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教案资料
(完整版)水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水污染概念、水污染类型、水污染危害、水污染防治为编写思路,围绕课标中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内容标准编写主干知识,以活动、阅读等辅助栏目拓展水污染的有关知识,使整节教材有血有肉,枝繁叶茂,很好的达到了水污染及其防治的课表要求。
为了实现第二个课标要求——以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介绍了最常见的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危害,并让学生联系家乡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分析。
关于水污染防治,教材从预防、治理和管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还设置了“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阅读教材,让学生对污水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完成第三个课标。
[教学构思]1.以学生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生活,领悟教材的精华。
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对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策源地,通过情境设计、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材料等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污染概念、类型和我国水污染状况。
2.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3.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4.认识水污染的区域差异及解决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污染原因,掌握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原则。
3.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一、概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水污染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综述,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二、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悬浮物分离和过滤三个方面。
1. 沉淀:通过控制流速和沉降时间,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质沉淀于底部,达到去除固体颗粒、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2. 悬浮物分离:通过离心、气浮和电浮等方式将悬浮物从水中分离出来,常用于对微细悬浮物的去除。
3. 过滤:常见的过滤方式有砂滤、活性炭过滤和膜过滤等,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
三、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水质,从而去除污染物。
1. 氧化法:利用氧化剂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高锰酸盐和过氧化氢等。
2. 沉淀法:通过加入沉淀剂,使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与沉淀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质,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3. 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瓷颗粒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四、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采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1. 活性污泥法:通过人工添加和培养污泥微生物来分解有机污染物,可以同时去除氮、磷等营养元素。
2. 生物膜法:在固定化载体上生长的微生物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常用的载体有生物滤料、生物膜和填料等。
3. 植物净化法:利用植物的吸收能力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水体,常见的方法有人工湿地和水生植物培养等。
五、智能监控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水质数据,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1.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水质监测:通过分布式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中控主节点。
2. 水质数据处理与预警系统:通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建立智能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综述
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综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水资源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在解决和减轻水资源污染问题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进行综述,包括污水处理、水质监控和保护、农业与农村水污染治理以及工业与城市水污染控制等方面。
一、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是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和沉淀池等,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沉淀物质。
化学处理则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加药处理,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和厌氧处理等。
二、水质监控和保护技术水质监控和保护是水资源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要环节。
水质监控技术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站和使用传感器等装置对水体进行实时监测,以获得准确的水质数据。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水域进行遥感监测,实现遥感水质监测。
水质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建立水质保护区、推广环保型农业和加强工业企业的水质管理等。
通过对水质的监控和保护,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的安全。
三、农业与农村水污染治理技术农业和农村生活活动是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源头,因此农业与农村水污染治理技术也至关重要。
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农业活动引起的水污染问题,包括农田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
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可以采用合理施肥和农田土壤保护措施,如有机肥替代化肥、旱作轮作种植等。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可以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家庭式污水处理两种方式进行治理,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四、工业与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工业和城市生活活动也是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工业废水是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水,其中可能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等。
《防治水污染》教案
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
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避免在水库区野炊、戏水。
4流中。
5.正确与适当的施用农药及肥料,减少农药和肥料的农业污染。
6.工业用水要先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关于水污染的环境保护宣传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为“中国水周”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迫切关心的水污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全人类动员起来,共同爱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作为跨世纪的青少年,同学们更应该积极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去。
3)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
太湖蓝藻事件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蓝藻的暴发性繁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后果.水体富营养化分为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天然富营养化是指湖泊营养物质的天然富集,需要千年甚至万年的演化过程.据说当年诸葛亮的军队就是喝了兵士所说的“绿色的河水”,中毒而兵败川南.有关研究认为,这种“绿色的河水”就是天然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暴发的河水,而目前出现的蓝藻暴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
2010年6月23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恶化:原本用来控制漏油点的水下装置因发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
路易斯安那州州长2010年5月26日表示,该州超过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
水污染防治教案
水污染防治教案。
一、构成要素1.目标: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水污染,设立明确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计划,确保预期效果。
2.环境影响评价:在执行具体防治措施之前,评估环境影响,预先判断对水环境的影响,并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善。
3.防治计划:制定具体防治措施和实施步骤,包括防治方案和方案设计。
4.预防与监测:进行监测和评估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水环境变化时,需要设置预警系统和实施管控措施。
5.技术支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研发和推广,把防治措施技术化、信息化、数字化。
二、实施途径1.加强法律监管:完善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执法机关的权力和责任,对超标准排放的企业进行罚款,并追究责任。
2.改善农业生产:农业排放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强农业生产管理,调整耕地种植结构,推行高效、低污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力度:强化工业企业的环保管理,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达标企业给予奖励,对不达标企业予以罚款。
4.促进社会参与:加大环境宣传,促进公众意识的提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
5.发展科技创新:加强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研究新型污染源控制和污染物处理技术,切实提高防治水平。
三、应采取的方法1.水源保护:保护水源是首要任务,需要加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与监督,实施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水源中的违法行为和违规排放。
2.污染物治理:水污染治理的核心在于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
治理方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几种。
利用物理方法可以净化水体,如过滤和颗粒吸附;化学方法则常常用于去除营养物和废气,例如高级氧化反应;生物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态学原理去除水中有机或无机物。
3.废水重复利用:重复利用废水成为当前防止水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
回收废水运用于工业生产,植被水农业灌溉等都是重要的利用领域。
4.监测法规执行:要通过设立环境与侵权举报电话、预警与监测体系、水质检测中心等有效实施监测规定。
初中化学水污染的治理教案
初中化学水污染的治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水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化学水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掌握化学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相关政策。
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技能。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水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水污染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
3. 化学水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4. 化学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相关政策。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化学水污染案例和图片,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2. 学习
(1)讲解化学水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2)介绍化学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污染物。
(3)分析化学水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4)讨论化学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相关政策。
3. 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水污染的实验,观察污染物的处理和清除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
总结化学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政策,强调保护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书面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化学水污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五、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科技展览、实地考察水污染治理设施等活动,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水污染控制技术教案
《水污染控制技术》教案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技术授课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授课教师:苏少林课题(模块、节):第2模块物理处理技术教学及能力培养要求通过节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水中粗大颗粒物质去除的机理,掌握常见的处理方法,掌握各种处理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格栅、筛网、调节池的工作原理及作用教学难点学时数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过程:第一节水中粗大颗粒物的去除一调节池1.调节池的作用(1)调节水质(浓度均匀)(2)能量调节(浮子、重力输水)(3)调节流量(保证流量均匀连续)2.调节后的浓度和流速C=(∑c i q i t i)/qtV=qt/∑q i tT i)/2×0.7二格栅1. 格栅隙缝:>=50mm ,但处理系统前的不能大于25mm2. 作用:去除或拦截较大杂物,保护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堵塞3. 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4. 设计参数1.过栅流速:栅前为0.4~0.9m/s,栅后为0.6~1.0m/s。
当过栅水头损失达10~15cm时要清捞2.格栅间距:三筛网(预处理)1.作用:纤维、藻类、纸浆、2.类型:旋转式振动式转鼓式3常见微滤机,见P20图2—12 2—11四沉砂池1.去除水中的砂粒(较大的无机颗粒和少量的有机杂质(骨屑、种子等)2.类型: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3.沉降过程:自由沉降A:平流式:最大速为0.3m/s 最小流速为0.15m/s H:0.2~1m 宽度为0.6m 停留时间为30~60s,一般为30s 池底有0.01~0.02的坡度,斗壁与水平面倾角不小于550,排沙管直径不小于200mm,其结构见下图:(P35页图2—4)曝气沉砂池B:曝气沉砂池:去无机颗粒和有面杂质1.旋流速度为0.25—0.3m/s2.池内有效水深为2~3m,,宽深比为1~23.空气扩散管距池底为0.6~0.9m,每方污水的曝气量为0.1~0.2方。
五离心分离1.作用:去除水中的粗大的颗粒(或乳化油)2.类型:水旋分离设备(水力旋流器、旋流分离器),器旋分离设备(离心机)A:压力式水力旋流器B:重力式水力旋流器四. 作业及思考题1、调节池的用途是什么?调节后的流量及浓度怎么计算?2、格栅的用途是什么?3、筛网的用途是什么?4、常见的沉砂池有哪几种?五. 教材及参考书《水污染治理工程》(黄铭荣、胡纪萃等编著)《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顾国维等编著)《环境工程》(李宝珍、宋全波主编著)《环境土壤学》(马耀华、刘树庆等编著)(3)、U0=25(m3/m2.d)=0.0174(m./min)(4)、∑u×ΔX=0.46%(5)、总去除率:E=(1-X0)+1/u0∫X0udx=(1-X0)+∑⊿xu/ u0=(1-0.54)+0.0046÷0.0174=72%2.絮凝沉降:在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因相互碰撞、粘结而使尺寸变大,沉速随深度而增加。
水污染处理教案高中化学
水污染处理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水污染处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危害
2. 掌握水污染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学会使用化学方法对水污染进行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污染的处理方法和原理
难点:学生对水污染处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化学实验用具和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入水污染的概念和对环境的危害
2. 让学生讨论水污染的来源和可能的处理方法
二、水污染的种类和处理方法
1. 阐述水污染的种类,如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2. 介绍水污染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三、化学方法对水污染的处理
1. 介绍常见的化学方法,如沉淀法、氧化法、还原法等
2. 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3. 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编写实验报告
四、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水污染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环境
五、作业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师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和处理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方法对水污
染进行处理。
希望学生能够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水污染与治理教案
水污染与治理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方法,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分类。
2.理解水污染现象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3.掌握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4.能够提出自己的环境保护建议。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水污染的现象和影响,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2.知识讲解(30分钟)
(1)水污染成因和分类
通过课件、图片和实例,介绍水污染的成因,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城市排水、生活污水等。
讲解水污染的分类,如营养物质污染、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等。
(2)水污染的影响
讲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如使河流变成黑臭水体、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们健康等。
(3)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介绍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如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并讲解国家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3.案例分析(3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特定地区的污染情况,如某些地区的化工污染、农业污染等。
4.小组讨论(3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并共同制定环保方案。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
通过班级讨论,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指导性意见。
四、教学评估
1.以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为主要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水污染与防治的研究教案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而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水污染不仅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威胁,还会导致人类健康问题,如疾病、死亡等。
对水污染进行防治研究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一、课程目标1.了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2.了解水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3.掌握水污染的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
4.提高保护和净化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水污染的危害和种类。
通过负面影响,如生物死亡、健康问题等,和各种污染的种类,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染等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以及污染源和类型。
2.水污染治理技术。
重点介绍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技术,包括过滤、沉淀、吸附、氧化还原等技术,使学生了解各种治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等。
3.探究水资源保护和净化的实践方案。
通过探究国内外水污染治理的成功案例,着重介绍科技、法规、市场等多层次的治理手段,并提出国内外前沿、有效的治理方法,强调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早期预防、系统治理等实践措施。
4.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板书法、示例说明、实验演示、教材阅读对话等多种方法,其中实验演示作为课程重点之一,教师将通过演示真正的污染水来介绍各种污染物的生态危害性和治理手段。
三、教学内容详解1.水污染的危害和种类(1)危害:水污染对人类各方面的生存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些污染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一些毒性物质会被积累在人体内,导致慢性病和疾病;一些有害物质会引起婴儿发育严重障碍等。
同时,水污染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生态影响,如断桥、丧失生产力等。
(2)种类:水污染主要有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
其中,农业污染是由化肥、农药和畜肥等大量使用造成的,这些化学物质会进入水体,破坏水环境以及生物生态平衡。
工业污染是由各种废水和工业废弃物引起的,包括油污、酸碱废水、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城市生活污染又称为城市雨洪水,由各类排放物、污水和垃圾等形成。
水污染及治理教案
水污染及治理教案教案标题:水污染及治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污染的定义、主要来源和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 掌握水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倡正确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水环境的行为。
教学重点:1. 水污染的定义、主要来源和影响。
2. 水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水污染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污染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水污染的认识和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水污染有什么了解?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水污染的定义、主要来源和影响。
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等。
2. 分析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水生态系统破坏、水资源短缺、水源污染等。
三、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水污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四、水污染治理原则和方法(15分钟)1. 介绍水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防治结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等。
2. 介绍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
五、环保意识培养(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否合理。
2. 提倡正确的用水行为,如节约用水、不乱倒废水等。
3.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参加清洁水域活动、宣传水污染治理等。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水污染及治理的重点内容。
2. 展望未来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处理厂或环保机构,了解实际的水污染治理情况。
2. 带领学生进行小型实验,模拟水污染治理过程,加深对水污染治理方法的理解。
水污染及防治试讲教案模板
水污染及防治试讲教案模板教案标题,以水污染及防治为主题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 掌握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
3. 了解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 水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
3.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难点,水污染的复杂性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概念和影响,以及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和类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了解水污染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环境保护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和影响。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水污染的概念、影响、主要来源和类型,引导学生了解水污染的复杂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水污染情况,并进行环境保护活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地考察的态度等。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3. 学习成绩,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水污染的概念、影响、主要来源和类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地考察和环境保护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治理水污染的课程设计
治理水污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定义、成因及主要污染物类型;2. 掌握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水污染的基本方法;3. 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水污染资料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水污染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分析水污染物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关注水环境,树立环保意识;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3. 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污染及治理方法。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水污染的基本概念:污染物类型、成因及危害;教材章节:第一章 水与人类文明,第三节 水污染及其危害。
2.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二节 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
3. 水污染防治技术: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技术,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原理及方法。
4.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护、节能减排;教材章节:第四章 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5. 实践活动:水污染实验分析,参观污水处理厂;教材章节:实践活动 水污染实验分析与参观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水污染基本概念及危害;第二课时: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典型案例分析;第三课时:水污染防治技术;第四课时: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五课时: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第一、第二课时;第二周:第三课时;第三周:第四课时;第四周:第五课时。
教案分享:如何进行有效的河流污染治理
教案分享:如何进行有效的河流污染治理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河流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许多河流已经受到了各种污染的破坏,而这些危害不仅有害于人类的健康,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河流污染的治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水质与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来进行有效的河流污染治理,从而提高水体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河流污染的原因河流污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些是:1.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污染。
许多污染物都是由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导致的,这些废水通常含有化学物质、重金属、微生物和细菌等污染物质。
2.城市区域的自然污染。
在城市周围,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和垃圾经过多年的吸附、降解和分解,这些物质中的有害物质会不断渗入水体中。
3.自然灾害引起的污染。
如洪灾、干旱等让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水体中。
4.河流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破坏引起的污染。
如过度开采河流资源,建筑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都会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三、河流污染治理的方法为了有效的治理河流污染,需要采用多种方法:1.构建针对性的水污染监测网络这样可以对河流水体进行全面监测控制,及时发现污染源并采取措施。
2.建立环保基础建设加强液体和固体废物管理控制,建立排污应急机制实施河流水污染应急处置。
3.河流水功能区划、总量控制确定河流水质标准,对限制性物质采取逐年减排滚动目标。
控制污染物的总排放量达到国家排放要求。
4.加强河流治理与维护对于河流沿岸的建筑工程、林业、农业和渔业等活动进行综合管理,防止污染源的扩散。
5.生态防治和水体修复通过基础设施修复,达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率等措施来改善水体。
进行修复工作,主要还原水体生态系统环境,改变水体的营养结构,扩大修复的范围,保证河流水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河流污染治理的时机河流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而治理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综述
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综述一、水污染概述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标准的现象。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和推广水污染治理技术是当务之急。
二、水污染源及特点1. 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主要的水污染源之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其特点是水质复杂,难以处理。
2. 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农田灌溉和养殖业的排泄物等都会造成水体污染。
面源污染特点是污染源广泛分布,治理难度大。
3. 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废水中富含有机物、氮、磷等,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对建设和管理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三、常见的水污染治理技术1.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如搅拌沉淀、过滤、吸附等。
这些技术处理效果好,但无法去除一些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2. 生化处理技术生化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去除有机物等污染物。
生化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废水。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通过不同的膜孔径分离处理水中的污染物质。
膜分离技术处理效果好,但高能耗和膜污染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4.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化、紫外光氧化等。
这些技术通过氧化作用去除有机物,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然而,高级氧化技术仍面临成本高、设备复杂等问题。
四、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效能耗技术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高能耗是当前水污染治理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和推广高效能耗技术,如低压膜系统和低能量消耗的生化技术。
2. 综合治理技术单一技术无法完全解决复杂的水污染问题,未来的趋势是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高水质处理效果。
3. 微生态治理技术微生态治理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群落来净化水体。
这种技术具有低成本、无副产物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水污染治理技术综述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摘要: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百年内,由于人类对于自然无节制的开发,许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治理人类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水污染治理技术应运而生,也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本文试从水污染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正文: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范围内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比较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然而飞速增加的代价却是对自然环境难以修复的破坏。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全国主要流域的I~III类水质断面占64.2%,劣V类占17.2%,其中,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
除了地上水,我国各个地区的地下水也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中。
一、水污染类型
按照污染物的不同,水污染大体上是由以下几种污染物所引起的:
1.病原体污染
这类污染通常是由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的污水所引起的,这类污水中常含有各种病菌、寄生虫,若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痢疾、伤寒以及各式各样的传染病。
2.需氧型污染
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在微生物对它们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体含氧量减少,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
在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所造成的污水中,就有大量的这类有机物。
3.植物营养污染
许多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使用氮磷肥的农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易引起藻类和一些浮游物质爆发性繁殖,造成赤潮。
4.石油污染
这类污染通常是由油轮泄露、海上采油厂泄漏等事故所引起的,这类泄漏防不胜防,通常难以处理。
5.剧毒污染
大量的重金属、氰化物和一些难以分解的有机物通过矿山、冶炼废水等途径富集在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循环对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6.放射性污染
这是由于放射性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一般是核事故所造成的,虽然事故少但危害极大。
7.盐类污染
各种酸碱盐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的盐量升高,影响水质。
8.热污染
发电站的高温冷却水排放之后使得水温升高,水中含氧量减少,影响水生物的繁殖生存,是为热污染。
二、水污染的物理处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一般以三种形式存在:悬浮态、胶体以及溶解态。
水污染的物理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悬浮态和部分胶体。
实际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悬浮固体与水存在密度差,污水受到一定的限制,悬浮固体在水中流动被去除,如重力沉淀、离心沉淀和气浮等;另一类是悬浮固体受到一定的限制,污水流动而将悬浮固体抛弃,如格栅、筛网和各类过滤过程,取决于阻挡悬浮固体的介质。
1.污水过滤分离处理
悬浮固体受到一定的限制,污水流动而将悬浮固体抛弃,其固液分离效果取决于限制固体的过滤介质。
根据过滤介质的不同,过滤分为粗滤、微滤、膜滤和粒状材料过滤等四种类型。
(1)粗滤是用格栅、筛网等,截留污水中较粗的悬浮(漂浮)固体。
(2)粒状材料过滤是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采用的过滤材料一般称滤料,它们可以去除几十微米到胶体级的污染颗粒。
(3)微滤截留污水中0.1~100μm的悬浮固体,如一般采用的微滤机筛网尺
寸在15~65μm之间。
(4)膜滤则采用各类人工膜作为过滤介质,其推动力主要是压力差和电位差。
2.污水的重力分离处理
污水中许多悬浮固体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中它们可以自然地下沉,利用这一原理进行的污水固液分离过程称为沉淀。
沉淀法是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污水处理的重力固液分离(沉淀)装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沉淀无机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另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沉淀池。
(1)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
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故应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能够随水流带走。
沉砂池主要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
(2)沉淀池是分离悬浮物的一种常用构筑物。
按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按构筑形式形成的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三、水污染的化学处理
污水的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以去除水中的杂质。
处理的主要对象是污水中难于讲解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化学混凝、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
1.化学混凝:化学混凝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混凝现象是指微粒凝结现象。
凝聚和絮凝总称为混凝。
凝聚是指在水中加入某些溶解盐类,使水中细小悬浮物或胶体微粒互相吸附结合而成较大颗粒,从水中沉淀下来的过程。
絮凝是指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架桥作用而使微粒相互黏结的过程;脱稳的胶粒相互聚结,称为凝聚。
2.中和法:使用酸和碱为工业原料的工厂往往要排放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
酸性和碱性污水的处理常用的就是中和法。
如果同一工厂或相邻工厂同时有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可以先让两种污水相互中合,然后再加中和剂中和剩余的酸或碱,从而达到以废治废,降低处理成本的目的。
3.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就是用易溶的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某种离子以其难溶盐或氢氧化物的形式析出,从而使污水达到净化的方法。
污水处理中,常用化学沉淀法除去的离子有:Hg2+、Cd2+、pb2+、Cu2+、Zn2+、
Cr6+、SO42-、PO43-等。
4.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一般只有在处理特殊污水时采用。
电镀污水处理中除去铬酸根和氰根可用氧化还原法。
含汞污水也可用氧化还原法回收汞。
有色污水也可用氧化法脱色。
按照污染物的净化原理,氧化还原处理法包括药剂法、电解法和光化学法三类。
四、水污染的生物处理
水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污染处理技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技术相比较,具有费用少、环境影响小、最大限度的恢复环境等优点。
按照生物处理所利用的生物种类,生物处理技术可分为动物处理、植物处理、微生物处理三种。
(1)植物处理:植物处理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直接利用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及与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或降低环境污染物的一项新兴技术。
植物,特别是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都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因此,在污染水体中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且耐性好的植物,应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吸收、富集和降解植物根系根际微生物的联合作用等,将水体中污染物去除或固定,从而实现水体修复的目的。
植物对污染物可通过根系吸收,也可以直接经茎、叶等器官的体表吸收,吸收到体内的有机物,如酚、氰等可以直接降解,重金属、有机氯农药,如DDT等难降解物质,可贮存在植物体内,甚至达到很高的浓度时,植物仍不会受害。
(2)微生物处理: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在人为优化的条件下,用自然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或人为投加外源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与去除的方法。
微生物在生物处理技术中起着主导作用。
(3)动物处理:在污染水体治理修复中,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水上养殖,
可在氮磷污染较重的水域适当增加食草和浮游植物鱼种的投放,以控制和消耗过度繁殖的藻类、提高水质。
鱼类是动物修复的重要参与者,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水蚤以藻类和有机腐屑为食,能有效除去藻类,同时它又可作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被消耗。
螺、蚌等底栖动物也可摄食碎屑、藻类,虾和鱼类可摄食藻类、碎屑、浮游动植物等,它们都能够明显限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同时降低水体中的CO、DTP、DO和pH。
在湖泊及观赏性水体中,加入颜色鲜艳的鲤鱼、金鱼等,既可提高观赏价值,又可吞噬水草、藻类及其他小动物,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动物在水体污染处理中主要起辅助作用,但它在处理污染物质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及观赏效益,是传统生物修复的必要补充。
实际上,在水污染治理操作中,并不是只能单独使用一种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通常是交叉使用的。
面对各式各样的水污染,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成效时间、操作成本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处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生物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2.《水污染及水污染的生物治理》--吉林水利308期作者:韩吉瑶、薛国东
3.部分介绍引用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