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合集下载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回顾】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强弱影响要素 过程和原理 影响结果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太阳高度大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 纬度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度地区递减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 地形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日照强 高地区太阳辐射越强 度大、时数长 度大、
[课堂训练题] 课堂训练题]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Hale Waihona Puke 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二:提取信息并依据信息推测判定相关结果 解题步骤二: 提取有效信息 推测判定过程
太阳高度较大
推测判定结果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日照时数长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规范表达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高原上大气的密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使折射、散射和吸收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大 使折射、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青藏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 积累和保持。所以, 积累和保持。所以,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很 低。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这大气就像一个神奇的大舞台,各种过程在上演呢!太阳就像个超级大明星,源源不断地把能量洒向地球。

这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时候,一部分被散射啦,就好像大明星的光芒被稍微挡了一挡。

然后呢,地面这个忠实粉丝就开始接收太阳光的温暖啦,地面被晒热了,这温度可不就上去了嘛!这地面受热后,也不含糊呀,它也开始向外辐射能量。

就好比你吃了顿大餐,有了能量,也得散发出来不是?这地面辐射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啦,大气也就跟着热乎起来。

咱再说说气温。

这气温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有时候高得让人直冒汗,有时候又低得让人直哆嗦。

它就像个爱变脸的小孩子,一会儿高兴了,温度蹭蹭往上涨;一会儿不高兴了,温度又哗哗往下掉。

你说为啥夏天热冬天冷呢?这就跟大气受热过程有很大关系呀!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射时间长,强度大,地面吸收的热量多,气温自然就高啦。

冬天呢,太阳好像也变懒了,照射时间短,强度也小了,地面吸收的热量少,气温可不就低了嘛。

咱生活中也有很多跟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相关的有趣事儿呢!比如夏天你去海边,为啥感觉海边比内陆凉快呢?这就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呀,吸收同样的热量,温度升高得没那么快。

就好像一个大胖子和一个瘦子同时吃一碗饭,胖子感觉不咋饱,瘦子可能就撑得不行啦!海水这个“大胖子”就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

还有啊,为啥城市里有时候比农村热呢?这是因为城市里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水泥路,这些可都是会吸收热量的呀!农村呢,有大片大片的绿地,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凉爽的毯子。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这可真是跟咱的生活息息相关啊!咱得好好了解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多变的天气呀!所以说,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看似普通的大气和气温,它们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它们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气候变化。

咱可得跟它们好好相处,这样才能让咱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呀!。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2~13题。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
12.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13.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纬度、天气、地势、 日照时间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定律:物体温度愈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 愈短(称为短波辐射);温度愈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 长愈长(称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对流层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红外线长 波辐射,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 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因 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太阳辐射 100% 太阳常数 8.24J/cm2∙min
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大 气
反射
地面吸收47%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 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 吸收 红外线 _________ (有选择性) 可见光 吸收得很少 对能量最强的_________
思考:降水的形成条件? 凝结核(杂质)
空气的上升运动(降温)
前提: 空中有云(水汽) 人工降雨 一般措施: 播撒干冰(降温)
播撒碘化银(凝结核)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和蔼温课件
目录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气温变化 • 大气中的热量传输 • 大气中的能量平衡 •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传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情势向外发送的能量,它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中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的吸取和散射作用, 导致太阳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太阳辐射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辐射、漫射辐射和反射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取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 能够吸取太阳辐射能量,其中水 汽、二氧化碳和臭氧是主要的吸
取气体。
吸取作用会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减 少,从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化学
组成。
吸取作用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 有不同的影响,导致大气温度和 化学组成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差异
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增多 。
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05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温室效应定义
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来照射地面, 禁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的自然现象。
甲烷
对红外辐射有强吸取力,但含量相 对较少。
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应对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热辐射的传输不受物质的阻挡,可以穿越空间和透明介质。在大气中,太阳辐射 通过短波辐射的情势被大气吸取、反射和散射,进而量平衡的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难点 读图技巧----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大气的受热状况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大气的削 弱作用
主干精讲
大气的保温作 用
高考真题回顾 大气受热状况
1.(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
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下降约6 ℃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
海陆间
间水
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 内陆地区
化分
地区气温高
布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
沿海地区 海水温度较低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3.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的分布规律
B.大气降水增多 D.气温变率增大
D 该地基塘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导致城市硬化面积增加,城市 热岛效应增强,因此大气湿度减小,A选项错误; 大气降水减少,B选项错误; 对近地面风速影响较小,选项C错误; 气温变率增大,选项D正确。
高考真题回顾 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2013·全国卷Ⅱ·T6)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题。
主干精讲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
时 日变化 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

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
化 年变化 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
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温--⼤⽓受热过程(附带⽓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温—⼤⽓受热过程⼀、⼤⽓分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层⼤⽓⾼度0—12km12—50km50km以上⽓流状况上升和下沉平流现象天⽓现象飞机航天器1、两个来源地球⼤⽓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主要、直接的热源:地⾯辐射。

2、两⼤过程地⾯增温:⼤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射到地⾯,使地⾯增温。

⼤⽓增温:地⾯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传递热量。

3、两⼤作⽤削弱作⽤:⼤⽓层中的⽔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

保温作⽤:C⼤⽓逆辐射对近地⾯⼤⽓热量的补偿作⽤。

特别提醒:任何物体温度最⾼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地区⽽⾔,地⽅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时13点时,地⾯温度最⾼,地⾯辐射最强;地⽅时14点时,⼤⽓温度最⾼,⼤⽓辐射(包括⼤⽓逆辐射)最强。

三、⼤⽓受热过程原理的应⽤1、⼤⽓保温作⽤原理的应⽤(1)温室⽓体⼤量排放带来全球⽓温升⾼温室⽓体(CO?、甲烷等)→排放增多→吸收地⾯辐射增多→⽓温升⾼→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些现象:①采⽤塑料⼤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棚内或室内,⽽地⾯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使热量保留在塑料⼤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造烟雾、浇⽔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常⽤⼈造烟雾来增强⼤⽓逆辐射,使地⾥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可增加空⽓湿度,增强⼤⽓逆辐射;⽔汽凝结释放热量;⽔的⽐热容⼤,浇⽔可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不但能防⽌⼟壤⽔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削弱作⽤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海拔地区地势⾼→空⽓稀薄→⼤⽓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候较为⼲旱→晴天多、阴⾬天⽓少→⼤⽓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的分析主要从⼤⽓的削弱作⽤和保温作⽤去分析。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纬度高(48°N附近), 冬季寒冷而漫长,害 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日低温较低,不利于 虫害生存和繁殖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 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 此完成1~2题.
思考:如果某地阴雨 天气多,气温日较差 是增大还是缩小?如 果是大面积湖泊呢?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可能表示阴 天气温变化的是
2.如果是海陆差异,表示陆地气 温变化的是
3.若图示为我国某城市8月份两条街道的气温日变化曲线,
则图中代表绿化街道气温变化的是
,由此说出绿地
对城市的主要作用。
气温年较差小于10°C,海洋性显著 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大陆性特征明显
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1)陆地气温年较大; (2)海洋气温年较差较小; (3)高原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4)温带内陆干旱区气温年较大,热带沙漠区气温年较差小; (5)热带地区年较差最小,温带地区最大。
气温年较差变化的影响因素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 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 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②。
(5)下垫面性质
①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 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 远,日较差越大。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的程度与气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用来描述大气中分
子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时,大气层吸收部分辐射并
转化为热能,使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增加,从而提高了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

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上,使其分子内的
能量增加。

辐射的能量传递主要通过光子的传播完成。

不同波长的光子能
量不同,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而红外线则具有较低的能量。

当太阳辐
射到达大气层时,紫外线的一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其余部分则可以穿透大
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

太阳光照射到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上时,能量被
吸收并转化为热能,使大气层温度升高。

传导是指能量通过分子之间的直接碰撞传递。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之间
存在着碰撞和相互作用,热能可以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使得温度在
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分布。

传导是大气中温度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传
导作用,热能可从地表传递到大气层,使得大气层中的气温升高。

对流是指由于热的差异导致气体的运动而产生的传热现象。

当大气中
的一部分受热后,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密度降低,从而产生上升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被冷却的气体密度增加,从而产生下降运动。

这种上升
和下降运动形成了大气中的对流循环。

对流运动通过空气的运动将热能从
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从而使得大气层中的气温分布趋于均衡。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02
03
辐射转换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粒 通过吸收和发射辐射能, 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对流转换
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 动,形成对流,使热量得 以在大气中传递。
潜热转换
水汽在大气中凝结或凝华 时释放潜热,对大气温度 产生影响。
大气温度分布与变化
垂直分布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但由于逆温等现象的 存在,实际温度分布并非 简单的递减。
实验设计和操作
控制实验
在室内模拟大气环境,通过控制 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观察 不同因素对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的影响。
对比实验
选择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观测实 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大气受热过
程和气温的差异。
数据分析实验
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 视化处理,揭示大气受热过程和
气温的变化规律。
数据分析和结论
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探讨大气环流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响 应,以及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发展更完善的地球系统模型,综合考虑大 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提 高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认识。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数据观测与验证
提高对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 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以验证 和改进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影响因素 及其作用机制,为气候变化研究和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06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研 究前沿与挑战
研究前沿
气候变化机制与预测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
深入研究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变化的内在 机制,提高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
精确模拟和观测大气中的辐射传输过程, 揭示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对大气受热的影 响。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补充思考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
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
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
2.两大作用 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a选择性_吸__收__、散射和b_反__射__。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_太__阳__辐__射__ 的能量。
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参与的物质
主要作用
典例
对流层大气中 水汽和二氧化碳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
的水汽和二氧 吸收_红___外__线, 度的增加而上升,地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 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
C 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考点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大过程 (1) 地 面 的 增 温 : 大 部 分 太 阳 辐 射 透 过 大 气 射 到 地 面 , 使 __地__面___增温。 (2) 大 气 的 增 温 : 主 要 以 _地__面__辐__射__ 的 形 式 向 大 气 传 递 热 量。
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 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
平均_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___不同。 (2)_下__垫__面__因素:下垫面状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典例探究】例1(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例2(2016·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考点透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

(4)烟雾防冻。

(5)温室大棚。

(6)果园铺沙石。

3.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4.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4)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⑴~⑶ 题
⑴上图曲线中( D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⑵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C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⑶近五十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B)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B. 6月5日 D. 6月20日
晴朗 多云
B. 大兴安岭 D. 帕米尔高原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⑴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 波辐射使大气能量增加;因此,地面是近地 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⑵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上界
自然地理(8)
大气的受热力过程和气温
1、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 2、掌握逆温形成的条件及应用。 3、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大地暖大气
1、太阳辐射:
⑴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⑵太阳辐射由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三部分组成。 ⑶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部分 ⑷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2)60°N与60°S相比较,平均气温年较差 60°N 地区更大,原因 是 60°N处大部分为大陆,热容量(比热)小,温度变化大,而60°S处全部为海洋,温 。
度变化小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5)天气:同样条件下,白天晴,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较高;阴雨天时,白 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低 。 (6)大气运动: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更低的原因 之一是北方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强。秋冬季节, 一场北风一场寒。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冷 锋过境后,气温下降。
(2)大气环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3)天气: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10分) (4)下垫面: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 (5)地形: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 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 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 深且狭长, (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 气对流弱,热量不易散失,造成夏季炎热。 热量不易散发。
大气受热过程
简 单 形式
全球性表现 三 圈 环 流
热 力 环 流
大 气 运 动
天 气 系 统
气旋系统
锋面系统
季 风 环 流
长/短波 1、概念: 辐射、
2、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 是 大气 主要的直接热源
削弱作用 大气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地 面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 3环节2作用 2、过程: 要直接的热源
举例说明 影响气温的因 素有哪些??
(1)纬度位置: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获 得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使气温从较低 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渐递减。 (2)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 (夏季),陆地升温较快,温度较高,海洋升温 较慢,温度较低;夜晚(冬季),陆地降温较快, 温度较低,海洋降温较慢,温度较高。
(3)地形: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盆地夏季热 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阳坡得到太阳辐射多, 气温高;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往往比迎风 坡同海拔高度气温高;冬季,我国四川盆地因 北部秦岭、大巴山的阻挡而温度较高。青藏高 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应较 差,所以气温较低。 (4)洋流:暖流对沿岸有增温的作用,寒流对 沿岸有降温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一、准备知识1.大气的垂直分层臭氧层能过滤大部分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紫外线,仅剩下少量的紫外线到达地表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高,低纬地区约17—18千米,中纬度11—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

2、低层大气组成及作用低层大气组成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氮%地球上生物的基本成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变动1)、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很少1)、相变产生天气现象2)、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很少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注:干洁空气比例基本不变;水汽一般夏季>冬季,低纬>高纬;固体杂质陆>海、城市>乡村、早晨和夜间>午后、冬季>夏季3.(1)宇宙中的物体都在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也在不断接受外界辐射的能量(温度高的物体主要表现为向外辐射,温度低的物体主要表现为接收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2)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相对性(见课本P28注释)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一)大气受热过程三个环节AA.太阳辐射穿过厚厚大气(1)投射的纬度和季节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决定了获得能量的基本格局。

(2)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辐射最强,穿过大气就会被削弱。

削弱三种方式①反射: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和较大尘埃。

特点: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作用愈强;例:多云。

无选择性。

②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和较小尘埃特点: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无法到达地面。

有选择性。

③吸收。

参与的大气成分: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越大经过的路径越短被太阳削弱的越少,且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大。

②天气和气候(如阴雨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③地形地势(地势高比同纬度昼长,太阳辐射经过的路径短且空气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少)④人为因素(如CO2氟氯烃排放、大气污染等)B.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

反射不利地面增温,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平均反射率为10—35%,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

水面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大。

对波浪起伏的水面来讲,反射率平均为7—10%左右。

因此,即使总辐射强度一样,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得到的太阳辐射仍然有很大差别,这是地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下垫面比热容大增温降温速度都慢,比热容小增温降温速度都快。

C.大气受热(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又以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大气温度越高大气辐射、对流、传导越强越激烈,其中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不能使地面增温但大气逆辐射越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越强。

大气的保温作用与大气中的水汽和CO2的含量有关。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1.有关概念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冷热程度)的数值度量,一天观测3~4次(8、14、20、2点)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2. 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①据右图分析气温日变化过程,思考一日中最高气温14时能否推前或延后,请分别举例说明。

(结论: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

)②气温日变化过程: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获得的热量不断增多,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辐射不断增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气温也跟着不断上升。

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已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比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多,地面储存的热量继续增多,地面温度继续升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也继续上升。

随着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也就是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

地面再将热量传给大气,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午后2时左右,气温才达到最高值。

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继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随之不断下降,至日出前后,气温达最低值。

同样道理,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缘故,一年之中,就北半球来说,气温最高与最低的月份,也不是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6月)和最弱(12月)的月份,而是要落后一两个月。

一般大陆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海洋的热容量大,受热和放热都较陆地慢,所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

3. 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晴天>阴天①纬度:低纬>>高纬原因:纬度较高地区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②天气:晴天>阴天③季节:夏季>冬季原因是: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较长。

④地形地势:凹地>平地>凸地原因是: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白天谷风拉抽山谷上空暖空气下沉,故气温日较差大。

⑤海拔高度:在中小尺度地形区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因此即使是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到了夜晚,由于空气稀薄、水汽所含杂质少,地面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夜晚温度很低。

⑥下垫面:陆地>海洋;沙地>林地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a纬度:高纬<低纬度地区原因是: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大阳辐射的年变化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就我国而言,由于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白昼越长,因此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多,而北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北方造成的影响大,所以愈往北方,气温的年较差越大。

b海陆:陆地>海洋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c海拔地形:同一纬度,低海拔>高海拔;凹地>凸地。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分布1.对流层中气温的垂直分布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0m)(地面为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越向上空气密度越小,水汽、CO2越少;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小与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越多,递减率越小)②对流层底部受地面影响最大,中上层受影响较小2.近地面气温的水平分布一、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从图上可以看出,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这说明气温的分布,除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洋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表面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在南半球要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三、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全球等温线弯曲方向:1陆南 7陆北)四、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

这是因为7月份太阳直射北纬20°附近;沙漠地区少云雨,太阳辐射强度大;沙漠对太阳辐射吸收强,增温快。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五、北半球7月等温线比1月稀疏这表明北半球1月南北温差大于7月。

这是因为(见王树声区域地理P78中国气候冬夏气温各异南北温差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