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性?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和光子的运动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即服从测不准关系,因而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无确定的运动轨道,而是服从量子力学,需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也就是说量子力学研究的只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地方出现的可能性,即出现的几率大小。

2、氢光谱为什么可以得到线状光谱?谱线的波长与能级间能量差有什么关系?求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β谱线之长。

解:在通常情况下,氢原子的电子在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不会放出能量。

因此在通常条件下氢原子是不会发光的。

但是当氢原子受到激发(如在高温或电场下)时,核外电子获得能量就可以从较底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它会迅速地跳回到能量较底的能级,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大小决定于电子跃迁时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νh E E E =-=∆21由于轨道能量的量子化,即不连续的,所以激发态的电子由较高能级跳回到较低能级时,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也是不连续的,这是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谱线的波长和能量的关系为:hE E C 12-==νλ=3.289×1015(222111n n -)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B 谱线的波长为:114221510167.6)4121(10289.3-⨯=-⨯=S ννλC =nm m ss m 4861086.410167.6103711418=⨯=⋅⨯⋅⨯=---λ 3、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至第一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121.6nm ,当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至第二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656.3nm 。

试通过计算回答:(1) 哪一种光子的能量大?(2) 求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三与第二能级的能量差,以及第二与第一能级的能量差。

解:(1) 由于能量与波长有如下关系λνλνhCE h E C =∴==, 由此可知: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因此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发射出的光子能量大。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电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1、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组成及微粒间的关系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X A Z 原子原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个质子带1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处电子:质量忽略不计,1个电子例如: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之间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作为放射源和同位素示踪。

2、用H11H11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2核外电子排布:如:53号元素碘的电子排布为,2-8-18-18-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如: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外层电子数从1~8)。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由大~小,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化价从1~7,负化合价从-4~-1)。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1横称为1个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无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列(1个纵列称为1个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比较方法:(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即周期越大,半径越大)(2)当电子层结构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如:F ->Na +>Mg 2(3)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案 高二化学教学案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案 高二化学教学案

鲁科版选修4 第一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编写人:白慧峰【学习目标】1.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学习过程】一.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温故·知新】我们已经知道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有哪些 (必修2) ?(1)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个电子(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3)核外电子在距核由到,能量有到的电子层上依次排列哪些规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可以解释原因了呢?【联想·质疑1】基态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按怎样的能级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呢?基态氩原子的核外电子应按怎样的能级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呢?为什么?【联想·质疑2】基态K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为什么是2,8,8,1结构,而不是2,8,9结构呢?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_______能量最低原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排布时要先占有的能级,然后再依次进入的能级,这样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列顺序为1s , , ,3s , , ,3d , , ┉。

适用于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 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示法之一________电子排布式用 来表示电子排布的式子。

请写出基态氯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并用图示法解释箭头所指的每部分的含义。

例:【迁移·应】原子核外电子在排布时, 最外层电?【练习·巩固Ⅰ】1-1 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1s 、2p 、3d 、4sB .1s 、2s 、3s 、2pC .2s 、2p 、3s 、3pD .4p 、3d 、4s 、3p1-2(2015安徽高考)N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二. 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 【交流 .研讨1】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两个电子以何种状态进行排布呢?(以1S 轨道为例)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_______泡利不相容原理(1)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容纳______电子,且一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方向必须______。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1、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Z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班级姓名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A X)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注意: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长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7个主族族副族: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与H2的化合由难到易,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1:区分下列概念(1) 质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2) 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3) 定态、基态和激发态(4) 顺磁性和逆磁性(5) 波长、波数和频率(6) 经典力学轨道和波动力学轨道(7) 电子的粒性与波性(8) 核电荷和有效核电荷答:(1) 质量数:指同位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是接近同位素量的整数。

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被定义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 原子质量的1/12 之比,代替“原子量”概念(后者已被废弃);量纲为1(注意相对概念)。

(2) 连续光谱: 波长连续分布的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往往发射连续光谱。

电子和离子复合时,以及高速带电离子在加速场中运动时亦能发射这种光谱。

线状光谱:彼此分立、波长恒定的谱线。

原子受激发(高温、电孤等)时,电子由低能级轨道跃迁到高能级轨道,回到低能级时产生发射光谱(不同原子具有各自特征波长的谱线)。

(3) 定态是由固定轨道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

电子只能沿若干条固定轨道运动,意味着原子只能处于与那些轨道对应的能态,所有这些允许能态统称为定态。

主量子数为1 的定态叫基态,其余的定态都是激发态。

波动力学中也用基态和激发态的概念。

(4) 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受吸引的性质叫顺磁性,这类物质中含有未成对电子;受排斥的性质叫抗磁性,这类物质中不含未成对电子。

(5) 波长:符号λ,单位m(或m 的倍数单位);波数:符号σ,单位m-1(常用cm-1);频率:符号ν,单位Hz,相互关系:σ=1/λ,ν= c/λ。

(6) 汉语中都叫原子轨道,但英语中的区分却是明确的。

“orbital”是波动力学的原子轨道,是特定能量的某一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最多的那个区域,亦叫“原子轨函”。

“orbit”是玻尔从旧量子学提出的圆型原子轨道。

(7) 粒性:电子运动具有微粒运动的性质,可用表征微粒运动的物理量(如距离和动量)描述;波性:电子运动也具有波的性质(如衍射),可用表征波的物理量(如波长和频率)描述。

化学

化学

0.00
0.25 0.50 0.75 0.93
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剖面图
180
- 1.00
1.00
1.2.2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P轨道角度分布图
+ + + -
1.2.2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
-
-
+ +
+ + + + + -
+ -
d轨道角度分布图
+
1.2.2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几种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
连续光谱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2. 氢原子光谱
自然界的连续 光谱
实验室的连 续光谱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 氢原子光谱
Hδ Hγ 410 .2 434 .0 7.31 6.91
Hβ 486 .1 6.07
Hα 656 .3 4.57
8
/nm 14 1 ( 10 ) /s
1
2.179 1018 6.626 10
34
(
1
2 n1

1
2 n2
)
3 .289 10 (15来自12 n1
1
2 n2
)
与里德堡经验方程完全一致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3. Bohr原子结构理论
波尔理论的合理内涵
电子在定态时有确定的能量; 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的能量变化。 原子光谱——线状光谱 反 映
1.2.2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
量子力学理论证明,电子出现的概率密 度=||2 ,于是有: W=||2 V
当某空间区域中概率密度一致时,我们 可用乘法求得概率。 电子云是概率密度||2的形象化描述,是 |Ψ|2的空间图形。黑点密集的地方,||2的值 大,概率密度大;反之概率密度小。 原子轨道是波函数Ψ,或波函数Ψ的线性 组合(波函数的加减)。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普通高中化学
必修2(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思维导图
史学强
你是否发现笔记记得越多,思维也越混乱?你是否经常为琐事缠身而苦无分身之术?你是否总是感叹一天的时间太少?思维导图来了!它可以“解救”你!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并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

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原子结构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01章无机化学第四版北师大

第01章无机化学第四版北师大

• 1-2-1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无机
化 学
•1-2-2 核素,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1.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 子称为一种核素。 它可以分为稳定核素和放射性核素;还可以 分为单核素元素和多核素元素。 核素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2.同位素---具有相同核电核数,不同中子数 的核素互称同位素。eg,氢的3种同位素氕,氘, 氚。 3.同位素丰度---某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 分数组成(原子百分比)。
化 学
无机
化 学
1—3 原子的起源和演化
1.宇宙之初 2.氢爆炸 3.氦燃烧 4.碳燃烧 5.@过程 6.e过程 7.重元素诞生 8.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是非
• • • • • • • •
无机
化 学
1-4 氢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 Bohr’ model
• 1-4-1 • 1-4-2 氢原子光谱 波尔理论
无机
化 学
1-2-3 原子的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很小,但是不等于构成它 的质子和中子质量的简单加和。 例如,1摩尔氘原子的质量比1摩尔质子和1 摩尔中子的质量和小0.00431225g。这一差值称 为质量亏损,等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结合能。单位是百万电子伏特(Mev)。 不同数量的核子结合成原子释放的能量与核 子的数量不成比例,比结合能是某原子核的结合 能除以其核子数。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h L mvr n 2
代入上式,得
• E = -(me4/8ε02h2)· (1/n2)=-B · (1/n2) • B= 1312kJ · mol-1=13.6eV
无机
总结:波尔理论要点如下: 1)行星模型 波尔假定,氢原子核外电子是 处在一定的线形轨道上绕核运行的。 2)定态假设 波尔假定,氢原子核外电子在 轨道运行时有一定的不变的能量,这种状态称为 定态。 基态---能量最底的定态。 激发态---能量高于基态的定态。 3)量子化条件 波尔假设,氢原子核外电子 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在轨道运行的电子具有一定 的角动量。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一、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原子(A Z X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可表示为A Z X 。

如:146C 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2311Na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

3.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拓展】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特别提醒】1.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六同”: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和外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用字母H 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92U 146C 21H 31H用途核燃料考古断代制氢弹三、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Na+:。

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表现出氧化性,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第1章 原子结构-S

第1章 原子结构-S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5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1927年,Davisson和Germer应用Ni晶体进行的电 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设。 从电子枪中射出的电 子,打击到屏上,无法预 测其击中的位置,这时体 现出的只是它的粒子性。
明暗相间的环纹是大量的单个电子的粒子性的 统计结果。它体现了电子的波动性,所以说波动性 是粒子性的统计结果。
利用三个量子数即可将一个原子轨道(空间运动状态) 描述出来。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5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推算 n = 3 的原子轨道数目,并分别用三个量子 数 n,l,m 加以描述。 解: n = 3 ,则 l 有 0,1,2 三种取值。 l = 0 m = 0
n l m 3 0 0
•没从理论上解释氢原子光谱是如何产生。
氢光谱和经典力学产生了尖锐矛盾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4 原子结构的模型
2. 玻尔理论
玻尔理论的基本要点 (1)假设 行星模型:核外电子不能沿任意轨道运动, 而只能在确定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 定态假设 假定氢原子核外电子在轨道运行时 有一定的不变的能量,这种状态称为定态。 正常情况下,原子中电子尽可能处在离核最近的 轨道上运动,此时能量最低 — 原子处于基态。 (较低能级n1);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5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3). 磁量子数
取值:磁量子数 m 取值受角量子数 l 的影响 ,对 于给定的 l , m 可取: 0,± 1,± 2,3… ± l 。 2l + 1 个 意义:描述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空间取 向),每一种 m 的取值,对应一种空间取向。每 一个伸展方向相当于一个原子轨道。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1 原子结构(一)一、基础题1.放射性元素氡22286Rn,核电荷数为_____;质子数为_____;中子数为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_____。

2.在136C、146C、147N、178O几种原子中:(1)互称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2)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3)中子数相等,但不是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相似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4.原子序数为47的银元素有两种同位素,它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近似相等。

已知银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则两种同位素原子中的中子数分别为A.110和106 B.57和63 C.60和62 D.53和735.某粒子用A Z R 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Z+A 6.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7.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OH-、H2O、F-B.NH3、NH4+、NH2-C.H3O+、NH4+、NH2-D.HCl、F2、H2S 8.写出你所知道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电子的微粒(至少各写3种)。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无机化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是通过将|Ψ|2的角度分布部分,即|Y|2随 θ、Φ的变化作图而得到的(空间)图像,它形象地显示出在原子核 不同角度与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的关系。图1-1(b)是电子云的 角度分布剖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与相应的原子轨道角 度分布剖面图基本相似,但有以下不同之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 图带有正、负号,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习惯不标出正 号);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角度分布要“瘦”些, 这是因为Y值一般是小于1的,所以|Y|2的值就更小些。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五、 多电子原子结构
多电子原子指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1的原子(即除H以外 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在多电子原子结构中,核外电子是如何 分布的呢?要了解多电子中电子分布的规律,首先要知道原 子能级的相对高低。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是根据光谱实 验归纳得到的。H原子轨道的能量取决于主量子数n,在多电 子原子中,轨道的能量除取决于主量子数n外,还与角量子 数l有关,总规律如下: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一、 原子的组成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原子是由处于原子中 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 子核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很小,半径约为10-10m;原子核更小,它的体积约为原 子体积的1/1012。如果把原子比喻成一座庞大的体育场,则原 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因此原子内部有相当大 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第一节 原子的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第四版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四版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原子周期系1-1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a)K (b)Al (c)Cl (d)Ti(Z=22) (e)Zn(Z=30) (f)As(Z=33)答:(a)[Ar]4s1(b)[Ne]3s23p1(c)[Ne]3s23p5(d)[Ar]3d54s2(e)[Ar] 3d104s1(f)[Ar]4s24p31-2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并用方框图表示轨道,填入轨道的电子用箭头表示。

(a)Be (b)N (c)F (d)Cl-(e)Ne+(f)Fe3+(g)As3+1-3 Li+、Na+、K+、Rb+、Cs+的基态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与次外层电子组态分别如何?1-4以下+3价离子那些具有8电子外壳?Al3+、Ga3+、Bi3+、Mn3+、Sc3+答:Al3+与Sc3+具有8电子外壳。

1-5已知电中性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分别为:(a)3s23p5(b)3d64s2(c)5s2(d)4f96s2(e)5d106s1试根据这个信息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属于那个区、哪个族、哪个周期。

答:(a)p区,ⅦA族,第三周期(b)d区,Ⅷ族,第四周期(c)s区,ⅡA族,第五周期(d)f区,ⅢB族,第六周期(e)ds区,ⅠB族,第六周期1-6根据Ti、Ge、Ag、Rb、N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它们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

答:Ti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24s2;Ge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104s24p2;Ag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4d105s1;Rb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5s1;Ne位于第二周期0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He] 2s22p6。

1-7某元素的基态价层电子构型为5d36s2,给出比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小4的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组态。

现代基础化学第一章习题

现代基础化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可通过一系列波函本章小结2、︱ψ︱2为几率密度。

它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单位体积出现的几率,︱ψ︱4、掌握近似能级图,并能按照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写出一般元素(前36号)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5、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周期性和各周期元素数目关系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从原子结构来划分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分区等。

6、掌握有效核电荷数、原于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合能、电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在周期系中一般递变规律。

第一章大纲不要求内容(D)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Cs, p, d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剖面图注意:(A)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D(B) n和l;•B现的概率(几率);(C) 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C正确的是..............................()。

•C(A) n=3,l= 2,m= 0,m= +1/2;(D) n= 3,l= 1,m= -1,m s = +1/2。

•Bb. 取值范围:正整数,n = 1,2,3…b. 取值范围:l 可取0 ~ n -1之间的整数b. 取值范围:m 可取–l …0 …l 之间的整数,共2l +1个。

(4)自旋量子数(m )a. 取值:+1/2 和-1/2(B) 角量子数l主要决定核外电子的能量;•Ba. 描述原子轨道的不同形状,表示电子层中各个不同的电子亚层。

c. a. 决定电子在核外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平均距离d.决定电子能量的高低:b. 自旋方向:用“↑”或“↓”来表示a. 描述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对电子能量有影响:c. 对电子能量没有影响(B) n= 4,l= 2,m= 0;B9.()下列原子轨道中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几率密度为零的是。

;(B)3;(A)3pz(C)3s;(D)3p x。

•A(A) n = 3,l = 2,m = 2;2zd (D) n = 3,l = 2,m = 1,m s = +1/2。

《无机化学》题库(含答案)

《无机化学》题库(含答案)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C) 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B.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D) 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 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 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4.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数目是由什么决定的……………………………………(C) A.2n2(n 为主量子数); B.相应能级组中所含轨道总数; C.相应能级组中所含电子总数 D. n + 0.7 规则 5.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A) A.ns2np3 B.ns2np4 C.ns2np5 D.ns2np6 6.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B) A.B B.C C.Al D.Si 7.原子光谱中存在着不连续的线谱,证明了……………………………………(B) A.在原子中仅有某些电子能够被激发 B. 一个原子中的电子只可能有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 C.原子发射的光,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的白光 D.白光是由许许多多单色光组成. 8.原子轨道中"填充"电子时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C) A.亲合能 B.电能 C.势能 D.动能 9.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D) A.Na B.Ne C.F D.H 10.下列哪一种元素性质的周期规律最不明显…………………………………(A) A.电子亲合能 B.电负性 C.电离能 D.原子体积
大学无机化学复习题

大一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

大一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基本要求] 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熟悉原子轨道的概念,掌握四个量子数取值范围,会用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及微观状态,记熟s 、p 、d 原子轨道的角分布图。

理解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会用鲍林近似能级图排布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

理解原子结构同周期系的关系。

熟悉原子结构同有效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及电负性变化的周期性间的关系。

[重点] 四个量子数及原子轨道角分布图、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与周期系的关系。

[难点] 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四个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参考教学学时] 6学时习题参考答案1. 用里德堡公式计算H 原子电离是需要吸收多少能量?满足这个能量的波长是多少?解:H 原子电离即指核外的一个电子从基态(n=1)跃迁到无穷远(n=∞、核作用不到的地方)。

所以,其所许能量为: E=hv=hR )11(2221n n - =hR ()11(2∞-I =6.626×10-34×3.289×1015×6.02×1023)(102.1314J ⨯=)13121-•=mol KJ (满足这个能量的波长为:λ=vc =)11(10289.31032221158n n -⨯⨯=15810289.3103⨯⨯=9.12⨯108-(m )=91.2(nm ) 2. 假若H 原子核外有一系列轨道的能量分别为:(1) -5.45×1019-J (2) -2.42×1019- (3) -1×1019-J (4) 0 J (5) +5.45×1019-J问:那些轨道是合理的,这些合理轨道分别是第几能级。

解:H 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 n =- )(10179.2218J n-⨯ n=1,2,3,… 当n=1 时,E 1=-1810179.2-⨯(J )n=2 时,E 2=-218210179.2-⨯=-5.448×1019-(J ) n=3 时,E 3=-218310179.2-⨯=-2.412×1019-(J ) n=4 时,E 4=-218410179.2-⨯=-1.362×1019-(J ) n=5 时,E 5=-218510179.2-⨯=-8.716×1020-(J ) n=∞ 时,E ∞=-218510179.2-⨯=0(J ) ∴(1)、(2)、(4)都是合理的,分别是第二能级,第三能级和电离态(n=∞)。

现代基础化学 第 1 章

现代基础化学 第 1 章

钻穿效应
按量子力学观点,电子可以出现在原子内任何位置。因 此,最外层电子也可以深入电子壳层内部,更靠近核,这种 本领称之为钻穿。钻穿的结果降低了其它电子对它的屏蔽作 用,起到了增加有效核电荷降低轨道能量的作用,从而产生 能级交错现象。
钻穿效应可由径向分布函数加以说明
4s能量平均化
E3d > E4s
z
x
s, p, d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剖面图
注意: (1)极值方向 (2)节面,在此平面上
Y=0
s, p, d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剖面图
注意: (1)极值方向 (2)节面,在此平面上
Y2=0
y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较
电子云图
图形
瘦(Y2)
图形符号 均为正
原子轨道图 胖(Y) 有正负
电子云的模型
c. 代表层次:
n值 n 值代号
1 2 3 4 5… K L M N O…
d. 决定电子能量的高低:
n值越大,电子能量越高。
1.2.2 电子的运动状态
4、四个量子数
(2)角量子数(l)
a. 描述原子轨道的不同形状,表示电子层中各个不同 的电子亚层。
b. 取值范围:l 可取 0 ~ n-1之间的整数
大科学家牛顿
1.2.1 电子运动的特性
1、波粒二象性
1905年,爱因斯坦用光 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 效应,提出光既有粒子性, 又有波动性,即光具有波 粒二象性。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1.2.1 电子运动的特性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依
1、波粒二象性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 德布罗依受到光具有波粒 二象性的启发,提出了电 子等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 二象性的假设。该假设在 1927年被电子衍射实验所 证实。

高中化学竞赛《物质结构》讲义

高中化学竞赛《物质结构》讲义

物质结构---第一部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系1.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用s、p、d等表示基态构型(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系周期。

1~18族。

主族与副族。

过渡元素。

主、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性质变化一般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性质变化一般规律。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s、p、d、ds、f区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和一原子的电子构型。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氧化态与族序数的关系。

对角线规则。

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半金属(类金属)。

主、副族的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氧化态及其主要形体。

铂系元素的概念。

第一节核外电子的运动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二)核外电子的运动表示电子云是描述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的一种图象,它从统计的概念出发对核外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作形象化的图示。

二、原于核外电子的排布(一)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1.依据:、。

2.图示(二)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2.保里不相容原理:3.洪特(Hund)规则:电子将尽可能多分占不同的简并轨道,且自旋平行。

及Hund特例:简并轨道全充满,半充满,全空,能量相对较低,较稳定。

[例外] Nb、Ru、Rh、W、Pt(三)能级顺序——近似能级图1. 能级交错现象;2. 能级组:能量相近的能级划分为一组;3. 徐光宪先生 n+0.7规则:4. 近似能级图——电子填充顺序(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有关概念:基态、激发态;原子、离子;“原子实”——希有气体结构;“价电子构型”1.轨道表示式:2.电子排布式:4.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①元素的周期数原子最外层的n数值即为该元素的所在周期数。

一个能级组相当于一个周期,周期有长短之分。

短周期(能级组内仅含有s、p能级)。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校第四版)答案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校第四版)答案
2-11解:由VSEPR,臭氧离子O3-属于AY4型分子,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即
由斥力顺序可知,∠l-O-O>∠O-O-O即∠O-O-O<109o28’ ∠l-O-O>109o28’,但∠O-O-O>90o,因为∠O-O-O<90o时,斥力变大不利于分子的稳定,故O3-的键角应为100o,属于以上范围,很符合VSEPR模型。
1-47.解:氟的电负性最大。铯的电负性最小
1-50 答:ⅣB族,铜,银,金和稀有气体。
1-52答:从上到下,同族元素氧化态稳定性增强,但第五周期非金属的氧化态很不稳定,第六周期的汞,铊,铅,铋的最稳定氧化态不是族序数,而是0,+1,+2,+3,第Ⅷ族从左到右最高氧化态的稳定性下降,从上到下最高正氧化态稳定性增强。
(4)XeF2:由VSEPR模型知,XeF2分子属于AY5型分子,AY5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体,为保证两个Xe不能垂直。略去电子后,XeF2分子应为角形分子,但夹角一定不为90o,其夹角为120o>∠Xe-F-Xe>90o范围内。
(5)SF6:由VSEPR模型知,SF6属AY6型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即其键角为90o。
第二章分子结构
2-1解:O2:.. .. H2O2: .. ..
: O=O: H—O—O—H
共12e共14e
CO: .. CO2: .. ..
:C=O: :O=C=O:
共10e共16e
NCl3.. SF4
F
Cl|
F—S—F
N ..|
FCl Cl共3来自e共26e2-3答:LiH: Li的电子排布:1s22s1H的电子排布:1s1
当λ=320nm时,则此时光的能量E=5.64×10-19>E最低,所以会解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性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和光子的运动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即服从测不准关系,因而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无确定的运动轨道,而是服从量子力学,需用统计规律来描述。

也就是说量子力学研究的只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地方出现的可能性,即出现的几率大小。

2、氢光谱为什么可以得到线状光谱谱线的波长与能级间能量差有什么关系求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β谱线之长。

解:在通常情况下,氢原子的电子在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不会放出能量。

因此在通常条件下氢原子是不会发光的。

但是当氢原子受到激发(如在高温或电场下)时,核外电子获得能量就可以从较底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它会迅速地跳回到能量较底的能级,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大小决定于电子跃迁时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νh E E E =-=∆21由于轨道能量的量子化,即不连续的,所以激发态的电子由较高能级跳回到较低能级时,放出光的频率(或波长)也是不连续的,这是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谱线的波长和能量的关系为:hE E C 12-==νλ =×1015(222111n n -) 电子从第四轨道跳回第二轨道时,H B 谱线的波长为:114221510167.6)4121(10289.3-⨯=-⨯=S ν νλC = nm m ss m 4861086.410167.6103711418=⨯=⋅⨯⋅⨯=---λ 3、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至第一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当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至第二能级,发射出光子的的波长为。

试通过计算回答:(1) 哪一种光子的能量大(2) 求氢原子中电子的第三与第二能级的能量差,以及第二与第一能级的能量差。

解:(1) 由于能量与波长有如下关系λνλνhC E h E C =∴==, 由此可知: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因此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发射出的光子能量大。

(2) 根据公式:λhCE =∆λhCE E E =-=∆121mS m S J 91834106.12110310626.6---⨯⋅⨯⨯⋅⨯= J 181063.1-⨯=λhCE E E =-=∆232mS m S J 91834103.65610310626.6---⨯⋅⨯⨯⋅⨯= J 191003.3-⨯=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第四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比它在第一轨道上运动的能量多。

这个核外电子由第四轨道跃入第一轨道时,所发出的频率和波长是多少 解:根据公式:hE h E ∆=∴=∆νν 已知:J eV eV E 1910603.11,7.12-⨯==∆,代入上式得nm S S m C S S J J h E 8.971007.31031007.310626.610603.17.12115181153419=⋅⨯⋅⨯==⨯=⋅⨯⨯⨯=∆=-----νλν 5、玻尔理论有哪几条主要假设根据这些假设得到那些结果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缺点解:玻尔理论有三条假设:(1) 核外电子运动取一定的轨道,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第一条假设回答了原子可以稳定存在;(2) 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有一定的能量,而能量只能取某些由量子化条件决定的正整数值,由量子化条件可推出氢原子核外轨道能量公式E = n 2eV = –×10-18/n 2 J 原子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各电子层尽可能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

这时电子的能量最低。

这条假设也决定了原子可以稳定存在; (3) 只有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就会以光子形式放出能量,释放出光子的频率和能量的关系为νh E E =-12h E E 12-=ν 放出光子的频率(或波长)是不连续的,这就是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1)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谱线分裂现象;(2) 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分子光谱;(3) 不能解释电子为什么在一定轨道上稳定存在而不放出能量。

6、原子轨道、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等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解:薛定谔方程的每一个合理解,都表示该微观粒子运动的某一种状态,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是用波函数来描述的,所以波函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

n 、l 、m 三个量子数确定一个波函数,也即确定电子在空间运动的范围。

可以粗略地把波函数看作是在x 、y 、z 三维空间里找到该运动电子的区域。

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所以原子轨道是波函数的同义语。

波函数本身并无具体的物理意义。

但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2却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2则是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几率。

即电子的几率密度。

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几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也可以说电子云是||2的具体图像。

电子云图像中,小黑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的几率密度大,小黑点稀的地方表示电子的几率密度小。

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都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

它们虽有联系,但各个描述的方式和所代表的函义又是不同的。

电子云和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基本相似,但电子云的分布图要比原子轨道的分布图“瘦”些,而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则有正负号,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没有正负号。

而几率密度却是描述核外电子在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多少。

7、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应如何改正(1) “s 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而p 电子是走形”。

(2) “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

(3) “主量子数为3时,有3s、3p、3d、3f四条轨道”。

解:(1) 不正确。

因为电子运动并无固定轨道,应该说s电子在核外运动电子云图象是一个球体,其剖面图是个园,而p电子云图象是哑铃形,其剖面图是形。

(2) 不正确。

应说n=1的电子层中,l=0、m=0只有一个1s轨道,可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3) 不正确。

n=3时,l只能取0、1、2,即只有3s、3p、3d三个能级,没有3f。

同时3p还有m = 0,±1三种不同的空间取向,是三种不同的空间运动状态,有三条原子轨道,同样3d,m可为0、±1、±2五种空间取向,有五条原子轨道。

每条原子轨道又有两种自旋状态。

因此应说:n=3时,有9条原子轨道,电子的最大可能状态数18。

8、有无以下的电子运动状态(1) n = 1, l = 1, m = 0 (2) n = 2, l = 0, m = 1(3) n = 3, l = 3, m = 3 (4) n = 4, l = 3, m = 2解:(1) 没有。

因为l最大只能为n – 1,所以当n = 1时、l只能为0,不能为1;若要l = 1,则必须2n中任何一个值,而不能为1。

≥(2) 没有。

因为m最大只能为±l,所以当l = 0时、m只能为0,不能为±1;若要m =±1,则必须n = 2时,l必须为1,而不能为0。

(3) 没有。

因为n = 3,l就不能为3时,m也不能为±3;若要l = 3、m =±3,则必须4n中任何一个值,而不能为3。

≥(4) 有。

因为有两组合理的n、l、m值,是表明两条原子轨道。

9、填充合理的量子数:(1) n = , l = 2, m = 0, m s = +1/2 (2) n = 2, l = , m = 1, m s = –1/2(3) n = 4, l = 2, m = 0, m s = (4) n = 2, l = 0, m = , m s = +1/2解:(1) n 3中的任何一个整数;(2) l = 1 (3) m s = +1/2或–1/2 (4) m = 010、n = 3, l有多少可能值n = 3,共有多少轨道电子的最大可能状态数为多少解:n 3时,l可以取0、1、2三个值,n = 3共有9条轨道,电子的最大可能状态数为18。

11、画出:(1) s、p y、p x、p z、d xy、d yz、d xz、d z2、d x2–y2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2) s 、p y 、p x 、p z 、d xy 、d yz 、d xz 、d z 2、d x 2–y 2电子云角度分布图解:(1)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分别如图6–1(2)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分别如图6–2图6–1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图6–2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12、什么叫屏蔽效应什么钻穿效应应如何解释下列轨道能量的差别(1) E 1s <E 2s <E 3s <E 4s (2) E 3s <E 3p <E 3d (3) E 4s <E 3d解: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不仅受到原子核的引力,而电子之间还有斥力,这种斥力的存在,相当于减弱了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即:σ-=*Z Z式中,*Z 为有效核电荷数,σ为屏蔽常数。

由于其他电子对选定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就相当于核电荷对选定电子的吸引力的减弱,这种效应称屏蔽效应。

由于电子的角量子数l 不同,其几率的径向分布不同,电子钻到核附近的几率较大,受到核的引力大,因而能量不同的现象称为钻穿效应。

(1) E 1s < E 2s < E 3s < E 4s ,应该用屏蔽效应解释。

当l 相同,n 不同时,n 越大,电子离核越远,原子中其它电子对它的屏蔽作用越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小,能量升高,所以:E 1s < E 2s < E 3s < E 4s(2) E 3s < E 2p < E 3d 用钻穿效应解释:对于n 相同而l 不同的电子,穿入内层的能力不同,ns >np >nd >nf ,s 电子穿透内层的能力大些,即在离核较近的地方s 电子出现的几率比p 、d 、f 电子大些,电子穿透内层的程度越大,受到其它电子的蔽屏作用越小,受到核的引力越强,能量越低,这就解释了n 相同、l 不同的各轨道能量顺序为E n s < E n p < E n d < E n f 的原因。

同属于第三电子层的3s 、3p 、3d ,其径向分布不同,3s 有3个峰,3s 电子除有较多机会出现在离核远的区域外,3s 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地方有小峰,钻到核附近的机会较多,即在离核较近了地方3s 电子出现的几率比3p 、3d 大些。

3d 电子钻到核附近的机会更小(见图6–3)。

由此可见,受到屏蔽作用依次增大,能量依次升高,即E 3s < E 2p < E 3d 。

(3) E 4s < E 3d ,钻穿效应解释能级交错现象,从径向分布图看出(图6–4),4s 的最大峰虽比3d 离核远,但它有小峰钻到核的附近,回避了其他电子的屏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