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l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l20)和面神经炎(ICD一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肌电图(EMG)、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针灸—面瘫临床路径

针灸—面瘫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一、面瘫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7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8天至 30天。

(3)后遗症期:发病30天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壅络证风痰阻络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辅助检查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大便常规;4、肝肾功能;5、血糖;6、血脂;7、电解质;8、乙肝五项;9、心电图;其他根据病情选择检查项目1、听力测试;2、味觉测试;3、强度——时间曲线检查;4、电兴奋性检查;(七)治疗1.针灸治疗1.1.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面瘫临床路径 - 副本

面瘫临床路径 - 副本

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一、面瘫(面神经麻痹)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麻痹(ICD-10编码:G5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主板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急性起病,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有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四)症候诊断1.风寒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有面部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沫,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中医治疗方案1.体针疗法(1)急性期治法:疏风袪邪,通经活络。

(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取穴:以局部+远道取穴为主,取健侧穴位。

阳白四白颧髎颊车透地仓翳风合谷足三里双太冲双加减:风寒证加风池,祛风散寒;风热证加曲池,疏风泻热;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变浅加迎香;味觉减退加舌根点刺放血,恢复期及联动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面神经炎)住院病人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IO编码:G51.8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风寒袭络证:2. 风热袭络证:3.风痰阻络证:4. 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病(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病(TCD编码:BNV12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颅脑损伤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4)曾经接受颅脑手术治疗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脑CT、MRI检查正常。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风湿系列。

(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拔罐疗法3.推拿手法4.其他外治法:割治、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得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

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与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与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

802)得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得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得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完整版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完整版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7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表证: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2)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针灸科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针灸科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瘫痪、无力、表情不自然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面瘫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是面瘫病的中医临床路径。

一、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

2、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

1、急性起病,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Bell 现象阳性(用力紧闭双眼时,眼球转向外上方),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

3、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面瘫)、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中药治疗1、风寒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和营。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2、风热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银翘散加减。

3、风痰阻络证症状: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裹,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减。

(二)针灸治疗1、针刺主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配穴:风寒阻络配风池、列缺;风热阻络配外关、曲池;风痰阻络配丰隆、足三里。

操作:面部穴位多采用浅刺、平刺,手法宜轻;合谷穴采用泻法。

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个疗程。

面瘫临床路径(徐州)

面瘫临床路径(徐州)

专科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3)面肌电图(EMG)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面瘫病(风热袭络证)临床路径

介绍一件你熟悉的物品作文今天我要给您介绍一样我特别熟悉的宝贝,那就是我的保温杯!
这保温杯啊,可真是我的贴心小伙伴。

它长得不算特别出众,就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圆柱体,身上穿着一层不锈钢的“铠甲”,摸起来滑溜溜的,还挺有质感。

它的盖子设计得特别巧妙,就像一个小帽子,一拧就能打开。

而且密封得那叫一个严实,哪怕我把它倒过来甩来甩去,也别想让一滴水跑出来。

要说它最大的本事,那就是保温啦!早上我装进去的热水,到了晚上还是热乎乎的,就像有个小火炉一直在里面工作。

冬天的时候,能随时随地喝上一口热水,那感觉,简直爽歪歪。

我出门的时候总爱带着它,爬山、逛街、旅行,它都一路陪着我。

有时候朋友们口渴了,我就得意地拿出我的保温杯,给他们倒上一杯热水,感觉自己像个送温暖的小天使。

这就是我的保温杯,虽然它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稀罕玩意儿,但在我心里,那可是无价之宝!
怎么样,您觉得我的保温杯不错吧?。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最新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

面神经炎(面瘫)康复医学科临床路径(A)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面瘫的患者。

一、面神经炎(面瘫)康复科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面瘫)。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和面瘫(TCD 编码:BNV12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心电图、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及本科室优化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ICD-10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根据病情需要,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肝肾功能等。

(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1)针刺以面部和手足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根据辨证,适时配合温针、神灯照射、电针、闪罐等。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的中医临床路径

面瘫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及本科室优化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ICD-10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根据病情需要,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神经系统检查;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肝肾功能等。

(八)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1)针刺以面部和手足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根据辨证,适时配合温针、神灯照射、电针、闪罐等。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病中医临床路径总结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 疾病分期(1 )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 6 个月。

(3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阻络证风热阻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神经系统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脸部瘫痪临床路径

脸部瘫痪临床路径

脸部瘫痪临床路径
简介
脸部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受损导致
面部表情不协调的现象。

本文档旨在介绍脸部瘫痪的临床路径,包
括其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

临床路径步骤
1. 诊断
- 通过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医生会进行初步的面部瘫痪的诊断。

- 随后,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并确定面部瘫痪的程度。

2. 医学影像检查
-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如MRI或CT扫描,用于确定面部瘫痪的原因和程度。

3. 病因诊断
- 基于病史和医学影像检查的结果,医生会尽可能确定面部瘫
痪的病因。

- 常见的病因包括面部神经损伤、中风、病毒感染等。

4. 治疗计划
- 医生会根据面部瘫痪的病因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 对于一些可逆性的病因,如病毒感染,医生可能会针对原因
进行治疗。

- 对于一些无法逆转的病因,如面部神经损伤,医生可能会建
议面部肌肉注射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

5. 康复过程
-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引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
帮助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 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和声音训练等。

结论
脸部瘫痪的临床路径涉及诊断、病因诊断、治疗计划和康复过程。

对于患有脸部瘫痪的患者来说,专业的医生和康复师将在整个
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 天至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 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3)面肌电图(EMG)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3.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门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面瘫(TCD 编码:BNV120 )
西医: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 51.8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