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合集下载

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

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

无线电波的产生与传播无线电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设备和通信系统都离不开无线电波的产生和传播。

本文将从产生无线电波的物理原理、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以及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线电波的产生无线电波是由振动频率在无线电频段内的电子所产生的。

它的产生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电子器件——发射器来实现的。

发射器中的振荡电路会产生高频振荡信号,这些信号随后经过功率放大和调制等处理,最终被传输至天线,从而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出。

无线电波的产生可根据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类,包括震荡振荡原理、放电原理、反馈原理等。

其中,震荡振荡原理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例如,无线电广播中的发射机通过震荡电路中的电子组件,如电感、电容和晶体管等,产生稳定的高频振荡信号,进而发出电磁波。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

1. 方向性传播: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以直线传播,呈现出“直线传播”或“射线传播”的特点。

它的行进路径受到反射、折射、散射等影响,从而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多次的反射和绕射现象。

2. 衰减和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经历衰减和衰落。

衰减指的是电磁波强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衰落表示电磁波接收信号的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机性变化。

3.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遇到不同的障碍物或媒介的影响,会有多个传播路径同时存在。

这导致接收到的信号由多个不同的波前构成,产生多径干扰。

4. 功率密度:无线电波的功率密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能量随着波传播的面积扩散而变得更为稀疏。

三、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其便捷性和广泛性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其应用:1. 无线电广播:通过无线电波的传播,向广大听众提供信息、音乐等广播节目。

2. 手机通信: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实现移动电话之间、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无线电波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在均匀介质 (如空气)中,具有直线传播的特点。

只要测出电波传播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出信号源(发射台)所在方向。

无线电测向是指通过无线电测向机测定发射台(或接收台)方位的过程,但是无线电测向运动中,要快速寻找隐蔽巧妙的信号源,必须掌握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与传播无线电波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充满了整个空间。

广播、移动通讯、电视等,已经是现代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中频率较低的一种,它可直接在空间辐射传播。

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很宽,频段不同,特性也不尽相同。

我国目前开展的无线电测向运动涉及三个频段:频率为1.8—2兆赫的中波波段,波长为150—166.6米,称160米波段测向;频率为3.5—3.6兆赫的短波波段,波长为83.3—85.7米,称80米波段测向;频率为144—146兆赫的超短波段,波长为2.08—2.055米,称2米波段测向。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过程无线电波是通过天线发射到空间的。

当电流在天线中流动时,天线周围的空间不但产生电力线 (即电场),同时还产生磁力线。

其相互间的关系,如图2-1-1所示。

如果天线中电流改变方向,空间的电力线和磁力线方向随之改变。

如果加在天线上的是高频交流电,由于电流的方向变化极快,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在这些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外层空间,又激起新的电磁场,不断地向外扩散,天线中的高频电能以变化的电磁场的形式,传向四面八方,这就是无线电波。

从图2-l可知,电力线 (即电场)方向与天线基本平行,磁力线 (磁场)的形状则是以天线为圆心,与天线相垂直的方向随之变化的无数同心圆。

图2-1-1 无线电波的发射(二)无线电波的特性l.无线电波的极化交变电磁场在其附近空间又激起新的电磁场的现象称无线电波的极化。

空间传播的无线电波都是极化波。

当天线垂直于地平面时,天线辐射的无线电波的电场垂直于地平面称垂直极化波。

天线平行于地平面时,天线辐射的无线电波的电场平行于地面称水平极化波。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 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

为了更好地说明移动通信的问题,我们先介绍一下电波的各种传播方式:1. 表面波传播表面波传播是指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情况。

这时电波是紧靠着地面传播的,地面的性质,地貌,地物等的情况都会影响电波的传播。

当电波紧靠着实际地面--起伏不平的地面传播时,由于地球表面是半导体,因此一方面使电波发生变化和引起电波的吸收。

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传播的电波发生绕射。

从物理知识中我们已经知道,只有当波长与障碍物高度可以比较的时候,才能有绕射功能。

由此可知,在实际情况中只有长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绕过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碍到达较远的地方。

在短波的部分波段和超短波,微波波段,由于障碍高度比波长大,因而电波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

2. 天波传播短波能传至地球上较远的地方,这种现象并不能用绕射或其他的现象做解释。

直到1925年,利用在地面上垂直向上发射一个脉冲,并收到其反射回波,才直接证明了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

籍此电离层的反射作用,电波在地面与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较远的地方。

我们把经过电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作天波。

电离层是指分布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从60km以上的电离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存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与正离子,还可能有大量的负离子,以及未被电离的中性离子。

发现电离层后,尤其近三四十年来,随着火箭与卫星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工具对电离层进行了深入的试验和研究。

当前电离层的研究已经成为空间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空间范围和频段也日益宽广。

在电离层中,当被调制的无线电波信号在电离层内传播时,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有着不同的传播速度。

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分析

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分析

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分析无线电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成就,也是21世纪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了无线电波传播技术。

无线电波是以电磁场的形式传输的,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便捷性和实时性等诸多优点。

本文将从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分析来介绍无线电通信中的传播特性和影响因素。

一、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无线电波作为电磁波,传播模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地面波和空间波。

1.地面波地面波也叫地波,是在地球表面与大气继电器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主要依靠短波的反射和散射。

它的传播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适用于频率较低的波段,例如中、低频的AM广播。

由于地波的传播距离有限,因此它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2.空间波空间波是指在大气层高度以上发送无线电信号产生的波,主要依靠大气继电器的传播方式。

空间波分为直接波、反射波和绕射波。

其中,直接波是指在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沿着一条直线传播到达接收方,主要应用于近距离的通信;反射波是指无线电波在大气层中反射,从而到达接收方;绕射波则是指无线电波在距离障碍物一定距离处发生弯曲而传输到接收方。

由于空间波传播距离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广播、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

二、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因素1.频率无线电波向外辐射是以电磁场的形式进行的,不同频率的波对传输距离、传输损耗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频率低的电磁波,因其波长长,具有较好的穿透性,不易受到障碍物的阻碍,有利于传播距离较远的环境;高频无线电波因其波长短,具有更弱的穿透性,主要适用于短距离传输。

根据频率的不同,无线电波传输的特性也会有所区别。

2.天线高度和功率天线是信息传输的重要载体,其高度和功率决定了无线电波的传输效果。

天线高度可以影响电波的传播距离和传输覆盖面积,高天线通信的距离更远,更通畅;天线功率的大小则决定了无线电信号传输的能力,功率越大,传输的距离越远。

在实际应用中,高度和功率的大小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衡,以达到最佳效果。

3.障碍物和地形无线电波的传输受到障碍物和地形的影响。

无线电通信用的什么原理

无线电通信用的什么原理

无线电通信用的什么原理无线电通信的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无线电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能够在空间中传播。

无线电通信利用这种电磁波,通过调制和解调的方式将信息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无线电通信的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发送器、信道和接收器。

发送器负责将要传输的信息转换成适合无线电传输的信号,然后通过天线将信号转化为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

信道是指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路径,它可能经过空气、水等介质,还可能受到反射、绕射、衍射等现象的影响。

接收器则负责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进行解调,将其转换为原始的信息信号。

在发送器中,最常用的调制方式是振幅调制(AM)和频率调制(FM)。

振幅调制是通过调整信号的振幅来改变无线电波的特性,从而将信息编码到波形中。

而频率调制则是通过调整信号的频率来改变波形,并将信息编码到其中。

在数字通信中,还有更高级的调制方式,如相位调制(PSK)和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等。

在信道中,无线电波会受到多种干扰的影响。

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无线电信号会逐渐衰减,因此需要使用功率放大器来增强信号强度。

此外,信号还可能会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即信号经过多个路径传播,到达接收器时会叠加在一起,并导致信号畸变。

为了降低这种影响,可以使用天线的定向性来选择特定的路径,或者使用自适应均衡器来抵消多径效应。

在接收器中,主要的任务是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进行解调,还原出原始的信息信号。

解调的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反,通过检测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位来还原信息。

接收器中还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以增强信号强度并去除噪声。

为了提高接收性能,还可以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和频率同步等技术,以确保信号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无线电通信利用无线电波的特性来传输信息。

通过调制和解调的方式,将信息编码到波形中,然后通过发送器发射出去。

无线电波在信道中传播,可能受到干扰和衰减的影响。

接收器负责接收信号并进行解调,将其转换为原始的信息信号。

无线电波空间传播模型

无线电波空间传播模型

无线电波空间传播模型一、引言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它的传播是通过空间介质进行的。

无线电波的传播模型是对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过程的一种描述和模拟。

了解无线电波空间传播模型对于实现高效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无线电波空间传播模型,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二维和三维传播模型以及多径传播模型。

二、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传播模型。

它假设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没有遇到任何障碍物和干扰。

根据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具体而言,传播损耗(L)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 = 20log(d) + 20log(f) + 20log(4π/c)其中,d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f是无线电波的频率,c是光速。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适用于开阔的空间环境,如农村、海洋等,但在城市和山区等环境中,由于有大量建筑物和地形等障碍物的存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并不适用。

三、二维和三维传播模型二维和三维传播模型考虑了障碍物和地形等因素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在二维传播模型中,地面被简化为平面,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被建模为二维形状。

在三维传播模型中,地面和建筑物等障碍物被建模为三维形状。

为了计算二维和三维传播模型中的传播损耗,常用的方法是射线追踪。

射线追踪将无线电波视为一束射线,通过计算射线与障碍物的相交点,从而确定传播路径和传播损耗。

射线追踪可以基于几何光学原理进行,也可以使用电磁波的波动性质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四、多径传播模型多径传播模型是一种复杂的传播模型,考虑了多个传播路径和多个传播信号的叠加效应。

当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建筑物、地形等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导致信号在接收端出现多个传播路径。

这些多个传播路径的信号叠加在一起,会引起传播信号的衰减和时延扩展。

多径传播模型通常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建模和仿真。

常见的多径传播模型包括瑞利衰落模型和莱斯衰落模型。

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课件

高中物理选修3-4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课件
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调制。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声音信号
使电磁波随各 种信号而改变, 叫做调制
高频振荡电流
调幅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调幅波的形成: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调频波的形成: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2.无线电波的发送
①调制: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调制。 ②调制方式有两种:调幅和调频
调幅:高频电流或电压的振幅随信号改变,这种调制叫做调幅,用AM表示。 调频:使高频电流或电压的频率随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做调频。用FM表示。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③发射:
为了使开放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使 振荡器的线圈L2靠近开放振荡电路的线圈L1 。当振荡器中产生 振荡电流时,由于互感作用,就可以在开放振荡电路中产生相 同频率的振荡电流,这种方法叫做感应耦合。
首先,我们学习无线电波的发射。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电磁波特点
• 电磁波具有波动所特有的性质——干涉、衍射。 • 衍射——遇到障碍物时,波动能够偏离直线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 相同的障碍物情况下,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越能够更好的沿直线传播。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i t
短波
长波容易被电离层吸收; 短波容易被电离层反射; 微波容易穿过电离层。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微波 微波: 频率很高;
直线传播。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的波段分布(根据:波长/频率)
三、无线电波的接收
1.电谐振:当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跟接收到的
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
流最强(这种现象叫做电谐振)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与各频段的利用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与各频段的利用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与各频段的利用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

电磁波由发射天线向外辐射出去,天线就是波源。

电磁波中的电磁场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把辐射的能量传播至远方。

无线电波共有以下七种传播方式(附图为无线电波传播方式示意图)。

(1)波导方式当电磁波频率为30kHz以下(波长为10km以上)时,大地犹如导体,而电离层的下层由于折射率为虚数,电磁波也不能进入,因此电磁波被限制在电离层的下层与地球表面之间的空间内传输,称为波导传波方式;(2)地波方式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称为地波(或地表波),这种传播方式比较稳定,受天气影响小;(3)天波方式射向天空经电离层折射后又折返回地面(还可经地面再反射回到天空)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天波可以传播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地面,也可以在地球表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即可以实现多跳传播。

(4)空间波方式主要指直射波和反射波。

电波在空间按直线传播,称为直射波。

当电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界面时,还会像光一样发生镜面反射,称为反射波。

(5)绕射方式由于地球表面是个弯曲的球面,因此电波传播距离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但无线电波也能同光的绕射传播现象一样,形成视距以外的传播。

(6)对流层散射方式地球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其物理特性的不规则性或不连续性,会对无线电波起到散射作用。

利用对流层散射作用进行无线电波的传播称为对流层散射方式。

(7)视距传播指点到点或地球到卫星之间的电波传播。

附表给出了从甚低频(VLF)至极高频(EHF)频段的电波传播方式、传播距离、可用带宽以及可能形成的干扰情况。

序频段名号称 4 5 甚低频(VLF)低频频段范围 3-30kHz 传播可用干扰传播距离方式带宽量波导数千公里利用极有宽扩世界范围长距离无线限展电导航 30-300kHz 地波数千公里很有宽扩长距离无线电民航战(LF) 6 7 天波限展略通信中频地波宽扩中等距离点到点广播300-3000kHz 几千公里适中(MF)天波展和水上移动高频(HF) 3-30MHz 天波几千公里宽有限长和短距离点到点全的球广播,移动空间波对短和中距离点到点移甚高频几百公里有限8 30-300MHz 流层很宽动,LAN声音和视频广(VHF)以内的散射播个人通信绕射空间波对短和中距离点到点移特高频流层100公里有限9 300-3000MHz 很宽动,LAN声音和视频广(UHF)散射以内的播个人通信卫星通信绕射祝距超高频(SHF)短和中距离点到点移通常30公里左动LAN声音和视频广视距很宽是有右播移动/个人通信卫限的星通信 10 3-30GHz 通常短和中距离点到点移极高频 11 30-3000GHz 视距 20公里很宽是有动,LAN个人通信卫星(EHF)限的通信在确定无线电系统实际通信距离、覆盖范围和无线电干扰影响范围时,无线电传播损耗是一个关键参数。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讲义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 讲义

《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讲义一、无线电波的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线电波无处不在。

从手机通信到广播电视,从卫星导航到无线局域网,无线电波在信息传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无线电波呢?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低频的几千赫兹到高频的几十亿赫兹。

它们能够在自由空间中传播,不需要像电线那样的物理连接就能传递信息。

二、无线电波的发射要实现无线电通信,首先需要发射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的发射主要依靠天线和发射机。

天线是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重要设备。

发射时,电流通过天线,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从而向周围空间辐射出无线电波。

天线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发射的效率和方向性。

发射机则负责产生高频振荡电流。

这个电流具有特定的频率和功率,决定了发射的无线电波的特征。

为了有效地发射无线电波,发射机通常会对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就是把要传递的信息加载到高频载波上。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和调频(FM)。

调幅是使载波的振幅随信号变化,而调频则是使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变化。

经过调制后的信号,能够携带更多的信息,并且更适合在空间中传播。

三、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直线传播三种。

地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适合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如长波和中波。

地波传播比较稳定,但传播距离有限,且容易受到地面障碍物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天波传播是指无线电波被发射到高空的电离层,然后被反射回地面。

这种传播方式适合中波和短波。

电离层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个区域,其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但电离层的状态会随时间和季节变化,导致天波传播的稳定性较差。

直线传播是指无线电波以直线的方式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适合频率较高的无线电波,如超短波和微波。

直线传播的信号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因此需要通过中继站来延长传播距离。

此外,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大气衰减、障碍物阻挡、多径传播等。

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波传播

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通过介质或在介质分界面的连续折射或反射,由发射点传播到接收点的过程。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而实现的。

因此,研究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和模式,是提高无线电通信质量的重大课题。

传播模式通常指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一些典型方式。

在地球上,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有地壳、海水、大气等。

根据物理性质,可将地球介质由下而上地分为地壳高温电离层、地壳介质岩层、地壳表面导电层、大气对流层、高空电离层。

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各层介质中传播的折射率n和吸收衰减常数ɑ各不相同。

因而各种频段的无线电波在介质中传播均有其衰减较小的传播模式。

适于通信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九种。

地壳波导传播以地壳表面导电层和地壳高温电离层为界面,以地壳介质岩层为介质形成地壳波导的传播模式。

超长波或更长波段的电波可以在地壳波导中传播到千余公里。

但由于深入地下数公里的天线难以建造,现在还不能实际应用于通信。

水下传播无线电波在海水中传播的传播模式。

电波在海水中的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目前仅用于超长波水下通信。

地表波传播无线电波沿地壳表面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地波传播。

地面吸收衰减导致波阵面前倾,使单位距离吸收衰减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地面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

地波传播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传播用于中频(中波)以下频段。

电离层传播利用电离层和地面对电磁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天波传播。

电离层按高度由下而上地分为D、E、F1和F2等几个主要层次。

各个层次中部的电子密度最大值由下而上逐层增加,而电子和中性气体分子的单位时间碰撞次数则逐层减少。

电离层的高度和电子密度均随季节、昼夜和太阳黑子活动而变化(见图)。

无线电波只能在折射率n值随高度递减的区域开始折返地面,电波途径最高点处的折射率n值等于电波入射角θ0的正弦函数。

对应于某一折射角,存在一个最高频率,其传播途径的最高点可以达到F2层的最大电子密度区。

此频率称为最高可用频率MUF。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传播方式频率从几十Hz(甚至更低)到3000GHz左右(波长从几十Mm到0.1mm左右)频谱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

电波旅行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

发信天线或自然辐射源所辐射的无线电波,通过自然条件下的媒质到达收信天线的过程,就称为无线电波的传播。

ﻫ无线电波的频谱,根据它们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表所示钓几个波段。

根据频谱和需要,可以进行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和探测等,但不同波段电波的传播特性有很大差别。

ﻫ光速÷频率=波长ﻫ无线电波波段划分波段名称波长范围(m)频段名称频率范围超长波ﻫ长波中波1,000,000~10,000短波ﻫﻫ10~110~~10010,000~1,000ﻫ1,000~100ﻫ1~0.1ﻫ0.1~0.010.01~0.001ﻫ甚低频低频中频ﻫ高频甚高频特高频超高频ﻫ极高频ﻫ3~30KHz3,000KHz30~300KHzﻫ~3003~30MHz30~300MHz300~3,000MHz3~30GHzﻫ30~300GHzﻫ超短波米波ﻫ分米波ﻫ厘米波毫米波ﻫ电波主要传播方式电波传输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

ﻫ任何一种无线电信号传输系统均由发信部分、收信部分和传输媒质三部分组成。

传输无线电信号的媒质主要有地表、对流层和电离层等,这些媒质的电特性对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

根据媒质及不同媒质分界面对电波传播产生的主要影响,可将电波传播方式分成下列几种:地表传播对有些电波来说,地球本身就是一个障碍物。

当接收天线距离发射天线较远时,地面就象拱形大桥将两者隔开。

无线电波的四种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的四种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的四种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的四种传播方式分别是:
1. 地面波传播:地面波是靠着大地反射和折射形成的,主要在短波和中波频段中使用。

地面波传播的优点是信号稳定,但距离有限,适用于局部通信。

2. 天波传播:天波是指从天空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主要在短波和中波频段中使用。

天波传播的优点是传播距离较远,但受天气影响较大,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3. 散射波传播:散射波是指无线电波在物体表面散射后形成的波,主要在超短波和微波频段中使用。

散射波传播的优点是信号不易受到干扰,但传播距离较短。

4. 空间波传播:空间波是指直接从发射天线向接收天线发射的无线电波,主要在超短波和微波频段中使用。

空间波传播的优点是传播距离较远,但信号容易受到遮挡和衰减的影响。

无线电波的物理原理

无线电波的物理原理

无线电波的物理原理
产生过程:
无线电波是由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产生的,这一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

当电流在一个电路中快速振荡时,尤其是在LC谐振电路或晶体管等振荡器中,就会在空间中产生交变的电磁场。

当电荷随着电源的驱动而周期性地加速或减速时,会向外发射电磁波。

无线电波的频率取决于振荡电流的频率,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的电磁场变化规律进行传播。

传播过程:
-直射:无线电波以接近光速(c)的速度直线传播。

-反射:当遇到大的反射面(如地面、建筑物、大气层等)时,无线电波可以反射回到空间中继续传播。

-折射:穿越不同密度介质边界时,无线电波会发生方向偏折。

-绕射(衍射):即使有障碍物阻挡,无线电波也能绕过障碍物边缘传播,只要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或相当于波长。

-散射:无线电波在遇到大量大小与波长相近的小物体时,会向各个方向随机散射。

接收过程:
-当无线电波到达接收地点时,如果其频率与接收设备的天线调谐频率一致,天线将捕获这部分能量,通过感应作用在天线内部产生交流电流。

-这个电流随后会被放大器等电子设备进一步放大,然后经过解调器把携带信息的载波信号还原为原始的声音、图像或其他数据信号。

应用范围:
无线电波在通信、导航、雷达探测、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其频率范围非常宽广,从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超高频UHF到微波频段,都属于无线电波范畴。

大学无线电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线电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线电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直射B. 反射C. 折射D. 散射答案:C2. 调频(FM)广播的频段范围是多少?A. 88-108 MHzB. 76-108 MHzC. 76-90 MHzD. 88-96 MHz答案:A3. 以下哪种调制方式不是无线电通信中常用的?A. 调幅B. 调频C. 调相D. 调色答案:D4. 天线增益的单位是什么?A. 分贝(dB)B. 赫兹(Hz)C. 瓦特(W)D. 欧姆(Ω)答案:A5. 无线电波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如何?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无关D. 相等答案:B6.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299,792,458 m/sB. 299,792 km/sC. 300,000 km/sD. 300,000 m/s答案:A7. 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有哪些?A. 水平极化B. 垂直极化C. 圆极化D. 所有以上答案:D8. 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与以下哪项因素无关?A. 距离B. 频率C. 波长D. 天线增益答案:D9. 无线电波的带宽是指什么?A. 信号的频率范围B. 信号的功率范围C. 信号的电压范围D. 信号的电流范围答案:A10. 无线电波的调制指数(调制深度)是指什么?A. 调制信号的频率B. 调制信号的幅度C. 调制信号的相位D. 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的比值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包括以下哪些?A. 直线传播B. 反射C. 折射D. 散射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是无线电波的调制方式?A. 调幅B. 调频C. 调相D. 调色答案:A, B, C3. 无线电波的极化方式包括以下哪些?A. 水平极化B. 垂直极化C. 圆极化D. 椭圆极化答案:A, B, C, D4. 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距离B. 频率C. 波长D. 天线增益答案:A, B, C5. 无线电波的带宽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信号的频率范围B. 信号的功率范围C. 信号的电压范围D. 信号的电流范围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李雄杰无线电练习题

李雄杰无线电练习题

李雄杰无线电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部分1. 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些?2.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 简述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

4. 无线电信号调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5. 无线电接收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功能是什么?二、无线电技术部分1. 什么是天线增益?如何计算天线增益?2. 简述无线电发射机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无线电频率分配的原则是什么?4. 无线电信号传输过程中,如何减少信号衰减?5. 无线电干扰的来源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轻干扰?三、无线电法规与标准部分1. 我国的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哪些?2.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3. 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的主要流程是什么?4. 简述无线电频率占用费征收标准。

5. 无线电监测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是什么?四、实际操作与应用部分1. 如何使用无线电测向仪进行无线电信号源定位?2. 如何调整无线电发射机的输出功率?3. 无线电接收机灵敏度测试的方法有哪些?4. 如何进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测试?5. 无线电设备故障排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部分1. 某地区出现无线电干扰,分析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 某无线电通信系统覆盖范围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3. 某无线电发射设备功率不稳定,分析可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4. 某无线电接收机在接收过程中出现杂音,如何排查和解决?5. 分析无线电频率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六、无线电通信系统设计部分1. 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列出所需设备和连接方式。

2. 如何根据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无线电频率?3. 描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天线布局的设计原则。

4.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损耗如何计算?5. 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技术及其应用。

七、无线电安全与防护部分1. 无线电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2. 无线电设备防雷措施主要包括哪些?3. 如何进行无线电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测试?4. 无线电通信中的信息安全措施有哪些?5. 无线电通信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八、无线电新技术与发展趋势部分1. 简述物联网技术在无线电通信中的应用。

短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与短波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选择及预测

短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与短波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选择及预测

短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与短波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选择及预测一、引言:在无线电通信中,无线电发射机的天线辐射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到达接收点无线电接收机的天线,要经过一段自然路径。

无线电波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主要有三个路径常用于无线电通信:视距传播、地波传播、天波传播。

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在以上三种传播路径中有不同的传播规律。

短波无线电波(2—30Mhz)的传播有不同于其它频段的特殊规律,只有透彻认识和运用其特殊规律,才能发挥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应有效能,建立稳定可靠的通信联系,提高通信质量。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路径:(1)视距传播:视距传播是指电波在发射天线与接受天线互相“看得见”的距离内的传播方式。

电波在靠近地面的低空大气层中以近似直线的路径传播(见图-1),在发射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通信距离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收发双方的天线高度,多用于超短波通信,本文不多作讨论。

(2)地波传播:地波是指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

当电波沿地表传播时,在地表面产生感应电荷,这些电荷随着电波的前进而形成地电流。

由于大地有一定的电阻,电流流过时要消耗能量,形成地面对电波的吸收。

地电阻的大小与电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地的吸收越大。

因此,地波传播适宜于长波和中波作远距离广播和通信;小型短波电台采用这种方式只能进行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近距离通信。

地波是沿着地表面传播的,基本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信号稳定,这是地波传播的突出优点。

(3)天波传播:天波是指地面发出的经电离层折射返回地面的电波。

短波无线电台站可以较小的发射功率,不依赖任何地面系统利用天波路径独自建立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的通信联系,是为有别于其它通信方式的突出优势。

但是,电离层随昼夜、季节、年度而变化,导致天波传播状况依时间变化。

因此,依赖电离层反射所建立的短波无线电天波通信是不稳定、不可靠的(相对于其他传播路径而言)。

远程短波通信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对短波波段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较多的实践经验,并且依赖于通信各方的配合默契。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主要传输途径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主要传输途径

无线电波段划分及主要传输途径频率从几十Hz(甚至更低)到3000GHz左右(波长从几十Mm到0.1mm左右)频谱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无线电波。

电波旅行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

发信天线或自然辐射源所辐射的无线电波,通过自然条件下的媒质到达收信天线的过程,就称为无线电波的传播。

无线电波的频谱,根据它们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表所示钓几个波段。

根据频谱和需要,可以进行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和探测等,但不同波段电波的传播特性有很大差别。

无线电波波段划分波段名称波长范围(m)频段名称频率范围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1,000,000~10,00010,000~1,0001,000~100100~~1010~11~0.10.1~0.010.01~0.001甚低频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特高频超高频极高频3~30KHz30~300KHz300~3,000KHz3~30MHz30~300MHz300~3,000MHz3~30GHz30~300GHz超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电波主要传播方式电波传输不依靠电线,也不象声波那样,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有些波甚至能穿透大气层,飞向遥远的宇宙空间。

任何一种无线电信号传输系统均由发信部分、收信部分和传输媒质三部分组成。

传输无线电信号的媒质主要有地表、对流层和电离层等,这些媒质的电特性对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影响。

根据媒质及不同媒质分界面对电波传播产生的主要影响,可将电波传播方式分成下列几种:地表传播对有些电波来说,地球本身就是一个障碍物。

当接收天线距离发射天线较远时,地面就象拱形大桥将两者隔开。

那些走直线的电波就过不去了。

只有某些电波能够沿着地球拱起的部分传播出去,这种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就叫地波,也叫表面波。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应用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应用

无线电波的传播与应用无线电波是一种传播方式,它表示通过空气或者其他介质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

它的传播特性与其频率、天气、地形、建筑物和周围物体等因素有关。

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条件称为无线电波传输技术。

在无线电波传输中,频率通常是一个主要因素。

因为在不同频率下,电磁波的传输特性是不同的。

例如在高频段(即射频)中,电磁波会经过反射、绕射和衍射等传播方式,从而到达接收端。

而在高频段以下的频段,电磁波会穿过物体或通过地面等方式传输。

在无线电通信中,除了频率之外,发射功率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随着发射功率的提高,无线电波传输的距离也会增加。

这就是为什么在广播和移动通信中需要用高功率的发射设备的原因。

无线电波传输还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天气、地形等因素。

例如,电磁波在山区的传输会遇到困难,因为山脉会阻挡电磁波的传输。

而在高海拔地区,电磁波的传输距离将更远,这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无线电波的传输效果更好。

无线电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线电通信就是其中之一的应用。

首先,广播将音频信号编码成无线电波,以在天线之间传输。

此外,手机也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

手机将语音和数据编码成无线电波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

基站会将信号传输到接收者的手机中。

此外,卫星通信也是无线电波应用的重要领域。

卫星通信使用了高度的卫星、地面站和接收器/发射器,以提供广播、业务、个人和政府等方面的通信。

无线电波技术也广泛应用于雷达和导航系统中。

雷达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导航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来确定容器的位置和速度。

总之,无线电波传输技术是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无线电波的传输条件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无线电波技术。

电磁波的传播为什么无线电波可以穿墙传输

电磁波的传播为什么无线电波可以穿墙传输

电磁波的传播为什么无线电波可以穿墙传输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输形式。

无线电波是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它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

无线电波可以穿墙传输是因为其特殊的传播性质和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首先,无线电波属于长波段的电磁波,通常具有较低的频率和较长的波长。

相比较于短波或者可见光等高频电磁波,无线电波的穿透能力较强。

这是因为波长越长,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的几率越小。

当无线电波遇到物体时,会根据物体的性质进行反射、折射、散射等,而无线电波的能量相对较弱,不易被吸收。

因此,无线电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穿过物体,如墙壁,实现信号的传输。

其次,无线电波的传播还受到频率和功率等因素的影响。

在无线电通信中,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功率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无线电通信系统会选择适当的工作频段,经过频率规划和功率控制,使得无线电波能够穿过墙壁等障碍物传输。

此外,采用天线技术也可以增加无线电波传输的效果。

天线的设计和排列方式可以改善信号的辐射和接收性能,提高传输距离和穿透能力。

第三,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会对无线电波传播产生一定的衰减。

墙壁主要通过反射和衰减将一部分无线电波反射回原来的空间或者将部分能量吸收,进而削弱传输信号的强度。

然而,即使经过墙壁的传输,无线电波仍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较高的传输质量。

这是因为在实际环境中,墙壁的密度、厚度和材质等不完全相同,其中一些微小的孔洞和裂缝可能会减弱障碍物对无线电波的阻挡,使其能够部分穿透。

最后,现代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还利用了信号的多径传播现象。

多径传播是指无线电波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个不同路径到达接收器,经过一定的反射和折射,绕过障碍物传输到目标地点。

这种复杂的传播方式使得即使在存在障碍物的环境中,仍然可以通过调整发射功率、选择合适的频率和天线方式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综上所述,无线电波能够穿墙传输的原因主要包括:电磁波的低频长波长特性、适当的选频和功率控制、天线技术的应用、障碍物的部分穿透和多径传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一、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离开发射天线后,是经过不同的传播路径到达接收点的。

人们根据这些各具特点的传播方式,把无线电波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

1)地波,这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无线电波。

2)天波,也即电离层波。

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存在着“电离层”。

无线电波进入电离层时其方向会发生改变,出现“折射”。

因为电离层折射效应的积累,电波的入射方向会连续改变,最终会“拐”回地面,电离层如同一面镜子会反射无线电波。

我们把这种经电离层反射而折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称为“天波”。

3)空间波,由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点的电波,被称为直射波。

有一部分电波是通过地面或其他障碍物反射到达接收点的,被称为反射波。

直射波和反射波合称为空间波。

4)散射波,当大气层或电离层出现不均匀团块时,无线电波有可能被这些不均匀媒质向四面八方反射,使一部分能量到达接收点,这就是散射波。

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运用最多的是“天波”传播方式,这是短波远距离通信向必要条件。

空间波和散射波的运用多见于超高频通信,而地波传播“般只用于低波段和近距离通信。

二、电离层与天波传播1.电离层概况在业余无线电中,短波波段的远距离通信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

短波段信号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天波,所以我们必需对电离层有所了解。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底层部分是“对流层”,其高度在极区约为九公里,在赤道约为十六公里。

在这里,气温除局部外总是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人们常见的电闪雷鸣、阴晴雨雪都发生在对流层,但这些气象现象一般只对直射波传播有影响。

在离地面约10到50公里的大气层是“同温层”。

它对电波传播基本上没有影响。

离地面约50到400公里高空的空气很少流动。

在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下,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即电离层。

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

离地面50~90公里的称作口层。

D层白天存在,晚上消失。

D层的密度最小,对电波不易反射。

当电波穿过口层时,频率较低的被吸收得较多。

90公里~140公里的是E层。

通常情况下E层的密度也较小,只有对中波可以反射。

在一些特定条件下,E层有可能反射高频率的无线电波。

在盛夏或是隆冬,E层对电波的反射现象总是有规律地出现,你可以清楚地接收到远距离小功率电台发射的信号,而且可以发现可听别的范围是在有规律地变化。

所以,爱好者们对这种不稳定的E层总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在进行观测研究。

高空200~300公里的是F1层,300~400公里是F2层。

夏季以及部分春秋季的白天,F1层和F2层同时存在,且F2层的密度最大。

到了夜晚,F1和F2合并成一个F2层,高度上升。

F2层对电波的反射能力最强,它的存在是短波能够进行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条件。

电离层示意阁请看图5.1。

2.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人们发现,当电波以一定的入射角到达电离层时,它也会象光学中的反射那样以相同的角度离开电离层。

显然,电离层越高或电波进入电离层时与电离层的夹角越小,电波从发射点经电离层反射到达地面的跨越距离越大。

这就是利用天波可以进行远程通信的根本原出。

而且,电波返回地面时又可能被大地反射而再次进入电离层,形成电离层的第二次、第三次反射,如图5.2所示。

由于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作用,这就使本来是直线传撇的电波有可能到达地球的背面或其他任何一个地方。

电波经电离层一次反射称为“单跳”。

单跳的跨越距离取决于电离层的高度。

电波进入电离层的入射角度。

电波进入电离层的入射角度取决于天线的结构和天线离地面的高度,而电离层的高度则与时间和季节有关。

单跳距离的估算可以参照图.电离层对电波的反射作用和电波的频率以及电离层本身的密度有关,电波的频率越低越容易被反射:长波、中波、短波可以被反射,超短波、微波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穿透电离层而不返回地面。

电离层的密度越大对电波的反射作用越强:F2层的电子密度最大,它对电波的反射作用最大;凌晨时分电离层密度最小。

只有低频卓的电波还有可能被反射。

其余都穿透出去了。

电离层对无线电波有吸收作用,当电波进入电离层后,电离层内的自由电子受到电波的作用产生运动,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并消耗能量。

这个能量是电波供给的,也即电波通过电离层时要消耗能量,这种现象称为电离层对电波的吸收。

电离层对电波吸收作用的大小上要决定于电子密度和无线电波的频率,工作频个越低、电离层密度越大,吸收作用也就越大。

所以从昼夜来说.白天比夜问吸收大;从季节来说.夏季比冬季吸收大。

由于电离层高度及密度的变化,由于电波在被反射过程中极化方向会发生旋转,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有或快或慢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称之为“衰落现象”。

三、太阳黑子的影响太阳黑子(Sunspot)的活动对电离层密度有着密切关系。

黑子多的时候电离层密度大·因而短波的高频段要好用些;在黑子活动少的时候低频段好用些。

当太阳黑于突然爆发时,会引起电离层的骚动,使短波通信中断。

太阳黑子的活动是有规律的。

它以11年为一个周期,活动最利害的年份称太阳黑子高峰年,下一个高峰是在1989,1990年,最平静的时期是在其后的五年即1994~1996年。

现在,正处于黑子活动的低谷时期。

怎样利用不同的业余波段1.160米波段(1.8~2.0 MHz)这是一个属于中波(MF)波段的业余频段。

应该记往,业余无线电通信的前辈们就是从这些低频段开始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

这个波段的电波以地波传播为主。

一般来说,地波传播的最大距离只有250公里,所以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一般年份,这个频段只能用于本地、附近地区间的通信。

但大量实践证明。

在冬季黎明前一、两个小时内,在太阳落山前的一小时内,它有可能传播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所以,国际上在每年的一、二月份都要为160米波段专门组织比赛,让热衷于这个波段通信的爱好得以大显身手。

各国对这个彼段的划分使用存在一些差别,如中国、美国、英国都是1.8~2.0MHz,澳大利亚是:1.8~1.860 MHz,而新西兰则分为1.803~1.813,1.875~1.900MHz 两段。

所以我们常需用“异频工作”方式来弥补各国规定上的不同,比如我们要和澳大利亚联络,就可在高于1.860 MHz 的频率上发射,而在低于1.860MHz的频率收听。

2,80米波段(3.5~3.9MHz)这是属于NF段中濒率最低的业余频段,也是一个最有利于初学者以较低的成本自制收发信设备的频段。

和160米波段一样,它一般也是靠地波传插,晚上(一般要到零点以后)和邻近国家的联络比较有保障。

在太阳黑子活动相对平静年份,晚上DX的效果相当不错,白天由于电离层的反射有时也能达到300公里远的地方。

应该了解,3.735 MH7,是国际规定的慢扫描电视(SSTV)信道。

80米波段和160米波段在夏季都会受到几百公里之内的雷电干扰以及非业余电台的干扰。

3,40米波段(7.0~7.1MHZ)这是一个专用的业余波段允:太阳黑子活动水平较低的年份,白天这个波段可以很好地用作国内或临近省份业余电台相互间联络。

到了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就有可能只能和本地电台联络。

晚上或是傍晚和清晨,在这个波段上可以联络列世界各地的电台。

各个国家对这个波段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可使用7.0~7.3 MHz的范围,其中7.15~7.3 MHz 可以用话工作,而处于第二区的我国只能用7.0~7.1 MHz,因此有时会要求在联络中使用异频工作的方式。

4.20 米波段(14.0~14.35 MHz )这是爱好者使用最多的“黄金”频段之一,许多同家规定有了高等级执照才能在这个频段上工作。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甚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低峰期,也还能够用这个波段和世界各地联络。

和前面介绍的波段不同,这个波段开始出现“越距现象”了。

即出现了一个地波传播到达不了,而天波一次单跳义超越过去的电波无法到达的“寂静区”。

这是天波传播的一个特别的现象。

受越距现象影响,要是国内或邻近省份电台之间的联络,比如北京和天津等地,南京和苏州、上海等地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能用20米波段进行联络。

但由于电离层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寂静区的范围不是固定个变的。

5.15米波段(21.0 ~ 21.45 MHz)这是一个最热闹的波段,世界范围内大量的新手也都活跃在这个频段里。

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低潮期,15米波段可以很好地用于远程通信,即使是太阳黑子活动的低峰期,它也是比较可靠的。

而15米波段常与20米波段相辅相成,比如在20米波段上与欧洲联络不好,这时15米却变得好起来。

15米波段的越距现象更加明显,尤其是在降冬和盛夏季节,听本省或国内电台是很困难的.这个波段上经常有许多小功率电台活动。

如日本在21.210~21.440 MHz 中分配了24个频道专门供给5瓦以下的小功率电台使用。

6.10米波段(28.0~29,7MHz)这是一个理想的低功率远距离通信波段,甚至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期也是如此。

当这个频段开通时,传播情况比较好时能达到像打电话那样的通信效果。

由于频率比较高,晚上电离层较小的密度己不能对其形成反射,所以这个频段的远程通信只能在白天。

10米波段的天线设备是整个短波中尺寸最小的,而传播过程中的绕射能力又比超短波强,所以许多爱好者在近距离上用这个波段进行移动通信。

在10术波段28.0~28.2Mliz一般用电报,28.2~28.25MHz是世界热闹的10米波段业余无线电信标台(BEACON),28.25 MHz 以上一般由于话,而29.4~29.5MHz是业余卫星通信用的频卒。

7.6术波段(50~54MHz)6米波段属于VHF(甚高频)频段,其传播方式接近于光波,在视距范围内能保证可靠的通信。

许多国家建有爱好者共用的6米波段自动中转系统,如澳大利亚,爱好者利用它可以用手持式对讲机进行环澳洲通信。

在大量的通信试验中人们发现,6米波也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

比如,我国苏州市的爱好者就在这个波段,同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的业余电台联络过;又比如,澳大利亚爱好者经常能在当地收到我国江苏电视台一频道的信号(48.5~56.5MHz)。

这是怎么事呢?这是因为在大气层底部的对流层中,各种气候现象产生了许多冷热气团的环流,而大气层上部的同温层却不受其影响。

这种大气物理特性的不均匀改变了甚高频电波的方向,使其沿着对流层和同温层之间的“夹层”传向远方。

这种现象被称为“大气波导”。

在微波破段,电磁波的传输往往要用一一种叫“波导管”的器件。

这种金属管内壁光亮如镜,电磁波在里面由管壁连续反射跳跃前进。

这和我们所说的“对流层传播”十分相似。

当然,这种被称为“对流层传播”的现象是受气象影响的,因而每次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