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
【11份打包】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4章小说阅读

目录题点训练一分析小说的结尾 (1)题点训练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10)题点训练三分析小说中物象和次要人物的作用 (20)题点训练四小说探究 (28)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分析小说的结尾 (35)限时对点规范训练2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39)限时对点规范训练3分析小说中物象和次要人物的作用 (43)限时对点规范训练4小说探究 (48)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 (52)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 (57)限时综合规范训练3 (61)题点训练一分析小说的结尾[复习方略]对小说情节结构的把握是高考小说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分析某段落或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尤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正是命题的着力点。
于是命题者都会把小说的结尾作为考查的关键部位。
事实上,小说作者都特别注意结尾的写作,小说的结尾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
二轮复习,一方面要强化对小说结尾的认识和训练;另一方面要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小说情节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训练。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自主练习(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报复[法]雨果·克里兹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
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
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
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
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
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
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
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
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一小说阅读单文精练一红高粱

小说阅读单文精练一红高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长篇小说节选+土匪式英雄红高粱莫言[注]①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立住吧。
”奶奶就立住了。
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
” 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
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 走,干儿。
”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
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的脚步声,不见队伍的形和影。
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
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汇总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汇总小说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
掌握小说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江苏高考中常见的小说类知识点进行汇总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要手段的文学体裁,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环境背景、展开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小说的特点包括:叙述性、拟真性、心理描写、多样性、文学性等。
二、小说的流派和代表作品江苏高考中常考的小说流派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抒情小说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小说流派和其代表作品:1. 现实主义小说:-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道德败坏。
- 《茶花女》: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品,描写了一个妓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人生,鲜明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 浪漫主义小说:- 《巴黎圣母院》: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希拉克与埃斯梅拉达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 《飘》: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品,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描绘了斯佳丽·奥哈拉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一个女性坚强不屈的形象。
3. 自然主义小说:- 《骆驼祥子》: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品,描绘了一个贫穷青年骆驼祥子为了生存和发展的斗争,展现了社会的冷酷和个人的无助。
- 《大地》:中国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品,以农民起义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翠翠和阿生这对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农民的顽强与坚韧。
4. 抒情小说:- 《红与黑》: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少年朱尔斯的爱情和追求上流社会地位的梦想,展现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和黑暗。
- 《嫦娥》:中国作家秦牧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女主人公嫦娥的爱情与牺牲,以及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命运。
三、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江苏高考中常考的小说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配角和形象人物。
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讲义: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小说阅读补上一课尺幅千里说生活,百态人物道世相——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丈夫的账单[美国]马克·吐温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支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本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答案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
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
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送给他们,平息家庭危机。
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一、小说基础知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
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一)人物形象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及其作用(1)正面描写①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最新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小说阅读专项训练题知识讲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哑了的三角琴巴金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
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
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
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
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
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
“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
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
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
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
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
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
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
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
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
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江苏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一、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1、标题作用题2、词语作用题3、句子作用题4、段落作用题5、环境作用题6、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7、情节作用题8、艺术技巧作用题9、结构作用题(一)、标题作用题例1:本篇小说以“棋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小说以“棋子”为题,表现了利用与被利用、设计与被设计的双重关系和深刻寓意,突出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创意。
②小说以设宴和应宴为主线(明线)安排情节,以如何设宴和应宴作为计策巧妙构设,使小说张弛有度、收获自如,更为深刻地突出了主题。
例2:(2009年高考浙江卷)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5分)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例3: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答案:以“无畏的腿”作标题,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讴歌了“那人”的英雄品质,而且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作用【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
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
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F、以“XX”为题,象征了……。
对……具有暗示作用(二)、词语作用题例1:(2009年高考浙江卷)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核心考点一 赏析故事情节

“陈,陈列宝?”刚睁着惺忪醉眼愣怔半晌,忽然一拍脑门儿,“是那个五短身 材、大胡子的盗窃犯?大哥,你认识这人?”
强摇摇脑袋,摇出一句轻描淡写:“啊,不,不认识,只是听人说起过,偶然想 起,随便问,问问。”
2.准确概括情节 基本方法是依据主人公所做的主要事件进行概括,通常为:主人公(何时何地)做 何事,有几件概括几件;或者按题目要求概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确定谁是主人公对准确概括情节至关重要,因为主人公才 是事件的执行者和情节的主要承担者。双线结构一般有明、暗或主、副两个主人公, 因此要各自梳理其情节结构。双线结构的情节梳理与概括还要注意两条情节线的并 行、交织以及情节的转换。
二、切分、概括小说情节的基本方法 1.合理切分情节 情节的切分要以事件的相对完整性为标准,要注意区分情节和环境描写及插叙、 补叙内容的不同。一般而言,情节是构成整个故事的所有小事件,环境描写不是事 件,不属于情节,但可以依附情节切分;插叙、补叙的内容是独立于事件之外的相 关内容的交代,也不属于基本情节,切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独立切分,也可依 附情节切分。 只有做到合理切分情节,才能准确概括情节。
切分、概括小说情节的基本方法
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 抓过程
脉络进行梳理。注意有些作品可能会省略某部分,有时可能将情节颠倒或交错。 线索对情节具有很强的贯穿作用,抓住了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 抓线索 阶段内容。线索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心理情感会有所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 抓人物 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即可梳理出情节脉络。 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会有不同的情节。抓住场所、 抓时空 情景的变换,也可概括出情节。 有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够深入阅读文本的局部内容,把握住内容发展的层次,抓住对情节 抓细节 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

2.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 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3.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 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整体阅读小说,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 题。具体按下面几个步骤进行:
1.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 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是由外而内、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 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下一步 做好了铺垫。
3.理解环境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 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 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 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 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多作品所浸含着的往往就 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如《药》中对愚昧麻木的民众的描写,正是辛亥革命后中 国社会环境现状的反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 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起人们 疗救的注意。
二、小说的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 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 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小说鉴赏和高考命题选材的对象一般就 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鉴赏和命题的着眼点,也必然主要集中在人物、情节、 环境、主题、线索、表现手法和语言等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小说鉴赏就是要学会 如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弄清人物活动的环境、提炼小说表现的主 题,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总复习题点训练第一部分 第五章小说阅读 题点训练一句段作用分析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一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 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 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题点训练一
第五章
题点训练一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小说阅读
句段作用分析
[目标解说] 句段作用分析题是高考小说阅读中的常见题型。依据句段 内容,主要有三类题型:环境描写作用分析、人物描写作用分 析和情节作用分析。考生可以围绕这三方面内容,扎实做好句 段作用题型训练。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一
【真题回做】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一
②写景式。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本 训 练 栏 目 开 关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 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 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 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突破性练习
题点训练一
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 摇摇手指:“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 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
回顾性练习
题点训练一
⑥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 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 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 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_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一、小说基本概念和“三要素”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这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二、小说种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等。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三、小说与散文的文体区别1.小说虚构,散文写实。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有一种流派叫写实小说,只是叙述理念的变化,并未改变小说虚构的本质特征。
而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写意式描绘。
2.小说重在表达作者对人、对人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散文重在作者情感的表达。
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饱蘸情感;而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需作者明确抒发。
3.小说主体是讲故事,就不能不讲究讲故事的技巧,讲究结构的安排、穿插,断连、铺垫、照应、因果与关联。
而散文不讲究情节安排,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也只是它结构上的特点之一。
4.写景状物对于小说而言,是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起交代时间、地点、写作背景,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等作用;对于散文而言,即运用描写、抒情、记叙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对某些景物或事物的赞美以及自身情感,最重要的是突出景物的特点。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整理大全【范本模板】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简答题汇编一、《边城》1.有人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
试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5分)答:《边城》中不但翠翠、爷爷可爱,就是船总顺顺也是一心为他人着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2。
《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3。
沈从文认为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衍生物,所以他的小说多从交代环境人手,试分析《边城》的开头部分在这方面的特点。
(5分)答:《边城》由描写“茶峒”开始,白河(酉水)、河街、吊脚楼、妓女,写了长长的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
4。
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边城》中傩送的性格特征。
答:勤劳勇敢、热情大方、忠于爱情。
5.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的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征。
答: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6.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船总顺顺的性格特征。
答: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7。
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的老船夫的性格特征.答: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
8。
《边城》写天保溺死,傩送远行,老船夫与世长辞之后,翠翠是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的?答: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系念的双重感情继续守着渡口,摆渡过往行人.夏去冬来,坍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
9.《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答:《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10.《边城》中的傩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傩送外在俊美,善歌。
江苏专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含解析

小说阅读根据小说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特点,以及考生一轮复习掌握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的较多:1.小说作用类题目命题角度繁多,情节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标题作用等等,考生在答题时常因找不出思考角度而失分。
2.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考生很容易得分,但想得高分很难,细节处理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3.艺术技巧赏析题仍是考生的失分重灾区,二轮复习需要进一步强化,帮助考生进一步建立知识理论体系,并打磨解题细节。
4.小说探究题,对于小说探究题,虽然考查角度较多,但无非是对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深度挖掘,特别是情节、形象的探究,其思考角度同以上3类题目基本一致,故本书不再专门讲解。
本拉分考点在后面第4讲,只重点讲解“主旨意蕴”“标题意蕴”的探究。
第1讲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括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这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这四类题目因其综合性较强,考生答题时往往会因思考角度不全和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一、通法指导——“4+1”个角度全知晓“四循环+一读者”准解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即这四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
[特别提示]标题作用类除了“四循环+一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典例印证](2016·山东高考)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情节与主旨的关系);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③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江苏高考小说题型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重点,因此,掌握小说的知识点对于备战高考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江苏高考小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古代小说作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
古代小说以长篇小说为主要形式,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它以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手法展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另外,古代小说还具有写实的特点,以真实生活为基础,对社会、人物进行刻画和批判。
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现代小说以短篇、中篇为主要形式,常常采用内心独白、意识流等手法,呈现了更加细腻、多样的表达方式。
现代小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与反思,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迁,更加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与多样性。
三、文学流派与作家代表江苏高考小说题型中,常常出现对不同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的考查。
例如,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沈从文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独立而坚韧的女性形象;林语堂则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敏锐观察而受到广泛关注。
四、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承载了作家的思想与情感,同时也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江苏高考小说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作家的描述与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对作品的思考,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与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
五、小说作品的主题与意义每一部小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与意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
江苏高考小说题型中,常常要求我们通过对小说的细节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刻画,来探讨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意义。
江苏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小说文本阅读一

小说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分析情节特点和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贵客来临高沧海初二,媒人递信儿说,初六大李庄要来人。
我爹当然知道大李庄来人事关重大。
但我爹是个疲塌主儿,初六,还早着哩!我爹手搭凉棚看天,这日头也是个贫命,你就是这天上的皇帝佬,何不坐床上,喝一碗玉米糊糊肉沫粥,再喝一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穿大袍子蹬皮鞋,不忘提瓶好酒,比如沂河老白干,慢慢来上天,没人会嫌你懒,偏偏急三火四,让人一睁眼它就挂天上好几竿子高,容不得人好好喝一碗玉米糊糊粥。
我娘催我爹,日子定了,那就按媒人说的来,快去他姑家和他奶奶家拉几口缸顶数,问问肖大家的,把她家的猪赶到咱圏里来,还有,豆地里的草该比豆还高了。
我爹捧住脑袋,你烦不,还让人好好吃饭不,糊糊粥,糊糊粥,啥时能见天喝上碗红糖水冲鸡蛋花儿。
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是我们这里待客的最高规格,得是贵客上门。
即将来的大李庄女女家,就是贵客。
大李庄的女女家相中了我哥,我哥当兵去新疆了。
女方家上门来访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人家金疙瘩银疙瘩的女女将来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一个锅里摸勺子的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街,住什么样的屋,父母兄长都要一一把脉。
看中人在相亲的过程里只占三分,看看家庭是否安康富足和睦,又占三分。
有了这六分,女方家便可坦然喝下男方准备好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高声说,谈婚论嫁,皆大欢喜。
否则,人家会抬头看天说,日头高咧,田里的草要锄咧,圈里的猪要喂咧,恁桌上的红糖水冲鸡蛋花儿怎样的鲜艳夺目,香气扑鼻,人家眼皮也不抬,迈步就告辞,不管媒人的一脸灰。
亲事到这份儿上,十分里六分清零,基本就算黄了。
我娘对我爹说,等事都办妥了,初六那天,有你喝的。
我爹说,到他姑家到他奶奶家,就这几脚路,缸盆那啥的,我一霎儿就办得。
回头遇上肖大家的,我给她说说,我只给她一说借她家的猪使使,一说就中。
我爹说,才喝了一碗玉米糊糊粥,清肠寡肚的,好难受,我喝口酒,喝口酒耍耍它。
爹喝了酒,一头栽炕上,直睡到红日西沉。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占比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占比江苏高考涉及的语文考试内容广泛,包括文言文、诗歌赏析、现代文阅读等多个方面。
其中,小说作为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的知识点占比也相当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江苏高考中小说知识点的占比以及相关的备考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江苏高考中小说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小说题材多样,作者众多,故事情节丰富,情感描写深入。
在语文科目中,小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苏高考小说知识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说的类型与特点。
备考时,我们需要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科幻小说等。
了解小说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
第二,小说的结构与技巧。
江苏高考常常考察小说的叙述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技巧。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读小说文本,并在解答试题时提供相关的支持。
第三,小说的代表作品与作者。
备考时,我们需要熟悉一些经典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江苏高考试题中的相关内容。
了解江苏高考中小说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之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其在考试中的占比情况。
虽然无法得知具体的比例,但是根据往年的考题和考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的结论:小说知识点在江苏高考中的占比相对较大。
在备考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小说题型的应对能力。
首先,多读经典名著。
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小说作品,我们能够培养对小说的基本理解能力,熟悉小说的常见结构和技巧,提高对小说题型的解答水平。
其次,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将重要的小说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备考阶段更好地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第三,多做真题模拟。
通过做一些真题模拟,我们可以了解考试中常见的小说题型和命题方式,熟悉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最后,切勿忽视其他考点。
小说题型虽然在江苏高考中占比较大,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这一类型的题目,忽视其他重要的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汇总苏苑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类型一:分析景物〔环境〕一、常见题型1.景物〔环境〕描写特点及作用. 2.景物描写的手法. 3.景物的寓意.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景物特点:景+特点+意境2.分析景物作用:〔1〕社会环境: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③揭示社会关系;④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⑤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2〕自然环境: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②交往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③渲染营造烘托氛围,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换转或展开情节,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设置悬念,激趣,产生波澜;⑥烘托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暗示人物命运;⑦景与人的映衬.3.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同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有:①各种修辞;②衬托;③视听动静声色各种感觉等;④白描;⑤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等.4.景物的寓意:双关含义,表面〔本义〕义、象征义、比喻义等.三、题型示例例1 :〔2010江苏卷〕《溜索》溜索阿城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例2:〔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参考答案:〔1〕深刻寓意:①雪:昆明很少下雪,用下雪天寒渲染气氛,暗示战事紧急,形势严峻. ②腊梅林:用傲雪的腊梅,象征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2〕表现人物:①孟弗之见到雪白的腊梅林,暗喻他路遇蒋姓学生后的沉重心情.②萧子蔚、澹台玮面对雪已消了大半的腊梅林,暗示他们消解了内心的淡淡纠结,彼此之间理解更深了.③澹台玮走入腊梅林,人与梅相映,隐喻坚贞人格.例3:〔2014南通二模〕《早餐》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独特的山区晨景,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参考答案】〔4分〕从低到高〔或由近及远〕,从视觉、内心感受等角度描写,运用比拟、比喻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类型二:分析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三、题型示例例1: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13.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实际上是分析刻画人物的手法〕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例2:〔2015 全国新课标卷〕《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近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例3:〔2008 江苏卷〕《侯银匠》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类型三:分析作用一、常见题型1.细节描写的作用. 2.人称的作用. 3.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4.写某人物、某事件的作用. 5.构思特点及作用.二、知识点汇总1.细节描写:细节本身的内容,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心理等;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细节与主题的关系;使故事情节更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2.第一人称:故事的见证人,线索作用,使文中的人事更具真实感,借“我”的感触提示主旨,通过“我”的情感态度突出人物形象.第二人称:与散文相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旨来分析.第三人称:突破第一人称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什么,拉开了与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3.开头与结尾:与散文类似,注意结合情节、人物、主题来分析.4.构思方面:扬抑、前后对照、造成县念、埋下伏笔、增加情趣、突出人物性格、加强抒情效果等.5.其它方面:照应、引出、铺垫、对比、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关键词:照应铺垫对比情节人物主题三、题型示例例1:〔2008 江苏卷〕《侯银匠》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例2:〔2010江苏卷〕《溜索》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思维轨迹】作用题,但角度单一,难度较小.文章中的牛之所以充满恐惧感,就是因为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此属侧面表现.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则包含两方面,一是“战战兢兢”的“我”,这是映衬;二是勇敢无畏的领队和汉子们,这是反衬.在答题时注意不要遗漏其中任何一方面.【参考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例3: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例4:〔2012 江苏卷〕《邮差先生》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准确解答此题,就要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从表层意义看,这句话是小城天气给邮差先生的感受;从深层看,是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感受.因为这里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不只是写出了邮差先生对小城天气的满意,更写出了他对小城生活的满意,言语之中透露出邮差先生对小城深深的爱.作为全文的结句,这句简短、抒情,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参考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类型四:分析小说题目一、常见题型1.小说题目的含义. 2.小说题目的作用.二、知识点汇总1.含义:一语双关、反讽,分析本义,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要与人物形象相联系.1.作用:线索,制造县念吸引读者,所折射的社会现状、人际关系、所表现的主旨等,主题思想方面〔更集中深刻、更丰富〕,结构艺术方面〔精巧高明、紧凑有序、平中见奇〕,人物塑造方面〔更鲜明突出〕.三、题型示例例1:〔2014浙江卷〕《走眼》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答案: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解析: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例2:〔2016 江苏模拟〕《凤凰眼》试探究小说以“凤凰眼”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答案:①“凤凰眼”是小说中的普洱茶;②“凤凰眼”是智慧之眼,代表老陆识茶懂茶,是行家;③“凤凰眼”茶分不出茶品,但分出了人品、为人之道与为商之德;④这个社会像老陆这样的实诚人已经成了“凤凰眼”;⑤“凤凰眼”呼唤实诚之人,呼唤诚实待人.〔每点2分,任意3点得满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结论应酌情给分.〕类型五:探究评价一、常见题型1.分析情感. 2.探究评价观点、态度、主旨等.3.句子内涵、意蕴.二、知识点汇总1.分析情感:多角度分析,学会用一些词语组织答案,如同情、尊敬、赞美、揭露、讽刺、批判、谴责、忧虑、关注等.2.探究评价:核心是主旨,要结合人物来分析,如所折射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表现的人性和人文关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对人性、社会现状、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态度,对待如困难挫折等生活方面的态度,所蕴含的人生折理.3. 探究意蕴:注意小说这一文体的特征,解读时紧扣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剖析内涵意蕴.三、题型示例例1:〔2010江苏卷〕《溜索》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思维轨迹】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炼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参考答案】深刻意蕴:〔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例2:〔2016 苏州一模〕《表的喜剧》⑨一拿到表,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想到两天来演的这一幕小小的喜剧,想到那位诚挚的老头用手搔着发亮的头皮的神气,对了这大海似的柏林,自己笑起来了.试探究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内涵.〔6分〕答案:对自己的性格不足的自我解嘲;对德国老夫妇的可爱而高兴,对德国普通民众的诚恳和友善的感激与歉意;喜欢上柏林这座大海似的城市.〔每点2分,6分〕例3:〔2014南通二模〕《早餐》14.小说中的“我”认为这件事具有“无与伦比的美”,请探究文中“美”的内涵.〔6分〕14.〔6分〕①环境美:天气虽然寒冷,但山区晨曦却给人美感.②人情美:母子之间的融合,父子之间的默契,陌生者之间的关切.③哲理美:劳动创造美;新生展现美;底层闪耀质朴纯真美.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生活美”“劳动美”等,酌情赋分.类型六:分析情节、赏析语言或作品风格一、常见题型1.概括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小说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2.赏析句子,分析语言特色.二、知识点汇总1.情节安排:①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可读性;②开头与结尾的呼应;③倒叙式,制造县念;④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出人意料等.2.故事展开方式:以……为线索,以心理活动的描写等为主要方式来展开.3.赏析句子:方法同散文,从内容、语言、手法三方面入手,其中手法包含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手法,如细节、侧面、心理、动作、语言等.4.语言特色:体现地方色彩,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等,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有生活情趣或生活化,口语化,用对比手法,善用各种句式如长短句等.三、题型示例例1:〔2014浙江卷〕《走眼》12.“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例2:〔2016 江苏模拟〕《凤凰眼》小说围绕普洱茶设置了哪些波澜?试分条简述.〔6分〕答案:①普洱茶从囤积到畅销;②凤凰沱热销,但老陆又囤货不买;③所有人认为老陆要抬高价格出售普洱茶时,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出售.〔每点2分〕例3:〔2012 江苏卷〕《邮差先生》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试题解读〗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以及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性的试题,探究的依据是文本的内容.对小说来说,文本的内容主要应该有情节、人物、环境这三要素.“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也就是淡化了情节,那么就须要从人物和环境这两个要素出发.当然,如能考虑到作品的风格特点,就更全面了.参考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类型七:表现手法一、常见题型1.小说构思脉络的特色及效果.2. 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手法与效果.二、知识点汇总1.叙述方式上:顺序、倒叙、插序等.2.人称变化上:第一、第二、第三人称.3.在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方面,如照应、伏笔、悬念、抑扬、对比、小中见大、象征、明暗双线交织、各种描写方式等.三、题型示例例1:〔2014 江苏模拟〕《早餐》13.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13.〔4分〕①全文采用倒叙手法: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答成“开头总领全文”亦可〕;后文予以叙述,介绍美事.②主体按照双线推进:一条线为时间线——“凌晨时分”,“东边的天空这时已亮起来”,“阳光现在有了色彩”,“东方的天际这时正燃起一片火红的朝霞”;一条线为情感线——“令人生厌”,“全身立刻震颤一下”,“身上暖暖的”,“坚毅”.评分建议:每点2分,“特色”、“说明”各1分.例2:〔2015 全国新课标卷〕《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耍分析.【参考答案】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例3:汪曾祺《捡烂纸的老头》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2016高考小说复习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011山东〕.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这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那我多等会儿.”“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朋友”.无定答.“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对.”“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节选自《审丑》,有删改〕19.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21.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013湖南〕未婚妻〔法〕奥杜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子把头伸在篮子外面.我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来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我坐下以后,坐在我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否他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们表达他自己的快乐.另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似乎听了之后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样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腓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使他们认识.”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唉!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是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使我非常喜欢.假使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后,对农民夫妇说:“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往凳子里边一坐,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便拿出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我不知怎样辞谢才好,只得采用夸大的方法,把伤风说成发烧,她才把这块煎饼放进篮子的底层.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只想爱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时,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他们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