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册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二册)
不含实验部分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一)生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1.皮肤感受器
通常在手指、唇等灵敏部分分布较多。
2.光感受器
眼球壁的结构:①外膜:角膜、巩膜
②内膜: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也称视网膜,分布有感光细胞
感光细胞:①视杆细胞:感受光亮
②视锥细胞:感受色彩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作用)
系统→感光细胞→产生电信号→视神经→脑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3.声波感受器
耳的结构:①外耳: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耳蜗:分布有声波感受细胞
前庭器(包括前庭、半规管):分布有平衡感受细胞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外耳、中耳→耳蜗声波感受器→产生电信号→听神经→脑听觉中枢(产
生听觉)
4.嗅觉感受器
人:分布在鼻腔顶端黏膜上皮中的嗅细胞
昆虫:分布在触角上的感受细胞
5.味感受器
人:分布在舌上味蕾中的味细胞
昆虫:分布在足的末端和口器上的感受细胞
(二)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photo/uploadp
功能: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2.脊髓
位置:脊柱的椎管内
作用:参与反射,传递神经冲动
结构: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处),白质(神经纤维密集处)
3.脑
大脑:灰质(大脑皮层)、白质(传递神经冲动)
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4.神经冲动在细胞上的传导(神经纤维)
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②受到刺激时:电位(外负内正)
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导(突触)
突触的结构特点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方向:单向传递(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6.条件反射
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类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三)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2.激素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
↓
↓ 垂体 ↓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
↓
细胞代谢
反馈调节的概念:由后一步反应影响和调整前一步或前几步反应速率的调节方式。其中,促进作用称为正反馈,抑制作用的是负反馈。
(四)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1.免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抗原和抗体
抗原: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
外源性:生物体自身不存在的异种或异体物质
内源性:如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突变后的细胞等
3.免疫反应的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巩固下来的天然免疫功能。
特点:生来就有,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没有特殊针对性
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是后天获得的,而且这类免疫反应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相接触后才能发生。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特殊的选择性。
4.免疫反应
①体液免疫
特异性结合
(抗原非首次进入机体内)
备注:1、抗体的本质是球蛋白
2、抗原,病毒或自身病发、衰老细胞(癌细胞)
②细胞免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
吞噬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
增殖分化
病毒效应T细胞
宿主细胞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
(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5.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B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在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直接参与攻击抗原细胞,或间接地释放淋巴因子起作用,所以T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称为细胞免疫。
(五)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特点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3.生长素在农业上应用
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子果实的获得)
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
③防止落花落果
备注: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例如α-萘乙酸,2、4-D)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一)遗传信息
1.作为遗传物质的必要特性
①能储存巨大数量的遗传信息
②能精准地自我复制
③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
①同位素标记实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3.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双螺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向右螺旋
基本骨架: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碱基按照A—T、C-G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
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
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4.蕴藏在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1.DNA分子的复制
过程:①解旋
②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