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生命力
马克思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传播工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传播工作的指导意义目前,各种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
特别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迅猛发展,给当代社会的舆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变化。
因此,新闻宣传工作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和更为艰巨。
这更加要求我们要有一个新闻思想准绳。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媒体在思想上的最高准绳,使媒体做到代表舆论、反映舆论、组织舆论,但又不肆意放大舆论、制造舆论,对当今新闻传播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能够使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和特殊重要性,促进我国当前新闻传播工作的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是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是新时期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新闻工作者必须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养。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对舆论监督的尺度进行把关。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权利,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体现着社会民主法制化的进程。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利益相关性凸显,群体性矛盾增多。
新闻媒体要做到既当好“舆论的陪审团”,又不给政府添乱,必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把标尺来进行丈量。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统领新闻事业的全局。
中国至今没有专门的新闻法,一些关于新闻传播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中;或者是在一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以及部分司法解释中有相关的条款。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应该怎样把握好度,怎样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思想准绳,从各个方面指导着新闻工作者如何带着镣铐跳舞。
四、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动态发展的理论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发展的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 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指导新闻工作者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渊源。
在 19 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新闻传播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亲身参与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新闻传播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意义,并对新闻传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的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原则,它要求新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事业和工作大局,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新闻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
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确保新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曾经说过:“报刊的有机运动”,强调新闻报道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新闻报道还要注重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只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特征。
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最高准则。
新闻工作者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意愿,关心人民的疾苦,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新闻”的认识
老年马克思( 1882年) 和老年恩格斯( 1891年)
至少在以下五 面思考过新闻、新闻传播的问题:
东南传播2013年第9期( 总第109期)
紧目丁前沿理论 透折传播实践
ONGNANCHUANBO特别推荐一百家讲坛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究
( 一) 变动产生新闻 事实的变动是自然发生的,因而新闻并非均量产生,它 存在淡季和旺季。1 842年,恩格斯作为<莱茵报>的柏林通讯 员,就曾向报纸编辑部报告:因为大学放假,“这里实在没有 什么可报道的。上帝可以作证,现在,正如这里人们所说的, 已经进入通讯员的淡季。什么新闻也没有,确实没有! ”1849 年1月,恩格斯从巴黎步行两个星期到达瑞士,他作为<新莱 茵报>的编辑,他苦恼写不出新闻,原因 就如他对马克思讲 的:“在这个讨厌的瑞士,哪怕发生一点什么可以写的事情也 好f 然而没有,全是些无聊透顶的地方上的争吵。”“地方上的 争吵对瑞士来说也许算得上新闻,但对于德国和欧洲来说,人 们早 就了 解瑞士 的这 一特点 ,过 于一 般而无 法对 外成为 新闻 。 马克思 把事实的 变动影响产 生新闻,视 为一种规 律。 18 59 年,他以<纽约每日论坛报>柏林通讯员的身份,向报纸 编辑部解释最近一段时间为什么没有寄出新闻通讯的原因, 写道: “德国有 句谚语:‘ 如果周围空 无一物, 皇帝也失去 自己 的权力’。既然连皇帝这样的大人物都受这条空无一物的规 律的支配,本报通讯员当然更无法逃避这条规律了。如果没 有事件,就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就是那迫使我好几个星期停 止从‘精神之都’、从这个即使不是世界力量的中心至少也是 ‘世界 精神’的中心 寄发通讯的极 重要的原因 。”吲类似的 话, 马克思与恩格斯互相交流新闻时经常谈到,他们都把“事实 的变 动” 视为新 闻的源 泉和 新闻的 特征 。 ( 二) 新闻的层次 生活 中不大的 事实变动 居多数, 一旦出现 较重要的 新 闻,那些较小的事实变动便会被人们忽略。恩格斯曾谈到过 他生活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新闻层次变化:“我们这里刚 刚发生盗窃,铁路上火车碰撞,血肉横飞。这里的庸人们被最 近一星期来的一些非常事件吓呆了。幸好棉花跌价,因此交 易所里没有发生什么事,公众得以专心议论这些重大事 件。”[ 61由于贸 易正常,人们较为清闲,于是把 一些社会新闻当 作大事来议论,这些事相形之下变得“重大”了;如果经济危 机来临 ,这样的 新闻会被忽 略。 马克思进一步认为,事实的重大变动是报纸的财源,因 为那时会产生集中、大量的重要新闻以吸引读者。他在谈到 《泰晤士报>时写道:“这家报纸……利用法国革命、德国起 义、意大利暴动和匈牙利战争,利用法国的枪杀和奥地利的 绞刑,……制造了多 少篇社论和弄到了多少金镑啊! 如果大 陆没有‘暴徒’,那它就只好每天靠斯密斯菲尔德市场的劣等 货色、伦敦烟囱的煤烟、泥泞粗暴的马车夫、太晤士河上的六 座桥梁、市区内的出殡、感染鼠疫的墓地、肮脏的饮水、铁路 上的灾祸、伪造的尺子和天秤以及其他在大陆平静无事的时 候成为这家报纸的经常货品的有趣题材来勉强度日了”。m在 这里,马克思说明了新闻的层次因事实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差 异而出现的转换。报纸是每日出版的,但在一天之内具有新 闻价值的事实发生的频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于是有 的时候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实发生得很密集,以致一些平
论新形势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动摇
论新形势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动摇摘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树立准确、鲜明、生动的新闻文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
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形势;职业道德;新闻改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涉及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助我们坚守职业道德任何新闻都出自于新闻工作者之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将最终决定新闻报道是否客观,是否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
可以说,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和灵魂。
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首先是立身的基础,它反映了个人的道德、学问水平,也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而对我们所在的新闻单位、媒体行业而言,更是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做大做强的保证。
如何坚守职业道德,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有助我们坚守职业道德。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来看,这一理论体系最初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基的,两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并从中形成了对新闻事业一般规律的理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基本原理。
之后,以列宁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续继承、发扬,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形成于活生生的战斗和学习,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而后,又被几代共产党人运用于实践,指导现实的新闻工作,是被时间所证明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生命力
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生命力作者:李晖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5期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点,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中,充分发挥喉舌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紧追媒介技术发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这五条新闻理论思想和工作规律,对当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展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生命力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63-03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创立者和奠基人。
他们在创办《莱茵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实践中,在批判普鲁士政府当局、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在组织和指导工人政党运动的事业中,逐渐形成了从民主报刊思想到工人报刊思想再到党的报刊思想的新闻观,这些报刊思想和新闻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主体,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为后人继承和进一步将其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中某些观点也只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中出现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历史痕迹和局限性,但是,他们的新闻观点是在实践的千锤百炼中得出,而且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作为其依据和出发点,从一开始就以科学的眼光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出内在本质,提出超越前人的独到见解,并使之成为能够反映事物内在规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
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要与我们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下面将从当前的新闻工作实例出发,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现实价值。
一、充分发挥喉舌作用马克思关于报刊的喉舌作用,最早体现在他的工人报刊思想中。
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启示——以《一件诉讼案》为例
第34卷第2期 2021年01月Vol.34 No.2January 2021艺术科技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启示——以《一件诉讼案》为例何芸,罗琳(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观首先是马克思的新闻观,因此,马克思的新闻传播思想在现代中国仍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马克思在从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在同新闻报刊打交道,他们的著作、通讯、信件中蕴含着丰富的新闻传播思想。
马克思原著中所蕴含的新闻传播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新闻界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指南。
笔者在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中《一件诉讼案》的内容后,对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有了一点浅薄的理解,在此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关键词:《一件诉讼案》;马克思新闻传播思想;启示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189-021 内容概括1.1 背景介绍《一件诉讼案》位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的十一章。
本章主要讲述了马克思针对《国民报》编辑察贝尔发表的两篇社论而提起的诉讼,并用文字方式予以回击这一事件,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
事件发生在1860年,马克思当时身处伦敦,而《国民报》是德国柏林的一家报社。
弗·察贝尔在《国民报》发表的两篇社论,即《卡尔·福格特和<总汇报>》(《国民报》第37号)和《怎样伪造激进传单》(《国民报》第41号)公开污蔑马克思和无产阶级政党,严重危害了党的利益。
因此,为维护无产阶级和党的声誉,马克思拿起了法律武器,委托他的律师、柏林的法律顾问韦伯先生向普鲁士检察院和法院提起诉讼。
但普鲁士柏林市法院检察官根据1851年4月14日刑法典施行法规第16条,以此案不具备使其有理由提出追究的公共利益为由,驳回了马克思的起诉。
1.2 观点总结在马克思看来,新闻界是有着自己的职责的,“据我看来,报刊有权冒犯作家、政治家、演员以及其他公众人物”[1],可见马克思认为新闻界应该拥有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权。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形成条件及其历史意义
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形成条件及其历史意义【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对新闻观有着深刻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新闻观形成受到了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包括政治环境、社会背景和自身思想体系等。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当代新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了新闻的社会功能和阶级斗争的特点,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传播的挑战,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引言: 马克思恩格斯, 新闻观, 重视正文: 马克思恩格斯, 新闻观, 形成条件, 历史意义结论: 现代新闻理论, 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观的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对新闻观的重视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两位思想家认为新闻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反映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马克思曾说:“新闻就是历史的第一版。
”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他对新闻在社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强调了新闻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媒体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
他们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新闻报道必然受到资本家的控制,信息传递中充斥着宣传和偏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呼吁新闻工作者要把握社会的基本矛盾,勇敢揭露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平等,为社会主义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强调了新闻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和意义,指出了新闻报道中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新闻报道的本质,认清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正文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形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形成条件主要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对新闻媒体的态度。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批判性分析奠定了他对新闻的观念基础。
他深刻认识到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可以被用来宣传统治阶级的利益,也可以被用来揭露阶级斗争和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及当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经典作家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经典作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具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对各种新闻宣传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它涉及到新闻的本源、新闻的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和新闻宣传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它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从事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宣传领域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它告诉人们如何去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观察和看待新闻宣传现象,如何去回答新闻宣传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有效解决新闻宣传领域出现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产生条件(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创立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唯物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的事实也同物质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记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有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透过新闻现象认识新闻背后的本质。
新闻工作者只有尊重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新闻立场,并且善于在运动中把握新闻事实,才能够做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真正能动地认识世界。
2.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辩证法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把唯物辩证法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对新闻媒体建设、新闻从业者队伍建设、新闻的采访与报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方针。
随着当今中国的高速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暴露的问题也尤为突出,这更需要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价值,指导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当代价值存在即真理,黑格尔这句名言验证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的依据。
随着18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六十余年的道路,这期间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对其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则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新闻传播事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对新闻以及新闻事业发表的观点的集合,具有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特色。
”[1]在其指导下,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结出累累硕果。
而事物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发展中,种种问题也不断暴露,这更需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思考,“我国新闻界正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2]新的发展时期,应根据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赋予其当代价值,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决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传播的规律核心是一致的。
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揭示了新闻事实是客观的,而新闻报道是主观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根据事实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两点在实践中应该是辩证统一的。
新闻学作为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综合学科,它的发展与新闻从业者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是息息相关的。
作为人的本性,其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带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思考问题,而新闻强调的是客观真实,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在采写过程中要秉承新闻的客观性,如实的报道事实真相。
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生命力
工作实践 ,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工作 中去 , 提高对信 息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 我们还要培养图书馆员获取信息 的洞察力 , 强化信息的加工 、 传递 、 收集和传播能力。 从而, 真正地做到提高图书馆员的信 息能力 、完善其信息素质, 改善其信息意识 , 最终提高 自己的工作 能力 , 更好地为学 院服 务 。 综上所述 , 当前 ,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 这对 图书馆业 的工作效率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所 以, 我们 图书馆员一定要提高 自身信息素质教育 , 通过各种方式 和 途径提高其业务能力 ,使之具有网络时代的各项要求 , 同 时也满足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
不制造或传播一些违法信息行为 , 预防在信息 收集 、 加工 和传播过程 中发生信息泄密 、 信息犯罪等内容 。 2 . 图书馆员 的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表现为个体对
信 息 的敏锐 度 、 分析 、 判 断 和 吸收 信 息 的 自觉程 度 , 是 人 们
对社会上存在 的各种理论 、 观点 、 实物和现象等从信息角 度进行理解 、 感受 和评价 的能力 。我们要提高图书馆员 的 信息能力素质 , 就要使其具有 良好 的外语水平 、 熟练 的信 息技术操作能力。只有这样 , 他们才能从事网上信息的阅 读、 检索 、 加工和传送等工作。笔者认为 , 对高校 图书馆员 信息素质教育要求 的关键就是提高其计算机水平 、 外语水 平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图书馆员是信息的教育者和传播 者, 要有敏锐 的信息意识 , 要能 自觉利用信息的内在动力 , 要对发现和传递信息有一种积极 的应对态度 , 为广大学生 提 供有 效 的信 息 服务 。 3 . 图书馆员创新素质教育 。创新是永恒的话题 , 为了
形 成 了从 民 主报 刊 思 想 到 工人 报 刊思 想 再 到 党 的报 刊 思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持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一致的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凭借商品经济所开启的人类现代化之路。然而,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成就相比,马克思更关注现代性的“问题”,即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1856年4月,在英国宪章派创办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马克思在演说中指出,现代性的现实充满着矛盾和荒谬,“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⑩?。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相分离,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未来社会与过去一切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1],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一致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09-12-13 13:26:13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苗贵山
2009-10-20
所谓民生,是指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关注人的生存状况,是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对德国农民的同情,恩格斯在曼彻斯特时对工人生活的关注,促使他们共同致力于弄清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本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民生问题的实践之维度
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着眼于从理性去把握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马克思与恩格斯则立足于从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①人们的物质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另一方面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即交往关系或生产关系。二者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生存方式”。②这意味着,人的生存与发展受制于物质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进一步从不同时代生产力所决定的人们交往方式(生产关系)出发,勾勒出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三个阶段。他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③这三种形式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演进的三大历史阶梯,表现为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价值的递次演进,体现着“物”的不断丰富与“人”的不断发展的辩证的历史的统一,孕育着马克思、恩格斯对民生问题的深刻理解。
新闻报道的统一性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
新闻报道的统一榷: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梁雨珠77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生动地体现在他们对工/新闻时效性与真实性、客观性与严肃性、党性与人民性以及法律规范与自由空间等关系的反思之中,在他们看来,这些关系的统一是新闻公正、平衡、最大程度地呈现事实,从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必然要求。
尽管当今时代已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但恰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能是记者”的网络信息时代,更需要我们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从而在信息洪流和众声喧哗中,发挥好新闻工作者的能动作用,持续输出有益于人民的、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优秀新闻作品。
一'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新闻报道“时机”当然是重要的,但“真实”亦然。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恩格斯曾连续写了59篇战争新闻短评,他在寄给马克思的信中要求立即将稿子送到《派尔一麦尔新闻》,并提及了对新闻时效性的见解:“现在,丧失时机对这类文章来说是致命的。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大众的目光焦点随时在变化,媒体竞争也异常激烈,新闻的时效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已然更加重要。
这种时效性要求无论是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还是现代纸媒,都必须能够实现快速传播,这样才能争取主动、赢得受众,提升传播效果。
然而,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不能忽略新闻的真实性。
恩格斯强调,新闻是一种形式华丽“但只是靠手边的辅助材料写成的应时作品”,没有手边的辅助材料,没有真实发生的事件,又何来的撰写和报道呢?丧失时机对新闻报道是致命的,丧失真实性则更是致命的。
新闻若连真实标准都达不到,就别提追求时效了一m时效性,不是说越趣好、越早越好,而应注意“火候',特别要以准确为前提,不能毛毛躁躁地发出去,更不能出差错。
时效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客观上还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将纵向架构和横向解构统一起来。
例如,报道缉毒团体的记者以及战地记者等等处在事件中心的新闻工作者,为了让民众知道最真实的事件和最新的讯息,不惜深入虎穴,揭开激烈漩涡中隐藏的事物的本质;再如,获得2020年普利策新闻奖的“关塔那摩湾的至暗秘密”聚焦了民众的目光,叙述了Ben Taub对于殖民史上的活化石一B片古巴至今仍未收回、被美军所占领的关塔那摩基地的思考。
马克思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XXX)一、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经典作家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经典作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经典作家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经典作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修养、知识积累,以及他们的长期报刊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恩格斯走上报刊工作岗位,提出新闻思想的时候,正是德国社会“新时期降生和过度的时代”。
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勃兴,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的加剧,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尽管德国当时是封建落后的农业国,但是到了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对行会制度和封建束缚的克服,借助关税同盟和科学技术的双翼,仍然缓慢地发展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外,还依赖于他们刻苦地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就新闻思想而言,他们通过对人类创造的精神遗产的批判、继承和创新,特别是研究和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和他们同时代的思想家、政论家及报刊活动家(如布·鲍威尔、卢格、赫斯等)的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它们进行改造和加工,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并依此为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马克思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XXX)一、马克思新闻思想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经典作家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经典作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指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新闻传播、宣传工作的论述所体现的思想。
这一思想的奠基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各国新闻文化的历史积累,是经典作家新闻观点和学说的系统梳理,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是经典作家价值取向的集中展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经典作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修养、知识积累,以及他们的长期报刊工作经验是分不开的。
马克思、恩格斯走上报刊工作岗位,提出新闻思想的时候,正是德国社会“新时期降生和过度的时代”。
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勃兴,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的加剧,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尽管德国当时是封建落后的农业国,但是到了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对行会制度和封建束缚的克服,借助关税同盟和科学技术的双翼,仍然缓慢地发展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外,还依赖于他们刻苦地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就新闻思想而言,他们通过对人类创造的精神遗产的批判、继承和创新,特别是研究和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和他们同时代的思想家、政论家及报刊活动家(如布·鲍威尔、卢格、赫斯等)的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它们进行改造和加工,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并依此为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作者:董广安周立顺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02期内容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拥有丰富新闻宣传经验的宣传大师,其新闻宣传的相关论述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在现在看来,这些思想理论并未过时,它对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大有裨益。
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了马恩新闻宣传思想对当今的启示:研究受众心理,有效选择宣传媒介和宣传方式;寓观点于事实之中,巧说“新闻故事”;根据宣传时机和环境,分别选择“一面说”或“两面说”。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受众马克思、恩格斯是世界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们一生从事过丰富多彩的报刊新闻宣传活动,是杰出的宣传大师。
1980年,美国出版的三卷本著作《世界历史上的宣传和传播》中,马克思被列为著名的宣传家。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宣传的论述散见于其著作、通信和讲演稿中,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当下我国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大有启示意义。
综观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宣传的相关论述,其理论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受众心理,有效选择宣传媒介和宣传方式新闻宣传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受传者身上引起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因此,新闻宣传必须针对宣传对象的特点,熟悉宣传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应该尽量满足宣传对象的心理需求,这是宣传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在答应为奥地利《新闻报》撰稿前,他最关心的是读者的兴趣:“试问,《新闻报》,或者更正确地说,它的读者,是否对这一切有足够的兴趣?”①马克思、恩格斯深知,报纸要受到读者欢迎,新闻宣传能都达到预期的劝服功效,均得首先满足读者获知新闻的心理需求,讲求宣传艺术。
在《新莱茵报》创刊号上,他们用黑体字强调:“最近一定能满足读者在这方面(使报道和各种通讯内容丰富——引者注)的一切要求”。
②当下,对受众心理的研究,是改进宣传艺术,提高宣传水平的关键一环。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的发展
箭闻采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的发展◊赵娜a 与思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因应传播技术变革大潮,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闻理论,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谱写了崭新篇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发展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当代中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特点(一)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明确表明其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
(二)高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马克思新闻观通过对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时间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闻工作原则和方针.并且这一理论体系不断在实践中发展丰富;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一)党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立者,马克思与恩克思说创立的报刊必然是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所存在的:共产党组织在成立初期由于组织不完善,成员数量不多以及流动性强等原因.无论此时党组织是否成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必须要求党报党刊严格遵循党的精神,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党性”:党报党刊必须在“党性原则”的要求下,遵循党的精神开展工作.坚决捍卫党的纲领方针,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为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素养,准确把握宣传方向的正确性.坚守新闻宣传工作的职业素养与工作纪律,在工作中随时做到以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为衡量标准:(二)人民性原则随着代社会的深度变革,新闻媒体不仅要及时向大众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时还必须真实的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新闻从业人员坚持人民性原则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目标,积极报道与人民群众工作与生活相关的新闻,加强对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报道,以此激励人民群众充满信心的投入到“中国梦”建设奋斗中来。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之当代生命力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之当代生命力作者:王基辰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1期摘要:生命力在英语语境中有如下五种不同的语义解释:spirit(精神);entelechy(运行机制);breath(呼吸);juice(养分);life force(顽强斗争)。
本文就是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神内涵层面、运作规律、自由报刊(即人民报刊)思想、与时俱进和批判斗争的精神这五个方面来探析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为什么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生命力何为生命力?生命力是指维持生命活动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
在英语中生命力具有spirit(本质精神内涵)、entelechy(内部运作规律)、breath(自由、呼吸)、juice(养分、汲取营养)、life force(强大、批判斗争)等五方面不同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作为一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正像一棵松柏,扎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坚守着自己的本质精神内涵,每时每刻自由的呼吸和吸取来自于“社会存在”的养料,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到如今传媒全球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仍然“木秀于林”,无疑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Spirit: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本质精神内涵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也有自己的认识工具和方法论原则,即本质精神内涵。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统计,马克斯恩格斯共写了1700余篇文章,其中政论、通讯和消息约750篇,占总数的45%,论战性文章262篇,占总数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收入他们写的信件4000余件,这些信件不少是谈及报刊工作和评论报刊文章的。
梳理这些原著文本,我们可以归纳出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本质精神内涵: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把新闻传播放在更广阔更宏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去考察,从事物普遍联系、从存在决定意识规律中把握新闻实质。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及其时代价值
马育秀
【期刊名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1)004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同视角对新闻出版的功能、使命、本质、艺术等均有
过深刻论述。
他们认为新闻事业就是力量,是社会的捍卫者和人民的喉舌。
新闻事
业的本质在于真实地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新闻宣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艺术性,要能够引起读者足够的兴趣。
这些经典论述历久弥新,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马育秀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1
【相关文献】
1.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个人与时代特征 [J], 陈力丹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论19世纪的交往革命 [J], 陈力丹;王晶
3.论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内涵 [J], 张瑞
4.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及当代价值研究 [J], 张鸣骏;葛琰芸
5.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进程及其时代价值 [J], 郝雨;李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龙源期刊网 /doc/4c10004970.html,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刘世玲来源:《商情》2016年第17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容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并熟知它的内容和特点有利于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价值核心观点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及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总看法,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新闻事业的性质、宗旨、方针、任务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总共有18个基本原理,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四个核心论点:(一)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新闻、新闻事业属于意识形态并深刻影响着客观世界”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基本的理论,其他原理都是由此得以产生。
陆定一认为,新闻报道必须是针对最新发生的事件或事实的报道,需要强调时间这一重要因素。
在新闻和事实的先后性问题上,事实在前,新闻在后。
事实对新闻起着决定作用。
(二)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宣传工作就具备了最基本的章法指导。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在阶级社会中,党派与报刊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报刊作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中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不得不重视和强调其阶级性并坚持其党性原则。
报纸所传播和报道的内容不但反映了党派的利益,并尽力去维护这种利益,这也体现了报纸的党派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才能为我们呈现客观事实并影响客观世界的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经济基础的状况如何,会通过新闻手段的不同呈现出来。
经济基础和新闻事业是相对的,有怎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怎样的新闻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生命力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点,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中,充分发挥喉舌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客观真实报道、紧追媒介技术发展、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这五条新闻理论思想和工作规律,对当下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展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观点在当今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63-0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创立者和奠基人。
他们在创办《莱茵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的实践中,在批判普鲁士政府当局、反对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在组织和指导工人政党运动的事业中,逐渐形成了从民主报刊思想到工人报刊思想再到党的报刊思想的新闻观,这些报刊思想和新闻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主体,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为后人继承和进一步将其深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中某些观点也只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无产阶级政党新
闻事业中出现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历史痕迹和局限性,但是,他们的新闻观点是在实践的千锤百炼中得出,而且还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作为其依据和出发点,从一开始就以科学的眼光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出内在本质,提出超
越前人的独到见解,并使之成为能够反映事物内在规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结论。
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观要与我们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下面将从当前的新闻工作实例出发,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新闻观的现实价值。
一、充分发挥喉舌作用
马克思关于报刊的喉舌作用,最早体现在他的工人报刊思想中。
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中,马克思为报纸辩护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是工人运动的中心,是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
而要达成干预政治运动的目的,报刊就应该成为运动的喉舌,为革命中胜利的英雄呐喊,为被镇压的革命者辩护。
此外,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中说:“党的报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批驳和推翻敌对党提出的各种要求和论断。
”这又体现出党的报刊要捍卫党的权益,做党的喉舌的思想。
抛开两个观点中的时代因素,将二者的中心理论思想统一起来。
从许多党报新闻工作来看,许多报道内容单方面强调“党的喉舌”作用,只注重生硬地宣传,而忽略人民的客观实际需要,缺乏可读性。
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进行了第13次改版,由16版扩大到了
20版,二扩版的重心之一就是突出民生。
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谢国明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的读者主要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总之是管理中国的人。
有些老同志对《人民日报》也非常有感情,他们是曾经的管理者。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同时也代表人民,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读者对于民生内容的需求,这些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从中可以看出,新闻工作者已认识到喉舌的“二重性”作用。
此次改版的动因来自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折射出马克思恩格斯在18世纪的新闻思想在当代散发的智慧光芒,它指引着我们的新闻事业向前迈进。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报刊同舆论是紧密相连的,这种信念也贯穿在他们一生的新闻事业实践中。
报刊的责任,正是代表社会舆论,反映社会舆论,表达社会舆论。
报刊除了是反映和表达社会舆论最重要的载体之外,还可以影响和指导社会舆论。
在实际中,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总是由一些网络媒体率先报道,而有些党报出于对新闻纪律的考虑避而不谈,结果是放弃了舆论引导的职责,最终有可能造成谣言扩散、负面舆论在短时间内释放破坏性能量等不良后果,使党的声音处在被动的位置。
《人民日报》在3月29日和3月31日先后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和《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文中强调“凝聚共识、稳中求进”,“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言谣言所惑”,被视为对近期网络上、社会上的谣言所做出的正面、坚决的回应。
随后,
4月2日和4月3日又分别刊发了“统一思想凝共识稳中求进谋发展——本报评论员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和“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广大干部群众持续关注本报两篇评论员文章”两篇后续新闻报道。
这样大量、持续的日常报道,发映出党报在密切关注当前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话题,对急需解决的传言谣言做出回应,做到不回避、不失语,起到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舆论的作用。
三、坚持客观真实报道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他们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十分重视并作为其新闻观的重要内容多次强调。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首先,新闻提供的应当是客观发生过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其次,新闻对客体的报道叙述要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
此外,从报刊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来说,报刊通过对事实的真实报道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正是人民的依赖,报刊才得以存在和发展。
以上关于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思想,要求新闻工作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深入到基层中进行调查研究,这对今天的新闻媒体业务活动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对坚持客观真实报道思想的实践。
在此次活动中,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力求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中。
四、紧追媒介技术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以报纸为媒介的信息传递活动,是人类精神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自然要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之上才能建立
起来。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时,曾详细列出同信息传递活动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发明。
这充分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对传播活动和传播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马克思之后的时代里,人类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先后出现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介。
如今手机、户外媒体等新媒体也正在蓬勃发展。
党的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也应该借力新型媒介,得到更大的发展。
比如各大党报建立自己的网站、发行手机报,开通网络版的订阅等。
用群众觉得方便的、乐于接受的技术,贴近更加广泛的受众。
五、恪守新闻职业道德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报刊是斗争的武器,党报工作者就是手持武器的英勇战士,如此神圣的职务自然应当具备良好的素质方能胜任。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党报工作者应有铁的纪律,按党的纪律和规定工作;要掌握调查研究、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一心一意为着无产阶级利益,不能把眼光盯在个人私利上,不能把革命变为摇钱树;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不要拘泥于现代语法,不必搞学究式的语句重新排列。
现在,报纸已不再是斗争的武器,但肩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的任务,也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丝毫不得降低。
然而,总会有新闻工作者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出现,比如虚假报道等,这些贪图个人私利的行为,损害了新闻单位的社会形象、信誉和社会公信力。
因此,要始终强调新闻工作者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坚持真理,不谋私利,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有其历史局
限的一面,也有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面。
我们在今天的新闻事业中,要结合工作实际,让有生命力的理论规律仍旧闪耀智慧的光芒,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61:2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199-200.
作者简介:李晖(1988-),女,山西太原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媒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