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生活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教师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这是现代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三.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
首先,流畅、和谐、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自主互助课堂的共性。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其次,教师要打破常规,注重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质。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钻研、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发挥。再次,自主并不排斥合作,自主学习更需要合作的介入,教师要努力营造热情的帮助环境。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碰到凭一人之力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不如发挥群体的力量。教师还要构造一个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这种表达欲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下学习,性格就会逐渐变成内向,沉默寡言。我们培养的学生就要善于表达,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议,不太在意课堂上的“乱”(当然这种“乱”是教师主导的“乱”),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点燃个性发展的火花。只有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为顺利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出有普遍性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合作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个人自由发言,可分组讨论,组成协作小组。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中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以2-4人为宜,同时,建立学习小组时应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来搭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
组。在“量”的方面,如果是四人小组,最好的组合是: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另外,各小组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总之,要求全员参与,尤其要让那些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参与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非常事件,如:有的小组在一些非关键问题上纠缠,而且毫无进展;有的小组只是盲目地做实验,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做法,教师不应该立即给予评价,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参与辩论,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种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四.精心编写导学案,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过程。
根据具体的课程要求编写合适的导学案,教师编写导学案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制定出本节课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目标设计要注意三维目标结合,要简明具体,从而使学生在自主互助时有明确的方向;导学案中要有具体的问题设计,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设计问题链。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准确,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要设置坡度,循循善诱;导学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当然,创建优质高效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仅靠好的导学案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想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地提示或纠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也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当问题难度大,学生一筹莫展陷入僵局时,教师要给予点拨诱导,使其茅塞顿开,灵感突现,当学生学习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或出现明显偏差时,教师要给予提示、纠正。总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合理反应,机智灵活的驾驭课堂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提高和进步。