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答题格式教案资料
记叙的顺序及答题格式
一、记叙的顺序有哪些?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例如《伟大的悲剧》通过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扬了他们勇于探险的精神。
采用顺叙的作用是,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插叙了“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
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再如《蜡烛》一文第10段,插叙老妇人的遭遇,写出了老妇人对敌人无比仇恨,对红军战士无比敬佩热爱的原因。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
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
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
记叙文的答题模板
记叙文的答题模板摘要:一、记叙文概述1.记叙文的定义2.记叙文的特点二、记叙文的要素1.人物2.事件3.时间4.地点5.起因6.经过7.结果三、记叙文的结构1.开头2.发展3.高潮4.结尾四、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描绘人物形象2.叙述事件过程3.运用时间和地点4.展现起因和结果5.制造悬念和冲突6.突出主题和情感五、记叙文的练习与提高1.多读优秀记叙文作品2.观察生活,积累素材3.勤加练习,不断提高正文: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通过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来表达作者情感和主题的文学作品。
它具有形象性、具体性、情节性、时间性、地点性等特点,是中文写作中的重要文体之一。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关键在于把握好记叙文的要素。
人物是记叙文的核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围绕着人物展开。
事件是人物行动的具体表现,时间是记叙文的基本线索,地点则提供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描绘人物形象,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动机等。
叙述事件过程时,要注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合理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情节紧凑。
记叙文的结构分为开头、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
开头部分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描绘环境、引入人物等手法;发展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要详细叙述人物和事件;高潮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通过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来展现主题;结尾部分要简洁明了,点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写作技巧方面,可以通过描绘人物形象,使人物栩栩如生;叙述事件过程,使情节跌宕起伏;运用时间和地点,使文章更具时代感和地域特色;展现起因和结果,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制造悬念和冲突,使文章更具吸引力;突出主题和情感,使文章更具思想性和感染力。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格式课件
对比: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 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能把对 立揭示出来。 突出某方面的特点,深化主题,给人们以深刻 的印象和启示。
设置悬念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与思考;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3.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
例文分析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 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 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 ——《孔乙己》
【第一步】抓住描写
外貌描写
【第二步】寻找“特 ①青白脸色 ② 时 常 有 伤 痕 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点”(关键词句) ④ 穿 长 衫 ⑤又脏又破
记叙文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1)标题的含义 浅层次+深层次 “浅层次”指的是文章与之相应的具体的 人、事、物(内容方面) “深层次”是指与文本相应的思想情感或 者象征意义(情感、主旨)
分析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
+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反面人物:好吃懒做、欺软怕硬、心胸狭窄、 冷漠自私、尖酸刻薄、目中无人、圆滑善变、 为官不仁、阴险狡诈、欺上媚下、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等
质。
心理描写。 突出了他镇定果断、不怕牺牲的高贵品
动作描写。 突出老白父子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为下文写老白牺牲自己为儿子争取手术机会作铺 垫。
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 作用:传神地表现出老太太因担心遭黑 人打劫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侧面描写: 1.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 2.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3.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记叙文的答题模板
记叙文的答题模板【实用版】目录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二、记叙文的答题模板及技巧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2.文章的人物形象分析3.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4.文章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5.文章的主旨及结构安排正文一、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主要通过描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等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故事性和情感性。
它要求作者以客观的态度去叙述事实,同时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记叙文的答题模板及技巧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分析标题的含义时,我们要从文章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次意义去理解。
标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2)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3)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4)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2.文章的人物形象分析在记叙文中,人物形象是文章的核心,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分析人物形象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3)探讨人物形象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3.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意义事件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来展示文章的故事情节。
在分析事件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分析事件的意义,即事件对主人公和文章主题的影响;(3)探讨事件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4.文章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主题等。
在分析环境描写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识别环境的种类,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暗示主题等;(3)探讨环境描写与文章情节、人物形象的关系。
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模板
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模板【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模板及解析】一、标题解读与主题归纳1. 题目解读:首先,对文章的标题进行深度解读,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如,“《冬日暖阳》”,表面上是描述冬天里的阳光,实则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温暖和希望。
2. 主题归纳:阅读完整篇文章后,提炼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如通过描绘人物、事件、环境等,表现了人性的光辉、生活的真谛或时代的特点等。
二、情节梳理与结构分析1. 情节梳理:按照“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如:“本文以主人公在严冬中遭遇困境为起因,经过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帮助,最终迎来希望的曙光为高潮,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2. 结构分析:指出文章采用了何种叙事手法(顺叙、倒叙、插叙等),并说明这种结构安排对于表达主题有何作用。
例如:“本文采用顺叙手法,层次分明,使读者随着情节的发展深入理解主题。
”三、人物塑造与形象分析1. 人物塑造:描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心理活动,如:“本文主人公是一位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普通人,他的言行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2. 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对主题的体现。
如:“主人公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在逆境中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文章‘面对困难,坚持希望’的主题。
”四、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1. 写作技巧: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描写方法(白描、工笔细描、烘托渲染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艺术特色:探讨作者如何运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巧妙的时间空间处理、生动的细节描绘等手段,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五、中心思想与感悟启示结合全文内容,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也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或者对自我成长的启迪。
以上即为高中语文记叙文的一般性答题模板,具体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灵活运用,力求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Ol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 .......... (人或物) ....... 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 ......... 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学习教案
第8页/共14页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一分。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展示社会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c为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d突出主题 答题模式 采用……环境描写,写出了……作用
鲁迅《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第2页/共14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一分。
题目:1.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题目: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可用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题目: 5.文中人物描写方法辨析及其作用 答题模式:描写方法+效果
第5页/共14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一点 二十一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 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 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 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记叙文答题格式.docx
1.六要素:、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和果2.叙的序及作用(1)叙:即按照事情生、展和果的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有尾,条理清晰,起来脉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提到前面来写,然后着事件的生、展的次序往下叙。
作用:造成念、引人入、吸引者,使行文曲折,增文章的生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比明;(3)插叙:叙事中断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下文的⋯⋯做。
插叙和倒叙的区:(1)把中心事件的局或某个重要情提到前来,然后再着中心事件的生、展的次序往下叙,是倒叙。
种写法是先倒叙,后叙。
如果全文的构是叙,中插入了另一件事,然它也可能是以前生的事,但在全篇中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2)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扣住“ ”,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面,插叙完了,把中断的下去即可。
3.叙的索: (1) (2) 行踪 (3) 人物 (4) 物件 (5) 事件 (6) 情感化 (7) 和感受找索的方法:;反复出的某个或某个事物;抒情句出的关句。
作用:是穿全文的脉,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次清晰。
答套路:如:文章以“⋯⋯” 索,中串写了“⋯⋯”、“⋯⋯”几件事,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构,材典型,脉清晰,主旨明。
4.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1)描写:包括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境描写:分自然境和社会境描写自然境①渲染了⋯⋯的气氛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③推情展,下文做④暗示了人物⋯⋯的品⑤表地域光,提示、季和境特点;社会境①交待了⋯⋯的社会(史)背景。
②交待了人物活所。
③交待了⋯⋯的土人情。
④ 下文情展做。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言描写、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描写作用:表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或推情展;或揭示文章主。
角度:正面描写、面描写、描写正合作用:使形象更加丰,更加明突出。
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完整版讲课讲稿
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完整版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一)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
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等;语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强调某方面内容、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等。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答题格式: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答题格式: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或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3;设问:答题格式:无疑而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夸张: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6、拟人: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7﹑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等;8﹑对偶:句式整齐,结构对称,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等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意思,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记叙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答题格式一、概括文章内容1. 概括事件型- 答题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概括情感变化型(适用于有明显情感线索的记叙文)- 答题格式:谁+经历了什么事+情感从……转变为……- 题目解析:这种题型不仅要概括事件,还要梳理出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情感走向。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一个孩子从对新学校的陌生、害怕到逐渐适应并喜爱的记叙文时,答题就可以是“一个孩子(刚转学到新学校时),经历了与新同学相处、适应新老师教学方式等事情,情感从最初的孤独、恐惧转变为后来的快乐、热爱”。
二、分析人物形象1. 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从文中“XX(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语句)”可以看出,XX(人物)是一个……(性格特点)的人。
- 题目解析:如果文中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如“他穿着破旧但干净的衣服,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坚定”,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虽然生活可能艰苦但意志坚定的人;如果是语言描写,比如“他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哪怕再难!’”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
2. 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他人的反应、事件衬托等)- 答题格式:文中通过XX(事件或他人的反应),表现出XX(人物)……(性格特点)。
- 题目解析: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大家都很信任某个人,遇到困难都找他帮忙,通过大家对他的信任这个事件,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有能力的人。
三、理解句子含义1.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型- 答题格式: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结合字面解释),深层含义是……(联系文章主旨、人物情感、社会背景等分析)。
2. 修辞手法分析句子含义型(如果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XX(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如果是比喻)/将XX拟人化(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文章的主旨等)。
- 题目解析: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映照下的颜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的喜爱之情。
记叙文答题模板
一.概括情节:【答题公式】①人物+ 原因+ 事件②起因+ 经过+ 结果【答题格式】1.××人在××时间××地点做××事,有××结果(××人做××2.文章通过写××内容,表现了××人物的××品质(性格或精神),抒发了人物(作者)××的情感。
二.记叙顺序: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作用:补充衬托,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三.标题:1.含义:(1)表层含义(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作用:(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线索(3)表明写作对象(4)文眼(提示文章中心)(5)修辞(6)设置悬念(7)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四.品味词语:答题公式】修辞+ 修辞作用+ 具体内容+ 情感【答题格式】××词在文中是××的意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情感、心理、精神、性格、品质)或强调突出了××五.作用:1、内容上: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照应内容、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2、结构上:①在文章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②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③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前呼后应、发人深思、卒章点题六.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小学语文面试记叙文教案万能模板
小学语文面试记叙文教案万能模板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材料:记叙文教材、记叙文样例•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电子设备•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课堂环境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出关于记叙文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回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并鼓励他们描述出来。
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通过示例引入,向学生介绍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释记叙文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如开头、事件、结尾等。
分析记叙文样例(15分钟)•老师选取一篇简短的记叙文样例,与学生共同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样例,发现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讨论写作方法(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法写成记叙文。
练习写作(2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自行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经历的事情,或者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进行创作。
作品展示(15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互动交流和反馈。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写记叙文,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可以阅读更多的记叙文样例,扩展自己的写作视野。
•学生可以参加记叙文写作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练习写作和作品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将继续鼓励学生多读、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注:此教案仅为参考,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记叙文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理解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记叙文分类:
3.记叙线索
4.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利于交流思想感情,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他”“他们”):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便于叙述和议论。
5.记叙顺序
6.写作手法
(1)常见修辞手法
(2)常见的描写方法①按描写对象分
②按描写方式分
(3)常见的表现手法
7.叙述视角
小说
句段作用
记叙性文体答题技巧。
记叙文答题模板
记叙文答题模板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历史事件、个人经历或者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在写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方式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和情节的变化。
下面是一份记叙文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记叙文的创作。
一、开头。
1. 事件的背景介绍。
在开头部分,我们需要简要介绍事件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让读者对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事件的引子。
接着,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或者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出整个事件,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愿意继续往下阅读。
二、事件的发展。
1. 事件的起因。
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描述事件的起因,包括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相关的人物情节,让读者对事件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事件的经过。
接下来,我们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逐步叙述事件的经过,包括各个环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举动,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三、事件的高潮。
1. 事件的冲突。
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描述事件达到高潮时的冲突和转折点,让读者感受到事件的紧张和悬念,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2. 事件的发展。
接着,我们需要描述事件在高潮时的发展和变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事件的紧张和激动,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思考。
四、事件的结局。
1. 事件的结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描述事件的结局,包括事件的结果和对相关人物的影响,让读者对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2. 事件的反思。
最后,我们可以对事件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让读者能够从事件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使整个记叙文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以上就是记叙文答题模板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记叙文时有所帮助。
记叙文是一种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的文体,希望大家在创作时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记叙文答题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答题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记叙文答题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如何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记叙文的答题要点。
2. 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记叙文的理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新课导入1. 讲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 分析记叙文的常见题型,如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写作手法等。
三、讲解答题技巧1. 概括段落大意:抓住关键词,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段落主旨。
2. 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探究写作手法:分析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记叙文答题技巧的理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课堂讲解1. 讲解记叙文答题的常见错误,如概括不准确、分析不深入、探究不全面等。
2. 分析如何避免这些错误,提高答题质量。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分析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找出其中的答题要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记叙文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了答题的基本方法。
记叙文答题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准确把握记叙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答题技巧,提高记叙文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学重点:1.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2. 人物形象分析和文章主题理解。
教学难点:1. 答题技巧的运用。
2. 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记叙文阅读材料、答题技巧讲解PPT、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记叙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认为阅读记叙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二、新课讲解1. 讲解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a. 阅读标题,把握文章主题。
b. 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梳理文章脉络。
c.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d. 理解文章主题,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2. 讲解答题技巧:a.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b. 理解文章内容,找出关键信息。
c. 运用排除法,筛选正确答案。
d. 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简洁明了。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记叙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答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和答题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记叙文阅读和答题技巧,大家还记得哪些内容?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讲解。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答题技巧的运用:a. 针对不同题型,运用不同的答题方法。
b. 提高答题速度,注意时间分配。
c. 重视细节,避免粗心大意。
d. 答题后检查,确保答案准确。
2. 讲解提高答题速度的方法:a. 熟悉题型,提高答题效率。
b. 做题时保持冷静,避免紧张情绪。
c. 多练习,提高答题速度。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答题。
记叙文答题模板初中
记叙文答题模板初中
一、概括主题
1. 本文主要讲述了______的故事/事件。
2. 通过讲述______的经历,作者向我们传达了______的主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 主人公______的性格特点有______。
2. 从文中可以看出,______是一个______的人。
3. 作者通过对______的描写,展现了一个______的形象。
三、分析情节发展
1. 文章的开头,作者通过______的手法,引出了故事的背景。
2.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作者通过______的描写,使情节更加紧张/扣人心弦。
3. 文章的高潮部分是______,这一情节使故事达到了顶点。
4. 文章的结尾,作者通过______的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分析写作手法
1.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 作者通过对______的细腻描写,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
3.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加有层次感。
五、总结感悟
1.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理解了______的道理/意义。
2.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______的重要性/价值。
3. 作者通过讲述这个故事,使我对______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记叙文的答题模板
记叙文的答题模板一、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描述人物、事件、地点和时间为基本内容,通过生动的叙述来展现生活场景、展现人物性格和表达情感。
记叙文的特征包括:真实性、生动性、情节性和主题性。
二、记叙文的答题技巧1.理解题目要求在回答记叙文题目时,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
这包括了解题目的类型(如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等)、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以及明确题目考查的能力要点。
2.分析文章结构回答记叙文题目时要把握文章的结构,这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
分析文章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
3.提取关键信息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提取关键信息,如人物的性格特点、事件的发展过程、场景的描绘等。
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我们在回答问题时更有针对性。
4.组织答案要点在组织答案时,要将提取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有条理的表述。
答案应包括以下要点:完整性、条理性、清晰性和逻辑性。
三、实战演练与策略应用为了提高记叙文答题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战演练:1.多读优秀记叙文,学习作者的叙述技巧和答题方法。
2.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要求和答题规范进行练习。
3.分析历年考试真题,总结记叙文答题规律和技巧。
四、提高记叙文答题能力的建议1.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章内涵的把握。
2.培养文本分析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
3.注重平时练习,积累常用答题技巧和表达方式。
4.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保持冷静和自信。
五、总结掌握记叙文的答题技巧,对于我们提高语文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整理课件
议论文阅读知识及方法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发表的见解和主张。一篇议论文一 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环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中 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的作用,分论点的作用是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的特点:⑴在情势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说; ⑵表明确的判断;(3)不运用修辞和疑问句式。如何找中心论点:先看 标题,如果题目符合上述三点要求,那么题目往往就是中心论点;如果 题目是个词语,那么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或行文中)找出作者对这个“词 语”的看法,句式附和三点要求,这个句子就是中心论点。 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 论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三、说明方法: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 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①.举例子:具体逼真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 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 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 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
小学万能面试语文记叙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开头、结尾、过渡、描写。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记叙文。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记叙文范文。
3.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经历可以写成记叙文?3.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 教师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一篇记叙文,找出其结构特点。
三、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教师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开头、结尾、过渡、描写。
2. 分析优秀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体会其妙处。
3. 学生尝试运用过渡技巧,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四、写作练习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流、修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鼓励。
六、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以“一次难忘的经历”为题的记叙文。
2. 阅读一篇优秀记叙文,分析其写作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记叙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答题格式
初中语文学习: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
一、相关知识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突出中心;
内容集中,对比鲜明;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
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
(1) 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
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2)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紧扣住“时间”,衔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场面,插叙完了,把暂时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即可。
3.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
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4.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包括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①渲染了……的气氛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④暗示了人物……的品质⑤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社会环境
①交待了……的社会(历史)背景。
②交待了人物活动场所。
③交待了……的风土人情。
④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人物描写:
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或推动情节发展;或揭示文章主题。
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正侧结合作用:使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明突出。
表现了……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了……
相关链接:初一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议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
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作用: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虚实相生:以虚写实,却能留给人更多的想象余地,收到言语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
侧重于寓字上。
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二、阅读技巧
1. 概括内容:
①要素归纳法
(1)找出文章的主人公:哪个人最能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哪个人物便是主要人物。
(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
(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
要求:语言简洁。
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②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2. 明确中心
(1) 抓标题 (2)从分析开头入手(3)从分析篇末入手
(4)抓议论、抒情语句
概括主要内容,一般这样一些常用词语: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
① 解释词的本义(有时不需解释)→②联系上下文分析在文中的意思→③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即(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5.理解句子:
(1)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抓关键词:(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
②抓修辞: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人格化,形象生动
夸张: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突出/讽刺/强调了……
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
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
对偶: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反复:强调/突出了……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问:加强肯定/否定的语气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2)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特殊含义
① 运用比喻、象征手法的,答出本义。
② 抽象的、概括的:意义谈具体,用浅显的语言答出来。
(3) 关键语句的作用
①开头句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②结尾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③ 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④ 照应句: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
可以分为:
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照应。
作用:连贯紧凑、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记叙文人称使用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7.开放式试题的解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大胆想象,同时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6)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7)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
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
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先用“我认为……。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