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小说鉴赏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7.《红旗谱》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7.《红旗谱》教案

《朱老巩护钟》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课文,化繁为简,概括小说情节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教学方法】1、化繁为简,拟小标题。

文章较长,学生应具备很好的概括能力,梳理情节脉络。

2、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赏析片段,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更直接地演绎人物的性格。

3、小组合作,共同研讨。

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助于思维的提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英雄在电视剧《红旗谱》的主题曲中有这样几句:“自古燕赵多祸殃,大鼓小曲唱凄凉。

志士慷慨洒热血,只为百姓谋稻粱。

”对老百姓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存,所以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侵犯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起武器奋力反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旗谱》的第一章“朱老巩护钟”这个故事,一起来领略燕赵大地上的这位农民英雄的风采。

活动一化繁为简梳理情节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可以说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

表格展示,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再用拟小标题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脉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二读写结合赏析形象梁斌说:“我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民族气魄,要靠英雄人物来彰显,在那个岁月里,朱老巩就是人们眼里的英雄。

如何引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何引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何引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篇一: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记叙文是初中生最熟悉的一种文体,而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

那么,如何分析并把握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鲜活无比的,这种生命的活力源于各种生动的描写:外貌描写呈现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刻画的是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思想。

只要牢牢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深入分析,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定能把握住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例】 ??最后,带着叹赏的舒心,他扔下刮刀,就象一个男士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关怀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分析】句中,一个“扔”字传神地刻画出罗丹大功告成后的无比兴奋的心情;而后句中的“披”、“蒙”二字则又生动地再现了罗丹对自己作品的珍爱;最后“又转身要走”表明罗丹工作时的忘我和投入,他完全忘记了站在自己身后的“我”。

由此,罗丹专注于雕塑艺术并力求完美的忘我精神就让我们了然于心了。

二.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的整体运思,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源自灵魂深处的感情人格化的产物,他们支撑着整个小说的故事和主题。

这些文学人物形象之所以能超越不同民族、穿越时间隧道、震撼人们心灵并最终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完全在于作者的精心塑造。

因此,我们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对作品及人物的整体运思和表现手法,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例】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

焦干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关于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中谈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由此可见小说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小说鉴赏重要内容....................,是小说教学中的重点........。

而且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基本是一致的,学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分析也有借鉴意义......................,并且对实用类文本传记中传主形象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一定的的分析和理解,但往往存在鉴赏方法掌握不到位,分析方法单一,人物形象概括简单,不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考试答题时不规范,要点不全等问题。

教学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方向,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依据,整合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教材教学资源,通过直击高考、真题回放,总结提问方式和利用教材知识指导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的引导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又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才子佳人;从古到今,由中到外,我们的每一部小说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所以对中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理所当然成为高考小说阅读命题中的热点重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中外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分析。

小说中人物象征意义

小说中人物象征意义

浅谈小说中人物的象征意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好语文十分关键的环节。

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中外小说的经典片段供学生学习、鉴赏,在这些片段当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引起读者共鸣,我们在感概大师妙笔生花之余,同时也在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什么,有什么意义。

我有幸在空闲时间里拜读了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经典之作《等待戈多》,对其中的经典人物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学生一点启发,谓之抛砖引玉。

是现已公认的“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这出戏于1953年在巴黎上演后,曾连演300多场,在巴黎剧坛引起巨大轰动,毁誉褒贬争执不下。

其后几十年间,这部作品又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

贝克特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探讨“人生意义是什么”的问题。

《等待戈多》是表现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其主题思想就在于等待。

对于剧中人物的象征意义一直是人们对该作品关注和讨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剧中人物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要地位。

西方评论家历来对“戈多”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

有的说戈多就是上帝,有的说戈多是现实生活中的某某人。

戈多在全剧中都未曾露面,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至于戈多到底是谁,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

历来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有多种解释,有人说戈多是上帝,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还有人认为剧中出现的波卓就是戈多。

我个人认为,在这部剧中,把戈多理解成希望或上帝更合适。

剧中,弗拉季米尔说戈多来了,“咱们就得救了”。

戈多是他们等待的对象,是他们的救世主。

正是因为有这个神秘的戈多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才有了寄托。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现实生活惶恐不安的人们对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而且,这部戏剧反映了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契科夫创作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开辟了新的思想篇章,这篇文章也被录入了高二课本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1)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套子”的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的“套子”。

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是别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防“乱子”,是别里科夫“套子”的反动作用。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典型的套子式论调。

“套子”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

小说最后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展示了反动腐朽势力必然灭亡,激起人们冲决旧的牢笼,创造新生活的勇气。

(2)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具体表现为:①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

写他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他滚下楼安然无恙,而响亮清脆的几声“哈哈哈”却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都是夸张的,幽默的表现手法。

②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

例如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柯瓦连科说的一段话,判断是荒.唐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而且出于善意,声称“忠告”。

③将套中人与新派人物联系起来,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

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两个根本不般配的人却凑到了一块儿,就是奇事一桩;这边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滚下楼梯,这边一脸尴尬,那边纵声大笑。

凡此种种,都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讽刺画。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教学设计
针对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辨别《张大厨》《医心》两篇小说,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比较阅读,力求学生能准确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触类旁通。
检测反馈
布置作业 :《枪口下的人格》
阅读《枪口下的人格》完成练习题。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教学设计
年级
高三
学科
语文
课题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授课人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已成必考考题,小说的地位随之凸显出来,而小说鉴赏的着眼点正是人物形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历年来是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高考考纲对于人物形象有着明确的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根据考纲的要求,就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入学习的兴致。
自主检测
适当点拨、指导、评价。
回顾教材,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检查自主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复习,重视教材。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学习小组展示成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质疑能力,争取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提高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正确的评价人物,树立考试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准确全面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
情节发展 联系 发展 全面
环境描写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篇一:《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教学重难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深情感慨地):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

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让我们一同走进承载着玛蒂尔德命运的《项链》。

——板书:项链二、初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这挂熠熠生辉的钻石相连,这个容貌娇俏的美丽女子,我们已经在英语课文中与她相识。

现在就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重读小说,快速概括小说情节。

思考一下:a.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b.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几件事?(学生读课文)这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哪位同学与我们分享一下所概括的小说情节呢?(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四字“借”“失”“赔”“识”。

板书:失赔项链借识三、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

是什么造成玛蒂尔德这样的命运呢?让我们通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来一探究竟。

(1)新婚后的玛蒂尔德A、首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来美读小说的楔子部分。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体会一下这部分中哪个词语反复出现?B、(读完后)刚才我们已经随着玛蒂尔德畅想神游了一番,那么,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生:梦想。

(板书:梦想)C、梦想”可不可以换成“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生1:不能。

因为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

玛蒂尔德整天做白日梦,想入非非,又不去劳动创造,她的梦想完全是空想。

它表现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思想性格。

师:非常正确。

玛蒂尔德的梦想工程实际上是空中楼阁,它只可以给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以片刻的满足。

赏析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

赏析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

赏析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篇一:鉴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何鉴赏文学作品A、诗歌鉴赏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

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浅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作者:孙军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7期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成了高考的重点,本文在阐述课本中两个典型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的基础上,其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将课本知识转移到考试中,并能灵活地运用即可。

关键词:典型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质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本文将从祥林嫂和窦娥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塑造手法略加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新课程下高考中的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

一、逼死的祥林嫂(一)初到鲁镇在初到鲁镇的描写中,“脸色青黄”说明祥林嫂生活条件不好,遭遇丈夫去世,打击比较重。

“手脚都壮大”体现了劳动妇女的典型特征。

“顺着眼”是顺从的样子,二十六七岁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年轻女性,很活泼、开朗、率性,但是祥林嫂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却是顺着眼,这应当是长期受到一些无形的规则规矩的限制所致。

“两颊还是红的”以及来了之后,在劳动中“有了笑影,白胖了”。

第一次来鲁镇,让我们看到了经历了一次丈夫去世的人生打击以后,祥林嫂有了人生的希望,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欣慰。

总之,本段运用白描的手法说明祥林嫂那时候比较忠厚老实,年轻,富有生命力的,生命状态还是比较正常的。

(二)再到鲁镇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来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生命中已经多了许多悲哀。

总之,这段白描说明祥林嫂被迫改嫁,丧夫失子,精神备受打击,内心极度悲伤又诉说不出。

过着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的悲惨生活。

(三)最后来到鲁镇“脸上瘦削不堪”表示祥林嫂流浪了四五年,生活没有着落,人瘦削不堪是自然的;“黄中带黑”强化了这几年所受的苦。

原来是“青黄”,现在是“黄中带黑”,已经失去了正常的肤色;“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可以看到,第二次来鲁镇的时候的神色是悲哀的,现在已经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神态上的变化;“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祥林嫂站在那里像一个木雕,只有眼珠动一动,才知道原来是个活人;总之,她守命不成(赎身行乞)、已经走向人生尽头、表现出了垂死之相。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评课议课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评课议课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评课议课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2、掌握从小说入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规范答题。

二、教学流程1、导入以我们熟悉的小说人物(猪八戒,林冲,关羽,别里科夫,林黛玉,小龙女)为导入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商考题中小说类人物形象分析题展示,并小结常见题型和设问方式。

3、课本探原(即从高中所学的小说形象中总结探究小说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肖像描写:祥林嫂动作描写:林冲心理描写:桑迪亚哥语言描写:王熙凤侧面描写:别里科夫小结: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的形象。

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好的侧面描写,更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4、小试牛刀通过两个高考题中的小说人物题来分析小说人物特点。

一个是《喂自已影子吃饭的人》中分析主人公马里诺的特点,二是分析《峡谷》中骑手的特点。

三教后反思本课力求课堂目标明确,解决问题有针对性。

老师落实一“个考点,学生就要过关一个考点,不抢进度,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吃透知识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在考纲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落实到小说阅读中,即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会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

因此小说教学应围绕小说的特点而展开,指导学生学会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根据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分析人物性格,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的能力。

根据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

“形象”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素质能力、人生态度、人生观念、修养品质等。

本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但也有些许问题,我通过反思,寻找其根源所在。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情节和传递主题的重要元素。

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探索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下面将从几个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

一、外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形象通常是作者用以展示其个性特点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方式。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黛玉外貌的描写——黛玉的容貌好似“冰雪聪明”,黑发如云,眼若秋水——展现了她的聪明伶俐、善感柔情的一面。

二、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构建人物形象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矛盾的。

他聪明、机智,但也忧郁、犹豫不决。

通过对哈姆雷特性格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冲突。

三、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对性格特点的直接呈现。

通过观察人物的行为,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比如,在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不仅展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还引发了读者对她内心情感的思考。

四、言谈举止人物的言谈举止是通过对对话和独白的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比如,在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卡尔托ン律师的幽默风趣和智慧洞察力体现在他的演讲和与他人的对话中,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数的快乐和智慧。

五、背景环境人物的背景环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

比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罗迪昂·罗斯季科夫斯基的形象既受到了个人心理的影响,也受到了贫穷和社会不公的压力所引发的犯罪倾向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剖析涉及到外貌形象、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和背景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也是读者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

《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

《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相信很多人是看过的,第一次便被这么朴素的书名所吸引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

下面是人物介绍,供大家参考!《平凡的世界》人物介绍孙少平:小说中人如其名,这个人物的内心从未平静。

生活在偏远山村,渴望知识,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证明自己。

一个20出头的少年,能够走出农村,向命运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来改变和把握自己的命运。

并能够不悲不叹,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真诚待人。

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重,哪怕被生活击打的遍体鳞伤,我们也应把他当英雄崇尚。

但这样的人,在春天受伤,在夏天一定会好。

没有文凭,没有漂亮衣裳,没有一切软硬件包装,经受生活的洗礼,在现实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坚强而自尊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的强者。

作者笔下的孙少平,跟随作者的笔,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走下大牙湾矿井,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了解我国矿业落后,煤矿资源珍贵的国情后,滋生了责任感。

没有接受调动,没有自己创业,当个80年代的万元户。

这种人只有在“公家”才会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用一个普通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意义。

象沙漠中的绿洲,珍贵、美丽、止渴。

孙少安:提起这个人,首先我们要赞叹的是:他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开始和父亲共担生活重担。

这种勇于承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为那些所谓的智者所不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已明白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亲情。

当然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精神支柱会扩大为亲情、友情和爱情。

这是个没有理论指导的生活中的实干家,一个改革中的先觉者,更是优秀农民的代表。

在承包了砖场,成了“农民企业家”后,为自己的村修建了一所学校。

这样一个“农民企业家”已经能够这样支配金钱,使我们感叹真正的素质、能力、金钱观只有生活的课本来的真切。

孙玉厚:人如其名。

我们不提这个朴实的农民一生怎样的不畏艰辛,这在中国农村很多人也具备。

这是特质,但不是他的“专利特质”。

这个用毕生的经历和心血也没有改变贫穷的老人,他的贫穷是社会体制造成的,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和能力。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初探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初探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初探[摘要]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学习和鉴赏小说,首先要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小说塑造人物方法、小说描绘的环境三个方面,就怎样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小说鉴赏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小说、诗歌、戏剧在中职语文课本中占有较大篇幅,其中小说又占有了更大的比例,因此,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因此,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学生学习小说,首先要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去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随之得以充分的展现。

小说中任何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或明朗起来的。

我们通过《祝福》一文的学习,可以看到,祥林嫂性格的多元化、祥林嫂的丰满形象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艺术现实所展示的内在逻辑顺序来看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变化,学生经过阅读思考,最后分析出祥林嫂经历了一个从“人”到“非人”的变化,大部分同学在教师的引领下都能够完整地描述出这一过程。

他们能看出祥林嫂既有坚强反抗的一面,又可看出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子遗留给她的封建贞操观念。

在这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祥林嫂性格命运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展开讨论,从而使使学生对特定人物形象有着动态的把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反抗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一个随着情节的变化和自身命运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过程。

为了能让学生对这个转变过程有着直观而切身的感受,我们可以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相关章节,找出林冲性格的反抗性和妥协性各体现在什么情节及事件中。

【新教材】《复活》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精选全文

【新教材】《复活》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4)精选全文
文段赏析三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您是怎么找到我的?”她不理他的话,径自问。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示例一:情节及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描写手法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高潮
卢布插曲
动摇犹豫
讨要卢布
结局
示例一:情节及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描写手法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聂赫留朵夫: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玛丝洛娃: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发展
编剧组:小说主要内容
小说以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陪她去西伯利亚为主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民的苦难,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全面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毁一切假面具”的创作思想。
学习活动二
梳理情节,复述故事。记下你的阅读困惑。讨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监狱会面时,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以表格、表情或曲线的方式画出或标出,可做文字说明。
海报组:介绍作者
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他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他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

9《复活(节选)》:灵活的唤醒与自我的救赎-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9《复活(节选)》:灵活的唤醒与自我的救赎-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创作动机
《复活》写作的起因是朋友柯尼一次来波良纳庄园拜访,闲谈 时说起一件法庭审理中的事件:一个贵族要求娶一名因偷盗而被判 刑的妓女为妻。因为最初是这个贵族青年的诱惑,才使这个农家姑 娘走上堕落的犯罪道路,成为妓女的。柯尼说的这件生活中的真人 真事,引起托尔斯泰的强烈兴趣,他先建议柯尼将此事写成小说发 表。当发现柯尼半年多后仍没有写作的想法,托尔斯泰又写信征得 柯尼同意,将这个题材转让给自己。于是从六十岁到七十一岁,托 尔斯泰足足花了十一年时间,才写完了《复活》。
(1)肖像描写 第44段肖像描写:说明这是一个深受苦难折磨但依旧不失可爱 的姑娘,脸因牢狱生活变得“苍白而微肿”,眼皮也是浮肿着的, 但眼睛仍“特别有神”,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 对她的同情。
(2)神态描写——文中多次写到玛丝洛娃的“媚笑”,请替玛 丝洛娃说出她的潜台词或真实的内心读白。
④不幸生活:在她寻找工作、力图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时 候,不断地被骚扰、被凌辱、被欺压,她沿着社会的阶梯不断向下 滚,最后滚进火坑。
1.玛丝洛娃为何而“死”?
(2)自身原因——对舒适生活的渴望 好几回有人来提亲,玛丝洛娃都没有答应。她觉得跟那些向她 求婚的工人在一块生活未免太苦,她已经在女主人家里过惯比较舒 服的生活。 (3)社会制度 沙皇专制后期的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 坏,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困苦,妇女地位低下。“成千上万的妇女 不但得到政府许可,而且得到政府奖励,纯粹为了促进国民幸福而 生活着;十个妇女当中倒有九个会以痛苦的疾病、早衰、死亡作为 结局。”
前情回顾
玛丝洛娃无辜卷入谋财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将去服 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 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 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小说知识点汇总

小说知识点汇总

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㈠人物描写的方法: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注意概括介绍)2.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㈡常见题型⑴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⑷判断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㈢“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4.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5.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

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摘要]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肖像描写的经典范例。

认真鉴赏这些范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 鉴赏肖像能力提高我国古代绘画,很注重以形写神,做到形似神似,形神兼备。

文学作品也注重刻画人物的外形,通过人物的形表现人物的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乎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①便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中学语文课本中,关于人物的肖像描写有许多经典例子。

教师如能指导学生认真鉴赏这些例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

下面,我就选取一些成功的肖像描写,对其在文中的作用略作分析。

一、通过肖像描写照应情节的发展美学家王朝闻说:“曹雪芹是借肖像描写这艺术手段,服从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宝玉的眼睛描写林黛玉的作用便是如此:“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文中的“泪”,不但照应了小说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绛珠仙草所说的“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眼泪还他”,而且还为下文埋下新的伏笔。

二、通过肖像描写反映时代特点人物的穿着打扮总是要深深地打上时代烙印的。

比如,当人们一看到某作品中某一男人前额剃得光溜溜的,后面拖一长辫子,马上就可知道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清朝。

《阿q正传》中,鲁迅是这样描写假洋鬼子的:“一身乌黑的大约是洋衣,身上也挂着一块银桃子,手里是阿q曾经领教过的棍子,已经留到一尺多长的辫子都拆开了披在肩上,蓬头散发地像一个刘海仙。

”“洋衣”是帝国主义的印记,“银桃子”是革命党的标记,“一尺多长的辫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

作者抓住这些特征,就准确地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特点。

三、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境遇和命运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人物处境往往表现在其外貌上,读者即可通过人物肖像这把钥匙打开人物境遇命运之锁。

论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

论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

论儿童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在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乡村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并且机智脱险的故事,赞扬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半个多世纪以来,雨来英勇抗敌、机智脱险的故事让读者难以忘怀。

在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小英雄雨来是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

这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极其丰满可信,得益于作家管桦高超的创作水平。

本文从小说概况、英雄精神来源、雨来形象塑造三个方面探究《小英雄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塑造。

探析作者是如何抒发爱国情感、如何刻画小英雄形象的,为人们阅读与欣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提供鉴赏经验。

一、小说概况(一)作品简介小说原名为《雨来没有死》,于1948年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副刊上。

1955年,管桦在《雨来没有死》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构思,发表了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1949年初,《小英雄雨来》被选进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

现今,被选入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现选入情况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冀教版五年級下册、长春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优秀的儿童小说。

儿童小说是根据儿童认知能力与身心特点创作的小说,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由于儿童小说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其主题就需要力求鲜明积极,能够对儿童加以正面、健康的引导和熏陶;内容和情节力求符合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感知水平。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常常能够引起儿童读者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文学作品的自身价值。

在儿童读者进行文学接受与审美的过程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其认识、教育、娱乐的作用。

优秀的儿童小说,不仅一问世就能引起反响,而且还有强烈的长期效应,多年后,依然可以是后人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良好教材。

《小英雄雨来》就是这样一篇不仅有即时效应,也有强烈的长期效应的优秀小说,它不仅书写了一个积极的主题,能够激发儿童强烈的爱国情感,还富有儿童情趣,同时,文学性也很强,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创作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鉴赏之人物形象(一)
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
Company LOGO
1、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性格特征:
洒脱淡泊(悠闲自在),善良,医德高尚,轻视名利, 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急公好义。
2、结合全文,分析王淡人的性格特征:
3、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形象特征:
Company LOGO
4、结合全文,分析王淡人的形象特征:
“我” 柳妈
பைடு நூலகம்
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有 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 办法。
是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的受压迫的劳动妇 女,愚昧无知,无聊麻木。
四叔: 伪善,冷酷,凶残自利,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概括并分析课本中主要人物形象——《流浪人,你若 到斯巴······》
是在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思想下成长起 我 来的青年,有着满腔的热情,对战斗充满
了憧憬 ,但是却浑浑噩噩,懵懂甚至有点 玩世不恭,不满学校单调的学习生活,对 战争缺乏认识,糊里糊涂上了前线,又糊 里糊涂受重伤回来的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 的代表。
Company Logo
高考真题演练
《三维设计》 概括《保护人》中玛兰的形象; 概括《看望》中“培德”的形象; 概括《孕妇与牛》中女子和牛的形象
Company Logo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 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 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 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 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 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 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Company Logo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
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注意两个区别:
一、“概括”与“分析”的区别 二、“性格特征”与“人物形象”的区别
Company Logo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 1.常见题型 ⑴概括或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形象特征; ⑵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 者对人物的评价)。
2、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Company Logo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
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 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 如 当 贾 母 问 黛 玉 念 何 书 时 , 黛 玉 照 实 回 答 :“ 只 刚 念 了 《 四 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 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 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 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 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 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 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 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 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 事。
概括并分析课本中主要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 贾宝玉: 王熙凤: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寄人篱下、小心谨 慎,入乡随俗、世故人情,孤傲自尊。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追求平等,蔑视富 贵,寻求知己,父母眼中行为顽劣、性格 叛逆,备受贾母宠爱的的年轻公子形象。
装扮光艳照人,性格爽利,机变逢迎、处 事圆滑,办事干练,精明能干。
Company Logo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 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 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 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 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 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 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Company Logo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Company Logo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 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 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 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Company Logo
概括并分析课本中主要人物形象——《祝福》
祥林嫂: 勤劳能干,善良质朴,顽强刚烈,希望用劳动换 取起码生活机会却不能,愚昧无知,深受封建思想 和封建礼教摧残的劳动妇女形象。是旧中国劳动妇 女的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