的作用和分布。
3. 安置学生提前预习,阅读相关文献,对植物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4. 准备好实验器械,进行实验预演,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植株的发展》的第一课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株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 植物的发展器官:让学生观察植株的根、茎、叶等部位,并描述它们的形态和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植物发展的器官,并讲解这些器官在植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植物发展的原因: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割裂和发展过程,了解植物发展的原因。
教师讲解细胞割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植株发展的内在机制。
(3) 植物发展的条件:通过展示不同环境条件下发展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出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对植株发展的影响,并讲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 植物发展的测量与记录:让学生在家中测量植物的发展情况,并定期记录数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测量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株的生长》教案、教学设计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解释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3.填空题:补充完整植物生长过程的相关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植物生长过程的关键环节,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等。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思考作业: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b.请结合生活实例,说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c.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温度、土壤等。
3.实践作业:让学生尝试在家中种植一种植物,如豆芽、蒜苗等,并记录种植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植物生长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鼓励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如调查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以学生身边的植物为例,如教室窗台上的绿植、学校花园里的花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不断地生长壮大?它们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种子,长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兴趣基础。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测量植株高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观察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2,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指导探究思路:要找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就要观察和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内的长度变化,这就需要对根的不同部位做标记,并对不同部位的长度变化进行测量。
选择什么样的根才合适呢?为什么?请各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回答问题:1,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2,伸长区部位细胞的特点是什么?3,各小组测量的数据不完全相同,请分析其原因。
4,如果要使数据更接近真实值,应怎么样处理数据?让我们一起朗读贺知章的《咏柳》。
其实,万条枝条及绿叶都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芽是怎怎么发育成枝条的呢?用动画示意图演示。
认真倾听、思考,清理探究思路。
回答问题:选生长迅速的幼苗。
因为如果选的根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就难以观察。
1,根伸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伸长区部位细胞的特点是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
3,原因可能有:幼根的生长情况不一样;画线不准确;记录时间的间隔不一样;培养的条件不同;等等。
4,应当计算几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一起朗读古诗。
观察示意图,进行描述:芽的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这些细胞逐渐分化成芽的中轴,再发育成让学生明确探究的对象,且知道如何选择,以及这样选择的目的。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
运用动画形象鲜明的展示了枝条的形成过程,使复杂的知识显的浅显易懂。
3,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谈话:植株的生长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1、讨论:不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体积的增大,都需要补充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哪些?这些营养物质又是如何获得的呢?2、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肥料的作用 3、简单说明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以及无土栽培的条件。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你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吗? 茎,茎上的幼叶发育成叶,幼叶叶腋的突起发育成侧芽,最后叶芽发育成新的枝条。
思考回答:主要通过细胞数量的增多,细胞体积的增大。
(1)水分、无机盐、有机物(2)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说明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科目课时一、学习目标生物1课时(一)知识与能力1、描述幼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
2、运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二、教学的重难点【重难点】(一)重点1、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2、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种类。
(二)难点根尖和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三、教学准备1、制作简单实用的课件。
2、编写并发放学案。
3、玉米的幼根、根尖的永久装片、显微镜、放大镜、镊子等。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交流合作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观赏植物萌生视屏。
2、思索老师明确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资源:种子萌发的视屏意图: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1、播出视频。
2、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主探究。
探究任务一:2、让学生交流自主探究答幼根的生长案。
(一)自主探3、展示答案。
究、4、让学生指出根尖的部位。
1、使学生介绍本节实验的目的,材料用具。
2、出具温馨提示信息指导学生搞实验,观测玉米的幼根。
(二)合作交3、学生观测回去后,非政府学生流填写表格,交流答案展现交流成果。
4、使学生记忆,然后非政府答对。
5、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展开评价。
1、指导学生看课本。
探究任务二:2、组织学生交流答案,枝条是芽发育3、展示自主探究的答案。
成的展示冬青枝条,了解其结构。
自主探究1、写作教材,顺利完成独立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2、对照大屏幕,制止答案。
3、表示食道的边线。
1、先用肉眼观测幼根,找出根毛。
再用放大镜观测根毛2、用显微镜观测永久装片,介绍食道的相同部位的细胞特点。
3、通过观察,融合教材97页。
顺利完成表格,交流答案。
3、展现答案。
4、快速记忆,准备工作答对。
1、写作教材顺利完成独立自主探究,交流答案。
2、观赏大屏幕,制止答案。
3、观测冬青枝条,介绍枝条的共同组成,及各部分的来源。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生物鲍凌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2.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3.运用资料分析等方法得出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二)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养成学生分工协作的意识。
(四)思政目标认同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
2.叶芽的发育及其与枝条对应的发育关系。
3.植株生长所需无机盐相关资料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过程。
2.叶芽的发育及其与枝条对应的发育关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所学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展示萌发的种子长出了幼嫩的根、茎和叶,说明它已经长成了幼苗。
幼苗是如何长大的?也可以通过生活现象──参天大树,始于种子,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后各部分是如何由小长大的?(二)幼根的生长1.创设情境播出根的生长视频。
实际上根生长的实验应该分成两部分,因为只有知道了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才能去观察比较根尖细胞的特点进而推测幼根生长的原因。
基于这样的理解,老师可以提出有关问题: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根是各部分均匀生长还是只有某些部位生长呢?是根尖、根的中部还是靠近茎的部分?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呢?2.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学生可能答出切去根尖,或在植物的根上画上线做标记,看标记的变化,或者把根涂黑,看颜色的变化。
如果切去根尖明显生长缓慢说明根尖在生长;如果标记的线段均匀拉长,说明是根的每个部位都生长;如果线段不均等生长,则说明是拉长的那个部位生长。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假设,展示相关的照片,得出:植物的生长主要是由于根尖的生长。
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可行性。
比如切去根尖,学生很容易想到。
但是如何保证实验材料的成活及准确测量,学生可能就不会想的那么仔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有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细节问题。
《植株的生长》教案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 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 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 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物。
【教学重点】
测量数据的方法,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根尖
各部分细胞的特点;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 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实验中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分析及处理;根尖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缺氮的、缺磷的、缺钾的和正常的菜豆植株各一盆, 叶芽的结构和枝条图, 根尖的结构, 培养皿坐标纸等;制作、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上课前一周左右通过上网调查、访谈的形式交流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做好调查记录;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
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 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和影响生长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株生长的过程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3. 植物生长的实验操作4. 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 环保意识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株生长的过程,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植株生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株生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讲解:讲解植株生长的过程,分析影响生长的因素,介绍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株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生长素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理解。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植物生长图片。
2. 植物生长实验器材。
3. 生长素案例资料。
4. 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植株生长的过程,分析影响生长的因素。
2. 第二课时:介绍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实验操作。
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
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过程;
2.掌握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控制因素;
3.了解和实际操作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4.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
2.现场实验操作
3.讨论交流
三、教学内容
1.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过程
2.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控制因素
3.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介绍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过程。
2.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和控制因素。
3.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4.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进行总结。
五、教学结果
1.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因素。
2.学生掌握了植物生长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3.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植物生长的相关问题。
4.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注重了实验操作和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因素。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授课
时要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
教师资格证生物教案:《植株的生长》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掌握植物细胞分裂、伸长的概念和作用。
能够观察和描述植株的生长现象。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植株生长的探究能力。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植物测量和观察。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植物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阶段。
1.2.2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光、温度、水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营养、激素对植株生长的调节作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观察和描述植株的生长现象。
2.2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的机制。
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株的生长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法:进行植物测量和观察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讨论法:分组讨论影响植株生长的因素,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实物,增强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播放植物生长过程的视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模具:使用植物生长模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株生长的过程。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实物,引发学生对植株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植株生长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4.2 讲解与示范讲解植株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
示范使用教学模具,展示植株生长的过程。
4.3 学生实践与观察分组进行植物测量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株的生长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绘制植株生长的图表。
5.2 评价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植株生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一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模板8篇
初一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模板8篇初一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模板8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生物植株的生长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__五、教学过程引入学生阅读P58。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基本不变板书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板书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提示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M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Mg2+浓度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株的生长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描述根生长的原因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氮、磷、钾三种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学习重点重点:描述根生长的原因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难点:知道氮、磷、钾三种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学习
方法
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预习
一、独学:
1.(1)根尖各部分的名称:A ;B ;C ;D 。
(2)A的功能:。
2.植物根.生长的原因:(1)。
(2)。
3.芽发育成植物的。
4.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和,其中水和无机盐是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通过制造,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的无机盐。
5.植物的根和芽之所以能够不断生长,是因为幼根和芽中有组织。
二、互学:
想一想,根毛对于植物根部吸水有什么意义?
展示三、质疑:
1.每种植物对于肥料的需求一样吗?
2.种植植物一定要用土壤吗?为什么?
四、点拨:
右图是根尖部分细胞图,据图回答问题。
(1)根毛是由图中所示细胞的一部分
而形成。
(2) C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3)植物所需水分和无机盐主要是有图中的所示细胞吸收。
(4)完成分化,根能长长的原因是和。
反馈五.小结:
想想:我在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生长点
幼叶
芽轴枝条
芽原基
:如氮、磷、钾等
: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六、拓展:
1.无土栽培时所用的营养液是指()
A、不用土壤,只用水
B、不用土壤,只要无机盐
C、不用土壤,将水和无机盐配成一定比例的营养液
D、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
2.一条根能不断地伸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伸长区也不断地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迅速地伸长
3.用肥沃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所以生长健壮,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充足的水分
B、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矿物质
C、土壤浸出液中溶解的矿物质能满足植物生活的需要
D、土壤浸出液中溶解的水分能满足植物生活需要
4.用以下三种水:①蒸馏水、②河水、③稻田中的浑水,培养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一个月后它们的高度的顺序可能是()
A①②③中都一样 B、①中最高,②中次之,③中最矮
C、①②中一样,③中最矮
D、③中最高,②中次之,①中最矮
5.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最多的三种是()
A、氮、磷、铁
B、磷、钾、硫
C、氮、磷、钾
D、氮、硼、锌
6.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7.右图是根尖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根尖各部分的名称:A ; B ;C ;
D 。
(2)如果去掉 ,根不能再生长。
(3)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4)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的细胞能够不断分裂,
使细胞数目增加,的细胞能够不断伸长,使细胞体积
增大。
植株的
生长芽的发育
生长需要的
营养物质
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尖的结构和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