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0d9163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善诗文。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称为“吴均体”。
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二、三行对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净,消散。
共色,共同的颜色。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译文】风完全停了,烟雾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都是共同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缥碧,青白色。
湍,急流的水。
甚,胜过。
奔,奔驰的骏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像奔驰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注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轩邈,比高远。
指,向上。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
凭借山势争着向上,互相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激,冲击。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韵,和谐的声音。
穷,停止。
绝,停止。
【译文】泉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越的水声;美丽的鸟儿互相鸣叫,形成和谐动听的声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不断地叫着。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戾,至,到达。
息,平息。
经纶,治理、筹划。
世务,国家大事。
反,同“返”,返回。
蔽,遮蔽。
犹,还。
昏,昏暗。
疏条,稀疏的枝条。
交映,交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ff5ab9284ac850ad024255.png)
与朱元思书1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都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译文:(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自6富阳至7桐庐,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10111213译文: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急湍14甚箭15,猛浪若16奔17。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18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负势竞上19,互相轩邈20;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译文: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高直指21,千百成峰22。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译文: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激23石,泠泠作响24;23.激:冲击,拍打。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总结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fd679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4.png)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总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
烟:烟雾。
俱:全。
共色:相同颜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跟、随。
任意东西:意思是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此处东西表示向东或向西,名词作动词用。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自:从。
至:到。
许: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或“左右”。
独:独一无二。
绝:到极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的,江水清澈见底。
缥碧:浅青色。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直:一直。
视:看。
碍:障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急湍:急流的水。
甚箭: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还快。
若:好像。
奔:飞奔的骏马,动词作名词用。
(用法可以类比《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字)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夹:两岸。
生:生长。
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逐着。
上:向上长,名词作动词用。
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轩”和“邈”字均为形容词作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激:冲击,撞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好鸟:美丽的鸟。
相鸣:相互和鸣。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70076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8.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朱元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界享有盛誉。
朱元思的书法风格独特,兼收并蓄,他的书法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本文将对朱元思书法作品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析。
知识点一:书法的起源与发展朱元思的书法作品深受中国传统书法的影响,而中国传统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刻画和篆刻。
古代文字的发展演变为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而朱元思的书法作品则融合了各种字体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知识点二:字体的特点与表现朱元思的书法作品中,不同的字体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隶书的字体刚劲有力,线条的粗细对比明显;楷书则更加规整、端庄,线条流畅。
行书则追求一种自由而不失稳定的美感,字体流畅且有一定的变化。
朱元思巧妙地结合了这些字体的特点,并通过自己的处理和创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
知识点三:文化内涵与意境的表达朱元思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人文关怀。
他善于在字体中融入自然景物、文人雅趣等元素,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启迪,带来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净化。
知识点四:笔墨纸砚的运用技巧朱元思对于笔墨纸砚的运用非常独到,他善于运用不同的笔画粗细和节奏,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美。
他选用的墨汁颜色也多种多样,有墨黑、淡墨、酱墨等。
他还注重选择适合的纸张和砚台,使每一次作品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知识点五:朱元思的创作理念与方法朱元思注重研习古人的书法作品,并且从中吸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他的创作方法包括模仿、变通、创新等多种方式,他善于借鉴古代文人的风格,并且加入了自己的个人特色和感悟,使作品更加独特与精彩。
总结:通过对朱元思书法作品中的知识点归纳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书法艺术极富个性与创造力,并且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魅力与智慧。
朱元思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和欣赏朱元思的书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传承下去。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4ac72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f.png)
表现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认识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 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 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 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 “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归”为动作), 形成意境和形象、动作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 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拟人又不可截然分开。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 《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 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 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 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 的巧妙结合。
代表作品
作品有《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 书》、《续齐谐记》等。
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 三十三《何逊传》)
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7913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a.png)
引言概述:朱元思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与朱元思书是一本记录了朱元思与他的学生之间书信往来的书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与朱元思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朱元思的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正文内容:一、朱元思的治家思想1. 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朱元思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
- 他提倡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并关注家族传承。
- 强调人们应该尊重家庭伦理和家族价值观。
2. 个人修养及品德塑造- 朱元思注重个人修养,认为只有修养自己才能治理好家庭。
- 他提倡个人坚守道德准则,注重品德塑造。
- 通过锤炼自己的品德,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对家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朱元思的教育思想1. 以德育为主- 朱元思主张以德育为主,认为人的德性是最重要的。
-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培养品德来培养人才。
-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朱元思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语言、数学、文学、历史等方面。
- 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广泛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朱元思对社会伦理的思考1. 社会秩序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朱元思认为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 他主张家庭伦理的健康和积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 强调人们应该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君臣关系与道德原则- 朱元思对君臣关系有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 他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建立在道德原则上的关系,强调忠诚和责任意识。
-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为人民谋福祉,而臣子则应该忠诚职守、尽力贡献。
四、朱元思的人生哲学1. 追求道德的人生价值- 朱元思认为追求道德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 他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实践道德。
- 通过追求道德,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价值。
《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9d0130af1ffc4fff47ac05.png)
《与朱元思书》重要知识点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婉转地叫)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二、重点词语解释1,人山共色(相同,一样)2、从流飘荡(这里是顺、沿的意思)3、水皆缨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胜过)5,负势竞上(凭借,依凭;争逐)6,争高直指(笔直地;向,这里是向上的意思)7,泉水激石(冲击)8,冷泠作响(发出;声响)9,鸢飞戾天者(至)10,望峰息心(停止,平息)11,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12,疏条交映(互相掩映)三、词类活用1,互相轩趣(本义是高远的意思,这里形忠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2,风烟俱净(尽,没有剩余,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净尽)3、任意东西(方向并非实指,名词活用为动词。
这里是作者随心所欲观赏景物,随船所重的意恩)4,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四、一词多义1、绝:天下独绝(绝妙)猿则百叫无绝(停)2、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五、文意理解1. (课后习题)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细读课文,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并与以前学过的课文《三峡》《小石潭记》作些比较,看看本课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写出了四时之景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四季鲜明。
<小石潭记》则写出了幽美凄清的环境。
《三峡》按照季节特点,写出了周围景色之美丽,主要是为了表现三峡的山高岭连峡长,水急盛清。
2. (课后习题)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么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窺谷忘反”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鄙视名利的思想。
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bafcb6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6.png)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1. 作者- 吴均(469 - 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辞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 出处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中“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 “窥谷忘反”中“反”通“返”,返回。
2. 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例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 奔- 古义:飞奔的马。
如“猛浪若奔”。
- 今义:奔跑。
-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 今义:比喻政治才能。
- 戾- 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 今义:罪过,乖张。
3. 一词多义- 绝- ①“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 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用作动词)。
-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用作状语)。
- 直- ①“直视无碍”:一直。
- ②“争高直指”:笔直。
4.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 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三、特殊句式1. 省略句-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船”。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重点语句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汇总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0acca1b3169a4517623a321.png)
《与朱元思书》基础知识点一、填空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书庠。
南朝时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文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信函,是古代一种文体。
2、从题目上看,本文体裁是书信;从句式上看是骈文;从内容上看,更是一篇山水游记。
3、文章在写景上有详有略,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写水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
写山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4、根据原文语句填空。
①总写自富阳到桐庐山水之美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交代人在富春江沿岸的美好环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③从听觉方面描写山中泉喧鸟鸣情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④描写富春江沿岸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⑤文章中直接表达对富春江及沿岸景色的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⑦第一段中可作为全文纲领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一百许里许:古义是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是或许,赞许。
参考.资料②猛浪若奔奔:古义是指飞奔的马;今义是奔跑,飞奔。
6、一词多义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绝美,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绝:断、停②负势竞上上:向上。
横柯上蔽上;在上边。
7、掌握下列字词的意思。
(1).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589c7531b765ce05081450.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解题:“与”,给。
“朱元思”,人名。
“书”,信。
文题意为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小品文。
2、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二、古文知识1、重点注释①风烟:风尘;烟雾。
②共色:一样的颜色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④一百许里:许,指约数,译为“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
⑥缥碧:青白色。
⑦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流清澈见底。
⑧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⑾泉水激石:激,冲击。
⑿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⒀相鸣:互相和鸣。
⒁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⒂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⒃无绝:不绝。
⒄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
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⒅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⒆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
⒇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22)、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2、通假字①转,通“啭”,鸟鸣声。
②窥谷忘反:反,通“返”3一词多义绝①猿则百叫无绝:绝,穷尽,断绝。
②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
百①一百许里:百,指一百。
②猿则百叫无绝:百,极言其多。
4、古今异义窥:古义:看,观察,侦探。
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穷:古义:穷尽。
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5、词类活用①风烟俱净: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散净。
②任意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
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③猛浪若奔:奔,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④负势竞上: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⑤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742a6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8.png)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
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与朱元思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字音】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uānmiǎo)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特殊句式】省略句(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完整版)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85451b0ba1aa8114531d93b.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选自《异文类聚》,吴均,梁朝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文体特点:骈体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三、知识点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四、阅读理解:⒈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⒉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⒊概括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结构上的总起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⒋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及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⒌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⒍作者从那些方面写"水之异"?江流清澈;江流气势磅礴。
⒎写"异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13c12f67ec102de2bd896f.png)
11.《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①一百许里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②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③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三、一词多义:▲ 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到极点);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断。
▲ 2.上负势竞上上:向上;横柯上蔽上:上面。
3.直直视无碍直:一直;争高直指直:笔直。
4.百一百许里百: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百:数词,极言其多。
四、词语活用:1.负势竞上竞: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2.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
3.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5.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五、重点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
都;净:消散尽净。
▲2.负势竞上:负:凭借。
竞:争着3.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
5.嘤嘤成韵韵:和谐的声音。
6.蝉则千转不穷穷:穷尽。
▲7..望峰息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8.窥谷忘反窥:看。
9.横柯上蔽蔽:遮蔽。
10.疏条交映:交:相互。
交映:互相遮掩。
六、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着船顺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9f34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d.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与作品1.吴均: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
2.3.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五、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七、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5351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3.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与朱元思书 - 知识点归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与朱元思书被认为是一篇重要的作品之一,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备一定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与朱元思书》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诗。
这首诗以书信的形式写给了白居易的朋友朱元思,内容主要围绕着白居易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思考。
下面将对《与朱元思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诗歌背景:- 《与朱元思书》创作于唐代晚期,白居易在此时已经被贬谪到江州(今江西南昌)。
他离开了东都长安,远离了朱元思等好友,因此写下了这封思念之情的书信。
2. 诗歌结构:- 《与朱元思书》共分为五个十二行的小节,且各节结构相对独立。
每一节都以自身的主题和情感为切入点展开叙述,整体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
3. 友情思念:- 作品中,白居易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
他在诗中写道:“山长水远知何日?莫使金尊空对月。
”这是他用典雅的辞章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并表达了对友情长久的希望。
4. 人生感悟:- 《与朱元思书》并非仅仅是表达友情的诗篇,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思考。
白居易认为人生如同“行路难”,且在长途漫漫的旅程中,要珍惜和维系好友情,因为友情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5. 环境描写:- 诗歌中还融入了对江州自然环境的描写。
白居易描绘了江州的山水景色,河流的蜿蜒和山川的起伏给诗中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通过对《与朱元思书》的知识点归纳,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它是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的结合,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描绘。
这首诗代表了白居易对朋友和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形成了唐代文学中的一片瑰宝。
虽然《与朱元思书》只是白居易众多作品之一,但它的文学价值不容忽视。
通过深入了解并归纳其中的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古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f3ec9d910ef12d2af9e7d0.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与朱元思书1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都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译文:(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自6富阳至7桐庐,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10111213译文: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急湍14甚箭15,猛浪若16奔17。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18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负势竞上19,互相轩邈20;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译文: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高直指21,千百成峰22。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c0af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4.png)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
1.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2.骈体文:又称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中唐以后,骈体文的主导地位被古文代替。
语言上的特点:⑴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
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
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就是对仗。
⑵平仄相对。
⑶用词多用典和藻饰。
二.课文知识过关梳理㈠课下注释①选自《吴均集校注》。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④[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⑤[许]表示约数。
⑥[缥(piǎo)碧]青白色。
⑦[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⑧[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互相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⑪[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⑫[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⑬[激]冲击,撞击。
⑭[泠(líng)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⑮[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⑯[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⑰[鸢(yāun)飞戾(lì)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⑱[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⑲[经纶(lún)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⑳[反]同“返”,返回。
㉑[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㉒[交映]互相掩映。
㈡字音①叔庠(xiáng);②鄣(zhāng);③缥(piǎo)碧;④互相轩邈(miǎo);⑤泠(líng)泠;⑥嘤(yīng)嘤成韵;⑧千转(zhuàn);⑨鸢(yāun)飞戾(lì)天;⑩经纶(lún)世务;⑪横柯(kē);㈢翻译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1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
![21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174a3158fb770bf78a556a.png)
21.《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①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文学家。
②体裁:书信体。
从内容上看是写景小品文。
2、重要句子含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教参译: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3、课文内容及结构:课文中作者描绘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先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
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
4、写景手法:写水的清澈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流的迅急用比喻、夸张写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同时采用了动静结合方式;描写山的形态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化静为动;写山中景色时用了反衬,以闹显静(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多角度的描写山的奇。
5、主旨: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秆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2、《五柳先生传》知识点梳理1、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初中学过的有《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等。
传:实为自传。
2、语句赏析(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3)“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4)“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5)“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3、主旨: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伴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人物形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5、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6、语言特点:多有否定句式,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选自《异文类聚》,吴均,梁朝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二、文体特点:骈体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三、知识点1、解释重点字。
⑴风烟:指烟雾。
⑵共色:同样的颜色。
⑶俱:都⑷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⑸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⑺急湍:急流的水⑻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⑼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⑽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⑾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⑿相鸣:互相和鸣⒀戾天:到天上;戾,至⒁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⒂经伦:筹划、治理。
⒃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⒄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⒅犹:好像,如同。
⒆交映:互相掩映。
⒇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2.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5.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6.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四、阅读理解:⒈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⒉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⒊概括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结构上的总起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⒋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及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⒌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⒍作者从那些方面写"水之异"?江流清澈;江流气势磅礴。
⒎写"异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⒏写"奇山"的句子并且写出了那些特点?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树),负势竞上(充满生机与活力),互相轩邈(山势高耸),争高直指(充满生机与活力),千百成峰(山势高耸)。
⒐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⒑陶冶净化心灵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⒒作者写奇山都写了那些特点?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本文的中心:富阳到桐庐的自然风光。
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14本文结构:总分15对偶句: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⑷、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⑸、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6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分)(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17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1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
(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19讨论。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与阅读专练一、基础知识:(一)、作家作品: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字词解释: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声嘤嘤成韵: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从流飘荡:随风飘动或随波浮动;(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水皆缥碧:青白色。
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互相轩邈:轩,高。
邈,远。
轩邈,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作响:形容水声的清越。
好鸟相鸣:相向和鸣。
鸢飞戾天者:戾,至。
戾天,(飞)到天上。
意思是鸢飞到天上。
这里用这句话比喻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
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
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
戾,至。
望峰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奇山异水:罕见的,与众不同的山水景色。
天下独绝:世上独一无二。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富阳:在富春江下游。
桐庐:在富阳的西南。
富阳和桐庐现在是属于杭州市的两个县。
直视无碍:意思是,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耐寒的树木。
直指:笔直地向上。
指,向。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这个“千”和下文的“百”,都是极言其多。
无绝:就是不绝。
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在昼犹昏: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三)、句子背诵:1、水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内容剖析:1、段落大意:文章的第一部分,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文章的第三部分,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
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找出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来写:⑤"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⑥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3、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先总后分。
4、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5、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第二段写“异水”。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